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快速鉴定
可以快速鉴定临床样本中细菌 的种类,帮助医生开出正确的 用药方案。
菌落鉴定
对于未知菌落的鉴定,革兰氏 染色法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 一。
监测传染病
在监测传染病方面,革兰氏染 色法可以定位不同类型的病原 细菌,并帮助实现区域或全球 性疫情监测。
革兰氏染色法的优缺点
优点
快速1、简单方便2、准确性高3
《革兰氏染色法》PPT课 件
本课程将深入介绍革兰氏染色法,并探讨其在现代细菌学中的应用。您将会 了解到该技术的历史、原理以及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革兰氏染色蒂安·革兰于1884年 发明。
2 改进
3 应用
后来,该方法被不断改进, 特别是发展了一种逆转染 色的方法,可以检测兼性 杆菌等细菌。
缺点
一次只能染色一种菌2、对某些细菌检测效果差 3、需要显微镜等专业处理设备1
革兰氏染色法与其他细菌检测方法的比 较
1
PCR法
可以检测DNA序列比革兰氏染色法更具特异性1,但需要高昂的设备和消耗品,以及专 业的操作技能3。
2
荧光显微镜观察法
可用于活菌的鉴定3,但不能谈及细胞壁结构,也较为耗时2。
3
革兰氏染色法成为一项必 备技术,并促进了细菌检 测、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 的发展。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步骤
原理 步骤
基于细胞壁的结构差异,将菌落分为革兰阳性和 革兰阴性两类。
准备细菌涂片,使用紫色染料固定,用酒精漂洗 去除过量染料,再用红色染料染色。经过显微镜 观察,可以分辨细菌类型。
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ELISA法
对于临床诊断中需要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病种2,效果较好。但由于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结果,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1。

《革兰氏染色原理》课件

《革兰氏染色原理》课件
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红色。
3 抗生素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实验室检测
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 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临床诊断
革兰氏染色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 病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水质检测
革兰氏染色可用于水质检测,判 断是否存在细菌污染。
革兰氏染色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
• 简单、快速 • 可判断细菌类型 • 适用于大多数细菌
局限
• 不适用于非细菌微生物 • 无法判断细菌代谢活性 • 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总结和展望
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染色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5. 染色
滴上红粉碱,静置片上约30秒,然后冲 洗干净。
革兰氏阳性细菌特点
密集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富含 胞壁多糖和肽聚糖。
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 紫色。
抗生素敏感性
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对青霉 素等抗生素敏感。
革兰氏阴性细菌特点
1 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
2 染色结果
《革兰氏染色原理》PPT 课件
革兰氏染色原理简介: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
革兰氏染色步骤
1
1. 涂片
在载玻片上涂抹细菌样品。
2. 固定
2
用热空气固定细菌样品,使其附着在玻
片上。
3
3. 静置涂染剂
将紫晶染钟。
使用酒精或乙醚脱色涂片,直到紫色不
再溢出为止。

革兰氏染色教学ppt课件

革兰氏染色教学ppt课件
7
2.3、意义:
(1) 鉴别细菌:用此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大 类,这样可将致病菌的范围缩小,然后再进一步鉴定。 (2)选择药物: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 壁等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因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 同。例如大多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大多数阴性 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脑膜炎球菌等除外),可供临床 实践中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 (3)与致病性的关系: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物 质主要为外毒素;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 质主要为内毒素.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 密的肽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 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 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 胞生长中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 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 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 细 胞 成 为 原 生 质 体 ( protoplasts) , 细 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 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极少蛋白
8
2.4具体操作步骤:
2.4.1涂片: 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 用接种环从试管培养液中取一环菌,从酒 精灯外焰穿过,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 事先在背面做好标记圆圈)即可,或先滴 一小滴无菌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从 斜面上挑出少许,与载玻片上的水滴混合 均匀,涂成一薄层。拔或塞试管塞时,应 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略加烧灼,最后将接种 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革兰染色
1
一、染色标本的制备
1、涂片: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一滴,接种环取待检 菌培养物少许,研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形成一个极薄的 均匀的菌膜,直径在1cm左右为宜。如果时液体培养物 则直接取少许菌液涂成菌膜。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ppt课件

革兰氏染色试验步骤ppt课件
11
二、基本原理
1 、革兰氏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 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液和碘液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 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因此遇脱 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 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 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优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防腐,保存时间较长,
25
三、实验器材
1、菌种:细黄链霉(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红酵母(Rhodotorula SP)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 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ds)
24
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卵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等
繁殖方式:无性:主要为出芽繁殖,产生芽孢子

有性:产生子囊孢子
美篮染色优点:可区分死活细胞,活细胞能使蓝 色变无色,死细胞一直呈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 产生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重 要依据。 繁殖方式:主要产生无性孢子和产生有性孢子繁殖
2、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麦芽汁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 脂或查氏培养基。
3、试剂: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50% 乙醇。
4 、器具: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 种杯、解剖针、擦镜纸等。
26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扦片法)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将脱色后的涂片用番红染液复染,时间约为1-2分钟。番红是 一种酸性染料,可以和蛋白质结合,使菌体或细胞呈现红色 。
番红复染的作用是使菌体或细胞呈现红色,使其更加明显, 有助于观察和鉴别。同时,番红还可以与结晶紫形成鲜明的 对比,使观察更加准确。
冲洗与干燥
• 将染色完成的涂片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水分。冲洗的目的是去除染色过程中残留的染料和媒染剂等物 质,以免对观察造成干扰。干燥的目的是使涂片固定,以便于 保存和观察。
背景
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对于细菌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为后续的细菌分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染色原理
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主要是通过 一系列的脱色处理和复染,使细菌着 色,从而根据颜色差异将细菌分为革 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操作流程
革兰氏染色法通常包括涂片、脱色、 媒染、染色和复染等步骤,通过这些 步骤的组合和调整,可以实现对不同 类型细菌的准确鉴别。
革兰氏染色法的结
03
果与意义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
被染成紫色或蓝紫色,不易被酒 精脱色,有厚重的革兰氏染色反 应。
革兰氏阴性菌
被染成红色或淡红色,易被酒精 脱色,有较弱的革兰氏染色反应 。
染色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和 治疗。
通过观察染色后细菌的形态和排列,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 致病性。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法对于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帮助科学家和医生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类型的细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 防措施。
发展历程与背景
发展历程
革兰氏染色法由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 年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该方法在操作流程和染料选择等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革兰氏染色课件PPT

革兰氏染色课件PPT

复染
复染:将脱色后的涂片用复染液进行复染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菌体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复染时应注意控制复染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冲洗和干燥
冲洗
将染色和脱色处理后的涂片用清 水冲洗干净,以便观察菌体或组 织的染色效果。
干燥
将冲洗干净的涂片放在干净的纸 巾上自然干燥,以便后续观察。
Part
固定时应注意控制火焰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 染色效果。
染色
染色:将涂片浸入革兰氏染色液中, 染色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
染色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 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脱色
脱色:将染色后的涂片用脱色液进行脱色处理,以去除菌体或组织表面的色素。
脱色时应注意控制脱色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复染与初次染色要匹配
复染的颜色要与初次染色相匹配,以 便更好地观察染色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染色液要新鲜
染色液使用前要确保新鲜,过期 或变质的染色液会影响染色效果

避免交叉污染
在染色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染色液之 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
注意安全
染色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染色 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如不慎溅到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革兰氏染色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生 物学特性和分类学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细菌的生态学和进化关系。
Part
03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涂片
涂片:将待染色的菌体或组织薄而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片上,然后晾干或烘干, 以便后续染色。
涂片时应注意避免涂层过厚,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固定
固定:将涂片在火焰上快速通过两次,使菌体或组织固定 在玻片上,以便后续染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分析 • 革兰氏染色的应用和限制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 染色技术。
背景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通过对细菌的染色, 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其他技术
将革兰氏染色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 物学、免疫学等相结合,实现更精 确的细菌分类和鉴别。06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论总结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的关键工具
革兰氏染色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 本技术,用于快速识别细菌种类,对 准确诊断感染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至关重要。
指导抗生素选择
科研的基础
在科研领域,革兰氏染色是研究细菌 种群结构、进化、生态和致病性的重 要手段。
染色
染色
用革兰氏染色液对固定后的涂片进行 染色,分别使用结晶紫、碘液和脱色 液进行初染、媒染和脱色处理。
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时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避免 染色过度或不足,同时要确保染色液 的新鲜度和浓度适宜。
脱色
脱色
用脱色液对染色后的涂片进行脱色处理,以 去除菌体表面的结晶紫和碘液。
脱色注意事项
脱色时应控制脱色时间和脱色液的用量,避 免脱色过度或不足,影响染色效果。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利用了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和结构对染料亲和性的差异,通过结 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由于细胞壁 组成成分对革兰氏染料的吸附能力不 同,酒精脱色时,细胞壁对染料的吸 附能力不同,从而导致被脱色的程度 不同,最终影响了复染后细菌的着色。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主要 基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 肽聚糖构成,结晶紫和碘液可 以穿透细胞壁,使其被染成紫 色或红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 含有脂质,阻碍了结晶紫和碘 液的穿透,因此被染成淡色或 无色。
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通常包括涂片、结 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 、番红复染和油镜观察等步骤。
02
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
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细菌分类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染色结果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有助于细菌的准确鉴定和分类。
细菌鉴别
革兰氏染色法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例如肠道细菌、葡萄球菌、脑膜 炎奈瑟氏菌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固定
将涂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细菌或 真菌固定在载玻片上。
染色
将涂片浸入革兰氏染色液中,染色 1-2分钟。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脱色
用酒精棉擦拭涂片,去除染色 液。
复染
再次用酒精棉擦拭涂片,然后 浸入另一种染色液中,染色1
分钟。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染色液 和其他杂质。
干燥
用吸水纸吸干涂片上的水分, 然后自然晾干。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目 录
• 革兰氏染色法简介 • 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 • 革兰氏染色法的优缺点 • 革兰氏染色法的改进与发展 •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操作流程
01
革兰氏染色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01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鉴别细 菌的染色技术,由丹麦医生汉斯· 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发明。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 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失水、 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 时的颜色,即结晶紫的蓝紫色。
-
10
作业
• 结果
简述4种细菌的染色结果(形态、颜色、 革兰氏染色结果)
• 思考题
84页,思考题1、2、4
下一次实验:细菌的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
-
3
❖菌种
➢ 参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 大肠杆菌 (G-) ➢ 待测菌:蜡样芽孢杆菌、蓝细菌(微囊藻)
❖仪器 显微镜
❖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吸水纸、染色缸等
❖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 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
4
主要操作步骤
❖制片
❖初染
❖媒染
❖脱色Leabharlann ❖复染❖镜检-
5
制片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注意练习无菌操作;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取菌不要贪多,接种环上肉眼可见菌苔痕
迹即可; ❖菌苔在生理盐水中涂片要均匀,局部不宜
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涂片--室温干燥--固定
-
6
➢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 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 1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
11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水迹,再染1-2min, 水洗。
➢脱色 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滴加95%乙醇, 脱色20-30s立即水洗,以终止脱色。
➢复染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滴加番红,染色 2-3min,水洗。最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
7
• 干燥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 被染成蓝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 • 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
-
8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无
类脂质 一般无( < 2) 含量较高(~20)
蛋白质 无
含量较高
-
9
❖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 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 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 通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 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思考题1:培养基配置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 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为无菌 的?
思考题2:如果需要配制一种含有某抗生素的 固体培养基,其中抗生素的终质量浓度(或 工作浓度)为50ug/mL,你将如何操作? (提示:抗生素在高温下易失效)
-
1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
2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 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3.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