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痘疮病
拿什么拯救鲤的“痘”
锦鲤得痘疮病了,看着心烦,听大多数鱼友说是这个病不治能自愈,水温上升会褪去,小编在这里要说的是千万别小看痘疮病,严重的时候,反反复复,会让你崩溃。
说到痘疮病,先了解下什么是痘疮,痘疮只是我们对锦鲤身体上长出的那些白色蜡状增生物结合人类生皮肤病常出现的疹子,疥疮等等一种形象概述,似乎这个名字起的就不是那么吓人,还有鱼友搞笑的说是鱼得了冻疮,说起来冻疮,疹子,痘痘,这些对人是没什么,但是事实是鱼得了痘疮就好比人得了红斑狼疮,这样差不多可以体现其严重性,痘疮是一种病毒性的疾病,主要危害1岁、2岁鱼。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疱疹病毒,病毒直径为0.07- 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病毒复制适温为15℃- 20℃。
最后一句很关键,病毒复制适温是15-20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水温上来后,病情会有好转直至康复,但是很多鱼友碰到的问题是,同一条鱼,每年固定发病,且得病的鱼来年正常饲育期间长得不好,光吃不长,到了低水温期又开始发病,周而复始,直至死亡,所以我们对痘疮病并不能放任不管。
痘疮病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痘疮算是个特例,实际并不传染。
但是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
因此,对于预防和治疗是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预防:1、痘疮病的诱因是水质不好导致,所以养鱼先养水这句话是真理。
要注意水不能过老,池中加注新水,改良水质。
2、饲育上在高喂食期要多喂食高蛋白质食物。
3、定期伴食中药如:四黄散、车前子、大黄叶、苦参等中药抑制病毒复制。
4、增加溶氧量,增加水流动也能较明显的抑制痘疮。
治疗:1.及时捞起病鱼治疗,刮掉痘疮,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隔离加温,0.1~0.3mg/l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用氯霉素注射鱼体。
2、用呋喃西林1~2mg/l全池遍洒,将红霉素涂抹在患处辅以治疗。
该病的修养是长期的,千万不能心急。
更不能乱下药,毕竟是药三分毒,应该慎之又慎。
论淡水养鱼多种病症与防治
S i y a n g t i a n d e随着淡水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
现将主要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痘疮病1.1发病症状: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
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
病源:由疱疹病毒引起。
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
1.2防治技术: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
2.烂鳃病2.1发病症状: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乌黑。
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园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又称开天窗),鳃丝腐烂。
病源:鱼害粘球菌。
流行病学:危害多种鱼类,水温20-32℃最易暴发,冬季此病少见,常与赤皮、肠类病并发。
2.2防治技术:用红霉素100mg/kg饲料或恩诺沙星80mg/kg饲料拌料内服。
3.疖疮病3.1发病症状:背部皮肤与肌肉组织发炎,后溃烂成脓疮,手摸有浮肿之感。
脓疮周围发炎、充血、充血,鳍条糜烂成刷状(渔民又叫扫帚鳍),严重者肠道出血发炎。
病源:疖型气单孢菌。
流行病学:多见于以花白鲢为主的混养鱼池。
无典型发病季节。
常年均可发生。
3.2防治技术:用环丙沙星80mg/kg饲料制成药饵内服,结合1ppm漂白粉水体消毒,连用3天。
4肠炎病4.1发病症状:俗称烂肠瘟。
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似火山,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或血脓。
病原: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
流行病学草、青、鲤鱼中非常普遍,死亡率很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此病在一年中可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和8~9月多发。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详细(特选借鉴)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详细(特选借鉴)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二)1、痘疮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
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
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3)治疗:#0。
1~0。
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
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
(4)预防:#池中加注新水,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改良水质。
强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强营养,使锦鲤在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抵抗低温和抗病的能力/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洒,预防痘疮的发生。
2、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治疗: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LIVESTOCK ANDPOULTRYINDUSTRY
No.6,2020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曲 木1,张宝龙1 ,赵国营2,赵子续1,刘昕阳1,郑含笑1,翟胜利1
(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800; 2.天津市宝坻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800)
锦鲤疱疹病毒还有一种非结构蛋白,它是由病毒的基因组 编码的,能够参与病毒的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但是它与病毒 颗粒不 能 融 合。KHV的 非 结 构 蛋 白 按 照 功 能 不 同 可 分 为 ORF2家 族 (ORF2、ORF9)[8]、TNFR 家 族 (ORF4、ORF12)、 ORF22家族、ORF25家 族 和 Ring(ORF41、ORF128、ORF144、 ORF150)家族。 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2.1 国内外流行现状
摘 要: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极易感染锦鲤和其他鲤科鱼类的高致死性病毒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且目前尚无 合适的治疗方式可将其完全治愈,一旦爆发,会给养殖户乃至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防控重在预 防。主要对其病毒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介绍,以期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锦鲤;疱疹病毒;病原;检测方法;防治措施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6.058
基金项目:宝坻区 2017年度科技项目“锦鲤鱼体色鲜艳的配合饲料的 成果转化与应用”资助
有高度的保守性[5],可能是决定 KHV毒力的基因,该基因可以 将脱氧胸苷核苷酸催化成 dTMP,然后将其磷酸化成 dTTP。 1.3.1 结构蛋白
早在 2010年,MichelB等 人 通 过 多 年 的 研 究 构 建 出 了 KHV的蛋白结构,其研究结果表明:KHV的蛋白结构是由核衣 壳蛋白 (ORF72、ORF78、ORF92)、囊 膜 蛋 白 (ORF25、ORF32、 ORF59、ORF65、ORF81、ORF99、ORF108、ORF115、ORF131、 ORF132、ORF136、ORF148、ORF149)、间 质 蛋 白 (ORF62、 ORF132)和 22个未分类蛋白组成[6],但这些蛋白的功能目前 还没能得到全部的验证。其中,ORF25的表达蛋白是 KHV的 主要结构蛋白[7]。 1.3.2 非结构蛋白
鱼病毒性皮肤病汇总分析-鱼药批发
鱼病毒性皮肤病1.痘疮病病原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
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
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痘疮病流行情况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2.鲤水肿病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
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
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
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
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
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
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
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上为健康鲤鱼中为急性型病鲤(示全身红肿、竖鳞)下为慢性型病鲤(示溃疡痊愈后形成的疤痕防治方法(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鱼类疱疹病毒概述
鱼类疱疹病毒概述
鱼类疱疹病毒病通常指由疱疹病毒快速增值从而引发细胞病变致使鱼类患病。
依据基因组分析,鱼类疱疹病毒隶属异疱疹病毒科,主要有鲤疱疹病毒属、鮰鱼疱疹病毒属、鲑鱼疱疹病毒属和一些暂未分类的疱疹病毒。
在温水性养殖鱼类中,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的疱疹病毒病主要有3种,为鲤痘疮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锦鲤疱疹病毒病。
危害对象是鲤鱼和鲫鱼。
鱼类疱疹病毒病最早发现于1998年的以色列,后在印尼、日本均爆发该病,造成近千吨锦鲤和鲤鱼的死亡;在2004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来源于英国的1996年样品呈锦鲤疱疹病毒阳性,说明锦鲤疱疹病毒的感染早于1998年;2003年首次报道中国某养殖场内进口的锦鲤有锦鲤疱疹病毒的感染;2004年首次在国内海南某养殖的锦鲤中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
截止2023年,锦鲤疱疹病毒病已经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爆发KHVD,包括以色列、英国、德国、美国、南非、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印尼等。
疱疹病毒病发病主要存在两个发病阶段,一是春夏交接期,雨水多、长期低温的时候发病比较重。
水温渐渐升高到28℃的时候,鱼病可逐渐缓解或者自行痊愈。
二是夏秋转换期,水温逐步下降时发病率高。
该病传染性很强,往往一个地区发病,整个区域难于幸免,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和流行特点。
这与疱疹病毒的生理特性相关。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
3 ) ,也称 为锦 鲤疱 疹病毒 ( K H V ) 。近 几年来 中 国养 殖
鲤 鱼 的锦 鲤 疱 疹 病 毒 病 危 害 十 分 严 重 ,全 国 主 要 鲤 鱼
养殖地 区都有流行 ,从池塘养殖 、网箱养殖 到小型湖
泊养殖等 各种养殖模式发病率 、死亡 率都很高 。该病 每年有 两个主要 的发病阶段 ,一 是春 夏交接期 、水温 初 步上升 的时候 ,大约 1 个月 ;二是夏秋转 换期 、水 温 逐步下 降 时。每 当夏初 雨水 多、长期低 温 的年份 , 水温 长期处在鱼类发病适温 ,发病 更严重 ,发病水温
二 、 症 状
毒 +板蓝根等 ,尤 以季节转换 时需加 强添 加。
3 . 生 预 防 不在发病严重地 区购 买鱼种;发病 期谨慎注水 ,有条件 的尽量选择机井 水,不注入容 易
l 国 _ 冒 l 叵
旦 塑 旦 基
增多 ,眼睛及头 部上 方凹陷 ,鳃盖 出现 明显条 纹,鳃 丝末端腐烂 。解 剖发现 病鱼见脾脏肿大 ,发 黑;肾脏 肿大 ,像含水 ;肝脏颜 色鲜艳 ,有 出血或是淤 血 。有
一
部分发病鱼肠 道 内壁呈均匀 的大面积 出血 ,肠 内有
疱疹病毒病是普通鲤鱼和 观赏锦鲤经常暴发 的一
发新 型基因疫苗 以期 能取得 突破 性进展 ,从而使得该
病 的预防得 到有效解决 。 2 . 药物预 防 药物 预 防 主要 是遵 循 定 期投 喂 药 饵 ,确保鲤鱼体质 强壮 、活力强 、免疫力 强等 。主要 包括定期投 喂免疫 增强剂+保肝利胆 +外用碘制 剂消
大 。2 0 1 5 年6 月1 0日其 中一家 养殖 户 发现鲤 鱼 开始 出现 死亡 ,第一天死亡几十尾 ,没有引起养殖户 的足 够 重 视 ,6 月1 1 日其他 几 家 也 陆续 出现 死 亡 ,6月 1 3 —1 6日达到高峰 , 日死亡约 1 5 0 0 尾。
秋季多发,鲤疱疹病毒病(KHV)的防治方法,请收藏!
秋季多发,鲤疱疹病毒病(KHV)的防治方法,请收藏!】锦鲤疱疹病毒病(KHV),又名鲤鱼肾炎及鳃坏疽病毒,是一种令锦鲤养殖业者闻之色变的“瘟疫”,它的传染性和毒力极强,所有阶段的鱼体都可能感染KHV,且仅感染鲤鱼、锦鲤及其普通变种。
KHV的死亡率与养殖密度有关,网箱养殖死亡率为50%-80%,最高可达100%。
病毒主要受水温影响,易发水温为18℃~28℃,23℃~28℃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KHV的麻烦之处就在于,锦鲤可在较低水温下感染但不表现出病症,当水温升高时,则会出现典型的疾病特征和死亡现象,一般出现在春秋季,所以,秋季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应重点注意防范此病。
▲感染疱疹病毒病的锦鲤幼鱼外观KHV症状1、水面出现水泡就如产卵期的雄鲤大量释出精子2、发病鱼离群、嗜睡,聚集在入水口或池塘边,浮在水面大口呼吸。
一些鱼可能身体失衡,无方向感。
有些鱼可能躁动不安,然后是不活跃期。
3、皮肤苍白或发红(有点像白云病),或质地粗糙(砂纸样),局部或全部上皮脱落,皮肤或鳃粘液分泌过度或不足,鳃苍白。
皮肤和鳍根部出血,以及鳍条糜烂。
▲疱疹病毒病鱼的鳃部▲病鱼口腔充血及出血▲病鱼腹部出血,鳍条充血▲病鱼尾鳍出血▲患病锦鲤鳞片上出现血丝4、鱼眼凹陷,类似寄生虫感染和细菌感染;有时会沉在池底的一角,有时会在池壁附近浮沉,鼻子往上仰,浮在水面的鱼一直在水面2~3天,感觉像死了一样。
▲病鱼眼部凹陷,头部黏液分泌过多5、鱼死亡后会在池底或水面,和我们一般认识死鱼浮出水面的情形不同,死亡的鲤鱼横躺在池底,经过一天后才能浮上来。
6、茶鲤和无花纹鲤会出现鱼体变黑。
出现症状后24-48h后开始死亡,至2-4天内死亡率可迅速达80%-100%。
感染KHⅤ后病鱼最明显的损伤是鳃、肾脏、肝脏和脾脏。
鳃丝变为深红色,鳃片减少,鳃结构消失,鳃弓内血管充血。
▲病鱼鰓出血,局部轻微糜烂病变以肾脏为重,肾脏充血、出血;肾小管周围出现炎性浸润、间质性炎症。
一草生物对动物疾病的解析之一“鲤鱼痘疮病”
一草生物对动物疾病的解析之一“鲤鱼痘疮病”(50)薛大鹏过去就是一个嗜垂如命的钓鱼高手,在他没有进入养育行业以前,对垂钓情有独钟,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废寝忘食的带上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各种鱼竿,然后,守在鱼塘旁边,从黎明,到日落西山,他才恋恋不舍的带着收获回家,可是,自从他从民兵转正为正规部队之后,才发现,鱼是难钓的,更是养的,钓鱼,根本不用操心,只要目不转睛的看好鱼竿,然后静静的等候贪吃的鱼上钩就OK 了,养鱼就不同了,不但要关注水质变化,最主要的还要看住鱼别起病,特别是鲤鱼,只要稍加疏忽,鲤鱼就会生病,生病鱼的体表出现小的斑点,以后变厚、增大,严重时可融合成一片,增生物表面由光滑变得有些粗糙,严重时,死鱼就会浮上水面,有些是不明不白的死去,因此,薛大鹏按照在电话咨询的要求,将死鱼剖检,然后,将照片发送给“沈阳一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水产专家,虚心请教鲤鱼到底得了什么怪病,电话的另一端,客服专家看了薛大鹏发送给他的照片以后,告诉他所不知道的细节详情,这个鱼病,叫“鲤鱼痘疮病”,早期病鱼的体表出现小斑点,以后增大、变厚,期形状及大小各异,直径可从1cm左右到数厘米,或者更大些,厚1~5毫米,严重时可融合成一片;增生物表面原为光滑,后来变得有些粗糙,呈玻璃样或蜡样,有时不透明;颜色为浅乳白色、奶酪色,以及褐色,在有血管分布处则呈桃红色,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乳头状小突起,分层混乱,常见有丝分裂,尤其在表层,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涵体,染色质边缘化;增生物不侵入表基,也不转移,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为是“鲤鱼痘疮病”;进一步对死鱼进行生物组织切片,可见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涵体,能够引起“鲤鱼痘疮病”的病原是疱疹病毒,这种病的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同池混养的青、草、链、鳙、鳊及赤眼鳟都不感染,这种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根据专家的建议,他马上养鱼方案,内外兼顾,内服鱼专用的“一草银翘板蓝根散”外泼洒“一草双黄连口服液”和“消毒宝”,效果果然非常好,让薛大鹏不但增加了养鲤鱼的信心,还提高了他对鲤鱼的认识,鱼和人差不多,温度是决定生存的唯一条件,温度不稳,就会感染上病毒性疾病的,就像人得了感冒一样,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就会造成病毒变异,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观赏鱼得痘疮病该怎么办?观赏鱼痘疮病的防治方法
观赏鱼得痘疮病该怎么办?观赏鱼痘疮病的防治方法如今,生活在大城市中人们,越来越流行在家中养殖观赏鱼,观赏鱼不仅外形优美可爱,还能起到装点家居的作用。
可是,人们在养殖观赏鱼的过程中,发现观赏鱼容易无缘无故身上起了白斑,接着食量大大减小,身体逐渐消瘦,最终导致死亡。
究其根源,原来是观赏鱼得了痘疮病,那么,观赏鱼得痘疮病该怎么办?又该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观赏鱼观赏鱼得痘疮病该怎么办?一、病原体: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二、症状: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
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观赏鱼三、防治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四、其它方法: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用红霉素0.4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鲤痘疮病毒
鲤痘疮病毒引言鲤痘疮病毒,又称鱼痘疮病毒,是一种影响鱼类的常见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鲤科鱼类,如鲤鱼、草鱼等。
鳜鱼、青鱼、鲶鱼等其他鱼类也可以被该病毒感染,但发病率较低。
鲤痘疮病毒会导致鱼类皮肤和鳞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的水疱、疮痂,并且可能引发鱼类死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鲤痘疮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常见症状、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
传播途径鲤痘疮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食物传播和水体传播等途径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鲤痘疮病毒可以通过鱼体表面的破损或裂伤进入鱼体。
当有感染的鱼与健康鱼直接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给健康鱼。
•食物传播:感染鲤痘疮病毒的鱼体内含有病毒颗粒,当其他鱼食用这些感染鱼的尸体或排泄物时,病毒得以传播。
•水体传播:感染鲤痘疮病毒的鱼可以将病毒排入水中,在水体中生存一段时间。
其他鱼如果接触到这些被感染的水,则有可能被传染。
致病机理鲤痘疮病毒感染后,病毒会进入鱼体内,侵入生物组织并感染鱼体的皮肤和鳞片部分。
感染后,病毒会破坏鱼体内的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在感染初期,鱼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明显的症状,如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等。
随着病毒的破坏,鱼体皮肤和鳞片上会出现黄色或白色的水疱、疮痂。
病情严重时,鱼体可能出现溃疡、肿胀等症状,并且有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常见症状感染了鲤痘疮病毒的鱼体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1.食欲减退:感染鲤痘疮病毒的鱼体的食欲通常会减退。
2.活动力下降:感染初期,鱼体的活动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惊恐不安的情况。
3.黄色或白色水疱、疮痂:感染后,鱼体皮肤和鳞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的水疱和疮痂,这是鲤痘疮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
4.溃疡、肿胀:病情严重时,感染部位可能出现溃疡和肿胀,严重时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鲤痘疮病毒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鱼类养殖管理:保持鱼塘水质清洁,定期清理鱼体表面的杂质,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监测鱼类健康状况: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锦鲤疾病之疱疹病毒病治疗方案!
锦鲤疾病之疱疹病毒病治疗方案!
这是一种令锦鲤养殖业者闻之色变的“瘟疫”,近10年来,每年给世界锦鲤产业造成过亿元的损失。
《病原》鲤疱疹病毒( KHV),一种DNA病毒。
《症状》体表有溃疡,皮肤黏膜被破坏而失去光泽,局部皮下充血,鳍膜不同程度糜烂,末梢鳍丝裸露,鳃组织局部坏死,常见鳃部有火柴头大小的脓样坏死物,眼球下凹。
一条病鱼往往不是全部症状都有。
感染疱疹病毒病的锦鲤幼鱼外观
《流行情况》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据说最早是在以色列发现的。
水温13~29度是发生条件,在这个温度范围以外,即使携带病毒的鱼体也不会出现症状。
在我国南方,发病季节是11月至次年5月。
进口的第一代日本锦鲤容易发生,“土炮”免疫力稍强。
《预防措施》秋季末开始,经常投喂清火类中草药拌的药饵。
有效的中草药是:板蓝根三黄散、大黄粉、四黄粉。
每1~2星期投喂一天。
疱疹病毒病鱼的鳃部
《治疗方法》
(1)将水温提高到30度,用聚维酮碘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1克/米。
(2)投喂中草药药饵,连续一星期,同时鱼塘泼洒聚维酮碘,使池水药鬯急蠹薹物浓度达1克/米3,连续泼洒3天。
(3)用浓度为1 00克/米聚维酮碘浸泡患病鱼30秒,每天一次,连用3天。
病毒性鱼病的防治痘疮病的防治
病毒性鱼病的防治--痘疮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人类、陆上动物以及水生动物中的鱼类,都出现许多病毒性疾病。
这病毒性疾病不好治,有的至今还不被人类所掌握。
鱼类疾病中的病毒性鱼病有草鱼出血病、红鳍红鳃盖病及痘疮病。
痘疮病的症状:在鳞片周围出现白色黏液,像石蜡一样的块状。
这个增生物不断增生、加厚,范围不断扩大,直到布满全身,最后鱼体消瘦而死。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大小不同的鲤鱼和金鱼。
水温低于10℃时,病情发展缓慢,危害小。
水温高于18℃时,该病消失。
水温为12~15℃的冬末春初时是痘疮病发病的高峰期。
发病原因:水质恶化的氨氮含量高的水中易发此病,病原为疱疹病毒。
防治方法:①脱离含氨氮高的坏水域,用网箱转池或换水。
②用苦参或虎杖或金银花适量拌饵投喂数日。
③用大蒜、洋葱、水花生几药相混捣烂如泥拌饵投喂。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福尔马林全池遍洒,痘疮很快脱落。
此法为应急措施,容易伤鱼体,要同时投喂抗菌药饵(药与饵料拌喂)预防感染。
病毒感染很难治,预防为主要适时;冬末春初快用药,清除氨氮不能迟。
- 1 -。
五种鱼病防治方法
sg 天地•田间课堂T1ANJIANKETANG _进人夏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鱼类进食量增大、生长速度加快,但痘疮病、疗疮病、烂鲍病等常见鱼病高发.应加强防治。
1.农疮病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时斑点蔓延至全身=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鱼,影响其生长,不易导致鱼死亡。
防治方法:用高猛酸钾对鱼池彻底消毒,鱼种在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或10毫升/升的高猛酸钾溶液浸浴消毒10~15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菌及寄生虫。
2.吟疮病病鱼背部皮肤与肌肉组织发炎,后溃烂成脓疮,有浮肿之感。
多见于以花白鮭为主的混养鱼池.常年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对鱼种、水体、池塘彻底消毒;用环丙沙星80毫克/千克拌入饲料制成药饵投喂,结合漂白粉水体消毒.连用3天。
3.烂殂病(俗称“乌头瘟”)病鱼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乌黑。
鲍丝腐烂,带有淤泥,鲍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
该病危害多种鱼类,水温20t~32t 易暴发,常与赤皮、肠炎病一并防治。
防治方法:日常管理用漂白粉对水体定期消毒,丄烂肠瘟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似火山,严重时鳍条蛀蚀破烂。
青鱼、鲤鱼中非常普遍,死亡率高达50%左右。
此病在一年中可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和8~9月多发。
防治方法:按每10公斤鱼用大蒜50克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5.肤霉扁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到病鱼的异常,当肉眼看到时.62在饲养生猪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饲喂,不同的猪喂不同的料,灵活掌握,才能降低饲养成本,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1. 20 ~ 25公斤体重的断奶仔猪“此时正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其生长发 育,但由于仔猪消化能力较弱,如果此阶段给予大量的粗饲料,仔猪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会影响仔猪生长发 育。
一旦生长发育受影响,以后即使再喂优质饲料,也不容易长好,有可 能不长或变成所谓的“僵猪”。
因此,应当少喂粗饲料,多喂精饲料,每头每天喂青绿多汁饲料0.5公斤,饲料 中蛋白质要占18%以上,并在仔猪断奶后立即给其注射猪瘟疫苗。
增强鲤鱼种自身抵抗力降低痘疮病的危害
增强鲤鱼种自身抵抗力降低痘疮病的危害
叶飞;包连俊
【期刊名称】《水利渔业》
【年(卷),期】1989(000)005
【摘要】痘疮病是鲤鱼特有的一种疾病,是由一种球形病毒的侵入而引起的。
对于痘疮病的报导,国内外十分少见,对痘疮病的侵入机理、发病过程和防治方法更是所见无几。
1987年初,我市的养鲤网箱中突发大规模的痘疮病,到5月份测定,鲤鱼种的死亡率达49%,给我市网箱养鱼带来了严重损失。
5月3日以后,该病突然好转,不治而愈。
【总页数】1页(P22)
【作者】叶飞;包连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3.116
【相关文献】
1.鲤痘疮病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J], 江育林;李燕
2.丰鲤、土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生长性能鱼种阶段比较 [J], 蓝春;吴知銮;韦日锋
3.痘疮病的危害与防治 [J], 王长友
4.鱼痘疮病的危害与防治 [J], 毕凤敏
5.鲤痘疮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J], 陈昌福[1];曹丽敏[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尔马林治疗鲤鱼痘疮病有特效
福尔马林治疗鲤鱼痘疮病有特效
谢岳成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2(000)015
【摘要】今年5月初,监利县柘本乡柘木村5组龚友金一口0.85公顷精养水面的鱼池中,因鲤鱼放养密度大,60%的鲤鱼患了痘疮病。
为治疗此病,他试验用福尔马林治疗,效果确实可以。
治疗方法如下:
【总页数】1页(P43)
【作者】谢岳成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水产站,433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3.116
【相关文献】
1.氨甲喋呤加雷公藤治疗痘疮样副银屑病二例 [J], 吕俊元
2.鲤鱼痘疮病的防治方法 [J], 赵明星;苏云和
3.鲤鱼痘疮病 [J], 袁圣
4.增强鲤鱼种自身抵抗力降低痘疮病的危害 [J], 叶飞;包连俊
5.福尔马林治疗鲤鱼痘疮病有特效 [J], 向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痘疮病
【病原】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Herpesvirus)。
【症状】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
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流行及危害】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