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但我们看到,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加强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工作研究者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深知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任,从而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能更好的建设伟大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全社会给予我们的期望。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体欠缺,更有甚者,彻底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并采取对策来应对这种现状。
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我的看法与感悟。
一.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何谓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
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
1.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均衡,甚至把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感混为一谈。
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
2.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提到社会责任感时,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该怎样做。
但在自身的义务履行方面,却又避之不谈,他们忘了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很明显他们存在着从意识到实践的断裂,如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缺少积极实践的行为。
3.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
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在最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0%考虑的是“经济收入高”,有41%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前不久在河北大学发生的“我爸爸是李刚”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让我国的教育和法制体制面临着质疑和怎样改善的难题。
然而大学生开车撞人、杀人事件,在我国已经数见不鲜了。
如果说连最起码的生命都不尊重,那又将如何对社
会负责任学习,正是为了学习做人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如果连最基本的“人”的本质都丧失了,那么学习又有何用
其实不止是从这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中看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从我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一些小事中更能反映出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校园里看到垃圾鲜有学生会去捡起来;上课的教室,抽屉里放满了
早餐吃剩的东西,及草稿纸等垃圾;墙壁上也写满了污言秽语。
作为学生连校
园和上课的教室都不爱护,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谈什么安心学习况且这是为
了我们的健康啊!自己的健康都不责任,又该如何要他对社会有责任心这些虽
都是一些小事情,可是作为社会人群的精英部分,连这简单的小事都很少有人
去做,试问这到底是大学生的悲哀,还是中国教育的不足呢
我们还会看到不少大学生脱离中学严格的管教模式后,开始放任自我:逃
课约会,一味的留恋于爱情的浪漫缱绻;沉迷网络游戏;课堂上沉溺于网络小
说,不可自拔······以至于最终荒废学业,自毁前程。
对于自己的人生
都把握不住的人,又该如何让他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建设我们的社会
三.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家
庭教育氛围有关,还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
力有关。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
面、容易走极端。
特别是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
竞争中和社会制度存在的某些管理不完善中,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
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这些腐败、不公、不平等往往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不是简单地在课堂和家庭的教育中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人的溺爱和过度包容、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等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包办所有家务劳动,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一些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这样的孩子自幼就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意识,长大后更是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的精神。
(三)学校教育因素。
一般来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弱。
当前学校始终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的,社会责任教育不到位,学生的人格在不平衡的教育下变得扭曲和残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受动者,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学生丧失了主体性,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
(四)自身的因素。
作为一个客体的存在,大学生本身就有需求,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很多时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偏差。
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可能是从幼儿
园、小学、中学、高中一路上走来,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
实践,再加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
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对社会、他人的
责任意识。
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
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
四.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
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
(一)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好的途径就是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弘扬传统文化,使他们的责任感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行为。
同时学校应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自觉地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
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
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
(三)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
社会在引导大学生时,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的接触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感受到自身的责任。
通过
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
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
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语】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伟大祖国的主力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是教育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大难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改善。
针对我国总体的国民素质,完全实行素质教育,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也不太现实。
但国家应切实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在实行。
从学前教育开始,就注重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并非一日之事。
从我们自身来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而这一切,并非只是我们意识到就够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
履行。
所作所为要切实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身份。
更要好好把握新时代主人翁的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而坚定的力量。
总之,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有责任去改变社会,让国家和个人的明天更美好。
对现实的不满、迷茫和困惑,是任何时代的青年人都有的,这也是要青年人去探索、去找寻答案的。
信仰的缺失,也并不代表着人的堕落,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社会问题的无奈,也不应该转变为对现实的逃避或玩世不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说再多,都不如用实践来证明。
培养社会责任感,还得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尽起应尽的义务,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做好这份工”,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就是对社会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