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业国际问题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学专业国际问题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国际问题属国际法专业,涵盖了国际法、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世界历史和外国文化等专业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国际问题。本方向培养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经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较好的马列主义基础,能够准确领会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熟悉中国发展中的重大国际问题,热爱祖国并积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全面掌握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世界历史、外国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熟悉本方向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前沿状态;在本方向的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国际观察能力,能够对当前发生的国际重大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4.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基本掌握第二外语。
二、研究方向
1.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中国国家战略与对外政策
4.世界文明进程与中国和平发展
5.法国文化与国际关系
6.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世界文明
7.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
8.近现代日本与亚太国际关系
三、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博士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之后须通过由学院博士生指导小组主持进行的学科综合考试,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总学分为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专业必修课4~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6学分,其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选题应是围绕中国发展中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际问题课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选题应尽可能与导师或本领域研究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论文写作,作者应能就所研究课题取得创新性成果。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协商确定论文选题,并在广泛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深入调研、拟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的基础上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博士生应在第二学年末(在职学习的博士生最迟应在第三学年末)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提交开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合格后,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的写作。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博士生应及时向导师报告论文写作进度并接受导师的指导。学位论文应做到立论正确,观点新颖,具有创新和独到见解,分析深入,论证充分,引证资料丰富、准确,结构合理,研究方法得当。
学院将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并举行论文答辩,以确保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在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进行教学实习,担任同研究方向有关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时不超过一个学期。
2.在导师安排及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参加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在读期间,应在学校指定的公开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专业学术论文。
3.在导师的安排及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可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如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社会调查等,为期一般不超过二个月。
七、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为辅。博士生指导小组由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和本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
博士生以自学为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勇于探索,独立进行研究;导师应辅之以专题讲授和个别指导,注意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博士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出自己的学习、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