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如何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短缺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一个瓶颈。
如何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发现高技能人才的途径高技能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发现高技能人才是关键。
以下提供几种途径:1、教育机构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是发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表现,可以诊断出其优点和潜力,并培养其技能。
2、社会和行业组织社会和行业组织可以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些组织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为人才提供机会和资源。
3、技术竞赛和挑战技术竞赛和挑战是发现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这些活动可以为参赛者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平台,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发现高技能人才是第一步,培育高技能人才同样重要。
以下提供几种培育方式:1、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资源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杂志、网络资源、实验室、讲座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或员工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2、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实践机会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技能只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给员工提供实际工作情境下的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员工能够获得更深入、更专业的技能训练。
员工可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研讨会、讲座等,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开发趋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团队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团队是促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另一个关键。
以下提供几种方法:1、招聘合适的人才招聘符合公司要求和文化的人才非常重要。
在招聘过程中,应该考虑应聘人员的技能和潜力,以及如何为新员工提供扩展和发展的机会。
浅谈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将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培养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体制要想培养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体制的改革。
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停留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上,缺少对于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关注。
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模式上的不同,往往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现实,因此应该采取生产性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符合现实需求的培训方案。
二、注重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也变得越来越快。
培养高技能人才已经不仅是传递一些理论知识那么简单,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某种技能,更会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提升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
三、开展利于实践应用的品牌项目在实践教学方面,各学校可以通过共同创办一些品牌项目,如各类综合性实训基地、实践科研项目,以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与实际工作相衔接的经历及成果,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四、各行业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再满足与时俱进,也要求高校能够将教育与实践有效地结合。
各院校可以与企业机构合作,设置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接受与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教育,以更为适合市场和行业的要求,帮助企业领先市场。
五、强化实习与实训环节通过实习和实训环节,实际操作中接触到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专业道路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于未来的学生,需要多样的实习与实训机会,嵌入更多实际的文化培养,提高他们未来的职业技能。
六、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新时代下,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也需要更多地锻炼学生自主意识。
浅谈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强高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浅谈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的
培训计划和教育体系。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实施企业
内部培训等方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其次,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适当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给予更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再次,要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留用。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高技能
人才、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等方式,吸引更
多高技能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并在企业内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留
住这些人才。
最后,要加强高技能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
交流会议、培训班等活动,让高技能人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升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
总的来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大
力支持。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和留用优
秀的人才,以及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才能够为企业或国家培
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110企业培训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能培训管理培训等成本高周期长的课程应进行三级评估其中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学员考核分数如书面试卷的等距化考核成绩量表的等距化Z 分数标准化考核成绩等然后通过分析考核成绩与工作表现分数的相关度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常用培训评估方法包括资料信息工作观察面谈访问调查问卷等方法资料信息适合评估培训计划方案培训档案工作记录等工作观察法适合评估培训现场教员与学员行为等面谈访问法主要针对学员教员培训组织者和学员所在单位调查问卷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评估培训需求组织工作内容形式学习效果等方面通常使用以下指标衡量培训效益假设投入越多收益越多一是年度人均培训时与工作时之比二是年度培训人次与单位员工总人数之比培训效益=人均培训时数/工作时数方式一培训效益=受训员工人数/员工总人数方式二参考资料1杨达生刘英著培训培训者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3月版2高文举著培训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版3J ack J.Phi l l i ps 著H andbook of T r ai ni ng E val uat i on and M easurem ent M et ho ds (T hir dE di ti on ),1997b y G ul f Pub l i sh i ngC om pany ,H ou st on ,T exas.一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制造业中许多技术和管理人员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因此制造业人才需求状况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基础之一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不研究制造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内涵和管理模式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导致对企业人才要求的提升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影响较为突出正是由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才使得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得突出二高技能人才的产生与要求制造业中的人才主要有三类工程型人才从事为社会取得直接利益的产品设计工程规划等工作技术型人才从事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图纸转换成具体产品的工作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承担同样的任务二者的差别在于技术型人才主要以智力劳动来完成任务而技能型人才主要以操作技能完成工作按此界定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职务是技术工人和技师技术工人大体可分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细分可有八个技术等级技能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始终紧密相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制造业的产品日趋精密复杂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技术进入生产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加工系统各种机器人新型加工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使工厂生产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又必然使生产现场的技术操作产生了如下新的特征第一产品和工艺装置的精密度和复杂性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技术操作问题中的理论比重相应增长例如在装配和调试精密齿轮磨床时如果没有齿形展成原理的知识没有装配尺寸链知识和误差概念操作者就很难工作第二产品和工艺装置的技术综合程度的增加也必然使技术操作呈现多技术多技能的特征进而要求操作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作广度上的开拓例如在调试或维修加工中心这类技术综合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时因为加工中心除了机械部分外还包括电气控制部分液压或气动传动系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这些部件和元件都是相关联的所以要排除故障必须经常进行综合性的技术分析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机电液气光等多种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第三生产工艺过程日益成为一个各工序紧密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因而个别工序的技术操作问题常需要从整个工艺过程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在解决技术问题时也必须考虑到相关工序的影响所以技术操作者必须对车间或部门工艺规程有整体了解并建立全局观点因而在工艺设计方面也应有足够的基础对各种加工方法包括一些新型加工方法要有一定的掌握现代制造业的技术操作所呈现的三个特征要求相应的技术操作者在工作领域中具有以下知识能力结构具备足够的技术理论基础应有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必需的多种技能这种应知应会的人才在劳动保障部的各种人员规范中是没有的在社会人才类型的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现有的人才界定标准中技术型人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技能型人才是以动作技能为主的而上述的技术操作者已很难说是以什么为主但是现代制造业恰恰需要这种人才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种人才当前对这种人才的命名较多相比之下高技能人才的名称还是较为恰当的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第一在看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升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生产工艺过程日益成为多因素的动态过程现场技术人员即技术型人才很难单纯依靠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来作出技术安排他们愈来愈感到只有深人生产过程和操作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结论所以现场技术人员职务内涵的变化趋势是实践比重的提升这样当生产现场产生上述新的工作需求时就存在着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培训技术操作者中高级工和技师来满足这一需求另一种是对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然后去承担这一任务第二国内外均有技术人员来承担高技能操作岗位或工作任务的情况如瑞士冯劳尔公司中与操作数控机床有关的工艺编程电气刀具四方面的工作均由技术人员承担上海大众汽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潘子南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介绍高技能人才的产生与要求珍对这些要求,浅谈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快速培养的途径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产生与发展培养途径1112006年第7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车有限公司的汽车三厂引进的德国大众最新技术冲压车间是全封闭自动线焊接车间由几十个机器人工作生产线上的操作管理岗位主要由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承担第三从国情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还得从高级工技师中选拔培养我国当前的高级工与技师是从属于某一工种的对理论知识要求也不高因此仍然需要经过教育或培训才能达到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标准当然让技术员在动手能力上经过一定培训来达到高技能人才的知识也是一条途径理论功底+实践经验=高技能人才为成为高技能人才就要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要不断学习反复学习高技能人才的理论功底至少应达到本专业的大学专科水平在专业实践能力上应该是多技术多技能的各单位和个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企业的需求安排自身发展途径如就读学历教育参加培训参加技术项目攻关等但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也应因材施教学校除了举办新技术讲座以及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班外还可以参与以大企业或行业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应该面向行业比如说模具和机械加工等行业对控技能人才的要求就不一样模具行业的要求主要侧重对曲面的加工而机械加工行业则侧重钻孔镗孔和攻丝的加工精度在工厂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而宏程序使用意义则不大另外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编程人员等高技能岗位的职责要求不一样对课程的选择和整合以及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应一样四结束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现代制造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关键在于人但人不是天生就会的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必须先行但教育与培训工作一定要以实际应用为宗旨对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对不同的产品要量身定制不同的培训方案也就是现在的定单式教育模式即定单教育就是企业出课题学校负责培养毕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被企业预定有的甚至为学生设立奖学金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珍对性强工作上手快周期短非常受企业欢迎应得到大力推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快速地让我们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形式得到缓解能让我们的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职业学校的两大职能职业培训不是学历教育它是一种按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与实际技能培训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职业培训的种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技能培训等依据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的层次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培训我校作为电子专业的专门职业学校每年都承担了大量的职业培训任务如无线电装接工培训空调制冷维修工培训手机维修技能培训家电维修培训等为企业输送了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些培训既有岗前培训也有在岗培训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在职人员培训时间短的十天半月长的两三个月在长期的职业培训教学中我们深刻感到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职业培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认清这些特点和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一职业培训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职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参加职业培训的学生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职业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获得岗位就业机会或者提高岗位技能水平职业培训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每个等级有着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如初级无线电装接工的知识要求是1初级电工基础2无线电基础知识3脉冲技术基础知识4常用无线电元器件5常用材料与焊接基础知识6测量与常用仪表7机械制图识读简介8安全文明生产技能要求是1初级焊接技术2装配前准备工艺3一般电子产品的总装这些教学要求并不能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这一点与职业教育是截然不同的近几年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降低课程的要求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职业培训不同随意降低职业技能的教学要求只会引起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了行业的生产如果经过培训之后仍然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只能说明其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应理性面对不可强求二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要体现职业培训的特点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职业培训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教育对象多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在教育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职业培训的对象多是求职人员或在职劳动者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更多采用成人的教学方式如三段式教学预习课堂讲解复习自学引导法等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说职业教育是授人以渔的话那么职业培训就是授人以鱼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尽快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在知识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讲解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而技能水平只能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加以提高教师要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的加以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迅速提高从以上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培训实际上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训教学要紧紧围绕生产实际进行强调理论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突出技能操作方法加强生产实习训练比如手机维修培训行业内有句俗话说手机维修无非就是一吹二焊三清洗这句话虽然不完全对但也说明了焊接技术在手机维修当中的重要性脱离了基本的焊接技术去搞手机维修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在培训当中非常重视焊接技术的训练由于掌握了过硬的焊接技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马上就能适应实际的手机维修水平提高很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技能训练要结合短期职业培训的教学探讨黄智晗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361008摘要职业培训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认清这些特点和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教育教学。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变得更加重要。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同时,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了迫切需求。
本文将探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分析其优势、挑战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培养模式的优势:1. 高效性: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岗位要求和技能需求,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可以快速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2. 适应性: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员工的多元化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3. 灵活性: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鼓励员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挑战与解决方案:1. 成本问题: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提供培训,并与员工签订培养协议以保证长期投入的回报。
2. 变革阻力:对于组织来说,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可能会遇到员工的抵制和不适应。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组织的沟通与引导,通过培养氛围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对新模式的接受度。
3. 知识更新困难: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保持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更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建立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内部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同时与外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资源。
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 提高竞争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2. 增强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企业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技术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
3. 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增加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减少人员流失和培养新人的成本。
浅谈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当前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做好高技能人才思想教育工作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对策1前言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特殊性不言而喻。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目前,铁路高技能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实现职业资格的晋升和成长。
第一,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对铁路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工作。
从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将职工培、考、聘有效地分离,切实推进了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聘用、评价等工作的落实。
第二,职业技能竞赛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组织的群众性职业技术技能竞技活动。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就是以竞赛为手段,以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练,不断推动多层次、多工种、多系统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3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目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3.1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有待提高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存在重工作轻选拔、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把生产经营视作硬指标,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软指标。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今时代,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一、打破“一业一技”终身制的传统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必须专业对口的思想意识局限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专家指出,劳动者每隔五年左右换一种职业岗位,既有利于社会和单位的稳定发展,又有利于劳动者适应多岗位,在不同的一线工作岗位上积累经验,增长知识,更好地发挥特长。
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学科渗透教学。
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二、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走校企合作培养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作用。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教学虽然作了不少改革,但教学模式基本没有跳出“应试型”的圈子。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有效的高技能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学生是主体的新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在实训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主动认真学习有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有三种: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或工矿、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应知的知识和应会的技能;培养师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保证;试验运用交叉专业技能训练的新课型及立体化的技能实训模型。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提升实践能力高技能人才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优秀的实践能力。
因此,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掌握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跨学科学习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融合日益加深,跨学科学习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进行专业化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领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五、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掌握实用知识。
六、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总结起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提升实践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注重跨学科学习、进行专业化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和建立导师制度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好,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浅谈 高 技能人才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途径
■ 张文善 中 国石化集 团公司中原油田固井工程处
[ 要 ] 文章 以 中原 油 田为例 ,从 强化 责 任意 识 、完善 激励机 制 、创 新培训 模 式 、拓 宽成 才渠道 、推 进评 价 体 系、夯 实基础 建设等 摘 六 个方 面 ,论述 了企业在 高技 能人 才培 养 方 面的途 径 、做 法及取 得 的成绩 ,具有 较 强 的借鉴 意义 。
一
一
、
是 设置 高技 能 岗位序 列 .从人 才 定位 和 薪酬 上体 现技 能 人 才 五、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体 系建设 进一 步 完善 高技 能人 才评 价 体 系 ,突 出能力 和业绩 考核 力度 。 的价 值 。结合 油 田劳动 人事 分配 制度 改 革 ,建 立 了岗位 化 用工 管理 机制 ,在 技能操 作 队伍 中设 置技 能大 师、首 席技 师、高 级技 师、技 在 以往 考 核 评 价 的 基 础 上 .设 计 高 技 能 人 才评 价 指 标 及 其权 重 、
[ 关键 词 】 高技 能人 才 培 养 途径 培 养高 技 能人 才必 须 遵 循 其 成 长 的 客 观 规 律 ,要 注重 技 能 人 学 、案例 教学 、网络 教学 等现 代 学 习手 段 ,提 高 对技能 人 才培养 的 才培 养的针 对性 、动 态性 与技 能提 升 的渐 进 性 ,并根 据技 能 人 才的 实际效 果 ,从而 促 进油 田技 能操 作 队伍 素质 整体提 升。 特点 。科 学合理 地设 置培 训 内容 。选 择 适 当的培 养 方法 ,走 开放 灵 四、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活和 自主 创新 的培养 模式 。 文章 结合 中原 油 田 高技 能人 才培 养 的实 是 广 泛 开 展 职 业 技 能 竞 赛 ,以 赛 促培 、赛 训结 合 。 油 田每 践 ,浅 谈高 技能人 才培 养 的途径 。 两年 举 办一 次大 型 的职 业 技 能 竞赛 。至今 已成 功举 办9 .涌 现 出 届 技术 尖 子2 0 余 人 ,共 有 9 人 次 在省 部 级 以上 竞 赛 中获得 个人 名 00 O 强化高技能人才责任意识 在 现 代企 业 制 度 中 ,强化 员工 的职 业 责 任 是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管 次 ,1 6 人 在 油 田竞 赛 中 受到 表 彰 ,5 0 多人 在 各二 级单 位 竞赛 20 60 理 的范 畴 。油 田应 发挥 思想 政 治工 作 的优 势 ,把 责任 意识 和职 业 观 中受 到 表 彰 。二 是 发 挥 高 技 能 人 才 的传 帮带 作 用 。在 技 能 大 师 、 念 的培 养作 为技 能人 才培 养 的重要 一 环 :一是 进 行世 界观 、人 生 观 高 级技 师和 技 师等 高技 能人 才 中广 泛 开展 “ 师带徒 ”等 活动 .带 名 和价 值观 的教育 .让技 能人 才 明确 工作 的 意义 和价 值 。二 是进 行 油 动 了更 多基 层职 工进 行 学 习和提 高 。三 是开 展技 能人 才创 新成 果评 田优 良传统 教育 ,把 “ 三老 四严 ”等 爱 岗敬业 好 的传 统和 作风 继承 选 活 动 。 油 田制 定 并 发 布 了 《 能 人 才技 术 创 新 成果 评 审 奖励 办 技 发扬下 去 ,并结 合 当前新形 势 、新 任务 ,赋 予新 的 内涵 ,给 予发 扬 法 》,鼓励 高技 能 人才 立足 岗位 创 新创 效 ,发挥 其 聪 明才智 。油 田 光 大 。三 是 落实 岗位责 任 制 .健 全 制度 的 自身 建设 ,加强 监督 和考 组 织 了技 能 创 新 成 果评 选 活 动 。共 选 出优 秀 成 果6 项 。分 别给 予 4 核 ,使 得落 实 岗位 责任 制成 为员 工 自觉 遵 守 的 良好职 业 习惯 。 四是 1 0 - 3 0 元 的 奖励 。 四是 发 挥 技 师 工作 站 的作 用 ,建立 技 能人 0 00 0 树立 典型 .采取 典型 引路的 办法 。通 过 评 比 、竞赛 等方 式 ,在各 行 才 沟通和 交 流的平 台 。通过 开展 技术 攻 关 、技术 交流 、技术 成果 研 各业 中选 树- :优 秀拔 尖技 能人 才 ,组 织广 大技 能 人 才 以先进 为榜 究推 广等 活动 。逐 步 解决 基层 生 产技 术难 题 和实施 科技 创新 ,激 发 - ̄ l i f 广 大技 能操作 人 员创 新意 识 、团队 意识 。增 强 了交流合 作 、引领 牵 样 ,学 习先进 .赶超 先进 。 头 的内在 动力 .更 好地 为油 田生产 经营 服务 。 二、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浅谈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规范建设
浅谈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规范建设1. 引言1.1 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性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和支撑。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需求的不断提升,急需大量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来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为重要的培养渠道,将会推动国家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技术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力量。
随着国家发展的需求和技能人才的紧缺,规范建设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1.2 规范建设的必要性规范建设是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高度重视。
规范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提高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效率,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建设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规范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支持,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规范建设还可以优化实训设备和环境,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通过规范建设,技师学院可以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完善实训环境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规范建设对于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优化实训设备和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通过规范建设,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是 , 从 总 体 上 看 ,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基 础 薄 弱 , 培 养 体 系 不 完 善 , 评 价 、 激 励 、 保 障 机 制 不 健 全 , 导 致 轻 视 职 业
教 育 、 职 工 培 训 工 作 , 轻 视 技 能 劳 动 和 技 能 劳 动 者 的 传 统
统 筹 协 调 制 度 , 定 期 研 究 各 级 各 类 、 各 行 各 业 高 技 能 人 才
业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进 行 合 理 规 划 , 狠 抓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以 满足 培 养 体 系 建 设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新 情 况 、 新 问 题 、 新 方 法 , 及
管理 辑菁 O Nm力 源 发 H ILPET 资 开 编姜VIe@c R E :zl 人 za DE hzG E ih3 yi o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文 /张 小 平 贺志宁 杜 宇 杰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 尤 其 是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 国 高 技
“ 颈 ” 。 因 此 急 需 建 立 淀 全 以 企 业 、 市 场 、 社 会 需 求 瓶
为 导 向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对 全 国 各 级 各 类 、 各 行 各
责 , 理 顺 职 业 教 育 、 职 工 培 训 管 理 体 制 , 形 成 由 劳 动 保
障 、 计 划 、 教 育 、 人 事 、 经 济 、 财 政 、 工 会 等 部 门 参 与 的
各 级 各 类 、 各 行 各 业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工 作 机 制 的 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加 强 宏 观 组 织 协 调 , 明 确 各 级 政 府 管 理 部 门 职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技能人才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来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来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其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来支持。
最后,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留人机制来留住人才。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他们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
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他们的素质表现为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职业技能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这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
对于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对于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选拔机制的建设、完善培训体系、丰富激励手段、优化工作环境,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以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解决方法正文: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电力企业是一个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的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因此,具备高技能的人才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电力企业中,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电力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全面、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工作环境不够优越等。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1. 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一些电力企业在选拔高技能人才中存在着对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的过分重视,而忽略了对其真实能力的评估。
这导致了一些人才被误判为“不合适”而被边缘化,而一些非优秀人才却被提拔,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2. 培训体系不全面有些电力企业仅仅停留在技术培训阶段,而忽略了管理、文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
这样高技能人才虽然掌握了一些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3. 激励手段过于单一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激励手段相对单一,如薪酬待遇和晋升机制等,没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忽略了非金钱的激励,从而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4. 工作环境不够优越有些电力企业在工作环境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优化,如不够安全、工作空间不舒适等,这会直接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摘要:现今社会中的各个企业发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对于高技能人才也存在迫切需求。
那么高技能人才指的是什么呢?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具有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如何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是当今中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解决问题校企合作一、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条件首先第一方面就是“高技能”,高技能是相对初、中级技能人才存在的更高一级的人才,对于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在企业的发挥作用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还要有非常高的综合能力,也可以称之为“高素质”,相对于一般技能人才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局限于操作技能上的突出,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有解决的能力,尤其是遇到的突发问题,在关键生产环节要突出作用。
目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大多数中、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培养都是以中级工为目的,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能够从事高新技术的运用与维护的复合人才需求十分迫切,所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社会需求的供应。
二、高技能人才需掌握的能力高技能人需掌握的能力有以下几点。
1.高技能人才要掌握与职业岗位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企业中实际解决难题的时候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所以高技能人才不可以和一般操作工人一样只知道如何去做,同时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这样才可以分析与解决问题,所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分析问题时所必要的。
2.高技能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一定要强。
对于中、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生。
一定要在进入企业前取得相关专业的高级技工证,具有长时间实践经验。
在企业中遇到问题后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企业中遇到的问题是:研究分析问题的专业人员动手能力弱,普通劳动操作者理论知识掌握甚少。
造成遇到问题后,研究分析人员不能解决实际操作,告知操作人员后他们又不理解,分析问题的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发生沟通障碍。
高技能人才培养(通用3篇)
高技能人才培养(通用3篇)高技能人才培养1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人员。
他们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树立的大国工匠典型还是制造产业高端人才供求矛盾均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
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不断地激发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本公司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截止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706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员工总数的9.6%。
硕士6人,本科275人,专科202人;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46人;人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专业覆盖管理、财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领域。
公司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层管理人员23人,基层管理人员42人;硕士0人,本科44人,专科20人。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历,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二)高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20-年至20-年间厂部员工回流主业或子弟考入总厂,新进员工文化程度较高但专业不对口。
受招聘渠道和招聘政策限制,近十年来对外招聘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近五年关键技术岗位又有7名技术人员临近退休。
由于各种原因,通过对外招聘入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相继离职,一定程度影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尤其近期时值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材料理化分析员的离职造成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定工作的被动,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归总和交接短时期无法完成。
浅谈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浅谈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浅谈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1. 简介国有企业是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国家资产的主要管理者。
高技能人才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培养和发展国有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
2.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2.1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2.2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
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保持竞争力。
2.3 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他们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3.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需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要求。
3.2 培养计划制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周期等。
3.3 选派培训对象根据培养计划,选择适合的员工作为培训对象。
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或者外部引进的方式确定培训对象。
3.4 培训实施按照培养计划,组织培训课程和实训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5 培养成果评估对培训对象进行评估,评估其在培训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能力提升情况,以便调整和改进培养计划。
3.6 持续跟踪培养成果培训结束后,需要对培养对象的绩效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其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4.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4.1 宏观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4.2 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和支持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力,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4.3 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激励其进行长期学习和提升。
浅谈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三合一”培养模式
浅谈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三合一”培养模式前言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实力的支持,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技术实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技能分离等问题,难以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面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探索出一种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的培养模式,实现知识、技能、实践的“三合一”。
本文将对这种“三合一”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什么是“三合一”培养模式“三合一”培养模式是指将知识、技能、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实现在一个环节中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
可以理解为,在一个训练环节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反过来实践又需要理论为基础和指导。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知识与技能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三合一”培养模式的实现融合知识融合知识是“三合一”培养模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习的本质就是获取知识,而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背景需要更加广博、更加丰富。
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技术需求,精选教材和课程内容,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体验。
例如,企业可以借助云学习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线上学习;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邀请科研人员或知名专家线下授课,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合知识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丰富性,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加强技能训练在“三合一”培养模式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技能水平的提升非常关键,需要强化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实际的工作操作训练,让他们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企业也可以邀请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员工进行技能讲解,传授经验和技巧。
技能训练也可以结合模拟实验、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员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让学员快速掌握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思考和措施。
我们需要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技能人才。
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建立起贴近实际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机制。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普遍偏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时,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取得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需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足够的投入,包括设备、场地、教师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企业也应该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我们还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国际接轨。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我们也应该鼓励高技能人才到国外学习和实践,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经验。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对于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跟踪与评估,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方式,保持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式:
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标准等。
加强实践培训: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开展职业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推行导师制:为学员安排导师,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方式,帮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技能、解决问题。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证书才能从事特定岗位的工作。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给予优秀学员奖励、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学员积极学习和提高技能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学员就业竞争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际组织、国外企业或学校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资源,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特别是高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在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来进行专业教育的现代职业学校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缺乏内涵、实践教学滞后、职业资格认证不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它们难以培育出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地把高技术的专业人员培育出来,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的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对高职高专教育中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剖析,以期为高职高专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言当前,在中国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并步入“破局”的关键时期,支持“经济转型”的“人才战略性工程”日益显现出其重大意义,但随之出现的“高技术”缺乏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瓶颈”与“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尤其突出。
所以,提高高职教育对高等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育改革的持续创新,高职教育在高技术人才的培育上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效。
一、“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引入到课程中,确保专业与行业、企业和岗位之间的有效联系。
然而,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式和制度,仅依靠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在费用上并不切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唯有在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评估准则等方面,有效地、低成本地进行对教育资源的升级,让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的市场需要,进而调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性[1]。
(二)“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要想实现高素质的“双师型”的目标,就必须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师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弱环 节。中国的高级技师 约5 %进 人中老年 , 制造业 中所 占比例 I 1 在 不到4 %,只是发达 国家的l 8 / 左右。中国每年有6 o o 万人参加职业资 格考试 ,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l %。 O
2 加大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提 升企 业核心竞争力
当然 ,技能竞赛 、人才比武本身从根本上来说并 不能完全体现 出 个企业生产的全部运行情况=竞赛的 目的不在于结 果而在于过程 , 其更 多的作用是促进我们的技术进步和经验交流 , 促进高技能人才 的
基础 。 ‘
( 4)做 好职工技能鉴定 工作 .是提高职 工素质的重要手段 。企
业积极开展职工技能鉴定 ,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 加快 高技能人
才考评鉴定工作 .使高技能人才考核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 结合 ,职 业技能标准与 岗位规范相结合 ,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企 业实 际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 系。以考代评 ,突出实际操 作能 力和 解决关键生产技 术能 力的考核 ,针对不同专业 ,采取现场模 拟 、生产 岗位实际操作等考试办法 ,提高技能鉴 定水平 。 加大经费投入 ,开发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中石油 、中石化直接投 入 上千万 元 ,组织 数千名专 家 ,编 制了石油 石化行业 3个 特有职业 6
( 稿 日期 :2H 1 — 1 收 I 一 1 1 )
支持相结 合,采取 名师带绝 、校企联 办 、 出去 、 送 请进来 等形式 ,加 快复 合型 、 技能型高技能人 才的培 养 . 使培训基地 成为培养高技能人
才 的摇 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础性工作 ,对提高职 工素质和技能 水平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 充分挖掘 教育 资源,利用 自办的技 工学校或职 工培 训基地 , 结合 企业 生产需要 加大投 资力度 .扩 大培 训规 模 .提 高培训层 次,坚持企业培 训与学 校培养相结合 、 在职培 训与脱产学 习相结合 、个人学 习与企业
一
学 习动 力和对荣誉 、对责任的积极态度。竞赛中出现 的种 种情况 问题 所反映的 只是企业 日常生产过程中的 一个方面或一小部分 。我们真正 要面对的还是在 日常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的 高技能人才发挥善于发现 ,善于学习 ,总结经验 .实际运 用的精神 。 将竞赛看作实战演习和对 自身的检验 ,及时地 发现 问题和不足 ,并将 竞赛 的过程 当作丰富 自我知识 ,促进 自我技术水平提 高,通过交流从 同行 身上学到更 多技能的有效途径 ,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 下良好 的
型人才。
目前 ,中国高级技 工人 才严重 短缺 ,尤其是技 师 、高级技师 的培 养远远跟 不上 时代发 展的需 要 , 已成为近 年来 中国人才结构 的一大 这
中石化适应时 代发展要求 .加大经费投 入 ,充分挖掘潜 力,积极 开发创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为中石化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基础 。中 原 油田培 训中心做为石化集 团电工高级技师培 训基地 .投入4 0 0 多万 元对现有 电工培训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 .呈现 了一个全新的 电 工培训基地 .共拥有 电力拖动技 能培 训实验 室 、电工仪表与 电力 电子 技能培训实验室 、综合 自动化仿 真变 电所技 能培 训实验室 、P C L 编程 室等 多个先进 的技能培 训实验室 ,成为 中石化 电工高技能人 才的摇 篮 。培养的学员遍布全 国各地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 极开展职业技能 竞赛 ,是培养发现 高技能 人才的有效途 3 积 径 。企业大 力组织技能竞赛 、岗位练兵等活动 , 推动 高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 。中 国长 航 、哈 电集团 、中国 石化 等企业 定期 组织开 展技能竞 赛、 技术 比武 、技能运动会 , 养 、发现优 秀高技能人才 ,完善企业 培 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据统计 ,全国有近百万名企业 职工和技工学校 学生参加了2 8 《 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 系列活动 0 } 根据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政策的相 关规定 , 7 国家级一 在2 项 类 、二 类竞 赛 中,产生 了全 国技术能 手2)人 ,并 有近1 0 人晋升职 I 9 40 业资格 。在各省区市举 办的5 9 2 项省级比 赛中 ,有3}0 1 多人 荣获省级 0 技术能 手等荣誉称号 ,近6 万人晋升相应职业 资格 。参赛选手通过竞 赛全面了解 了本行业 、本工种发展方向 ,也对 今后学 习发展起到重要
关键 词 高技 能人 才 培 养 途 径 企 业 竞争 力
高技 能人才是在生产 、 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 , 运 熟练掌握专 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精湛的操 作技能 .并在工作实践中能 够解决关键 技术和工艺的操 作性 难题的人员 ,主要 包括技 术技 能劳动 者中取得高 级技工 、技师和高级技 师职 业资格及相应 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 国人 才队伍 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 各行各业 产业 大军 的优 秀代表 .是技术工
南 — 种 技 21年第1 = 00 期
科 学 管 理
浅 谈 高技 能人 才 的培 养
张锦 萍 李 健 康
( 南濮 阳 中 原 油 田培 i 中 心 ) 河 J I l
摘 要 现代企业的发展越 来越依赖 于科技 创新 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和 国际竞争 力需要 大量 的高技 能人 才 作 支撑 然而,高技 能人 才的紧缺 ,成 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 颈,加大力度培 养高技能人才成为 当务之 急
应 用人 才 。
]9 " 种的职业技能标 准 、 训教材和题 库。职工的技能鉴定工 作 3 f工 培 更趋程序化 、 标准化 、规范化 、合理化 ,同时极大地促进 了职工学 知 识 、学技能的热情 ,技能型人才 辈出,职工 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3 结 论
( 2)企业应 加大投 资力度 ,做 好培训工作 。培 训工作是一项基
人 队 伍 的核 心 骨 干 。
1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及现状
高技能 人才是随 着社 会经济 和科技 发展不断变化 的 一个动态概 念。传统 的高技能人 才是在 数十年一线生产 实践 中通过不断积 累经验 而形成的 , 一种劳动 实践 中培 养出来的人才 . 类人才在理论 修养 是 这 和掌握 世界先进技 术方面存在弱点 。当今 高新技术 发展 H 新月异 ,技 能型人 才尤其是高技能 人才 的含义 已悄然改变 。过 去的技能型人才主 要凭借 自己的经验 去解决 生产 中的实际 问题 ,做 到 “ 知其 然”就行 了。现 在的技能 型人 才除了掌握 主流的技 术技能 外 , 还要不断 了解技 术发展的前沿 , 能够 从事智能化 高新技术 的运 用与维护等 劳动 ,是技 能与智能 相结 合的复 合型人才。所 以 ,高技能 人才是注 重智能性和动 态学习的实践 能力 ,以理论 作支撑 ,熟练地 从事生产实践 劳动 的技能
技能型 人才队 伍在企业发 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保障作 用。 建立和培养一支拥有高技术 、 高知识 、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人才队伍 是 企业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建设任务 .对其今后的发展与竞争将起到不 可
代替的基础性作用 ,是加快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关键所在。
作 者 简 介 张 锦 萍 (9 8 16 一).女 ,大学 学历 ,讲师 。
一
( ) 1 高等院校应 率先承担起 高技 能人才的培 养工作 从经济学 原理来看 ,由高校培 养高技 能人才在规模效应 上具 有明显优势 ,与在 个工 厂中耗时数 十年培 养几个技师 相比 ,高校凭借 自己的专业 和人 才优势 , 三 、四年内培 养出综 合素质较 高的高技能 人才 , 在 是一种能 够提高效 率的经 济活 动方式 ,高校参 与高技能 人才 的培 养将成为 一种 重要的社会选 择。高等职业 教育除了应 具有 高等教 育对 “ 科学文化 ” 的高要求特性外 , “ 丰富的生产经验 ,先进 的劳动技能 ”应成 为高等 职业教育 的努 力方向 。 根据 所需理 论知识和技 术能力点的深广度确定高职教育的层 次; 根据职 业岗位群体知 识的复 合度确定专业的宽度 ,能宽则宽 、能 窄则 窄 、宽窄并举 ; 根据 国家职 业分类标 准 , 顾学科 门类和体系 确定专 兼 业名称;根据 专业要求的特点 确定学生的来源。 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可从调查专业所需 的知识点和能 力点反 序编 排 , 出主干课程的学习和职业技 术应 用能 力的训练 , 意知识 的衔 突 注
接 , 行计划内学时总量控 制 , 学生留以选修和个性 发展的空 问。 进 给 加强实训 ,尽量体现 真实的职业环境 ;加强技能操 作训练 ; 用仿真 采 软件 ,让学生在模拟 的岗位环境中 ,在可控状 态下完成实践训练 的教 学要求 ;鼓励 创新 . 高实训和知识含量。培 养社会急需 的高技能型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