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燕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秦路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邓岩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2.12.022安哥拉是非洲西南部重要的农业国家,曾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美誉,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但是,由于内战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导致安哥拉从历史上的农产品出口国变为主要农产品短缺国,粮食、肉类等都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战后十年来,尽管安哥拉的农业在逐步恢复之中,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基础设施差等制约,粮食短缺依然是安哥拉政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世界粮食危机频发的形势下,安哥拉迫切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民众对粮食消费的刚性需求。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中国多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安哥拉整体比较优势明显,技术适应性强。

同时,由于中国农业发展处于转型期,一些农业技术与装备需要通过出口来促进国内技术升级。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安农业投资,不仅有助于帮助安哥拉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同时也能为我国农业技术“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与中国对安农业投资现状(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1.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殖民时期耕地面积达850万公顷,现有耕地仅350万公顷,地域广大,土地肥沃,河流密布,且温光充足,雨水充沛,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此外,安哥拉还有广阔的牧场,牧场及割草地2900万公顷,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

由于濒临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安哥拉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

所以,无论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渔业,还是农产品加工,安哥拉都具备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安哥拉发展农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安哥拉本国粮油类作物严重供不应求,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填补国内供应不足;同时,安哥拉人口年均增长率2.9%,新生儿死亡率、预期寿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人口增长潜力较大,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另外,非洲中南部地区是全球粮食最紧缺的地区,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投资的持续增加,中国在非洲农业领域的投资也日益增加。

中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希望通过投资能够促进非洲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收入,以及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

本文将围绕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和前景展开研究。

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直接在非洲投资从2009年的9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约240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领域。

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科技研发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2. 技术合作逐渐深化中国投资不仅仅是注入资金,更重要的是技术合作的深化。

中国在农业科技研发、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带到非洲,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非洲农业的水平。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了许多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种植和技术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3. 市场拓展效果显著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市场拓展效果显著。

非洲大陆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潜力巨大,而中国则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应。

中国的投资能够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打开中国市场。

在非洲市场,中国农产品、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销售。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1. 双赢局面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是广阔的。

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应,非洲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双方合作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非洲国家的农业领域发展迅速,而中国在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双方合作可以帮助非洲农业实现现代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

2. 绿色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完善的路径。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加工环节,而农业科技、农业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少。

这使得我国农业仍然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我们应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领域,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领域中,投资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公平,中小农民难以从中获得实惠。

我们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到农业的投资中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领域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外商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给当地居民和消费者带来了一定风险。

一些外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例如侵犯土地使用权、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

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的优惠和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到农业投资中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

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

通过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改善的路径。

只有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农业投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中国一直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农业领域,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完善路径。

投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环节,比如种植加工、养殖加工等。

这对中国农业的升级和转型带来了一定制约。

一方面,初级加工往往是农产品降低附加值的过程,无法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初级加工的盈利能力有限,不利于投资者获取回报。

需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农产品的深加工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有限。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能力的帮助有限。

虽然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但是缺乏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以及对农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

需要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投资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导向。

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仍面临一些制度性和政策性问题。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涉及到土地使用、农业补贴、农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问题。

当前,一些政策和制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友好,存在一些限制和不确定性。

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不透明等问题,都制约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更好的环境。

在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路径上,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导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供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农产品的深加工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引导,鼓励技术密集型和市场导向型的投资。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管和服务。

政府可以建立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监管机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核和监督。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摘要:非洲作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之一,其农业潜力被广泛认可。

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与合作,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

本文将分析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1. 直接投资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农业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修建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开展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业,提高非洲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2. 科技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

中国向非洲提供农业技术和设备支持,帮助非洲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园,培训非洲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中国还和非洲国家合作推进农业信息化,推广农业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1. 市场需求非洲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市场。

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更多地关注市场导向,满足非洲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

2. 产业结构调整非洲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促进非洲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将提高非洲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和水资源合理利用非洲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技术条件限制,资源利用率较低。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帮助非洲国家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开发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绿色农业发展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注重绿色农业的推广和发展,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中国将通过技术转让和培训,帮助非洲农民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台州学院张霞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援建非洲农场,后开通过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资或者中国独资的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经营,形成了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为非洲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等农用物资的出口。

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中国投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合理降低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风险,取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中非合作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历史及现状1.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历史1)投资方式的变迁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缩小了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原有由政府主导的农场模式开始转向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改革后形成了两种投资类型:一种是与非洲国家开办合资企业,如马里甘蔗农场,另一种是独立的中资企业,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

此外在非洲丰富资源的吸引下,也有很多民间资本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故此非洲丰厚的未开发农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

2000年以后,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开始由援助型投资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

中国政府适当放宽了对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在简化手续、增加资金投入、减免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中国政府不断为非洲国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并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发展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与非洲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不少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农业投资保护协定》。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完善路径以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有一定增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以及农业产业链较长等因素所致。

由于农业领域的土地使用权等政策限制,外国投资者在农业领域的参与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不合理。

当前,外资主要流入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等环节,而在农业生产环节的投资相对较少。

农业生产环节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外资应更多地投入到这一环节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可持续性问题。

外资进入农业领域通常是为了获取中国市场份额,并在一定时间后退出。

这导致了农业企业的短期行为,不能为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应注重引导外资投资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如农业科技研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加大对农业领域的外资引导力度。

可以通过放宽农业领域投资准入条件、提高外资准入门槛、明确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政策支持等方式,增加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入。

改善农业领域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完善农业法律法规,明确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权益和义务,并加强农业领域的监管,确保外资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加强农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农业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改善环境、加强创新能力和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等路径,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中国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领域单一、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路径,更有效地推进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首先,应以提高农业投资水平为核心,支持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农业领域。

一方面,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农业领域的投资范围。

另一方面,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为外商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其次,应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及人才培养,提高外商投资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水平的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和产量低,竞争力不足。

因此,应加大与外商的技术合作力度,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推动中国农业向高端化发展。

第三,应强化政策支持,为外商投资农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制定有利于外商投资农业的政策,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税费负担等,为外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同时,应加强与外商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外商的吸引力和投资保障能力。

最后,应全面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投资保障机制。

在扩大外商投资流入农业领域的同时,应考虑增强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投资保障机制。

同时,还应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水平,为外商提供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保障。

总之,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较为突出,但是通过进一步完善路径可以解决,这样既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也能够实现与外商的共赢。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

外资的引入,对中国农业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技术传导效果偏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

一、现状问题1.投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而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投资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与市场流通环节的脱节,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环节发展较快,但农业生产环节技术水平和产能严重滞后,制约了中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2.技术传导效果偏弱虽然外资引入了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素质不高,技术传导效果偏弱,外资引进的技术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部分农业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外资引入并未形成良性循环。

3.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害物质等行为,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建立,但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不严导致了一些问题企业仍然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完善路径1.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链应加大外资对农业生产、种植技术、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引导外资向农产品生产环节倾斜。

鼓励外资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外资企业增加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鼓励其与国内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外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其加大对中国农业的技术支持。

3.加强监管,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随着中国农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农业领域的作用日益重要。

目前农业利用FDI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FDI的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中国农业市场庞大,但大多数外商投资更倾向于投资制造业或服务业,较少涉及农业领域。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农业领域的一些限制、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使得外国投资者对农业领域的投资风险较高。

中国农业FDI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而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外商投资相对较少。

这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仍然相对薄弱,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附加值较低。

农业FDI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外商投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FDI相对较少。

这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第四,中国农业FDI的监管和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目前,农业领域的外资企业面临着许多市场准入、食品安全、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和管理挑战。

与此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还缺乏一揽子的扶持政策,缺乏对外资企业的定向引导和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完善中国农业利用FDI的路径有以下几点建议:应进一步优化农业FDI的环境。

加强农业领域的政策沟通和协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策透明度,减少外商投资风险。

还需要加强农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业投资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应调整农业FDI的结构。

鼓励外商投资者在农业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投资,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外商投资引导基金和专业招商机构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农业领域。

应加强农业FDI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农业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农业FDI的合法合规运营。

与此还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国逐渐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对非洲农业领域的投资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开发、市场拓展、技术合作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以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1. 投资规模逐年增加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规模逐年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中非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农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超过15%,使得中国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大的农业投资者。

这一趋势显示了中国在非洲农业领域的持续关注和投资意愿。

2. 投资重点逐渐向农业技术合作转移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重点逐渐向农业技术合作转移。

中国通过向非洲提供农业技术、设备和培训等形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的农业实力,还为中非农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风险与挑战并存在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

一方面,非洲地区的政治不稳定、民族冲突、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投资的安全和稳定性。

非洲国家的农业基础较弱、人力资源短缺、市场环境复杂等问题也给投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在加大对非洲农业投资的也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二、前景展望1. 农业技术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中非合作关系的深入,农业技术合作将成为未来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技术资源和经验,可以为非洲国家提供种植、养殖、灌溉、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非洲国家则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双方在农业技术合作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未来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绿色农业将成为合作重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农业将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引言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非洲的农业是其经济的支柱,占据了大部分非洲人口的生计。

由于种种原因,非洲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限制,面临着种种挑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密度低、政治不稳定、气候变化等。

非洲国家亟需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来提升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

中国作为非洲大陆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其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备受关注。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可谓是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中国在非洲的农业领域已经投资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并且还在继续增加投资规模。

这些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合作、农业机械推广等。

中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援助项目,在非洲国家建立一系列农业示范园和农业科研机构,为非洲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方式多样,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有技术援助和人才培养。

这些投资的实施,为非洲国家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为非洲农业的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成效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灌溉设施、仓储设施、农业交通网络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非洲的农产品供给能力,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向非洲输出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中国援建的农业示范园不仅提供了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培训,还推广了一系列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产品,有效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的农产品对非洲国家的市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增加,中国农产品在非洲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而且越来越受到非洲消费者的欢迎。

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农业发展,有力支持了非洲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海外直接投资并掌握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权。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规模和作用不断扩大,在不少领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来源。

相比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其作用和贡献也较为有限。

探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尽管中国农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领域的规模相对较小。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农、林、牧、渔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17.71亿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较小。

尤其是相较于其他领域,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更是微乎其微。

2. 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中国农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中国农业实现技术提升和管理现代化,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并没有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引入。

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而并不将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入。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

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投资相对较少,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大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二、完善路径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为外商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

可以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税收政策上给予更多优惠,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和手续办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2. 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外商与国内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中国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业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的目光。

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需要深入分析现状问题,探讨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路径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将重点介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相关背景信息,为后续分析和建议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1.2 问题意识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领域的比重较低,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

这表明中国农业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不足。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和分布并不均衡,一些地区受益较少,导致农业发展的不均衡性。

外商直接投资在农业领域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不尽如人意。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中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着监管不力、政策不明确等问题,给外商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困扰。

需要认真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益和质量。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农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规模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等。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建议,旨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大举投资,其中以农业投资为主。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备受关注,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非洲的农业直接投资额达到了30亿美元。

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还只有15亿美元,可以看出两年间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规模急剧增长。

这表明中国对非洲农业领域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 投资方式多样化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既有直接投资,也有合资合作,同时还包括技术援助、设备供给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不仅为非洲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带动了农业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对于非洲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注重可持续发展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不仅关注眼前的效益,更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投资的项目多以技术援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水利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和种植技术等。

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本土农业技术人才,为非洲农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1. 创新合作模式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合作模式。

除了传统的技术援助和设备供给,未来还将更多地探索农业产业链合作、农产品加工合作、农业信息技术合作等新模式,以提升非洲农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未来将更加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非洲国家面临诸多农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的短缺、农业生产的低效率等。

中国将通过科技援助、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方式,帮助非洲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非洲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3. 推动区域农业一体化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未来将更加关注区域农业一体化。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投资的增加,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非洲大陆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这使得非洲成为了中国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1.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累计对非洲农业的直接投入已达数十亿美元。

这些投资涵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多个领域。

中国还通过对非洲农业产业的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 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灌溉、道路交通和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

这些投资不仅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非洲农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非洲与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3. 技术合作与人才培训成效显著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注入,更重要的是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训。

中国农业技术的引入和人才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技术合作,非洲农民学习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1. 发展潜力巨大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产品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非洲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统计,非洲的农产品出口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有望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2.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将成为重点随着非洲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将成为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厂和贸易中心,将非洲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销往国内市场或出口至其他国家。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概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外商直接投资在农业领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

一、现状问题1. 技术与管理不匹配目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与中国农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外资和国内农业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与管理鸿沟。

2. 地区不平衡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农业投资较少。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3. 风险与监管不足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业项目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监管体系相对不完善。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项目中的风险无法得到充分的控制和管理。

4. 利益分配不均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项目的利益分配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外资企业往往与政府合作或与大型农业企业合作,但农民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完善路径1. 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加强技术与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2. 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加大对农业投资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风险得到充分的控制和管理。

4.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从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项目中分享到相应的利益。

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的政策措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向农业领域倾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中国农业利用FDI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完善路径。

一、当前中国农业利用FDI的主要问题1.外资流入规模小,投资领域狭窄。

目前,中国农业领域吸引外资的总量不足1%。

另外,大部分外资都集中在种植、畜牧业等传统领域,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性投资较少。

2.外商投资并不贡献农业实际生产能力提升。

外商投资以掌握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为目的,其中一部分外商在生产中更强调利润,而不注重农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导致农业生产实际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3.农业部门主导权还没得到合理保障。

一部分外国投资者往往从市场角度看待投资政策,对于生产环节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甚至在资本、信息和技术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于中国农民以及农村经营,可能造成一定的财富分配问题。

二、完善中国农业利用FDI的路径与对策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

中国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外资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同时加强投资领域的引导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农业领域。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外资投资管理机构,推出更多的金融、税收和土地政策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跨界投资和合作。

2.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和贸易规模。

中国农产品仍处于初级贸易阶段,缺乏品牌和附加值。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和份额,提高农业产业收益。

3.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外国优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进行知识产权合作、技术输出和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多元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加强生产环节和生态保护管理力度,合理安排土地利用。

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业投资领域,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用途规划,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稳定农业投资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稳定农业投资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稳定农业投资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言
稳定农业投资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困难问题
1. 市场波动: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2. 自然灾害: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增加了投资风险。

3. 技术滞后: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仍然相对滞后,缺乏创新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限制了投资效益的提升。

4. 土地问题: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流转难度大,使得农业投资面临土地租赁和购买的难题。

5. 金融支持不足:农业项目融资困难,银行对农业投资的支持程度不高,限制了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对策建议
1. 多元化农业投资组合:投资者应分散农业投资,包括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以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的影响。

2. 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利用期货合约、期权等工具,对农产品
价格进行风险管理,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

3. 推广科技支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提升农业生
产水平,降低技术滞后带来的投资风险。

4. 政策支持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便利的土地流
转机制,促进农业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投资。

5. 加强金融服务: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投资的金融支
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分担等金融服务。

结论
稳定农业投资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技术滞后、
土地问题和金融支持等因素。

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科
技支持、土地流转和加强金融服务,我们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推动
农业投资的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陈燕娟秦路邓岩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12期安哥拉是非洲西南部重要的农业国家,曾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美誉,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但是,由于内战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导致安哥拉从历史上的农产品出口国变为主要农产品短缺国,粮食、肉类等都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战后十年来,尽管安哥拉的农业在逐步恢复之中,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基础设施差等制约,粮食短缺依然是安哥拉政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世界粮食危机频发的形势下,安哥拉迫切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民众对粮食消费的刚性需求。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中国多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安哥拉整体比较优势明显,技术适应性强。

同时,由于中国农业发展处于转型期,一些农业技术与装备需要通过出口来促进国内技术升级。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安农业投资,不仅有助于帮助安哥拉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同时也能为我国农业技术“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与中国对安农业投资现状(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1.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殖民时期耕地面积达850万公顷,现有耕地仅350万公顷,地域广大,土地肥沃,河流密布,且温光充足,雨水充沛,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此外,安哥拉还有广阔的牧场,牧场及割草地2900万公顷,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

由于濒临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安哥拉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

所以,无论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渔业,还是农产品加工,安哥拉都具备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安哥拉发展农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安哥拉本国粮油类作物严重供不应求,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填补国内供应不足;同时,安哥拉人口年均增长率2.9%,新生儿死亡率、预期寿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人口增长潜力较大,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另外,非洲中南部地区是全球粮食最紧缺的地区,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

此外,安哥拉是传统的牧业国家,但同其它非洲国家相比,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以及个体生产水平低等问题,所生产的畜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畜产品,因此迫切需要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以增强国内市场供给。

3. 农业投资政策优惠2002年2月实现和平后,安哥拉对恢复农业、消除贫困、实现粮食自给的愿望十分强烈,安哥拉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其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扩大对农业公共投资,恢复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开发农牧业资源,争取在2至3年内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

目前,通过国际援助来逐渐修复被毁坏的公路和铁路,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对工具、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

安哥拉政府制定了《私人投资基本法》、《私人投资促进法》和《私人投资税收和关税鼓励法》三项法律,根据这些法律,安哥拉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政府保证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并享受给予本国投资者一样的税收鼓励政策和必要便利。

农牧业是安哥拉政府鼓励外商开展投资的优先领域。

对生产型项目的投资给予财政税收鼓励,如免除投资项目中购置不动产的转让税、从收益的第二年起,5年内减收工业税的50%、免除投资项目专用设备和原料的进口关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提供一定的优惠贷款,鼓励在水利系统管理、维修、农业发展方案的制订、农业机械化和技术指导、家禽养殖企业化、牛羊养殖等领域进行投资。

对农村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前三年免征工业税;生产所得再投入时,免征所得税。

投资额少于25万美元不被视为外国投资,投资额多于5000万美元,其特殊优惠条件可订立合同加以确定。

安哥拉已着手制定旨在实现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基本法”、“土地法”、“林业法”等法律法规,鼓励私人投资。

2000年5月,安哥拉政府通过了“2000-2001年农业生产纲要”,决心努力振兴农业经济。

根据纲要,将在全国发展100万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实体和6000个中小型农业企业。

政府将选派52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成立52个农业发展推广站,帮助农业企业发展生产。

安哥拉政府2004年制定的《农村发展年度计划》用于发展农业和教育,该计划从2005年开始执行,5年一期,计划5年共投入2.09亿美元,通过农业贷款的形式向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资助农业的发展。

该计划实施的第一年里资助了80万家庭,其中已有1.5万户开始受益,而且将逐渐增加资助的农户数量,最终达到150万户。

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每年花上亿元用于进口国外种子,无偿或有偿分配给农民,为农民提供生产要素,包括:锄头、斧头、锉刀、镰刀、水泵、发电机、碾磨机、耕畜、各类种子和肥料。

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对农民进行资助。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现状自1983年1月12日建交以来,中国和安哥拉政府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农业合作稳步推进。

尤其是安哥拉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国内政局日趋稳定,从而也为海外企业创造了较为稳定的投资环境。

中国除政府加大援助力度外,大型国有企业、农垦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私营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业是改善安哥拉人民生活和促进安哥拉国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安哥拉农业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时机,利用自身在农业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经验,纷纷前往安哥拉开展农业投资。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安哥拉的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安哥拉政府的充分肯定,对安哥拉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树立起中国与安哥拉农业合作的良好形象。

1.双边合作基础良好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在石油、建筑、电信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中安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从安进口18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向安出口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44%。

中国与安哥拉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安哥拉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的支持力度。

在加强原有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的同时,分别于2009年、2011年派出了高级农业专家组,协助安哥拉农业部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为安哥拉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另外,还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提供巨额优惠贷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符合安哥拉的现实需求,得到了安哥拉政府的高度赞赏。

安哥拉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投资农业和欢迎外资来安开发农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为中安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领先,适应性好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功对非洲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特别是水稻、玉米、蔬菜、水产、畜禽等农业技术与应用方面,我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的整体比较优势明显,技术应用适应性强。

例如,玉米是安哥拉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当地玉米生产以小农户为主,由于缺少品种、技术投入,玉米单产水平很低,增产潜力很大;中国在玉米生产上有较为先进的适宜小农户的技术,开展玉米技术合作与示范有较强的技术基础。

此外,在安大多数中国公司都建有面积为几亩到几百亩大小不等的农场,进行农作物种植(以蔬菜为主),呈现出良好的技术适应性。

3.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兴趣浓厚,开发效果明显许多中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对投资安哥拉农业充满信心,对农业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不少在安从事建筑等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投资农业,如中信建设正在规划设计,在马兰热和威热分别建设10000、5000公顷的农场,中水电筹划在Caxito开办农场;国内不少企业也前来安哥拉考察,2009年9月湖北种子集团、博林国际公司派出考察组,在安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已向安官方提交了项目报告书,拟在安哥拉建设2万公顷的农场①;新疆建设兵团在首都附近投资兴建了三个现代化农场,其中蔬菜种植已经成熟,已成为罗安达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水稻进入规模化种植阶段,正在开展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安哥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气候资源好,运用中国成熟的农业管理经验和耕种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上目前安哥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物产短缺,一般农产品供不应求。

因此,中国在安农业投资都获得较高回报率,安哥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

投资高速增长对语言人才需求暴增,近几年国内学葡萄牙语(安哥拉官方语言)的本科生比建筑博士的薪酬还要高。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安哥拉相当部分地区交通设施很差,通行很困难,部分地区的地雷风险更加剧了对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尽管安哥拉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利设施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葡萄牙殖民时期修建的水利设施,内战期间惨遭破坏,基本不能使用。

和平后修建的水利设施不仅数量少,也缺乏合理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有效利用率不高。

农耕地开垦后绝大多数未经整理或整理质量很差,种植过程中只用不养,地方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耕地缺乏有效改造,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和持续发展,只能靠天生产,遇旱、涝灾害就会造成严重减产。

(二)生产方式原始,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哥拉农业生产属于简单原始的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土地烧荒后进行耕作,多靠锄头和铲子,没有农业机械。

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没有田间管理。

农业中用来耕作的役畜少,农机具非常缺乏,播种、种植、收获全部依靠人工。

安哥拉农户种植使用的种子往往是自留或串换的地方老品种,长期不提纯复壮,混杂、退化严重,生产潜力逐年衰减,加之粗放栽培,产量不可能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安哥拉基本不生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进口,不仅市场供应量少,而且价格十分昂贵。

绝大多数农户买不到,也买不起化肥、农药,又没有积造、堆制、使用农家肥的习惯。

因此,粮食生产中除农场和极少数农户使用少量肥料、农药外,基本不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限制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支撑安哥拉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却没有专门研究单位、科技人员对病、虫、草害进行针对性研究和预测预报,同时也严重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药物和防治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