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价值
现存建筑为明代以后的单层木构建筑,其平面布局来看,为二进三开 间格局,从进深方向看天井侧廊较为宽长,一、二进进深较短。殿宇室内 梁底施雀替,斗拱用材粗大朴实,一斗三升,驼峰刻卷云纹,柱为木质圆 梭柱;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为明朝风格; 二进香炉两侧狮头雕刻技法简练;为后人研究历史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历史 价值。
• 一进面阔11.5米,进深8.5米,门前设三级步阶,石框大门门额上刻“五岳殿”阴 文,落款为“光绪岁次庚寅仲秋重修”。九架梁,抬梁穿斗混合式架构,梁底施 雀替,斗拱用材粗大朴实,一斗三升,驼峰刻卷云纹,前檐墙均置插拱以承托檐 檩。正门砌筑花岗石门框,其下为花岗石铺筑地面,并置石地栿,设有杉木门两 扇。石门框两侧置有石刻楹联,上书:“穆穆威灵光万户,绵绵德泽普千家。” 屋顶正脊、垂脊皆为灰沙素脊,辘筒瓦面,檐口置勾头滴水,绿色琉璃剪边,下 设素面封檐板。后廊金柱为木质圆梭形制,下立花岗石柱础,金柱直径为375mm。
科学价值
五岳殿建筑形制、特征、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建筑构 件和风格做法为明朝风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殿宇营造技术与装饰 构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现状勘察
一.地基:五岳殿建筑主体地基基础未发现上部结构构件因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倾斜或变形,处于工 作正常状态;上部承重结构布置规整、匀称、合理,受 力均衡。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五 岳 殿 Renovation design 修缮设计方案
建筑概况
• 五岳殿位于木棉村东面,座西朝东,东经113°46′,北纬23°76′。五岳殿建于宋 代,具体始建时间不详。现存为明代风格建筑,平面布局为三间两进两廊式形制, 面阔三间,通阔11.5米,进深两进,通深11.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34.6平方米, 整体建筑置于花岗石砌筑的台基上,两侧设有巷道(现仅存北面巷门,南面巷门 已毁)。建筑为悬山顶形式,砖、木、石结构,人字顶悬山。整体建筑位于一花 岗岩石砌台基上,外观低矮稳重,柱高与开间比例和谐。因屡次重建重修,大式 木结构和外观保留较好,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有明朝早期风格。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谢延钧中进士后出资修葺,修缮的部位 有瓦面、墙体及柱子等,并立圆鼓形香炉,大门石匾上刻“五岳殿” 三字,落款为“光绪岁次庚寅”。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间)重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间),殿内原有神塑像全部被毁,20世 纪80年代后期重修时,重新安放木制神像,本次修缮时,更换二进风化严重 红砂岩柱础,瓦面检漏、檐口加装绿色琉璃滴水和瓦当等。
文保单位公布
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28日挂 牌。
历史价值
五岳殿建于宋代,现存为明代风格建筑,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 间等均有明朝早期风格;五岳殿是建村时朝廷所建,用以镇守南疆,保百姓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木棉村发展兴衰史的载体;五岳殿是南方地区为数 不多供奉五岳圣帝的寺庙之一,殿内供奉的并非五岳山神,而是供奉道教神 仙,分别为神话《封神榜》中的五虎将: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 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中岳嵩山天崇圣大帝闻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 大帝崔英、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殿内还放有水神洪圣、车公、太保、 土地等诸神的神像,是村内村民祈祷平安之地,是道教思想理念弘扬的场所, 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对当地传统文化产生深刻悠久的影响。
• 一进与二进之间为天井,两侧为过廊,庑廊较宽,达3.1米,因而天井相对窄小。 天井以青砖铺筑地面,井口以花岗条石砌筑压栏护边。两侧过廊未设木构梁架, 屋面与一、二进瓦面相接,天井檐口铺筑勾头滴水。
• 二进面阔11.5米,进深8.5米,十一架梁,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金柱前后设劄牵, 出乳栿,各梁之上以雕刻驼峰,枕木并出斗拱承托檩条。正檩为圆檩,余皆作方 檩。前后各4根木柱承重,前檐出挑,下承插拱,后金柱之间上部置额枋一道,上 施一斗三升斗栱两朵;屋架向两侧升起,后檐墙外出插栱,承托后檐檐檩。柱径 大小不一,从前到后分别为470mm、530mm、375mm,柱子用材粗壮,梭形柱, 其中有3柱因糟朽腐烂,柱脚割切更换;红砂岩的柱础风化,已全换为花岗岩石础。 二进作为拜殿,陈设汉白玉香炉为六角形柱座;谢延钧中进士后于清光绪十六年 出资修葺,并立圆鼓形香炉。两侧是狮头执手,外径345mm,至狮子头处则为 470mm,高165mm,内径260mm,深100mm,重约30公斤。狮头执手雕刻技法 简练,圆雕出狮子头部后,再以深浅浮雕或浅刻等手法刻画狮子细部如圆眼、口 部、胡须等。
宋代
1470年 1890年 文革期间 2002年
始建于宋代
五岳殿建于宋代,具体始建时间不详,后在朝代变更战乱中,建筑完 全被摧毁;
明朝成化年间(1470年)重建
明朝成化年间(1470年),在原建筑基础上重建;正檩底部雕阳文 “大明成化陆年岁次庚寅拾贰月甲辰朔越拾有柒日庚申吉旦重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现状勘察
墙体:为青砖清水墙,墙体局部风化、部分砖 块缺损,长期受到烟熏发黑;
现状勘察
梁架:梁架表面漆膜脱落、局部开裂,斗拱走闪;
一进右侧梁架
二进左侧梁架
二进右侧梁架
一进左侧梁架
Leabharlann Baidu状勘察
柱子:花岗岩柱础表面发黄附垢,柱子开裂,表面漆膜脱落;
二.地面: 一进前廊地面和两侧山墙檐口地面:前廊及两侧山墙 檐口地面皆为后期重铺青砖地面,花岗岩条石压边, 青砖规格为225*105*70mm,前廊地面保存较好。 两侧山墙檐口地面地面破损严重,后期用水泥砂浆修 补,凹凸不平。 天井地面青砖铺设,青砖地面青苔滋生,局部青砖开 裂、破损。 一进后廊、天井侧廊、二进等原有红泥大阶砖地面, 檐口花岗岩条石压边,阶砖规格为360*360*35mm, 工字铺法,地面普遍磨损严重,部分断裂。
现存建筑为明代以后的单层木构建筑,其平面布局来看,为二进三开 间格局,从进深方向看天井侧廊较为宽长,一、二进进深较短。殿宇室内 梁底施雀替,斗拱用材粗大朴实,一斗三升,驼峰刻卷云纹,柱为木质圆 梭柱;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为明朝风格; 二进香炉两侧狮头雕刻技法简练;为后人研究历史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历史 价值。
• 一进面阔11.5米,进深8.5米,门前设三级步阶,石框大门门额上刻“五岳殿”阴 文,落款为“光绪岁次庚寅仲秋重修”。九架梁,抬梁穿斗混合式架构,梁底施 雀替,斗拱用材粗大朴实,一斗三升,驼峰刻卷云纹,前檐墙均置插拱以承托檐 檩。正门砌筑花岗石门框,其下为花岗石铺筑地面,并置石地栿,设有杉木门两 扇。石门框两侧置有石刻楹联,上书:“穆穆威灵光万户,绵绵德泽普千家。” 屋顶正脊、垂脊皆为灰沙素脊,辘筒瓦面,檐口置勾头滴水,绿色琉璃剪边,下 设素面封檐板。后廊金柱为木质圆梭形制,下立花岗石柱础,金柱直径为375mm。
科学价值
五岳殿建筑形制、特征、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建筑构 件和风格做法为明朝风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殿宇营造技术与装饰 构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现状勘察
一.地基:五岳殿建筑主体地基基础未发现上部结构构件因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倾斜或变形,处于工 作正常状态;上部承重结构布置规整、匀称、合理,受 力均衡。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五 岳 殿 Renovation design 修缮设计方案
建筑概况
• 五岳殿位于木棉村东面,座西朝东,东经113°46′,北纬23°76′。五岳殿建于宋 代,具体始建时间不详。现存为明代风格建筑,平面布局为三间两进两廊式形制, 面阔三间,通阔11.5米,进深两进,通深11.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34.6平方米, 整体建筑置于花岗石砌筑的台基上,两侧设有巷道(现仅存北面巷门,南面巷门 已毁)。建筑为悬山顶形式,砖、木、石结构,人字顶悬山。整体建筑位于一花 岗岩石砌台基上,外观低矮稳重,柱高与开间比例和谐。因屡次重建重修,大式 木结构和外观保留较好,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有明朝早期风格。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谢延钧中进士后出资修葺,修缮的部位 有瓦面、墙体及柱子等,并立圆鼓形香炉,大门石匾上刻“五岳殿” 三字,落款为“光绪岁次庚寅”。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间)重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间),殿内原有神塑像全部被毁,20世 纪80年代后期重修时,重新安放木制神像,本次修缮时,更换二进风化严重 红砂岩柱础,瓦面检漏、檐口加装绿色琉璃滴水和瓦当等。
文保单位公布
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28日挂 牌。
历史价值
五岳殿建于宋代,现存为明代风格建筑,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 间等均有明朝早期风格;五岳殿是建村时朝廷所建,用以镇守南疆,保百姓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木棉村发展兴衰史的载体;五岳殿是南方地区为数 不多供奉五岳圣帝的寺庙之一,殿内供奉的并非五岳山神,而是供奉道教神 仙,分别为神话《封神榜》中的五虎将: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 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中岳嵩山天崇圣大帝闻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 大帝崔英、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殿内还放有水神洪圣、车公、太保、 土地等诸神的神像,是村内村民祈祷平安之地,是道教思想理念弘扬的场所, 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对当地传统文化产生深刻悠久的影响。
• 一进与二进之间为天井,两侧为过廊,庑廊较宽,达3.1米,因而天井相对窄小。 天井以青砖铺筑地面,井口以花岗条石砌筑压栏护边。两侧过廊未设木构梁架, 屋面与一、二进瓦面相接,天井檐口铺筑勾头滴水。
• 二进面阔11.5米,进深8.5米,十一架梁,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金柱前后设劄牵, 出乳栿,各梁之上以雕刻驼峰,枕木并出斗拱承托檩条。正檩为圆檩,余皆作方 檩。前后各4根木柱承重,前檐出挑,下承插拱,后金柱之间上部置额枋一道,上 施一斗三升斗栱两朵;屋架向两侧升起,后檐墙外出插栱,承托后檐檐檩。柱径 大小不一,从前到后分别为470mm、530mm、375mm,柱子用材粗壮,梭形柱, 其中有3柱因糟朽腐烂,柱脚割切更换;红砂岩的柱础风化,已全换为花岗岩石础。 二进作为拜殿,陈设汉白玉香炉为六角形柱座;谢延钧中进士后于清光绪十六年 出资修葺,并立圆鼓形香炉。两侧是狮头执手,外径345mm,至狮子头处则为 470mm,高165mm,内径260mm,深100mm,重约30公斤。狮头执手雕刻技法 简练,圆雕出狮子头部后,再以深浅浮雕或浅刻等手法刻画狮子细部如圆眼、口 部、胡须等。
宋代
1470年 1890年 文革期间 2002年
始建于宋代
五岳殿建于宋代,具体始建时间不详,后在朝代变更战乱中,建筑完 全被摧毁;
明朝成化年间(1470年)重建
明朝成化年间(1470年),在原建筑基础上重建;正檩底部雕阳文 “大明成化陆年岁次庚寅拾贰月甲辰朔越拾有柒日庚申吉旦重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现状勘察
墙体:为青砖清水墙,墙体局部风化、部分砖 块缺损,长期受到烟熏发黑;
现状勘察
梁架:梁架表面漆膜脱落、局部开裂,斗拱走闪;
一进右侧梁架
二进左侧梁架
二进右侧梁架
一进左侧梁架
Leabharlann Baidu状勘察
柱子:花岗岩柱础表面发黄附垢,柱子开裂,表面漆膜脱落;
二.地面: 一进前廊地面和两侧山墙檐口地面:前廊及两侧山墙 檐口地面皆为后期重铺青砖地面,花岗岩条石压边, 青砖规格为225*105*70mm,前廊地面保存较好。 两侧山墙檐口地面地面破损严重,后期用水泥砂浆修 补,凹凸不平。 天井地面青砖铺设,青砖地面青苔滋生,局部青砖开 裂、破损。 一进后廊、天井侧廊、二进等原有红泥大阶砖地面, 檐口花岗岩条石压边,阶砖规格为360*360*35mm, 工字铺法,地面普遍磨损严重,部分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