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优化上机作业

合集下载

试论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

试论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

试论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发布时间:2023-01-11T04:53:25.50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8月16期作者:谭森[导读] 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能够进行实时监控谭森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摘要: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反馈数据信息,体现自动与智能控制效果,保证安全生产。

因此要了解到斗轮机智能自动系统的运行情况,掌握“互联网+”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的要点,制定有效的系统应用方案,提升系统自动运行和安全防护效果,彻底改变以往斗轮机的运行模式,从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水平,为工厂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斗轮机是一种大型堆场的连续高效装卸机器,主要零件包括可摆动胶带、前端斗轮、机架、运输机等。

目前,部分工厂的斗轮机运行以人工模式为主,但人工作业由于视野限制存在盲区,容易导致操作失误现象,甚至处于较高负荷状态,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1.1能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利用PLC和无线传输功能进行远程操作,借助PLC编程功能设置系统运行程序,在完成编程设置后,斗轮机能够按照程序设定情况进行作业,从而完成自动取料与运送工作。

另外,为及时了解斗轮机自动化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在设备上安装了11个摄像头组成监控系统,其中半固定摄像头7个,半球形室内摄像头3个,一体化云台摄像头1个。

各个摄像头之间能够相互切换,可以实现无死角、全方位监控。

工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内借助3D动画了解整个工厂情况,并且保证监控系统运行不会干扰斗轮机智能自动无线控制系统的状态,有效提升了整体监控水平。

另外,因为不需要进行上机作业,工作人员可在控制室操作设备,避免出现危险操作情况,也降低了工作难度和压力,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性能,有效避免煤灰、雷雨等因素的影响,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基于单片机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单片机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单片机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教室系统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环境,并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文将针对基于单片机的智慧教室系统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

一、系统概述该智慧教室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智能黑板、智能座位、智能灯光等设备,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和软件。

通过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二、系统功能1.智能黑板:智能黑板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以实现实时投影、语音识别和手写识别等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操作,尽情进行课堂讲解、标注、演示等操作,同时学生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2.智能座位:智能座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坐姿和行为状态。

当学生姿势不正确或出现不良行为时,智能座位会发出提醒并记录。

此外,智能座位还可以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学生在座位上的准确性。

3.智能灯光:智能灯光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自动调节,保证教室的适宜光线。

当进行讲解和演示时,灯光可以调亮;而当学生上机自习时,灯光可以调暗,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4.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整个智慧教室系统的核心,负责对各个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它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室规模和教学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5.云平台支持:智慧教室系统还可以与云平台进行连接,将学生的课程表、作业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同步和共享。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1.硬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当的硬件平台,比如基于ARM结构的单片机开发板。

并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块需求进行电路设计和硬件连接。

2.软件设计:根据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

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智能黑板和智能座位的驱动程序开发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与云平台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功能的开发。

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布时间:2022-05-20T01:15:25.08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4期作者:林广禧[导读] “智慧课堂”是学校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的林广禧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华侨小学 536008摘要:“智慧课堂”是学校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的,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标,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有效保障。

为了确保智慧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勇于尝试,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结合新媒体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实施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生个性化学习,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一、小学生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个性化学习的现状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扬长补短。

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思想就是“因材施教”,但在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教师遵循老旧的教学模式,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很多教师不了解一些辅助教学软件,例如希沃软件、班级优化大师等。

教师只管自顾自地讲课,学生偶尔在本子上记记笔记。

这种被动的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再如:学生不懂协作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只管一个人埋头研究,顾此失彼,缺乏协作能力,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智慧课堂”,就表面意思来看,就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是一种利用网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设的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

其在教学决策、反馈评价、交流互动、资源推送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化。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85 ·
以结合自己小组的研究方向,以图像处理为例,可以
易理解,由于独特的学科特性,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
选择猫狗分类,或者新冠肺炎与流行感冒的分类,对
方式对其适应性不好。我们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学习,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
即考核总成绩=课堂出勤+课程作业+实验+分组汇报+
成果。分组报告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
计算机时代 2021 年 第 2 期
·83 ·
DOI:10.16644/33-1094/tp.2021.02.024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张永梅,杜治蓉,马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144)

要: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考核方式、培养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探讨
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前瞻视野。目前
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教学。
2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改革具体举措
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类学生,以北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以
方工业大学为例,共开设 5 门人工智能课程,1 门面向
产出为导向,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创
文科专业,4 门面向理工科学生,后者包括机械电子专
考核,考试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
书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及最新研究动态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
等,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
展最快,知识更新最快,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因此,
基于 Web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深度学习等内容,
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需要有新的血液融入,更

简单51单片机课程设计

简单51单片机课程设计

简单51单片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特点;2. 学会使用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掌握相关编程语言及语法;3. 掌握51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连接方法,了解常见传感器的使用;4. 掌握51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与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51单片机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功能;2. 能够分析并解决51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单的51单片机控制系统;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51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51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51单片机的结构、原理及功能特点,包括内部资源、外部接口等,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学习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搭建,掌握C语言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基本I/O口操作:学习51单片机I/O口编程,实现LED灯、蜂鸣器等基本控制,对应教材第三章。

4. 中断与定时器:介绍中断系统、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学会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外围电路与传感器:学习51单片机与外围电路的连接方法,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对应教材第五章。

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51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等,对应教材第六章。

LPS-MES精益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方案简介-V4.0

LPS-MES精益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方案简介-V4.0
生产设备监控支持对生产设备的报警、状态、防错跟踪
质量管理支持制程检验支持不良品控制
生产约束排程支持自动排程
数字化工厂协同方案
安全管理
能源管理
通讯层Leabharlann 工厂数据中心BI工厂IOT总线
ESB
EDI
电子化质量管理系统-BIQS
制程检验
分层审核
4M1E变化点
Andon
人员岗位认证
全员生产维护
自动化物流
物料拉动
● 工装、夹具、刀具、模具管理
●多工厂、多车间建模
● 组织机构管理
● 人员及权限管理 (支持外部集成)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产品模型
功能实例:
● 产品档案
● 包装方案
● 出入库类型
● 设变
●替代料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功能特点
DBR约束排程
● 生产仿真;
● 与ERP系统、SCADA(车间采集系统)协同合作;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工艺模型
功能实例:
● 产品档案及结构(支持外部集成)
● 物料清单 (支持外部集成)
● 控制计划
● 适用设备
●工序定额
● 生产模式
● 人员技能
● 检验标准
● 替代料
● 版本控制
制造数据全面管理-工厂模型
功能实例:
● 支持3D建模
● 支持多设备灵活组合
● 在制品库位管理
模具、夹具、量具管理支持换模计划管理支持模具上架、下降、履历管理支持模具保养、维修管理
支持对生产员工作业工时的自动采集记录支持返工返修记录的实时采集
物料电子拉动支持生产线边物料库存的自动监控支持生产过程中物料自动拉动以及多种物料拉动模式

人工智能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人工智能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人工智能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作者:李莉李冬杨海迎张永萍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3年第17期摘要:人工智能背景下“Python程序設计”课程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特点,构建五大课程模块;以学生为中心,运用PBOPPSE教学模式,采用联想教学高尔夫、任务驱动、情境化教学、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制定“模块化、协同化、立体化”教学策略,实施“三维度、五要素、四优化”的教学评价,解决实践项目缺乏、教学方法陈旧、学习动力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课程教学问题,学生学习成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Python;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TP39;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17-0178-06Curriculum Reform of“Python Programming”in the Context of AILI Li, LI Dong, YANG Haiying, ZHANG Yongping(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Kunming 650201,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I,the course of “Python Programming” takes typical work projects as the carri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and builds five curriculum modules. It takes students as the center, uses PBOPPSE teaching mode,and adopt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association teaching golf, task-driven,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game teaching method. It formulates “modular, collabora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implements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ree-dimension, five-element and four-optimization”, and solves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ractical projects,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ingle assessment mod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Keyw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ython; curriculum reform0 引言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云班课+ SPOC”视阈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云班课+ SPOC”视阈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云班课+ SPOC”视阈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张润;方继才;石王阳【摘要】针对网络系统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云班课和SPOC的技术特点,提出一种SPOC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将该模式贯穿于网络系统管理的“Web服务配置与管理”项目中,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经实践教学验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5页(P98-102)【关键词】云班课;SPOC;网络系统管理;混合式教学【作者】张润;方继才;石王阳【作者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对网络人才的迫切需求,熟悉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管理和服务已成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目前,各院校均已开设网络系统管理(Windows Server 2012)课程,该课程是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主要涵盖了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及应用等内容,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涉及的技术层面较深,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能力,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对于这门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往往使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完成作业”的模式,该模式不能充分体现网络系统管理课程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网络系统管理课程为例,依托“蓝墨云班课”智能云移动教学平台,利用在线学习资源,提出一种“线上(SPOC)+线下(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实体课堂与在线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原有教与学的束缚,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做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更好地实现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变[1].1 网络系统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鉴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在网络系统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和演示,学生被动地听,导致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易疲劳,学习效果较差,制约了学生学习网络系统管理的能力;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每一个实验,实验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的关联度较低,学生的操作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实验,并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当中[2];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固定,实践操作时间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的网络系统管理教学普遍缺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不够充分,学生往往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问或一知半解,课堂的参与度偏低.2.“云班课+SPOC”应用前景分析2.1 云班课概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智能终端(手机、ipad等)已成为人们生活或学习必不可缺的工具,而基于智能终端的云课堂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网易云、北大青鸟、云班课、美国新方向等.其中,云班课就是一个利用移动设备组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反馈与互动的云平台[3].教师在该平台云端创建班课,课前为学生推送资源;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促进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后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传统的面授课程和基于PC的网络课程相比,云班课具有移动性、即时性、高效性等特点,更加注重课堂内外的互动反馈,使教和学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2.2 SPOC环境应用分析MOOC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教育环境近年来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各个高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师生之间交流和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尽管MOOC具有开放性、资源丰富、受众程度高、互动性等优势,但是在其环境下开展的混合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创设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境,缺乏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互和协作学习;无法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规模大和开放性导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学习效率差,通过率低,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后MOOC”的教学思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音译为“私播课”或“classroom+MOOC”).SPOC作为MOOC的补充和完善,很好地弥补了MOOC的不足,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评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4].SPOC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学生规模和学习准入的限制,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好地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进行混合教学.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尝试在SPOC环境下开展,成效显著,比如:哈佛大学edX平台的SPOC实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实验及推广、清华大学MBA课程的SPOC实践、南京大学使用校外的电路原理课程结合本校的实体课堂进行SPOC模式教学等等[5].SPOC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较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3 基于“云班课+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3.1 基于“云班课+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在SPOC环境的支撑下,可以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现有的实体课堂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互融的混合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混合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网络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可以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3.2 基于“云班课+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基于“云班课+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3.2.1 混合教学的准备阶段在混合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主要完成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分析及教学资源的设计任务.教学对象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个体特征和兴趣点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网络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大纲、微视频、PPT、作业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整合和优化,并发布到SPOC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准备阶段是混合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其目的是为了设计适合SPOC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混合教学活动服务.图1 基于“云班课+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流程3.2.2 混合教学的实施阶段在实施混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蓝墨云班课为师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如:信息发布、在线讨论、问卷调查、在线考核等,同时也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通过一系列的线上教学活动,提高师生互动的时效性和评价的科学性;线下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内容讲解、共性问题讨论、个性化指导、评价总结等,通过组织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在SPOC环境下,结合线上教学活动来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使其服务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6].3.2.3 混合教学的评价混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每进行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都要形成一个过程性评价,教师在SPOC平台上收集数据,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和“线下课堂表现”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包括在线观看视频数、在线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等,同时学生也可以互评或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课程结束后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在线作业成绩+期末试卷考核+实践考核+课堂表现”.完善且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而且还能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4 网络系统管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4.1 前端分析网络系统管理课程是国内许多高校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主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授课.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熟悉Windows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及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能力,为后续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对象方面,该课程主要是面向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开设的时间一般都在入学的第二年,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与网络相关的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小型局域网组建等,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组网技能和上网操作能力.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学生普遍感觉知识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实际应用能力偏弱等现象,同时学生对网络学习也比较感兴趣,因此,笔者尝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依托云班课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资源方面,主要包括微视频、PPT、实验资源及相关题库等内容.教师在课前需要录制微视频,通常是将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10-15分钟时长的任务模块,一个视频讲解一个任务或一个知识点,视频中也穿插了一些案例或练习;实验资源和相关案例的设计都是从实际岗位的需求出发,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式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工作场景并直接参与实践中去,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化和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在教学环境方面,主要依托校园网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学院开通的蓝墨云班课为SPOC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申请课程后,提前在平台上推送资源,学生只需申请加入就可以开始该课程的学习.4.2 实施过程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网络系统管理课程共9个项目28个任务,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实战场景,采用了“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能力拓展”的形式展开.以该课程的Web服务的配置与管理项目为例,针对网络专业的小班进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Web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的教学设计见表1.表1 Web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Web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个任务7个知识点微视频、课件、练习、大作业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WWW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悉WWW工作原理能力目标:掌握Web服务器的安装,熟悉Web服务器的配置、测试和管理课时分配线上不限线下4课时(理论+实践)教学环境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拓展评价互评、自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4.2.1 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课前梳理本章节所需的知识点及相关案例,并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源推送至SPOC平台.学生可通过PC或移动设备在平台上自主学习,了解WWW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熟悉Web服务的相关操作,并尝试做一些与Web服务相关的实验内容;若有疑问,学生可以在线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该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结合其学习行为进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协作的学习能力.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发挥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上“满堂灌”、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等问题,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4.2.2 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提问、测验、互评等.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解析,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解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相关的案例,激励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敢于有所发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学生在平台上完成随堂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成果汇报、自评互评等方式完成课堂总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点评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作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之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的实践任务,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传统课堂和SPOC互融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思想,突破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简单重复劳动的束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课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4.2.3 课后拓展课后,学生可以在SPOC环境下继续学习,参与共性问题的在线讨论和交流,强化和反思前两个阶段所学到的内容.教师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至课外,通过发布拓展资料、布置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Web服务的实际应用;教师还可以在线上发布投票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反馈.课后拓展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形成,提高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全面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4.3 效果分析为了检验SPOC混合式教学在网络系统管理课程的效果,笔者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对网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该教学模式,课前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习效果较好,线上线下完成实验的质量相对于以前也有所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信心等方面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该教学模式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SPOC混合教学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师生在实践中应用该模式可实现教与学的升华.5 结束语SPOC作为MOOC很好的补充,不仅汲取了MOOC的优势,而且还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等特点,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学.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该模式应用于网络系统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SPOC的优势,改变现有教学的不足,优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性[7].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徐琛.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52-58.[2] 王惠,石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2):40-43.[3] 程少云,杨芳.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183-188.[4] 黄海风,刘培国.SPOC:高校混合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9(2):43-48.[5]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6] 蒋雯音,杨芬红.基于尔雅平台的“SPOC+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7,(12):90-93.[7] 何健.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3):191-192.。

智能化调试编程实训报告

智能化调试编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工业生产、交通管理、智能家居等方面,智能化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智能化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特开展了智能化调试编程实训课程。

本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智能化调试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智能化调试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用智能化调试编程工具的使用方法;3. 学会分析、解决智能化系统中的常见问题;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智能化调试编程基础(1)智能化调试编程概述:介绍智能化调试编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学习C/C++、Python等编程语言,熟悉Eclipse、Visual Studio等开发环境。

(3)调试工具:学习使用GDB、PDB等调试工具,掌握调试技巧和方法。

2. 智能化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学习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硬件调试工具,对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

(2)软件调试:学习使用调试器对软件程序进行调试,解决程序中的错误和性能瓶颈。

(3)系统调试:学习对整个智能化系统进行调试,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调试。

3. 智能化项目实践(1)项目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项目目标、功能模块和技术方案。

(2)系统设计:设计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3)编码实现: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功能。

(4)系统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测试,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自学等方式,掌握智能化调试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学习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和编程环境。

3. 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到系统测试与调试,完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项目。

4. 交流与讨论:在实训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实习工作总结(5篇)

信息技术实习工作总结(5篇)

信息技术实习工作总结为期三周的教学实习结束了,时间虽短,教学内容不多,但是和学生面对面接触,从台下到台上,感受颇多。

首先感谢师兄弟姐妹的陪伴,让我顺利完成了实习,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课堂达不到这样好的效果。

每当学生遇到问题,你们总是耐心的指导,不厌其烦地示范,整个课堂都看到你们忙碌的身影,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老师的指点,在每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准备好了么有问题没有当我还不清楚每节课要交什么内容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常常让我茅塞顿开;在发现我对教学过程把握不好之后,老师亲身示范。

所教的课程是全校公开课"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单元,我上课的时间是周二____点半到____点半,地点在网络机房,学生是英语、日语、俄语专业____级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对本门课程充满好奇心,并会制作简单的演示型课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____次上机____个学时-之内让他们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上一个台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课堂没有教他们powerpoing软件基本操作,也没有教他们太多的技巧,而是以任务的形式:如完成一个下拉菜单、制作一个嫦娥绕月动画,把技能操作蕴含于任务中,兼培养学生课件设计能力。

下拉菜单看起来是一个技术,其实蕴含于其中的技术成分并不多,学生稍微花一点时间就能学好,关键在于其中对课件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课件设计的创新,学生理念的变化-开发助教型课件向开发助学型课件转变。

第一次课,教学生的内容是下拉菜单的制作,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我只是大概讲了一下如何制作下拉菜单,并且只演示了前面几个步骤,剩下的步骤安排学生自己完成。

当我到学生中间,看学生操作时,我发现他们基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老师也及时提出来:我应该带着学生把整个过程走一遍。

这时我才知道,教的内容不是操作,带学生走一遍过程,是让学生经历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加课件设计能力,教学理论知识与课件制作的结合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邵艳红(晋中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将OBE 教学理念运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中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入手对教学进行改革,试图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老师“满堂灌”的上课形式,改变局限于教材的授课内容,实现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提升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OB E;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6-0194-03[作者简介]邵艳红(1986—),女,河南虞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产业结构转型。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2021940)。

第2023年第6期(总第562期)商业经济No.6,2023Total No.562一、引言随着线上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即OBE 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OBE 教学理念的广泛应用有深厚的技术环境。

当前的大学生们几乎都是00后,早早就接触到各类电子产品并熟练应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学习模式绝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在教材、报刊等纸质版资料上。

任课教师更不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他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把新时代教育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据统计,中国大学慕课的用户规模截至2022年2月底,选课人次近8亿,学习人数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学习工具帮助大学生们获得更广更深的知识。

智能机器人操作手册

智能机器人操作手册

智能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智能简介 (3)1.2 操作手册目的与适用范围 (3)第二章:硬件设备 (4)2.1 主机结构 (4)2.1.1 外观设计 (4)2.1.2 内部结构 (4)2.1.3 接口与扩展 (4)2.2 传感器介绍 (4)2.2.1 视觉传感器 (4)2.2.2 激光传感器 (5)2.2.3 触觉传感器 (5)2.2.4 音频传感器 (5)2.3 驱动系统 (5)2.3.1 驱动器 (5)2.3.2 控制器 (5)2.3.3 通信协议 (5)2.3.4 供电系统 (5)第三章:软件平台 (5)3.1 操作系统 (5)3.1.1 系统概述 (5)3.1.2 系统版本 (6)3.1.3 系统功能 (6)3.2 应用程序安装与卸载 (6)3.2.1 应用程序安装 (6)3.2.2 应用程序卸载 (6)3.3 系统设置与优化 (6)3.3.1 系统设置 (6)3.3.2 系统优化 (6)第四章:基本操作 (7)4.1 开机与关机 (7)4.1.1 开机操作 (7)4.1.2 关机操作 (7)4.2 系统唤醒与休眠 (7)4.2.1 唤醒操作 (7)4.2.2 休眠操作 (7)4.3 用户界面操作 (7)4.3.1 主界面 (7)4.3.2 功能区 (8)4.3.3 设置菜单 (8)4.3.4 应用操作 (8)第五章:功能应用 (8)5.1 语音识别与交互 (8)5.1.1 功能概述 (8)5.1.2 语音识别原理 (8)5.1.3 交互流程 (8)5.2 智能导航 (9)5.2.1 功能概述 (9)5.2.2 导航原理 (9)5.2.3 导航流程 (9)5.3 视觉识别 (9)5.3.1 功能概述 (9)5.3.2 识别原理 (9)5.3.3 识别流程 (9)第六章:安全与维护 (10)6.1 安全措施 (10)6.1.1 操作安全 (10)6.1.2 环境安全 (10)6.2 定期检查与保养 (10)6.2.1 检查周期 (10)6.2.2 检查内容 (10)6.2.3 保养措施 (11)6.3 故障处理 (11)6.3.1 故障分类 (11)6.3.2 故障处理方法 (11)第七章:网络连接 (11)7.1 网络配置 (11)7.1.1 配置要求 (11)7.1.2 配置步骤 (11)7.1.3 注意事项 (12)7.2 远程控制 (12)7.2.1 远程控制功能 (12)7.2.2 远程控制设置 (12)7.2.3 注意事项 (12)7.3 数据同步与备份 (12)7.3.1 数据同步 (12)7.3.2 数据备份 (13)7.3.3 注意事项 (13)第八章:编程与扩展 (13)8.1 编程环境 (13)8.1.1 环境配置 (13)8.1.2 环境搭建 (13)8.2 常用编程接口 (13)8.2.1 控制接口 (13)8.2.3 执行器接口 (14)8.3 扩展功能开发 (14)8.3.1 扩展功能概述 (14)8.3.2 扩展功能开发流程 (14)8.3.3 扩展功能开发注意事项 (14)第九章:故障排除 (15)9.1 常见问题解答 (15)9.1.1 无法启动 (15)9.1.2 运动异常 (15)9.1.3 无法识别指令 (15)9.2 软件故障处理 (15)9.2.1 系统崩溃 (15)9.2.2 系统升级失败 (15)9.2.3 应用程序错误 (15)9.3 硬件故障处理 (16)9.3.1 传感器故障 (16)9.3.2 驱动器故障 (16)9.3.3 机械结构故障 (16)第十章:附录 (16)10.1 技术参数 (16)10.1.1 硬件参数 (16)10.1.2 软件参数 (16)10.2 相关法规与标准 (17)10.2.1 国家法规 (17)10.2.2 国际法规与标准 (17)10.3 常用术语解释 (17)第一章:概述1.1 智能简介智能是一种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它能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件,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决策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4 / 25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上机报告
函数句柄和匿名函数的操作符均为@,匿名函数是函数句柄的一种特殊用法, 这里所得到的函数句柄变量不指向特定的函数(即不指向函数M文件中的函数 名),而是指向一个函数表达式(具体表达式).在命令窗口中输入@func就是用 了函数句柄将其传给objf变量,而step=golden(@(x)objf(X0+x*d),0,1, epsilon);则是通过匿名函数将函数传给golden程序,此两处的改变就大大提高 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分为了三段, 比较 f ( x1 )与f ( x2 ) 的大小, 若 f ( x1 ) f x2 , 则 x* [ x1 , b], 去掉 [a, x1 ]; 若 f ( x1 ) f x2 , 则 x* [a, x2 ], 去掉 [ x2 , b] ,然后在余下的区间上根据对称原则再 计算一个对称点的函数值,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满足精度. 1.2 实现及结果 采用 matlab 2011a 实现,命名为 golden,具体程序见附录 golden.m 文件. 该程序的使用方法, 请参见附录中golden.m文件中绿色部分, 下面给出程序 运行结果,其中目标函数为: f ( x) x12 x1 6 ,精度采用默认: 106 .
(a)采用默认精度
(b)精度为0.001 图 1-3-1 牛顿法运行结果
牛顿法收敛速度快,正如上图(a)所示,达到 106 精度只需 18 步,而最速 下降法却需要 366304 步,两者的收敛速度由此可见一斑,可谓有天壤之别! 3.4 体会 由于牛顿法收敛速度快,且人工求目标函数的梯度、Hesse 矩阵,有时较为 繁杂,故算法实现时,实现了自动求梯度和 Hesse 矩阵,这样便在程序的易用性 和时间复杂度两者间得到了很好的折中.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智慧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智慧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智慧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作者:黄超黄敏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4期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的增长,全国各大高校大型仪器的数量迅速增长,如何充分利用好大型仪器资源,为大力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成为各大高校管理工作中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论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现存问题及对策,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搭建医科类高校大型仪器智慧共享平台,为促进共享效益的提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为同类高校的共享平台建设与优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智慧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4-0103-030 前言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发展离不开仪器设备的支撑,大型仪器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是高校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1]。

自2014年国家及地方有关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文件实施以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逐渐成为高校实验室工作重点关注领域,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反映着学校的科研保障能力[2]。

1 管理现状笔者所在高校围绕高水平建设目标任务,近年来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上都加大了投入力度。

截至2023年,学校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数量达476 台,价值31 612.80万元,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数量达到171台,价值21 775.44万元。

近五年20万以上仪器总额增幅达78%,50万以上仪器总额增幅达135%。

自2017年学校发布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以来,大力推动了校内各院级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教学科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大型仪器数量的激增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其使用和管理存在问题逐渐凸显。

由于缺乏统一的校级共享平台,以学科专业集群为主的分散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全局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仪器的共享效益提升。

面向信创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信创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信创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李君任昭绪张磊宋国明向勇来源:《计算机时代》2023年第12期摘要:在信创背景下,通过与华为合作将Gauss数据库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作为数据库原理及應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实验平台。

从优化理论教学内容、革新实践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面向信创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发挥实验平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信创平台;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3)12-224-04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course for information innovationLi Jun1, Ren Zhaoxu1, Zhang Lei2, Song Guoming1, Xiang Yong1(1.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0, China; 2. The Fif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innovation, through collaborating with Huawei,Gauss databas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atabase course system as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design, enriching teaching mod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eaching reform plan in "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ourse for information innovation is explored to play its role in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abilities.Key words: database; informa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s0 引言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目前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1]。

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背景下的大数据实践课程改革

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背景下的大数据实践课程改革

第 22卷第 6期2023年 6月Vol.22 No.6Jun.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背景下的大数据实践课程改革段小林,李鸿健,吴思远,代宇(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 400065)摘要:为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人才培养要求,高等院校对大数据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大数据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华为“智能基座”协同育人项目为契机,贯彻“案例导向,竞赛驱动”的思想,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深度融入华为云大数据服务,从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多个途径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经过多年探索,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和数据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智能基座;华为云;大数据;教学改革DOI:10.11907/rjdk.22186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6-0075-05Big Data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uawei’s"Smart Dock" ProjectDUAN Xiao-lin, LI Hong-jian, WU Si-yuan, DAI Yu(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big data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t is impera‐tiv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of big data practice cours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ig data practice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 Huawei′s "smart dock"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ject as an opportunity, implements the idea of "case-oriented, competition-driven", sorts out the course knowledge system, deeply integrates into Huawei cloud big data services, and carries on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from the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method, teacher training and other ways. After continuous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reform work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students′ data engineering skills and da‐ta thinking abilit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smart dock; Huawei cloud; big data; teaching reform0 引言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为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

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的优化

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的优化

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的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上机延伸服务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ESIA方法对上机延伸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竞争力。

研究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相信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上机延伸服务是指在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基本操作后,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在导师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的服务。

上机延伸服务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上机延伸服务流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优化流程,可以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学习风格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其更加投入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优化上机延伸服务流程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优化后的流程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优化上机延伸服务流程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通过优化流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优化上机延伸服务流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对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有望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的优化方案,提高上机延伸服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ESIA方法在服务流程优化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在上机延伸服务中的适用性;2.研究现有上机延伸服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环节繁杂、用户体验不佳等方面,为优化方案提供依据;3.提出基于ESIA方法的上机延伸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包括流程简化、服务智能化等方面的改进措施;4.实施优化方案,并评估优化效果,验证其在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化工制图cad1-4章pptCAD上机作业

化工制图cad1-4章pptCAD上机作业
三维CAD软件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三维CAD软件逐渐成为主流,如 SolidWorks、CATIA等。
智能化和参数化设计
现代CAD软件具备智能化和参数化设计功能,能够自动完成部分设计 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CAD与其他软件的集成
CAD软件与其他工程软件(如CAE、CFD等)的集成,实现多学科协 同设计和优化。
绘图环境设置
设置绘图软件的工作界面、工具栏、图层、线型等,以满足化工制图的要求。
绘图命令
使用绘图命令绘制化工图样中的各种元素,如线条、圆弧、多段线等。
图层管理
将不同类型的图形元素分配到不同的图层上,便于编辑和管理。
化工制图CAD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的CAD软件
如AutoCAD、MicroStation等,主要用于二维绘图。
03
将渲染后的三维模型导出为常见的文件格式,如
DWG、DXF等,方便其他软件打开和使用。
05 上机作业指导与演示
上机作业题目与要求
题目
绘制一个简单的化工设备图纸,包括 设备主体、管道、阀门、仪表等部件。
要求
图纸应符合化工制图标准,比例尺合 适,标注清晰,图例完整。
上机作业步骤与演示
1. 启以通过输入长轴和 短轴长度来绘制。
弧线
使用弧线命令绘制弧线,可以通过输入起点、 半径和角度来绘制。
填充区域
使用填充命令填充区域,可以选择封闭的图形进行填充。
图形的编辑与修改
移动图形
使用移动命令移动图形,可以选择图形并输 入移动距离和方向。
复制图形
使用复制命令复制图形,可以选择图形并输 入复制数量和距离。
化工制图CAD1-4章PPTCAD上机 作业
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智能课程上机备选题目
选做下列其中一题,用2A 算法或模拟退火算法或遗传算法或禁忌搜索算法进行编程求解。

1、求函数的最大值
.310,)(max 2≤≤=x x x f
2、求函数的最大值
.5,,,5,1
1
),,,(43212
423222143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3、求函数的最小值
.100,
)(12≤∑==i n
i i x x X f
4、求函数的最小值
.100|| ,5.0)]
(001.01[5
.0sin )(2
22212
2212≤-++-+=i x x x x x X f 5、设10,6==b n ,物品价值分别为61,59,31,21,15,5,对应的重量为6,5,3,2,1,1。

利用2A 算法求解该问题。

6、已知背包的装载量为10=c ,现有5=n 件物品,它们的重量和价值分别是2,3,5,1,4和2,5,8,3,6。

试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问题。

7、求解4城市TSP 问题,任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矩阵如下
.06815607108705
151050
)(⎥

⎥⎥⎦
⎤⎢⎢⎢
⎢⎣⎡==ij d D 8、求解5城市TSP 问题,任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矩阵如下
⎪⎪⎪⎪⎪⎪⎭
⎫ ⎝⎛=0246820681546071068702581510250ij d .
9、求解10城市TSP 问题(691.2*=d )
10、求解30城市TSP 问题(741.423*=d by D B Fogel )
11、求解4城市非对称TSP 问题,任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矩阵如下
.0111
1055.11101
15.010)(⎥

⎥⎥⎦
⎤⎢⎢⎢
⎢⎣⎡==ij d D Function Chrom=TSPinitialize(Popsize, Ncities) for i=1: Popsize
Chrom(i,1)=1 ;%推销员从城市1出发 for j= 2: Ncities
Chrom (i ,j)= round ( rand *(Ncities-j))+1; end end
解码 : Function pop=TSPdecode( Popsize, Ncities,Chrom,W )
For i = 1:Popsize
temp W=W ;
for j=1: Ncities
pop (i ,j) = temp W ( chrom(i,j) );
for k = (Chrom( i, j)) :( Ncities-j)
tempW (k ) = tempW( k + 1)
end
end
end ;
计算目标函数:Function rpop=rotatepop( pop)
for i = 1 :Popsize
rpop = [pop(i,2: Ncitie),pop (i,1)]
end
Function cost =TSPcost (Popsize,pop,rpop)
For i =1 :Popsize
cost(i)= Sum(diag (D( pop (i,:)’)(pop(i,:)’)));
end ;
遗传操作设计
选择:采用具有排名的转盘式选择算子.Function Chrom=select (Popsize, cost , chrom)
B= 2 *( a-1);
[fit ,I]= sort (-cost);
for i=1 :Popsize
P fit(i)= (a-b*i/(Popsinx+1))/ Popsize;
en
pfit = cum Sum(pfit);
rs= rand ( 1,Popsize);
for i =1 :Popsize
if rs(i)<=pfit(i) ,Chrom(i,:)=Chrom( I(i),:);
else Chrom( I,:)=Chrom(( round*Popsize)+,:);
end
end;
若发生交叉操作,在[1, Ncitie-1]区间随机确定一个交叉位置,进行该位后的所有基因对换,否则不做任何处理.
Function Chrom=crossover( Chrom )
For i =1 :Popsize/2
If rand<Pc
jcross= fix ( rand*(Ncitie-1))+1;%jcorss为交叉位
P1 = Chrom( 2*i-1;:),P2=Chrom( 2*I;:)
Chrom ( 2*i -1,;:)=[P1(1:jcross),P1(( jcorss+1): Ncitie)];
Else Chrom( 2*i -1,:)=chrom (2*i-1,:);
Chrom(2*i:),=Chrom(2*i:)
end
end;
变异:Function Chorm=popmut(Chrom, cost)
for i =1:Popsize/2
sameidx=[Chrom(i*i-1= =Chrom(2*i,:) ]
diffidx =find( sameidx= =0);
if length (diffidx)<=2
if cost (2*i-1)<cost(2*i)
for j=2: Ncities
Chrom(2*i, j)=round( rand*( Ncities-j))+1;
else for j=2: Ncities.Chorm( 2*i-1,j)=round(rand*( Ncities -j))+1 end
en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