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第8单元《人口与环境》创新模拟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习题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习题课件
读图指导 地理事物时间变化图的判读 一是明确变化趋势,特别是波动或持续性;二是判断不同曲线的关联性,如本题中常住人口较户 籍人口少是因为劳动力外迁;三是看变化值的改变,如本题中曲线分段斜率可以表示人口增长 率,两条线间距可以表示外迁人口数量的变化,等。
4.(2018课标Ⅰ,5,4分)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D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 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 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 规律总结 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户籍人口少 于常住人口,则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0.(2010课标文综,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答案 B 题目的问题方向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 来想,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口将最先减少。故原 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故B正确。
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婚姻家庭 等。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政策,不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东北地区; 东北虽地处边疆,但周边邻国附近区域的人口较少,不会有大量邻国人口迁入;20世纪50—70年 代正是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国家有计划地把城市知识青年迁入该地。 解题指导 注意“20世纪50—70年代”“迁入东北地区”这些关键信息,结合我国这一时期 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回答。这一时期是有计划地将人口迁入边疆地区、工业基地。东北地 区为我国的工业基地。而此时是国内人口迁移为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6天津文综卷)读图,回答下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D 据图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总体是明显减小的,即该省人口增长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故D正确。

(2015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2~3题。

2.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3.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2.D 3.B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c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

第3题,a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c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自然增长快。

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b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分配最为合理,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b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014江苏地理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解析:4.B 5.C 第4题,由图示可知,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到1987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

短缺 分布不均 能源短缺
滥垦、滥伐、滥 黄土高原的水
水土流失、土
牧,自然植被遭 土流失,西北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
地荒漠化
破坏
地区的荒漠化 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
生态
生物的生存环
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
破坏
大熊猫、华南
生物多样 境 遭 到 破坏 或
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
虎、藏羚羊等
性减少 过 度 捕 猎等 原
交通、工厂噪声
噪声污染
城市噪声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

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
各类污染物排
海洋污染
渤海石油泄漏 国际合作
入海洋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1 人地关系特点及影响分析 (2018·广西重点高中模拟)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 1~3 题。
(1)主要表现 ①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②生态破坏:如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 (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 ③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__酸__雨__危__害___。
(2)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___然__资___源__利___用___不__合和片_理__面___追__求___经__济___增。 长 (3)地区差异 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环__境__污__染_____,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生__态__破__坏___。 ②发达国家主要是__环__境__污__染__,发展中国家是_生__态__破__坏__,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_更__为__严__峻__。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含5年高考真题)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6天津文综卷)读图,回答下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D 据图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总体是明显减小的,即该省人口增长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故D正确。

(2015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2~3题。

2.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3.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2.D 3.B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c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

第3题,a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c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自然增长快。

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b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分配最为合理,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b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014江苏地理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解析:4.B 5.C 第4题,由图示可知,198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到1987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原卷版)

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原卷版)

专题08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的影响】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2019年江苏卷)【人口年龄结构】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40.(2019年北京卷·节选)【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10分)12.(2019年天津卷·节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6分)【2019年高考模拟题】(湖南省长沙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5月份联考)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据此回答1—3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A.科威特B.阿联酋C.卡塔尔D.沙特阿拉伯2.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A.就业困难B.文化多元化C.城市化受阻D.人口容量变大3.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A.扩大能源输出量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C.提高能源价格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湖北省武汉二中2019届高三五月全仿真模拟)下表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前五位省区的排序表。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 1.A 2.C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Ⅲ,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人口与环境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 人均消费剧增B. 老龄化进程趋缓C. 人均收入剧降D. 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 C 5. B【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北京卷)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问题。

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19届高考地理:第8单元-人口与环境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19届高考地理:第8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8·河南开封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大于65岁的人口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

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6年。

读“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变化表”,回答1~2题。

1.资料所示的我国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基数过大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③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④人口增长速度过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资料所示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有( )①养老保障问题凸显②存储收益增加③产业结构调整加快④劳动力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美国用366年”中国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比例上升,也突显了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

第2题,材料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相应的养老保障问题和劳动短缺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

答案 1.D 2.C(2018·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我国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扶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3~4题。

3.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8~2020年( )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8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4.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该省(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解析第3题,根据等值线分析,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而不是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先上升后下降,B错;图中只能显示2018年劳动人口数最大,但不一定是总人口最大,C错;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故选D项。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_8人口与环境练习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_8人口与环境练习

练习8 人口与环境(2018·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男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解析: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年龄组是b;近年来,总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龄组是a,超过劳动年龄组是c。

答案:A2.下列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A.1995年B.2000年 C.2010年D.2014年解析: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选项中2000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年。

答案:B(2018·漳州六校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②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③T2时期:逆城市化显著④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T1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中务工,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多数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8单元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8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 1.A 2.C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Ⅲ,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人口与环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人口与环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1.“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老人。

每年110万“候鸟老人”涌向海南,他们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吸引“候鸟老人”冬季迁入海南省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2.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战乱导致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人口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难民。

引起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3.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岁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是()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界定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基本格局。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C.历史文化差异D.国家政策差异5.伴随全球经济调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战略的推进,广东省内部珠三角向外围的劳动力回流现象已成为常态,这一现象会给当地农村地区就业结构带来一定影响。

如图为珠江三角洲向广东省其他地区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图,农村劳动力回流多从事个体经营的批发零售业,其原因是外出务工过程中()注:1代表农业,2代表制造加工业,3代表建筑业,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代表批发零售业,6代表食宿餐饮业,7代表社会服务业,8代表其他A.学习了管理经验B.获得了商品来源C.积累了资金D.了解了市场需求6.下图是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

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环境污染严重B.老龄化严重C.矿产资源丰富D.文化教育发达7.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但具有一定规律。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完成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分布较少B.低纬度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0%C.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D.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环境承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8人口与环境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8人口与环境

练习 8人口与环境(2018 ·湖北襄阳调研 )以下列图表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男15~59 岁,女 16~54 岁)、低于劳动年龄组、高出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样的年龄组。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 a、b、 c 分别表示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高出劳动年龄组B.低于劳动年龄组、高出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C.高出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D.高出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剖析: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年龄组是b;近来几年来,整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龄组是a,高出劳动年龄组是 c。

答案: A2.以下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A.1995 年B.2000 年C. 2010 年D.2014 年剖析: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高出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选项中2000年高出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 年。

答案: B(2018 ·漳州六校联考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好多国家宽泛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

以下列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图(含展望 )。

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 T1 和 T2 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其他主要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② 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③T2时期:逆城市化明显④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剖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T1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中务工,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多数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卷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为10.94‰,全年诞生人口1523万人。

相比于2017年,全年诞生人口(1723万人)削减了200万,人口诞生率达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人口诞生率的变更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B.年龄C.性别D.数量2.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B.劳动力严峻不足C.生育观念的变更D.人口老龄化严峻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诞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答案 A C B 本题组以我国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变更的相关学问。

依据数据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人口诞生率变更的缘由、影响及措施,考查调动、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实力,蕴含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人口观的发展理念。

第1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人口诞生率变更干脆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发生变更,2024年新诞生人口削减200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化的人数会削减,A正确。

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大,B、C错误;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要到15年之后,D错误。

第2题,随着中国限制诞生性别比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足够,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更,降低了人口诞生率,C正确;人口老龄化严峻对人口诞生率影响不大,D错误。

第3题,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变更其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诞生率降低,A不行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以削减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低人口诞生率,C不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人口诞生率,D不行行。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8章 人口 含答案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8章 人口  含答案

第八章人口一、选择题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制约超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超大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趋势(含预测),下表为结合政府规划数据得出的四座城市2035年人口相关数据预测(适度人口规模指城市中资源可得到合理配置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过多的人口对社会、环境已经构成巨大压力,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城市是()A.北京、上海B.广州、深圳C.北京、广州D.上海、深圳2.结合图表分析,今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人口相关政策合理的是()A.北京: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居民住房价格B.上海:扩大城市面积和产业规模,引进劳动力人口C.广州: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引进适应产业更新和发展的人才,优化人口结构2.D1题,图中当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北京、上海,现阶段常住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2035年的规,且常住人口的预测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相对于广州、深圳,北京与上海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A项正确。

第2题,现在全国都已放开生育政策,北京应紧跟政策,也不能盲目提高房价,而要把握好积分落户政策与人口调控目标的有效衔接和平衡,A项错误;上海既要控制用地规模,也要控制人口规模,B项错误;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劳动力,因此不能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C项错误;深圳也要严格控制城市整体人口规模,根据发展需要优化人口户籍结构和素质结构,D项正确。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2018年安徽全省常住人口达6324.0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率为1.1%。

下图为安徽省总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剧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4.形成2012年后安徽省人口变化特点的原因主要有()①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回流②人口政策放松,新生人口增加③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加④生态环境改善,人口迁入A.①②B.①③D.②④4.A3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一年份突然大量增加,A项错误;安徽,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比较少,不会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且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项错误,B项正确;外出旅游属于短期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不会影响常住人口的数量,C项错误。

(2020届)高考一轮:第8单元《人口与环境》创新模拟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2020届)高考一轮:第8单元《人口与环境》创新模拟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3、6、7、11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7亿C.1.0亿D.1.3亿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正确。

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正确。

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内需,所以D正确。

答案 1.C 2.B 3.D(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最高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A.生育意愿低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C.人均寿命长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A项错误;据图可简单读出,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故B项正确;上海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故平均年龄最低,D 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3、6、7、11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7亿C.1.0亿D.1.3亿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正确。

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正确。

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内需,所以D正确。

答案 1.C 2.B 3.D(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最高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A.生育意愿低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C.人均寿命长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A项错误;据图可简单读出,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故B项正确;上海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故平均年龄最低,D 项错误。

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 项正确,D项错误;重庆、四川人口数量增加快,说明生育意愿较高,故A项错误;人均寿命长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答案 4.B 5.B(2016·福建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7.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解析第6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

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A错;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B 正确。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C错;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D错。

第7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D对。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A错。

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B、C错。

故选D。

答案 6.B7.D(2016·山东青岛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8~10题。

8.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9.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10.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由题意知,甲为中国,乙为印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本组题,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8.D9.C10.A(2016·陕西商洛高三4月检测)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完成11~12题。

1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C.农村环境质量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12.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第五次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B.减少老年人口数量C.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解析第11题,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使得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高,即为“城市倒置”。

第12题,人口增长模式是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故A错;“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为了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减轻老龄化程度,会加重家庭负担,特别是少儿数量增加,少儿抚养比上升。

保姆、幼儿教师等职业人口数上升。

答案11.B12.D(2016·吉林通化二模)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

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回答13~14题。

13.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A.50年B.57年C.62年D.67年14.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从2010年的1 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 301.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

第14题,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开源节流,②对;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容量越大,③对;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降低环境的压力,但不能提升人口容量,①不对;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虽然能提升人口容量,但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不可取。

答案13.D14.B二、非选择题15.(2016·西北工大附中模拟)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和“袖珍”小国卡塔尔举办。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

材料二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

卡塔尔:2011年全国人口约为172万人,本国居民为阿拉伯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84%,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俄罗斯: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

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 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而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第(2)题,人口减少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接纳移民、鼓励生育是重要的措施。

答案(1)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

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对接2014·新课标Ⅰ,1~2)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B.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较慢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D.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2.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A.1953~1964年B.1964~1982年C.1990~2000年D.2000~2010年解析第1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是增加的,2000年至2010年是减少的;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较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较慢,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的是人口总数。

第2题,2000年至2010年,该市人口总数增长快,且在2010年达到最多,而2000年至2010年该市0~14岁人口比例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长缓慢,则15~64岁人口比例增长较快,故该段时间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

答案 1.C 2.D(对接2016·天津文综卷,11~12)读“中国15~64岁人口比重增长率(2006~2014年)变化图”,回答3~4题。

3.近年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一直维持低增长的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B.劳动人口的死亡率增高C.少年儿童比重持续增加D.老年人口平均寿命延长4.据图预测,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A.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人口总数减少C.阻碍产业转型升级D.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解析第3题,近年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低增长,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文化观念的转变,使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造成的。

第4题,据图预测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会减少,将会造成人口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价格上升等,但会促进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本题不能分析人口总数的变化,由于新的人口政策推行,我国人口数量仍会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