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
一.神 经 调 节
一 ) 心 血 管 的 神 经 支 配 ( ( ( (
恛
调节
1.心 脏 的 N 支 配 和作用 心 心脏的N (1)心脏的N支配 心交感N 心交感N 脊髓胸段T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心迷走N 心迷走N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窦房结、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NE ACh
(传导性) 传导性)
变传导
内流↑→ 0期Ca2+、Na+内流↑→ 0 期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正变传导) ↓ 传导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收缩性)
变 力
内流↑ 肌浆网释放Ca 外流↑→ 期复极化速↑ ↑→3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3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 ↓ ↓ 2+内流↓ ATP生成 生成↑ AP时程 时程( ATP生成↑ AP时程(2期)↓ Ca 内流↓ 正变收缩) 负变收缩) (正变收缩) ↓ (负变收缩) ↓ 收缩力↑ 收缩力↓ 收缩力↑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 兴奋性↑ 兴奋性↑ ↓ 兴奋性↓ 兴奋性↓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 ↓ ↓ 心缩期血流速↑ 心缩期血流速↑ 管壁侧压力↑ 管壁侧压力↑ ↓ ↓ SP↑(不明显) SP↑(不明显) DP↑(明显) DP↑(明显)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缓冲SP↓维持 →SP↑(明显)DP↓→脉压 脉压↑ →SP↑(明显)D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循环血量/ ↓ 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 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 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 ↑→回心血量↓→Bp↓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
100
80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循环系统内 的血液充盈 每搏输出量 形成 心输 心脏射血 两个 动 出量 心率 脉 因素 外周阻力 血
压
一个 前提
影响
血管顺 应性
形成血压的因素
• 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血液停止流动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该数值的 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 相对关系。 相对关系。 • 心脏射血 动能---推动血液流动 动能 推动血液流动 压强能---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 压强能 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 扩张
脉 压
收缩期射血 动脉血压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缓冲作用 贮存势能 缓冲作用(贮存势能 缓冲作用 贮存势能) 收缩期 血液对 收缩 管壁可 管壁张 血 压 扩张性 脉 力 管 压 舒张期 弹 血流快、 血流快、 舒张 管壁回 性 存留少 压 缩力
通道激活率↑ 外流↑→ ↑→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阈电位↓ 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3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 兴奋性)
2.血管的N 2.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 血管的
(1)缩血管N (1)缩血管N(=交感缩血管N) 缩血管 交感缩血管N 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绝大多数血管(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 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 交感缩血管N支配, 交感缩血管 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 的单一支配) N的单一支配)。 节前纤维ACh,N后纤维NE ACh,N后纤维 递质 N节前纤维ACh,N后纤维NE )、β 受体 α(主)、β 受体→血管缩> 受体→ 作用 α受体→血管缩>β受体→血管舒 特点 ①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 ↑→血管缩 ↓→血管舒 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
1.动脉血压的形成 动脉血压的形成
• 动脉血压 :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 压强。 压强。
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 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 一个前提: 盈。 • 二个必要因素: 二个必要因素: 1)、心脏收缩射血: 1)、心脏收缩射血:提供血液流动的势 能和动能。 能和动能。 2)、外周阻力:主要指小、 2)、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微动脉对血 流的阻力。 流的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
3.形成机制 3.形成机制
前提 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 条件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心室收缩 ↓ 心室舒张 射血入主A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 大A回弹 推血(1/3) 扩张(2/3)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势能释放)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势能释放) ↓ 推血继续流动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上升到最大值= 降低到最小值= 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2.生理变异 2.生理变异
(1) 年龄↑10岁→Bp↑1mmHg(血压随年龄增加而 年龄↑10岁 Bp↑1mmHg(血压随年龄增加而 升高,Sp升高比Dp升高更明显) ,Sp升高比Dp升高更明显 升高,Sp升高比Dp升高更明显) (2)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 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 Bp 回心血量↓→射血量↓→ ↓→射血量↓→Bp↓ 回心血量↓→射血量↓→Bp↓ 活动>安静;站位> (3)活动>安静;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 (=1.33kPa 10mmHg) 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 上午>下午(8 11时最高,0~ 时最低) (8~ 时最高,0 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 高原>平原;男性> 高原>平原;男性>女性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
(三)血压
•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定义: 侧压力(侧压强)。 侧压力(侧压强)。 • 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 测血压时, 压的高低。单位: 压的高低。单位:kPa 或 mmHg。从动脉 。 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低。 到静脉,血压逐渐降低。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青年人)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青年人)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 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 时动脉压达到的 收缩压:心室收缩 中期 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 舒张压:心室舒张 末期 时动脉压降到的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 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 脉 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正常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值 (30~40mmHg) • 平均A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平均 压 血压的平均值。 血压的平均值。
主、大动脉弹 性贮器作用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1)心脏每搏输出量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搏 出 量 舒张 压略 收缩期 射入主 A血量 管壁 承受 张力 收 缩 压 血流 速度
脉 压
舒张期存 留血量略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mmHg 120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 脉压 pulse pressure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 1/3脉压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脉压
(2)心率 (2)心 舒 张 期 收 缩 期 舒张 期血 外流 收缩 期血 外流 舒张 期存 留血 收缩 期存 留血 舒 张 压 收 缩 压
心 率
脉 压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外周阻力 (3)外周阻力 外周 阻力 舒张期 血外流 舒张期 存留血 收缩期 血外流 舒张 压 收缩 压略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体循环平 均充盈压 血管容量 血压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脉压 Bp
搏出量
(明显) 明显)
心率 外周阻力 有效血量 大A弹性
4.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 ↑→管壁侧压力 ↓ SP↑(明显) SP↑(明显) 明显 血流速↑ 血流速↑ ↓ 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 心舒末期A血量↑ 不明显) DP↑(不明显) ↓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心率↑→心舒期↓ 心舒末期A血量↑ 管壁侧压力↑ ↓ DP↑(明显 明显) DP↑(明显) 回心血量↓ 回心血量↓ ↓ 搏出量↓→SP↑(不明显) 搏出量↓→SP↑(不明显) ↓→SP↑
(二)血压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 心房(大V):≈0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 室缩中 收缩压(Sp) 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 (12.0~ (12.0~18.7Kpa) 舒张压(Dp) 舒张压(Dp) 室舒末期 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 (8.0~ (8.0~12.0Kpa)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血管顺应性
• 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 指血管内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 时血管容 积的变化值。 积的变化值。C=△V/△P • 影响动脉血压, C与△P成反比关系,即 成反比关系, 影响动脉血压, 与 成反比关系 顺应性愈高, 顺应性愈高,则增加一定血量引起的血 压增值就愈小。 压增值就愈小。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概念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的 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 );流动时的侧压力 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 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 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 公式 P=QR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 (一)动脉血压 一 动脉血压 – 动脉血压的形成 –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二)动脉脉搏 二 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受体 阻断剂 β1 M
心得安
阿托品
(2)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 交感N和迷走N
生理作用
(自律性)Leabharlann Baidu自律性)
变 时
心交感N 心交感N
If↑→自动去极速↑ If↑→自动去极速↑ 自动去极速 ↓ 正变时) 自律性↑ (正变时) 自律性↑
心迷走N 心迷走N
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最大舒张电位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自动去极速↓ 自动去极速↓ 负变时) (负变时) ↓ 自律性↓ 自律性↓ 内流↓→ 0期Ca2+内流↓→ 0 期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负变传导) (负变传导) ↓ 传导性↓ 传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