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
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小区田间试验报告

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小区田间试验报告为进一步检验炭基马铃薯专用肥料对改良土壤、增加地温、保水保肥和延长肥效功能,为农业部正式登记提供依据,2019年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大民屯镇前栏杆村马铃薯产区安排田间试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方法(一)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
试验地点:大民屯镇前栏杆村。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马铃薯产区上,试验地块平坦,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耕层质地为棕壤。
常年马铃薯亩产2750kg,前茬作物施肥量(kg/亩):N27.3、P2O516.2、K2O42.3。
试验地农化性状见表1。
(三)供试肥料试验肥料名称:炭基马铃薯专用肥。
养分含量:N10、P2O58、K2O18。
剂型:粉剂。
(四)供试作物名称:马铃薯品种:尤金。
(五)试验设计和方法试验处理:处理1:空白对照;处理2:当地习惯施肥(洋丰复合肥(14-16-15)35kg);处理3:每亩4.5kg尿素、11kg磷酸二铵(18-46-0,国产),14kg硫酸钾,混合后按上述方法施入。
(每小区30m2:尿素202g+495g磷酸二铵+630g硫酸钾/小区);处理4:每亩施炭基马铃薯专用肥50kg(10-8-18)。
田间设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
小区面积30m2,即0.6m行距。
株距0.25m,4行区,12.5m行长。
采用随机排列。
(六)肥料使用方法供试肥料为炭基专用马铃薯专用肥(10-8-18,由沈阳农业大学提供)。
其他肥料可选用尿素、磷酸二胺和硫酸钾,做底肥一次输入。
(七)田间管理4月4日,机械旋耕整地。
4月11日人工施底肥后播种。
5月17日,6月18日除草。
5月20日6月20日中耕。
7月20日采收。
小区单采单收,计实产。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一)试验地基本性状情况地块名称:郭家坟土类:草甸土质地(沙、沙壤、壤、粘壤、粘):壤地形(平、坡、洼):平肥力:高(二)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生育性状的影响对马铃薯生育性状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喷施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的株高、出苗率等影响比较显著。
云南2016年早春作马铃薯品种试验方案

云南省2016年早春作马铃薯品种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区域试验,对各育种单位选育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品质等鉴定评价,为我省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一)区域试验序号品种名称选育单位供种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区域试验年限1 昆薯-3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卫民第2年2 中薯25号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第2年3 中滇薯2号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第2年4 丽薯14号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群擎第2年5 合作88(CK)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云忠(二)生产试验序号品种名称选育单位供种单位联系人及电话1 滇薯701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2 中薯18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3 滇同薯1号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4 冀张薯12号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郭华春5 丽薯5488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绍林6 云薯305 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李燕山7 云薯304 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李燕山8 云薯902 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李燕山9 合作88(CK)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云忠(三)种薯供应各供种单位将参试品种直接寄送给承试单位,并且保障种薯数量和质量,供种时间直接与承试单位联系。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每个试验点至少寄送种薯200粒,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每个试验点至少寄送种薯80公斤。
如供应的种薯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安排到下一年度进行试验。
三、区域试验承担单位及承担人序号试验点试验承担单位试验承担人及电话邮政编码1 寻甸寻甸县种子管理站马景生6552002 陆良陆良县种子管理站周吉云099 6556003 南华南华县种子管理站方绍光6752004 江川江川县种子管理站周开兴6526005 建水建水县种子管理站朱丽6543006 邱北邱北县种子管理站李菊芬043 6632007 景东景东县种子管理站陈玉秀6762008 大理大理市种子管理站杨子芬6710039 隆阳保山市种子管理站段修安67800010 玉龙玉龙县种子管理站赵正东674100四、生产试验承担单位及承担人序号试验点试验承担单位试验承担人及电话邮政编码1 建水建水县种子管理站朱丽6543002 大理大理市种子管理站杨子芬6710033 隆阳保山市种子管理站段修安6780004 景东景东县种子管理站陈玉秀6762005 南华南华县种子管理站方绍光675200五、田间试验方法(一)区域试验1、试验地选择。
马铃薯基地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种植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特制定本马铃薯基地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特点、种植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4.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XX市XX县XX乡马铃薯种植基地五、活动对象全校初中、高中学生六、活动内容1. 马铃薯种植知识讲座(1)邀请农业专家为学生讲解马铃薯的生长特点、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马铃薯种植过程视频,了解马铃薯的生长周期。
2. 马铃薯种植实践(1)分组进行马铃薯种植实践,每组分配一块种植区域。
(2)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亲手进行马铃薯种植,包括挖穴、播种、覆土等环节。
(3)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种植技巧。
3. 马铃薯种植管理(1)了解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肥料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2)分组进行马铃薯种植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4. 马铃薯收获(1)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马铃薯的收获过程。
(2)记录收获过程中的数据,如产量、质量等。
5. 马铃薯产品加工(1)了解马铃薯产品的加工过程,如马铃薯粉、马铃薯片等。
(2)分组进行马铃薯产品加工实践,学习相关技术。
6. 活动总结(1)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七、活动准备1. 准备马铃薯种植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邀请农业专家为学生进行知识讲座。
3. 准备马铃薯种植工具、肥料、农药等。
4. 准备活动场地、帐篷、休息区等。
5. 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如奖品、纪念品等。
八、活动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土豆土壤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豆种植所需的土壤配制方法。
2. 了解不同土壤成分对土豆生长的影响。
3. 通过实验,优化土豆种植土壤的配方,提高土豆的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原理土豆是一种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pH值以6.0-7.0为宜,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土豆的生长。
本实验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腐殖土、沙土、泥炭土和有机肥料,配制出适合土豆生长的土壤。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腐殖土- 沙土- 泥炭土- 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等)- 土豆种子2. 实验仪器:- 电子秤- 耐酸耐碱的塑料桶- 搅拌棒- 塑料薄膜- 测土pH值仪器四、实验步骤1. 土壤准备:- 称取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泥炭土和有机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土壤混合:- 将混合好的土壤倒入塑料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土壤充分湿润。
3. 土壤pH值测定:- 使用测土pH值仪器测定土壤的pH值,确保pH值在6.0-7.0之间。
4. 土壤堆放:- 将配制好的土壤平铺在塑料薄膜上,厚度约10-15厘米,堆放一段时间,让土壤自然风干。
5. 土壤翻耕:- 将风干后的土壤翻耕,使其更加松散,便于土豆根系生长。
6. 土壤铺设:- 将翻耕好的土壤铺设在种植床上,厚度约15-20厘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配制比例:- 腐殖土:沙土:泥炭土:有机肥料 = 3:2:2:12. 土壤pH值:- 测得土壤pH值为6.5,符合土豆生长的适宜范围。
3. 土豆生长情况:- 种植后的土豆长势良好,叶片翠绿,根系发达,产量较高。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配制出适合土豆生长的土壤,并观察到土豆生长情况良好。
实验结果表明,腐殖土、沙土、泥炭土和有机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有效提高土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土豆品种特点,适当调整土壤配制比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配制土壤时,要注意土壤的pH值,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马铃薯田间检测实施方案

马铃薯田间检测实施方案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保障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问题,马铃薯田间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马铃薯田间检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一、田间检测工具和设备的准备。
1. 选择合适的田间检测工具,如手持式显微镜、喷雾器、测量工具等。
2.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确保田间检测人员的安全。
二、田间检测的时间和频率。
1. 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田间检测,包括播种后、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等。
2. 根据当地气候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确定田间检测的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田间检测的内容和方法。
1. 对马铃薯叶片、茎秆、根系等进行全面检测,发现病虫害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2. 采用目测和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3. 利用喷雾器对病虫害进行喷洒防治药剂,采取化学和生物两种方法进行防治。
4. 测量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指标,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四、田间检测的记录和报告。
1. 对每次田间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2.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报告田间检测的结果,提出防治建议和措施。
五、田间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 对田间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2. 加强对田间检测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六、田间检测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1. 对田间检测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马铃薯产量、质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指标。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田间检测的实施方案,提高其效果和效率。
七、总结。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危害,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共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9篇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9篇第1篇示例: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少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各种试验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报告。
试验目的:通过同田对比试验,比较不同品种或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估各种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措施。
试验设计:选取同一块土地,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面积相同,种植相同数量的马铃薯种子。
不同的小区域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施肥量、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记录每个小区域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块茎大小等。
试验过程:在试验开始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施肥、翻耕、除草等。
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对每个小区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确保各小区域的种植条件尽可能一致。
在生长期间,定期对植株进行观察和管理,确保各小区域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各小区域的马铃薯植株逐渐长大,块茎逐渐形成。
经过测量和统计,得出了不同处理方式下马铃薯的产量数据。
可以发现,施肥量对马铃薯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适量的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结论和建议。
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定期监测对保障马铃薯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同田对比试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铃薯生长的规律,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这份试验报告对农民朋友们在种植马铃薯时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2篇示例: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研究背景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在不断地探索各种种植方法。
马铃薯种植小实验报告

马铃薯种植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及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材料:
1. 马铃薯块
2. 塑料盆或花盆
3. 肥沃的土壤
4. 水
5. 室内或室外的阳光照射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适当大小的塑料盆或花盆,并在底部放置一些排水孔,避免积水。
2. 在盆中加入肥沃的土壤,填充至盆的三分之二高度。
3. 将马铃薯块放于土壤表面,块面向上。
4. 再次加入土壤,使土壤完全覆盖住马铃薯块,留出一些空间供薯叶生长。
5. 将土壤轻轻压实,并浇透水。
6. 将盆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
如果选择室内种植,确保有足够的阳光照射。
7. 按需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8. 在数周后,可以观察到马铃薯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
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以下情况:
1. 发芽:通常在种植后的一到两周内,马铃薯块会发芽,出现新的薯芽。
2. 薯叶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薯叶会从薯芽中伸长并茂密地生长。
3. 开花:若马铃薯植株正常生长,多数会在生长过程中开出花朵。
4. 结薯:数周后,可观察到地下的马铃薯开始膨大成形。
5. 根系生长:马铃薯植株的根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及其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此外,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可能会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种植方法及生长习性。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本次试验以马铃薯“3414”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进行了不同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
方式的试验,并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试验方案
1.种植方法:在田间根据常规种植方法进行,保证种植密度。
2.施肥方法:本次试验将施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施肥在种植前进行,采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多种施肥方式;第二次施肥在花期后进行,采用氮肥、磷肥、钾肥等
多种元素肥进行施肥。
3.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以下处理方案:
方案1:不施肥
方案2: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
方案3: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元素肥
方案4:两次施肥同时进行
二、试验结果分析
1.产量分析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案2和方案5的产量较高,分别是方案1的1.8倍和1.6倍。
其中,采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的方案2产量最高,达到5661.4kg/亩,说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品质分析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品质
影响不大,不同处理下的马铃薯品质均能符合市场需求。
3.经济效益分析
三、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节气
要素进行施肥。
2.马铃薯品质对施肥并不敏感,而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决定施肥方式的关键。
3.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量的控制和施肥时间的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本文将对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进行报告,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比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农民和农业科研人员提供种植马铃薯的科学指导。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取了位于市郊的两块马铃薯同田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地点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土壤为砂质壤土。
试验时间为当年的春季至秋季。
三、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了三个重复。
具体设计如下:处理一:品种A种植处理二:品种B种植处理三:品种A施肥处理四:品种B施肥四、试验方法1. 土壤处理:在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全面检测,以确保试验地的土壤质量良好。
对于施肥处理的区域,按照标准施肥方法进行施肥,保证每个处理组的营养水平基本相同。
2. 种植管理:在播种前,对试验地进行了整地和打浆,确保试验地表面平整。
然后按照不同处理组的要求,分别进行了种植。
在生长期间,对每个处理组进行了相同的管理,包括浇水、松土、防治病虫害等。
3. 采收和数据记录:在马铃薯成熟期,对每个处理组的马铃薯进行了采收,计算了产量和质量,并记录了产量、块茎密度、块茎大小等数据。
五、试验结果1. 品种对比:通过试验发现,品种B的产量略高于品种A,且块茎密度和大小也略优于品种A。
在该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品种B更适合种植。
2. 施肥对比:施肥处理组的产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组,而且块茎密度和大小也更高。
这表明,在该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适当的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六、结论和建议1. 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品种B在该试验地点的表现更好。
2. 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3.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在马铃薯的种植中,肥料的使用对于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马铃薯“3414”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品种,在田间肥料效应试验中对其施肥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验设计和方法在田间肥料效应试验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和试验时间,然后根据不同的处理组合设计试验方案。
针对马铃薯“3414”,在试验地点选择上需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在试验时间选择上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来确定。
在试验设计上,可以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合,如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以及不同施肥时间等。
在试验进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量和方式,以及施肥时期的选择等。
还要及时记录和统计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产量等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总结。
二、试验结果分析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要对不同处理组合的施肥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通过对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施肥处理组合的效果差异。
同时还可以分析土壤养分情况和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探讨其与施肥效果的关系。
在试验结果分析中还可以结合试验地点、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施肥处理组合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三、试验总结与建议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对马铃薯“3414”在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针对施肥效果好的处理组合,可以推荐给农民和种植者使用;而对于施肥效果差的处理组合,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如调整施肥量、调整施肥时间等。
还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通用的施肥建议,如关于氮磷钾肥料的比例、施肥时间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本次试验采用了“3414”号马铃薯新品种,以探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并为该品种的生产提供参考。
试验设计分为四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施肥),氮(N)、磷(P)、钾(K)三个单一营养元素施肥组合组(NPK)。
每个处理组均设置了三个重复,共计12个小区域。
在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表1)。
表1:试验土壤质地及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处理组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g/kg)全磷含量(g/kg)全钾含量(g/kg)NPK 中性砂质土 1.2 7.5 1.1 0.818.5对照组中性砂质土 1.2 7.5 1.1 0.818.5试验过程中,对照组马铃薯生长弱旺,无明显趋势或特征。
而钾、磷、氮三个营养元素组合处理组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为健壮,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1. 钾、磷、氮三个营养元素组合处理组的马铃薯均比对照组的马铃薯长出了更多的叶片,并且叶片比对照组更为宽厚。
其中以K组合效果最好。
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表2)。
处理组重复1 重复2 重复3 平均值对照组0.98 1.05 1.01 1.01氮组合 1.12 1.17 1.15 1.15磷组合 1.09 1.14 1.13 1.12钾组合 1.26 1.32 1.28 1.28从表2中可以看出,钾组合处理组的马铃薯产量相对较高,比对照组高出27%。
磷组合处理组和氮组合处理组的马铃薯产量虽然也比对照组高,但提高幅度不如钾组合处理组。
综合上述结果,钾组合处理是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法。
结论:本次试验表明,钾、磷、氮元素施肥组合可以有效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块茎发育。
而以钾元素为重点的施肥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的产量提高效果最好。
因此,在马铃薯的育种生产中,施用适量的钾、磷、氮供应是十分必要的。
马铃薯田间试验

马铃薯“3415”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一、试验依据及目的按照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划分不同的施肥区域,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马铃薯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系数,土壤供肥能力,马铃薯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1、试验地点:古交市常安乡龙庄沟丁拉中地2、地形:山地,山中腰3、土名:土类褐土,亚类褐土性土,土属黄土褐土性土,土种耕立黄土4、肥力等级:高5、养分情况:有机质19.7g/kg,全氮0.55g/kg,碱解氮39mg/kg,有效磷32.4g/kg,缓效钾694mg/kg,速效钾97mg/kg,PH8.2。
有效铁 3.8 mg/kg,有效锰 6.7mg/kg,有效铜0.51 mg/kg,有效锌 0.58mg/kg,有效硼 0.44mg/kg,有效硫13.1mg/kg。
6、前期作物情况:玉米亩产300 公斤/亩,施纯 N 8 kg/亩,P2O57 kg/亩。
三、供试验作物及品种:马铃薯四、试验方案公斤/小区N1=0.3kg/小区 P1=0.2kg/小区 K1=0.3kg/小区N2=0.6kg/小区 P2=0.4kg/小区 K2=0.6kg/小区N3=0.9kg/小区 P3=0.6kg/小区 K3=0.9kg/小区“3414”完全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6m2,长度8.4m×宽度4m。
马铃薯株距为45cm,(种18株),行距60cm(种7行),每小区种植126株,亩种植2469株,每个试验点约1亩(小区精确0.7亩)小区排列设置附表。
3414试验小区排列设置五、田间操作2011年5月11日按不同小区处理施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硫酸钾。
5月22日播种。
6月22日出苗,第一次中耕,主要是疏松土壤。
6月26日第二次中耕,清除杂草。
7月13日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
7月14日植株现蕾,7月21日植株开花,9月17日小区叶子变黄,9月29日收获。
隆德马铃薯间作实验方案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杜春凤一、试验目的在连作条件下,通过利用3:2的间作条带比,研究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变化的影响,定量评价间作栽培技术的产量及品质效应,旨在缓解宁夏南部山区长期单作导致的马铃薯连作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间、套作栽培模式,为宁夏南部山区间、套作模式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1、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作物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1)不同处理间作物产量变化特征;(2)不同处理间作物生物量变化特征;(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养分吸收的影响;(4)间作栽培对土壤氮素形态变化的影响。
2、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变化的影响(1)间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变化的影响;(3)间作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三、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实验方案(一)试验地点与土壤概况1、试验地点: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
2、土壤类型:该试验地为黑垆土。
(二)试验设计1、供试材料(1)供试品种:马铃薯为青薯9号,玉米种子为长城706(2)试验设计:大田试验。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单作玉米;处理2:单作马铃薯;处理3:马铃薯/玉米(条带比为3:2)。
(3)供试肥料:磷酸二氨(N21.2%)、尿素(N46%)。
2、试验内容: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4次重复,共12个小区。
表1 马铃薯/玉米间作处理设计方案3、种植方法:马铃薯与玉米均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宽行为60cm,窄行为40cm。
马铃薯株距为40cm。
玉米覆膜种植,株距35cm。
小区面积4×3=12m2,共12个小区,小区间间隔30cm。
4、施肥方法:土壤翻耕前基施磷酸二氨325kg/hm2,尿素尿素98.44kg/hm2 ,全生育期不追肥。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也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许多农业科学家进行了马铃薯的同田对比试验。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种植方法。
试验设计:本试验使用了同田对比设计,共有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处理包括:1. 常规种植方法: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进行马铃薯种植。
2. 有机种植方法:使用有机肥料和农药进行马铃薯种植。
3. 补充灌溉处理:在干旱季节进行额外的灌溉。
4. 控制处理: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研究过程:试验地点位于农村地区,土壤肥沃,阳光充足。
试验使用相同的马铃薯品种,并对每个处理进行相同的土壤准备和种植操作。
在生长季节,记录每个处理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生长状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施肥灌溉情况。
在收获季节,对每个处理的马铃薯进行采样,并测量以下指标:1. 马铃薯产量:采集每个处理的马铃薯,并称重计算产量。
2. 马铃薯品质:测试每个处理的马铃薯的口感、颜色、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有机种植方法的马铃薯产量相对较高,跟常规种植方法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2. 补充灌溉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种植方法,但略低于有机种植方法。
3. 控制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低,表明特殊处理对产量有积极影响。
4. 有机种植方法的马铃薯在颜色、口感和抗氧化性能方面表现优于其他处理。
5. 补充灌溉对马铃薯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结论:根据本次试验结果,有机种植方法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最佳选择。
补充灌溉也对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但略低于有机种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种植方法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最差。
在种植马铃薯时,推荐使用有机种植方法,并结合补充灌溉措施。
建议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方法,建议进一步研究有机肥料和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

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名称马铃薯3414肥效田间试验二、试验目的及其依据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
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
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钾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本次试验母的为探索不同肥料在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马铃薯最佳施肥方案。
三、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3月2.试验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四、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
五、试验材料:供试肥料:富岛产尿素(含N46%)、硫酸钾肥(含K50%)、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12%)。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荷兰15号马铃薯六、试验方案设计1、设计方法:本试验采取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414试验方案,以N、P、K三个因素为基础,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建立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3水平=2水平×;14个处理,各处理设计见表1。
马铃薯 3414 肥效试验处理设计表1 单位:kg/采取回归最优设计,重复三次,随机排列,小区长,宽3M,小区面积20M2。
2、施肥方法:基肥:60%的氮肥,40%的钾肥,全部磷肥。
苗期施10%的氮肥,10%的钾肥。
现蕾期施30%的氮肥,50%的钾肥。
3、试验处理: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即:行距,株距,并随手压种,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以利扎根出苗。
摆放后用些碎土盖种撒上肥料(均匀撒在种薯之间),后均匀盖上稻草且不露光即可(稻草量按650kg\)。
马铃薯品种田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产量高、品质好的马铃薯新品种,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本实验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田间实验,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品种:选取了A、B、C、D四个马铃薯品种,分别记为品种1、品种2、品种3、品种4。
(2)实验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田块作为实验地。
2. 实验方法(1)种植密度:每个品种种植3个重复,每个重复种植10行,行距0.5米,株距0.3米。
(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用底肥(复合肥)和追肥(尿素),施肥量分别为1500千克/公顷和750千克/公顷。
(3)田间管理:包括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4)数据记录:记录每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育期从表1可以看出,四个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大,品种1、品种2、品种3、品种4的生育期分别为90天、92天、93天、91天。
2. 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品种2的产量最高,达到3345.2千克/亩;品种1的产量为3220.4千克/亩;品种3的产量为2980.8千克/亩;品种4的产量为2856.0千克/亩。
3. 品质从表3可以看出,品种2的淀粉含量最高,达到21.5%;品种1的淀粉含量为20.8%;品种3的淀粉含量为20.2%;品种4的淀粉含量为19.6%。
4. 抗病性从表4可以看出,四个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大,品种2、品种1、品种3、品种4的抗病性分别为75%、70%、65%、60%。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在本实验条件下,品种2的产量最高,淀粉含量最高,抗病性较好,是较为理想的马铃薯品种。
2. 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受种植环境、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验结果仅供参考。
3.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建议1. 加强马铃薯品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
马铃薯试验实施方案

马铃薯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优化种植管理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作为试验地点,保证马铃薯生长环境的良好条件。
三、试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四、试验方案。
1. 土壤处理,在试验地点进行土壤松土、施肥等基础处理,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种植管理,按照马铃薯的生长规律,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施肥、浇水、防病等管理措施,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3. 生长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生长势、病虫害情况等,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 采收处理,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采收时间,并进行采收后的处理和贮藏。
五、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
对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试验结论提供科学依据。
六、试验结论和建议。
根据试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试验结论,提出相应的种植管理建议,为当地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七、试验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种植管理措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八、试验展望。
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马铃薯的生长规律,优化种植管理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即是本次马铃薯试验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支持,谢谢!。
旱作区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田间试验

旱作区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田间试验为筛选出适宜定西市旱作区黑膜膜际垄作深播栽培所需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后续储备和技术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3号、陇薯10号、陇薯7号、青薯9号、新大坪(CK)。
2.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李家堡村,试验地为旱川地,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土壤类型为黑垆土,海拔1946m,年降雨量400mm,常年有效積温2239℃,常年无霜期139天,前茬作物玉米。
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处理1:陇薯3号;处理2:陇薯10号;处理3:陇薯7号;处理4:青薯9号;处理5:新大坪(CK)。
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0m,采用黑色地膜全膜双垄沟垄作侧播种植模式,种植密度3000株/667㎡。
覆膜前结合整地亩施马铃薯专用肥60kg,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
生长期间调查各品种物候期,在开花期、收获时调查病株数,统计田间病毒病和晚疫病发病率,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进行调查。
收获时按小区单收计产。
4.统计分析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1.各品种物候期表现由表1可见,各品种均比对照新大坪出苗期均推后4-7天。
陇薯3号和陇薯7号出苗最早,较对照推迟4天,其次为陇薯10号,青薯9号出苗最迟;各品种生育期均比新大坪(CK)延长13-16天,其中陇薯3号、陇薯10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22天,青薯9号最长为127天。
2.不同品种病害发生调查开花期新大坪的病毒病发病率最高为27%,其它各品种发病率較新大坪降低,为13%-7%,而青薯9号没有发生病毒病。
收获期新大坪病毒病的发病率最高为20%,其余为13-17%,青薯9号发病率最低为10%。
开花期新大坪的晚疫病发病率最高为27%,其它各品种发病率较新大坪降低,均为13%,而青薯9号没有发生晚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田间试验计划书
一、试验名称
马铃薯3414肥效田间试验
二、试验目的及其依据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
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
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钾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本次试验母的为探索不同肥料在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马铃薯最佳施肥方案。
三、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3月
2.试验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
四、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
五、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富岛产尿素(含N46%)、硫酸钾肥(含K50%)、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12%)。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荷兰15号马铃薯
六、试验方案设计
1、设计方法:本试验采取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414试验方案,以N、P、K三个因素为基础,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建立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14个处理,各处理设计见表1。
马铃薯 3414 肥效试验处理设计
表1 单位:kg/666.67M2
采取回归最优设计,重复三次,随机排列,小区长6.7M,宽3M,小区面积20M2。
2、施肥方法:基肥:60%的氮肥,40%的钾肥,全部磷肥。
苗期施10%的氮肥,10%的钾肥。
现蕾期施30%的氮肥,50%的钾肥。
3、试验处理: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即:行距0.4M,株距0.3M,并随手压种,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以利扎根出苗。
摆放后用些碎土盖种撒上肥料(均匀撒在种薯之间),后均匀盖上稻草且不露光即可(稻草量按650kg\666.67M2)。
且区行距边缘各留0.2M、株距边缘0.15M不摆种。
按小区20M2折算用种量160块。
七、进度安排及起止年
2012-2013年两年
八、预期效果
试验产量预计
试验小区产量统计表
表2
在本试验施肥区间,平均产量处理10最高,其次为处理6、处理7。
九、计划指定人、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