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概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D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30.C 31.C 32.A 33.C 34.D 35.B 36.A 37.B 38.C 39.B 40.C
41.B 42.D 43.A 44.A 45.B 46.A 47.B 48.C 49.C 5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E
3.ABCDE
4.ABCDE
5.ACDE
6.BD
7.ABCD
8.ABCD
9.ABC 10.ABC 11.ACE 12.BCDE 13.ABCD 14.ABD 15.ABCD 16.ABCDE 17.CDE 18.ABDE 19.ABE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D 24.BC 2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指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的条件下,劳动收入的增加能否补偿闲暇减少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即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
的效用的相互替代关系。

2.计件工资--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
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
3.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

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过节礼物或退休
金等形式。

同时福利必须被视为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4.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
上涨。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
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5. 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
6.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
水平将提高。

7.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8.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9.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或空间差而形成的一种失业现象
10.实际工资:经过价格指数修正后的货币工资,是工资所表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是劳动者实际所得的工资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各级正规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3、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是什么?
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通过对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

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
4.劳动力需求具有哪些特点?
(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与物质产品需求有本质区别
(3)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5)劳动力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
5.社会保障具有哪些作用?
(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2)凭借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弱势群体维持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

(3)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4)可以使劳动者在失业时得到生活保障,还可以使动者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5)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运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和膨胀起到缓解作用。

6.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国民收入分配的水平
(3)社会劳动生产率
(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5)政府政策的调节
(6)物价变动
(7)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7.简述工资职能有哪些?
工资职能即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

(1)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
(2)激励职能
(3)调节职能
(4)效益职能
8. 简述就业结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
(2)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

影响就业结构的各种因素,通过就业结构又影响到产业结构和其它经济结构。

(3)就业结构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就业结构的形成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就业结构形成后也不单单与经济活动相联系,而是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诸领域。

社会的就业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总规模的各种措施中,调整就业结构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9.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其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

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10、简述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即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主要原因有
(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
(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11. 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
(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12. 简述工资差别的成因
(1)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2)职业间工资差别
(3)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
(4)地区工资差别
(5)年龄与性别间工资差别
13.什么是工会?试论述工会的积极功能
工会是劳工及被雇者自发组成,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本身权益的永久性团体。

工会的功能:(1)经济性的功能;(2)政治性的功能;(3)社会性的功能;(4)心理性的功能。

14.摩擦性失业的定义及产生主要原因是什么?
(1)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产生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2)就业信息的不完全性;(3)现行经济制度的制约性。

15.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非均衡市场?
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量受劳动供给主体主客观条件限制;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2009年8月以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

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这个接纳全国近1/3农民工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1:1.14到1:1.51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求职的人有1个以上岗位虚位以待;在温州,2009年8月份该地区职介中心的用工缺口占比73%多,相比2009年6月52%上升了21个百分点。

(1)请用劳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
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人口转变已进入低生育阶段,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并预计在2015年转为负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所以,劳动力供求的数量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渐渐减少。

2.劳动力工资粘性。

近几年来,我国CPI指数平均每年以6%左右的幅度增长,而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
密集型、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另外,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这些都是导致“民工荒”现象加剧的影响因素
(2)如何应对“民工荒”,请提出建议。

1.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

确定合理工资能促进劳动积极性,缓和劳资关系。

虽然在短期内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但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缓和的。

2.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

为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能提高农民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还是周期性就业冲击,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都可以发挥积极的稳定作用。

3.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根本方式,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内劳动力水平,加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投入,是劳动力质量和工资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

4.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然出现。

内地务工人员价值实现的需要,国内制造业的低水平现状要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视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将传统的粗放型、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朝着集约式、高效率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沿海发达地区乃至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这 30 多年来,是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我国农村的就业矛盾极其突出。

经过 30 多年时间,有超过 1.35 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就业转移,其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不仅是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不可比拟的,就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了不起的巨
大的成就。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开始了大规模转移。

(1)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一)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
1、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力。

科技进步和人们整体消费
水平的提高,会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这就要求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能充分就业的领域,包括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大生产内部。

2、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要求。

农业现代化是用激起大
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是集约经营代替粗放经营的过程,是规模经济代替分散的小农经济的过程。

3、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直接需要。

4、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起点。

(二)社会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原因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相对下降,大量农业
劳动力剩余。

2、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

3、是自身不可抑制的
内在冲动引起的。

(1)利益驱动。

在存在城乡收入差别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2)农村就业不充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基础。

(3)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足。

(4)加入WTO 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将更大。

(5)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为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量。

(2)请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2、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力
3、做好制度保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全方位的服务
5、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6、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在过去的20年当中,中国经历过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大学生越来越多,劳动工资越来越好,正不断向发达国家靠拢,与此同时就业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目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峻的话题之一。

中国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时,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确实,20年之前,大学生毕业初次就业工资超过未上过大学学生初次就业工资的2到3倍。

但到目前为止,此差别逐年减少,在一些城市,已经不超过1倍。

大学生已陷入“镜花水月”的尴尬境地。

确实,获得大学毕业证现在已无法保障财富的未来。

因为20年前,大学毕业生都会找到好工作,所以许多父母都认为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会对父母带来回报。

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仍“陷学债泥潭”。

在过去的10年中,众多科学研究者讨论过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与经济形势。

研究表明大学生比其他劳动者面临更多的就业阻碍。

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入职工资等同甚至低于未上大学人群就业工资。

劳动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进城农民工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

再加上我国对工龄的重视度,就业还是大学深造就成了众多家长学生的两难抉择。

(1)教育与就业参与率关系
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包括直接支付与机会成本)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抽后推移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

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

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教育发展是劳动参与率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理论上来说,增加一个受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就等量地减少一个劳动供给。

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在一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受教育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升高,这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我国的城镇受教育者的比例升高表现在两方
面:一是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进一步提高;二是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

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对青年人低技能劳动者和失业者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既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参与率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2)教育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人们对于教育进行投资,有助于经济发展,甚至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既要考虑传统的有形的物质资本,也要考虑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训练、移民、和信息取得开支所成的资本。

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

因为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所以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教育是人力资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所以教育投资,即在教育上花钱,即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动器。

正是由于国家的提倡,人们在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又看到对高等教育投资,能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收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望不断提升等非经济因素推动大学入学率上升。

另一方面,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与其他消费需要相同,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入学率的提高是在大学教育从免费到收费,并且收费逐渐达到较高水平的环境下形成的。

4、据《三湘都市报》7月22日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株洲某大型集团规定夫妻双方任何一人辞职即视为两人同时辞职。

迫于无奈,同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对夫妻只好先离婚,并商定等一方辞职手续办下来后再复婚。

报道还称,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

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国企也好,私企也罢,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才是吸引人才的正途。

株洲某集团的这种留人方式,不仅难以留住人才,甚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但是对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
因素发挥作用的。

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

1)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在其他和要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行为越少。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①年龄越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越短;②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年龄较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

2)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①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②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③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④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3)教育: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统计结果发现,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是地区性的或是全国性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4)流动的距离: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

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力数量会随之下降。

①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力获得工作的机会的信息越有限;②流动的实际距离越远,流动费用及流动后的探望亲友和家属的交通费用、流动的心理成本都会越多。

5)失业率:根据人力资本原理,失业率高的地区,通过劳动者向外地流动,将使流动者的净收益增加。

①有失业者存在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有可能流动;②地区的失业率与劳动力流出成正相关关系。

不过,在年龄较大、学历较浅或失业补贴和其他转移性收入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流出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

6)职业许可制度:有些职业要有职业许可证才能开业,而许可程度由地方政府及有关专门机构控制,这也对这些职业的劳动力在地区间和职业间的流动有一些限制。

7)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①高个人所得税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②政府花费在服务上的人均费用状况将促进流动;③政府吸引新行业的政策会导致特定地区劳动力的较大里流动。

8)国际环境:流入地的语言、政治压迫和战争常常是导致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9)工会:由于能够代表工人呼吁改善工作条件,所以工会将减少劳动力的自愿流出,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Ky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流入地环境质量优良、气象状况好将促进劳动力的流入。

以上各项因素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预期收益或预期成本,最终影响流动的净现值。

5、.2011年5月,南京市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首次对金融、电力、房地产等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幅度进行控制,这些行业的工资基准线为10%,预警线为15%或16%,均低于普通行业。

2011年6月,北京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要求北京市属垄断行业的企业、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一般不突破基准线10.5%。

2011年8月,浙江省也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规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2010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2011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严格按5%的下线进行控制,不得突破。

(1)我国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的工资差别包括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和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

前者一般是存在制度性因素如进入壁垒导致的,后者则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导致的。

金融、电力等从本质上看,由于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应属于后者,工资收入又可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

(2)案例中,各地对垄断企业工资收入进行限制的意义何在?
对垄断工资进行限制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更多的是社会意义。

从经济角度看,在中国,垄断工资可能有政府管理的问题,限制是合理的;从社会角度看,这对于降低基尼系数,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有作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