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八中高202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来的。
他在《文史通义》篇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
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袭。
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正是呈现出了这种变化。
《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他也肯定“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
他们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
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
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定是要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而是重在对现实的关注。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他的《通志》是这方面的名作。
八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八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的内容,具体内容: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试试题卷面前,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的掌握,更能体现出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八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欢迎阅读!: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试试题卷面前,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的掌握,更能体现出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八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欢迎阅读!: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荀子(约前325—前238),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有的说他是法家,有的说他是道家......其实,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荀子对儒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杂",他的"异"。
人们一般都以为荀子姓荀,名况,字卿。
这种说法其实有误。
先秦两汉的著作都称其姓为"孙",特别是荀子著作集《荀子》一书,几乎都称其为"孙"。
荀子是赵人,为孙氏,很可能是卫公子惠孙之后,由卫而入赵。
荀子十五岁起到齐国稷下游学,后离齐赴楚,再后又回到齐国。
在齐国,他三次被推为祭酒(才高望重者)。
在范雎任秦相的时候,荀子到秦国拜见秦昭王,看到了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得出了"治之至"的结论;也作出了"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的判断。
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在那里就行不通了。
后来荀子也曾回到过赵国,几经辗转,最后由于春申君的邀请,荀子留在了楚国,任兰陵县令。
2021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美人泪肖建国惠州城有两大养花高手,一个叫黄金,一个叫季献民。
称得上高手的,总得有点绝活。
先说黄金。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
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
他家以种花卖花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靠花。
所以黄金从小就跟着家人干养花的活。
八岁,黄金去上小学。
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
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校长对古诗词有研究,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
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
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
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
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
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
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
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
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
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
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你方唱罢我登场。
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
一茎一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
嘿,奇了。
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
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
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
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
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
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不得不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
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
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
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含答案

重庆八中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 处.分(chù)力能扛.鼎(káng)翘.首(qiáo)冠.名权(guàn)B. 恓.惶(qī)为.虎作伥(wèi)里弄.(nòng)靡.费(mǐ)C. 癖.好(pì)咸与.维新(yǔ)拓.本(tà)重创.(chuāng)D. 闷.热(mēn)宁缺毋.滥(wú)折.价(shé)剽.悍(piāo)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直接了当责无旁代一股作气前倨后恭B. 一愁莫展融汇贯通恰如其分鸿篇巨制食不果腹C. 身体羸弱出人投地水泻不通鬼蜮伎俩气喘吁吁D. 各行其是手不释卷声势赫奕礼尚往来谋取暴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正忙于准备《四美图》个唱的李玉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乡参加赈灾义演,人们纷纷称赞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李玉刚,台下的品德也很高尚。
C.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2021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
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
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
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
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
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
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
《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
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
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
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考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考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成为热点话题并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治理的观点构建反贫困理论,用治理的原则设计扶贫政策,不仅可以明确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
治理和管理虽一字之差,但语义大不相同。
管理是对事物的常规处置,而治理强调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管理要依规行事,治理需多方协商。
治理是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和既定制度框架下,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难题,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
在治理视域下,反贫困治理就是将贫困作为治理对象,在国家或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采用多样化手段,实现综合减贫。
过去40年中,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完成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并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1991年到2000年10年间,全球日均生活在一美元以下贫困人口减少了2.74亿,其中中国减少了1.51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55%,占所有发展中国家的75%。
中国在经济发展普遍改善民众生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了贫困标准,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的规模。
在过去,贫困治理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并未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议题.“二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福利国家的普遍兴起,为贫困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但在既有国际援助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且在较短时间内让大规模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是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的难题。
中国把贫困治理看作政府责任和国家治理的内容,也把贫困治理的成效视为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的标尺.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在生产与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实验。
重庆市直属校(重庆市第八中学等)高三语文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直属校(重庆市第八中学等)2020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
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
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1 / 242 / 24 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 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 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 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 精神。
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 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王国维) 的“境界”说重视感受作用在作品中具体之呈现,严沧浪 (严羽) 的“兴趣”说重视感发作用本身之活动,王阮亭的“神韵”说重视由感发所引起的言外之情趣,其重点虽各有不同,然而如果就这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而言,则他们却都是因为有见于当时诗歌中属于兴发感动的这一种质素之逐渐消亡,因此才倡为种种诗说的。
沧浪之兴趣说,乃是针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派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补偏救弊之言。
阮亭之“神韵”说,则是针对当时格调派的模拟因袭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至于静安先生的境界说,则是针对清代词坛之宗法南宋,重视工巧堆垛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从以上的论析来看,中国历代诗论虽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主张,然而其兴衰更替的变化,却隐然是有着一线脉络可寻的。
其实在中国诗论中,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术美一派的各家主张外,其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和重视,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当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
周秦两汉之际,在儒家思想笼罩之下,于是遂有“比兴”“言志”之静论,虽然也曾注意及“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然而其重点却全以政教感化之实用的价值为主。
如孔子论诗之从“可以兴,可以观”,到“可以群”“可以怨”以及“事父”“事君”之说,和《毛诗·大序》之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美教化,移风俗”,这种种说法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至于魏晋以来,则儒学既已逐渐式微,于是一般文士遂对于文学之独立性有了普遍的觉悟,于是当日之诗论,遂亦对“心”与“物”之感发作用,有了纯艺术性的体认,如陆机《文赋》所提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及钟嵘《诗品》所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种种说法,便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及至佛学盛行之后,其禅宗一派渐与中国固有之道家思想相融汇,因此对于“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逐又有了另一番新的体认,因此对诗之品评,乃又形成了一种玄妙的喻说之方式。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
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
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
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
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
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
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
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
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
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
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
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
”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
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
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
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卷共10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考生把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②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③“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并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这是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④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2020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海黄庭凯我邀海宝去北海玩。
不去。
他说,我看到的大海就是大海,你看到的大海却是母亲。
海宝是街边小炒店的老板,我是文化局的干部。
从北海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小炒店,想告诉海宝银滩真的很好玩,我都被晒脱一层皮了,可是玩的疯劲到现在还没有过。
大海真的就是大海,大海里我没有看到老妈的身影。
可是他正在忙着炒豆芽炒肉片。
我喝着茶,看着他在浓浓油烟中忙碌的身影,然后我就走了。
我和海宝是高中同学,我们都考上了大学。
我去大学的那天,他进了一家餐馆打下手,他家里拿不出学费。
我读了四年的中文系,毕业后进了文化局。
海宝则是已经当了两年的小炒店老板。
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和本地的几个文友到小炒店小酌。
店面当阳,经常是食客爆满。
海宝每次都问我,太嘈杂了,要不你们到我的房间去喝?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摇头,我们就喜欢这样的环境。
食客中有穿皮鞋的,也有穿解放鞋的,甚至有打赤脚的。
我们在他们的注视下,小口喝酒大谈论,谈论小说、散文、诗歌,谈论一切和文学有关的东西。
食客走了一拨又一拨,我们还在面红耳赤地高谈阔论。
闲时,海宝就坐在灶头前,抽着烟,静静地看着我们。
有一次,一个诗人对我说,他听得懂吗?我说,我的这个哥们在高中可是个高才生,比我还要高的高才生。
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诗人说,所以这辈子就只能在油烟味中谋生?他肆无忌惮她大笑起来。
不知道海宝是否听见了我们对他的议论,那个诗人大笑的时候,海宝眨了几下眼,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似有似无的笑,然后站起来开始炒菜。
我看着腾腾油烟中的海宝,心中突然想,海宝看油烟是油烟吗?散场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文友们。
担当、生存、艰辛、血泪……他们的嘴里纷纷吐出和油烟无关的词。
那个诗人说,在这种人眼里,油烟除了是油烟,还能是什么?我们以后该换去西餐厅了。
他使劲地嗅着自己的衣袖,说我从里到外都是油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八中高202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
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
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
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
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
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
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
《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
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
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
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
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
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
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
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
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
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
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
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仁”和“中庸”的说法均有失片面,其合理内核应为“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此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
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典籍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一前提,文章探讨了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 文章以“尧舜”“大禹”为例,使用例证法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进行了揭示。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对于儒家思想本质的深刻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 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 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D. 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都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
“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规定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就是说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无主次之分。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说法错误。
“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错误,文中强调的是应“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强调人性化是儒家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没有表述儒家思想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项,“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说法错误。
“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错误,儒家认为,一般人只要尽到与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达到了儒家的要求。
C项,“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说法错误。
“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错误,应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概括,而非补充。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面图为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
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还未步入富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面临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
B. 劳动力作候鸟式迁徙、各种社会保障难以有效衔接、户籍制度造成老人入户障碍,都是空巢老人现象的成因。
C.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当下养老服务水平较低,但通过多种努力,空巢老人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D.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养老服务网络能满足老年群体对服务便利的需求,实现市场和老人的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入手,从宏观上探讨了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问题。
B. 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预计将接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大压力。
C.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外力侵害有犯罪分子的诈骗及人身伤害,以及消防隐患和房屋老旧导致的火灾。
D. 材料三介绍了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堪忧的安全现状,材料四介绍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为此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6. 如何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D6. 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