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关于大自然的素材及作文
![关于大自然的素材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f96d6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5.png)
关于大自然的素材及作文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培根2、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
——拜伦3、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卢梭4、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5、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6、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亚里士多德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8、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埃斯库罗斯9、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来生活。
——叔本华10、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
——马克吐温11、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12、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诲来教训她。
——佚名13、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
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黑格尔①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②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管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
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管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
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管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③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④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⑤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⑥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⑦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be0e1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a.png)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也早已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人的生命,抚慰着人的心灵。
但也有人认为,其实还是人自己丰盈了自己,自己拯救了自己。
还有人说,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是。
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1、从自然滋养、抚慰人的角度,探讨自然山水对人的愉悦、安顿、抚慰等作用。
如永州山水让柳宗元走出了贬居的苦闷,赤壁水月让苏东坡实现了生命的突围,荷香月色抚慰了朱自清不平静的心,地坛景观带史铁生摆脱了人生困境,泰山日出给姚鼐带来精神力量……自然美景使人在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境界中,以审美的眼光关照生活,找到了心灵的山水。
2、从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的角度,人走近自然,找寻与自己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风景,获得审美体验、心灵慰藉和人生启示的过程,其实正是自己对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关照自我心灵成长过程。
从这个角度,与其说自然拯救了人,不如说人自己拯救了自己。
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心产生于内心深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力量也源于自我。
3、从自然与自我结合的角度,自然风景呈现出来的美与真、情与理,给人的生命以许多滋养,而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力量、慰藉,实现精神成长和超越的人,应该是自己有所觉解、内心充满了生命力量的人。
4、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既可以谈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机遇也有挑战;也可以谈人在社会中不断修炼、磨砺,自我成就;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谈。
还可以综合谈自然与自我、社会与自我的辩证关系。
【优秀范文】1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自然滋养人的生命抚慰人的心灵?还是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我的看法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社会亦如是。
所谓: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
记叙文写作的“四要素”
![记叙文写作的“四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ffc2df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f.png)
记叙文写作的“四要素”作者:李英霞来源:《黑河教育》2021年第06期[摘要]鉴于对中学生写作现状的分析,结合《十堂作文课》这本书给我的启迪,用理论知识指导线上作文教学。
在教学中,从审题立意正确新颖;结构搭建严谨过渡自然;积累素材源于生活;语言加工凝炼生动四个方面入手。
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又在师生互动中感受到入情、入境、入心的作文教学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审题立意;结构严谨;积累素材;语言凝练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是奔赴在前线的逆行者,还是幕后忙碌的志愿者,亦或是宅在家不出门的我们,都坚定了自己的一份职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用理论知识指导线上作文教学,在疫情期间笔者拜读了唐晓云的《十堂作文课》这本书。
书中虽然没有深奥的哲理,但细细品读却能捕捉到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解开了作文教学的诸多困惑。
一、图书梗概《十堂作文课》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工具书,全书共分十个大部分,分别是观察、选材、审题、构思、开头与结尾、描写、词语的运用、修改、虚构、日记与书信。
每个部分又分为2-6个小部分,如第一课观察中包括睁大你的眼睛、感受眼前的景物、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体验生活”,要有现代意识,意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要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是写作的前提。
第四课构思中包括备好烹饪的“调料”,画好“施工图”,记下构思时闪现的词语、结构段与自然段。
这里的构思不仅仅指间架结构,作者更加强调了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如同备好烹饪中的“调料”。
第七课词语的运用中包括游览大观园以后,词语的锤炼、语气词的传情作用、请老师来我家做客、让大自然开口说话。
本章节特别强调了语段中的词语需要反复揣摩、推敲,直到准确表达。
唐晓云老师主要针对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随意,把作文当作一份作业来布置,没有想过“这个题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他通过讲课的形式,把写好作文的技巧娓娓道来,使读者消除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da36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png)
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方法小学语文作文选材往往要求真实材料,这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撷取的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真实的材料。
惟有真实才能感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方法一、深入生活,借鉴真实经验生活是学习的源头,尤其是作文这样以主观感知培养为主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放大到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从感知周边的事物开始,点滴蓄积真实经验,充实写作印象,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在选材定位时能够迅速调动来自生活中的丰富素材,并做出分析,准确选取出符合主题的材料,为顺利写作打好基础。
小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最大的阻碍莫过于意识局限,常常照搬套路,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并没有得到启发利用。
如果能够以生活为引,调动起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感知意识,那将为学生打开最自然的素材宝库。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除了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体验,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感受社会百态等,还需要将深入生活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可以通过感官教学和活动体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生活感知意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会生活素材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春天在哪里》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外去寻访春天的踪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花草树木的自然变化中,放风筝、骑自行车等季节性活动的比较中,以及自己的衣着、舒适度感受中,发掘出了丰富而独特的经验素材。
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对小学生来说是最熟悉、最容易利用的作文选材渠道,只有真实的经历和感知才能让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选材。
二、阅读积累,拓展广阔视野小学生因为心理、理解能力有限,仅仅依赖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最根本的认知视野上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巩固坚实的文化素养基础,为积累写作素材做好准备。
要想拓宽眼界,增长见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生活中不易接触、领会的事物,能够因了解而促进其对生活、世界的热爱,从而也能积少成多地形成素材印象。
写作文哪些主旨比较好
![写作文哪些主旨比较好](https://img.taocdn.com/s3/m/56a832c60722192e4436f6a4.png)
写作文哪些主旨比较好如何写好作文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
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
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
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
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
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
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每教完一课,要求学生正确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每课有意识地教他们分析写作目的,让学生积累有关中心思想的感性知识。
到了教第六单元《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时,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以本单元四篇文章作为归纳中心思想训练的重点,综合地教学生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完《伟大的友谊》、《再见了,亲人》,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文章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怎样掌握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哪些?这时,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教材,教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两种方法:点明中心的文章,要找出点明中心的词或句子,这种类型有题目点明中心,如《伟大的友谊》、《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
还可寻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概括,含义深刻起统帅全文作用,其位置或出现在文章开头起统领概括全文作用,如《繁星》;或在文章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玉玲的手》;或在文章的结尾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用,如《精彩的马戏》、《登山》;还有的文章借助人物心理活动或作者议论抒情点出,如《挖泉水》、《雨夜》。
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7587b9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4.png)
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它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能够创作出丰富
多彩的作品。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让我们从中汲取创作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中获取灵感。
或许是一位陌生人的微笑,或许是一次深入的对话,又或许是一次意外的相遇,都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
这些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触动人心。
生活中的美好景色也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无论是蔚蓝的天空、青翠的山水、还是绚丽的花朵,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灵感。
这些美景不仅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背景,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创作的热情。
此外,生活中的琐事也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或许是一次购物的经历,
或许是一次旅行的见闻,又或许是一次烹饪的体验,都能为我们的创作注入新的灵感。
这些看似平凡的琐事,却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它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能够创作
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让我们珍惜生活,从中汲取创作的力量,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自然素材 作文素材
![自然素材 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1309f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5.png)
自然素材作文素材
自然素材是指来源于大自然的各种物质和资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等。
它们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创作的丰富素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素材的想法和观点,供作文参考。
1. 自然景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湖泊以及森林、草原等各种景观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通过描绘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细节,展示对自然的感知和感受。
2. 动植物世界: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可以写一篇有关动物的作文,介绍它们的特点、生活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或者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谈谈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自然与人类:自然素材也可以用来探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可以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讨论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等问题。
或者写一篇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共同发展。
4. 季节变迁:季节的更迭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作文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可以写一篇描写春夏秋冬的作文,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和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
5. 关注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威胁,也是作文中可以探讨的重要话题。
可以写一篇有关自然灾害的作文,警示人们关注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对策和减轻灾害影响的方法。
自然素材是作文创作的宝库,它们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运用自然素材,我们可以展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可以发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
希望以上素材对你的作文创作有所帮助!。
生活源于什么精选作文
![生活源于什么精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0924c5be1e650e52ea9995.png)
生活源于什么精选作文篇一:生活源于热爱生活源于热爱,热爱改变生活。
——习题记源于热爱的生活,处处充满惊喜。
热爱生活的人,因一朵鲜花而怦然心动;热爱天文的人,为一颗星星欣喜而狂;热爱植物的人,因种子的萌芽而欢喜。
源于热爱,所以热爱。
生活·自然热爱自然的人,生活自有一番风情。
有一位著名的登山者,在一次雪崩中,不幸失去左腿。
在医院治疗了三个月后,他安上义肢,重新站上了山顶。
记者问:“是什么动力促使你克制困难,勇往直前?”他说,因为热爱。
正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热爱自然的人,肯定具有怜悯之心,有一双帮助别人的手。
热爱自然的人因一片云而激动,一朵花而欣喜,所以必定拥有万种风情的生活。
生活,一切源于自然的热爱和坚持。
生活·奋斗比尔盖茨对电脑的热爱,通过奋斗,打拼出了电脑王国——微软;陈景润因为对数学的热爱,成了国际知名数学家,是什么让他们朝着目的奋斗?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不需要鞭策,也在奋力前行。
当成功的一刹那,从他们心灵、身体绽放出的喜悦、热爱之情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
因为热爱,所以再枯燥的事情也变的的有趣。
热爱,无需动力,就能勇往直前,朝着梦想,扬帆起航。
生活·快乐热爱生活的人,眼里每天都是晴天。
快乐有热爱产生,快乐的生活因为热爱。
有人采访过一位作家:“您人生中最快乐的是哪段时光?”答:“高三。
”因为在高三,你有足够的动力朝着目的前行,热爱这种为自己拼搏的感受,所以快乐。
热爱生活的人,永远很快乐,如同你在做享受爱好时的心情。
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中国精选作文网 t262) 热爱如同一缕春风,让生活沐浴在春风里;热爱像一缕阳光,照进生活的房子里。
热爱源于生活,改变生活。
热爱,让你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晴天。
篇二:美妙生活源于远足远足的概念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很模糊,远足只是纯粹于走路吗?参加了就有远足的活动,我敢说:“当然不是。
”今天一大早,晨雾弥漫住整个校园,天天斜织这微微细雨,给我一种空虚飘渺的感觉,整装待发的同学们听完校长前致词后,精神奕奕地排着队踏上了远足之路。
灵感来源于生活的作文
![灵感来源于生活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a6b0a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4.png)
灵感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灵感来源于生活,很多东西都可以给你灵感。
就像一首歌曲的旋律一样,来自于创作者内心深处对某种情绪的抒发;而画家们也会因为观察到了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创造出美妙的艺术品,其实这些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启迪和素材!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虽然有时候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了烦恼,但只要回到家,我总会找几本好书读一下,让自己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使大脑能够更加清醒。
记得那天晚饭过后,妈妈带着我去超市买菜,走进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的蔬果摆成一排又一排,令人应接不暇;还有五颜六色的调味料堆积如山……当我正准备挑选食材时,突然听见“哗啦”一声响,原来是货架旁边的一盆花被碰倒了,它身子歪斜着躺在地板上,显得十分无助,我顿时觉得它特别可怜,便蹲下身子把它扶了起来,并轻轻拍打掉落在叶片上的灰尘,再用手指轻轻拂拭干净泥土,最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怀里,慢慢地移至购物车里。
回到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开始写作业,忽然想起今天买的那盆花,连忙跑到阳台上查看,结果却令我失望透顶——那盆花已经枯萎死亡了。
此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世事难预料”,也懂得了许多道理。
早上起床后,我照例坐在窗前翻阅《百科全书》,随意浏览了两页,突然间,我的视线停留在了一幅图片上,那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木,绿油油的树冠覆盖住整座森林,郁郁葱葱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光,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阴影,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巨型绿毯铺展在空旷的草坪上,微风吹过,掀起层层波浪,摇曳着,晃荡着,真是漂亮极了!突然,我的思维跳跃性地转向另外一件事儿——曾经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关于“吸血鬼”的报导,他们拥有强壮的体魄,刀枪不入,甚至还具有夜视功能呢!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决定亲自验证一番。
第二天傍晚,趁爸爸妈妈睡着了,我偷偷溜进厨房,悄悄地取出平底锅,戴上口罩和帽子,蹑手蹑脚地靠近餐桌,抓起盘子里的鸡腿肉,飞快地往嘴巴里塞,嚼啊嚼啊,越吃越香,直到肚皮撑圆才罢休。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三篇)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c6c8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a.png)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三篇)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1一、寻找生活素材,经常开展活动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
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学习语文。
例如我们在运动会后,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举行班干竞选活动,要写演讲词,开故事会,自己自编自写自演,家长会后写心得等活动,还坚持每两周表扬作文优秀以及写作水平提高的学生,并展示作品。
这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二、多写生活实例,打好扎实基础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__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__学生作文中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哪怕他写的只是简短的片段,甚至只是几句话,也要鼓励他坚持写作,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也是他的感受。
这个时候不能批评学生,说他写得这么少,不符合要求,而是积极地及时的帮他分析,鼓励他写作。
时间久了,学生不但练笔多乐,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获取更多写作的素材。
三、拓展阅读层面,学习佳作美文四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
在每节课的__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
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
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的选题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的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f6ad2a58f5f61fb636660c.png)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的选题课题的素材能够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对社会的察看与理解;能够是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或交错学科;能够理论商讨,实践操作,或二者兼而有之。
教师在开题阶段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在于铺垫产生研究课题的情境,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课题。
(一)收集素材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始于研究者对特定领域问题的发现、提炼和选择。
一个有价值、有创意的课题的产生,取决于学生对各样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深入细微的洞察,取决于学生对“问题”的感觉深浅,取决于引发学生产生顿悟和灵感的诱耳。
所以,组织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观光、接见,介绍阅读报刊、杂志论文,告诉目前的热点话题,全力创建问题情形,创建优秀的问题气氛,为学生作好课题背景的铺垫。
并鼓舞学生从自己所熟知的领域下手,对个体的生活、学习、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平庸事物进行仔细地察看和思虑,从多角度地审察和思虑问题,找寻不均衡的矛盾要素,引起联想,触发灵性。
即便是在课题的研究实行先期阶段,也能够依据需要或许是对问题有新的发现和感觉,都能够改正课题。
所以要求指导教师,要创建性地展开工作,多创建问题情形,鼓舞学生从大范围 ( 如自然、人文、科学、生活和社会等方面 ) 到小范围 ( 如学校、家庭、班级、社区和学科等 ) 的问题下手,运用“揭短法”、“发散法”、“成功法”、“问题系列法”和“矛盾法”等,从中发现和发掘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选题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和自主创建”为主旨的一门课程。
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收获第一取决于学生对“问题”的参加程度。
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是经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体现了什么或要修业生做些什么,踊跃参加是学习体验的前提。
鼓舞学生依据自己熟习的领域和环境提出问题,是学生踊跃参加的初步,有益于学生在问题研究的学习与体验过程中保持较强的研究动机和创建欲念。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其角色不过咨询者、指导者和鼓舞者。
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
![来源于生活 流露于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d52cdb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c.png)
来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生活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而自然则是我们身边最美丽的景色和最真实的存在。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感动和美丽。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让自然流露出来。
在城市里的繁忙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工作、家庭、社交所累,很少有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在日出时分,阳光洒在城市的建筑上,映出令人心动的景象;在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红了整个天空,仿佛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是我们不应该错过的。
除了城市的风景,生活中还有许多小事,同样也是那么美好。
一杯清晨的咖啡,一本好书的陪伴,一次家人的团聚,甚至是一个朋友的微笑。
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当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而自然是生活中最原始的存在,是我们所依赖的,也是我们最应该敬畏的。
在自然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宝贵的灵感和能量。
在郊外的田野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色的麦穗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在森林里,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机。
在自然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在大海边,面对汹涌的波涛,我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也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在高山之巅,面对险峻的山峰,我们会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雄伟,也会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这些都是来源于自然的美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生活和自然,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
生活离不开自然,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受自然影响的一部分。
而自然也需要我们去呵护和保护,让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所以,当我们从生活中感悟到美好,就应该让这种美好流露出来,让生活更加美好,也让自然更加灿烂。
写作文要注意什么要点
![写作文要注意什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bd075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3.png)
写作文要注意什么要点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
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
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
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先进经验。
不好的文章、不好词、不好句,学会累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
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秉持写日记,既能够撰作,又累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不好词不好句的用法,不好词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够给你的文章平添色彩,并使文章以求升华。
但必须恰到好处,不必过多,过多可以变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吻合小自然,节假期跑过来,见到多就可以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我真的写作文其实并不是能力问题这是你的在对待作文时心理的态度上的不正确。
不要把写作文当做就是一种任务去应付其实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以下两点:首先你的情感是否能够宣泄到极致以至于达到能够感染读者的效果.想能够更好的抒发出来自己的情感我认为还是要多去体会思考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悟每一件能使你有所感触的事情。
这样可以并使你的情感显得更加柔和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其实这些都就是你写作文时候较好的素材的。
还有就是你的文章结构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有条理.像是这些比较技巧性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了.相对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东西都是最表层.最易懂的了.但是也无法说不关键.在能抒发出来自己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写作技巧还是很重要的.最后一点.写作文其实并不需要可以特别强调必须存有那么华丽的语言的.不要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语言的优美上.迷人的语言所能够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很非常有限的.而且词汇量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著只有具有华丽的语言才称得上不好文章.最朴实的情感更胜于最华丽的语言!最后送来你一句话:“朴实自有真杰作,华丽未必好文章。
作文名言素材摘抄
![作文名言素材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bdaec72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4.png)
作文名言素材摘抄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只有读得多了,积累的素材丰富了,写作文时才能如神来之笔,文思泉涌。
2.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它提醒我们作文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事件,这样的作文才有现实意义。
3. “我手写我心。
” 这虽然没有确切出处,但却深刻地表明作文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从大的格局来看,作文也可以承载这样伟大的抱负,以文字传递正能量。
5.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莎士比亚。
在作文中,简洁的表达往往更能突出重点,避免冗长拖沓。
6.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本·琼森。
作文中的语言运用也是如此,它能展现作者的素养和思想。
7.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作文也是一种艺术,要传达出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
8. “真实比虚构更陌生。
”——马克·吐温。
在作文素材里,真实的故事往往更能给人震撼。
9.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所以多从书中获取作文素材是非常明智的。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这表明好的作文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1.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作文时借鉴前人优秀的素材和思想,能让我们站得更高。
12.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福楼拜。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也是如此传递的过程。
13. “好的作品是这样的:它来自泥土,又像泥土里的植物一样生长。
”——冯骥才。
作文素材应源于生活,又在作文里自然生长。
14. “风格就是人品。
”——巴尔扎克。
作文的风格也能反映作者的人品。
作文事例素材
![作文事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050b0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a.png)
作文事例素材
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一项任务,而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观察和思考。
在此,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作文事例素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写作文时有更多的灵感和素材可供选择。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比如,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插曲,或者是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学校里的校园生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从社会大事入手。
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新闻事件,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比如,环保问题、交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社会大事。
再次,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入手。
比如,大自然中的美景、季节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比如,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炎热、秋天的丰收、冬天的寒冷等等,这些都
是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自然环境。
最后,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入手。
比如,自己的成长故事、自己的学习经历、自己的感悟体会等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比如,自己的成功经历、自己的失败经历、自己的感动瞬间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个人经历。
总之,作文的素材来源广泛,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问题,就能够发现无穷无尽的作文素材。
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素材,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作品。
生活源于自然
![生活源于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756164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8.png)
生活源于自然
生活源于自然,这句话是多么的简单却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自然是我们生活
的根基,是我们存在的基础,没有了自然,就没有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空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无一不是我们生
活所需要的。
我们的食物、衣物、住所都离不开自然的恩赐。
每一天的早晨,我们都能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空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是自然的馈赠。
在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生活源于自然,也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
方式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只有保护好自然,我们才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让子孙后代继续享受自然的恩赐。
生活源于自然,也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在自然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风雨雷电,山洪暴雨,都是自然的力量,我们要学会尊重和适应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生活源于自然,让我们珍惜自然,保护自然,感恩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生活源自自然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体验例子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体验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5a0ba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e.png)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体验例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从日常的琐事、社交互动、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中获得灵感。
下面将给出几个生活体验的例子,展示创作灵感源于生活的多样性,希望能为您提供启发和思考。
1. 游览陌生城市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新奇的景象和建筑物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
我们可以观察城市的风格、沿街小店的特色、人们的衣着习惯,从中发现新的灵感。
比如,可以基于这些观察,创作一篇城市风情的旅行日记,或者用摄影的方式记录这段奇妙的体验。
2. 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他人的交谈,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经历、观点和情感。
人们的故事和情感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朋友的故事来创作一个人物情节丰富的小说,或者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来启发自己的思考,写下一篇有深度的社论。
3. 自然景观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和自然现象。
我们可以在山水间欣赏山的峻峰和水的奔流,感受森林中的宁静和草原上的热烈。
这些美景会触动我们的情感,点燃我们内心的创作火花。
我们可以根据大自然的景观来写一篇山水诗,或者以自然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甚至是设计一首音乐。
4. 阅读书籍阅读是增长见识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通过吸收优秀作品的精华,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开拓自己的创作思路。
比如,我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家,研究他们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创作一篇与之呼应的作品。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点滴体验都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只要我们保持观察、思考和感受的眼观鼻听,就能够不断汲取生活的营养,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助力。
希望以上例子对您有所启发,期待您能够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04c14152d380eb62946dc4.png)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作者:台岚来源:《新课程·中旬》2019年第02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素材源于生活,和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而要使作文有血有肉,蕴含真情实感,首先作者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自身思想空洞、感情淡漠、麻木呆板的人无论怎样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依然不会有真情实感流露出来的。
在初级中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习作理念,以做人为本的习作理念,以此理念渗透到作文创作中来,使他们明确追求做人、做事的真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注重习作的过程和陶冶道德情操相结合、注重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提高文化品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展开习作创作。
作为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有真情实感流露、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
一、结合教材进行情感教育教材选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渗透着品德教育和丰富的情感教育。
如沈复笔下的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父子之间的真挚亲情,以及父亲对儿子浓浓的舐犊之情,以及深沉的爱;曹孟德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陆游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这些教材呈现的文章,让人怦然心动,终有所悟,因此,我们要精心整合这些教材所呈现的情感线索,找准突破口,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生长点”,相机点拨,让学生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点燃生活中学生的情感火炬,丰富情感世界。
二、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知识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最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内容的大课堂。
学生在切身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奥秘,了解社会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认识社会生活,发现社会的变化及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或洗衣做饭,或为父母排忧解难,或为他人贡献一份爱心,从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语文学科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这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不难看出新课标指明了在作文教学中仍然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路。
因此,本人认为在写作中学生应该继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采搜集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并加以整理,然后充实到写作内容中,再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然,写出富有个性的新作文、好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平时搜集一些有益的写作素材呢?通过多年的
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走进生活,再现自我,搜集写作素材的源泉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
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生活中一次匆匆的见面、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含蓄深刻的话语、一次难忘的经历就如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它能激起我们深深的回味,久久的沉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离不开生活实践,离不开观察体验,只要你抓住这短短的一瞬间,就能让它成为永久的回忆。
如:高一新生刚进入职高校园就迎来了军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事先安排以“军训”为话题的作文,并引导学生从军训生活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军训生活的闪光点,花点时间去搜集身边的点点滴滴。
相信多数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言的。
二、走进自然,亲身体验,丰富写作素材之源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农村山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重中之重自然资源,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作文教学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去发现自然的美,去享受自然的
美。
三、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写作素材之源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职高学生本身的特点就是毕业后将走向社会,成为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由此,笔者在教学中启发他们在和社会接触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搜集写作素材。
也可以从所学专业特点出发,关注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多看看新闻(学校每间教室都已安装电视机及相关网线),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有五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息
息相关:第一单元的口头作文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村镇)”;第二单元的自由写作是“社会见闻”;第四单元的口头作文是“我敬佩的一个创业者”;第五单元的自由写作是“事件通讯”;第六单元的口头作文是“超市见闻”。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搜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人和事的素材,同学们走出家门、校门,就会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周边的以及国家的人和事,也搜集了很多相关的素材。
四、走进图书室,走进网络,畅游知识海洋,探寻写作素材的新源泉
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进程中还强调了利用图书室、网
络资源的重要性,这是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资料库。
笔者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并坚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随着学生课外阅读量的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搜集的写作素材在题材时更加广泛。
但部分学生到图书室只顾求多,抄一些没有质量的资料“滥竽充数”,到永的时候不一定那得出来,这是搜集素材的误区。
笔者发现后及时引导学生制定“一周一素材”的计划。
这样一来搜集素材的路子有多选到精选,使搜集到素材内涵丰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几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职业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目前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也人手配备笔记本电脑,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件,这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技术,而且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一些写作需要的素材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得,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素材非常直观,学生看了印象深刻。
现代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为写作找到了新的素材而且对语文整体
教学都帮助很大,我愿意和学生一道乘坐这辆时代的快车,积极探寻写作素材的新源泉。
搜集写作素材是写作的重要源泉,而整理写作素材是关
键的一个环节。
不然学生搜集到的素材是零乱的,到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下手了。
从高一开始我指导学生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整理素材。
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可以是小册子的方式一册一类;也可以是一学期一册。
每册还应注明类别,如生活篇、自然篇、社会篇、时政篇、名著名人篇、心得篇等等。
通过分类整理,学生将搜集的素材从新梳理一遍,同类素材可以好中挑好,达到优选、精选的目的,也使得到的知识系统化,合理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使学生在写作中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高中二至三年的学习生活是职高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
阶段,也是他们认知能力、写作能力逐步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
教师在这个阶段如果正确引导学生将写作与实践向结合,从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等等多角度用心体验和感受,并主动获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富有个性的佳作来。
者正如朱熹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为有源头活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