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概念整理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新教科版三上第三单元 天气 概念整理
第三单元天气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5.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气温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7.温度计一般都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这几部分构成。
温度的符号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是“℃”。
8.温度计的读数: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写作:20℃0℃—15℃读作:二十摄氏度零摄氏度零下十五摄氏度9.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为了比较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可以在同一个地点选择五个时间点进行测量并记录。
为了比较一段时间内某地气温的变化,可以每天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10.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11.一天的气温变化时候从低→高→低。
12.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14.雨量器要选择直筒透明的容器,贴上刻度条。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0——10——25——50——100——250————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通常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去的降雨量等级。
1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描述。
例如:北风是北面吹过来的风。
国旗往北边飘,风向是南风。
17.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向,不能判断风速。
如箭头指北就是北风。
18.风力等级判断:方法一:用风旗判断。
方法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天气》复习课件
《天气》单元知识梳理
降水量柱状图分析
天气
降雨量
这15天的统计中,下雨有( 6 )天。 中雨( 3 )天,大雨( 1 )天,暴雨( 2 )天。 中雨分别是(11日)、(18日)和(21日)。 暴雨分别是(12日)和( 22日)。
《天气》单元知识梳理
天气
测量工具: 风向:风向标
风
8大风向: 风速:风速仪
测量工具: 气温计 气温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常用单位:摄氏度 ℃ 气温测量地点 室外阴凉通风处
最高气温:几点 下午2点(14时)
《天气》单元知识梳理
气温
气温计
天气
怎么拿
竖直 (悬挂)
怎么看
平视 (持平)
怎么读写
15℃ ( ) -5℃ (√) -15℃( )
天气
《天气》单元知识梳理
时间 6时 8时 气温 5℃ 9℃
(1)从天气日历中,可以知道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30℃ )。
(2)根据雨量等级表,这天的降水量属于( B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2.天气日历分析
(3)气象预报说今日刮北风,错误的说法是( A )。 A.风是从南吹向北的
B.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C.风是从北吹向南的
(4)根据红旗的飘动情况,当天的风速是( C )。
气温
10时 10℃
12时 14时 16时 12℃ 15℃ 10℃
气温变化柱状图天气《气》单元知识梳理时间 6时 8时 气温 5℃ 9℃
气温
10时 10℃
12时 14时 16时 12℃ 15℃ 10℃
气温变化柱状图
《天气》单元知识梳理
天气
降雨量
常用单位:毫米 测量工具: 雨量器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天气的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天气的变化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即天气的变化。
1. 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云和降水等因素。
2. 天气的变化原因天气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汽的变化: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会导致天气的变化。
- 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升降会直接影响天气情况。
- 气压的变化:气压的高低会引起气象现象的变化。
- 风的影响:风的速度和方向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 雨水的作用:降水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天气变化。
- 地理环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3. 天气的预测人们通过天气预报来获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利用气象观测和科学模型来预测气象变化的可能性和趋势。
- 技术手段:天气预报利用了气象观测设备、卫星遥感、计算机模拟和气象预报算法等技术手段。
- 预测的依据:天气预报依据过去和现在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和推理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4. 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装选择: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服装。
- 活动安排:天气的好坏会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安排。
- 农业生产: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有重要的影响。
- 交通出行:恶劣的天气情况可能会影响交通状况。
- 健康状况:天气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天气预报可以提前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有助于人们做出适当的安排和准备。
天气单元知识点
天气单元知识点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它对我们的出行、活动安排以及农业、交通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天气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天气。
天气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与气候不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及特征。
温度是描述天气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在一天中,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午后两点左右气温达到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影响温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季节等。
越靠近赤道,气温通常越高;海洋附近的地区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温差则较大;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湿度反映了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大时,我们会感觉闷热;湿度小时,会感到干燥。
相对湿度是常用的湿度表示方法,它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湿度的变化与天气状况、地理位置以及季节等因素有关。
气压也是天气要素之一。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高气压区域通常天气晴朗,而低气压区域往往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当气压差较大时,就会形成风。
风是空气的流动,它有方向和速度。
我们通过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风的形成与气压差、地球自转以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季风是一种特殊的风,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比如在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云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
根据云的形状、高度和特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卷云、积云、层云等。
云的变化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例如,卷积云通常预示着好天气,而积雨云则可能带来雷雨。
降水是天气中另一个关键的要素,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充足的水汽、上升运动和凝结核。
降雨量的多少通过雨量器来测量。
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气象部门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地面观测站等多种手段收集天气数据,然后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和预测。
七年级天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天气知识点归纳总结天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天气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对七年级天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1. 天气概念天气是指一定时期内大气所表现的状态和现象。
它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多种要素。
天气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的不同,如寒冷的天气会导致寒冷的气候。
2. 气象要素a.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高温和低温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有影响,因此天气预报中经常会提到气温变化。
b.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用百分比来表示。
湿度对人们感受到的热度有很大影响,高湿度会让人感到闷热,低湿度则会使人感到干燥。
c. 风向和风速:风向指的是风的吹向,一般用八个方位来表示。
风速是指风的移动速度,常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来表示。
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会对气温、降水和空气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
d.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后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形式有雨、雪、雾、露等。
降水对土地生态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3. 气候带气候带是指地球表面上因纬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区域。
根据纬度的不同,地球可划分为寒冷气候带、温带和热带气候带。
每个气候带都有不同的气温范围、降水量和季节特征。
4. 天气现象a. 晴天:指天空无云且阳光明亮的天气。
晴天通常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适宜户外活动。
b. 阴天:指天空被云层遮挡,光线相对较暗的天气。
阴天一般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容易带来沮丧的情绪。
c. 雨天:指空中有大量水分凝结成雨滴并降落到地面的天气。
雨天气温较低,湿度较高,需要注意保暖和携带雨具。
d. 雪天:指大气中水蒸气直接凝结成为雪花并落到地面的天气。
雪天气温较低,需要穿戴保暖的衣物和防滑的鞋子。
5.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预测和告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关于天气的知识是孩子们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天气,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
首先,孩子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某一时间和地点的气候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力等。
通过观察天空和气象仪器,可以判断出天气的变化。
1. 天气的种类:孩子们需要学习各种天气的名称和特征,例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
比如,晴天是指天空无云,阳光充足;多云是指天空有云,但不阻碍阳光照射;阴天是指天空全被云层覆盖,没有阳光;雨天是指有雨水降落;雪天是指有雪花飘落;风天是指有风吹动树叶和其他物体。
2. 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孩子们需要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例如:春天是温暖多雨的季节,夏天是炎热多雨的季节,秋天是凉爽多风的季节,冬天是寒冷多雪的季节。
3. 气象仪器:孩子们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气象仪器,以使用这些仪器观察和测量天气。
例如: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而湿度计用来测量湿度。
可以通过使用这些仪器,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天气条件。
4. 天气的变化:孩子们需要了解天气的变化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
例如:气候、地形、海洋等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日常现象,以及利用简单的气象仪器,来体验天气的变化。
5. 天气的影响:孩子们还需要了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例如:下雨会浇灭大火,但会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天气炎热时,人们需要防暑降温,而农作物则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防止干旱。
通过学习天气,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希望本文所整理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天气知识点能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让他们对天气更加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七年级天气和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天气和气候知识点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话题。
虽然它们听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含义却不一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的天气和气候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
一、天气1. 天气概念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一段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等。
2. 天气变化和预测天气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它会因为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系统等多个因素而发生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通过观察气象数据和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3.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气象过程,如雷暴、雨、雪等。
它们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和应对。
二、气候1. 气候概念气候是指统计某个地方长期的气象条件,它是由当地的天气、地理条件、大气和海洋循环等因素所决定的。
例如,南极洲是寒冷干燥的气候。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长期内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球性的,它可能被人类活动所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就是一种气候变化。
3. 气候带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和赤道和两极温度分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例如,亚热带气候带就位于赤道以北和南区域,气候干燥温暖。
三、天气和气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穿衣、出行、种植等方方面面。
正确认识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生活更加健康、舒适和安全。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天气和气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七年级的天气和气候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班级姓名1.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3.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b5E2RGbCAP4. 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plEanqFDPw6.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7. 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c8.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天气日历中,0代表(无风),1代表(微风),2代表(大风)。
DXDiTa9E3d9.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降水量等级),降水量有(6个等级)。
RTCrpUDGiT女口: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 〜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但有时会加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一般和晴好天气有关,有时会发展为雷阵雨天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单元知识清单
《天气》单元知识点1.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一样。
2.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5.了解天气的变化非常重要,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组织人们提前预防。
6.太阳可以使地球变暖。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大气的冷热程度叫气温。
8.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去测量气温。
9.测量温度的仪器叫作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
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10.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11.气温计的结构: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12.用气温计读气温小秘诀:零刻度,读数起步;向上数,几摄氏度;向下数,零下几度。
13.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阴凉通风处。
悬挂在空气中离地面高度约1.5米。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14.气象预报通常会报—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15.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8点、10点、12点、14点、16点)中气温的变化,我们发现:气温先上升,后下降,14点的气温最高,8点的气温最低。
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17.衡量一个地区(24小时)降水多少的数据叫降水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
18.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9.自制简易雨量器的注意点: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刻度条从底部贴起;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20.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注意点: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书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天气重点知识点总结
天气重点知识点总结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具有一定气象条件、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相对封闭的气旋、锋面和气团等天气现象的总称。
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它们的出现和移动会对天气产生重大影响。
高压系统是指大气中气压比周围地区高的区域。
高压天气通常带来晴朗、凉爽、干燥的天气。
低压系统是指大气中气压比周围地区低的区域,低压通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气旋是指大气中气压依次降低的环绕中心的方式而形成的风旋。
气旋是产生阴雨天气的重要因素。
锋面是指相较而言较为陡峭的气压界面,通常伴随着天气的变化。
影响天气的因素影响天气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地球自转、维持地球气温平衡和形成气候的要素。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各地区会在24小时内相继面临昼夜交替的状况,形成了昼夜温差。
这种温差是造成地球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气温的平衡又是通过地面光热和大气运动来维持的。
气候则是长期大气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的平均变化。
此外,气候和天气也受到地理位置、海洋、陆地、山地等要素的影响。
例如,位于海洋上的岛屿气候相对温和,南北纬度高的地区气候寒冷,山地则会形成一定的地形气候效应。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的一种气象预报。
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决定出行计划、衣着搭配等。
而在生产活动中,天气预报对于农林渔牧业、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气预报的方法包括历史气象资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通讯等多种手段。
其中历史气象资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通过观测和分析过往的气象数据,可以对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出一定的推测。
而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则可以实时监测大气状况,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信息。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凸显,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性的关注点。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的气象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
天气知识点总结
天气知识点总结天气是指大气在某一时刻的气象状态,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一种表现。
天气可以通过大气的各种参数来描述和分析,这些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
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天气预报和气象分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天气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气象参数和天气预报四个方面来总结天气知识点。
一、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是大气在某一时刻的气象状态,是地球大气各种物理现象的综合表现。
天气通常包括有关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云量等气象参数。
天气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天气预报成为重要的气象工作内容。
天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雷暴天气等。
这些天气状况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影响天气的因素1.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表在不同位置上的受照时间不同,导致了地表温度的差异;地球的公转则会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气候差异。
2.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地球上空气的运动规律。
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会导致地表的气温、湿度、压强等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导致大气运动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天气的形成。
例如,山地地区通常有较大的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容易形成降水和气温变化明显的天气。
4. 海洋和陆地: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会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大气的稳定性和降水的形成。
5.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天气产生了影响,例如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工业排放导致了大气污染等。
以上因素都会对地球大气的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出现。
三、气象参数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在气象学中,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大气的稳定性和水汽的含量。
小学科学:三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天气》(一)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4.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
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二)认识气温计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3.“℃”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5.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6.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三)测量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早上傍晚温度低,午后温度高。
3.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注意点:(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4.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四)测量降水量1.降水的常见形式:雨、雪、冰雹。
2.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3.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4.制作简易雨量器时要注意三点:(1)容器必须是直筒。
题目: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天气(一)《天气》
题目: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天气(一)《天气》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天气(一)《天气》1. 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大气中气温、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天气变化多端,对我们的生活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2. 天气的种类和特点2.1 晴天晴天是指天空无云,阳光明媚的天气。
晴天通常气温较高,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和露天运动。
2.2 阴天阴天是指天空被云层遮挡,看不到太阳的天气。
阴天常常伴随着较低的气温和湿度,适合进行一些室内活动。
2.3 雨天雨天是指降水量较大的天气情况。
雨天通常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高,我们需要带上雨具才能外出,避免被雨水淋湿。
2.4 雪天雪天是指降雪的天气,一般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雪天下的气温极低,我们需要保暖措施并注意安全,以免滑倒或受凍。
3. 观察天气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观察天气的变化:- 观察天空:观察云朵的数量和形状来判断天气情况。
- 测量气温: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当前的气温。
- 注意风向:观察树叶或旗帜等物体的摆动方向来判断风的方向。
- 了解天气预报:查看天气预报可以预先得知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4. 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 决定出行方式: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步行、骑车、坐车等不同的出行方式。
- 选择穿着:根据天气选择适合的衣物,保持舒适和保暖。
- 安排活动: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户外活动、运动等的时间和地点。
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认真观察、了解和适应不同的天气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学科学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二课:《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一般下午2点温度最高,黎明,温度最低。
3. 气象台在百叶箱测得当地气温。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北风就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可以用风向标测量。
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就是风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装置必须是直筒容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认识天气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认识天气一、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和状况。
它与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形、气候等有关。
天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
二、晴天晴天是指天空无云,阳光明亮的一种天气状况。
在晴天,阳光照射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和明亮的感觉。
晴天时空气干燥,人们可以选择户外活动,比如郊游、野餐等。
三、阴天阴天是指天空多云,阳光被云层遮挡的一种天气状况。
在阴天,光线变暗,空气湿度较高,我们会感到有些潮湿。
阴天是一个适合室内活动的时机,可以看书、画画或者听音乐等。
四、雨天雨天是指降水现象发生的天气状况。
雨天分为小雨、中雨、大雨等级。
在雨天,天空阴沉,大地被雨水打湿。
雨天可以种植庄稼、滋润大自然,也可以借机休息,读书或者和家人一起玩游戏。
五、雪天雪天是指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雪花而降落的天气状况。
雪天里,地面被雪花覆盖,呈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雪天时,我们可以堆雪人、滑雪、打雪仗等,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乐趣。
六、风天风天是指有风吹动的一种天气状况。
风天可以分为微风、劲风、狂风等级。
在风天,风吹动树叶、室外物品,有时会产生呼啸声。
风天是放风筝、风车转动的好时光。
七、气候与季节气候是对长时间和大面积范围内天气的统计和归纳,是地球大气长期状态的表现。
气候通常呈现季节性变化,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不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
八、保护自然,关爱天气天气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节约用水、合理使用电力、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做出努力,为保护环境、改善天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天气状况对我们的影响,懂得如何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活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保护自然,珍惜每一种天气形态,共同为美好的天气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爱护自然、认识天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认识天气的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气象学的重要内容,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定义、形成、影响因素以及变化等方面对天气与气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气状态的集合。
它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降雨等多个指标,可以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二、天气的形成1.太阳辐射:太阳的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阳光的热量可以加热大气和地面,导致大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2.湿度: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雨、雪等降水形式时,会对天气产生直接影响。
3.风:风是由于大气的不均匀加热和气压差异所引起的。
从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会形成气流,不同气流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气象现象的发生,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气旋和气团。
三、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它是对多年的天气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
四、气候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气候。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较高,而地势较低的地方通常湿度较大。
2.海洋:海洋是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周围地区的气候。
3.风流系统:全球的风流系统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低气压带和极区高气压带等,它们的存在造成了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和气压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候。
4.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地椭球形状和地球倾斜度,进而影响到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气候的季节变化。
五、气候的变化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变化,而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气体和尘埃,影响大气的遮阳作用,从而改变气温和气候。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程度。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
天气的概念地理
天气的概念地理天气是指地球上大气层中短期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和气候状态。
它是大气中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云量和降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表现,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气的出现和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运动、海洋热力和地貌条件等。
天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活动和生活质量。
我们通过观察天气来决定穿什么衣服、出行方式、种植作物和提前做出生活安排等等。
天气也对农业、能源、交通、水文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测和气象监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天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方面的变化。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的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局地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在潮湿的环境中,湿度会较高,而在干燥的环境中,湿度会较低。
风速是指空气运动的速度,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风的方向和风速的变化对天气情况和气温有影响,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会带来冷空气。
云量是指天空中云的覆盖程度,通常用零到十大小描述云量的多少。
降水是指自大气层中向地面释放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水、雪和冰雹等形式。
那么,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首先,太阳辐射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太阳能的热量变化导致了大气的能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形成了气候带。
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辐射会较强,而纬度较低的地方太阳辐射较弱。
其次,地球的自转和大气运动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
地球的自转导致空气在地球上上升和下沉,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空气上升并在高纬度降落,形成了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此外,海洋热力和地貌条件也对天气产生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库,它的温度和盐度对海洋和陆地上的空气形成了影响。
地形的不同会导致气温和降水等方面的差异。
天气变化常常是不稳定的,它通常以天气系统的移动或交互作用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变化的天气》概念整理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3、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4、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8、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9、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0、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1、(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22、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2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24、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2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6、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7、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28、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29、一个月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30、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31、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3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在我们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35、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36、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37、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38、不同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4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4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42、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4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
一些规律。
44、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4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4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47、(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 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48、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49、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一些规律。
(对)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为多云。
(错)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 对)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错)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对)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