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乙肝毒“ 两对半”血清学临床检测意义-医学精品
![乙肝毒“ 两对半”血清学临床检测意义-医学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c10201e58fb770bf78a559c.png)
B 慢性HBV感染
2
4
6
8
>10
Years since exposure
0
5
10
15
20
48
2
4
6
8
>10
Weeks since exposure
Years since exposure
HBV DNA HBeAg Anti-HBs HBsAg Anti-HBc Anti-HBe ALT
HBV DNA HBeAg Anti-HBs HBsAg Anti-HBc Anti-HBe ALT
后已康复了, 已有免疫力
化学发光相对于ELISA在乙肝五项 检测上的优势
传统的ELISA法灵敏度低、批间批内差异大、 线性范围窄、样本测定的重复性差,不适于 作定量测定,只能通过显色得到阴、阳性 结果对血清标志物进行定性检测
化学发光分析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结果快捷、量化 可靠、批间批内差异小、易实现自动化的 优点,与ELISA定性检测相比,通过定量分 析病毒浓度变化,不但可以反映乙肝病情 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还可以预见乙肝是否 处于康复期,是否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或病 毒携带者,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乙肝病毒“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的 广泛应用
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
乙肝疫苗效果考核 血源筛选
科研工作
乙肝的血清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e抗体(抗-HBe)
乙肝前S1抗原(HBpre-S1Ag) 乙肝前S1抗体(抗-HBpre-S1) 乙肝前S2抗原(HBpre-S2Ag) 乙肝前S2抗体(抗-HBpre-S2) 乙肝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
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对照表
![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e6d16c2c1c708a1284a4425.png)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提示HBV复制,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 传染强。 俗称“大三阳”。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分析:16种少见模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 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 乙肝两对半1阳性 乙肝两对半14阳性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 乙肝两对半13阳性 性强。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乙肝两对半1345阳性 2.慢性携带者。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 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21 22 23 24 25 + + + + + + + +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急性HBV感染中期。 ◆HBV感染后已恢复。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乙肝两对半3阳性 乙肝两对半12阳性 乙肝两对半125阳性 乙肝两对半124阳性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8318ea16fc700aba68fca7.png)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
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检查。
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的正常值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正常值是<0.5ng/ml。
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值是<10miu/ml,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有抗体,不会被传染。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值<0.5PEI U/ml,大于0.5PEI U/ml,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0-0.2PEI 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这表面乙肝的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较小。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0-0.9PEI U/ml,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乙肝两对半是什么
![乙肝两对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7697b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乙肝两对半是什么概述乙肝两对半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相对关系。
正常情况下,HBsAg和HBeAg应该是一对,也就是说,当HBsAg阳性时,HBeAg也应该阳性。
然而,在一些患者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况,即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这种情况被称为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常见于乙型肝炎慢性感染的时期,这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一种表现形式。
乙型肝炎属于一种人类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乙肝两对半通常出现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
HBsAg与HBeAg的解释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缩写,它是乙型肝炎病毒囊膜上的蛋白质。
当HBsAg阳性时,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体内,并且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给他人。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缩写,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一个分子。
HBeAg的存在通常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正在活跃复制。
因此,当HBeAg阴性时,说明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复制已经被抑制,病程较为缓慢,但仍然有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表现,它通常意味着病毒的活跃复制已经被抑制,这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乙肝两对半的出现有以下的临床意义:1.预示肝炎病程相对较轻:乙肝两对半通常在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期出现,相对于HBeAg阳性的情况,乙肝两对半的病程较为缓慢,肝功能受损程度较轻,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也较低。
2.降低传播风险:乙肝两对半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复制已经被抑制,这意味着病毒的数量和传染性较低,降低了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然而,即使是乙肝两对半的患者,仍然需要遵守个人卫生习惯,以免传染给他人。
3.治疗指导意义:乙肝两对半的出现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毒学指标,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如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和降低肝脏损害。
乙肝两对半意义
![乙肝两对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d7f611fad6195f312ba62a.png)
乙肝两对半临床解释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单项阳性有什么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e抗体HBeAb(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序号HBsAg表面抗原抗-HBsHBsAb表面抗体HBeAg E抗原抗-HBeHBeAbE抗体抗-HBcHBcAg核心抗体临床意义出现率9种常见模式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2-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3-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2-10%4-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1-6% 5-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6+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7-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5-15%8+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9+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 16种少见模式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
![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8927a6dd3383c4bb4cd2f1.png)
编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频度临床意义1 + - + - + 常见急肝,慢性活动期,有传染性2 + - - + + 常见恢复期,弱传染性3 - - - + + 常见恢复期,弱传染性4 + - - - + 常见急肝,慢性sAg携带者5 - - - - + 常见急性窗口期,既往感染过6 - + - + + 常见康复期7 - + - - + 常见既往感染过,仍有免疫力8 - + - - - 常见康复期,主动被动免疫后9 - - - - - 常见未感染过HBV10 + - - - - 少见急性早期,慢性sAg携带者11 + - + - - 少见早期感染,强传染性12 + - - + - 少见恢复期,慢性sAg携带者易阴转13 + - + + + 少见急性感染,趋于恢复,慢性携带者14 + + - - - 少见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亚临床型HBV15 + + + - + 少见不同HBsAg亚型感染,感染早期16 + + - + + 少见感染早期17 + + - - + 少见感染早期18 - - + - - 少见非典型性急性感染,提示NANB型肝炎19 - - + - + 少见非典型性急性感染,提示NANB肝炎20 - + + - - 少见非典型感染21 - + + - + 少见非典型感染22 - - + + + 少见急性感染中期23 - - - + - 少见HBV感染恢复期24 - + - + - 少见HBV感染恢复期25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26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27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28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29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30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31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32 + + + + - 禁止可能是错误的组合模式。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02ee1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5.png)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80年代中期,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所以,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
同时,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一、两对半定量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才会呈阳性。
1、急性乙肝早期:定量能够及早验出hbsag,推定hbv病毒感染,几乎能够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测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圆形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少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系统接收者,hbsag抒发较低,酶标检测可以发生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为恰当推论病情提供更多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
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
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以辨认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
特别就是一些群体例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密切接触,但又非轻易经血传播病毒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病毒感染,并提振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将呈圆形低浓度病毒感染,特别应引发人们的足够多注重,紧密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_0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_0](https://img.taocdn.com/s3/m/e46198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png)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 3 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 HBs 或 HBsAb)、e 抗原(HBeAg)和 e 抗体(抗 HBe 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 HBc 或 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 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 DNA 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1/ 3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B 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 抗原(HBeAg):一般通称 e 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 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 e 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 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b91ba6d1a37f111f0855bd4.png)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直观提供临床治疗效果的科学数据。
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对乙肝两对半项目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两对半结果灵敏度酶标(ELISA)检测要高出近20倍。
大大缩短了乙肝窗口期的检出时间,有利于乙肝的早期治疗。
结论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如再同时加上乙肝HBV-DNA荧光定量PCR测量结果,对乙肝疾病的检出和疗效评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标签: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临床意义我院血清乙肝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1993年,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及输血员筛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要。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結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不能为临床提供我们需要的信息。
我院内三科引进了乙肝治疗的新方法,使”两对半”的定量测定变为现实,可避开酶标(ELISA)的定性检测。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还可以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互补,可以综合了解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1 两对半定量检测大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 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就会显示阳性。
1.1急性乙肝早期(Chemiflex)定量能够及时检测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的早期检测中往往HBsAg呈阴性。
1.2慢性乙肝(Chemiflex)定量检测可为正确的判断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1.3一旦病毒发生变异,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Chemiflex)定量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2 以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2.1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可以预见。
乙肝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乙肝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bf6fe56f1aff00bed51eee.png)
谢谢!
D.BIL I.BIL
tatal billirubiu(总胆红素)
direct billirubiu(直接胆红素) indirect billirubiu(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
TB DB D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肝功能
溶血性 增加 -
<20% -
增加 正常
肝细胞性 增加 增加
20~50% +
轻度增加 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 抗原 (HBeAg)
核心抗体
?
(抗-HBc)
患者体内的乙肝 病毒呈活跃复制 状态,且其血液 具有传染性。
小三阳
1,4,5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 抗体(抗 HBeAg)
核心抗体
?
(抗-HBc)
HBV DNA 阳性的 “小三阳”,这种情 况表示肝内仍有炎症、 纤维化进展,需要根 据肝功能情况选择治 疗时机进行治疗。
常,γ-GT持续升高则提示转为慢性肝病。
五. PT
•
凝血酶原含量(凝血因子Ⅱ正常20mg/d),半衰期60小时(2.5d) 正常凝血酶原时间为11 ~13秒, 延长3秒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降低, 延长两倍以上(25~120秒)则提示预后不良
PTA(active)
• PTA正常为75~ 100% <60%肝坏死严重,有重型倾 < 40%重肝诊断成立, <20%预后不良
TG↓
• 5. 胆红素代谢障碍 T.BIL↑ D.BIL↑
• 6. 糖代谢障碍
肝糖原↓ 血糖↓
Fg↓ ALT / AST ↓ PT ↑ HDL-C↓ D/T↑ 胰岛素水平↑
•
瘀胆型肝炎
(1).临床特点:
乙肝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乙肝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46ed1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d.png)
一、乙肝五项(两对半)简介及临床意义:(1)HBsAg(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
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 (-)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 (-),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
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HBsAb。
(2)HBsAb(表面抗体)HBsAb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
HBsAb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 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HBsAb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4)HBeAb(E抗体)HBe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小三阳”组合中,HBeAb 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5)HBcAb(核心抗体)HBcAb不是保护性抗体,HBc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9种常见模式: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1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建议接种疫苗。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HBsAb;(2)恢复期HBsAg已消,HBsAb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
体检乙肝两对半检查指标解读
![体检乙肝两对半检查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f07b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e.png)
十
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或为慢性HBsAg 携带者
十
十 为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大三阳、小三阳的区别
所谓大三阳,其实就是一三五阳性,翻译过来就是:有病毒、 正在复制、病毒的核心抗体。大三阳的情况,就是敌强我弱, 代表着急慢性乙肝。
而小三阳,就是一四五阳性,翻译过来就是:病毒,不再复 制,病毒的核心抗体。所以,小三阳虽然也代表乙肝,但传 染性上就大三阳来说就略逊一筹。
阳性:乙肝病毒复制减少或已基本停止
乙肝两对半是哪些?
半对
说明乙肝病毒 存在或曾经存在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意味着急性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目 录 MAIN DIRECTORY
1 乙肝两对半是什么 2 乙肝两对半的就诊意义 3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的就诊意义
第一项: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如果出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往往代表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正在体内。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 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 它的出现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 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 志。
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 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 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感染乙肝病毒2-6个月,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 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 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 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 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两对半的就诊意义
第二项:HBsAb(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常在乙型肝炎恢复后期出现 阳性。此时乙肝表面抗原已 转阴数月。血清中乙肝表面 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持 续 时 间 也 越 长 ( 3-5 年 以 上)。
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95fc0614791711cc791792.png)
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
1.乙肝两对半135阳性:俗称“大三阳”,表示着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携带,体内病毒数量多,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2.乙肝两对半145阳性:俗称“小三阳”,意味着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携带,体内病毒数量少,病毒复制低下,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3.乙肝两对半1阳性: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4.乙肝两对半14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5.乙肝两对半13阳性:早期乙肝感染或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类似乙肝大三阳传染性强。
6.乙肝两对半15阳性: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7.乙肝两对半245阳性:以前感染过乙肝,处于恢复期,保护性的抗体已经存在,乙肝病毒已经或者是即将被清除。
8.乙肝两对半45阳性: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现处于恢复期。
但保护性的抗体还没有出现,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
9.乙肝两对半5项阳性:可以作为急性感染的窗口期;也可能是处于恢复
期,保护性的抗体还没有出现;或者是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没有检测出保护性抗体。
10.乙肝两对半25阳性: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完全恢复,保护性的抗体已
经出现,对乙肝病毒已具有抵抗力,不易感染乙肝病毒,这就是治疗乙肝最理想的形成。
(目前国家还没有能够治愈乙肝的方法,也发现个别人用土方法治疗可以变好,但很少很少。
)
11.乙肝两对半2项阳性:表示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完全恢复,有保护性抗体;或者是健康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
常见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图表如下: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供参考以下是《乙肝两对半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乙肝两对半阳性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阳性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f7ab54ec3a87c24128c4c9.png)
+
+
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②既往感染 过乙肝病毒,无传染性。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
+
①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②急性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恢复期;③少数病例仍有传 染性。
+
—
—
+
—
①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易发生 基因整合;②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
—
+
—
—
乙型肝炎早期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 强。
+
+
+
①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②慢性乙型肝 炎病毒携带者;③病毒复制基本停止或 一定程度复制,传染性小。
——
——
——
——
——
过去现在都未感染过乙肝病毒。
+
—
—
—
—
①急性乙肝感染早期;②慢性HBsAg
携带者。
—
+
—
—
—
①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已康复;②注射 乙肝疫苗,获得免疫。
——
+————Fra bibliotek+
既往感染乙肝病毒仍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阳性临床意义
HbsAg表面抗原
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HbeAb
e抗体
HbcAb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备注
+
+
+
俗称大二阳”①乙肝病毒不断复制, 有较强传染性;②急慢性乙型肝炎,或病 主堆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常规体检中的“乙肝两对半”属于血清学指标的定性检查,只是常规筛查。
目前医学界提倡更为准确的血清学指标的定量检查,不仅能判断阴性还是阳性,还能知道具体数值,帮助医师更准确判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
血液HBV-DNA检查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判断更直接和重要,用于判断血液中是否有病毒复制以及传染性。
如果血液的HBV-DNA超过正常参考标准,说明有病毒复制,你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
这时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没有意义,而应该积极到专科进行咨询和就诊;如果血液的HBV-DN A检测为阴性,表示疾病的恢复期。
此时可以尝试注射乙肝疫苗,促进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 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 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 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 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 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 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 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
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
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
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
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如伴随着HBsAg、和HB 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 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
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 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
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处于低浓度时,定性检测可表现为阴性,而定量检测仍可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率,避免误诊,充分体现了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优越性。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注意事项在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大型肝病专科医院,他们一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乙肝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也避免了误诊误治给您带来的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