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合集下载

学中医注意事项

学中医注意事项

学中医注意事项
学习中医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学习中医的注意事项:
1. 从基础开始:学习中医需要从基础开始,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中药药性、针灸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建议初学者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基础教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注重实践: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

可以通过跟随老师或师傅学习、参加临床实践等方式来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3. 学习经典: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科的精髓,学习经典著作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要。

建议学习者多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医的核心理论和治疗方法。

4. 培养悟性:中医学科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悟性,即对于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因此,学习者需要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5. 持之以恒:学习中医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长期坚持学习和实践。

同时,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总之,学习中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注重基础、实践、经典著作的学习,同时培养悟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服务。

学习中医的目标与计划

学习中医的目标与计划

学习中医的目标与计划导语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中医疗法的广泛运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的学习和传承。

本文将从学习中医的目标和计划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中医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目标一:深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中医源远流长,其理论思想丰富而深邃,涉及人体、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

因此,学习中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深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我将通过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理解中医的根本原理和治疗思路;同时,深入研究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标二: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而治疗技术则主要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多种手段。

学习中医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学习和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同时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标三:借鉴现代医学知识,推动中西医结合传统中医在治疗慢性病、康复、亚健康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急性病、外科、生命垂危等领域则需要借鉴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

因此,学习中医的第三个目标就是要借鉴现代医学知识,推动中西医结合。

我将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之道,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标四:传承中医智慧,弘扬中医文化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中医的最终目标是要传承中医智慧,弘扬中医文化。

我将积极参与中医医学研究和传承工作,不断深化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积极传播中医理念和文化,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为传统中医文化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1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在中医世界,经典著作被视为宝贵的财富,承载着中医学的精髓和智慧。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人员,我深感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我不仅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学习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感悟。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让我意识到,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经典著作充满智慧和启示,深化了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了解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这些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独特之处。

其次,学习经典著作对我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经典著作中的案例和经验分享,让我了解了中医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遇到复杂病症和疑难病案,这时候经典著作中的治疗经验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医理论的运用,对病症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学习经典著作让我对中医发展历程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作,我了解到中医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这些著作记录了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和经验,让我能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医学。

学习经典著作不仅是对中医学知识的扩充,也是对中医学传统的延续和发扬。

作为中医师承人员,我应当不断学习和传承经典著作的智慧和精神,推动中医学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学习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充实的任务。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我认识到中医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实践经验上的指导,同时也对中医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水平,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一、概要(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

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

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

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

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

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

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1. 《黄帝内经》概述《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

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精选18篇)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1《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着。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中医经典学习计划

中医经典学习计划

中医经典学习计划一、背景介绍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数千年的医学实践和理论积累的产物。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习中医学理论和实践非常重要。

而学习中医经典,不仅需要掌握其基本内容,还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医学思想和哲学思想。

因此,制定一份中医经典学习计划,对于提高中医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中医经典蕴含的医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精髓。

2. 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了解其作者、成书年代、流传情况等基本信息。

3. 能够根据中医经典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升诊疗水平。

4. 建立起对于中医经典的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医学素养。

三、学习内容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其内容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 熟悉《黄帝内经》的内容和蕴含的医学思想。

- 理解《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的区别和联系。

- 掌握《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

- 理解《黄帝内经》对于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另一部经典著作,由张仲景所著。

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外感热病的诊断与治疗。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流传情况。

- 理解《伤寒杂病论》中对于外感热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 掌握《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病名、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另一部重要经典著作,由张仲景所著。

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内科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 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流传情况。

- 理解《金匮要略》中对于内科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重要病名、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

四、学习方法1. 细读原文学习中医经典,首先要细读其原文,深入理解其中的医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领会其中的精髓。

中医经典著作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

中医经典著作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

中医经典著作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一、古籍之珍中医经典著作是宝贵的古籍遗产,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这些著作凝结了古代医家数百年的学术经验,是中医学的宝库。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家的医学思维和治疗方法,为我们今天的临床实践提供宝贵的借鉴。

二、理论之精华中医经典著作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

这些理论体系是中医学的基石,也是中医治疗的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的原则。

三、方剂之智慧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了大量的方剂,如《太素》、《神农本草经》等,这些方剂是中医治疗的精髓,也是中医药的宝库。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家的方剂组方思想和运用技巧,为我们的方剂应用提供指导。

四、实践之经验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载的临床案例和医案,是古代医家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宝贵的临床素材。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代医家的临证经验和治疗技巧,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五、创新之启示中医经典著作中所包含的中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虽然历经千年,但其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启示。

综上所述,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素材,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希望广大中医爱好者能够加强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和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学的光辉传统。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

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

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

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

中医书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中医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阅读中医书籍,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中医书籍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阅读中医书籍,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治疗疾病,不仅关注症状本身,更注重病因、病机、体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例如,中医治疗感冒,不仅要针对咳嗽、发热等症状,还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疾病,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即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断;施治,即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书籍中,介绍了许多中医治疗原则,如“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标本兼治”、“治未病”等。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临床治疗,也为我们日常养生提供了指导。

三、中医的养生理念中医养生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阅读中医书籍,我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志调理等方面,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我对中医养生的一些心得体会:1. 合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 适度运动:中医提倡“动则不衰”,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 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4. 充足睡眠:中医强调“睡为养生之首”,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四、中医的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书籍中,介绍了大量的草药知识和方剂。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草药的种类、功效、配伍原则等。

以下是我对草药疗法的一些感悟:1. 草药具有天然、无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是治疗疾病、调理体质的良好选择。

中医经典著作解读

中医经典著作解读

中医经典著作解读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基础,历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在其中得以传承。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读一些经典著作,探索其中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主要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而《灵枢》则详细阐述了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具体方法。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医家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诊断治疗方法。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中医诊断治疗方面的经典之一。

这部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对于伤寒、杂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张仲景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3.《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东晋医家张仲景所著,也是中医治疗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

此书详细记载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药物、饮食调理等。

张仲景在书中提出了“ 一医调和宜宜变药而随机”的医治原则,这对后世中医的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4.《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中医药学领域中的重要著作。

这部巨著详细介绍了动植物矿物药物的性味功效,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李时珍在书中强调了药物的品质和使用方法,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5.《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是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是中医学的又一部重要著作。

这部书总结了各家医学之长,对诊断、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

吴鞠通在书中强调了医家应该尊重医学经验,注重临床实践,这为中医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对这些中医经典著作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家的医学思想和经验,还可以为今后的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只有不断学习、领悟经典,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

愿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医的光芒继续发扬下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

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

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

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研读经典 含咀英华——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几点体会

研读经典 含咀英华——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几点体会

3 一 2
中医文献杂志
深人 的研究 和辨析 , 所撰 写 的《 词 多 义》《 一 、四肢 者 诸 阳之本 疏 证》 《 经隐 曲一 词 辨 析 》 《 喜 燥 恶 、内 、脾
班讲 授 中医文 献 学 、 医基 础理 论 、 医方 剂学 等 中 中
课 程 , 常有人 问我 , 习 中 医经典 著作 、 常 学 掌握 中医 基 本 理论 有 什 么 秘 诀 ? 我 往 往 这 样 回答 : 握 经 掌
书成于秦汉之间的《 黄帝内经》 既载述着丰富 ,
而 精辟 的医学 理论 , 也蕴 含着 深邃 而超 前 的 医学 思
既不喜燥 , 也不恶湿, 而在病理状态下 , 脾湿证宜用
想, 集中了中医奠基时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的 成 果 。我认为 ,黄帝 内经》 实应 当是“ 《 其 岐伯 内
燥法 , 脾燥证则宜用湿 ( ) , 润 法 从而使这一经典论 述 , 了更加 合 理 的解 释 。 四肢 者 , 阳之 本也 。 有 “ 诸 ”
攻读《 寒》 崇尚经方 , 为 中医学术发展 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 力。 中医学术可持 续发展提供 坚强有力的支撑 。认 伤 。 是 为 真研读 , 潜心体会 。 方能 明其要妙 。 契其真谛。方法是“ 勤求古训 , 博采众方。 科学求 实, 勇于创新” 句话和“ 、 四 读 习、
写、 ” 个字。 用 四
关键词 : 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经典著作
学习体会
我是 在 中医师 承 教 育 的传 统 模 式 下 成 长起 来 的一名普 通 中医医 师 。从 医 的第一 天 , 亲兼 带教 父
强有力 的支撑 。但学习《 内经》 必须认真研读 , , 潜 心体味 , 能明其要妙 , 方 契其真谛 。我曾结合临床 实际 , 内经》 对《 中许多论述进行 了深人研究 , 作出 了全新的理解 和诠释。 素问》 隐 曲” 《 中“ 一词 , 注家 多有不同注释 , 学者难以适从 。经过对这一问题的 认真研究 , 深入探讨 , 我认为 :隐曲” “ 一词 , 其实是 个多义词 , 其本意是指隐蔽委 曲之处 , 泛指男女

中医人才培养方式

中医人才培养方式

中医人才培养方式
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经典学习:中医人才需要学习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掌握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

2. 临床实践:中医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包括观察、诊断、治疗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技巧。

3. 师傅传承:传统中医非常重视师徒传承的方式,中医人才通常需要跟随有经验的中医师傅学习,通过模仿和学习师傅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4. 多维度培养:中医人才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比如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等,以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

5. 研究与创新:中医人才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参与中药研发、中医诊疗技术的改进等,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6. 国际交流:中医人才还需要参与国际交流,比如参加学术会议、与外国中医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等,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包括传统经典学习、临床实践、师傅传承、多维度培养、研究与创新、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提升中医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荐】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汇总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荐】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汇总3篇)供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著作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中医经典著作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中医经典著作对医学教育的启示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习和实践的重要依据,对于医学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典著作对医学教育的启示,以期为培养医学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坚持经典传承,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经验和理论知识。

中医经典著作强调“切实可行”的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见解。

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医经典著作的理念,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

作为医学生的基础阶段,应该注重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可以从中领悟到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思路,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调综合诊疗能力的培养中医经典著作注重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综合诊疗能力的培养。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不仅要看病情的表面症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平衡状态。

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诊疗能力,注重患者的整体情况。

通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可以从中领悟到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学会综合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此外,中医经典著作还强调了中医的预防和调理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健康管理能力。

三、注重实践与研究的结合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实践的总结和指导,对于医学教育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医经典著作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强调医生的实践能力和不断改进的精神。

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通过将学生置于实际临床环境中,让他们亲身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对临床实践进行研究和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四、培养医德医风,弘扬中医精神中医经典著作对医德医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注重慈悲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这里将介绍六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中医相关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

它记录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阅读《伤寒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

3.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它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并对中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性能和应用,提高中药的运用能力。

4.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经典之一,由明代华陀所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方法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针灸大成》,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临床应用的水平。

5. 《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中医学入门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医学入门》,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6.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诊断技术。

阅读《中医诊断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诊断的要点和技巧,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阅读以上六本书籍,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学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这些书籍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书,也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教学 出现 了弱化 的趋 势 , 至 于 有视 研 习 中医 经典 医经典 著作 的问世 同样宣 告 了 中医学 理论 体系—— 甚
及 中医古 籍文 献为 “ 旧” “ 古 ” 。那 么 , 竟应 理、 、 药俱备 的体系的形成。《 守 、复 者 究 法 方、 黄帝 内经》 重在
如何看待 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本文的有关探讨将 明理 ,伤寒杂病论》 《 重在立法 、 处方 ,神农本草经》 《 有助 于更 为理 性地认 识这 一 问题 。 则为药物学专著。《 黄帝内经》 虽既有理 , 又有法 ; 既 仅 后世 并 不 常 用 ) 也 有 药 , 其 方药 , 但 1重 视 中医经典 著作 的学 习是 中 医药 名家 成才 有 方 ( 十三 方 , ,
的共性 规律 之一
甚简 , 故传统观点认为“黄帝 内经》 《 ……确立了中医
考诸 古代 医 学 文 献 , 难发 现 , 医 而 有 所 成 学 的独特 的理论 体系 ” 不 习 的观点 , 名不 副 实是显 而易 其
者, 大多重视《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 等经典著作 见 的 J 。经典 著作 中任何 一部著 作均 不可 能代 表 中 的学习和研究, 换言之 , 重视《 黄帝 内经》 《 、伤寒杂病 医学理论 的完 整 体 系。 反 之 , 少其 中任何 一 部 著 缺 论》 等的学习和研究 , 习医多有所成 , 此乃 中医教育 作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又是残缺不全的。诸 书合一 , 实践 的历史对 中医经典 著作 之于 中 医药人 才成 才作 方可窥 中 医学 理论 体 系 之 全 豹 。正 其 如此 , 以诸 所 用 的充 分肯定 与 强 调 , 揭示 了 中 医药 名 家 成 才 的共 多著名 中医药 学 者 常 强 调经 典 著 作 的 学 习 , 是 只 不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进修意义【1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起首,《伤寒杂病论》包含《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轻易之中医名典,初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进修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不免难免牵强.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令媛方》包含《备急令媛要方》和《令媛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令媛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另有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令媛》一部,而内容各别又互为填补的体系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相符传统的思维逻辑.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当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罢了.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轨则.摄生及针灸等范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本;而《难经》丰硕和施展.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剖解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点着中医的临症和成长,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本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法反差,更不相符逻辑!假如说后世的中医基本就没有效到《难经》常识尚可说得曩昔,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旁征博引的重要资本之一,这怎么说明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恰是中医最早时代的最佳药学专著,恰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全的体系,假如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熟悉方法:指点后世中医临症和成长的理论根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恰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经由千年的成长,到了清吴鞠通氏作《温病条辨》,掀起新的中医理论大潮,转变了大批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丰硕并朋分了古中医理论(主如果伤寒派).先不要说《温病条辨》算不算古中医经典,即便算,也是第五大经典,而没有替代《难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份量和地位.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进修意义为医者,当对病患一视同仁,谨记德在先,技在后;请求身手长进应勤求古训,温故知新,待到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之时,恰是医术大成之日.出于对中医的酷爱.寻求.信心和情感,天然培养了我们对中医药事业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任务,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贯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分析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威望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阐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的祖书.现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典籍是我辈中医同仁们必需要熟读烂记,居心进修控制的中医基本常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离从阴阳五行.天人响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联合当时哲学和天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体系的理论归纳综合和熟悉.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点意义.《难经》,全书共有81章.分离对脉法.经络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经穴及用针的补泻手段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刻的解.中医诊断.病理.经络和针灸等学术的成长起了积极的推进感化.因其阐述了《内经》的有关疑难问题,故名《难经》.《神农本草经》:本书共分3卷,收载药物365种,除去反复的现实是中药347种(个中植物药239种.动物药65种.矿物药43种).本书汇集了古时至汉代以前的药物常识,分离用四气(起落浮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纳综合药物的机能和感化,根据有毒和无毒而将药物分成益气.补虚.除邪等上.中.下三类;创立了方子的有关配伍办法;对于药物的炮制.贮藏办法和经验也作了归纳综合性的描写,虽个中也有某些错误的地方,但有关经验的总结却奠定了中药药物学的理论基本.《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继续了《内经》.《难经》等经典的医药理论,联合本身长期的医疗实践,准确控制和灵巧应用了"辨证论治"的诊疗轨则,创立了很多珍贵的诊治办法,总结成长成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巨大著作.后人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共16卷.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因为前人创造性的劳动,故不管是基本理论照样医疗实践,至东汉时已确立了故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奇特的诊疗办法.这些都为今后中医的成长,供给了优越的前提.《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现一般以为,它不是一个时代.或某一小我的著作,而是从春秋.战国开端,一向到秦.汉几百年间,由很多医书汇集,不竭补充而成,其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医学教育网收集整顿.至于托名“黄帝”所作,诚如《淮南子·修务训》所分析的,是因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尔后能入说”的缘故.当时托名“黄帝”的书有20多种,《内经》是个中之一.《内经》分散反应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我国医学奇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成长起了奠定和导向感化.历代医家的著作,有很多取材或取法于《内经》,而汗青上各类医学派别的形成和倔起,其学术理论也大都起源于《内经》.所以《内经》是医学之宗,不单在汗青上一向是中医教授教养的必读教材,就是现代的高级中病院校也仍将其作为一门必修的主课.今天中医界禀承的一套基本理论,重要也是从《内经》中提炼成长而成.甚至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讨课题,如性命科学,气功道理,经络本质,医学心理学.气候学等,也或多或少地可从其渊博精湛的阐述中获得新的发明或有益的启发.《内经》包含《素问》9卷和《灵枢》9卷,两部分各列专题81篇,内容异常普遍,慢慢形成了中医奇特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渗入渗出.贯串到中医范畴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心理.病理现象和指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脏腑经络学说:《内经》在长期医疗实践.活体不雅察和古代剖解学常识的基本上,评论辩论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心理功效.病理变更及其经由过程经络沟通的互相接洽.互相制约的关系.论病学说:包含邪正理论.病因.病机.疾病传变和病症5个方面,这些内容占了《内经》大部分篇幅.邪正理论,《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成干”.病因,讲到了六淫.七情.饮食.劳伤致病等.病机分析也很具体,特殊是提出的“病机19条”,至今对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指点意义.关于疾病传变,《内经》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归纳,给了后世医家很大的启发.据初步统计,全书还有侧重地对200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作了具体的阐述,为后世的临床各科成长奠定了基本.诊法学说:《内经》诊法的重要内容为望.闻.问.切,尤详于脉诊,并且强调“四诊”合参,为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治法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剂阴阳等一整套治疗原则.还总结了很多治疗办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薰熨.外敷.蒸浴.放血等.特殊是针灸的很多手段,至今还在应用.命运运限学说:重要内容包含在《素问》7篇大论内,侧重商量天然界气候的常变对人体心理.病理影响的变更纪律,并试图按照这些纪律指点人们趋利避害.防病治病.摄生学说:在“天人响应,形神合一”等整体不雅念的指点下,《内经》提出了调和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澹泊虚无.精力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摄生办法,个中防重于治的思惟尤为宝贵.综上所述,可以略见《内经》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和感化.跟着多种译本的问世,它已越来越被世界列国所看重.《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如今多半学者以为,它的成书年月,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由较长时光不竭地修正.填补而成.全书以设难答疑的情势,说明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难题.具体内容为:第1~22难,论脉;第23~29难,论经络;第30~47难,论脏腑;第48~61难,论疾病;第62~68难,论穴道;第69~81难,论针法.《难经》不单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施展至理,分析疑义,垂范后学,并且有很多独到的看法.如开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向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点;体系地阐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效,填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缺少;提出了与《内经》不合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都对中医学术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以,《四库全书提纲》称之为“历代以来,与《灵枢》.《素问》并尊,绝无异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重要的古典医籍.。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1】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

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令我们兴奋而又期待的时候,以前我们总是早早就计划着暑假该去哪里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不能只顾着玩,要好好利用。

于是我决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二来可以锻炼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

暑假回到家之后,和爸妈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小型药店。

在去药店之前,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少,害怕会被拒绝。

见到药店老板后,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来这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工资多少不重要。

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我第二天来上班。

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店里,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

我先熟悉了一下药店的环境,虽然这是一家不大的药店,但药品的种类还是挺齐全的。

由于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甚少,还没有资格出售药品,所以在药店里我只做一些简单地工作。

经过两三天的摸索,药柜上的药品我已经差不多都认识了,对每种摇所对应的疗效也有了一些了解。

药品大致分为Rx(非处方药)、OTC(处方药)、保健品、特殊管理药品。

而常被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则放在方便拿取且显眼的位置上,所有药品都是标明价码,按区域内商品摆放及分区分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药店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了。

每当店里的销售员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上前向顾客推荐介绍一些顾客想要的药。

每次我都是很小心翼翼的,深怕出一丝纰漏,每当我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我都会问问店长,以确保万无一失。

虽然每天回到家全身都像散架似的,很累很累,但是我的勤奋得到了店里各位阿姨的赞赏和老板的肯定,我的心里是充实又快乐的。

慢慢地,在药房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

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

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是人生的大看台,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剧情。

虽然每天早九到晚五的工作,时间很漫长,甚至有时站到腿一阵一阵的酸痛,但是只要听到顾客不经意间对我态度的赞扬,一切的隐忍都烟消云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更新日期: 12-18
【摘要】 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著作教学日趋弱化的趋势,以及视研习经典著作及古籍文献为守旧、复古等观点,从六个方面论证了中医经典著作研习的重要性: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是完整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学有根本”的需要;是避免过度诠释的需要;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需要;是专业思想培养的需要。
3.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学有根本”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化是没有断层的文化,中国医学是没有断层的医学。中医经典著作所确立的医学思想、医学方法以及医学理论对于其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模板”作用。正如哈荔田先生所云:“《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为医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后世医家虽然在理论上多有创见,各成一家之说,但就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而言,无不发轫于《内经》,故读《内》、《难》、《本经》,目的在于掌握中医理论之根本。而仲景之《伤寒》、《金匮》为临床医学之圭臬,辨证论治之大法,不读仲景书则临床治无法度,依无准绳,故读仲景书要在掌握治疗之常变。”[6]“历代医著汗牛充栋,后世诸家均有阐述发明,但流出由源,不论哪种学术流派,均是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7]经典著作作为中医学的根柢,不予掌握,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中医学得根深蒂固是不可能的,探流溯源方能洞察本质。这又是重视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4.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避免过度诠释的需要
中医经典著作,一如其他科技作品,其作者的本义具有唯一性。但是,由于诠释者“对同样的文字之理解,又会受到文化水平、临床经验、阅历、判断力和想象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还原到作者所需要用文字表达的实际情况,其准确性就比较差。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到已经作古的前辈名家面前,由他们通过实际病例讲解总结成文字的东西”[8]。正如《难经·十六难》所云:“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所以,历代医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中医经典著作所作的理解与阐发,一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医经典著作所奠定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解、曲解、重塑经旨的“过度诠释”现象。“一个本文一旦成为某一文化的‘神圣’本文……无疑也会遭到‘过度’诠释。”[9]毋庸讳言,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过度诠释有着悠久的
2.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完整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
有关研究显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同步演进”的关系[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中医学也相应地出现了发展的第一次高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相继问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奠基பைடு நூலகம்向了体系的形成,中医经典著作的问世同样宣告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俱备的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重在明理,《伤寒杂病论》重在立法、处方,《神农本草经》则为药物学专著。《黄帝内经》虽既有理,又有法;既有方(仅十三方,后世并不常用),也有药,但其方药甚简,故传统观点认为“《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的观点,其名不副实是显而易见的[2]。经典著作中任何一部著作均不可能代表中医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反之,缺少其中任何一部著作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又是残缺不全的。诸书合一,方可窥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全豹。正其如此,所以诸多著名中医药学者常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不是只学习其中的一部、两部或三部。“学好医学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基础和关键。”[3]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并非平等视之,而是有所倚重。如,“《内经》与《难经》是中医理论之渊源,不可不读。……我最推崇的是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4]“四部经典著作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其中首推仲景学说。”[5]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教育 中医经典著 教学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著作教学出现了弱化的趋势,甚至于有视研习中医经典及中医古籍文献为“守旧”、“复古”者。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本文的有关探讨将有助于更为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
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
考诸古代医学文献,不难发现,习医而有所成者,大多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换言之,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学习和研究,习医多有所成,此乃中医教育实践的历史对中医经典著作之于中医药人才成才作用的充分肯定与强调,揭示了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就新中国老一辈中医药学家的成长而言,情形也大致如此。笔者将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所录97家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及背诵者共计87人,约占8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