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兰亭集序》中魏晋风度的体现
汉优中文教育网的“中国文化”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作品赏析
汉优中文教育网的“中国文化”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作品赏析汉优中文教育网的“中国文化”(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作品赏析晋人的书法,唐人的诗,宋人的词,这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艺术瑰宝。
其中晋人的书法又以“尚韵”为特征,晋人走向自然,与山林为伴,倾向简淡玄远、超脱世俗的哲学意味,着重人物的风采、风姿、风神、风韵,在这一派世大夫中,王羲之是典型。
从王羲之的书法的总体来看,从他最有代表性的行书来看,从他与其前人的关系来看,主要是研美,而且这种研美,没有涂脂抹粉的造作,而是出于自然的天性、人格的风采。
体现这一气质的代表作当时《兰亭集序》,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兰亭集序》作些具体的分析。
第一,“博涉多优”,兼蓄众美。
王羲之是书法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书法中吸取了前人丰富的优点。
他的行书是对章草的'折中,对于楷书的升华,又是对钟、张的“运用增华”,其“婉态”与“润色”表现得最为鲜明,《兰亭集序》便是这样,以曲折的线条和纵长的体势相结合,充分地显示了研美的特征。
第二,“欲断还连”,以侧取研。
《兰亭集序》在连断的处理上很有特色,笔与笔之间有俯仰、有牵丝、有顾盼、有反折、有驰张,似断还连,显示了纯熟的笔法和清丽的笔调。
在用锋上,是通过搅动的侧毫,表现了优美的韵律。
包世臣认为:“《兰亭集序》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道出了《兰亭集序》的关键。
第三,笔势遒劲,富有力度。
王羲之自觉地追求力感,他的字素有“入木三分”的美称。
在《兰亭集序》中,无论是分散的结体还是凝聚的结体,笔笔富有紧劲的拉力。
像“永”、“六”、“放”字的点画,如“高峰坠石”。
第四,“万字不同”,变化多样。
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别传》中说他“千变万化,得之神功”,《广川书跋》中也说:“一字为数体,一体别成点画。
”在《兰亭集序》中所体现的变化,与以上的王羲之的追求和别人的评价是完全一致的。
学术王羲之《兰亭序》与魏晋时代的精神气象——兼及魏晋文人士子生命意识的局限性
学术王羲之《兰亭序》与魏晋时代的精神气象——兼及魏晋文人士子生命意识的局限性一、王羲之与“名士风流”作为文人角色的王羲之,平生专力于书法艺术,偶作诗文,纯粹出于内在情怀的自然表达—“抒情言志”。
但他的一篇《兰亭序》,竟成为千古名作,时至今日,也是大中学课堂修习古典散文的必选篇目,与《滕王阁序》《赤壁赋》等名家名作并列。
何以至此?文章由简约玄远、凝练隽永的语言风格所形成的审美特征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更为根本的,还是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情怀、生命体验、思想认识以及作品所凸显的人格特质,展示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心灵状态和精神所能达到的深度。
《兰亭序》全文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宇宙万物及人自身生存的感性体验和智性观照。
这其中有对自然世界及人类文化活动的审美愉悦,也有对人作为一个具有情感意志和精神追求的生命个体之自身存在的审视、洞察,更有对生命超越性存在的幽怀和对生命存在本真、本相的叹问—而这一切又全部笼罩在人事无常、人生短暂、生命终归一死的悲慨兴叹中;且这悲慨兴叹之深沉,令每一位读罢此文的人在心中亦悲情弥漫,挥之不去,拂去还来,久久不能释怀……作者在文中所展现的心灵形态正是李泽厚所谓的“智慧兼深情”。
这一心灵形态在观待外在世界时,表现出的精神特质也恰是冯友兰所言的“有玄心”“有洞见”“有妙赏”“有深情”。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神龙本)24.5cm×69.9cm纸本故宫博物院藏二、《兰亭序》中的妙赏与玄心冯友兰说,“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兰亭序》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深切的感受,也有对文人雅聚、赋诗咏怀的美好体验:“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里对会稽山水之美的感受,与顾恺之及陶渊明笔下的江南山水自然之美何等神似:“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兰亭序》看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从《兰亭序》看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作者:陈荣谦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摘要]《兰亭序》,文与书俱佳,堪称双璧。
发掘其文化艺术价值,可有力地帮助学习与创作。
本文将《兰亭序》书法点画笔墨技法与背后的文化含蕴结合起来,从而揭示《兰亭序》简远潇洒的书法风格中所暗藏的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序》魏晋士人人生态度[中图分类号]J292.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91-02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生,逝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7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他出身名门望族,少时其父传其笔法,“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师从著名的女书家卫烁,后渡江北游名山,观摩学习,最终取得了“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极高书法造诣。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在兰亭和一些达官贵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已然微醉的王羲之乘兴欣然挥毫,执鼠须笔为他们集会上所作的诗写序文手稿,此即《兰亭序》。
《兰亭序》行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尤宝爱《兰亭序》,临终遗旨,将其随葬昭陵,千古名帖遂永绝人世。
现传世的《兰亭序》均为后人临摹、刻本,其中当推《神龙本兰亭》和《定武兰亭》最佳。
著名学者、书法家,获终身艺术成就奖,已谢世的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曾说:“《兰亭序》以神龙本最佳,其转使最见精神。
”本文的研究采用的就是“神龙本”。
书法深层的文化意蕴来自于书法技法本身和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
如果割裂了二者背后深度的紧密联系,书法笔墨技法下的那些线条也就成了没有人生命与灵魂的躯壳。
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和文化价值正在于它能紧随时代脉动,通过点画笔墨技巧,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美学观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整体价值取向。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高虹政法学院1110300005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魏晋第一大都市会稽,唐诗:“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
“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
在上周的课上我们观看了影片《魏晋风度》。
下面就谈一谈我眼中的魏晋风度。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了。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整个魏南北朝时期都是乱世时代,长期的战乱,政权的更迭,诸侯的叛乱等。
在这个不安宁的时代,人们神灵涂炭,如同曹操诗中就说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而这个时期敏感的文人们,更容易感到生命的脆弱,祸福的无常。
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及时行乐,求仙问道了,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政治上的不顺或追求心中的自然境界魏晋时期是动荡的,而魏晋时期的文学也是“动荡纷繁”的,在这期间,文学上比较重要的变化包括了门阀制度兴起,玄学和佛教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方面,而我讨论的则是“药与酒”的文学,即隐逸求仙,沉迷山水,在祸福难测的时代,及早行乐。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作者:毛雨薇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后人冠为名篇而流传千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通过对兰亭集序来深入探讨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的内在精神,首先对《兰亭集序》进行了简单的赏析工作,然后从中挖掘出蕴藏着的名士精神和山水情怀。
通过本文的研究讨论,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学习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关键词:兰亭集序;名士精神;山水情怀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61-01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兰亭集序》创作于魏晋时期,其中不仅表现了山水的优美,更体现出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的内在精神。
一、《兰亭集序》中的妙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只是因为其书法艺术而得以流传,文章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蕴藏着的深层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
其中展示出来的魏晋时代文人士子的心灵状态和精神深度,才是让《兰亭集序》流传下来的真正原因。
在《兰亭集序》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美好感悟,又有文人雅聚、赋诗咏怀的美好体验,还有对生物自然的追求和探索这种深层的人格心理特征。
其中文章从“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段中对会稽山山水美感的描写,不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都可以算是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利用优美语言描写景色的同时,也体现出魏晋时期士人探究自然、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
而在“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段话中展现出来的是王羲之审视宇宙天地万物之后,精神上、审美上的愉悦,也有对生命短暂的追求,更进一步抒发了大部分魏晋文人的自我追求和对天地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些都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展现出来的内在情感因素。
二、《兰亭集序》中展现的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的精神1.宇宙人生的理性思索加强。
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中国精神史上最解放自由的时代,因此魏晋时期也被誉为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魏晋士人精神就是这个时代开出来的精神之花。
《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与魏晋风度
《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与魏晋风度作者:贾皋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4期【摘要】《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写景抒情的名篇,然而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突变,却令人费思,让人觉得不合逻辑。
本文就《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与魏晋风度展开分析和研究【关键词】兰亭集序;情感突变;魏晋风度【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国家军政高官,在大都市会稽(绍兴)举行兰亭盛会,商议国家大事,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便是《兰亭序》。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作者首先以极其愉快的笔调记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那真是人生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真可谓人贤、景美、事雅、情爽。
三月的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会稽山阴又是风景绝美之地,有高山峻岭,有茂密的树林,有修长的竹子,有清澈的泉水,有湍急的小溪;天气又是那么的爽朗,真是万里晴空,风和日丽;所做的禊事又是祈福除邪的雅事;与会的客人有老有少,皆为当地的贤俊,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音乐的助兴,但是饮酒作诗却更见风雅乐趣。
在这样美好的地方,碰上如此美好的天气,遇见这么多高雅的才俊之士,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洗沐泳歌,诗酒抒怀,这是何等的赏心悦目,怎能不令作者心驰神鹜,逸情激荡。
怎能不敞开心胸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但是接下来作者的情感由乐转痛,又由痛转悲,作者由眼前的美景乐事,忽然乐极生悲,想到了人的生存状态。
静者谈玄说道,躁者归隐山林,虽然都能获得短暂的快乐,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变为陈迹,乐事难再,美景不永,不禁痛从心来,仿佛有一股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作者感到压抑,好端端的美景乐事不去享受,却又想到了人的死生,感受到一股痛彻心扉的痛楚,让人疑惑不解。
读懂了魏晋风度,才明白为什么《兰亭序》无法超越
读懂了魏晋风度,才明⽩为什么《兰亭序》⽆法超越以前读历史,很不喜欢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因为这⼀段历史极其混乱,堪称乱世,普天之下找不到⼀块安静的⼟地。
政权频繁更替,当权派相互阴谋厮杀,⼿⾜亲情全⽆,更别说苍⽣社稷。
每读这段历史,往往前⼀个政权的主⾓还没有记住,下⼀个政权的主⾓忽的从哪⾥冒出来,真所谓“我⽅唱罢你登场”。
那时候为了应付考试,⾃然是不喜欢这⼀段历史的,因为不容易记。
那时候,整个魏晋南北朝,我唯⼀喜欢的⼀个⼈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天下第⼀⾏书《兰亭序》。
后来有⼀段时间专攻历史,再细细品味魏晋南北朝,不禁惊叹,魏晋风度,⾄情⾄性,如此洒脱⾃性,超然物外、清俊脱俗、风流⾃赏,⼈与⾃然的和谐和美释放得淋漓尽致⽽绚烂,纵观中国⼏千年封建史,也仅只有魏晋⼀朝了。
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魏晋风⾻,那是⼀种真正的名⼠风范。
魏晋是⼀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夫阶层社会⽣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格思想⾏为⼜极为⾃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们多独⽴特⾏,⼜颇喜雅集。
举⼏个例⼦:琅琊王⽒在东晋门楣显赫,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功⾂,曾辅佐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
皇帝听说王导的⼦侄都⾮常优秀,就想把⼥⼉嫁到王家,但是屡遭拒绝。
这就是魏晋风度,就算你是公主⼜怎么样呢?王家⼦弟认为,我们是名⼠之家,公主没⽂化配不上我们就是配不上。
太尉郗鉴有个⼥⼉,年⽅⼆⼋,名叫郗璇,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
郗鉴要为⼥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侄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派门⽣给王导送信说希望在王家⼦弟中择婿。
王导让送信的门⽣去⾃家的东厢房随便挑。
门⽣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婿,都仔细打扮了⼀番,竭⼒保持庄重,只有⼀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吃胡饼,唯独他神⾊⾃若,好像漠不关⼼似的。
'郗鉴说:'就这个⼈了。
'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郗璿嫁给了他。
从兰亭集序说魏晋风流(与世说新语的故事有关)
•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并皆 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①。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 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 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 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 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 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 无所成③。”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 况君前途尚可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 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 子。
• (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 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 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 林七贤。 【注释】 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 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 【译文】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 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 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 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 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 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 (19)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
同居①。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 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 仆甚多②。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 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 髲,卖得数斛米③。斫诸屋柱,悉割半为 薪,剉诸荐以为马草④。日夕,遂设精食, 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 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⑤。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 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 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 顾荣诸人,大获美誉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①。曲终,曰:“袁孝尼尝 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 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 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场处决时,神 态不变,要求给他琴弹,弹奏《广陵散》 曲。弹完后说:“袁孝尼曾经请求学这支 曲子,我吝惜固执,不肯传给他,《广陵 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当时,三千名 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 许。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悔 了。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
古代文学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文/龚莎莎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继先秦之后的第二次哲学思潮大变革时代,也是个人主体意识和自我精神蓬发的年代,王羲之正是那个时代风貌的代表。
无论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还是文学层面来看,《兰亭集序》都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的高雅情趣、生命意识和旷达超脱。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士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王羲之不仅仅是名垂青史的“书圣”,也是一位文学家,“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
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①无论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还是文学层面来看,《兰亭集序》都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因人而析艺,这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一条发人深思、可资借鉴的原则。
作家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作品的思想境界,也表现于文章的华采与语言的气韵。
”②读懂了《兰亭集序》,也就读懂了王羲之,更读懂了王羲之深处的那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继先秦之后的第二次哲学思潮大变革时代,也是个人主体意识觉醒和自我精神蓬发的年代,人的自我觉醒成为风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局政治的黑暗与动荡。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既体现出了作者张扬的自我个性,洋溢着对生命的探索,也流露出他们消极悲观,孤独感伤的落寞;既有浮艳绮丽的诗文,也有清丽淡雅的文字;既有言不及义的玄言诗,也有白描日常生活的田园诗……王羲之作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书法和文学作品是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直观体现。
读懂了《兰亭集序》,可以管窥那个时代,同样,也只有理解了那个时代,才能真正欣赏出《兰亭集序》的书法之美、文字之美和哲思之美。
一、《兰亭集序》之高雅情趣自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后,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大家们的地位愈加稳固。
“魏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几十家门阀势族。
”③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就是士族政治,士族们拥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身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前途。
即便因为政治黑暗,士族们在从政的道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担心要卷入政治旋涡,有杀身之虞,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富足的经济生活,让士人们有能力、有闲情去追求高尚的文学艺术品位,去探索天地人生的哲学意义,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浅谈魏晋风度之美
神州文学浅谈魏晋风度之美李颖欣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谈到,晋人之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并从八个的角度来阐释。
本文将晋人的美扩大到魏晋风度之美,进一步深入探讨美在何处。
关键词:魏晋风度高尚品格寄情山水精神自由追求真道德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的一个时代。
正因如此,当时的艺术精神的丰富度和自由度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涌现出一批批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谢灵运谢朓等文学创作上的大家,还有书法绘画方面的高手像王羲之父子和顾恺之。
而魏晋风度包括了精神自由、尊重个性、寄情山水、追求真道德、探寻哲理、崇尚玄学等。
下文将从高尚品格、寄情山水、精神自由、追求真道德这四个角度来具体分析魏晋风度之美。
(一)高尚品格魏晋时期动乱而迷惘,传统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名士们为摆脱儒教和曹操那种道德标准而自命通达,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和尊重个性价值。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
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
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还体现在对友谊的重视上,他们逐渐培养成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禊集”等。
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
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这抒发了文人雅士珍惜真挚友谊的可贵,更珍惜和热爱短暂的人生。
(二)寄情山水《兰亭集序》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及其美学思想
—079—《兰亭序》的魏晋风度及其美学思想蔡洞峰(安庆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13)摘要:魏晋风度在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对中国书法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学精神。
《序》是时期文化的一,更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审美追求。
的文学与之的书法交,共同诠释着度独特的艺术!关键词:之;序;度;美学中图分类号:J29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1-0079-05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21.01.013代是艺术的自觉与人的觉醒的时代,“!风度”作为当时的一代风习,渗当时社会的各层面,在文章诗文和文活方方面都有体现,而在艺术领域中尤为明显。
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和成熟的重要,其间的“风度”成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一的精神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之的《兰序》是“风”和美学精神的代表。
作为中华民族的审美典范,“风”在不同参与时代精神的塑造,了与时代精神相的审美品格。
魏风度在鲁迅文学中出独特的存在和现实意义,形具特色的鲁迅风格,杂文是鲁迅文学中风的典范,“风度,文章”是迅精神品格和文章特色的恰当。
可以迅的文学与:之的交相,共同诠释着魏晋风度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兰亭序》作于公元353年。
历史上的魏代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但却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朝是政治混乱、社会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自由、,最富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代。
”&1'195所谓的魏风度是指代所追求的率性而为和精神自由。
大家王羲之是风度名士的代表,鲁迅是在中民族现代性中“风”文学,成为“民族魂”的特存在。
可以为,鲁迅通过文学从精神了之的《兰序》,通过的巨笔向“旧垒”进行“反”的战士,将“风度”通过文学彰显出来,究其实质而言,鲁迅的文学又何尝不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兰亭序”0的著名的兰亭“”,名士集中会喝酒清谈,雅兴清欢,“叙幽情”。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刘跃进摘要:《兰亭集序》是文学史、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
围绕《兰亭集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论争:一是关于这篇序文是否出自王羲之之手;二是关于参加兰亭集会及写诗的人数;三是关于《兰亭集序》是否为王羲之的书法。
历时性地考察魏晋风度的时代特征,可以总结出三点:从德与才的论争,可以透视汉魏之际高门与寒门的较量;从药与酒的沉溺,可以窥探竹林七贤的无奈选择;从道与佛的兴盛,可以探析东晋名士的追求。
作为魏晋风度的具体体现,兰亭雅集名士在享受集会欢乐的同时也颇流露出人生的无奈。
关键词:兰亭集序;魏晋风度;佛道;王羲之;兰亭雅集中图分类号:I206.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11)04-0001-10作者简介:刘跃进,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一、王羲之与《兰亭集序》(一)关于王羲之的生平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今山东诸城一带)人。
其父王旷始创元帝过江之议。
过江后,家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王羲之十三岁时为周所异。
善隶书、行书。
起家秘书郎。
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迁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召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拜右军将军,求宣城郡不许,乃为会稽内史。
《晋书》本传称其“年五十九卒”①。
题名陶弘景《真诰》卷16《阐幽微》注:“逸少……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年五十九。
”②余嘉锡引此曰:“《真诰》虽不可信,而隐居之注,考证不苟,必有所据。
”③唐人张怀瓘《书断》中亦云其“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④。
据此,王羲之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年),卒于东晋升平五年(361年)。
此说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
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王羲之生卒年岁旧说的平议》⑤另载三说:其一,《太平广记》270引羊欣《笔阵图》曰:“王羲之三十三书《兰亭序》。
”据此,宋桑世昌《兰亭考》推其生卒年为东晋太兴四年至太元四年(321至379),钱大昕《疑年录》、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同此说;其二,据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永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书。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及其书风的价值研究 引言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及其书风的价值研究
引言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文
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文通过描写
兰亭禅师与文人墨客们在兰亭集会、品茗赏景、赋诗作文的情景,展
现了当时魏晋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和艺
术风格主要以清新淡雅、灵秀绝伦为主要特征。
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兰亭序》以自然淳朴的笔调描述了兰亭禅师的精神境界和文人雅集
的气氛,给人以一种闲适舒适的感觉。
同时,这篇文章以活泼的笔触、自然的笔意表现了王羲之自然的书法风格,被誉为“兰亭体”。
在艺术价值方面,《兰亭序》以其自然流畅、灵动秀逸的书风成
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兰亭序》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文学价值在于描绘魏晋时期士人的风度情致,为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在历史价值方面,《兰亭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印、琴、棋、茶”七艺中的茶
文化和书法文化的精髓。
此外,《兰亭序》还奉为“温故知新”的范本,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兰亭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与魏晋风度
【 关键词 】兰亭集序 ;情感突变;魏晋风度 【 中图分类号 】 H 0 9
《 兰 亭序 》又名 兰亭 宴集序 》、 《 兰亭 集序 》 、 Ⅸ 临河 序》、 禊序 》 和 楔 贴 行 书法 帖 。东晋 穆帝 永 和九 年 ( 公元 3 5 3 年) 三 月三 日, 王 羲之 与谢安 、 孙绰 等 国家军 政高 官 , 在大 都市 会稽 ( 绍 兴 )举 行 兰亭 盛会 ,商 议 国家大 事 ,王 羲之 为他 们 的诗写 了序 文 手 稿 ,便是 ( 《 兰 亭序 》 。 《 兰亭序 》 中记叙 兰亭周 围 山水之 美 和聚 会 的欢 乐之情 , 抒 发作 者好 景 不长 、生死 无常 的感 慨 。法 帖相 传之本 , 共二 十八 行 ,三百 二 十 四字 ,章法 、结 构 、笔法 都 很完 美 ,是他 中 年 时的得 意之 作 。 作 者首 先 以极 其愉 快 的笔调 记述 了兰亭集 会 的盛 况 。那真 是人 生 四大美 事 :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真可 谓人 贤 、景 美 、事雅 、 情 爽 。三月 的江 南正 是草 长莺 飞 的时 节 ;会稽 山 阴又 是风 景绝 美之 地 ,有 高 山峻 岭 ,有 茂密 的树 林 ,有 修 长的竹 子 ,有 清澈 的泉 水 , 有 湍急 的小 溪 ;天 气又 是那 么 的爽 朗 ,真 是万 里 晴空 ,风 和 日丽 ; 所 做 的禊事 又 是祈福 除 邪 的雅事 ;与会 的客 人有 老有 少 , 皆为 当地 的贤俊 ,虽然 没有 丝竹 管 弦音乐 的助 兴 ,但 是饮酒 作 诗却 更见 风雅 乐 趣 。在这 样 美好 的地 方 ,碰上 如 此美 好 的天气 ,遇 见这 么 多高雅 的才俊 之 士 ,举行 祈福 消 灾的 仪式 ,洗 沐泳歌 ,诗酒 抒怀 ,这 是何 等的赏 心 悦 目,怎能不 令作 者 心驰 神鹜 ,逸 情激 荡 。怎 能不 敞开 心
《兰亭序》:一序千古魏晋风
. All Rights Reserved.《兰亭序》:一序千古魏晋风Lanting Xu文|赵雁君 核稿|彭先国 内容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处The Lanting Xu (Preface to the Poems Collected from the Orchid Pavilion) is a piece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literature, alsoa legendary story in China’s art and cultural history. The Lanting Xu is honored as “the Greatest Running Hand” and its authorWang Xizhi is best known for his great achievement in China’s history of calligraphy and even China’s history of culture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复杂动乱的年代,也是玄学盛行、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大夫阶层虽生存艰难,但其中很多人人格独特、性情洒脱。
他们纵情山水、饮酒放歌、清谈无为又喜爱雅集,这种生活态度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
王羲之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他创造性地开拓发展了书法艺术,写下了旷世佳作《兰亭序》。
后来,《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也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文化印记《兰亭序》是一件古代的书法和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初任秘书郎,后曾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因此人们又称他“王会稽”或“王右军”。
王羲之的一生是大有作为的一生,值得称道的事情非常之多,尤以会稽内史任上召集“兰亭雅集”,写下《兰亭序》为最甚。
《兰亭序》诞生于一次风雅的名士聚会。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
《兰亭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展现了魏晋时期的风度和气质。
在魏晋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社会氛围变得开放而豪放,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学的追求也更加自由和独立。
这种风气在《兰亭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兰亭序》以自然景色和游宴为背景,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的闲适和悠然自得。
王羲之在序中描绘了兰亭山水的美丽景色,以及宴会上士人们的欢聚和畅饮。
这种自然景色和欢乐氛围的描绘,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自由和享乐的追求。
其次,《兰亭序》的文风豪放洒脱,充满了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王羲之在序中运用了自由奔放的笔法和独特的字体,展现了他的个人风采和独立精神。
他的笔墨自由自在,字体流畅而有力,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魅力。
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代表了魏晋时期士人们对于自由创作和个性表达的追求。
此外,《兰亭序》还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
王羲之在序中提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关注,表达了他对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期望。
这种关注和期望,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综上所述,《兰亭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示个性风采和表达人文关怀,展现了魏晋时期的风度和气质。
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士人们对于自由、个性和文化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试论魏晋风度—以《兰亭集》为中心
试论魏晋风度—以《兰亭集》为中心作者:常晨秋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4期【摘要】《兰亭集序》凭借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兰亭集》中的诗文及雅集集中体现了王羲之时代由魏晋玄风所引导的魏晋风度,名士借上巳修禊的习俗在兰亭雅集,而雅集中所创的诗文无不流露出名士的生死之悲、山水之情。
同时,士人又浸于服食与饮酒之中,因寄所托,将服食与饮酒作为追求玄冥的途径,留连山水的媒介。
最终形成了东晋名士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诗文之“气”,及以追求“玄”为核心的书法之“韵”。
【关键词】魏晋风度;《兰亭集》;清谈;玄学;服食;饮酒;文学;书法【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一、绪论研究现状近几十年来立足于《兰亭集》对魏晋风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最早以《兰亭集》为中心分析魏晋风度的当属周汝昌先生,他在《的内容问题》(综考之二)一文中集中分析了王羲之的思想。
刘跃进先生在《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一文中主要以政治角度来分析魏晋风度。
孙红的《试论中魏晋风度的体现》魏晋名士对个体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除此而外,还有从书法角度去分析魏晋风度的论文,分析其作品所反映书法家的人格美及其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清谈与玄学(一)名士与清谈根据学者研究,两晋清谈大体可分为以刘琰、王蒙、许询为宗的名理之谈,内容不出老庄;而东晋以降,风气便有所转变,清谈内容逐渐迁移到佛理之上,以支遁、法深、道安、惠远之流及殷浩、郗超为宗,而孙绰、谢尚、阮裕、韩伯、孙盛、张凭、王胡之等人以佛理解儒学,既有佛玄之风,又承儒玄之绪。
但清谈名士对于“清谈误国”之说却很不以为然,因为后期清谈已完全转为玄谈,与政治已然分离,只能算是名士引导的学术思想,就像汉人讨论经学一样正常。
(二)名士与佛玄东晋以降,在清谈、玄言之家极其好以老庄解佛学或以佛学解老庄,所以当时不仅名士好雅谈,而且许多佛子也很喜欢玄谈,遂使“佛玄”大大盛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支道林。
读《兰亭集序》有感:真名士自风流-兰亭集序魏晋名士
读《兰亭集序》有感:真名士自风流|兰亭集序魏晋名士读《兰亭集序》有感:真名士自风流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
品读既是书法瑰宝又是优美散文的《兰亭集序》,正如诗人所云: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你看,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
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怎不让人流连忘返?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
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于是他们引以为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然后纷纷临流赋诗。
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真是快哉!读到这里,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我找寻王羲之,哦,他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
他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曾作诗《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诗人吴质宴后写道: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西晋的石崇在与众人宴饮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自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比较普遍的,王羲之在欢宴之后也不能摆脱这种传统氛围的影响,情绪出现了变化,由乐”;转痛”;。
因何而痛?是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世俗中的人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 晋风 度 一般 理 解 为魏 晋 的名 士风 度 , 实 际上
风度 ” 最 重要 的表 现 及展 示 。 1 9 4 0年 , 宗 白华 在 《 论 ( 世说新 语 ) 与晋人 的美》 中, 开篇 就说 : “ 汉末 魏晋六 朝是 中 国政治 上最 混 乱 、 社 会 上最 苦痛 的 时代 , 然 而 却 是精 神史 上 极 自由 、 极解放 、 最 富 于智 慧 、 最 浓 于 热情 的一个 时代 。 因此 也 就是 最 富有 艺 术精 神 的 一 个时代 。 ” “ 晋人 向外 发现 了 自然 , 向内发 现 了 自己的
魏( 公元 2 2 0—2 6 5年 ) 至两 晋 年 代 ( 公元 2 6 5—4 2 0 年) , 再 到刘 宋 时代 以 士族 名 士 为 主体 的生 命 体 验 。 在人格 精神方 面 , 魏晋 名 士追 求个 人 自由, 意欲 探求 玄 远之 世界 , 脱 离 尘世 之 苦海 , 探 得 生存 之 奥秘 。在 魏晋士 人 的推动下 , 轻人事、 任 自然 的价 值 观 以前所 未有 的规模 占据 中 国知识 分 子 的 心灵 世 界 , 进 而铸
2 0 1 3年 1月 第2 9卷 第 1 期
江 苏教育 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
J o u mM o f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造 了中 国士 人 玄 、 远、 清、 虚 的生 活情 趣 。他 们 崇 尚
晋风度 ” 著 书立说 , 从 风俗 、 精神 、 文学、 美学 、 哲 学 等
角度探 讨 , 为 丰 富这一 研究 作 出了贡献 , 也 形成 了一 些共识 。“ 所 谓魏晋 风度 , 是指 汉 末魏 晋 时期 形 成 的
一
种 时代精 神 和 人 格 理 想 , 具 体 说 就 是 指 受 道 家 学
吃药 、 喝酒 、 清谈 , 追求隐逸 , , 在玄学“ 贵无 ” 思 想 的 深刻影 响下 , 魏 晋 士人 或 徜 徉 山水 , 琴 诗 白乐 , 追 求
一
说 和玄学 清谈 思潮 的影 响 , 而 产生 的一 种 追求 自然 、
J a n ., 2 01 3
Vo 1 . 2 9 No . 1
试论 《 兰亭集序》 中魏晋风度的体现
孙 红
( 扬州大 学附属 中学 ,江苏扬州 2 2 5 0 0 1 )
[ 摘 要] 魏晋风度 , 是指汉末魏晋 时期形成 的一种 时代精神 和人格 理想 , 具体说就是 指受道 家学说和 玄学清
深情 。 ” - 2 j 2 O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一 些学 者 纷纷 就 “ 魏
指 的是 在 中国魏晋 时代 产 生 的一种 人 格 精神 与 生活 方 式 的统 一体 , 包 括哲 学思 辨 、 人格 境 界 、 文 学 创作 、
审美追 求等 方 面 。从 时 间上 来 说 ,或 动违礼 法 , 以放任 自达 。 1 9 2 7年 , 鲁 迅先 生 在 广 州做 了一 场 十分 重 要 的 演讲 , 题为《 魏 晋 风 度及 文 章 与 药 及 酒 之 关 系 》 j 。 在这篇 将 近一 万 字 的演 讲稿 中 , 鲁 迅 先 生谈 到 3个 方面 : 一是 魏 晋 文 章 及其 特点 , 概 括 下 来 就是 清 峻 、
谈 思潮的影响 , 而产生的一种追 求 自然、 自我 、 自由的时代风 气 , 以及 由此在上层贵族 阶层 中形成的 , 一种超越性 的人 生价值观和 审美性 的人格气度。《 兰亭集序》 表现 出的对个体人 生意义和价 值的思考 , 对 自然、 自由的崇 尚, 对清新朴 实、 不事雕琢的艺术风格 的追求, 是魏晋风度 的最完整的体现 。 ( 关键 词] 兰亭集序 ; 魏晋风度 ; 自然 ; 自我 ; 自由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1 6 9 6 ( 2 0 1 3 ) 0 1— 0 l 1 4一 o 4
自我 、 自由的时代 风气 , 以及 由此 在上 层 贵族 阶层 中
形成 的 , 一种 超 越 性 的人 生 价 值 观 和 审 美 性 的 人 格 气度 。 ”l 3 魏晋风 度 , 它 作 为 当 时 士族 意 识形 态 的 一 种 人 格表 现 , 成 为 当时 的审 美 理 想 。风 流 名 士 们 崇 尚 自
[ 作者简介 ] 孙
一
红( 1 9 7 0一) , 女, 江苏扬州人 ,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教 师 , 中学高级教师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 十。
ll 4~
兰亭 , 为 东晋 会 稽 郡 治 山 阴 ( 今浙 江 绍 兴 市 ) 城
子 虽然 发 出 了“ 逝 者如 斯夫 ” 的叹 息 , 但是 采 取 了“ 未
晋风度 ” 做过具体阐释, 但鲁迅 的意思 当是 , 魏晋文
章及 名士们 扇起 的服药 与饮 酒 两大 风 气 , 便是 “ 魏晋
济” l 4 J , 喜好 饮酒 , 不 务世 事 , 以 隐逸 为 高等 这样 的人 事哲 学观 , 才能 造就那 传奇 的《 兰亭 集序 》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1 6
然、 超然 物外 , 率 真任 诞 而风 流 自赏 。晋 朝 屡 以历 部 尚书请 官 王 右 军 , 但 遭 屡 拒 绝 。也 许 正 是 因为 精 神
的超 俗 , “ 托杯玄胜, 远 咏庄老” 、 “以 清 淡 为 经
通脱 、 华丽 、 壮大 ; 二是服药之风; 三是以“ 竹林名士”
为代 表 的饮 酒之 风 。尽 管 除 了题 目, 文 中并 未 对 “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