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
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
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
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常规体检中的“乙肝两对半”属于血清学指标的定性检查,只是常规筛查。
目前医学界提倡更为准确的血清学指标的定量检查,不仅能判断阴性还是阳性,还能知道具体数值,帮助医师更准确判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
血液HBV-DNA检查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判断更直接和重要,用于判断血液中是否有病毒复制以及传染性。
如果血液的HBV-DNA超过正常参考标准,说明有病毒复制,你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
这时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没有意义,而应该积极到专科进行咨询和就诊;如果血液的HBV-DN A检测为阴性,表示疾病的恢复期。
此时可以尝试注射乙肝疫苗,促进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 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
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 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 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 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 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 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 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以评价和预测疗效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
这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进步,在临床的使用上也有较大优越性。
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值的高低是诊断乙肝的可靠依据。
资料显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触发了机体免疫反应,结果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ALT)升高。
检测乙肝病毒含量不仅能较好地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强弱程度,对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以及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变化对评价和预测疗效均有重要意义,是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如伴随着HBsAg、和HB eAg浓度的降低,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特别是HBeA g浓度的减少直至消失,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体现。
如果治疗过程中HBsAg 和HBeAg浓度不降反而升高,说明疗效欠佳或无效,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反应性抗体,通过定量检测抗-HBs的浓度即可知道抗体产生的程度,高浓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浓度很低甚至检不出,说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无效。
疫苗注射一定时间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定量检测抗-HBs,如果浓度较低,则需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保证机体维持有效的免疫状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降低误诊率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处于低浓度时,定性检测可表现为阴性,而定量检测仍可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率,避免误诊,充分体现了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优越性。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注意事项
在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大型肝病专科医院,他们一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中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乙肝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也避免了误诊误治给您带来的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乙肝两对半出现阳性的处理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现形式,无须用药治疗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单项阳性。
这是乙肝"两对半"指标阳性中意义最好的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是保护性
抗体,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让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3种抗体同时阳性;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抗抗体阳性;或乙肝病毒e抗体及核心抗体2项阳性;或只有乙肝病毒核心抗体1项阳性。
以上4种情况都可在化验单中出现,如果被检查者肝功能始终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只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药治疗,他们没有传染或已完全康复,一般来说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携带者,即所谓“大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肝脏穿刺也无病理损伤者。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用药,而且用药效果也不好。
只要定期肝检,远离烟酒等对肝脏伤害比较大的有毒物质,基本可以终生不出现病理症状。
胡乱用药有可能会使病毒发生变异,加重病情。
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一般根本无需用药,国家的体检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携带者和不带毒者一视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现肝功异常,肝脏有病理损伤,甚至表现出黄疸乏力等临床症状,一般需要用药治疗,但是用药的种类有很大差别,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争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即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如果患者"大三阳"伴有转氨酶升高、非活动性肝硬化、无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干扰素治疗。
拉米夫定使用的范围比干扰素更广泛,如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龄最好在16岁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三阳";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小二阳"。
这种情况应该区别对待:A.乙肝"小三阳"或"小二阳",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阴性,表示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预示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此时只需口服一些保肝药物即可,如护肝金药片、罗浮健肝灵、复方益肝灵等,如果不吃药,密切观察随访也可。
B.虽为"小三阳"或"小二阳",但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阳性,肝功能始终不正常,这种阴转是由乙肝病毒变异所引起的,标志着疾病趋向复杂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积极治疗。
治疗药物可用中药制剂,如罗浮健肝灵、苦参素等,也可试用拉米夫定。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市售的乙肝诊断试剂标准化不够,基本有些试剂稳定性较差,还存在假冒伪劣现象,加上有些单位的检测方法不准确,仪器、血样、温度常
是客观影响因素,可能出现"两对半"假阳性、假阴性,同一份血样两个单位的检查结果互相矛盾等情况。
所以当拿到"两对半"阳性报告时首先要冷静对待,请专科医生帮助分析、判断,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复查核实。
乙肝检查再添新指标
以前是“两对半”,后来增加了一个HBcAb-Igm(核心抗体Igm),成了三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两对半”变成了“三对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二是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三是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做预后判断。
“两对半”检查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
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五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
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预示着感染将发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约占慢肝的30-50%,检测前S1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机
体内继续复制,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4、在HBV(嗜肝DNA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提示病毒并没有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
5、抗病毒治疗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尤其对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前C区变异者不适宜用干扰素。
)
所以,检验两对半,加查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HBV=DNA的意义
HBVDNA就是使乙肝病毒能复制出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简称乙肝病毒基因。
乙肝病毒只有抗原而没有HBVD NA,是不会感染别人的,因为它没有复制病毒的能力,病人也就彻底痊愈了。
医生在衡量乙肝患者的病情时,需要测血液中是否含有HBVDNA(定性,即阳性还是阴性),确定是否
有感染性;而且还要测一下带有病毒的数量(病毒载量),就是判定感染性的高低,通常是以每毫升含有多少病毒的拷贝数(拷贝/毫升)标明患者血液中病毒载量。
HBVDNA的定性和定量对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非常重要,如果是阳性而且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就必须治疗,否则会发生病情变化。
有的人因病情反复,可引起肝硬化;有的则因乙肝病毒DNA和人肝细胞的DNA发生整合,会促使癌变。
乙肝两对半检查和HBVDNA检查的区别
乙肝两对半只能反映体内抗原抗体的携带模式及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情况,为乙肝病毒感染提供间接证据。
而HBVDNA的存在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是诊断的金标准。
当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传染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时,最好是在做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基础上再申请HB VDNA检查,其结果不仅可以反映体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力及传染性,并能评价和监测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的疗效。
检查注意事项
常见:
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不表示肝脏有病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阳性者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为31.94%。
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繁殖的标志,HBsAg阳性者并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同时,即使有乙肝病毒繁殖,也不一定就有肝组织的损害。
因此,HBsAg阳性和肝脏有病是有区别的。
二、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阳性并非都是得了乙肝
许多人一看到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上有红色的“+”号就认为是得了乙肝,指出,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阳性并非都是得了乙肝。
第二项为阳性的人,说明他自身就存在抗体,只要乙肝病毒想侵入,它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
还有很多人第五项为阳性,说明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但由于自身体质好,免疫力强,使乙肝病毒无法伤及要害,只要在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强有力的抵抗力,乙肝就别想轻易缠上身。
三、乙肝“两对半”应用检测的误区
因为绝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携带者,但其同样会有免疫应答的产生,而得到不同的“两对半”结果模式。
因此,从根本上讲,“两对半”结果的阳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与临床病情较重之间可以说毫无因果关系。
四、误认为乙肝两对半检查就是定性检查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分为定量和定性检查,具体的检查结果需要专业医生来分析。
乙肝患者还要做乙肝病毒DNA
和肝功能的检查,再根据综合结果来分析病毒侵害的程度和传染性强度。
有很多被乙肝侵犯的人,对家人、子女都没影响,所以遇到乙肝要先分清“善恶”。
五、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大小三阳不能反映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
这个问题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常见问题,也是我国人民对乙肝的错误认识最突出的体现。
人们总是把大三阳、小三阳作为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的标志。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
大三阳体内病毒数量多,小三阳体内病毒数量少。
传染性强弱要根据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查结果来判断。
小三阳并不一定就比大三阳病情轻,部分处于活动期的小三阳甚至比大三阳病情还重。
六、乙肝两对半4 5项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两对半45阳性分为两种情况:
一、表示乙肝病毒感染,但是人体免疫力已经清除或者正在清除,属于病情康复期。
所以,应坚持保健和治疗,待第四项阳性消失,即可痊愈。
同时,应注意自身不存在乙肝表面抗体,无保护作用,所以,应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
1.6原则进行,产生抗体即可。
二、乙肝两对半45阳性可能是乙肝病毒变异的结果,体内乙肝病毒通过治疗用药,产生耐药性或者病毒变异,造成检查不出正确结果,出现乙肝两对半45阳性。
对于此类患者,应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不但能准确反映乙肝病毒DNA情况,同时能准确发现乙肝病毒变异株,防止漏诊。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
其实只是单纯检查乙肝两对半,不必空腹;但如果还要做与代谢有关的检查,比如肝功能,就必须空腹,且前天晚上注意休息,不吃太油腻的食物。
不需要空腹的原因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一种化验试验,主要是检测体内的乙肝病毒抗原情况,也就是乙肝病毒及机体的反应情况,它是用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及粗略评估体内乙肝病毒的水平,所以乙肝两对半检查与代谢没有直接关系,进食不影响那些HBV抗原抗体的指标,即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不需要空腹。
乙肝两对半要多久检查一次
医生一般要求乙肝患者定期检查乙肝两对半,但这个定期是指多久呢?有没有一个时间概念,乙肝两对半多久检查一次比较好呢?乙肝两对半检查间隔时间不能过长,但过于
频繁地检查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建议每隔半年检查一次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过于频繁的检查,对于临床治疗并无太大意义。
一次乙肝病毒DNA检测需要花费2 00元左右,有的患者一年要化验乙肝病毒数十次,但是反复观察乙肝病毒DNA数值的变化,对于临床治疗并无太大意义。
目前,除了检查乙肝五项外,其他乙肝病毒指标多达20多种,如把这些项目都做一遍需要几千元。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就没有必要频繁检查乙肝病毒指标和病毒变异指标,应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选择必须进行的检查。
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隔一两个月就做一次B超检查,这么短的时间内,肝脏组织不会发生多大变化,所以过频的检查没有必要进行。
乙肝两对半有效遏制过度检查的关键在于规范和优化乙肝的诊断治疗方案。
如何检测和随访,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治疗乙肝有效药物等,同时标准应该尽可能细化。
对于乙肝治疗可以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
如果针对病情合理用药,就没必须过频的检查,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乙肝两对半检查最好是半年检查一次,检查过于频繁不但浪费金钱,而且对乙肝患者的病情观察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乙肝两对半检查前一天尽量不要吃药,尤其是对肝损害的药,如解热镇痛类、激素类的药物等
2、乙肝两对半检查前注意不能饮酒,以免造成肝脏损伤,且影响检查结果。
3、如果不是单纯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话,最好建议空腹去医院检查。
乙肝两对半检查费用因地域不同而有些差异,一般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要视当地消费状况及医院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详细价格咨询当地医院。
乙肝两对半全阴
传统的观点认为:乙肝两对半全阴可排除乙肝病毒感染;HBeAg阳性患者,其病毒复制力强且传染性也强,H BeAb阳性者则反之;HBsAb出现以后则表明对HBV有免疫力,基本无传染性。
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诞生了许多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使人们对乙肝病毒的研究更加深入。
国内外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上述六种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出HBV-DNA,即有病毒的存在和复制,即便是乙肝两对半全阴的模式也不例外。
这是由于HBV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宿主的免疫压力及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使乙肝病毒基因在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导致常规试剂盒难以检测出体内已经变异、不表达或低水平复制表达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HBeAg)。
也就是说,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志只能反映体内抗原抗体的携带模式及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情况,为乙肝病毒感染提供间接证据;而乙肝病毒-DNA的存在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是诊断的金标准。
当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传染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最好是在做乙肝两对半的基础上再申请乙肝病毒-DNA的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结果不仅可以反映体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力及传染性,并能评价和监测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该方法作为一个极为有效的实验,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各个领域。
它较传统的PCR不仅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是在封闭的体系中完成扩增和实时测定,大大降低了污染的可能性。
平时请您不要喝酒,抽烟,吃太辛辣的食物,不要参加剧烈活动及熬夜.定期复查肝功能检查.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