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最新版本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清晰)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清晰)](https://img.taocdn.com/s3/m/2fd3780cf8c75fbfc67db2b4.png)
参考资料页眉页脚可删除F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 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 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 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 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 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 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参考资料页眉页脚可删除F7.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 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 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11d2e2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1.png)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概念】胸痹心痛病是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
2.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3.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1.心痛发作期(1)阳虚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治法:辛散温通,行气活血。
2.心痛缓解期(1)胸阳不振,痰瘀内阻:胸闷痛兼见胸闷气短,胸闷痛,痛有定处,四肢厥冷,神倦自汗,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
治法:通阳宣痹,祛瘀化痰。
(2)痰热瘀阻:胸闷或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黄或白腻或白滑,脉滑或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络。
(3)气滞血瘀: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
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胸闷兼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头昏乏力,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胸闷隐痛,口咽干,心烦失眠,或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实施。
2.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或热服。
阳虚血瘀者偏热服。
(2)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患者的反应。
(3)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
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11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3bb5680fde80d4d8d15a4ff6.png)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门诊复查 3、筛选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便秘等),进 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六、护理效果评价
感谢大家的聆听! 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
四、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
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 海参、木耳、香菇、山药、荸荠、甘蔗、百合、莲子、藕汁等,食疗法: 山药粥、百合莲子羹等 5、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参、海蜇、薏苡仁、 荸荠、冬瓜、海带、白萝卜、蘑菇、百合、扁豆、桃仁、柚子等, 食疗法:薏苡仁桃仁粥等 6、热毒血瘀者,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百合、芹菜、菊叶、苦瓜、 绿豆、莲子芯、黑木耳、荸荠、马齿苋等;忌食羊肉、荔枝、龙眼肉等温燥、 动火之品,食疗法:绿豆汤、菊花决明子粥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内服中药
• 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 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麋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 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 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 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四、健康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里支持
情志调理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五、护理难点 解决思路
服药依从性差
1、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 育干预 2、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解决思路
不良生活习惯ຫໍສະໝຸດ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胸闷、胸痛 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遵医嘱检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心痛加剧, 汗出液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含下舌下含服硝 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VIP专享】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VIP专享】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88f9ef18583d04864596b.png)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资料讲解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c92564551810a6f4248653.png)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a8818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胸痹心痛病,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后缓解。
胸闷、胸痛呈发作性,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而诱发,乏力,气短,心悸,汗出。
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弱或沉缓或结代。
②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口干,便干。
舌暗红少津或苔少,脉细弱或结代。
③痰阻血瘀证。
证候:胸脱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或仅胸闷,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Q④气滞血瘀证。
证候: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略或紫暗,苔白,脉弦。
⑤寒凝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绞,遇寒发作,甚则胸痛彻背,肢冷汗出。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腻,脉沉细涩或沉紧。
⑥热毒血瘀证。
证候:胸痛,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
舌紫暗或暗红,舌下脉紫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其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5)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②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8)给药护理: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左右,中药汤剂宜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胸痛、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痛、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389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1.png)
胸痛、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胸痹、心绞痛在中医理论中是西医缺血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可引起胸痛、喘息、心悸、胸闷等临床表现,并可引起猝死等并发症。
和心肌梗塞,这对患者的健康是有害的。
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病率逐渐升高,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备受关注。
中医是治疗胸痛、心痛经验丰富的一类中药。
因此,作者在下面简要说明了这一点。
胸痛、心痛病病理机制第一,病因。
(1)年老体弱,慢性脾肾病,不堪忍受,心阳无力,心阳虚弱,因淤塞导致胸痛、心痛。
(2)饮食劳累伤脾,脾阳不活,生化血源不足,造成虚心出血、气血血虚、脉郁胸闷两种。
(3)人体心肺虚弱,静脉阻塞会导致胸痛。
(4)情绪受损、肝脏失去凝聚力,瘀伤、静脉出血可能会引起胸痛和心痛。
(5)脂肪、甜食、酒类、乳酪类乱食,损伤脾胃,导致精液不畅、水痰、痰浊、脉络不畅、胸痹。
第二,病状。
(1)阴寒证:胸闷、气短、胸口深痛、严寒,面色苍白,心悸汗出,四肢冰凉,苔滑腻,脉沉细。
(2)痰证:症状:胸胀,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疼痛可致肩背,心悸气喘,身重头晕,食少腹胀,体胖或咳喘,痰白痰,舌苔白腻。
质嫩、苔腻、脉沉、缓或滑。
(3)气虚血瘀证:胸痛,如针刺或痉挛、背痛、心悸、气短、胸闷、舌质有瘀点(如图1所示),脉搏或脉搏停滞。
(4)气阴两虚证:胸闷、轻痛、间歇痛、心悸、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阵痛剧烈。
图1:气虚血瘀症舌质有瘀点胸痛、心痛病中医护理第一,中药内服。
中药应饭后服用,舌下或口服速效片、麝香片、人参片,需要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的地方。
简单的中药和活血药宜饭后服用,如人参冠心胶囊、强心胶囊、血凝胶囊、银杏叶、血库口服液瘀伤等。
睡前半小时服用镇静剂,如大枣安神胶囊、琥珀粉等。
餐前骨盆修复,如紫心饮口服液、口服补心液等。
第二,饮食方面。
(1)对于跌打损伤,宜食温寒活血的食物,如龙眼肉、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子、葱、干姜、大蒜等;少吃苦瓜等寒性食物。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730df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c.png)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胸痹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由于心脏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在治疗胸痹时,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中医护理胸痹的优化方案。
1. 饮食调理:饮食对于胸痹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其次,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粗粮等;此外,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中药汤水,如山楂、茯苓等,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调理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于胸痹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加重胸痹的症状。
因此,在治疗胸痹时,需要调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
3.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选择中药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山楂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遵从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4.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胸痹的一种常用方法。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胸痹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溪穴、关元穴等,可以通过按摩或推拿的方式进行刺激。
但是,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5.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对于胸痹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缓解胸痹的症状。
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但是,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心理调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和适度运动。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优化胸痹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192341cf46527d3240ce0ed.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4bc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9.png)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胸痹概述胸痹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胸闷、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痹在现代医学中可对应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
中医认为,胸痹是由于心气运行不畅而引起的。
治疗胸痹的关键是要调理心气,使其恢复正常运行,从而减轻或缓解胸痹相关的症状。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胸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缓解胸痹的食物和饮食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胸痹症状;•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胸痹症状;•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饮食保持清淡,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胸痹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茯苓破气汤:适用于气滞胸痹,可采用剂量合理的茯苓、香附等药材煎膏剂,有助于疏肝理气,舒展胸胁;•丹参麦冬汤:适用于心热胸痹,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麦冬,有助于清热凉血,安神宁心,舒缓胸闷的症状;•逍遥丸:适用于胆热胁痛,成分包括柴胡和黄芩等,有助于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安宫牛黄丸:适用于胸痹有痰热,成分主要是牛黄和砂仁,有助于降逆开痰,清心安神。
3. 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也是中医治疗胸痹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平稳心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坐着不动,可适当进行散步或体操;•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戒烟限酒,特别是对于有胸痹的人群来说,戒烟限酒是非常必要的,以减轻心脏负担。
4. 温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以下是一些适合胸痹患者的运动方式:•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温和的运动方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有益;•水中运动:选择水中运动,如游泳、水中散步等,可以减轻对关节和心脏的压力。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ab94d8bed5b9f3f80f1c8c.png)
ppt课件完整
15
ppt课件完整
16
ppt课件完整
17
ppt课件完整
18
ppt课件完整
19
ppt课件完整
20
ppt课件完整
21
ppt课件完整
22
ppt课件完整
2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ppt课件完整
1
ppt课件完整
2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ppt课件完整
5
ppt课件完整
6
ppt课件完整
7
ppt课件完整
8
ppt课件完整
9
ppt课件完整
10
ppt课件完整
11
ppt课件完整
12
ppt课件完整
13
ppt课件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