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案例提要核心能力是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成长的关键,那些长期成功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难以模仿的技术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企业技术战略的目标。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中逐渐形成了主要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打造洁净技术这一核心能力的技术战略。

在很多人的眼里,洁净技术也许只限于想到医院的杀菌消毒等这类措施或创造相对安全洁净的工作环境。

但事实上,洁净技术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洗礼中,其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人们所想象的程度。

就全球范围来讲,洁净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产业,已为广大投资者所青睐,很多公司也已在这一行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在国内,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净集团)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业绩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总结。

一、洁净技术和洁净产业发展概况
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洁净技术逐渐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新
兴技术,并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

现代意义上,洁净技术又称为生产环境和污染控制技术,它专门研究并提供洁净的生产工艺环境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高纯介质,有效地控制微量杂质,以保证高科技术产品的成品率和可靠性。

洁净技术通常包括:空气净化技术、空调技术、水纯化技术、气体纯化技术、微量杂质控制技术、洁净环境的检测技术及相关的环境质量的控制技术。

洁净技术在电子、核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制药、精细机械、化工、食品、汽车制造等高科技工业领域及现代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洁净技术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与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洁净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和洁净室这一概念紧密相连。

洁净室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医学中“洁净室”这一名词。

当时对洁净室的理解仅限于经喷洒消毒后可以控制创部感染率的处置室、手术室等这害灭菌处理的工作环境。

而到了战争频繁的20世纪,对洁净技术突破的需要达到了一个质变的拐点。

当时,美国生产的飞机导航用气浮陀螺仪,由于质量不稳定,每10个陀螺仪平均要返工120次。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战争期间,美国的16万台通信设备更换了百万以上的电子部件,雷达出故障的时间高达84%,潜水艇声纳出故障率的时间占48%,原因都是电子器件、零部件的可靠性差、质量不稳定。

军方与厂商究原因,最终从多方面判定与生产环境不洁净有关。

尽管当时采取了种种严密措施来封锁生产车间,但收效甚微。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为解决有害放射性尘埃的搜集问题,于1951年研制成功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并应用于生产车间的送风过滤才真正诞生了现代的洁净室,洁净技术也由此成为一门新兴技术。

表1 洁净技术发展的主要事件
近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洁净技术的迫切需求使洁净技术迅速产业化,并取得快速发展。

目前,洁净技术产业已和其他高新产业密不可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洁净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标准。

在国际市场上,洁净技术和设备的提供多由这些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而在我国,现阶段已存在上千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洁净室相关设备制造厂、施工安装单位和一批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的设计单位、调试检测单位。

全国处于运行状态的各种级别的洁净室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0多万平方米猛增到现在的200多万平方米。

某些微电子厂生产车间的洁净级别达到了0.1微米1级的高水平。

洁净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其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单独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从洁净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科技上的投入,以及各类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攻关,为此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打下了必要的坚实基础。

苏净集团的异军突起正是立足于这一点,以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技术战略途径和技术革新的源泉,一直占据着我国洁净行业的领军地位。

二、苏净集团概况
苏净集团坐落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人间天堂”苏州城内,创建于1970年,是以制造各类净化设备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

其前身是一家生产净化设备等3大门类只有6个品种的无线电专用设备厂。

现为国家经贸委列入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之一,是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之一,并多次承担国家、江苏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3项,国家银质奖1项,国家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并拥有39项技术专利。

2002年“苏净”牌净化系列设备被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和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为:中国电子行业知名品牌和江苏省名牌产品。

公司现为上市公司—创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企业,下辖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
司、苏州空调系统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苏州安发国际空调有限公司、苏净集团保护气氛设备公司、苏净集团环保工程公司、苏净集团暖通设备分公司、苏净中普电子有限公司、苏净集团苏州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苏净集团钢结构房制造公司、苏净集团华泰空气过滤器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员工758人,其中科技人员314名,占职工总数的41.5%。

公司主要产品有:空气净化产品及过滤器,空调净化系统工程,超纯水、废水、废气处理设备,气体纯化产品,洁净监测设备,0-3复合纳米氧化锌,低压压敏电阻,钢结构厂房等。

1982年开始,公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品结构不断调整,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几乎每年都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率(见表2)。

虽然近几年竞争加剧,但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仍两位的增长,销售额连续20多年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表2 苏净集团公司近3年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万元
苏净集团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的方针,积级同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外的一些先进企业进行合作、研制、开发、生产紧跟世界潮流、行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产业环境,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60多岁的集团副总工程师陆先生一直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公司的目标。

无论是神舟六号的研制,还是SARS病毒的防治,以及刚刚过去的太湖蓝藻事件而引发的环境治理,都有苏净集团参与的攻关项目,也由此诞生了一些先进的洁净技术和洁净设备。

三、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力。

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立德和甘瑞·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

核心能力表现在企业业务链和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节点上,对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

其具有基础性、功能性、根本性和长期性,是一个能力积累的过程,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力和超额利润。

核心能力是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成长的关键,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否则将与目标背道而驰。

一般情况下,那些长期成功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难以模仿的技术能力,企业技术战略的总目标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现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和外部可能遇到的技术机遇,通过技术革新来建立、培养或巩固这一能力。

技术战略就是一系列指导和规范公司技术行为的决策和规则,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全面规划和战略性安排,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等。

技术战略影响公司技术创新模式和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是公司整体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技术战略的选和制定不仅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技术战略的根本精神是将技术创新视为创造战略性优势的主要手段,从技术角度寻求企业绩效差异,并提供给管理者通过技术来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方法和策略。

技术战略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3):
表3
各种技术战略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战略情况。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采取的技术战略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别。

尤其是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战略的制定是不否恰当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败。

随着全球性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也越来越强,面对技术短缺的问题,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突破越来越困难。

因此,以合作方式进行重大技术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

苏净集团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自身的核心能力,在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中,逐渐形成了主要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打造洁净技术这一核心能力的技术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四、苏净集团的技术平台
企业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其核心能力的竞争,构建坚实、先进的技术平台对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反过来,企业较强的核心能力又可为技术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坚实、先进的技术平台的支撑,产品开发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企业也将无法获得持久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平台是为了实现一族产品所共享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及生产制造技术等整合。

一个企业的技术平台由核心技术、中间技术和基础技术三部分构成,技术平台的开发构建应以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开发支撑核心技术的基础技术和中间技术体系,建立企业的技术平台。

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注重技术的跟踪、监测,把握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注重技术的升级和更新,不断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创造新技术、开发新领域,只有技术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才能保证核心技术能力及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一个先进、强大的技术平台的搭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基础设施的构建,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管理,内外信息的交流互通都缺一不可。

很多时候,企业并不缺乏充分的技术资源,而是无法将这些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时给予各方面有效的辅助以发挥出本身应的能量。

因此,良好技术平台的搭建应该从各个方面激发和调动一切积级因素,无论是环境的创造还是途径的具体选择都应力求恰到好处。

(一)建设一流平台
一家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拥有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

这其实也是很多企
业的薄弱环节。

对此,苏净集团的决策层看得十分清楚:与众多以生产型为主的企业不同,苏净集团是一家技术服务型企业,产品基本上都非标产品,高标准、多品种、小批量,是凭技术和服务“吃饭”的。

而且,由于所在领域的高端市场基本上被世界级大公司、大品牌垄断或封锁,企业只有靠自主创新,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于是,苏净集团不惜重金,确保每年的高比例科技投入,相继建立起了首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首家省级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全国同行业中唯一的一家),设立了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我国净化行业第一个技术创新的实体,并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世纪90年代,苏净集团用于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就超过2000万元,从而保障了各种自主创新活动的展开。

近年来,苏净集团先后建立了空气净化、水处理、工业废水专业实验室;建立了中央空调测试中心;建立了纳米技术应用中试线。

同时,还先后引进了日本日立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美国TSI公司凝聚核粒子计数器等一批先进的测试手段,成为中国净化设备行业工艺装备最先进、检测手段最齐全、检测能力最强的企业,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

2007年以来,该企业投入技术创新的资金达1500万元以上,又有14项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累计申报国家专利的技术已民达39项。

(二)营造创新环境
如何留住人才?是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苏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钱宝荣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创新的良好环境。

通过多年摸索和完善,目前苏净集团已经逐步建立了适合各种人才发挥自主创新才能的体制机制,只要是净化领域的专门人才,都能在苏净集团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得到应有的待遇,而且还可以“因人设事”,如为特殊人才设立专门的子公司等。

到2007年年底,苏净集团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博士、硕士、本科生及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组成的科技人才梯队,科技人员289名,占员工总数的41%;从事应用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132名,占科技人员的45.7%。

一些新引进的技术人员将当今先进的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引入到传统的洁净技术中,使洁净技术不断应用到领域中。

目前,苏净集团覆盖了净化全领域的子公司,都是由各种专门人才集聚到苏净集团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博士后工作站
1999年12月,经人事部批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第一个区域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户苏州高新区。

苏净集团博士后分站于2001年11月挂牌后,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孙丹峰博士,配备了2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建立了配套的科研组,并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导、省净化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季幼章担任技术指导。

苏净集团博士后科研分站为了给孙丹峰博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专门成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同时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了33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大楼,还从美国、英国引进国际先进的测试仪器。

孙丹峰博士说:“进站后,公司为我提供了一套两室一厅装修完善、各类生活设施齐备的博士后公寓,还解决了我的子女入学、爱人公司异地搬迁等事宜,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更为重要的是,集团公司依据其个人及其团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已经取得的骄人科研成果成立了苏州中普电子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通用型氧化锌压敏电阻器、纳米氧化锌低压压敏电阻器、电涌保护器(SPD)用MOV及高能氧化锌压片等产品,并由孙丹峰博士担任公司总经理,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条件下,孙丹峰博士安心进行科研攻关,顺利完成了科研项目。

经过两年多努力,科研组完成了“纳米级陶瓷粉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纳米TiO2水溶胶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改性研究”及“0-3复合纳米氧化锌低压压敏电阻的西方和烧结工艺研究”等一批课题。

首批研制成功的18V至33V低压压敏电阻
各项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累计投放市场59万片,其中50.85%外销。

在此期间,孙丹峰博士还发表了8篇论文,申报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出站后的孙丹峰博士,继续留在了苏净集团,成了公司不可多得的科技、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孙丹峰博士目前是苏净集团的总工程师兼集团下属公司苏州中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四)产学研合作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无论怎样网罗人才,都只能拥有其中的一小部分。

况且,作为企业还必须考虑到经营成本问题。

苏净集团的领导层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在狠抓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借助“外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苏净集团和国内各大院校及研究机构长期开展联合攻关。

与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机构等都保持着长期愉快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批合作项目在不断展开。

近年来,该企业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此项技术达到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与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高效钯催化剂氨分解制氢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中国建筑科学院合作开发的洁净送风天花技术、成功应用于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洁净手术室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还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省、市科技攻关、科技开发项目15项。

在此过程中,一批技术含量高、生物安全柜、微振动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等,形成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该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51.6%,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1.3%。

自主创新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是苏净集团产学研项目最为丰盛的一年,集团与国内多家机构联合的产学研项目达到创纪录的7项,具体项目如下(见表4):
表4 2007年苏净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
五、0.1微米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制
任何部品最终都会成为普通商品,只有不断保持技术领先和产品领先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苏净集团采取的正是支持以洁净技术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技术开发为基础,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始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引领行业潮流的技术战略。

我国洁净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我国1965年才开始生产的HEPAtitis过滤器比国外晚了15年。

1975年开始生产的光散射尘埃计数器比国外晚了20年,0.1微米洁净技术和设备在先进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我国才刚刚起步。

为了缩小我国在洁净技术和设备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生物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必要的工艺设备,我国先后设置了一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技攻关。

“八五”期间,苏净集团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0.1
微米空气净化设备”的研制,通过“八五”科技攻关已研制成功“0.1微米无隔板ULPA过滤器”;研制成我国空气净化技术的最高水平“0.1微米10级超净室”,控制精度达±4%,为发展我国硅片图形线宽1微米的丰硕规模集成电路提供了关键设备,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研制成功的“0.1微米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生产0.1微米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0.1微米10级高度洁净技术如今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技术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生物制药、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

“嫦娥一号”在发射之前,火箭及卫星中的很多关键零部件都必须保存在洁净程度极高的环境中,0.1微米10级高度洁净技术在“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中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科技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为了保证课题的按时按合同要求完成,苏净集团分别与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不同院校在特定专业或技术上的优势,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公司共同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解决攻关课题中的技术难题。

同济大学在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的研究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理论研究和实验条件为0.1微米10级超净室研制开展洁净室层流洁净空气的气流组织研究提供了不同风量、风压及层流方式下洁净室空气的气组织的数据,为0.1微米10级超净室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并通过洁净室中不同层流的气流组织开展了对洁净室温度、湿度、压力差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模拟试验,提供了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实验数据,为完成本项目的科技攻关提供了理论和试验数据,成为本项目科技攻关的关键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在激光传感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苏净集团公司在研制0.1微米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激光光学传感器成为该科技攻关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传统的“旋转抛物面非球面透镜”的光学传感器由0.1微米尘埃颗粒的散射光强度仅为国内通常检测的0.5微米尘埃颗粒散射光强度的1/1000,如此微弱的散射光不仅接收难度大,而且信噪比无法提高。

南京理工大学利用在激光传感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优势,通过与北京大学的合作,经过大量精确的计算,设计了“旋转椭球面镜”的光学传感器,并在学校研制成功。

该课题的散射腔结构采用腔内散射,结合“旋转椭球面镜”的光学结构,使光敏感区设置在激光谐振腔内,气路系统采用超细微光束,配置特殊结构的光陷阱,取得了良好的消杂光效果,确保了核心部件的性能,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0.1微米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解决了关键技术。

0.1微米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研制成功后,苏净集团与南京理工大学进一步长期合作,由南京理工大学专门为苏净集团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提供学校研制的激光传感器。

双方在产学研的合作中长期获得了双赢,并获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BSL-3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系统开发产业化
(一)项目背景
生物安全在全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高致病禽流感爆发以后,国内从专家到普通百姓都认识到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国家加大了对突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以预防和控制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炭疽病毒等危险病原体的传播;对未知病毒的研究及预防疫苗的探索都必须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具备安全保障的专用实验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提高,现代生物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而且生物医药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各级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我国BLS-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研究仍牌起步阶段,国内企业还没有能力独立设计并建造符合国家标准的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只能完全依靠进口。

生物安全实验室须经过特殊设计和建造,期洁净系统设计、建造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