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论文:农民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和农民教育创新
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探讨与建议
目进城 , 流落街头。 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既要培养新 型农民, 又要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岗前教育。 2 .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经济妻发展, 首先需要 农民思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 而农民是这一环节的 主体。 在农村建立一个实质性的农民合作组织, 这对保 护农民利益、 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立农民 合作组织不仅可以解决农民教育经费的来源 , 使农民 的再教育规范化 、 科学化、 制度化 , 还可以对一些农业 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 、培 “ , 引”“ 、推”为基层政府工 作减轻负担, 在农民 群众中树立较高的 威信。 3 . 依托农村科技信息网络。 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离 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新农业品种 , 而这一切的获得 离不开信息。 现代网络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捷径, 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利用这一手段为农 民传播喜闻乐 见、 简明易懂的急需知识和市场信息 , 坚决实施科教兴 农, 提高农村人 口 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 开展优势品种、 目的科技培训。要想打开国际 项 市场 , 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农业新品种和科学的生产管 理经验 。 对农产品进行无公害化生产和管理, 提高产品 的科技含量、 质量标准和市场化程度, 保证农业的循环
的剩余 劳动力 , 千方百计保 障农 民充分就业。
关键词 : 成人教 育; 农村 ; 业 农 、
中图分类号: 7: 7— 3421)6 07一 2 1 4 92(O20— 14 o 6
、
存在 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村 的成人 教育体制 已不再 适应 当前新农 村教育 的发展 , 原来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扫扫盲 , 进行一些 法律宣传以及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站进行一些农业技术 推广。 而现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农村经济的发 展和农民的增收依靠的是农民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 农村这个大环境中迫切需要大量 的高质量的人力资 源。虽然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但整体素质较低 , 就业成 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 失业大军。 这就要求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与时俱进 , 在借 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我国国 情的农村成 人教育体制 , 大胆改革 , 锐意进取, 有效解决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 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 兰农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成人教育创新
据一 位村 支 书所 言 , 前 在 建设 新 农 村 中有 “ 当 六 教 育 。 因此 , 培 育 新 农 民 中 另 辟 蹊 经 , 造 就 新 农 在 在 难 ” 即 促 进 农 民增 收 难 、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难 、 织 , 农 组 农 民 培 训 难 、 农 民 结 对 帮 扶 难 、 洁 家 园 难 、 村 人 教 育 在 新 形 势 下 进 行 创 新 必 须 遵 循 的 又 一 基 本 原 让 清 农
( ) 一 坚持 为 建 设 新 农 村 服 务 的 原 则
历 史 实 践 证 明 , 论 是 在 革 命 战 争 年 代 , 是 在 无 还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与 建 设 时 代 , 村 的 广 阔 性 和 农 民 的 我 国 农 村 人 口多 、 子 薄 , 质 生 产 不 发 达 , 学 技 农 底 物 科
维普资讯 Co mmu iain o ctoa u ain2 6.( nc t fVoai l o n Ed c t 00 1 o
酸蹴 黼鞫黼 黼 黼糍黼
成 人 教 育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 村与农村成人教 育创新
口 胡凤英
(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 , 江苏 南京 200 ) 100
主 体 性 都 要 求 着 为 唤 醒 农 民 、 织 农 民 、 高 农 民 觉 术 水 平 不 高 , 神 文 明 建 设 处 于 初 级 阶 段 , 归 根 到 组 提 精 但 悟 而 提 供 直 接 有 效 服 务广 大 农 民 的 素 质 问 题 。 而 农 村 教 是
新 的 光 荣使 命 和历 史 责 任 , 既 为农 村 成 人 教 育 提 它 显 然 , 种 时 空 的转 换 , 育 服 务 对 象 的转 型 , 这 教 出 了 新 要 求 , 为 农 村 成 人 教 育 发 展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教 育 需 求 的 变 化 , 求 农 村 成 人 教 育 必 须 坚 持 为 培 也 要 舞 台 和 无 限 的 空 间 。 面 对 机 遇 与 挑 战 , 对 时 代 重 育 新 农 民 服 务 , 就 是 为 农 民 的 全 面 素 质 提 高 服 务 , 面 也 任 与 服 务 能 力 的 考 验 , 好 地 为 建 设 新 农 村 服 务 , 为 农 民 的 全 面 发 展 服 务 , 农 民 大 军 伴 随 着 培 育 过 更 无 使 疑 成 为 农 村 成 人 教 育 创 新 首 先 遵 循 的基 本 原 则 。
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我们 常说 。现阶段社会发展 的
核心是 “ 三农 ” 问 题 . “ 农 ” 问 三
师 。在 工作 量 基 本 不 减 少 或 略 减 少
的情况下 。 指定由其兼抓农 民教 育。 但 是 。从对 目前镇 、村两级所
兴 发展 以及 通 过 成 人 教 育 给 农 民带 来 真 正 的 实 惠 。 同 时 ,一 些 乡 镇 根 本 没 有 意识 到 农 村 成 人 教 育 的重 要
农村成人教育的 现状与对策
容及其作用 。
2师 资 队伍 由 老 化 变 为 “ . 新 化” 2 。 0世 纪 8 0年 代 。我 国 农 村 文 \ 莞 市 洪 梅 镇 文教 办 孔 李 代 东 成 人 教 育 师 资 队伍 基 本上 是 每 个 大
的农村成人 教育只会让村 民的科技 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越来越低 。 4成人 教育 阵地 、设 备建设面 .
临 重 大 困 难 。 近 年 来 ,从 国 家 教育
素。 但他们 比较熟悉农村工作 , 且大 都 兢兢业业 。7 0年代末 到 8 0年代 中期这段时 间里 。我 国每年扫除数
少 地 方 还 规 定 了 “ 准 校 ” “ 标 、 示
缩、 减轻农 民负担等“ 大气候” , 下 行
政 村一级 的专 职教师 大幅度 减少 , 大 多 是 由 全 日制 小 学 另 派 一 名 教
范校” 的条件 。就 整个 情况 而言 , 如 广 东 沿 海 地 区 的一 些 学 校 。还 配 备 了 电 脑 等 现 代 化 教 学 设 施 , 已能 承担 中 等 学 历 人 才 的 培 训 任 务 。但 目前 . 我 国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有 4亿 人
创新农村成教工作方法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山东省博兴县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纪实
际, 创新工作思路, 主动研究 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 他不但为养猪户提供优质仔猪 ,还教给他们怎样防治猪
形 势 , 实现 教 育与 经济 社会 事 业 的有效 对 努力 接 。 大教职 工急农 民所 急 , 广 想农 民所想 , 担 或 任 技 术指 导 , 领 办示 范 项 目 , 或 或举 办 实 用 技 术 培训 班 , 总之 , 民需要 什 么 , 农 就千 方 百计 的 服 务什 么 。为 更好 的 发挥 镇 成人 中心 校 为“ 三 农” 服务作 用 , 县 教育 局 20 年就 提 出在 全 我 04 县镇 成校 启动 “ 个十 百千 兴农 ” 程 , 工 并作 为 这 几年 的工 作重 点 常抓 不懈 (个 十 百千 ” :每 “ 指 “ 年每个 成校 上一个 科技 示范 推广项 目, 择 l 选 O
阂 搐 巷 崧 ・0年 7 2o第 期 1
仑 薪 袈 莉 毅 工作 I I
理 ’ 服 器 “ 袈 ” 平 离 王
山东省博兴县农村成人教 育发展纪实
王 英 封 子 君
近年 来 , 山东 省博 兴县 走大 教 育之 路 , 要办 让人 民 板 既 满 意 的教 育 , 要 办 为一 方党 委 政府 、 姓 分忧 解 难 , 也 百 为
的几个 村 。 几年猪 肉价格 高位运 行 , 前 给这些 养猪 户带来 植 , 民缺 技术 的 实际 , 农 主动 担 负起 为 农 民 传授 技 术 、 培 训技 术骨 干的重 任 。 学校 委派莱 阳农学 院毕业 的戴荣盛 、 该 县的 乔庄镇 已成 为 全市 淡水 养殖 重 要基 地 。为 配 卞士 伟两 位专 业教 师到 村培 训 ,下棚 指导 ,深 入 田间地 合镇里 大力 发展 淡水 养殖 业 ,乔庄 成人 校 利用 自身 师 资 头 , 把蔬 菜 的生 产过 程 、 管理 过 程 中 的知 识 , 无 保 留 的 毫 优 势 , 托成 校老 师养殖 场建 起 了成校 淡 水养 殖基 地 , 依 不 传授 给菜农 , 到 了广大菜农 的赞许 。 得
成人教育类论文3000字-成人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成人教育类论文3000字_成人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写作成人教育类论文,其实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一种知识输出的,在写作之前我们除了要了解写作的基本规范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去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的,以这些文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成人教育类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成人教育类论文3000字(一):探析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应增强的五种观念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国民整体进行素质教育,成人教育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农村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所以农村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期望。
文章主要探析了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要增强的五种观念,其中包括增强市场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理念、增强经营效益理念、增强继续教育观念、增强为农服务观念,并从这五个观点出发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成人教育。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五种观念受我国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于农民的教育一直处于欠缺状态,农民的普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比较落后。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国家的重视,因此对农村成人进行教育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要想更好地对农村成人进行教育,就要需要具有负责成人教育的专职老师,成人和孩子不一样,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讲,在教育过程中会更加的困难,因此对专职教师的要求也就更大。
文章主要从专职教师应该增强的五种观念出发,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成人教育。
一、增强市场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现状早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社会和多媒体时代。
对于农民而言,对他们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本年的土地行情和粮食产量,然而这些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和了解。
信息既是财富也是资源,如果掌握了先进有效的信息,那么也就掌握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道路。
农村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帮助农民了解市场、研究市场、通过技术引导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帮助农民完成经济上的提高和教育上的改变。
论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
论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摘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今天,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现实意义一、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1.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转换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在由单一型的种植小农业经营体制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务综合型的大农业经营体制转变。
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者不适应现代大农业生产的状况,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科学知识,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教育可以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培训各级各类农村人才,发展大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来实现。
通过农村成人教育,把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力,培养成以科学知识形态为特征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各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使只具有简单劳动形态的农村劳动力发展成为具有复杂劳动形态的劳动力,使农民适应现代大农业生产的要求,进而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转换问题。
2.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目前,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多,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农村经济繁荣以及农民生活改善的全局性的大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结束后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提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机,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合理组织、配置和使用农村劳动力,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的计划培训和有序的转移。
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因此,农村成人教育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效途径
化 道路 , 加强 城 镇化 建 设 是 实 现我 国现 代 化 目标 的重 要措 施 。工业 化 、 镇化的过 程实 际上是 亿 万农 民转化 为市 民的 城 过程 , 果农 民素 质不 提高 , 如 工业 化 、 城镇 化建设 就难 以顺利 进行 。据农 业部 门统 计 , 国现 有 进 城 农 民 12亿 , 中 及 我 . 初 以下文 化程度 占 8 . , 专业 技术职称 的 占 24 受 过培 75 有 % .%, 训并获得证 书 的 占 1.%。而 目前 劳动 力 市场 用 人单 位 的 85 用人需 要是 4% 以上要 求高 中文 化 , %要求 有一 定 的职业 0 6 0 技能 。这样就形成 了大批 企业找 不 到所要 求 的技 术工 人 , 同 时也就有 大批进城农 民找 不到城 镇 就业 岗位 了 。据测算 , 到 22 年 , 国城 市 化率 将 达 到 5 .% , 有 22 农 村 富余 00 我 75 将 .亿 劳动力要 向非农 产 业和 城 镇转 移 。农村 富余 劳 动 力的 素 质
能否尽快提高, 将直接影响我 国工业化 、 城镇化发展的速度
和质量 。为使农 村富余 劳动力素 质 的提 高 , 力 发展农 村 成 大 人教育 势在必行 。
14 是推进 学 习型社 会建设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党 的 十六 大
明确指出, 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努力健全全民
走 新 型工 业
其 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 7 %。因此 ,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
教育很 有 必要 , 是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最本 质 、 核心 的 这 最 内容 , 是最为迫切 的要求 。 也 1 大力发展 农村成 人教育 的必要- 性 11 是培 育新 型 农 民 的重 要 途 径 . 统 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发
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
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农村成人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也发生了十分富有成效的变化,但是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自然性因素,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是要加强意识建设,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做到重视、持续投资,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改革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大公共服务一部分,落实到国家各项发展计划中;同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就业创业等指导性思想,提升农村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完善技能证书制度,以更加系统的培训为农民伯伯提供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以更加精准的职业分布增进农民伯伯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是要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农民教育模式,实施多种形式的教育,把传统教育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相结合。
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应以不同的课程结构和模式,完善不同类型的课程,提高农村成人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体系,建立市级、县级、乡镇及村级的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中心,为农村成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教育服务,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分布式发展。
三是要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的激励机制,深化农民就业、创业制度改革,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个层面提供公平、均衡的就业机会,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报酬、减免费用、社会福利等政策,丰富支付方式,为学习人员提供财政和社会补贴,加大对退役军人、重病患者、困难家庭学员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和激励,深入实施一批激励政策,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就业保障。
四是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构建高素质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农村成人技能水平,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扩大就业空间。
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创新途径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的新需求,有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要加快技术革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农村成人教育,不断创新农村成人教育方法,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劳动力技术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顺应时代潮流,为服务新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一、创新农村成人教育体制,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要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成人教育的新方式,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培训+学历”的培养模式,积极选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观念新、技能强”,掌握农业实用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以便于将来这些人才能够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另一方面,也可以合作举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招收农村党员干部、村委会成员等,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同时,也可以通过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管理水平,增强其管理能力。
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还需要围绕培养目标,创新农村成人教育体制,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按需订培,推行“定单式办学”模式,需要什么人才培养什么人才,农民缺乏哪方面知识就传授哪方面知识,采用“校企联合”“校户结合”等多种办学模式,成人教育注重实效。
农村成人教育,教学时间必须科学设置,要根据农时和农村经济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时间。
同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分阶段完成学业。
只要是能够取得规定学分,就可以为其颁发学历证书。
二、丰富农村成人教育办学形式,拓宽培养对象范围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要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面向农村调整办学结构,拓展办学空间,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培训,丰富农村成人教育办学形式,进一步拓宽培养对象范围。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成人教育是指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形式的教育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农村成人教育问题探究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村人口科学素养与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探究"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农村成人教育自身现状、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三是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四是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十五"期间,农村成人教育研究在内容方面呈现出与时代主题相一致,密切反映农村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变革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1 研究进展特点1.1 宏观研究不够这里的宏观研究是指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为导向,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事业规划、政策法规保障以及实施战略步骤的近期、中期、远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1.2 微观研究乏力农村成人教育的微观研究是指对农村成人教育自身系统,即其自身结构、功能、要素的协调配合的有效性研究。
1.3 研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靠文化致富的思想增强了。
然而,农村成人教育却跟不上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村成人教育的研究更是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1.4 缺乏研究专著与译著根据超星数字图书全文库网搜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比较,近六年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的专著成果数量未见增多,以期刊、报纸论文为主,极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著,介绍国外农村成人教育的译著尚属空白。
培养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批 新 型农 民 , 时 代 赋 予 农村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水平 的转 变 , 力 提 高 城镇 人 口素 质 。这 就 要 求 培 是 努 育 的重要 历史使 命 。 ( ) 养 新 型 农 民 是 城 镇 化 的 需要 二 培 养 和 造 就 大 批 新 型 农 民 , 根 本 上 转 变 农 民 传 统 的 从
1 9 % 。 虽 然 我 国 城 镇 化 建 设 取 得 了 很 大 成 就 , 裕 , 村 才 能 繁 荣 。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的 转 移 具 有 巨 7.2 但 农
究成果金项目: 基 本文为2 5 度湖北省 0 年 0 教育 厅科学 技术研究 项目 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研究”课题鳊号B 01 0) “ ( 2 5 09的部分研 0 2
一
、
与 成 人 教 育 的 重 要 使 命
( ) 养新 型农 民是 建 设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的 迫 也 不 相 适 应 。 到 目前 为 止 , 国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只 有 一 培 我
切 需要
4 .% , 仅 明 显 地 低 于 世 界 上 同 等 收 入 和 工 业 化 18 不
农村 巨 大人 口压 力 转 化 为 人 力 资 源 优 势 的根 本 途 有密切 相关 。在农 村人 口向城 镇 流 动或 农 村转 变 为
径 , 是持 续推 动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 建设 的力 量 源 泉 。 城 镇 的过程 中 , 仅要 实现 形 式 上 的转 变 , 且 必 须 也 不 而 全 面提 高 农 民的 整体 素 质 和 综 合 能 力 , 养 和 造 就 实 现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文 化 观 念 向 城镇 现 代 化 培 生
论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扬中市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0年3月第26卷 第3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J 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 on (Soci al Science )Mar .,2010Vol,26 No .3论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基于扬中市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李文中(江苏省扬中市教育局,江苏扬中 212200) [摘 要] 农村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农村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
扬中市应通过发挥成教中心校的辐射源作用,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新格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扬中市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新农村建设; 扬中市; 合理格局[中图分类号] G 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696(2010)03-0008-03一、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农村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农民素质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培养造就出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1]这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撑。
1.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农村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农用耕地不断减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相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农村现有的非农经济产业中有些产业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对于从业者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如特种养殖。
而现有富余劳动力的实际素质与这些要求相差甚远,对高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反应不敏感,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更是有限。
乡村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乡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优秀的教师更倾向于在城市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导致乡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其次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乡村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再者,乡村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给乡村学生带来更多的困难。
为了推进乡村教育的现代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培养出一支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水平和服务。
其次,加大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增加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同时,发展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地区,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此外,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乡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为家长提供有关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组织志愿者、社区资源等配合学校,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推进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完善有关政策,为乡村教育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此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总之,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升师资力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政府支持,我们可以推动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浅谈成人教育在农村的纵深发展和举措
浅谈成人教育在农村的纵深发展和举措【摘要】进入21世纪越来越突显生产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决定因素在于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进程正日益向终身化方向发展,成人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我国的农村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教育上与城市比较也存在明显的欠缺。
因此,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非常必要也大有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对成人教育的需要、建立农村成人教育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个人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专业技术性教育;教育战略0 引言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一直是关乎国民大计的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飞速发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生产力和意识,缩小城乡差距,减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需求。
但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种田、长远统筹规划意识、掌握和运用科技信息。
缺乏管理人才,营销农副产品的意识和能力差。
同时,看似农村劳动力过剩,其实没有相关人才来创建和管理农村的配套行业。
农村迫切需要科技,而科技离不开教育。
1 成人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要发展,教育是根本。
现代农村需要科技来指导,成人教育具有应用性强、见效明显的特点,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
1.1 现代农村生产不再靠传统经验科学种田、科学使用农田已成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素,靠天吃饭、靠老辈传授点口头经验种田的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被摒弃。
机械化播种、收割取代了繁重的农间劳作,政府的水利建设、电力供给等扶农政策带来了旱涝保收的好局面。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1.2 专业技术性教育在农村迫切需要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扶农力度,但广大农村的文化传播来源、广大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还是不能和发达的城市相比较。
返乡大学生、支农大学生的数量还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
急需解决、正在使用的科技设备和管理人手不够,缺乏继续教育的支撑。
仅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也是远不够的。
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所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如农耕把握时节一样刻不容缓,科学种田和管理不能等农村的文化层次达到合乎要求、专业技术人才普及了再实施。
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3 主观 上教 育对 象心 理 守 旧 , 学 态度 被 动 , 取 、 求 进
好 学精 神 缺 乏
、
农 村成 人 教 育 的现状
自给 自足 的生 产方 式 以及 传 统小 农 意 识 已根 深 蒂
农 村 文化 较 为落 后 , 通 、 交 通讯 、 信息 、 技术 等相 对 固 , 民又 受计 划 经济 的长期 影响 , 多 旧观念 依 然存 农 许 滞后 , 民的思 想 意识 、 美情 趣 、 质追 求 、 农 审 物 精神 动 在 。就 是部 分 先 富起 来 的农 户 也 不 同程 度地 存 在 着小 对 农 力、 生活习惯 、 劳作方式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 。农村成 富即安 的心 理 , 学 习持可 有 可无 的 心态 。此 外 , 民 人教 育 既有 成 人教 育 的普 遍 规律 ,又有 其 自身 的许 多 投 资农 业教 育 观念 淡 薄 , 习 要花 钱 , 习要误 工 等思 学 学 特征 。 体地说 , 具 当前农 村 成 人教 育 的现 状 主要有 以下 想也影响了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周围一些成功的
巨。
内容 很难 激 发 他们 的学 习热 情 ,也早 已不适 应 农 村 的
2 客 观上 教 育 对 象住 所 分散 , 学矛盾 突 出, 中 实际情 况 , 难 和农业 结 构 调整 及 产业 化 、 、 工 集 很 现代 化相 适 定期施 教 困难 应, 很难 与农 业 发展 、 村 经 济发 展 、 会进 步 等客 观 农 社
成 靠 场化 和现 代 化进 程 , 高农 村 劳 动者 素质 , 养农 村急 时间 , 人 学 习和农 事 活 动之 间 的冲 突在 所难 免 ;“ 提 培
需人才 , 促进农 村 社会 发 展等 方 面 的作用 日益显 著 。 农 天 吃饭 ” 的农 业季 节 性很 强 , 期 施 教在农 忙 时期 不 可 定 村社 会经 济 发展 迫切 需要 一 大批 懂技 术 、 精业 务 、 会管 能 。以上 这些 都 导 致 了无 纪律 约 束 的 成人 教育 在 报 名 理、 善操 作 , 留得 住 、 用得 上 的新 型人 才 , 以适应 现 代农 时人数 尚多 , 中学 习却 寥寥 无 几 的现 状 。 集 村 、 业发 展需 要 , 农 这对 农村 成 人教 育 的发 展 提供 了前 所 未 有 的机遇 , 同时也 是 一种 严 峻 的挑 战 。
围绕新型农民培训 办活农村成人教育
一
印制 学 习 记 录簿 要 求每位
。 ,
建 网络
。
农 村成 人 教 育 是
一
个 庞 大 而 又 系统 的工
。
教 师 年 内要 学 习 掌 握 践
1 2
—
门专业 技 术 知 识
。
并 能 熟 练应
、
程 离 不 开 各 级 党政 的 支 持 和 相 关 部 门的配 合 为 加 强 对
用 于 生 产实 践 和 为农 服 务 之 中
过 硬 的 专业 化 师 资 队伍
。
。
方 面 我们 严 格依 照 标 准 配 备
,
,
艰
。
面 对 这 种 现 状 我 们统
,
“ ”
一
思想 进
,
,
一
步 确立 农 村成 人
、
成教 师资 通 过 不 断 充 实 调 整 全 市镇 街 成教 教 师 现 已 达
到 5 1 1 人 实 现 了 省定 总 人 口 万 分 之 三 的 配 备 标 准 另
一 一
鼓 励 成人 教 育教 师通 过 实 施
, ,
目实 验 带 头 先 富 起来 项 目试 验 者 富 了 项 目就
红 火 就会 达 到 最 好 的 示 范 效 果
,
。
为 此 每 年年 初
,
,
,
。
教 育 局 都 下 发 关 于 做 好 镇 街成教 中心 项 目工 程
“
,
、
”
4
、
。
,
文 件 要 求各 镇 街 成 教 中心 每 年 都 要 引 进 开 发 两
、
采 取 岗位 培训
农 技实
农 村 成 人 教 育 工 作 的领 导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探析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在发展和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成人教育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就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农村成人教育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拓宽发展途径等对策。
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得出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积极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问题引言: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也是为了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个人素质。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成人教育在提升农村人才素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成人教育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备受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善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这一大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挑战和机遇,对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乡村振兴战略概述2.1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背景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城乡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1]。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通过农村产业转型、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措施,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农民全面发展。
2.2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政策措施包括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在政策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包括农村产业扶持、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成人教育论文:农民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和农民教育创新摘要: 从现代化和改革的历史视野,立足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宏大叙事角度,农民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农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要求,农民教育模式和方法也需要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层次性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
农民教育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创新和各种影响要素的综合治理,必须在宪政体制下推进农民教育体制改革和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 农民教育;现代化路径;创新一、现代化路径、改革模式与“三农”问题回顾农民教育历史,有着诸多值得加以深思的地方,展望未来农民教育发展的前景,仅仅停留于经验和技术层面上的总结是远远不够的。
追溯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应该立足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历史的角度,从现代化路径、改革模式的角度来认识“三农”问题和农民教育问题。
近代以来,寻求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变革路径,不断改革体制中的既有弊端,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之一,其基本的演进路径也一直昭示着这种价值理念的沿袭,可以说涉及制度变革、社会转型和实现路径的根本性问题,其必然要求在整个发展框架中着力于对制约其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难题进行改革,人的教育问题和“三农”问题无疑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两个关键点。
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素质提高是制度变革最为重要的制约性因素,毋庸置疑,中国国民素质偏低是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而农民群体更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性制约因素。
从这个角度而言,进行农民教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中“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后者也是解决前两者的必然路径之一。
而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化本身就是从农业现代化到工业现代化的转变过程。
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历史演进的轨道在经济上是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在政治上是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在文化上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1]农业国家历史悠久、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和农民思维根深蒂固是必须正视的历史事实,这也是“三农”问题成为发展顽疾和破解难题的历史因素,也是开展农民教育的根本性前提。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素质要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实现在公民社会中“新型农民”目标,除了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素质逐渐提高、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常规途径之外,农民教育是努力缩小“实然”与“应然”之间差距的有效路径。
因此,从现代化和改革的历史视野,立足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宏大叙事角度,农民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六十年农民教育历史中,有过艰难探索中的进步,也有过历史回流中的曲折,但是展望农民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需要坚守这种价值取向,通过农民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和整个国家几百年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制度约束、利益逻辑与农民教育的创新任何教育事业和改革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下进行的,且遵循一定的发展逻辑,利益逻辑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民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既有的体制环境和发展逻辑之中,展望农民教育发展未来,需要进行农民教育的创新。
长期以来,农民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这是多年来农民教育过程中实践基础上智慧的结晶。
但是,随着农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要求,农民教育模式和方法也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农民教育的层次性创新一般来说,农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既包括启蒙层面的识字教育、扫盲教育,也包括技术层面上的职业技术培训,还有更高层面上的以培养新型农民和现代公民为目标的农民教育。
对于每一个层面上的农民教育需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农民教育,层次性教育虽然不必要求层级分明,但大体上应该按照渐进的顺序而不能忽视这种差别的存在。
比如说在启蒙识字阶段进行农民教育创新,就必须遵循这个阶段的教育规律,而不可以采用更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内容和农民教育方法,强制推行的结果只会是强人所难、效果欠佳。
农民教育的层次性创新最为重要的是理顺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遵循教育发展的渐进性规律,达到各个层次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互相独立而又连为一体。
(二)农民教育的模式创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教育工作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比如“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
农民教育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农民教育过程中通过总结而得出来的,其代表了广大农民教育工作者、农民群体和农民教育机构共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必然有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合理性,但是任何模式发挥作用均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范围之内,脱离了客观环境的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的。
客观地说,当前农民教育诸多模式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或者说,从长远发展眼光看,一些农民教育发展模式的潜在不足即将显现出来。
比如说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阳光工程”,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些深层次弊端的积重难返,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模式创新就成为理所当然。
农民教育的模式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是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创新性相结合,脱离了对既往农民教育经验的吸取,抛弃既有模式中科学合理的成分,空谈农民教育的模式创新,显然是不计成本的莽撞之举。
其次是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相结合,农民教育需要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理念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合适的方法运用,单纯追求理念的花哨和技巧的展示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最后是目标指向的终极性与现实操作的稳妥性相结合,我们所讲的农民教育模式创新不是一场疾风暴雨、整齐划一的剧烈变动,而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之下经过充分博弈、可能缓慢却贵为进步的过程。
这种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符合国情和农民实际需求的前提之下,同时是渐进性的和呈现多元化特征的进步。
(三)农民教育的内容创新农民教育的内容按照不同的归类方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样,农民教育的内容创新也是多样化的。
按照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农民教育可以分为青年农民教育、村干部教育、党员农民教育、农民工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农村中的未成年人)、妇女教育等。
近年来,过去在整个农民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妇女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农民教育内容创新的典型表现。
关注农村妇女教育不仅仅是妇女地位提高、妇女合法权益受到重视的表现,而且对妇女进行教育和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农村下一代的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农民教育的内容类别来看,农民教育可以分为广义上的农民教育和狭义上的农民教育:广义上的农民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体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狭义上的农民教育就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但目前的农民教育更多地局限于技术的推广和技能的培训,农民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和缺乏创新,对综合性农民教育的内容拓宽得不够,比如农民体育教育在农民教育体系中占很小的份额,即便在已有的农民体育教育实践中,更多地把其理解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教育,具体表现为把开展农民健身运动,简单化理解为在农村地区进行一定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
其实,体育教育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包括农民心理素质教育,目前关于农民心理状况的研究和心理教育还处于落后状态,在这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容创新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四)农民教育的方法创新方法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为直接,也最为简便的。
农民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法,尤其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合理利用,是农民教育方法创新的一个发展路径。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其影响至为深远,在农民教育领域内同样如此。
农民教育的方法创新除了常规性的手段更新之外,信息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下面本文以“三下乡”和“五下乡”活动为例浅谈农民教育的方法创新。
“三下乡”和“五下乡”活动是指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生活而开展的知识技能交流活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包括理论、法律政策、文化、科技、卫生“五下乡”,也有的是“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信息”五下乡,还有的是文化、科技、法律、卫生、计生“五下乡”。
“三下乡”、“五下乡”活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是,目前“三下乡”、“五下乡”活动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没有建立起该项活动互动良性运行的常态机制,许多活动的进行常常流于时势的需要,乃至成为政绩显示的“作秀”工程。
要改变“一阵风”的状况,使之成为“常下乡”、“常在乡”的长久运行模式。
其次,“三下乡”、“五下乡”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存在内容与农民需要不相符合乃至严重脱节的情况,教育效果不是很好。
医疗下乡就是量血压和称体重,文化下乡就是放一些内容陈旧的老电影,科技下乡仅仅满足于发放宣传单,而且许多技术知识已经过时。
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不仅不能促进农民继续教育的需要和服务农民更好地从事生产活动,相反,还劳民伤财,在增加运行成本的同时,也让农民有很大怨气。
最后,许多下乡活动仅仅停留于表层教导和知识技能传授层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缺乏彻底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发展的治本之策。
因此,建立起“送建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建为本,以送促建,真正达到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极大提高的目标。
三、在权力结构重组的宪政体制中健全合理的农民教育制度农民教育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创新和各种影响要素的综合治理,所以,必须在宪政体制下推进农民教育体制改革和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任何制度的确立,都需要配套的法律保护与支撑,农民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农民受教育权只有在宪政民主制度下才能确立并得到切实的保护,受教育权不可能仅仅凭借知识界呼吁就可以得到保障,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政府立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对国家权力而言,教育法律的效力体现也必须以宪政体制为前提的制度环境,只有宪法和宪政体制才能构成针对权力的戒条,才能为教育法内的自由提供条件。
所以只靠教育法、法规的完善和发展,只靠教育法很难保障农民的受教育权利。
所以在推进农民教育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否则,即使是给了农民受教育权,他们的权利也未必能够得到尊重。
这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权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治理架构的完善。
【参考文献】[1]百岁学者的大智慧[EB/OL].http:∥/2009120885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