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平凹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贾平凹散文《秦腔》的艺术特色

李从俊

贾平凹的创作与陕西这片黄土地息息相关,他的很多作品都以此作为场景或背景,譬如:《治病救人》这部散文就是以陕西为背景,文中写到:"他常常被西安的病人请了来,每次都来我家,我没好酒,却拿来明前的茶,请上坐,就坐在佛祖旁的椅子。"①<<古土罐>>这部作品是以西安为场景,如"我来自乡下,其貌亦丑,爱吃家常饭,爱穿随便衣,收藏也只是喜欢土罐。西安是古汉唐国都,出土的土罐多,土罐虽为文物,但多而价贱,国家政策允许,容易弄来,我就藏有近百件了。"②《<夏坚德作品集>序》也是以陕西为活动场景:"她一直在体委工作,有这个方便。九七年的元月,一天她来了,咚咚地敲门,带给我一面陕西足球队队徽的小彩旗,上边有浪头。陕西人总爱以'西北狼'自诩,我便喜欢了这个图案。"③由于作者居住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吸收了陕西的民间和官方的传统文化,加上他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常能将秦川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表达和充分而透彻。《秦腔》便是这样的一篇散文佳作。

作者长期生活在秦川这片土地上,对秦腔这种特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剧无疑是熟悉的,它那"揪心裂肠"的唱腔,"烈性炸药"似的风格,可能大大地震撼过作者,作者从中找到了"秦腔"与八百里秦川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作者给我们描给出一幅与"秦腔"共存的自然人文背景。如自然环境背景: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如痛苦妊娠的落日……人文背景:沉重的犁铧,山包一样的秦川公牛,牛肉泡馍,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有了这些自然和人文基础,这种粗犷、雄浑、豪放且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秦腔的产生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作者看似在介绍"秦腔",实是在通过"秦腔"来表现秦川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

作者通过"秦腔"的编演描绘出了秦川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却不改那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和粗犷、豪放、洒脱的秉性。他们"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一生多么凄凉呀!他们虽然有"吃不完的粮食",但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膜却是他们"想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然而这种贫乏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秦川人沉沦,相反他们禀承了祖祖辈辈惯用的粗放、刚烈、艰忍的民族气质,他们大碗喝西风辣子酒,大碗地吞咽堆成脑袋般大小的牛肉泡膜。积极进取,苦中求生,苦中求乐。他们的精神享受主要来自"秦腔",他们以此来宣泄自己的劳累和心中集聚已久的"狂喜、激动、雄壮"。"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像的狂喜,激动,雄壮"。

其次,这篇散文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与一般散文不同的特点:

这篇散文采用了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但在叙述方式上又与一般散文有所不同。

传统的散文的叙述视点大多以自我为视点,通过叙述自我的经历,见闻,抒发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情感。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作者就以自我为视点,叙述了自己在百草园的见闻和在三味书屋的经历、感受,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美好生活的留恋以及对三味书屋那种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所叙写的就是作者夜晚独自荷塘边散步,看到月色下的满塘荷叶和荷花,内心感到一种特别的宁静。⑤这也是以自我为视点。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同样是以自我为视点,叙写了自己参观养蜂场时的见闻和感受,抒发自己对蜜蜂的赞扬,对蜜蜂精神的赞扬,以及自己要以蜜蜂为榜样奉献自己。像这

几篇散文一样采用以自我为视点的叙述方式来写的散文比较普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海行杂记》、《背影》、《择偶记》⑥等,贾平凹自己的散文《进山东》、《祭父》等⑦。

这篇散文的叙述视点与我们常见的散文不同,它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的。作为一个旁观者,作者在文中没有个人的感受,也没有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是完全站在局外,以一个观众的视角来审视一切,客观地来叙述,来评价。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叙述,就会明白这一点:"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扶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橼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黄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膜,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 "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他们生命的五大要素。"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

贾平凹的《秦腔》这篇散文不仅在叙述方式上有其特别之处,而且在描写方法上也有其特色。

一般散文在描写方法上多用具体描绘的手法。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色中的荷塘夜景的:"叶子中出水很高,像亭亭的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如贾平凹自己的散文《壁画》中就这样描写的:"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的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的气息。""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的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拖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⑧

而这篇散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粗线条勾勒出秦川特有的自然环境、秦川人的形象、唱秦腔的演员的表演以及看秦腔的观众的状态。而且描写得准确生动,富有神韵白描这种描写手法是与具体描绘相对而言的,本来出自绘画,就是运用简单的粗线条去勾画出形象。在文学上,白描就是在《秦腔》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就这样来描写秦川的自然环境的:"一扶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一处一处用木橼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还在这一段,作者又是这样描写秦人形象的:"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在第七自然段作者又是这样写演员们的表演的:"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