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胸痹心痛是指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胸部疼痛。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是由于心阳虚衰、气血淤滞、痰饮内阻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理心阳、活血化瘀、祛痰化饮等方法来治疗胸痹心痛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
1.中药调理(1)活血化瘀:应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
例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可制成煎剂或者药粉服用。
(2)祛痰化饮:痰湿是导致胸痹心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选用具有祛痰化饮作用的中药。
例如,半夏、茯苓、苦参、厚朴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3)补益心阳:胸痹心痛多由心阳虚衰引起,应选用具有温补心阳功效的中药。
例如,肉桂、附子、炙黄芪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2.饮食调理(1)心血不足型:可适当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牛肉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杏仁、葵花籽等。
(2)痰湿阻滞型:应避免食用油腻、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蛋黄等。
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苹果、莴苣等。
(3)阳虚水停型:应避免食用咸寒、油腻、生冷食物,如冷饮、寒凉水果等。
应多食用温补心阳、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3.环境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情:情志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保持适宜的活动量: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胸痹心痛病症。
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避免寒冷刺激:寒冷的环境和刺激可能会引起胸痹心痛症状加重,应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并注意保暖。
4.心理调理(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放松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松自己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积极面对:胸痹心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总之,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环境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措施来治疗病症。
精选-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
调节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心理状态: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免疫力: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胸痹心痛病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调护: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抑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2
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饮食禁忌: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过敏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瘦肉等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4
3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获得情感支持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
03
01
02
04
起居护理
B
D
A
C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寒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久坐、久卧
中医护理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演讲人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
目录
壹
胸痹心痛病概述
贰
中医护理原则
叁
中医护理方法
肆
中医护理效果
胸痹心痛病概述
病因病机
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浊瘀血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11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门诊复查 3、筛选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便秘等),进 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六、护理效果评价
感谢大家的聆听! 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
四、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
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 海参、木耳、香菇、山药、荸荠、甘蔗、百合、莲子、藕汁等,食疗法: 山药粥、百合莲子羹等 5、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参、海蜇、薏苡仁、 荸荠、冬瓜、海带、白萝卜、蘑菇、百合、扁豆、桃仁、柚子等, 食疗法:薏苡仁桃仁粥等 6、热毒血瘀者,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百合、芹菜、菊叶、苦瓜、 绿豆、莲子芯、黑木耳、荸荠、马齿苋等;忌食羊肉、荔枝、龙眼肉等温燥、 动火之品,食疗法:绿豆汤、菊花决明子粥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内服中药
• 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 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麋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 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 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 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四、健康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里支持
情志调理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五、护理难点 解决思路
服药依从性差
1、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 育干预 2、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解决思路
不良生活习惯ຫໍສະໝຸດ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胸闷、胸痛 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遵医嘱检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心痛加剧, 汗出液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含下舌下含服硝 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胸痹心痛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或死亡。
为了更好地护理这类患者,本文将介绍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加减衣物,预防感冒。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痛。
4.坚持心身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
二、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避免过饱、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4.心痛发作时,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或热牛奶,以缓解疼痛。
四、情志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安慰。
2.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如紧张、焦虑、恐惧等,以免加重病情。
五、中药护理1.煎药前先将中药洗净,浸泡30分钟至1小时,然后煎煮30分钟左右。
2.煎好的中药汤剂应趁热过滤,以免药渣堵塞煎壶。
3.服药时应避免过热或过凉,以免刺激胃肠道。
4.中药疗效较慢,需长期坚持服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5.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六、针灸护理1.针灸治疗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排空小便、松解衣服等。
2.治疗时应取舒适体位,避免紧张和疲劳。
3.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晕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生。
4.针灸治疗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七、按摩护理1.按摩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按摩方法和力度。
2.常用于胸痹心痛病的按摩方法包括揉法、推法、摩法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资料讲解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胸痹心痛病,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后缓解。
胸闷、胸痛呈发作性,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而诱发,乏力,气短,心悸,汗出。
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弱或沉缓或结代。
②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口干,便干。
舌暗红少津或苔少,脉细弱或结代。
③痰阻血瘀证。
证候:胸脱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或仅胸闷,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Q④气滞血瘀证。
证候: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略或紫暗,苔白,脉弦。
⑤寒凝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绞,遇寒发作,甚则胸痛彻背,肢冷汗出。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腻,脉沉细涩或沉紧。
⑥热毒血瘀证。
证候:胸痛,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
舌紫暗或暗红,舌下脉紫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其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5)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②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8)给药护理: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左右,中药汤剂宜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_方案
2023
PART 02
中医护理原则
REPORTING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指从整体出发,全面评估 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于胸痹心痛病 患者,整体护理包括关注患者的病情 状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 态等方面。
VS
具体而言,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病 情状况、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 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 习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
中药膏方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膏方, 注意用药剂量和方式。
中药注射剂
关注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 敏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中西药合用
指导患者正确中西药合用,避 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
2023
PART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REPORTING
穴位按摩
总结词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胸痹心痛症 状。
2023
PART 03
中医护理措施
REPORTING
生活起居护理
01
02
03
04
起居规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环境适宜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 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太 极拳、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理论,选取心俞、内关等穴 位进行按摩,可以调和气血、舒缓疼 痛。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舒 适为宜。
拔罐疗法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完整ppt课件
精选
精选
•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 分泌、肾等穴位。
•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
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
•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 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 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精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胸闷、胸痛 •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 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 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 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 肾俞等穴位。
•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 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 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 弱或结代。
•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 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 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精选
•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 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 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贴敷神阙穴; •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
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 髎、次髎等穴位。 •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 ),15分钟内分次频饮; • 5.虚秘者服用肉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 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 200ml灌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
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
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
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
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二)注射给药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常用药物有丹参、丹红、红景天、血栓通、参芎、舒血宁、红花、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注射液。
(三)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二)饮食指导
1.寒凝血瘀者,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品,如龙眼肉、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仁、薤白、干姜、大蒜等;少食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
食疗方:薤白粥等。
2.气滞血瘀者,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桃仁、木耳、白萝卜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
食疗方:陈皮桃仁粥等。
3.气虚血瘀者,宜食益气活血之品,如鸡肉、牛肉、蛇肉、山药、木耳、大枣、薏苡仁等。
食疗方:海蜇煲猪蹄等。
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海参、木耳、香菇、山药、荸荠、甘蔗、百合、莲子、藕汁等。
食疗方:山药粥、百合莲子羹等。
5.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参、海蜇、薏苡仁、荸荠、冬瓜、海带、白萝卜、蘑菇、百合、扁豆、桃仁、柚子等。
食疗方:薏苡仁桃仁粥等。
6.热毒血瘀者,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百合、芹菜、菊叶、苦瓜、绿豆、莲子芯、黑木耳、荸荠、马齿苋等;忌食羊肉、荔枝、龙眼肉等温燥、动火之品。
食疗方:绿豆汤、菊花决明子粥等。
(三)情志调理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2.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二)不良生活方式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门诊复查。
3.筛查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便秘等),进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痰阻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