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
1什么是公共政策?特点?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特点:1公共性2价值相关性3层次性4功能多样性5动态性
6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西方国家和我国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别。
元首决策:西方国家有,我国没有
政党:西方多党制,政党政策可以通过选举上升为国家公共政策
司法机关:西方:司法审查中国有限的法律解释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①立法倡议;②立法否决;③委托立法;④外交决策;⑤防务政策
(3)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
①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解释;②制定规章条例;③行政裁决。
(4)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①司法审查②推翻先前的判决③司法命令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①宪法②基本法③其他法律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法律解释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当代中国,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应用的问题的解释权归国务院及主管部门。
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区别。
所谓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元政策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最终必须服从的基本方向、基本价值和基本程序。
☆方向性的元政策☆价值性的元政策☆程序性的元政策
基本政策是相对具体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给有关团体、个人的行动规定
或指明大方向的公共政策。
它主要确定具体政策所应采取的态度、所应依据的假设,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权威性☆广泛性☆稳定性☆系统性
具体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具体政策的特点
☆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
☆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
☆有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施
☆实施效果通常是在经验基础上可观察到并可以评价的
☆具有时空的敏感性
4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5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历史演变(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产生:斯坦福学术会议,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出版,标志着政策科学的产生。
发展:叶海卡.德洛尔公共政策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这一概念,提出并阐释“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
自我批判时期: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罗尔斯《正义论》、布坎南《伦理与公共政策》、高斯罗伯《公共管理部门、系统与伦理》、梅尔斯诺和贝拉威《政策科学》、林恩《管理公共政策》
6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但公共利益不可能通过自发的途径实现,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得以实现。
利益与代价相关。通常,获取一定的利益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代价却并不一定总是与利益成正比。有次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带来的利益与公共政策付出的代价是否同时集中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身上呢?是否应该集中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身上呢?从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公共政策带来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并不需要、事实上也很难集中于同一社会群体身上。
公共政策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统筹公众利益。公共政策不是商业行为,不可能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规则处理问题;
公共政策的利益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物质的、直接的,也可以是符号的、间接的。公共政策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总量上实现公众的付出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在于,一个时期的公共政策是否惠顾到了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
从政策效果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类型:
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社会保障)
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窄(环保政策)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社会救济)
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最低工资保护政策)
究竟哪一种利益与代价关系是合理的,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关键是看因某一项政策引起的利益与代价之比是否可以在一个较量的过程中最终获得相关各方的同
意。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观点、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西蒙
观点: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而只是找到满意解或次优解就知足。
决策步骤:确定问题或目标→决定最低标准→选择可行方案→评估方案→决定方案是否符合标准→(方案可行)开始行动→评定
评价:有限理性模型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作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8渐进决策模型简单评价。(简答)
渐进决策模型: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同时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
9团体模型基本观点、精英模型的基本观点。
团体模型: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观点: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均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影响力,一旦这种影响力的格局发生变化,政策便可能改变。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那些集团的利益。
精英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观点: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第三章
1 政策主体的构成、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的区分。
构成: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媒体和公民等。官方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非官方主体: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媒体、公民个人
2如何看待非官方政策主体尤其是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运用)
在政策主体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那些重要的参与者而忽视作为个人的公民所能发挥的作用。尽管有相当数量的公民不把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当回事,惰性十足,政治麻木,但不论是在专制政体下还是在民主体制下,政策制定者都必须认真对待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
公民个人可以通过直接投票、代理人、威胁手段、参加团体、制造舆论或游说、发挥个人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政策。
3 思想库作用及类型
类型: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跨国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