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此次活动月是我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充分利用教育月活动载体,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教育活动月活动的举办为契机,不断探索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体现。本次活动月给广大同学带来主题鲜明的朗诵大赛,丰富亮丽的.心理知识和图片展,扣人心弦的心理电影,深入浅出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还有富有运动气息的校园环跑活动。相信通过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一定能达到增强心理健康,共建美好心灵家园的目的。
2、创造环境,建立一个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学校心理环境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体队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相对较浓,心理需要层次较高,因此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率先实行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学校领导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多一些人情味,少一点“枪药”味,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既欣赏自己,又悦纳别人,使身心健康得以维护和发展。因此,学校的各项制度,政策或规章的制订都必须以教师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并力求满足教师各方面的心理需要,各种改革措施的实行必须考虑到本校实际,注意并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同感与心理适应期。同时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民主治校,加强教师对学校决策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翁感。
二、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不会减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绝不会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改变客观存在,更不可能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衡。因此,面对教师的各种心理问题,应如何去了解、关心,使之成为一种动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这是值得人们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深思和重视的,也是提高我们领导艺术的有效途径。因此,正确了解和理解新时期教师心理需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们搞好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概述:
心理健康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组织一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标:
- 帮助高中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提供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
-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开展
讲座内容:
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紧密关联
2.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疾病
- 解释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压力等
- 提供相关疾病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措施
3. 心理应对策略与技巧
- 分享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策略,如放松技巧和积极思维
- 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缓解压力和增强心理韧性
4. 心理健康资源介绍
- 向高中生介绍一些可靠的心理健康资源,如心理咨询服务和社会支持机构
- 提供相关资源的联系方式和使用方法
5.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
- 探讨如何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包括课程设计和学校政策制定
总结: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举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供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并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推广。

通过这样的讲座,我们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概述: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内心的平衡状态,它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个层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举办了这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2.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长期低落、无助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就医和心理支持。

- 焦虑症:持续不安和焦虑感,常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包括心慌、呼吸困难等,需引起重视。

- 压力过大:来自学业、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如果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 自卑和自尊心过强:自卑会使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而自尊心过强会导致自大和不尊重他人。

- 社交障碍:害怕与人交往和社交活动,常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回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困难。

3.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学会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尽量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和娱乐活动缓解压力,同时培养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和策略。

-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互动和沟通,分享快乐和困扰,获得支持和理解。

- 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

4.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 缓解心理压力: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更好地应对困境。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精选8篇)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精选8篇)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精选8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篇一“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

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

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

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

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

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

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目录一、心理健康概述 (1)1. 心理健康定义及重要性 (1)2.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关系 (3)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3)1. 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5)2. 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6)三、心理健康标准与特征 (7)1. 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8)2. 良好心理状态特征表现 (9)四、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技巧 (10)1. 自我认知与情绪调控技巧 (11)(1)自我观察与评估方法 (12)(2)情绪识别及情绪调节策略 (13)2. 压力管理方法与技巧应用 (14)(1)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15)(2)有效应对压力方法介绍 (16)五、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提升 (18)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保持良好、稳定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状态。

它涉及到情感调节、应对压力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良好的自我认知。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其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特点包括:情感平衡,能够积极地面对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人际关系良好,与学生、同事和家长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自我认知准确,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应对压力的能力较强,能够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维护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合理宣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 心理健康定义及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心理健康不仅指的是缺乏情绪和心理障碍,同时还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得个体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平衡、稳定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关注心灵,促进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一种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些讲座通常由心理健康专家或心理教育者主持,内容涵盖了许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心理疾病预防等。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焦虑、抑郁、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都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

因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于促进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能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信息。

参与者可以从心理健康专家那里获得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其次,讲座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技巧。

通过讲座,参与者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压力、情绪,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也能够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参与者可以在讲座中与他人交流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从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这种交流有助于参与者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改善。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于提升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知识的普及和技巧的传授,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灵健康,实现全面健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五)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要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合 理的、科学的使用大脑,注意用脑卫生。 1、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大脑的“ 营养”和“水分”,期睡眠不足,记忆力衰退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 还可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神经衰弱、 抑郁性神经症等。
2、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协调活动:大脑左右两 个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脑分管 逻辑思维、数学、语言等,而右脑分管形 象思维、美术、舞蹈、体育等。两半球既 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因此,应重视左右 半球协同活动,有利于增强大脑功能。 3、防止脑的过度疲劳:用脑过度,会造成大 脑细胞活力减弱或丧失。大脑经常处于疲 劳状态,就会造成视力减退、食欲不振、 失眠、乏力、情绪烦躁,心情忧郁等异常 心理、生理反应。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黔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吴大鸿
2013.6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警察心理健康与自我心理调节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
(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2)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活 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心理活动:又称精神活动,是心理现象 及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综合表现。人 类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过程、个性、和大 脑皮质功能三个部分组成。 (4)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统称为心理 现象。
•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及心 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具 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人们不仅 要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及生理卫生以 保证身体健康,也必须要注意心理卫生以 确保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使人们有效地 从事工作、学习和健康的生活。心理健康 是健康的一半,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 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在适合的岗位 上去的较大的成就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显然,这一定义过分突出了个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

我国权威机构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郭念峰教授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即遇到突发心理刺激的反应强度。

这与人对外部事件的充分理智的认识程度、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有关。

2、心理活动耐受力:慢性、长期心理刺激的应对能力。

顺境与逆境的自我调试能力。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往往情绪和思维很容易受外部影响而变化。

6、康复能力:与认识能力,经验,时间有关。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人在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

有两个种倾向:过高,过低。

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

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0、环境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和各族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

因为,一个人从生到死,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

随环境的变化,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做适应。

有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心理异常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目录一、心理健康概述 (2)1.1 什么是心理健康 (3)1.2 心理健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4)1.3 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5)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7)2.1 认知发展 (8)2.2 情感发展 (9)2.3 社交技能发展 (10)三、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11)3.1 学习压力与焦虑 (13)3.2 人际关系问题 (14)3.3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问题 (15)3.4 应对策略及方法 (16)四、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17)4.1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19)4.2 家长如何营造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 (20)4.3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22)五、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 (23)5.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4)5.2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 (25)5.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6)六、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技巧 (27)6.1 认知重构 (28)6.2 情绪管理 (29)6.3 社交技能 (30)6.4 自我管理 (31)七、心理咨询服务与支持体系 (33)7.1 校园心理咨询服务介绍 (34)7.2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重要性与途径 (35)7.3 心理咨询服务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36)八、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37)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关注和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还包括生理健康。

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同伴关系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攀比
很多同学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甘心输给别人。 于是,就样样想跟着别人,变得浮夸,害怕落于人 后。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而这种攀比不 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比较,还表现在物质,金钱, 甚至是外貌的比较。
多跟父母,老师沟通
学会自我控制, 克服诱惑。
对自己要时 常鼓励,增 强自信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学会思考,养 成积极进取的 学习生活态度。
故事: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 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一阵阵” 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 一声:”你是谁?”但山也回应:”你是谁?”.孩子 生气了,喊道”我恨你”,哪知道这一喊,整个群山 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孩子忍不住了哭着 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回去对大 山喊”我爱你”试试呢.
•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做的 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当感受到父母、教师、 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有的同学以“没考好对不起老师,没考好对不起父母”的 观念为学习动力,在成绩退步时,容易产生这种自责的心理, 使自己陷入悲观,失落的情绪。
•孤独
有些学生常常会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 舟,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 接纳自己,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孤独寂寞的情绪体 验称为孤独感。
Page 2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人类 的健康下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 疾,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 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 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 或正常的状态。
•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健康 •三、意志坚定 •四、人际关系良好 •五、反应适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7.适度的反映能力
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 9.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10.创造性、成就感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遗传 (2)母亲的异常分娩 (3)生理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紧张
(5)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2.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1)注意心理调节,确保心理平衡 健康人的标志:
①有力的心脏; ②聪明的头脑;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1)同伴交往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 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
杂。
②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五、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一)人格障碍问题 1.自卑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表现: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
危害: ①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 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销蚀人的斗志; ③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 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血管系统 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站金平俊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

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自己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率的生活。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乐波特(G.W.Allport)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对生活充满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AHMaslw Mittelem an)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

研究者在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分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是由于衡量人生理健康与否时所采用的身体各项形态、生理和功能指标那样具体而客观。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主讲人:李颜颜各位同学: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

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

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内容综述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关于如何快乐成长、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去看看这些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知识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家健康成长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将了解怎样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怎样和朋友和睦相处,怎样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这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它们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自信地面对挑战,更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吧!1. 阐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可是个大事儿,得引起咱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重视。

为啥这么说呢?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心理健康就像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

想想看如果孩子们心里藏着事儿,情绪不稳定,那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比如学习上不专心,成绩下滑;和伙伴的关系不融洽,孤僻、易怒。

这些其实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们的学习,更关乎他们的快乐成长,关乎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强大的内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孩子,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能勇敢面对,积极向前。

所以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不容忽视,咱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

2. 引出本次讲座的目的和主题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内心世界。

这次的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快乐地成长。

那么今天我们要聊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次讲座的目的和主题吧!首先我们都知道,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快乐,有时候困惑。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分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笔者曾在“四川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做过专题发言,把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

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

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

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

二、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学生化程度之间的矛盾。

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学生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在学前期身心的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育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学生所达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

这样一来,就使小学教育向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

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三、学生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

因此,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案精选3篇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案精选3篇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案精选一、主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 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4. 学会应对困境和挫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焦虑和抑郁(2)性格问题(3)恐惧症(4)心理创伤3. 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1)运动和健身(2)冥想和放松(3)社交活动和交流(4)音乐和艺术疗法4. 应对困境和挫折的方法:(1)积极寻找支持(2)改变思考模式(3)制定目标并坚持(4)寻求专业帮助三、教学方法:1. PPT讲解。

2. 分组讨论。

3. 视频示范。

4. 情景模拟。

四、教学时长:2个小时。

五、教学评价:课后学员填写感想,进行交流和反馈,老师进行总结回顾。

六、教学资源:PPT,视频示范,资料参考。

七、作业安排: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一项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并进行总结撰写报告。

二、主题:中医调养讲座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调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 学会自我调养的方法和技巧;3. 掌握中医按摩、穴位按压和草药泡脚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医调养的概念和基本理念。

2. 中医自我调养的方法和技巧:(1)饮食调养(2)运动调养(3)情志调养(4)睡眠调养3. 中医按摩、穴位按压和草药泡脚的基本方法。

4.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

三、教学方法:1. PPT讲解。

2. 组合式教学:教师进行讲解,学员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 难点解析:学员可自带能量石,进行分享。

四、教学时长:2个小时。

五、教学评价:学员填写调查问卷,老师根据学员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教学资源:PPT,资料参考,按摩工具、能量石、草药材料等。

七、作业安排: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月的养生调养计划制定,并进行微信群交流和分享经验。

三、主题:健身教育讲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健身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2. 学会正确的健身方法和技巧;3. 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效果;4. 学会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中小学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件ppt

中小学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件ppt

成功案例三:如何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总结词
通过沟通、引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高社交能力 。
VS
详细描述
某初中教师发现学生小王与同学之间存在 矛盾,关系紧张。教师及时采取措施,通 过沟通了解情况、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 授人际交往技巧等,帮助学生小王解决了 人际关系问题,并提高了其社交能力。同 时,教师也加强了班级的团队建设活动, 促进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个 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心 理问题的能力。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 康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心 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开始尝试
0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Chapter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01
02
03
04
教育资源不足
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 教育教师和充足的教材资源,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传统观念影响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 有学术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压力过大
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竞争 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增加了
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 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预防心理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 防方法,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通用8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通用8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通用8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篇1一、活动主题:健康心理,快乐学习二、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师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勇于面对现实,勇敢挑战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生活。

三、活动时间:12月四、活动内容1、问卷调查由学生处心理辅导办公室向每个级部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学生在适应高中生活、承受挫折、学习困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突出问题。

区分年级进行结果统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活动。

2、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根据调查结果,由心理辅导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和辅助方法。

各年级组织班主任先学习基本资料,然后班主任针对本班情况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以解决学生个体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篇2一、活动主题:2-心理健康周---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二、活动宗旨1、为宣传我校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明的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引导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三、活动时间:20xx年月22日--月26日四、活动内容1、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广播、校园网络等)。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利用班级主题班会进行正能量宣传。

五、活动安排1、周一国旗下讲话:《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讲话人:2、周一班级主题班会:《珍爱自己》责任人:班主任校园广播:《心理专题内容》责任班级:82班4、“心理健康教育”展责任人:政教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责任人:郝培凤周波(集中咨询时间:月22日--月26日的大间)6、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篇3一、活动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成长助人自助二、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活动内容1、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学习辅导、休闲辅导等,实现心理健康的预防性、发展性目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引言亲爱的高中生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

作为你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导师,我深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讲座中,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维护方法。

希望通过这场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内容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的正常状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适应压力的能力。

它是个人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阶段,我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因此维护好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高中生的学业、社交、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研究效果,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

此外,它也对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克服困难,面对压力。

内容三: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为了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学会情绪管理:合理表达情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寻求支持和帮助。

2. 关注身体健康: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情绪波动。

3. 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活动,释放压力,增加快乐感。

4. 维系亲密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分享快乐和烦恼。

5. 适度规划时间:合理安排研究、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

结语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和幸福感的重要一环。

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最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拥有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

谢谢大家!以上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什么是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

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

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

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

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

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要求身体力行地进入“爱情王国”的心理需要与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青少年整个心理品质,尤其是道德品质规范形成了矛盾,加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别是性道德品质的发展滞后于性生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心理和道德准备不足,因此,在出现异性关系处理、早恋问题的对待上出现困惑与失衡。

②新的独立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由于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所以,要求摆脱成人的管教,希望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的心理更为强烈,希望父母、老师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来看待,希望得到像成人一样的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但他们经济上的未独立,心理发展上的未成熟,以及现时的学习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仍然需要向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学校、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产生了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自我发展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

青少年在寻求独立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追随父母和老师了,对他们过多的呵护、过高的要求、过分的照顾、过多的干预,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逆反行为,表现出难以驾驭和不服管教的趋向。

在心理学上,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

3.社会性。

认识方面,青少年注重社会性的评价,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目标,注重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中的各种与己有关的事情。

如人们对高考、中考的认识、评价,人们对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对当今学校教育和教师人格的评价,以及对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评价等等给予重视的同时,又对社会风气、文化艺术、人际关系、法律道德等社会问题十分关心;在情感方面,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个性方面,青少年开始逐步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和人生观等,都开始逐渐形成并且稳定。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认知能力的发展,致使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不再盲从他人,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思维批判性。

2.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致使青少年常常莫名其妙的烦恼,而且极不愿意向家长吐露,又埋怨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

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表现出强烈的闭锁性。

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率、单纯和外露,而是不经意向别人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心理话不愿意向父母、向老师表露,而是寻求同龄人和知己才敞开自己的心扉。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又不愿意轻易把自己的秘密诉给别人。

如果成年人不了解这一特点,对青少年的情感上的细致变化和“反常”的表现,过多的“刨根问底”、“明察暗访”,或者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毫不在乎,从不关心和主动交谈,都会增强子女的情感的障碍,使有些青少年宁愿以失败或惩罚来换取情感上的“平衡”,与成人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意志行为方面,青少年表现出轻率性、冲动性,在排除困难和干扰方面,还缺乏坚定性、坚持性,遇到挫折表现出动摇性。

3.道德品质的发展。

具备了较丰富的道德知识,掌握了部分道德标准,能够较客观地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判断和评价,并对社会上的种种道德现象有了自己的道德观和评价观。

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能做出一定的选择,表现出能排除内外困难并付诸行动。

4.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趋于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带有“激进”、“主观”的特色。

三、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一)角色理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的。

角色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现实表现的角色,自我主观理解的角色与社会期望的角色三者一致,心理的矛盾冲突随之逐渐减少,个体的心理表现为健康状态,对社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适应。

(二)激励理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一种促进作用,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内在价值,类似于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

如创造、自觉关心他人、好奇、不断成长、爱别的人和被人爱。

一个人行为不善,乃是因为其基本需要被剥夺的结果,如果能发展他的内在潜能,向健康人看齐,则其行为就可以有所改善。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发展的顺序分为五个等级:一是基本的生理需要。

驱使人们去满足生存的需要而行动。

二是安全的需要。

在生理的基础上产生安全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经济上和身体上不受威胁。

三是爱和归属的需要。

个体需要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需要成为团体一员。

四是尊重的需要。

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关心和高度评价;面对困难,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和有信心。

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逐渐升高的,前者获得满足就要升高到后者。

人的行为是由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多种需要中的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

受其启发,我们认为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新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自我设计、思想与社会期望相结合,充分尊重、理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友谊意识。

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激发的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期望的实现与否在于期望的合理性,它取决于:其一来自于社会的需求和群体规定;其二是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其三是适应的条件。

归因(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知其原因的过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和行为实行控制)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凭一时的观察和推测的结果只有在类似的情境中去验证才有效。

H·凯利的“三度理论”认为人们要横跨三个不同的范围来检验因果关系,即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人),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时间和形态)。

凯利将外界信息分为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即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料和一贯性资料。

区别性资料即他人行为是否特殊;一贯性资料,即分析他人特殊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比如:一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功课还好,即区别性资料高;这个学生以前数学成绩还好,即一贯性资料低;这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同学也差即一致性资料高,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这个学生数学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情景或条件,建议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三)应激理论应激是由内外刺激影响造成个体紧张不安的身心状态。

应激唤醒了大脑皮层使之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有助于注意的集中、思维的活跃、恰当地判断、果断地抉择,富有成效地进行意志活动,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大脑觉醒状态下进行的。

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需要身心维持一定的紧张度。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范畴中,我们一般这样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它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能够完全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努力才能达到。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以下二方面:(一)满足需要在有关人类需要的研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

根据这种理论,人的需要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

也就是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承认与接纳、能否得到爱、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决定着个体能否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1.积极干预。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尚未出现或者刚刚出现时,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有所准备。

2.及时补救。

当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出现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问题时,及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

3.发现问题。

由于人类心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和学生自身经历的不同,难免有少数同学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当然责无旁贷。

同时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发现的及时,通过相关的专业的人士的帮助和治疗,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够得到根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