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关系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梁启超倡导的近代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连接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桥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范文一:关于梁启超的小论文摘要:1922年梁启超撰文《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对近五十年中国的一些变化分三个时期作了总结。

中国在这之前的现代化改革困难重重,原因多种多样,不过总归认识逐渐深刻。

而文中只字未提孙中山与革命派,组件两派矛盾重重。

关键词:梁启超,旧民主主义革命,洋务运动,孙中山,新文化运动。

正文: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虽然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但是其见识以及思考却并没有局限于维新派的一次成败得失之中。

作为中华社会变革的先驱者,其在1922年的《50年来中国进化概论》中以广博的视角分三期较完整地概括了鸦片战争以来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社会对国家变革的探索路程。

第一期指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中日海战开始深入转型这一段时间。

鸦片战争之前,其时闭关锁国了百年之久的中国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

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人用火枪大炮强硬的敲开了中国的国门,兵甲之争从广东沿海起始一路北上直至江浙一带。

满清认输,割地赔款,开放边境人外国人驰骋往复,其后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罗斯趁火打劫等一系列重大打击接踵而至,将满清,将中国的大梦打击的支零破碎,中国人已经明白了自己有缺陷,但是在五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毕竟还在,还没有人能从根源上找到中国的缺陷,只是觉得外国只是兵甲尖利罢了。

所以这一时期,众多晚清名臣组成了洋务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梁启超先生将之概括为弥补器物上的不足。

对西方“器”的学习一直进行到了1898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巍巍水师被日本人轰的七零八碎,中国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国势积弱。

第二时期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开始,零零散散的持续了近二十年。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水浅舟大,无力回天——谈李鸿章摘要李鸿章一生跌宕起伏,后世毁誉参半,身处清廷晚期时代的动荡之中,身不由己卷入了这个混乱的漩涡。

这位晚清第一外交家,历史书上的“卖国贼”一生试图挽大厦之将倾,然而不过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他绝不可耻,又并非圣人。

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传记和外媒记载中分析李鸿章的功过,和他的无奈。

一、李鸿章其人“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就给李鸿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李文安,与他“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疑有立,岂忧贫哉!”的堪称封建式贤妻良母的夫人李氏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李鸿章。

鸿章在文安诸子中,排行第二,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世、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侵略触角伸进神州大地之时,社会环境的薰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期的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上令人仰望的翰林院编修以后,李鸿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本想设法接近皇帝,攀附权贵,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怎奈“生于末世这偏消”!从太平军起义,李鸿章前去平反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跌宕起伏。

二、悲剧外交家1870年,此时发生了一件决定曾李二人命运的大事,即天津教案。

这是一场平民攻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清廷本认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审时度势,认为应当按律处死相关责任人,然而清廷和民众均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行为,朝野上下甚至一度要求与法国一战。

由于曾国藩和法国人的协议与朝廷和民众的期望差距太大,曾国藩甚至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朝廷随即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

”而当年的法国正忙于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无暇顾及远东事物,因此李鸿章说啥法国人就当是啥了。

大学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经典)

大学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经典)

从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洋务运动在中国呼风唤雨,风光一时。

但是,在李鸿章等人轰轰烈烈地搞了三十多年“洋务”之后,在北洋水师已经建成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之后,中国还是在甲午海战中败于日本,不得不再次签订屈辱条约,割地赔款。

甲午海战失败及随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强大。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在内外交困下所采取的一种自保性质的改革。

时,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在这种情况下,清廷的一部分当权官僚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他们开始实行所谓的“自强新政”,主要内容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一方面企图通过与西方搞好关系,以争取军事支援,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此举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最终达到“自强”的目的。

这些想法当然是不错的,可是,一开始,洋务运动就在体制和技术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按照张之洞的说法,洋务运动之学习西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即坚持大清帝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变,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他们船坚炮利的一面。

岂不知,“体”和“用”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分离的。

正如严复所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有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严复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中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变,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自强”无补,正如将马腿强行移到牛身上一样,两者因不配套而互相扞格,双双失效。

洋务运动的失败最终证实了严复的判断,“体”、“用”之间的严重脱节可以说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以它的失败告诉后人,没有体制变革的足够配合,单纯的技术变革和实业发展是走不远的。

洋务运动的另一个脱节之处是: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强”,这本身没有错误。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选择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选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典型;选择;教学历史首先是人史,是由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其活生生的行动书写的。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纵贯历史170多年,涉及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仅以《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而言,直接提及的有名有姓的古今中外人物就有376位,充分显示了运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76位人物,以历史时期划分,包含古代人物22人,约占人物总数的6%;近现代人物354人,约占人物总数的94%.以国别划分,外国50人,约占人物总数的13%;中国32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87%.以重要程度划分,被列入教材目录的人物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占据教材一席,基本原因是:行文的需要,即着作文字在铺陈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如"上篇综述";的以秦始皇、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22位古代人物,就是出于回顾中国文明由盛而衰的需要;耆英、伊里布被提及是因为他们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如第一章中反复提及的慈禧、李鸿章,第二章反复提及的光绪、康有为,第三章反复提及的孙中山、袁世凯,中篇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反复提及的蒋介石、毛泽东,以及下篇各章反复提及的毛泽东、邓小平,主要是因为描述他们的行为或者介绍他们的着作、思想而反复提及。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近代史涵盖的时间跨度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了从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到20世纪末期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他们中的一些人深刻影响了当代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值得通过传记的方式来探究其人物形象以及所代表的历史背景。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1758-1794)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在1789年到1794年间的法国“恐怖统治”期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位支持革命的先锋,罗伯斯庇尔积极参与推动革命事业,并在法国大革命后期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当时法国的实际领袖。

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贵族特权、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等,这些措施都对西方现代政治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人物形象也饱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英雄,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和反对不公正的权力体系的斗士。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残酷的独裁者,专制地掌控着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机器。

对于罗伯斯庇尔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探究他的政治理念、领导方法和实践成果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例如,他是如何利用权力来改革现有的社会制度,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以及在革命过程中如何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危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罗伯斯庇尔在近代史中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美国革命的乔治·华盛顿乔治·华盛顿(1732-1799)是美国革命时期具有重大历史作用的人物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之一。

他于1775年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着美国民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面对英国殖民军的强大压力,华盛顿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战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近代史人物的论文篇三:《近代著名儒将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作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中兴”的第一名臣,拜相封侯,全国景仰;也是湘乡近代最知名的大人物,号称曾湘乡。

他自幼熟读经史,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又点翰林,学问相当了得,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

正当曾国藩在仕途上不断攀升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势如破竹,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天国政权。

于是,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办团练,组建统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几经反复曲折,艰苦奋战,终于取得镇压太平天国的全面胜利。

他可以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一名儒将,值得研究。

我对本县这位先贤没有专门研究过,却也颇感兴趣,颇为敬仰,或亦有些惋惜。

个人有几点粗浅认识,提出来就教于学者方家。

一、保卫传统与学习外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斗争,原是农民起义与封建王朝两个对立政权的斗争;而曾国藩却从文化的角度,说他所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的战争,是保卫传统文化——儒家名教与学习外国文化——拜上帝教的斗争。

在《讨粤匪檄》中明白指出: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之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为之所也。

[1]曾国藩又揭示太平军“焚彬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

嗣所过州县,先毁庙宇。

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

此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但是与此同时,这个时代也涌现了不少风云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篇一:《坚持“最后五分钟”造就成功——读“蒋介石传”有感》摘要:作为一代枭雄的蒋介石,从一个没有背景的小人物,如何成为中华民国党政军的最高领袖的呢?蒋介石在世时,平素在多种场合爱讲的一句话,就是要坚持“最后五分钟”,这是他一生都在倡导的坚持哲学,也是他对部下的一贯要求。

愚以为蒋的坚持,造就了他的成功。

关键字:蒋介石生平坚持蒋介石生平简介及评价: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

浙江奉化人。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

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

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

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

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

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范文:毁誉参半曾国藩,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全文如下: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或嗟叹或敬仰。

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过繁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从很多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曾国藩不过是清朝末年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已,或许他的道德文章可以冠冕一代,但在普通人的眼里,那不过是他为官从政、上下其手的手段。

然而,在当时,曾国藩的为人做官之道可谓尽人皆知,无人不佩服之至。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胡雪岩其人白手起家,到晚年终老之时富可敌国,甚至靠自己的财力资助左宗棠将新疆收回清政府版图,将曾国藩与其相提并论,可见世人对曾国藩为官之道的尊崇。

《曾国藩家书》130余封,是历史上家书流传下来最多的,曾国藩在家书中推心置腹的言谈,对子侄兄弟们的教导,堪称典范,曾家传承一百余年未出纨绔子弟,未曾家道中落,能人辈出,不得不说曾国藩家教之成功,堪为后世之楷模。

曾国藩作为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其深厚,文章写作自成一家,阳刚与阴柔并济,行文流畅,思想深刻,振聋发聩。

作为清末重要的军事力量,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是清政府最后一道保命屏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社会安定的夙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就尽忠报国而言,曾国藩的做法无可非议。

他的一生是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毁誉参半,且各趋极致,毁至卖国贼,誉则冠冕一代。

世人眼中,曾国藩功过相抵,但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将功与过扯平来计算,而是既看到他的长处,又看到他的缺点,由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成就大业。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然而曾国藩是第一个完美的将家国天下都治理的很好的人,誉其为楷模一点也不过分。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因为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但是时势造英雄,也涌现出了不少关键人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人物的论文篇一:《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

我幵非为其正名,亦无意恣意诽谤,只是根据辩证唯物观点,站在尽量公正的立场分析他对于中国近代史不可磨灭的影响,或好或坏。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

从他步入仕途之始,“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

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亐烟罢,我也只是仅仅根据其人其事对近代史的影响谈些个人看法,毕竟在近代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不灭,一味颂扬或者盲目贬斥都暂且放开一旁吧。

根据历史先后顺序,我拣选了一些重要事件,且发表我的一愚之见。

一、“壮年戎马”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

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

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1864年,率部攻兊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

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关于鲁迅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关于鲁迅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关于鲁迅推荐文章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热度: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热度:有关近代史战争论文热度:鲁迅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了解、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人物“鲁迅”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人物“鲁迅”论文篇一:《对鲁迅一生及事迹的评价》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一位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研究鲁迅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鲁迅生平事迹新文化运动文学作品l、生平介绍:童年时期:1881年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他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名叫鲁瑞,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也就是鲁迅13岁那年,他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于是,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此案子最终以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为结果,所以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求学时期: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留学日本: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他不仅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而且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在仙台学医过程中,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近代史纲要论文

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家乡人物与近代史之关系学号:1152692 姓名:程冉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南隅,即美丽的彩云之南。

有人说,这是荒蛮之地,有人说,这里住着野蛮的名族。

但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确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抑或是将领之才。

而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轮换的时候,这里的救国英雄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忧国忧民之情节,为祖国贡献一己之力,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他们独特的足迹。

作为近代影响人物,不得不说的就是龙云。

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彝族人。

他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在中国近代为巩固边防做出一定贡献。

龙云曾担任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彝族人,彝名纳吉乌萨。

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

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1929年秋统一云南。

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

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

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联系到中国近代史,大陆学者普通以为,英国策动的侵犯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一个起点,此后,英、法、美、俄、德、日、意等天下强权先后参与大约策动对中国的侵犯,中国在列强的武力压迫之下“门户开放”,主权沦丧,本国人在中国自在出进,能够任便在中国经商、办厂、办学和传教,路矿利权紧张外溢,中国的内河和领海失往屏障,从北京到秦皇岛的出海口等十二处地方由本国驻兵,大片地盘被割让,十多个城市设有本国的租界,还有旅大、威海、胶州湾、喷鼻港新界、广州湾以及澳门等本国的租借地,全国几乎都被本国分别为势力范围。

云云主权国家,其何以堪?有识之士,能无抚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忧国忧民者常常为此发出呼吁。

三元里抗英、广州反进城妥协、太平天堂的反对本国侵犯、各地连绵不断的反洋教以致北方爆发著名的义和团爱国运动、1905年抵抗美货运动、由抗议巴黎和会处理山东成绩不公激发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上海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以及大革命期间响彻全国的“打倒列强”的呼声,在在阐明反帝妥协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以后,百姓政府掌管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也赢得了全国各政党包孕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群众的支持。

非难帝国主义侵华,正面评价中国人民、政府的反帝妥协,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很大约是两岸学者较少有原则分比方的地方。

帝国主义侵华惹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中国学界曾爆发热烈的争叫。

经过思想理论界的反复讨论,学界相当多人士赞成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共地方于1929年2月在自己的一份file中采纳了这个概念。

三十年代末中共地方、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时,便是根据这个概念来立论。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体认,是确立中国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工具、革命的出路的根本出发点。

对这一点,台湾的学者批评其非,是不遗余力的。

近代史人物论文 (2)

近代史人物论文 (2)

近代史人物论文引言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由许多杰出的人物塑造。

近代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了解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近代史中的一些杰出人物进行论述,包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甘地和Churchill。

马克思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对于现代社会科学和政治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本著作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对劳动者的剥削。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也是苏联的创始人之一。

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实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其著作《国家与革命》中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

他认为资产阶级国家只会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需要通过革命的暴力手段来建立自己的专政。

列宁的这一理论对于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是中共的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领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成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他提出了“群众线”、“阶级斗争为纲”等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毛泽东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犯下了严重错误,导致了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

莫罗提拉·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通称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之一。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风云人物之百年宋教仁——我最欣赏的政治家序言:百年时光斗转而逝,一百年前的上海闸北火车站里,伟大的政治先驱宋教仁被一颗子弹击中,新生的中华民国因此逆转,中国第一轮民主宪政的尝试和实践受挫。

一、生平简介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的耕读传世之家。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萌生反清思想。

宋教仁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二、华兴会初崭头角1902年,考取武昌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参与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走反清革命之路。

1903年8月,满清统治下的崩溃倒计时第八个年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黄兴的年轻人从日本留学回国,来到了“九省通衢”的武汉。

在这里,他结识了正在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的宋教仁。

虽然年纪相差了8岁,两人却一见如故,欢若平生。

1904年二月,创办华兴会,黄兴任会长,宋为副会长。

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年7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

是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

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

9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

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推为龙头,并议定:起义时,会众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笔架城边的文庙集合,听候指挥。

11月5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

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

其实在当时这一幕历史大戏中,年仅22岁的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的刚刚踏上历史舞台,还显稚嫩。

然而,这一次的舞台演出给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他本人的命运也已为之改变。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对历史人物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实事求是分析,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原则,应当说是明确的。

惟其如此,非要提出一个人物评价的统一标准来,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人物传记论文范文一: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史人物传记之刘志丹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其杰出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们都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牢牢铭记在心中,去敬重去瞻仰去怀念。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

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

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

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

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1926年初,他按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

1928年5月,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同唐澍、谢子长等领导我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三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以近代史人物梁启超为题的论文

以近代史人物梁启超为题的论文

以近代史人物梁启超为题的论文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历史、法学、教育和文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以近代史人物梁启超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以近代史人物梁启超为题的论文篇一《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摘要:传统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

过去的流行说法是,近代中国有一个将“天下”缩变为“国家”的进程。

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

康有为创造性地把公羊“三世”说由历时性变为共时性,使“天下”平顺地向“世界”过渡。

但中国却被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外在化,中国士人渴望加入“世界”,努力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

这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

关键词:天下,世界,国家,近代中国,思想史,梁启超梁启超在1899年曾说:“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

”然而梁氏也曾明言:“吾国人称禹域为天下,纯是世界思想。

”其实过去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大致即钱穆所说的“心胸之知”和“耳目之知”。

但梁氏前一种“中国即世界”的表述影响甚大,研究梁启超的李文森(JosephR.Levenson)即曾提出,近代中国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天下”缩变(contracting)为“国家”的进程。

这个说法又影响了很多人。

如唐小兵先生就说他关于梁启超历史思想的专书就是在讨论这一缩变的影响。

“天下”之意义在近代的二分,反映出时人对于地理空间和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

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重心,说近代中国有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中国”的进程或大致不错;倘若侧重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

两者互为表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相辅相成,长期处于互动之中。

这一语义的二分也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无穷的困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最好写的是孙中山,正反两个角度写正面写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推翻清朝、建民国、护国运动、二次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反面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土地纲领,袁世凯篡位,狭隘的民族主义等等,下面是列子正面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

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

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

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

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

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

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司法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人物关系结课论文李鸿章(1823-1901),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1873),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位。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以广州塾师洪秀全为首的农民,在广西桂平紫荆山麓金田村树旗造反,建号太平天国,军曰太平军,经过两年多的战斗,便从广西一隅直入长江流域,奠都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抗衡之政权,并开始北伐西征。

当时清朝的达官贵人和主要支柱绿营兵腐朽不堪,于是咸丰帝一面用高官厚禄和严刑峻法来制止文官武将和绿营兵的溃逃,驱使他们继续为国效力;另一面努力争取汉族士绅的支持,动员他们凭藉自己在本乡本地的的政治、经济和宗族势力,“结寨团练”,“搜查土匪”,配合清军镇压太平军。

咸丰三年(1853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吕贤基以李鸿章籍隶安徽,熟悉乡情,奏请随营帮办一切,遂受命回籍办团练。

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

其后安徽巡抚翁同书(同治帝、光绪帝之师翁同龢长兄)对太平天国战争时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片》时采用李鸿章之草稿:“臣职份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当时翁同书之父翁心存正处高位),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

但李鸿章也因此与翁同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日后翁同龢处处刁难北洋水师,乃至甲午一战,一败涂地。

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达上海,自成一军,称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

同治二年(1863年)和三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因功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且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

捻军覆灭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在湖广总督任上,李鸿章一度奉命入川查办四川总督吴棠被参案。

他和吴棠是在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又深知慈禧对吴“圣眷颇隆”,因此曲意回护,以查无实据结案。

回武昌后,于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办贵州军务,镇压苗民起义。

尚未成行,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清廷因左宗棠远在平凉不及兼顾,又改命援陕。

但李鸿章实在不愿与左宗棠共事,故一再拖延,直至六月下旬才抵西安。

七天后,因天津发生教案,列强军舰麇集大沽口,奉密谕“酌带各军克日起程赴近畿一带相机驻扎”。

匆匆赶赴直隶。

后因成功调解天津教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由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

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

于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

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同治十一年底,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

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在几乎没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大清国里,李鸿章能够如此细致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着实令人惊叹。

大清中叶以后,李鸿章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

他还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开通了中国第一个电报局。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

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法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

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

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从七十年代起,他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

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

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

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

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六月二十三日(公历7月25日),日本军舰在丰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

左宝贵八月十八日(公历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丁汝昌执行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方针,消极避战中国军舰沉没4艘,日本舰队亦遭重创。

此后,清军在鸭绿江、九连城等战场与日军激烈交战,但终未能挡住日军的攻势。

最终,旅顺、威海等重要海军基地失守,北洋水师覆灭。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三月二十三日,签署《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

李鸿章虽然也视马关签约为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并倾向变法。

但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汹汹舆论下,成了清廷的替罪羊。

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1850年代起洋务运动技术改革失败,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再次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

清朝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积极进行。

李鸿章出任粤督期间,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英、法等国组成八国联军进行干涉,慈禧携光绪逃至西安,北方局势一片混乱。

而东南地区的实力派疆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则在盛宣怀联络下,倡导东南互保,即不卷入清廷这次对外宣战,以保东南半壁不陷入混乱中。

李鸿章对此表示支持。

在此期间,经由革命党人陈少白和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牵线,李鸿章一度有意与自日本前来策划“两广独立”的孙中山晤面,但由于双方互存戒心而作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二日,为收拾八国联军之役的残局,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

一个月后,李鸿章抵京收拾残局,向八国联军求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