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史一1、摄影的曙光
摄影艺术
•
赫达•莫里逊留下 的这批珍贵资料极 为不易保存,却有 着很大的价值,无 论是对老北京的研 究或者是单纯的回 忆过去,这些作品 都给了我们很丰富 的资料。。。
我要上学
解海龙,现任北京市崇文 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 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 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 理事,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 授。
之后,日本富士(Fuji)、柯尼 卡(Konica)的底片率先研用更 细微,更均匀的晶体(Core– Shell)。晶体内为碘化银,外 包溴化银,即可产生触媒作用, 使得颗粒更小,有着前所未有的 精致细腻的效果。
公元1947年,美国拍立得公司推 出一架名拍立得兰德照相机为能 够拍摄后,在一分钟内马上出现 一张不用送去冲洗的相片。公元 1963年研制成功即拍成相片的彩 色胶卷相机。公元1977年进一步 研制成功即拍可得的电影片。
1946
漫具造这 主备了两 义了一幅 很种作 好荷品 的花, 视开作 觉在者 效云抓 果上住 ,的时 富感机 含觉, 浪,营
亭 亭 水 中 立
云荷天外来
洋镜头下的老北京
赫达•莫里逊
赫 达 莫 里 逊
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德国 籍女摄影家。1933年-1946年 她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 高质量照片。1991年Hedda Morrison在澳大利亚去世, 根据遗嘱,她在中国大陆13 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 六千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 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艺术欣赏
之摄影艺术
世界摄影历史上,第一张可以摄 影成像的图片,在公元1826年夏 天,由法国摄影术和印刷制版发 明者,尼埃普斯达盖尔发明银版 摄影在实验室中制成。
世界摄影史发展简介
世界摄影史发展简介姓名:***院系:工学院建筑系班级:09级普招本科土木二班学号:*********2011/10/11摄影发展史简介如果从明亮景物上反射来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便可在对面墙壁上,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因为从物体上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下部,从下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上部.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1558年,G·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
到17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他们将四面封闭的暗箱装在一个轿子上,以便于短途运送,暗箱的顶上装有镜头及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在暗箱内的画板上,形成直立的影像.有的是反光式暗箱,可以放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在这些暗箱中,影像可以直接描在纸上.这种发明,对准确地描绘风景建筑的透视与比例,是极为有用的。
暗室的基本原理.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像。
感光材料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知道,有些物质在阳光的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对于这种变化,人们常常认为,像烧饭那样,是由于"热",而不是由于"光"在起作用.有些银化合物尤其敏感.早在1727年,德国J·舒尔策(J·Schulze)教授曾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时,你可能会想,艺术家的暗箱和科学家的化学感光材料,可以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摄影来了.事实并不然.大约是1800年,一位著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左图).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变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直至1805年他去世,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世界摄影首事年表 早期摄影(1840—1889)
★世界摄影首事年表早期摄影(1840—1889)1839 ○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是年八月十九日是世界摄影术诞生日。
○《达盖尔摄影手册》于八月二十日开始发行,是世界上最早介绍摄影术的书籍。
○A·昂克诺恩摄制的《救世主的雕刻头像叠印在株树叶上》,是世界上第一幅叠印照片。
○10月16日萨克斯顿的《费城风光》一片为美国现存最早一幅银版法照片。
○世界摄影史上第一件摄影文史材料,是法国天文学家、国会议员F·阿拉哥为达盖尔代为申请专利的报告书《关于达盖尔式摄影法的报告》。
○W·H·塔尔波特,在实验中将实物置于涂有硝酸银或盐化银的纸上,使之曝光,并以安摩尼亚或碘化钾定影制作成画面有该实物影象的“照片”。
这些照片应是摄影史中最早的“无底照片”或曰“物影照片”。
○出现首批建筑摄影照片。
如W·H·塔尔波特的《拉科克修道院》,P·G·J·洛特宾耶雷的《雅典的卫城入口》等作品。
○R·科尼利厄的《自画像》为现存的最早人像摄影作品。
(也有材料说是A·沃尔科德于1840年用达盖尔法于年底拍摄J·约翰逊的《侧面像》为最早人像摄影作品)。
○“摄影”(photography)、“负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出自J·赫谢尔爵士的建议,也有说早在1937年H?弗洛朗斯就用photographie一词。
〇W·H·塔尔波特成功拍摄了显微镜下的物体。
1840 ○摄影史上现存最早的一幅人体摄影,是佚名拍摄的《裸女》。
○H·巴亚尔拍摄的《溺水者自拍像》是世界上第一幅“有感而发”的摄影作品。
同时摄影史家认为:它还是摄影艺术中“荒诞摄影”这一品种第一幅“萌发”性作品和首幅自拍照片。
○世界上第一幅天文摄影是美国化学家J·W·德雷珀拍摄的月蚀照片。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摄影的发展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摄影的史前史 二 摄影术的发展 三 胶卷时代 四 数字化摄影时代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 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 的基础。
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 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 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 们极珍贵的藏品。
1881年,乔治·伊士曼和合作伙伴正 式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并于后半年 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全身投入到自己的 事业之中,最终成就为一个全球性的企 业。2005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全球的 销售额达到143亿美元以上。
章节目录
1.3.4数字摄影时代
1981年,索尼世界第一部 数码相机MAVICA
1.3.4数字摄影时代
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 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
章节目录
“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 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 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 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在湿版法发明5年后,再也没有人用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法拍照了。 但用湿版法在远离暗室的地方拍摄就必须带上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 以便制作火棉胶底片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1、摄影的曙光
正因为如此,由负片制作正片这个方法,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用的摄影 方法的基础。也可以说,这是F.塔尔博特对摄影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尽管 他的卡罗式摄影法为后来比它更好的摄影方法代替了。
摄影术的发明者
卡罗式摄影法的进步与不足
进步之处: 1、氯化银比碘化银感光性强; 2、主要靠显影而不是靠晒相来曝光,可以观察和控制成像; 3、纸质负片,价格低,可以多次复制
达·芬奇画于1519年.手提式的暗箱,
摄影术前史
17世纪的暗箱(BBC视频1)
摄影术前史
19世纪可携式暗箱
摄影术前史
摄影术的诞生
1842年,法国退伍军官约瑟夫·尼瑟夫·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术”。
《窗子里看到光景》,尼埃普斯,1826年。(8个小时) 摄影术的发明者
《餐桌》,尼埃普斯摄,1827
不足: 成像颗粒粗
摄影术的发明者
摄影术的发明者
一、火胶棉湿版法
1851年,英国人弗里德里克·司各特·阿切尔在玻 璃板上获得永久性负片或正片的第一次真正实用 的方法——火棉胶法,又称为“湿版法”。
优点: 价格便宜、曝光时间短(只需15-5秒种)、 操作简便、清晰度高、能长久地保持照片原样。 此处有思考题。
《英国乡村》,卡罗式摄影法,无名氏,用相纸负片制作的盐纸照片。 摄影术的发明者
卡罗摄影法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负------正”摄影术, 也是现代“负------正”摄影的基础。 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负像底片, 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卡罗摄影法的负片是采用在一种优质书写纸上涂碘化钾和硝酸银,制 成一种半透明的纸质负片因此,又称为“负性相纸或碘化银纸照相法”。
第01章 世界摄影发展简史
2.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
• 1851年,一项划时代的重要发明出现在英国。这一年3 月号的英国《克密斯特杂志》发表了阿彻尔(Archer) 的“火棉胶摄影法”。火棉胶是将火棉(硝酸纤维素) 溶于75%的乙醚和25%的酒精的混和溶液中的一种高粘性 液体,干燥后变坚硬,无色透明。阿彻尔是伦敦的一名 雕塑家,他的方法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火棉胶涂在玻璃上, 然后使玻璃倾斜,让火棉胶均匀地扩散在玻璃上,再浸 入硝酸银溶液中以增强光敏性。拍照时,必须在玻璃片 湿的时候进行,火棉胶越干,感光度越底,这就要求火 棉胶负片必须很快做好,并立即使用。因此,这种方法 又被称为“湿版”摄影法。
1. “蛋清玻璃”摄影法
• 人们想得到的是既像达盖尔法拍摄的照片那样具有清晰 的影像、细致的影纹,又像卡罗法那样能便宜、迅速地 印出许多的照片,于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片基代替纸 基制作负像片的设想。那时,制作透明片只有玻璃可用。 然而,感光药品怎样才能附着在玻璃上呢?人们开始寻 找一种透明的粘合济,它既可以将感光化学材料附着于 玻璃板上,又能经得住显影、定影的冲洗。人们首先想 到了用蛋清作粘合剂。1847年,尼埃普斯的侄子圣-维 克多( Saint-Victor)首先取得了“蛋清玻璃”摄影 法的专利权。然而,混合于蛋清之中的感光药品极有限, 曝光约需5至15分种,不适于拍摄照片。但是,它对于 制作“蛋清相纸”并用于洗相片和制幻灯片还是很适宜 的。
2. 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
• 卡罗法的优点在于每张负像片可以印无数正像 片,价格较低,印出来的像片不是左右相反的, 且便于邮寄和保存;未印正像片以前,负像片 还可以进行修饰,如去掉脸上的皱纹、斑点等。 最大的缺点是由于负像片是纸质的,纸基的纤 维影响了印片的清晰,影纹较粗,而且不均匀, 易退色;感光性能较低,需要长时间曝光制作; 与达盖尔法差不多,工序也很繁杂,致使不具 备一定化学知识的人都不敢把摄影作为业余爱 好。到了1850年,人们仍在为摄影方法的局限 性而苦恼,许多人在进行着更进一步的探索。
了解世界摄影发展史(一)
了解世界摄影发展史(一)作为一个摄影人,我们应当大概了解一下摄影的发展史,对我们是大有必要的。
在数码相机普及的今天,摄影,毋庸置疑,几乎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那么什么是摄影,摄影的原理是什么,我们手中的相机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历史革新,有哪些前辈在摄影历史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申明一下,以下的文字中有部分是来自互联网,我收集整理并总结,从而形成本文。
一,史前摄影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他认为光线象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
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的记录。
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比欧洲整整早了2000年。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西方关于“针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
15世纪意大利人L·B·阿贝尔第(Leon Batisti Alberti)研制出最初的暗箱。
二,摄影的诞生在摄影的最终发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创始者。
1,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成功的拍摄者;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
尼埃普斯:把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纪录在玻璃板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法,称作日光蚀刻法。
1793年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留影像的试验,1822年曾用涂有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
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暴晒成像。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牵马的孩子》△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相机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由法国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阿拉贡作摄影术报告,宣布摄影术诞生。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世界摄影史有关文章
世界摄影史有关文章
世界摄影艺术的历史追溯至十九世纪中期。
最早的摄影技术是黑白胶片摄影,随后发展出彩色摄影技术。
世界摄影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早期,摄影主要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自然和城市景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摄影师们开始探索各种创意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
在摄影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摄影师和作品。
其中一些作品成为了摄影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可和赞赏。
例如,美国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的黑白摄影作品,以及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摄影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字摄影技术使得拍摄、编辑和创作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总之,世界摄影艺术的历史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它不仅记录了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和专业从业者。
- 1 -。
一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传感器(CCD、CMOS)
• • • • • • • • • • • •
格式 长度(mm) 宽度(mm) 全画幅 36 24 佳能APS-H 27.9 18.6 尼康DX 23.6 15.8 佳能APS-C 22.3 14.9 佳能1.5英寸 18.7 14 4/3英寸 17.3 13 尼康 1系列 13.2 8.8 富士2/3英寸 8.8 6.6 1/1.7英寸 7.76 5.82 1/2.3英寸 6.16 4.62 1/3.2英寸 4.13 3.05
• 有些单反相机采用的是大尺寸的APS-C画幅感光元件,而 有些卡片相机采用的是1/2.3英寸感光元件,虽然它们可能 都拥有1800万像素,但是区别在于二者的单个像素宽度不 同。APS-C画幅、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 约为4.3微米,而1/2.3英寸、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 个像素宽约有1.68微米。
焦距倍数 1.0 1.3 1.5 1.6 1.9 2.0 2.7 3.9 4.6 5.6 8.4
• 各个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在计算等效 焦距时只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即 可得出该相机的实际拍摄焦距。
相机的握持方法与拍摄姿势
卡片机的握持方式 近来随着卡片式数码相机的流行,机身的轻薄化 致使使用者在握持相机的姿势方面更是五花八门,下 面两张图中虽然姿势都比较优美,但绝对不够稳固, 所有下图的姿势是错误的。
随后摄影术又经历了从玻璃板到湿版、 干版,然后到胶卷的发展过程。 而现代摄影术的发展又经历了从黑白胶 片彩色胶片和近年来从胶片到数码摄影的过 程。
胶片的发展
• 黑白胶片 1880年 ISO 20/14 • 1940年 ISO 100/21 • 1960年 ISO 3000/35 • 彩色反转胶片 1936年 柯达公司 • 彩色负片 1937年 爱克发、柯达公司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人们对于光的研究渐渐深入,这也为摄影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1839年,法国发明家达盖尔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这一发明引起了轰动,开启了摄影艺术的新篇章。
起初,摄影技术并不发达,只能通过实验不断实现改进。
最早的相机使用镀银铜板作为底片,需要灯光才能拍摄。
这也限制了照片的尺寸和质量。
后来,随着卷胶片的发明,相机逐渐变得更加便携和实用。
使得影像记录不再受那么多限制,摄影工艺也不断发展,拍摄更加方便。
随着摄影工艺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家摄影工作室于1841年在巴黎开业,随后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摄影业这一新兴行业。
摄影艺术在欧洲和北美的社会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到了19世纪50年代,摄影器材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加实用和价格低廉,于是相机也渐渐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所产生的艺术性质也逐渐得到重视。
有许多大师作品开启了摄影艺术史的新篇章。
无论是英国摄影师霍瑞斯·福克斯·泰尔伍德的黑白肖像,还是法国摄影大师胡勒·德鲁伊的自然风景,这些杰作皆可称得上是摄影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
19世纪60年代,摄影材料由黑白印刷转变为彩色印刷。
这种新型的相纸使得彩色照片成为了摄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看到更多悦目的色彩并体验到更加多元化的富有表现力的照片艺术。
20世纪初,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地位已经显而易见。
在欧美,摄影艺术家们离开了实验室,走到户外,在生活的真实场景中用镜头记录下来。
于是,人们开始有机会看到更多丰富的照片作品,不仅反映了摄影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摄影艺术实践的创新。
二战后,世界的很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提高,摄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摄影和手机摄影成为了刷朋友圈及日常拍照的主要方式。
尽管如此,摄影艺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
拍照只是摄影艺术的一部分,摄影家们依旧积极拍摄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摄影的诞生与艺术发展史
干板1932),从年轻时
期就喜欢摄影。当时仅仅是一 名小职员的伊斯曼却和许多商 界巨子一样,有着取之大众、 服务大众的商业理想,他那时 的雄心壮志便是将这种只有富 人们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摄影放 到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去,他 的目标是使照相能够成为和使 用铅笔一样简单。1877年开始 研究改良底片,几经研究,制 成胶卷底片。1881年1月,27 岁的伊斯曼把自己节衣缩食省 下的5500美元积蓄,在罗契斯 特创立了照相机干版制造公司, 改进照相干版的制造方法,并 开始生产。这个干版制造公司 便是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一架复杂的照相机,其成像原理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示意图来表 示,如图所示:
直到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人们掌握了平板玻璃和玻 璃透镜的制造技术,有人利用暗室小孔成像的原理制 作一个暗箱,箱子上装了一面凸透镜,另一头则装了 一块平板毛玻璃,凸透镜汇聚入射的光线在毛玻璃上 可以显现影像,并被外面的人们看到。当时,已有许 多画家利用这种暗箱描摹各种影像。
马克斯维尔用红绿蓝三种滤色镜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美国的两个音乐家在看一部彩色短片时,激发了 改良彩色摄影的想法。于是,他们把德国科学家配制的乳剂分成三层, 终于发现它们对光源的红、绿、蓝三色产生感光作用,他们没有想到的 是,这个发现对伊士曼有多么重要。
当时的彩色摄影,摄影师要在镜头装上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 滤色镜,工具复杂,费用高昂,而且颜色是人工涂画的,拍出的效果不 是很好。伊士曼在杂志上一看到他们的新成果,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一 研究继续下去,将给彩色照相带来一场改革。
➢火棉胶摄影法--湿版时代
19世纪50年代初期,摄影经 历了一场重大的改革。达盖尔和 卡罗式两种摄影方法都存在各自 的缺点。前者影像不能复制;后 者虽然能复制,但所得影像模糊 不清。
世界摄影史
世界摄影史
18939年8月19号.摄影史的开端.摄影正式诞生的日子.
摄影PHOTOGRAPHY 希腊语原意是: 用光线绘画
Photography 一次在1939年.经英国科学家赫谢尔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摄影的诞生
摄影的实质就是以光对感光材料的作用而产生稳定的影象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用其他手段留影响.典型的是暗室成像.针孔成像和牛眼等.
暗室成像针孔成像是现代相机的雏形.牛眼是镜头的前身.这些捕捉影象的方式.无疑为摄影的发明和诞生做下的铺垫.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波尔塔就用暗箱做绘画辅助工具.
米兰物理学家卡尔达诺推崇的一种方法将双凸镜镶在孔上面得到明确的影像
1573年.佛洛伦斯数学家兼天文学家丹拉在<欧几里德远近法>一书中发表了摄影法的第二改良方案.证明了如果使用凹面镜子可以把倒像还原成正像.163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授休温特把3块焦距不同的透镜组合在一起.用木头做了一个叫牛眼睛的球.球中间穿过一个通光的孔.孔的两端镶上焦距不同的透镜.把这个球镶在暗房的窗口.如果不断的变化角度来旋转.那么在对面的墙或者帐幕上.就会出现各个方向的风景.
后来天文学家开普勒使用帐幕型的暗箱,这种暗箱一直使到19世界初叶.
之后,又出现了奇尔克尔的撒手提式暗箱和一种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暗箱组成/把小箱套进大箱来调节焦点的暗箱.在这座雏形摄影机的镜头子里.镶有2块凸面镜,只要调节镜头就可以得到正像.
1685年,彪尔次堡修士查恩在<远离光线曲折信息学的人工眼>一书中图解了几种旅行用的小暗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 塔尔博特 卡罗式摄影法 1841
玻璃板
胶棉湿版法 1851
透明硝化纤维
明胶干版法 1871
1888年美国伊斯曼公司发明胶卷
•摄影术诞生后第一个热潮是在欧美掀起一场肖像热, “名 片摄影”在19世纪50、60年代风行一时。
•19世纪50年代,英国 David Brewster 与法国 Jules Duboscq 研究成功立体照相机和观察器,立体摄影很快由欧 洲传入美国,此后40年间广受欢迎。终因像质差观看不便而 在19世纪90年代退出市面。
世界摄影史
胡春晓
《世界摄影史》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一)早期(1824—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第1-2-3章
(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 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第4-7章 (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第 8 — 9章
• →影象清晰、质量精细,成本较低,感光速度快
• 火棉胶摄影法的唯一缺点是,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胶棉未 干燥前约20分钟之内进行。因为,火棉胶干燥后不透水, 药液无法发生作用,所以,又名“湿版”摄影法。它的这 个缺点,给摄影者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外出拍摄,除 了摄影机和三脚架外,还必须携带化学药品、暗室帐篷及 其他冲洗用具,使许多摄影爱好者不敢采用。
——1865年评论家A· H· 沃尔(A· H· Wall) 在《摄影新闻》上对卡梅隆的描述
• “我在对焦的时候,当影像在我眼中非常美 时,我就不再调整到更清晰的焦点。” • “哦,人把心灵敞开多好啊!它可以弥合 生活所有的小烦恼和伤痕,让人感到这个 宽阔世界在跳动,把所有的人都看作自己 的兄弟,把个人融入强大整体的思想之 中。”
2、曝光时间大大缩短。 8小时——30分钟
达盖尔式摄影法的缺陷:
• 1、成本高,操作复杂,普及性不强; • 2、是直接的正像,无法复制,不利传播。
• 三· 塔尔博特与卡罗式摄影法 (Calotype) 卡罗式摄影法(又称负性相纸或碘化银纸照相法) 1841年
《英国乡村》,卡罗式摄影法,无名氏,用相纸负片制作的盐纸照片
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的进步与不足
进步之处:
1、氯化银比碘化银感光性强; 2、主要靠显影而不是靠晒相来曝光,可以观察和控制成像; 3、纸质负片,价格低,可以多次复制
不足:
成像颗粒粗
第三节 一系列的新进展
• 一 火棉胶湿版法
• 1851年,在玻璃板上获得 永久性负片或正片的第一 次真正实用的方法 优点: 价格便宜、 曝光时间短(只需 15-5秒种)、 操作简便、 清晰度高、 能长久地保持照片原 样
• 考试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摄影的曙光
• 第一节 摄影术前史
• 第二节 摄影术的发明者 • 第三节 一系列的新进展 • 第四节 摄影与绘画
• 第五节 彩色摄影的探索
第一节 摄影术前史
• 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 • 一· 《墨经》光学八条
• • • • • 1、光的直线传播 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3、针孔成像的道理 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
卡罗式摄影法的问世,仅比达盖尔式摄影法晚两年。从影像质量 讲,远不如达盖尔式摄影法。这主要是由用白纸作为片基造成的。 影像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清晰度差: (2)层次少; (3)影纹粗糙。 但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用负片反复印制正片,这是达盖 尔式摄影法所不及的。 正因为如此,由负片制作正片这个方法,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用 的摄影方法的基础。也可以说,这是F.塔尔博特对摄影做出的最 大的贡献。
奥沙利文的探险队在西南部考察时,用四头 骡子拉的暗房车
《切里峡谷》,奥沙利文,1873
《雷诺兹将军牺牲的地方,葛底斯堡》
奥沙利文,1863
摄影在多领域的观察
• 纪实摄影
• 马修· 布雷迪(Mathew Brady) (美)1823-1896人类第一个全面 报道战争进程的摄影记者。 美国南北战争记录者 • 罗杰· 芬顿(Roger Fenton) 克里米亚战争报道者——第一位战地 摄影家
火棉胶摄影法的优缺点
• 火棉胶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拍摄出像达盖尔式摄影 法那样清晰的影像,而成本却不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1/10。 同时,它像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那样,能进行反复印制,而 影像质量却远比塔尔博特摄影法精细。它兼具二者之长, 而无二者之短,加上它的感光速度比达盖尔式或塔尔博特 式摄影法都高,在明亮阳光下,曝光时间只需要15秒至1分 钟.
达· 芬奇画于1519年.手提式的暗箱,
第二节 摄影术的发明者
• 一· 尼埃普斯(Nié pce Joesph Nicé phore)(法) “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
《牵马的孩子》,尼埃普斯,1825年——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1826年。(8个小时)
《餐桌》,尼埃普斯,1827
火胶棉摄影法的特点
• 火棉胶法制作过程敏感度十分高,而且多变,要 在每一片玻璃上用手工涂上火棉胶的混合物(用 军用强棉药溶解在天空醚和酒精中),当玻璃还 是湿的时候,小心地用银硝酸钾激活,曝光和冲 晒,然后在氰化钾溶液中固定,最后在金属版上 涂上温暖的山达脂和薰衣草油混合物从而完成制 作,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的操作。由 于成像过程的不可预计性,这种火棉胶技术可以 产生独特又富有个人风格和情感的影像。
罗杰· 芬顿和他的照相马车 《亚伯拉罕· 林肯》,布雷迪,1860
摄影在多领域的观察
纪实摄影
• 阿诺德· 根舍,德裔美国人, 1869-1942 • 摄影史上最早拍摄移民生活的 尝试
•
制作火棉胶的配方
+
酒精(乙醇)200g 火棉 (即三硝化纤维素 及四硝化纤维素) 40g
+
乙醚760g
=
火棉胶
显影配方
• 1.湿法火棉胶工艺显影剂配方: 正片
350mI 蒸馏水 15g 硫酸亚铁(或者硫酸铁) 14mI 冰醋酸 18mI 酒精(190标准强度(90%)粮食酿造) (加入足量的酒精以使显影剂能够在玻璃板上浸润流动, 而不至于形成水珠。)
• 《打开的门》
卡罗摄影法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负-----正”摄影术,也是现代“负------正”摄影的基础。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 负像底片,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卡罗摄影法的负片是采用在一种优质书写纸上涂碘化钾和硝酸银,制 成一种半透明的纸质负片。
卡罗摄影法的正像照片具有木炭画的素质,色调柔和而又浓厚。由于 纸质负片的纸张纤维在印相过程中要挡住一些光的渗透,因而清晰度稍 差。
——卡梅隆
纳达尔——积极的行动主义者
• • • • 19世纪杰出、多产摄影家 漫画家、记者、小说家、气球操作爱好者、空中飞行器鼓吹者 1858年,拍摄世界上第一幅航空照片 偏爱大半身的人像,经常避免把手摄入
1865
1871
摄影在多领域的观察
一、考察摄影(Expedition Photography)
顾铮
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 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 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 学术兴趣: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 与图像传播研究、摄影史等。
《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 顾铮 编译
成绩评判
干燥
• 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烘干玻璃板,或者把它 放在敞开的架子上吹干,如果用火焰加热 的话,注意要不停地移动玻璃板,使其受 热均匀。由于此时的图像还很脆弱,所以 操作起来必须非常小心。如果玻璃板没有 漂洗干净的话,上面的火棉胶有可能会剥 落。另外,焦酚显影的图像也较容易剥落。
上漆
• 在早期摄影工艺中,玻璃版和铁版照片一般都放 在达盖尔法所用的相框中,而不用任何漆加以修 饰。通过上漆这道工艺,可以在照片的表面形成 一层香松树树脂、酒精和熏衣草油的保护层。对 很多艺术家来说,上漆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道工艺。 不上漆的火棉胶照片存放久了之后,容易磨损, 剥落,并失去光泽。 玻璃版工艺—上漆配方 414ml, 190标准强度“粮食酿造”的酒精 57g 香松树树脂 44ml, 熏衣草油
火胶棉摄影法作品展示
• 二· 明胶乳剂和干版法
• 明胶:动物软骨的提炼物,透明无色的粘合剂。 • 1871年开始使用。 • 1880年后,明胶干版法取代湿版法。
• 从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照相感光材料工业。
感光材料的革新
• 片基的革新:
金属板 达盖尔 银版法 1839
• 2.湿法火棉胶工艺显影剂配方: 负片
355mI 蒸馏水 1g 焦酚 60mI 冰醋酸 10ml 190标准强度“粮食酿造”酒精
定影
• 定影方法有好几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 法就是使用稀释后的快速定影剂(如Ilford或 者Kodafix)。另一种方法是将150g硫代硫酸 钠溶于900ml蒸馏水中,也可用来定影。还 有一种比较危险的方法,氰化钾配方太毒, 暂时不推荐。
《妇女头像》,卡梅隆,约 1867年
卡梅隆夫人——摄影术的先行者
• 朱丽娅· 玛格利特· 卡梅隆 (J.M.Cameron)(英) (1815-1879) • 受拉菲尔前派画家的影响: 古典浪漫主义
对卡梅隆的评论
• “焦点”问题 • “大体上说就在于缠绕在现代装束的人物身 体上或盖在头上的一块或深或浅的织物, 它被设计得这里伸出来,那里掖进去,在 这些东西的拍摄中焦距没对准。”
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 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 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 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 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