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简介及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寒窗苦读的古代学子们终于怀着满腔抱负走进了科举考试的考场,来看看古代考试主要考什么内容呢?

科举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相对简单,主要是基础知识考试。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六等,意思是在前面所述的六经中选择

一开始考试只有有两门,先帖经,后墨义。

帖经:简单地说就是主考官任意选择经书中的一页,用两张纸覆盖左右两边的字,中间开一行,另裁纸为贴,帖盖数字,让考试者写出读出,类似于现在考试的默写填空题。因此,必须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

墨义: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让应试者应答,或者要求对答这个句子的含义,或要求对答下一句,或要求对答注疏,类似今天的名字解释或简答题。

唐高宗永隆二年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于是开始了诗赋考试。

考试等级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意思是可以在之前所述的六经中任选几部考试。《孝经》、《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从技术含量上说,进士的难度大得多。考试内容有经义、策问、杂文和诗赋。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类似今天的读后感。

策问:大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

杂文:是以封建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今天的应用文写作。

成败关键是“诗赋”环节,不但考文采,更得看考生日常的作品和名望。所以说“明经”考试,唐朝人叫“三十老明经”,也就是说这考试简单,三十岁考上都算没本事。说“进士”考试,却是“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这门考试太难,五十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

榜的,一抓一大把。典型如杜甫,写诗写到了“诗圣”级别,照样考不上。

“经义”后来几经变化,终于在明清时代,到达了难度的顶峰,成为公认的科举最恐怖考试模式:八股取士。所谓八股取士,也就是考试写八股文。这是一套严格到极致的写作规范:全文分成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都有苛刻的要求。主题更有严格限制,每一个观点,都得遵循大儒朱熹的名著《四书章句集注》,连修辞手法也有规定,文章的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子。如此苛刻规矩,好比杂技表演里的走钢丝,多迈一小步,就是万丈深渊。

这样恐怖的考试方式,不管是当时的亲历者,还是后来的旁观者,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光绪二十八年福建乡试时,由于天气酷热,考生中暑生病,头场就有四个人死在考场,第二场又有三个考生还没有考完就病死在号舍中。咸丰年间某次浙江乡试,一名山阴考生突然发疯。他不答题,只在试卷上题了两首绝句,其中一首是:“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署名是“山阴胡细娘”。“胡细娘”回到寓所便死了。光绪十一年浙江乡试第二场即将开始的黎明,一个考生用小刀在自己的腹部猛划了十几下,被抬出了贡院。光绪壬寅科浙江乡试,有的考生不堪忍受考场的巨大压力,直接在考场中自杀。

这么个折磨过程,且不论中榜与否,全程咬牙熬过来的,就真不是一般人。看看明清的牛人就知道,大儒王阳明,大改革家张居正,大英雄郑成功,大名臣曾国藩……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从这场辛苦的折磨里熬过来的。他们后来留在煌煌史册上,被冠以“大”字的种种能耐,更是从这看似简单,其实艰辛无比的炼狱中,实打实考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