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463b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5.png)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舟山,这座由众多海岛组成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
它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舟山海岛面临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垃圾处理不当等。
海洋污染是舟山海岛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舟山地区的渔业、航运业较为发达,船舶排放的油污、废水,以及渔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等,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影响海水的质量,导致水质恶化,还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极大的威胁。
例如,油污会覆盖在海洋生物的体表,影响它们的呼吸和觅食;废水则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生态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的捕捞、非法的采挖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都对海岛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一些珍稀的海洋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此外,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海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这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还破坏了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影响了海洋的生态功能。
垃圾处理不当在舟山海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海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
而一些海岛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导致垃圾堆积如山,甚至有的被随意丢弃到海滩和海域,严重影响了海岛的景观和环境质量。
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措施。
再者,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在环保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为了解决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d3d9e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1.png)
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和管理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我国海洋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手段滞后等,这些问题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推动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执法力量不足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力量相对薄弱,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海洋环境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管。
其次,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有待提高,缺乏对海洋环境执法法规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和选拔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执法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选拔,选拔具备优秀执法能力和素质的人员从事海洋环境执法工作。
其次,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增加招聘和培训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海洋环境执法队伍,弥补执法人员的不足。
二、执法标准不统一海洋环境执法标准不统一是我国海洋环境执法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海洋环境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的执法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执法工作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统一执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首先,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指引。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制定一系列的海洋环境执法标准和指引,明确执法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确保执法工作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其次,加强执法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通过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向执法人员普及海洋环境执法的标准和要求,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执法手段滞后在海洋环境执法过程中,执法手段滞后是一个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执法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但在海洋环境执法领域,我国的执法手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实际执法需求。
小岛面临的海洋生态系统挑战
![小岛面临的海洋生态系统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c6d192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a.png)
小岛面临的海洋生态系统挑战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源和服务,包括食物、氧气、调节气候和保护岸线。
然而,小岛面临许多挑战,影响了它们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过度捕捞和海洋资源衰竭小岛周围的海洋资源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问题,海洋生物种群日益衰竭。
一些渔业资源已经面临崩溃的风险,这对小岛居民的生计和渔业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海洋污染小岛的海洋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污染,包括油污染、塑料垃圾和废水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鱼类、海洋生物和珊瑚礁纷纷遭受损害,这对小岛居民的经济活动和旅游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小岛的生态系统和居民造成了严重威胁。
受到威胁的包括海岸线、海滩、红树林和其他敏感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海洋酸化严重加剧,对珊瑚礁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四、气候变化和海洋灾害小岛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海洋灾害,如飓风和暴风雨。
这些灾害对于小岛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区造成了巨大破坏,导致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
小岛面临的海洋生态系统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一、加强渔业管理实施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捕捞、设立渔业保护区和促进渔业可持续性。
此外,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减少海洋污染通过加强废水处理、加强塑料垃圾回收和加强海洋油污染紧急应对能力等措施,减少海洋污染的程度。
三、适应气候变化小岛需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包括提高海岸线和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四、国际合作与支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支持和合作,包括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和知识共享,以帮助小岛应对海洋生态系统挑战。
在解决小岛面临的海洋生态系统挑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小岛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4bb6b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b.png)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为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渔政管理工作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监管渔业市场秩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渔政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问题一: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渔业技术的发展和水域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渔业产品的需求,渔业开发不断加速,一些滥捕、滥播、破坏性渔业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由于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一些珍稀海洋生物以及渔业资源的存活环境日益受到威胁。
这种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渔政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策一: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机制为了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机制。
一是建立海洋保护区,对于一些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二是加强对滥捕、滥播、破坏性渔业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渔业开发行为,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同时遏制破坏性开发行为的发生。
三是完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采取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二: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随着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加强,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渔政管理的需要。
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非法捕捞、非法投放网具等行为,而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对于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亦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策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针对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一是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海洋资源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捕捞等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的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类渔业资源、渔政执法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监管执法效率和质量。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f4930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5.png)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我国海洋环境执 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海洋环境执 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f5597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9.png)
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海洋环境执法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海洋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一)执法体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海洋、环保、海事、渔业等。
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权力交叉和执法空白等问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不同部门对于同一违法行为可能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和处理方式,从而影响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
(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法律法规条款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标准,导致在执法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和执行。
此外,一些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海洋环境问题的发展变化,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
(三)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海洋环境执法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但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执法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一方面,执法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对广阔的海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先进执法技术和设备的掌握和运用。
(四)执法手段相对落后在海洋环境执法中,监测、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还存在监测站点分布不合理、监测设备老化、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等问题,导致执法部门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环境信息,影响执法的效果。
(五)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是保障执法公正和规范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执法监督还存在一些漏洞,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监督不够严格,缺乏对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和评估,导致一些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81d8a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c.png)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渔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渔政执法难度大等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资源过度开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
特别是一些短期效益、盲目盗捕、乱捕滥捕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从而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1.设立渔业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加强对资源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合理划定渔业资源利用的区域和期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大对违规开发和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
二、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国渔业生产大多依靠传统的捕捞方式和生产工艺,科技含量较低,产能利用率不高。
这导致了渔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
对策建议:1.大力推进渔业生产方式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大对渔船及渔业装备的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提高对渔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渔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使渔业生产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渔业科技的投入,加强渔业科研力量,开发高科技渔业产品和生产方式。
三、渔政执法难度大由于我国海域广阔,渔业活动较为频繁,渔业执法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些渔民为了躲避执法检查,采取了各种手段,使得渔政执法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对策建议:1.强化海洋执法力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执法程序和标准,减少执法漏洞。
2.建立健全渔业执法巡逻体系,实现对海洋环境全面监控和覆盖,及时发现和阻止违法行为。
3.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控和管控,提高违法查处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一些地区渔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导致了一些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8691bfaf1ffc4fff47ac96.png)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海洋这片蓝色国土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局面,各种海事行业随之而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理念。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要更好的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光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以及进一步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
标签:海洋环境法律措施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产生背景及现状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浅谈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
![浅谈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e6494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a.png)
浅谈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摘要:随着我国海洋贸易不断发展,海岛建设和开发利用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这就应在考虑各方面基础要求情况下对海岛开展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从而控制我国海岛在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限制。
本文侧重分析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概述海岛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海岛开发利用的意义,从新时代我国海岛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合理途径。
协调海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关系,使得新时代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际开展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海岛;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引言从新时代发展角度出发,了解到海岛生态保护在整体开发利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海岛在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不合理因素干扰,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状况下规划合理途径,通过标准合理途径协调海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关系。
维持我国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提升我国海岛开发利用力度的条件下,将新时代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1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要求对海岛实施生态保护需要考虑的要求如下所示:第一,应对海岛空间规划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展开分析,根据实际分析结果确定相关生态保护模式。
为新时代我国海岛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控制海岛生态保护受到诸多限制。
第二,应根据海岛生态环境状态做好保护区划分工作,尽量保障海岛生态保护可以分区开展。
降低海岛生态保护难度和关联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1]。
第三,应按照海岛生态保护实施要求组建专业队伍,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养。
方便相关人员灵活应用合理方法开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工作,借此为新时代我国海岛生态保护稳步实施提供便利支持。
第四,应在新时代海岛生态保护过程中做好有效监督管控,针对有效处理新时代我国海岛生态保护面临的阻碍缺陷。
保证海岛生态保护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新时代我国海岛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改善。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1e5bc9a6c175f0e7cd137f6.png)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6409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a.png)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舟山,这座拥有众多美丽海岛的城市,犹如东海之上的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舟山海岛的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多样的生物种类以及独特的地理风貌。
这里的海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
海岛的森林、沙滩和礁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但如今,舟山海岛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挑战。
首先,过度的渔业捕捞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一些传统的捕捞方式不仅对目标鱼类造成过度捕捞,还对其他非目标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这导致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其次,海洋污染也是一大问题。
来自陆地的污水、垃圾以及工业排放物等,通过河流和沿岸排放进入海洋。
塑料垃圾、石油泄漏等污染物不仅影响了海水的质量,还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海洋生物可能会误食塑料垃圾,导致其死亡;石油泄漏则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舟山海岛的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一些旅游开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海岛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比如,不合理的填海造陆、过度开发沙滩资源等,都对海岛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舟山海岛的环境产生了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海岛的存在,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导致海岸线侵蚀、风暴潮等灾害,进一步破坏海岛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为了解决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政策,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工具,推广可持续的渔业捕捞方式。
同时,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加强对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和丢弃。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e47d3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8.png)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随着国家“围填海”政策的逐渐放开,越来越多的海岛被填海造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
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害。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围填海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
1. 生态系统的破坏围填海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损害海洋生物多样性。
建设填海工程需要破坏珊瑚礁等栖息地,造成大面积的生物群落失去其栖息之地,数量减少或灭绝。
同时,在填海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导致海洋水质恶化,损害生态系统健康。
2. 海岸线的改变围填海改变了海岸线的地形,影响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种改变可能导致海岸线退缩,而且可能会对砂滩、沙丘等重要的沿岸地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当地生物灭绝。
3. 渔业资源的破坏围填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围填海造成海底地形的改变,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繁衍。
同时,填海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污染物可以污染海洋,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和污染。
二、监管建议为了解决围填海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1. 加强环境评估在填海工程之前,应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以评估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应进行阶段性评估,确保填海工程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 严格控制填海范围应制定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控制填海的范围。
填海的范围应限制在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
3. 增加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在填海工程完成后,应设立保护区,恢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珊瑚礁等灵敏生态区域的生命存在。
同时还应着重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
4.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填海工程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要严格处理,对责任人进行法律制裁,确保填海工程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危害。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鼓励和推广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鼓励人们意识到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减少填海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39e98e2bb68a98270fefa4e.png)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海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表
![海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54c8eb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6.png)
海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表海岛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海岛旅游在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世界级的度假设施吸引着无数游客。
本文将通过分析海岛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探讨海岛旅游的潜力和挑战。
一、海岛发展现状1.1 海岛旅游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海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亚洲地区的马尔代夫、塞舌尔,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马提尼克等海岛目的地成为全球热门旅游胜地。
1.2 自然资源的丰富: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美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多样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构成了海岛旅游的主要吸引力。
1.3 市场多样化:海岛发展各类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度假胜地,一些海岛还提供探险旅游、水上运动、海洋保护等特色旅游产品。
二、海岛发展趋势2.1 持续扩大市场规模:随着全球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岛旅游市场将继续扩大。
预计到未来几年,海岛旅游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2 发展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海岛开始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它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珊瑚礁、限制游客数量、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科技创新的应用:未来,科技创新将在海岛旅游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用于拍摄海岛的俯瞰图和虚拟旅游体验。
2.4 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旅游信息更加透明和便利。
游客可以通过在线预订平台了解海岛的信息、价格和评价,提前规划和安排旅行。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游客分享旅游经验和推广海岛的重要工具。
2.5 新兴市场的崛起:除了传统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一些新兴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亚太地区的菲律宾、文莱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印尼等国家正逐渐成为新的海岛旅游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7a2a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3.png)
试议海岛地区开呈现状及对策一、海岛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限制因素(一)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极大限制了海岛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
在海岛经济环境方面,海岛与周边陆域县市区在发展环境、区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首先,海岛资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支撑大规模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海岛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普通隐藏的资源比较单一,在单一资源支撑下的经济构造也比较单一,开辟形式与开辟规模具有很大局限性。
其次,自然灾难频繁妨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自然灾难严峻,尤其是每年台风及台风风暴潮灾难频繁,造成损失巨大。
再次,国家限制性的投资政策减弱了海岛经济发展的动力。
国家对外商投资开辟经营岛屿有明确限定,对海岛地区的招商引资造成极大限制。
同时,海岛地区了海岛经济与接近大陆地区的差距。
在海岛社会环境方面,海岛人材资源缺乏,人口构造不合理,对海岛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缺乏。
人才缺乏已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对于海岛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海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辛,对人材的吸引力明显小于陆地地区;另一方面,海岛地区自己哺育的人材,由于工作条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原由,也泯灭了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
(二)海岛根抵设施建立薄弱完善的根抵设施是海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抵,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国海岛经济相对脆弱,海岛城镇化水平不高,根抵设施落后,大多数岛屿开辟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等三大难题。
第一,海岛淡水供应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淡水资源开辟利用程度低、设备力量低及不配套是中国海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海岛电是事故多、铺张大,不少设施和设备无法使用,在利用太阳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相对匮乏;第三,海岛交通不便使海岛与外界相对隔绝,海岛经济发展呈现封闭性特征,大多数海岛维持着自给自足和低水力供应缺乏,从目前海岛的电网和发电设施状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抵设施建立落后,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人,进一步加剧平发展状态;第四,海岛建立资金短缺,海岛根抵设施建立需要投人大量资金,但目前海岛投资环境和投资短期效益不佳,导致资金来源不畅,供需冲突比较突出。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e8e4c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3.png)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破坏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南海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浅滩和珊瑚礁的破坏、底栖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此外,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南海是一个范围广阔的海域,监管和执法难度大,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其次,南海地区的国际争端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手段也限制了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三、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针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其次,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海洋污染行为,维护南海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岛保护实施方案
![海岛保护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eec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d.png)
海岛保护实施方案海岛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海岛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保护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海岛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海岛环境问题。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海岛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海岛的生态环境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教育课程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海岛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海岛保护事业中来。
另外,制定严格的海岛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的海岛保护法律体系,规范海岛开发建设的行为,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对于那些违法破坏海岛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所有人都明白保护海岛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海岛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加大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力度,探索出一套科学的保护技术方案,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有效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实现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海岛保护事业的发展。
海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海岛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海岛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形成全球海岛保护的合力,共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海岛资源。
综上所述,海岛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监测、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有效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实现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海岛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1548c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2.png)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概述
目前,海洋环境保护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
1. 法律法规不完善: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缺乏细化和实施细则,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相关问题。
2. 执法力度不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执法部门的人力和物力也存在缺乏的情况。
3. 监管机制不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缺乏全面和有效性。
4. 信息不透明:公众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了解缺乏,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高。
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为细化和具体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执法部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
3. 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全面、高效、有力的海洋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环保活动的监管和监测,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4. 提高信息公开度: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化。
结论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监管机制和提高信息公开度等对策来解决。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浅谈嵊泗县无居民海岛管理现状、问
![浅谈嵊泗县无居民海岛管理现状、问](https://img.taocdn.com/s3/m/5d7187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6.png)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3TANSUOYANJIU探索研究随着无居民海岛价值的日益凸显,中国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
近年来,按照自然资源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要求,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和海岛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估,开展了无居民海岛的监视监测工作,为严管严控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分类处置历史遗留用岛、全面加强海岛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基本现状根据调查,嵊泗县共有无居民海岛603个,595个无居民海岛位于开放海域。
嵊泗县已有开发利用活动的无居民海岛101个,总面积57.2931公顷。
嵊泗县无居民海岛已发放有各类权属证书或有行政审批手续的共计42个,证书类型包括海域使用权证书(依托海岛建设涉海构筑物)、林权证、土地权属证书、矿业权等。
二、相关举措近年来,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有关管理要求建立了海岛保护巡查制度,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方式和调查技术方法。
(一)与海洋执法部门联动协作管理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海洋行政执法局联合颁布《关于建立资源规划部门与海洋行政执法部门间联动协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借助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力量,定期巡航执法、不定期巡航执法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对违反案件有处罚,有落实。
(二)加强与海洋领域业务单位合作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省海科院、省测绘院、舟山测绘设计中心等技术支撑单位合作,利用他们在测绘、海洋监测等不同领域的优势,打造嵊泗无居民海岛管理强有力的的队伍。
按照一岛一档的要求,建立无居民海岛的档案信息。
实现全县一张图,实现数字化管理。
(三)创新技术海岛监测手段利用电子调绘与RTK 的融合,高精度外业定位与遥感立体采集结合。
借助遥感影像,实现每2月的全覆盖监测,减少人工巡查,实现大部分的监测工作有内业完成,减少管理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摘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而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7300多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
加强对海岛的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对我国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海岛保护方面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海岛地名普查和整治修复步伐,加强监视系统建设……在海岛管理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海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边远海岛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岛屿,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边远海岛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顽症。
面对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合理科学管理与保护,促进我国海岛科学生态发展。
关键词:
xx管理现状面临问题治理措施正文: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以来,海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多。
开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xx管理现状
(一)、建立专门负责海岛管理机构2010年3月1日《海岛保护法》生效实施,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岛保护管理缺乏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的局面。
根据《海岛保护法》,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立海岛管理司,自此,我国的海岛管理工作有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岛技术支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40余家科研单位为海岛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完善规划体系推进xx保护与开发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的依据。
该规划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明确了海岛分类、分区保护的具体要求,确定了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偏远海岛开发利用等10项重点工程,并在组织领导、法制建设、能力建设、公众参与、工程管理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现在,整个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完善。
(三)、首次实现我国全部xx现场调查
根据《海岛名称管理办法》,海岛管理司研究制定了名称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设置、成果编制、安全工作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
在各级海洋部门和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共调查海域海岛地理实体2万余个,首次实现了我国全部海岛的现场调查,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海岛第一手资料,普查整体登岛率达到80%;完成了所有海岛的命名、更名、注销等名称标准化处理,首批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完成了1660块海岛名称标志的设置工作。
(四)、4000个海岛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为了对海岛的生态及对海岛非法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海岛管理司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建立了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形成了覆盖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的全国海岛数据库,实现了全部海岛以二维平面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4000个海岛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开发完成了海岛触摸展示系统。
海岛监视监测系统正在为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发挥保障和服务功能。
二、我国xx面临问题
(一)、xx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海岛大多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土壤贫瘠,淡水资源缺乏,大部分有居民海岛上的垃圾和污水都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严重破坏了海岛生态环境。
(二)、xx基础设施落后
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见效慢,人才流失严重。
同时,海岛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薄弱,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抵御灾害的设施和能力差,这些问题在边远海岛上更加突出。
(三)、xx开发利用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一些无居民海岛始终处于无序无度开发状态,个别单位和个人随意占有、使用、买卖和出让海岛,不仅造成国有资源性资产流失,而且使海岛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
由于普遍存在开发方式粗放、开发层次低、缺乏监管等问题,致使海岛资源遭受破坏和浪费。
三、我国xx治理措施
(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海岛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
海岛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海岛是海洋开发向深海发展的重要基地,海岛大多拥有深水岸线,靠近国际航线,是建设深水港口的宝贵资源;海岛是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孵化地,必将在我国深海旅游、高档休闲度假区等领域大放光彩,并将形成以海岛为依托的海洋第二经济带。
(二)、发展海岛经济要以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海岛经济与陆上经济一样,要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突出当地特色产业。
由于海岛地域分布、自然成因、外部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海岛功能呈现多样化特性。
开发利用海岛资源,要根据不同海岛特点,按照功能用途的不同,实施差异化开发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提高海岛资源利用价值,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链。
(三)、发展海岛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我国,个别海岛虽然进行了开发,但却没有成功,很大原因在于海岛开发成本较高,企业和个人难以承受。
在国外海岛开发成功的案例中,都离不开政府前期的大量投入,由政府投资解决海岛基础设施问题。
最近,针对如何扶持边远海岛发展问题,国家海洋局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支持边远海岛发展的政策,帮助海岛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
(四)、要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海岛大多生态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在海岛的开发上必须要坚持保护优先,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鼓励在海岛开发建设中采用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开展垃圾、污水处理与回收技术研究,提高海岛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粗放型、掠夺性开发。
今后,海岛管理司将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建立若干海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实验基地。
(五)、要完善配套能力,构建基础设施网络
要促进海岛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完善海岛交通布局。
经调研发现,许多海岛的码头和渡船非常破旧,村民往返都困难,何谈发展。
二是加快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陆岛联网供电工程,不断改善通讯、导航、气象等设施。
(六)、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开展海岛整治修复
从2010年开始,国家从中央海域使用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岛整治修复保护工作。
海岛整治修复保护资金主要用于海岛垃圾污水处理、改扩建码头、沙滩岸线整治、植被修复、景观维护等,目的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改善海岛地区人居环境,提升海岛开发利用价值。
两年来,中央财政共批复5亿元用于25个海岛的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保护,此项工作今后还将继续下去。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越来越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
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变得日趋重要,利用海洋资源也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的重点。
作为海洋社会的一个横断面,海岛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海岛开发也悄然兴起。
但由于海岛所具有的隔绝性和基础薄弱等原因,我国的海岛开发利用目前还落后于其他一些发达的海洋国家,因此,科学开发海岛,促进海岛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xxxx网
2.国家海洋局网
3.xxxx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