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战略(案例)
公司国际战略举例(2篇)
![公司国际战略举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d242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f.png)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以某知名科技公司为例,探讨其国际战略的实施过程和成功经验。
一、公司简介某知名科技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该公司制定了国际化战略。
二、国际战略目标1. 扩大海外市场份额:通过进入海外市场,实现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2. 提升品牌影响力:将公司品牌推广至全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拓展技术创新领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公司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4. 优化产业链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三、国际战略实施过程1. 市场调研与定位在制定国际战略之前,该公司对全球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政策法规等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公司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 产品本土化针对不同市场特点,该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调整。
例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公司在产品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3. 营销策略(1)品牌推广: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产品发布会、合作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
(2)渠道拓展:与当地经销商、代理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3)线上线下结合:在海外市场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同时加强线下实体店建设。
4. 技术创新与合作(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2)本土研发: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针对当地市场需求进行本土研发。
(3)人才培养: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
5. 产业链布局(1)海外投资: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案例分析—联想国际化战略
![案例分析—联想国际化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063784ec3a87c24028c408.png)
案例分析—联想“Lenovo”的国际化战略第一部分:联想品牌更新与国际注册的战略意义何在?品牌更新是指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品牌更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只要社会经济环境在发展变化,人们需求特征在趋向多样化,社会时尚在变,就不会存在一劳永逸的品牌,只有不断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品牌,品牌才有生命力。
品牌创新是品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品牌老化的唯一途径。
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下降,以及销量、市场占有率降低等的品牌失落的现象,称为品牌老化。
现代社会,技术进步愈来愈快,一些行业内,产品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同时社会消费意识、消费观念的变化频率也逐渐加快,这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寿命。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为在规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
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方面的联系、经营活动的联系。
品牌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
品牌的更新实际上是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
由于营销环境的变化,对品牌进行适时、适当的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联想的品牌更新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必须进行国际注册,联想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拥有一个全球通行的品牌标识。
原来的品牌商标在国外已经被注册了,联想要进行国际化战略,商标国际统一是必须的,所以联想最终将商标改为现在的LENOVO。
也标志着联想正式开始国际化战略!(分析整理:胡福初国贸072班14号)第二部分:简要评析联想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步骤通过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概括出,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更名并进行国际注册,第二步是加入TOP计划赞助奥运会,第三步是巨资并购“蓝色巨人”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第四步是联想产品海外上市,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的阶段。
企业国际化战略案例(PPT30张)
![企业国际化战略案例(PPT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a550f73159eef8c75fbfb364.png)
2.海尔模式:民族品牌世界化 海尔的模式是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打造海尔这 个品牌。当然海尔不排斥以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并购 后仍坚持主打海尔品牌,是海尔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类似于 日、韩企业的国际化模式。海尔模式的优点是稳扎稳打,立足 长远来规划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其品牌国际化有助于提升 其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能级,可促进国内业务的发展,可谓一举 两得。但这种模式过程较为漫长,需要长时间地探索国际化市 场的运作规律和营销手段。 从海尔所从事的传统行业来看,选择这一模式是恰当 的。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潮下,中国制造业必然会培 育出一个国际性的著名品牌。海尔模式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 和优势,尽管各界对海尔的国际化多有诟病,但从长远来看, 海尔已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相比较而言,联想所处的 IT行业,目前仍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国际化模式的选择, 与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是高度相关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准、生产工艺、管理水平和国际化视野都 得到了同步的提高,也提升了企业国内业务的经营水平。西 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为GE代工生产飞机发动机盘环件的 过程中,技术工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总工程师感 慨地说,“若不是跟GE合作,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原来飞机发 动机零部件竟然是这样生产的。” 这种模式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当企业缺乏足 够的资本实力,并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时,草根模式就成为 一种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国际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国际化经营 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日 本产品也是仿冒、低价、质次的代名词,但今天,日本产品 的形象已经完全改变,成为优质、时尚、前卫的代表。可以 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草根企业”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也 将涌现出许多全球著名的优秀企业和优秀品牌。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篇)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bf830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f.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领军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卓越的战略管理。
本文将通过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探讨其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成功经验。
二、华为的背景华为成立于1987年,最初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代理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其精准的战略定位和有效的战略执行。
三、华为的国际化战略1. 市场选择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体现在市场选择上。
华为在进入新市场时,始终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选择那些竞争激烈、技术要求高的市场作为突破口。
例如,华为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时,选择了英国作为切入点,因为英国市场对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市场竞争激烈。
2. 技术领先华为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
例如,华为在4G和5G技术上的突破,使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3. 本地化战略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非常注重本地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通过设立研发中心、招聘当地人才、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融入当地市场。
例如,华为在欧洲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并与欧洲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4. 品牌建设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也是其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赞助体育赛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合作伙伴关系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华为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还能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共赢。
四、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因素1. 清晰的战略目标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明确,即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这一目标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持续的研发投入华为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这使得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3e56d826fff705cc170a20.png)
【三】海尔国际化的秘诀
海尔国际化成功的七大秘诀: 国际化的目标:创世界名牌 国际化的原则:流程再造化;结构网络化;竞争全球化。 国际化的方向: 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设计、制造、营销 三融一创:融智、融资、融文化、创本土名牌 个性化:推出B2C全球控制模式 国际化的灵魂,文化的延伸。 国际化的风险防范:先于市场,后有工厂。 国际化的策略:播种、扎根、结果
其 海 制 尔 定 集 的 团 四 成 个 功 发 地 展 战实 略施
横向代表海尔发展的历程,纵向代表企业管理的高度。 一、从1984年到1991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名牌”,公 司 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品质建设。 二、从1991年到1998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多元化”, 公司内部实施“OEC” 管理模式,OEC管理,其中“O”代 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 Everyone(每人)、 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 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三、从1998年到2005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国际化”, 公司全面实施 “市场链”流程再造,企业管理的全面升 级。 四、从2005年到现在,公司战略方向是“全球化品牌”, 公司全面实施 人单合一T模式的管理方式,每一个企业追 求的最高管理境界“人性化 、自主化管理模式”。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 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 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案例:中远国际化战略
![案例:中远国际化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a6f307cb08a1284ac8504334.png)
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中远集团国际物流战略规划
——“农村包围城市”
目 录
1 2 3
背景介绍 战略调整 中远物流战略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一、背景介绍
•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 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经 过52年的发展,中远集团已经成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跨国企 业集团,多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中远集团控制各种物流车辆超过4000台,堆场77万平方米,拥有和控制仓库105 万平方米。中远物流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 务分支机构,物流服务创造多项业界记录,连续七次蝉联“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评比榜首。 2002年1月8日中国远洋物流公司(COSCOLOGISITICS)在京宣告成立。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三、中远物流的企业战略
第一方面,在建立完整的网上货运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中远物 流船队数据中心,强化中远物流的客户服务水平,拓展中远物流 的服务范围 第二方面,完善现代物流应用系统。将“网上仓储管理信息系 统”、“网上汽运高度信息系统”、“网上结算”等功能模块进 行集成,形成了“5156.com.cn”物流网站
建立新的绩效评价 体系
建立中远物流顾问 团 启动中远物流企业 管理奖 国外专家+年轻骨干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
upply chain
management
海尔新战略
中远集团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中远 物流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物流服务商、最好的船务代理人 ”,中远物流的国际化物流战略能否实现“国际航运产业集群 ”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企业国际化战略案例
![企业国际化战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19fe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7.png)
除价格优势外;可以比较灵活地提供新的电信业务生成环境;从
而帮助和记电信在与香港电信的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 这次
合作中华为取得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
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
近国际标准;
随后;华为开始考虑重点开拓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俄罗斯
和南美地区; 以俄罗斯为例;1997年4月华为就在当地建立了合
资公司贝托华为;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 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
三家合资成立;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 2001年;华为在俄罗斯
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
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南美市场的
开拓并不顺利;1997年就在巴西建立了合资
企业;但由于南美地区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北美电信巨头 长期形成的稳定市场地位;一直到2003年;华为在南美地区的销 售额还不到1亿美元;
购秘鲁铁矿公司;
从国际化先行者的实践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大体上
可分为三种模式:联想模式 海尔模式和草根模式;
1 联想模式:管理内核国际化
联想模式基本上走的是欧美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即借助其他
企业的品牌 管理 文化或其他资源;发展企业的国际化业务; 在
国际化的初期;联想尝试过自我发展的方式;然而;尽管在品牌建
其国际业务也保持了稳定;实现了扭亏为盈; 更为重要的是;联想
因此成为拥有国际化文化的公司;成为具有国际化管理内核的公司;
并使公司迅速成为一个具有产业影响力的全球化企业;
这种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好处是见效快;可迅速
切入国际市场; 但并购的风险也不容小视;文化的冲突 利益的协
调 管理的协同 过高的并购成本;都可能使国际化并购失败;
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
![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4e3267afc4ffe473368abeb.png)
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第一部分案例正文浪潮集团浪潮集团是以服务器、软件为核心产品的国有企业,迄今有70多年历史,始终致力于成为先进的信息科技产品和领先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引领信息科技浪潮,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15年,浪潮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位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第9位、中国企业 500强第244位,为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是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的领导厂商。
浪潮最先研发出国产服务器,自主研发的国产关键应用主机TS-K1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金融、通信、政府、军队等领域,使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关键应用主机技术的国家,浪潮成为全球第五家掌握此核心技术的企业,为此浪潮TS-K1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浪潮整机柜服务器占有率超过70%,努力打造中国互联网“新引擎”。
2015年,浪潮服务器贡献了全球服务器增量的35.6%,服务器销量位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五,是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长最快企业,但服务器销售额95%以上来自于中国市场,在国外市场占有率极低。
浪潮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自主品牌软件国内第一。
浪潮坚持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云计算相关专利和标准居国内首位。
2015年申请并受理专利3456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6项。
浪潮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已为全国68个省市提供云服务,主导或参与15个国家部委的云计算规划建设,助力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
作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先行者,浪潮大数据纳入了总理的“大数据词典”,正在为工商、统计、海关、公安等行业提供专业的大数据服务,浪潮大数据平台帮助众多数据应用开发伙伴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发展历程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发展的新起点。
以浪潮为代表的三大PC厂商将中国PC产业带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2be5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6.png)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国际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移动的全球化战略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市场实力。
然而,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并实现全球化,中国移动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
中国移动意识到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来推动其国际业务。
首先,中国移动通过收购海外公司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缅甸和巴西等国收购了当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快速进入这些市场。
这种收购战略不仅帮助中国移动扩大了其全球业务规模,还使其能够获得当地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其次,中国移动注重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
通过与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移动能够共享技术和经验,并加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移动与美国运营商AT&T和德国运营商德国电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移动的技术实力,还能够促进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移动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标准制定机构的活动,以推动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和规范。
例如,中国移动加入了国际电信联盟和3GPP等组织,并积极参与5G标准的制定工作。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移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除了上述战略,中国移动还注重本土化运营和服务。
在国际市场,中国移动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
例如,在印度市场,中国移动推出了适合当地用户需求的低价手机套餐,并提供了卓越的客户服务。
通过本土化运营和服务,中国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中国移动的全球化战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移动需要与其他国际运营商竞争,同时要应对当地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其次,中国移动需要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和理解问题。
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c3428647d27284b735132.png)
案例1 海尔国际化----当地化战略 案例1:海尔国际化----当地化战略 • 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 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 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 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 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 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 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 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 国形成了设计、生产、 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 营格局。 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了解美国市场, 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 反应。 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 海尔原有的产品, 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 设计和生产的。 设计和生产的。
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张 俊
案例1 案例1:海尔的国际化
• 总战略目标是: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名牌。 总战略目标是: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名牌。 •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始于1998年。当年海尔的自有品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始于 年 牌家电在国内市场达到了30%的市场占有率,同时 的市场占有率, 牌家电在国内市场达到了 的市场占有率 已经可以预见中国将要入世, 已经可以预见中国将要入世,海尔意识到要适应 未来的发展,必须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 未来的发展,必须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的 国际化战略是首先实现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 国际化战略是首先实现海尔产品 国内生产国内 销售, 国内生产国外销售 国内生产国外销售, 国外生产国外销 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 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 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 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 植根于当地消费者的营销网络。 植根于当地消费者的营销网络。
4个国际战略相关的案例
![4个国际战略相关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e3cd230722192e4536f6fc.png)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內市場趨向飽和,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走出國門,將目光投向國外市場。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外设厂,生产本地化,如海尔;第二种是自有产品直接出口,如华为和中兴;第三种是并购国外企业,如联想;第四种是产品贴牌出口,这类企业以浙江温州企业为多。
当然,上述分类是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企业国际化战略有时会采取多种战略,即组合战略来进军海外。
前三种方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跨國戰略—海爾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启动比较早,这得益于海尔企业领导人的超前战略意识。
成名于电冰箱,继而在家电领域全面开花的海尔在国内站稳脚跟就开始把战略眼光投向海外,在欧洲,在美洲,海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摸爬滚打。
起初,海尔的策略是出口产品,但是发现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家电认可度不高,而且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有种种限制。
屡败屡战的海尔开始在海外投资工厂,以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销售为方向,结果不但成功绕过贸易壁垒,而且使海外销售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美国《家电》杂志2003年全球排名,海尔已经超过了日立成为全球第九位,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海外投资设厂虽然实现生产本地化,成功避免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限制,但是美国的高成本几乎吞噬了海尔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低成本优势。
因此海尔开始寻求新的战略,2005年6月,海尔宣布准备以23亿美元的代价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Maytag),开始新的国际化战略。
2、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出口—华为模式2004年是华为国际化战略大获全胜的一年,多年持续的投入终于开始结出丰盛的果实。
这种胜利不仅体现在与IT巨头思科的官司最终得以和解,而且表现在其产品开始突破欧洲和美国市场,海外产品收入首次超过国内收入,而且表现在击败众多国际巨头,成功成为英国电信的优先供应商,角逐总额达1500亿人民币的电信产品大单。
企业国际化战略ppt课件
![企业国际化战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845d7c33687e21ae45a902.png)
HOW ????????????????????????????? 公司层的战略 + 进入方式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
主要指公司层的战略
三大公司 级战略
多国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 跨国战略
地区战略
多国化战略(国别差异化、本土化)
战略和经营决策下放到每个国家的战略经营单位 (SBU) 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地市场定制 每个国家的业务经营单位相互独立 假定每个国家或区域的市场是不同的 集中在每个市场上竞争
经营方式本土化
• 沃尔玛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这几年,沃尔玛除了在中国培养人才外,进行 适应中国市场的调整也一直在进行。近来,沃 尔玛新开设的分店和最初进入中国开设的店铺 已经有不小的变化,调整的范围不仅包括产品 结构,还涉及到经营方式,沃尔玛在深圳华侨 城和大连新开设的店铺都出现了专柜,国外沃 尔玛店没有专柜。
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和学习效应
当存在超越本国市场容量的规模经济时,企业为了 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就不得不向 新的市场渗透,将企业的储运、采购、生产和市场 营销等活动转向国际化。
案例
华为作为高科技企业, 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10%作为研发投入, 数额居全国之首, 且其产品生命 周期短, 为取得投资回报, 降低经营风险, 华为需要 巨大的市场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费用。通过进 入国际市场, 华为也能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 习效应, 继而提高效率、销售收入和利润, 有利于公 司长期的高速发展。
联想通过此次并购,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电脑生产商,同时也获 得了原IBM的技术和市场。这些可能是联想冒着巨大风险做出并购决 策的主要原因。
国际化战略概念
指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国际企业)通过系统地评估 自身的经济资源以及经营使命,确定一个较长时期内企 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变动的国际环境拟定必要 的行动方针,为求得企业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的生存和发 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谋划。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40cbdcce2f0066f5332243.png)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一.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
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
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
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相关多元化使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使多元化企业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转移,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PPT文档资料
![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f4b25802768e9950e73820.png)
张 俊
案例1:海尔的国际化
• 总战略目标是: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名牌。 •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始于2019年。当年海尔的自有品 牌家电在国内市场达到了30%的市场占有率,同时 已经可以预见中国将要入世,海尔意识到要适应 未来的发展,必须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的 国际化战略是首先实现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 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 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 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案例1:海尔国际化----经验
• 1.以出口创牌为导向,形成海尔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 先难后易,形成质保体系。
• 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6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 海尔的实验室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取得了6个国际 认证机构的数据等效认可
• 植根于当地消费者的营销网络。
• 2019年,海尔的产品已出口到146个国家和地区,营 销网络达3.8万多个,并进入30多家国际大连锁店、 大采购集团。比如已进入美国10大连锁店中的6家。
案例1:海尔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
• 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 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 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 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 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 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 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 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案例1:海尔国际化----当地化战略 • 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 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 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 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 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 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 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 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 设计和生产的。
4个国际战略相关的案例
![4个国际战略相关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e3cd230722192e4536f6fc.png)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內市場趨向飽和,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走出國門,將目光投向國外市場。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外设厂,生产本地化,如海尔;第二种是自有产品直接出口,如华为和中兴;第三种是并购国外企业,如联想;第四种是产品贴牌出口,这类企业以浙江温州企业为多。
当然,上述分类是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企业国际化战略有时会采取多种战略,即组合战略来进军海外。
前三种方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跨國戰略—海爾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启动比较早,这得益于海尔企业领导人的超前战略意识。
成名于电冰箱,继而在家电领域全面开花的海尔在国内站稳脚跟就开始把战略眼光投向海外,在欧洲,在美洲,海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摸爬滚打。
起初,海尔的策略是出口产品,但是发现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家电认可度不高,而且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有种种限制。
屡败屡战的海尔开始在海外投资工厂,以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销售为方向,结果不但成功绕过贸易壁垒,而且使海外销售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美国《家电》杂志2003年全球排名,海尔已经超过了日立成为全球第九位,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海外投资设厂虽然实现生产本地化,成功避免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限制,但是美国的高成本几乎吞噬了海尔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低成本优势。
因此海尔开始寻求新的战略,2005年6月,海尔宣布准备以23亿美元的代价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Maytag),开始新的国际化战略。
2、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出口—华为模式2004年是华为国际化战略大获全胜的一年,多年持续的投入终于开始结出丰盛的果实。
这种胜利不仅体现在与IT巨头思科的官司最终得以和解,而且表现在其产品开始突破欧洲和美国市场,海外产品收入首次超过国内收入,而且表现在击败众多国际巨头,成功成为英国电信的优先供应商,角逐总额达1500亿人民币的电信产品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