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的诗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以智(1611—1671),明代闻名哲学家、
科学家。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
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
崇祯13年进士,官反省。
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
往广东以卖药自给。
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
清兵入粤后,在梧州落发,法名弘智,
发奋作品一同,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康
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送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惊慌滩殉国。
学术上
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建议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终身作品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渊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包罗万象。
方以智介绍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桐城市区)人,身世士大夫家庭。
方氏是桐城区域这一
时期首要的世族。
曾祖父方学渐,通晓医学、理学,而且能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自
成体系,除记载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
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
祖父方大镇在万
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数百卷。
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
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
外祖父吴应宾,通晓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
一斋稿》等。
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舆、
军事,而且较早地触摸西学,建议研习经世
致用的常识,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有《全边略记》等作品,《明史》有传。
《周易时论》被《四库
概要》列入存目。
这书对方以智影响很大,
方终身中常常说到它。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承受儒家传统教育,
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同抚育长大。
姑姑方
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
方维仪颇有才华,是其时有名的
女诗人。
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
名胜,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
除了家学,
他所授业的教师亦都是其时的闻名学者。
白瑜,善于词赋经史,崇尚实学。
王宣则专攻
名物训诂和《河》、《洛》之学,治学严谨,是其时治《春秋》的咱们。
傅海峰则是其时
的名医。
别的,家中还有藏书丰厚,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的稽古堂。
在
这样的环境中,少年年代的方以智遭到了稠
密学术气氛的熏陶。
因为其祖辈都直接或直
接同东林党有联络。
他从小也养成了关怀时
世的习气。
十四岁时,曾步行到数百里外的考场参与会试,以此来磨炼毅力。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
藏书咱们,博学多才,四处交游,结识学友。
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
解了西方近代天然科学,然后愈加开阔了视界,丰厚了学识。
他以为:“今全国脊脊多
事,国内之人不行不识,四方之势不行不识,山川谣俗,缤纷变故,亦不行不详也。
”他
曾作诗曰:“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
国情。
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
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
国内只
今信冷清,龙眠山下有狂生。
”表达了自己
特殊的政治志向。
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清
除坏处,实施某些变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决计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
他曾
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明要“挹东海之泽、洗全国之垢”。
曾与张溥、陈子龙、吴伟业、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
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令郎”,以文章
誉望动全国。
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任湖广巡
抚时被杨嗣昌弹劾坐牢,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炤这才得释。
一时传为佳话。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
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举荐方
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
上抚几称善”。
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反省、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人军攻入
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人军抓获,农人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明史稿·方以智传》),
但他一直不愿屈服。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幸运乘乱南逃,大难不死。
当方
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农人军之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拟为文天祥。
方以智曲折奔向南京投靠南明弘光政权,仇
人阮大铖操纵南明弘光朝政,不断遭到架空、虐待,所以不得不改名吴石公,流寓岭南、
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
不久,南明隆武帝以
原官庶吉士相召,方以智不该,取名“三萍”,浪迹于珠江山水间。
顺治三年,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因为世伯瞿式耗的举荐,方以智参与了拥立永历政权的活动,任左中允,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方以智很快
便发觉桂王政权危在旦夕,名不符实,内则
门户纷争,奸人当道,外则与广州绍武政权
同室操戈,兵戎相见。
桂王更是胆小怕事,
稍稍闻风鹤即奔波靡常,这一切使方以智灰
心丧气,后被宦官王坤诬劾革职,不得不流
亡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湘、桂、粤西一带,过
着“曲肱茅屋鸡同宿,举火荒村鬼作邻”的
日子。
当清兵大举南下时,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气
反抗。
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
被捕,清军在方以智的左面放了一件清军的
官服,右边放了一把明晃晃的刀,让方以智
挑选。
方以智坚决果断,当即奔到右边,表
明宁死不降。
满清将领适当赏识他的时令,
所以将他开释。
获释后,于顺治七年,披缁
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大智、药地、愚者大师等。
晚年久居江西庐陵青原山,自
称极丸白叟。
康熙十年(1671年)冬,方以
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
安惊慌滩头,十月七日(11月8日)因疽发
卒于舟中。
1972年今世美国华裔学者余英时
在《方以智晚节考》以为方以智行至惊慌滩头,想起前朝文天祥业绩,自沉于江殉国。
方以智学识与学说
方以智热爱天然科学常识,自幼塾中吟诵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
极物之僻。
”(《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触摸传教士,学
习西学。
通过孜孜不倦的尽力,他总算在哲
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达到了
适当的高度。
方以智学识渊博,《清史稿》本传说:“以
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博
涉多通,自地理、舆地、礼乐、律数、声响、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这一点评并不过火,他在
许多范畴都有自己独到见地。
例如,在学术
分类问题上,他把学术分为三类,说:
“考测六合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
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
专言治教,则宰理也。
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
”(《通雅·文章薪火》)
在这三种学术中,他讲得比较多的是通几与
质测。
他说:
“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
有其故,实讲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格,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物理小识·自序》)
可见,所谓通几,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
评论,而质测则要求脚踏实地调查事物改变
原因,按特性予以收拾分类,总结验证已知
规则,猜想未来开展改变。
明显,通几与质
测是从研讨意图和研讨办法着眼对学术活动
所做的分类。
在我国,这种分类是方以智的
首创。
在地理学方面,方以智结合我国传统的地理
学和其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地理学,评论了
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地理学识题。
关于西方地理
学常识,他非常重视,常常追寻西方地理学
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评论天体运动轨迹问题时,就曾依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
周相改变的实践,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
运转的正确猜想。
方以智承受西方科技常识,并非顺从,而是
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消化。
例如他关于西
方地圆说,便是首要调查了地圆说赖以建立
的观测依据,然后才加以承受的。
关于传教
士的过错说法,他则予以驳斥。
例如传教士
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而
太阳距地球只要1600多万里,方以智指出这是过错的,因为据此核算(定地球圆周长约
9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间隔的
三分之一大,这明显是不行能的。
他运用自
己的“光肥影瘦”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解说,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践发光体
要大,因而按几许办法进行的丈量并不精确。
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历象考成》的作者所
承受。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许多创见。
他从
气一元论天然观动身,提出一种朴素的光动
摇学说,以为:“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
故形之用,
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他:气无
空地,相互转应也。
”(《物理小识》卷一)
明显,方以智以为,光的发生是因为气遭到
激起的原因。
因为气充满散布于一切空间,
彼此间无任何空地,被激起的气必定要与周
围停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
将激起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达。
由此,方以智所描绘的是一种朴素的光动摇学说。
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动摇说相差异,能
够称之为气光动摇说。
从气光动摇说的视点动身,方以智进一步提
出了光不走直线的建议,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以为光在传达过程中,总要向几许光学
的暗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展,暗影区
缩小。
他而且指出,因为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根据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丈量得到
的成果都不精确。
他说:
“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行见矣,光可见,测而测禁绝矣。
”
(《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他还做了小孔成像试验,而且尽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说常见光学
现象。
一切这些,在物理学开展史上,都是
很新鲜的。
别的,他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关于声响的
发生、传达、反射、隔音效应,关于色散,
关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许多问题的记叙,都是领先于一同代人的。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许多值得一提
之处。
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叙有
许多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培养、办理等常识。
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
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常识,以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医“详于质
测而拙于言通几”,故引用汤若望之《主制
群征》中西医之解剖学,介绍于国人,但剔
除了传教士所说的“万能的天主创造国际”
之类的内容。
他自己关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讨,撰有多种医学作品。
惋惜的是这些作品
传世不多,咱们难以窥其全貌。
方以智可视
为我国前期汇通思维医家之一,于我国近代医学开展史上有必定影响。
方以智终身作品许多,计有一百余种。
其间
最为盛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
者是归纳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
他的科学见地首要会集在这部书中。
他的后
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
为哲学作品,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
出题。
他的作品中别的比较重要的还有《浮
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向
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
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
现存共二十余种。
方以智其学博涉多通,自傲要把古今中外的
常识熔于一炉,创造千古不决的道理,是明
清之际的一位有前进社会思维和唯物主义观
念的哲学家。
所著《东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出题,归纳事物的对立和对
立运动,以为事物都是“相捄相胜而相成”,体现出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念。
方以
智对我国传统天然科学和由利玛窦、徐光启
传入的西方科学作了记叙、考辨,把整个科
学技术按其目标,区分为“质测”(天然科学)、“宰理”(社会科学)和“道几”
(哲学)三大类。
他还立志邀请专家编译归纳百科全书,但这个宏愿未得完成。
方以智生平
方以智终身合理明清替换之际,时局动荡,
政权更迭一再,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非常崎岖。
终身可分三个时期。
前期从青年年代到
三十三岁,因为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娴雅甚都”
的富有文人的日子。
中期自甲申从北京逃返
南都,又经浙江,福建到两广,从三十四岁
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逃亡在他的思维
上打下了深入的痕迹。
晚年从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到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一岁时,病殁于赣江上万安郊外的惊慌滩。
这时期悉心学术,写出了许多理论作品。
在
对实践绝望后,抛弃了少年时的经世志向,
落发后,虽然看似逍遥法外,但仍不忘救世,讲学宏道,交朋纳友。
前期
从青年年代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
方以智青年年代活动地址首要是南京和桐城,也间或通过江浙各地,最终去北京。
桐城泽社的活动。
当崇祯初年,方以智在他
父亲所建的城郊泽园中,建立“泽社”。
社
中有方的堂叔方文(字尔止),妹夫孙临(字克咸),以及钱秉镫(又叫澄之),周
岐(字农父)等人。
方或赋作文,或读经、史,又关怀“万物之理”,随时札记,积累
了丰厚常识,奠定了学术根底。
方的两位业师,一是白瑜(字瑕仲),一是江西金溪人
王宣(字化卿,号虚舟)。
其时王已七十余岁,所著《物理学》对方以智今后写作《物
理小识》多有启示。
泽社中一群有奋发向上
的青少年,往往大方酣歌,论全国大事。
方
自讲述。
“处泽园,好悲歌……好言当世之务,言之辄大方不能自止。
”(《孙武公集
序》)这个集体与其时东南一带的会社相同,不只研讨文学,也带上政治颜色。
那时,桐城阮大铖,是魏忠贤阉党的余党,
崇祯初即被列入“逆案”名单。
方的同学钱
澄之曾参与阮大铖退居养晦时所创立的江社,经方以智劝止后,又退出江社。
《钱田间年谱》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条下记载了这件事:“方密之吴游回,与府君(即钱澄之)言曰:吴下事与朝局相表里,先辨气类,凡
阉党皆在所摈。
吾辈怎么办奉为盟主?曷早
自异诸!“吴下事”指张溥,张采建立复社
的事。
“辨气类”便是要辨明东林、复社与
阉党的边界。
这样一来,钱澄之转而参与泽
社的文课,凡江社的会期都推辞不赴。
而作
为“乡长辈”的阮大铖开端对方发生仇隙。
南都的《留都防乱公揭》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桐城“民变”,方以智移居南京。
结交全国名士有黄宗羲、
吴应箕、陈贞慧、冒襄、侯方域、顾杲、沈
昆铜、陈梁等人。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他们大会东林党被害六正人的孤儿周茂兰、魏学濂等于桃叶渡。
方以智和陈梁曾写长诗纪事,为东林党扬声
吐气。
这时阮大铖旅居南京,谈兵说剑,联
络各方,企图复兴。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陈贞慧与吴应箕一起起草驱赶阮大铖的宣言《留都防乱公揭》。
公揭以东林创始人顾宪
成之孙顾杲以及黄宗羲为首署名,合计一百
四十人。
阮大铖在千夫所指之下,躲藏到郊
外牛首山,不敢进城。
虽然方以智这年春天
回桐城,秋后重来南京应试,未曾在揭贴上
署名。
而阮大铖联络江社往事,仍以为公揭
出于方以智主谋,因而怨毒更深。
清顺治二
年(公元1645年),弘光在南京即位,阮大铖夤缘通过联络成为兵部尚书,对大批东林后人以及复社成员进行了报复。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方以智被起义军郭营所得,不久乘机逃到南京。
这时阮大铖当权,修正旧怨,托言方以
智在李自成入京后没有“殉节”,而把方列
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处理办法是“宜徒拟赎”。
方以智在南都不能久留,由
陈子龙介绍,通过浙江,福建曲折抵达广州
流亡,完毕了早年年代日子。
这一时期中,
因为方以智对经、史、百家常识根底坚实,“凡天人,礼乐,律数,声响,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桐城耆旧传》卷六)。
崇祯十四、十六
年已别离开端写作《通雅》与《物理小识》。
方以智早年没有更多的研讨哲学,而首要是
写作诗、词和政治论文。
他建议“公”和“明”。
《通雅》卷首中说:“治在君、相,人在师教,学在实讲,公、明罢了。
”《中
涓议》中又引用了朱熹的“惟公惟明,相道
毕矣”。
他以为“公”便是没有成见,“明”
便是“能好能恶”。
这与一百年后戴震所着重的“去私”与“去蔽”的政治建议有相通
之处。
中期
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清顺治九年
(1652年)在广州期间
方以智改名吴石公,后被南海令姚奇胤(字有仆)所发现。
姚是方的故人和庚辰(公元1640年)考试的同年,他请方为其儿子姚端的教师。
在南海令官署,方以智重新收拾《通雅》旧稿。
又曾写《锦缠玉》剧本,亲教伶人排唱。
这时他写作的诗集取名为《瞻旻》。
方到粤不久,其夫人潘氏携第三子方中履经福建来广州聚会。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监国,任方以智为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
因为党派奋斗,宦官擅权,他看到事无可为,坚决退隐在湖南广西接壤的苗峒中。
永历屡次召他
为东阁大学士,他十次上疏解雇。
这些辞疏
尚都保存,能够看出他当日对时局的观感。
他的诗句“西南更望层云黑,谁把新亭泪眼看”!阐明晰他对永历朝廷的绝望。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兵入广西桂林,瞿式耜与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一起守城殉难。
方以智去昭平仙回山“披缁为僧”。
方中履
随方以智入山“父析子荷,父汲子炊”,过
着啼饥号寒的日子,总算被清兵搜出。
清帅
马蛟驎重复逼降无效,最终听任方为僧。
方
以智所以去梧州,在梧州云盖寺寓居两年。
至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偕同施闰章(宣城人,号愚山)至庐山,同年年末回
桐城探亲。
他的哲学作品《东西均》的开章
即写于抵达庐山之时。
这一阶段是方以智终
身的转折点,从轻衣肥马的贵令郎到流离转
侧的苦行僧,从红灯绿酒到黄卷青灯,从入
世到出生。
《桐城耆旧传》的作者马其昶论
方以智说。
“躬好汉之才,遭遇季运,以占
毕称,岂其志哉。
”就在这一阶段,对政治
和社会的志向与志向无从完成,所以悉数精
力转入著书立说的学术日子中。
在流离中缺
少图书资料,他自己说“作挂一漏万之小说
家言,岂不悲哉。
愚道人本年三十六矣,读
书亦有命”(见《通雅》卷三附记)。
但是
在这一时期总算写成《物理小识》,《切韵
声原》,《医学会通》,《删补本草》等书。
晚期
从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十年(1671
年)
方以智晚年,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算起,这年元旦,回到桐城白鹿湖见到父亲方
孔炤。
他在《象环寤记》中说:“以祗支(袈裟,表明为僧)为退路,即为归路。
”
阐明他在梧州为僧,其实践意图是为了回乡。
安徽地方官要奏用他时,他说:“匹夫不行
夺志,出生人安往(往何处),不得涅盘也?”“祗支”和“涅盘”成为他的遁词和
托言。
就在这年,他重去离别十年的金陵,
皈依天界寺的觉浪道盛法师。
觉浪是其时释
教曹洞宗的长辈,曾因文字中称朱元璋为“太祖高皇帝”被清政府拘捕坐牢,后查明
系明亡曾经所作而开释。
觉浪的另一门徒啸
峰大然也便是崇祯末年与方孔炤同系诒狱的
御史倪嘉庆。
方以智“闭关”于金陵高座寺
的看竹轩,悉心写哲学作品。
作为曹洞宗的
一个法门弟子,释教对他有必定影响。
另一
方面,落发又仅仅与环境作奋斗的一种手法。
方以智墓地
方以智去世后,共有三座墓:江西青原山为
衣钵墓;浮山华严寺后为爪发塔;浮山北麓
白沙岭“金牛架轭”地为肉身墓。
方以智墓坐落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北四十五公里的浮山
北麓,西距安合公路六公里。
墓地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由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构成,占地二百一十平方米。
墓冢以花岗石相围,
石碑竖于《生事略碑》后,碑上因方氏后代
尊先生反清之志,未署清帝年号。
左边为潘
氏夫人之墓。
方以智墓冢前为石砌祭坛,并
立有近人书刻《方密之先生事略碑》,西边
配石刻对联:“博学清操重百世,名山胜水
共千秋”。
以下顺次建拜台三道,迎出山脚。
拜台前均有白石栏杆。
其第一道拜台有石狮
一对,分立左右。
台下右侧立大理石标志碑
一块。
四周松青柏绿,生气勃勃,整个墓地
高高在上,气势开阔,庄严严肃。
方以智墓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