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上课)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
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
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
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和短语。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其中的多种方法。
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更易理解和接受。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ppt课件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 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 做到字字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拔剑切而啖之 。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 上,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 来吃。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 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 的身体 。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 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文言文的 选段固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 句式等知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 考前同学们必须化上一定的时间将课文 中的文言文翻阅熟读,仔细研读课文, 包括注释。最好能对每册的文言知识点 进行归类总结。
意译
•可采用 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 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 译
翻译句子
方
法 探
(《师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 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 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和标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 出。
调整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 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 要有下列几种: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句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 ;“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 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 ”,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 “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08
《笑林》
09
没:同“殁”。
试 试 看
例一:
学而不思则罔——
木兰不用尚书郎——
但余钟磬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例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结友而别——
悔前所为——
提示:
逐字逐句翻译后按顺序排列,句子基本的意思已经出来了。
方 法 一 ——练习
方 法 二 ——调整语序
解说: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一样,它有很多的倒装句式,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介宾(介词和它的宾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句,如果翻译的时候遇到有倒装的句式,要按我们的语言习惯调整。 例子: “果得于数里外”—— “于数里外”是介宾短语,要放在“得”这个谓语动词的前面:“果于数里外得”。 “贤哉,回也!”—— 主语是“颜回”,谓语是“贤”,正常的语序是“回也,贤哉!” 提示: 按第一种方法翻译,然后调整词语的顺序,意思也就基本清楚了。
方 法 二 ——练习
例一: 还自扬州—— 求石兽于水中——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蒙辞以军中多务—— 见之于舅家—— 例二: 甚矣,汝之不惠!—— 屠惧,投以骨—— 异哉小童!—— 小结: 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介词的位置要注意,它很可能涉及倒装的问题;至于谓语倒装,后面会跟语气词,赞扬和批评的语气都很强烈,它强调的就是谓语。
尔辈不能究物理——
1
注意前后句乃至整篇文章,选取合适的对象替代。
小结:
2
方 法 四 ——恰当补充(1)
解说: 补充,就是根据语段内容和前后句的情况,补充 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补充的成分尽量用文言词语。
例: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 ,(太丘)去后 (友)乃至。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一讲学家设帐( 寺 )寺中; (3)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求之 (于)下流 ;求之 (于)地中;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希望有所帮助!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15张PPT)

②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古代圣贤)之忘情也。 译: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用典的译法: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4.翻译红色的词语。
指发动战争
①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国名)。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指决战
②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决战。
补 规律五:“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 语、宾语、介词等。
翻译方法探究六: 1.翻译红色的词语。 瑾、瑜:比喻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
①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股肱:比喻栋梁之才。
②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 译:您有治理天下的美好德行,一定可以成为蜀国的栋梁之律六: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 用典、委婉、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变 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我们首 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 “直译”不能完成时,才用“意译”, “变”即“意译”。
方法小结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留、删、换、调、 补、变
发语词 语气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偏义复词 语气助词 助词 音节助词
删 规律二:删除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和偏 义复词中的衬字。
翻译方法探究三:
思考:翻译红色的字。
①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
②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③ 草行露宿。
在野草中;在露天下
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信: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少内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习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翻译十种方法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加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增译法
在翻译用典时,可以增加一些注释或 解释性文字,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用 典的含义和背景。
互文的翻译
互文
直译法
互文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将两个或多个词语 、句子相互呼应、补充、对照等,以形成 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于一些互文,可以直接按照原文进行翻 译,保留互文的形象和意义。
意译法
分译法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互文,可以根据互文 的含义进行解释性翻译,以传达原文的含 义。
06
CATALOGUE
文言文翻译实践与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01
02
03
直译
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 力求译文与原文形式对等 ,易于理解。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传 达原文意义为主,更注重 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选择运用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和语境 ,灵活运用直译或意译, 既传达原文意义,又保持 原文风格。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 全课件
目录
• 文言文翻译概述 • 文言文词汇翻译 • 文言文句式翻译 • 文言文修辞手法与翻译 • 文言文文化背景与翻译 • 文言文翻译实践与技巧
01
CATALOGUE
文言文翻译概述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字、词 组、句子或段落转换成另一种语 言的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 和风格。
文化典故的翻译
要点一
总结词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各种文化典故,这些典故对于理解原文 至关重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以便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出来。对于文化典故的翻译,需 要注重其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避免直译或意译导致的歧 义或误解。
文言文翻译的5种基本方法

翻译的根本办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存,照抄不译.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传记》)句中划线的分离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存不译.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须要的词句,使意思更精确完全,句子更顺畅.填补部分要加小括号.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统一事物或行动,前人和今人有不合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调换古代的指称.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说明困惑(问题).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如今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许多.比方,前人讲“书”,如今讲“信”;前人讲“目"”,如今讲“眼睛”;前人讲“首”,如今讲“头”;前人讲“食”,如今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4.改.转变一些特别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通例语序.重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通例语序.(2)定语后置.例⑦:计不决,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传记》)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3)状语后置.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传记》)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4)谓语前置例⑨:安在令郎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令郎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5.删.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其实意义,只有某些感化,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感化;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例⑩: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感化的,“而”是起衔接感化,都不必译出.又如“之”字,在起撤消句子自力性感化和标示宾语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以上介绍的五种办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分解应用.文言文的选段虽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句式等常识点的温习则应该容身教材,考前同窗们必须化上必定的时光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翻阅熟读,细心研读课文,包含注释.最好能对每册的文言常识点进行归类总结.。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 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 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 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参考答案(二)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 达、 雅
信
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 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
有功绩,寻为上大夫
有功绩,不久封为上大夫
达
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 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 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 美,能再现原作的风 格和神韵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 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 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1、对译法。 2、删减法。 3、保留法。 4、增补法。 5、调整法。
2.调整 文言之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为 所…、……为……所、见……于等。 翻译时 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 。
文言文翻译主要误区及相应策略
主要误区1:该译不译,误译词语 对策—— 一一对应 主要误区2:该补不补,该调不调 对策—— 补顺/调整
学生答案1:鞭打马将要出发,于是安定王休等哭着 进谏——1分 分析:没有落实“句式”考点,主语“皇帝”没有 补回去,复音虚词“于是”、实词“殷勤”没有翻 译,所以扣2分
主要误区2:
译: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他的两万士兵赶到 黄河里淹死。 (06全国)例1:自县为京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没有 发生过。
魏坯,赵人也,以勇气闻名于诸侯,有 功绩,寻封为上大夫
(善战的) 魏坯,是赵国人,凭着 (很多) 勇气在诸侯中闻名,有 功 绩,不久, 为上大 (皇帝加封他) 夫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 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 做到字字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课堂练习一:回归课本 找“点”翻 译
4.古之人不余欺也 。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译:我经常被内行人耻笑 。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译:谨慎地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 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陈述给老百姓听,(那 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 着重物行走了。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翻译: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仓库的财物。 2、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翻译:还是吝惜他有功绩,不降罪于他。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 地上,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 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 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 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 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 的身体
意译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 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 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 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5、沛公军霸上 沛公在霸上驻军
6、吴广素爱人
吴广平素爱护人民
7、沛公欲何之?
沛公想哪去? 沛公想到哪去?
8、人马烧溺死者上千
人马烧死和溺死的人有上千。
烧死和溺死的人马有上千。
9、世凯悦之,欲结以恩遇 世凯很喜欢他,想结交他用恩厚的待遇 世凯很喜欢他,想用恩厚的待遇结交他。
堂上练习:片段练习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在郡多有出息”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 ,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 益”的意思。
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 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练习一:句子翻译
1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齐国的使者 到了 梁国,孙膑 凭着一个 受刑囚犯的身份 暗中 求见
2他)
3、子布,袁表诸人各爱妻子 子布,袁表那些人各自爱怜他们 的妻子和儿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为了防备 其他盗贼的进来与特殊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 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 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 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 令杀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 道这一点。
2、注意一词多义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 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 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例如,同是“兵”这个词,在汉贾谊的《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中,“兵”指的是“兵器”; 在《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中,指的是“军 队”。这就需要仔细辨识。
②(10月月考)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译:(皇帝)策马将要出发,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 都恳切地哭着劝谏皇帝放弃出征。
1.第一分句前面要补充主语“皇帝”“孝文帝”,1分。 2.“殷勤”1分,译为“恳切、真诚、诚恳”。译为“殷切”不得 分。 3.“泣谏”1分,译为“哭着劝谏”“哭着上谏”“苦着劝说”。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删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 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1、注意词的古今意义
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有的词古今意义有所不同, 需要仔细辨别,准确理解。 例如,“去”的今义常用是“到……去”,而古 义常用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荀 子· 致士》:“ 川渊枯则鱼龙去之 。”译为“河流干 枯了,那么鱼和蛟龙就离开这里。” 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 “苟且”、“马虎”。《商君书· 农战》:“善为国者, 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一)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 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㖞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 “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 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 益得肆意矣。
爱护于公的人,都替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 部拿出来(倾尽钱财),哀求算卦的人(给予解救)。
评分标准:3分。“为”、“罄”、“哀之”各1分。“
学生答案1:爱戴于公的人都为于公感到恐惧,敲打 演奏罄橐来为他哀悼!----1分 分析:前半句落实得很好,关键实词“罄”、“橐”、 “哀”的翻译没有联系上下文逐字翻译;虚词“以” 的翻译不准确。
参考答案(一)
1、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翻译:太祖的叔父多次向曹嵩提及这件事情。 2、太祖口貌如故。 翻译:太祖口眼容貌像原来一样。 3、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翻译:只是在叔父跟前失去宠爱,所以您被欺骗罢 了。
全文翻译:曹操少年时,喜欢放荡游侠的生活, 他的叔父多次像曹嵩提及这件事。曹操很烦他, 于是有一次见到叔父时,假装眼歪嘴斜,倒在 地上。叔父问他怎么了,曹操说:“我中风 了。”叔父去告诉他爸,他爸来了,曹操便不 假装中风,站立如常。他爸问:“叔父不是说 你中风吗,怎么回事?”曹操说:“我没有中 风啊,只是在叔父跟前失去宠爱,所以您被欺 骗罢了。”曹嵩于是起了疑心,从此以后叔父 再说曹操的坏话,曹嵩始终不在相信。曹操于 是就更加放荡自在了。
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 放在句中去理解 ,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 ,不要望文生 义。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绝境”不能理解 为现代汉语的 “没有出路” 、“无法生活” ,因为 从全文看 ,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 “绝境”当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 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 比用直译好。
之
为 东 道 主。
把它 当作东道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渑池会 既罢, 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大, 2、 赵王 拜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 结束后, 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 蔺相如功劳大, 赵王 任命 蔺相如 做上卿。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学生答案2:敬爱于公的人都为于公担心,劝他花钱 来防灾祸。----1分
此种错误主要是因为对重点考查的实词 • 对策—— 一一对应 的用法理解不准确不到位而引起的。 ⑴ 直译要求从原句中寻找对应字,力求字字
落实。特别要注意句中关键的实词词义的落实, 要灵活运用语境判断、课文迁移、结构识别、字 形引申等方法。 ⑵ 不能忽视高频率出现的虚词(以、而、其、 于)及表揣测、反问、限止,祈使语词的语气词 (如:概、岂、独、焉、毋、其) ⑶ 熟悉常见的固定词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模 式(如:无以、是以、所以……者、无乃……乎, 孰与,得无……乎) ◇ 这些常是命题者设定的采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