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ASLA获奖作品红飘带

合集下载

俞孔坚_白话景观_思想初探

俞孔坚_白话景观_思想初探

大 众 文 艺大96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

但在世界趋同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美国快餐式景观模式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仅仅是嫁接或照搬西方的景观形式,无法勾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城市景观千篇一律。

俞孔坚作为当代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在呼吁“白话”时代时提出“白话景观”这一理念。

现代景观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尊重人并注重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本土文化,大众文化,区域文化,更渗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白话景观符合了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白话景观;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景观在中国,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出现的时间还很短,景观学科的成长主要受现代西方景观建筑学科教育的影响,以及我国自身悠久的园林传统在现代景观设计情境中的延伸。

因此,当代的景观设计者都曾在园林与景观之关系中思考过,也在学习西方景观设计理念中思索着中国当代景观的何去何从。

现今中国的景观设计面临着三个问题。

一是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城市美化运动始于189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而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因作为只注重形式美的代名词遭到批评和抵制。

如今,却在我国大行其道,如宽至数十米的景观大道,满是硬质铺装的城市广场,为美化而建的公园等都是城市美化的表现。

实质上这些景观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没有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地域性。

二是人地关系的危机,人地关系包括人对土地的依赖性和人所具有的主动地位。

当代中国的人地关系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负重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开发的土地全都被重新规划设计,其过程中人们却没有善待土地,尊重土地而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三是民族身份的危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能作为民族身份的景观多不胜数,如长城,古典园林等。

但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族身份是什么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地域文化正备受冲击。

“土人”俞孔坚舞起绿荫里的红飘带

“土人”俞孔坚舞起绿荫里的红飘带

里看到他的 身影 ,在越 来越 多的媒 体上看到他的报道 ,在土人的网站 上寻觅他的行踪 ,分 享他成功的快
乐。
要用你们的汉堡 、 热狗、 炸薯条来应 付和填 塞处在景观饥饿 中的中国大 地。 他的 “ 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
是世界的景 观设计学” 的预言, 震撼
脉相承的理念和追 求 。孔坚作为
他们 的精 神领袖 和事 业的 带头 人 ,
已经深深地折 服 了这些景观设计界 的精英们。 打开香槟酒 显然他不 内行,但 这 并不妨 碍他和嘉宾 ,同仁们一起 举杯 ,为这十年 ,更为今后的十年、
内外的影响 力也越 来越显著 。他提
出的 “ 寻找桃花源”的观点 , 在北京
日报刊登后 引起 极大关注 。特别是
去年 , 他在世界巡讲 , 中国设计师 把
坐在一边 , 听嘉宾对他的赞扬 , 听他
团队的骨干一个个盘 点 自己的所得
的新作问世后 , 总会托人送我一本。
多数情况下 , 他总是十分繁忙 , 而我
Ma k n n t r 人与 自然 n i d a d Na u e
我毕业后 留校 ,他毕业后继续
读研 、 后来也 留了校。 我的儿子和他
计 最高荣誉奖等等 。特别是在五年 内五次获得 美国景 观设计师协会大 奖 , 国际景观设计界称是一个 “ 被 不
朽的神话 ” 。
士 。 国内一些十分偏远 的地方 , 在 也 有过 多次这样的巧合。
杰作。
我晚入大学两年 ,中间那段又没有 招生 。那时候学校 的学 生没有现在 这么多, 很快我们就认识 了。 差不 多
每次看到他 ,不是 耳朵里 塞着耳机 听英语 , 就是拿着书在那里看。 那时 候他很瘦 , 一的生

景观设计 景观大师分析

景观设计  景观大师分析

The Red Ribbon: Tanghe River Park
俞孔坚设计的启示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 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 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 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有着原始保 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 必要将其保留。 • 事半功倍。“红飘带”作为这个设计 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以最少的材 料和人工创造最大效果的思想。既能 作为座椅,照明设施,科普展示,还 是整个景观视觉的焦点。这也是我们 应该在爱心广场设计中思考的。
粟根植物展示区
草本植物园
整体设计
6、旧建筑和构筑物 的保留和利用: ·利用料厂的建筑 基底建筑茶室和接 待中心; ·灌渠的利用而成 为线形的种植台;
利用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
·西岸水塔的保留和利 用作观景塔; ·泵房的改造利用,以 作为环境艺术元素; ·防洪丁坝的保留和利 用而成为植物的种植台。
美国IBM公司索拉纳(Solana)园区
除了应用材料的丰富, 还有平面的复杂。将简单的 几何图形,采用人工 的秩序来组合、变化、复制 ,去统领自然的材料。如沃 克在景观设计中常 用的网格叠加法,也许可以 追溯到极简主义艺术家早期 作品中对网格的应 用。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 修剪整齐的植物,几何的、 有秩序的、复杂的 平面布置,以及他对昂贵材 料的偏爱,对精湛工艺的苛 求,所有的这些都在 一定程度上与古典主义园林 有异曲同工之处。
俞孔坚的评价
• “极简主义”。 大胆的创意,最 简练而又时尚的 手法,兼具功能, 这就是汤河公园 所带给我们的震 撼。不需要一味 的追求形式上的, 构图上的美。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 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

大师介绍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 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 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 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 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 ,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 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 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 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 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 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 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1俞孔坚俞孔坚20121210目录目录俞孔坚生平简介俞孔坚生平简介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经典作品分析经典作品分析大师简介大师简介生平生平1987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大师简介大师简介主要作品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津桥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北林时期北
• 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 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 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 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 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 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 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 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 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 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 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 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 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 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
• 设计面临的难题:
• 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 续发展? • 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 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俞孔坚:大脚革命,走向生态文明

俞孔坚:大脚革命,走向生态文明

072俞孔坚:大脚革命,走向生态文明张友苏8月22日下午,庐山艺术特训营学子期盼已久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来到万人大教室,在同学疯狂的欢呼中走上讲台,开始了他的精彩一课:刚才,余工陪我去“野泳”,达到了“天人合一”,我愉悦;现在,看到你们这样的精神风貌,仿佛是来到了艺术的延安,我开心;过一会儿,余工要跟我签约,让我成为七十二庄园园主之一,把家安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更多的机会和特训营学子接触,我乐意。

今天我要说的是,在景观设计、乡村建设、城市建设、水利建设等诸多领域,将要爆发一场革命,我称之为“大脚革命”。

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残害妇女的审美观,要女人从小裹脚,认为小脚是美。

在玛雅文化中,也有过贵族为了显示与平民的区别,自小把男孩的头颅夹扁。

这样的审美观延伸下来,演变成了河里的鱼是不美的,养在鱼缸里的金鱼是美的;农村的黄狗黑狗是不美的,城里养的哈巴狗是美的;山里的参天大树是不美的,盆景里的歪树怪石是美的;乡间的梯田是不美的,城里的草地是美的……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宫廷贵族的庭院欣赏倒无大碍,问题是把这种小脚美的观念延伸到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就出了大问题。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有的市长大人下令砍掉树木,换上雕塑树,晚上华灯齐放,宽敞明亮,觉得这样很美;有的水利建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铺上水泥河岸、河床,砌上白玉栏杆,觉得这样很美;在盖房子时,搞“三通一平”,埋很粗的下水道,以为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建设,鱼虾到哪里产卵?污水怎样自我净化?洪水来了全部排走,雨水停了,又是干旱。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巨物消费”:汽车要大如“悍马”,房子要大如“帝国大西海泛舟(图左:俞孔坚,图右:余工)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观点073做设计的人要担当社会责任,有历史使命感。

小设计也能解决大问题,室内设计也可搞成绿色、低碳的。

俞教授在北京的住宅里设计了生态墙,阳台种蔬菜,不须装空调,医生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还可以治疗抑郁症。

藏东起舞的飘带

藏东起舞的飘带

藏东起舞的飘带
张青(文/图)
【期刊名称】《中国西藏》
【年(卷),期】2022()1
【摘要】千百年来,藏东歌舞兴盛不衰,极富传承的活力,在雪域高原从未停止一刻的舞动。

初夏时节,深圳摄影界的几位朋友进藏采风,我呢,赶巧轮休,于是邀上志趣相投的藏族同事美朗一路作陪。

采风途中,一行人心随景走,收获颇丰。

黄先生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时不时地喊"停车"。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张青(文/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
【相关文献】
1.藏东南明珠—然乌湖——藏东行之二
2."红飘带"冲击波——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秦皇岛汤河公园二期工程"绿荫里的红飘带"首席设技师俞孔坚博士答记者问
3.柔性飘带稳定式子弹的飘带气动力设计
4.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美丽的藏东吹暖了藏东人民
5.复兴地球价值飘带1 东西拓展,中国离不开地球价值飘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俞孔坚博士为例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以俞孔坚博士为例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1.生态责任
• 1993年10月,国际景观设计领域最有影响的组 织—一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发表《ASLA 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 载体,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 的,培育健康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恢复 大量被破坏的景观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便是可 持续景观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景观设计学的根本 的专业目标,2005年8月,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IFLA)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景观设 计教育宪章》申明,面对这个快速世界,景观设 计师必须对未来的景观负责。 • 俞孔坚就是一位真正理解自然结构的景观规划设 计师,也是一位遵循自然结构、并将自然结构详 细系统地应用、传播于国内景观规划设计界的学 者。

俞孔坚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模 式是什么?在他的五个方案中,72.4%的人选择了这样一种理 想环境的典型模式: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居室与宽 阔的水面之间是开着小花的草地,水中有白鸭嬉戏,令人心旷 神怡,一条小路穿过水域通向对岸的树丛,曲折幽深,水中可 以游泳,草地可以休息,林中可以散步。人对美的追求与大自 然的山山水水联在一起,这就说明可观、可游、可居的地方是 最适合人居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入画的风景,也是最富有诗意 的,也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对整个民族的心理暗示。所以,俞 孔坚认为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尊重人和人性的本质需求。 • 俞孔坚一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思想,大力倡导“天地一人一神 和谐”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 ‘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 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 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一人一神’之和谐。”其实核心就是 人
郑州大学校园景观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汤河公园

汤河公园
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
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 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 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 师
卓越成就:他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 遍布全国和海外,曾八度获得美国景 观设计师协会荣 誉设计和规划奖,五 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 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 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 计杰出奖,并获2008年世界建筑奖, 2009年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 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他7次 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 计师协会等国际大型会议邀请作为年 会的主旨演讲人。分别被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 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 出创业奖。”
综合设计类 杰出奖
项目名称:波特兰购物中心复兴计划 项目地址: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项目委托:俄勒冈三县大都会交通运输区及
波特兰交通运输局 项目评语:“他们(设计方)提出了一个好
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 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 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 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设计理念
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 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 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 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打破通常水 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 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 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 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 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 造。景观设计中不追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 计作为“生存的艺术”,与普通人的生存为重,倡 导“寻常景观”与“大脚美学”和“足下文化与野

俞孔坚老师出版的著作

俞孔坚老师出版的著作

俞孔坚老师出版的著作
著作
《理想人居溯本:从非洲草原到桃花源》
《回到土地: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城市建设》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
《泥土(文明的侵蚀)》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第二版)》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反规划途径》
《多解规划》
《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案例》
《田:人民景观叙事南北案例》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产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岐江公园案例》
《人民广场:都江堰广场案例》
《台湖展望――中国城乡结合带景观多解规划:北南部案例》《北京生态社区北京市海淀区南沙河区域“反规划”》《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
《曼陀罗的世界:藏东乡土景观阅读与城市设计案例》《浅山区城市发展战略北京西南部青龙湖案例与启示》《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上下册)》
《海绵城市景观工程图集》
《海绵城市十讲》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
《设计时代:土人景观俞孔坚》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
译著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发现乡土景观》
《生态都市主义》。

“红飘带”飘入世界建筑新奇观

“红飘带”飘入世界建筑新奇观

“红飘带”飘入世界建筑新奇观作者:来源:《当代人》2008年第08期在卫星上拍下城市建筑的照片中,除了能看到长城,还能看到什么?长约500米的“红飘带”也在其列。

它依秦皇岛汤河河流廊道而建,穿梭在绿树林荫中,绵延旖旎,可以坐,可以照明,还可以当盆景……红飘带位于秦皇岛汤河公园,这个地方曾是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市民路过这里都要掩鼻,在2006年7月后,它实现了华丽转身。

国际知名旅游杂志英国的《康德纳特斯旅行家》将这一景观建筑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成为和英国温布利大球场、阿联酋迪拜塔等著名建筑齐名的国际景观。

“红飘带”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设计理念是什么?其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听一听《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对“红飘带”设计师俞孔坚的采访。

《城市环境设计》(以下简称USD):红飘带的设计灵感来自何处?是设计一开始就产生的还是在设计过程中的顿悟?项目中飘带为什么选用了红色?俞孔坚:红飘带的灵感并非一时的想法,其中简洁的手法在很多项目中都运用过,比如长沙“橘子洲头”的设计方案中,我们就试图用过类似的手法,我们以往的建成项目都在用这样的简约手法。

首先,红飘带选用红色是因为红色是典型的代表中国的颜色。

我认为颜色是有国界和民族性的,比如中国的股市,红色代表涨,但是在美国,红色则代表跌。

墨西哥的路易斯·巴拉干也擅长使用颜色,但他使用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颜色,比如粉色,他从来不会用中国的红色;相反,我觉得如果我们使用他们的颜色,就缺失了中国的元素。

第二,红飘带是一个线性的走廊,是具有流动性的。

水是流动的,人也是流动的。

人应该随着自然景观的流动而流动。

人在自然中的介入应该是很少的,景观设计面对自然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解释环境。

人工元素的介入是解释环境、体验环境的一个渠道。

红飘带的环境很丰富,实际上是十分多样,有林地、草地、湿地及垃圾场改造的花园。

它是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地形、不砍一棵树的前提下,通过人的流动、人类的活动将不同环境“串联”起来,将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

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 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

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风之丘墓园(Kaze-no—Oka)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波奈特公园IBM公司净湖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柏林索尼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吴良镛,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

红飘带-俞孔坚

红飘带-俞孔坚
生提出"栈道或穿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慢步 者的天堂"说法不错,但是该公共绿地由于有大量起伏和高差, 本设计竟然未考虑残疾人坡道,同时木栈道的宽度较窄,双人 并行都比较困难,所以不知人性化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 俞先生提出“一条红飘带”的设计概念,我个人非常推崇,亦 认为相当有创意。当然,它的超长尺度、长度、色彩和空间变 化,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种植槽 的设计过于雷同,而且种植土太少,好像其中的植物已然干枯 ,效果未必好看。如果少而精地点缀一两个,同时植物维护得 好些,可能让人记忆犹新。 • 五个节点基本都是白色,但是无法遮荫、挡雨,因为是镂空的 ,当然其中的光影效果相当好。 五种草我个人认为有些像杂 草。
景观设计特色
1 丰富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 物,形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地 2 栈道或穿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得公 园成为慢步者的天堂 3
一条红飘带 五个节点: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 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每个节点都有一 个如云的天棚,五个节点分五种颜色。 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 荫、挡雨的功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地 上的投影也随之改变。
俞孔坚和他的团队
景观效果鸟瞰图
解剖“红飘带”
设计核心思想
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
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 一条红飘带 一个解说系统
设计亮点
• 该设计一改常规人们对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以及“美化 ”的思维观念,而是在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 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植被以及人文痕迹的基础上,简 单的引入一条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 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的玻璃钢材料作品—— “红飘带”,来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从而创造一 种属于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 这是一个在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如何利用原有场地资 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 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 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案例。

国内外平面设计师作品分析

国内外平面设计师作品分析

(4)福田繁雄《UCC咖啡馆》 海报 1984年
01
02
(5)福田繁雄1986年作 品展
海报
1986年福田繁雄 作品展海报,他将 女人躯体的轮廓从 中部横向分割,并 且被分割的图形做 重复的平移式交错 重组,造成图底交 叉汇合的错视,我 们可称之为影像的 “水平交错式图底 反转”。
在其作品中这种互生互 存的图底关系,不仅可 将主题与背景相互交融 成为一个共同体,也会 使整体画面具有包容性 与双重性的合作关系。 也使图形在简洁的构图 中给人视觉的冲击,让 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思 维。这种正负形交错的 设计手法,是其惯用的 造型理念。
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 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对中 国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思 想的巧妙结合。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 大家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 志设计以及多幅招贴,都 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都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2)靳埭强作品赏析——《互动》
(3)靳埭强作品赏析——《美 的回响》
(4、5)靳埭强 作品赏析
(8、9)五十岚威畅作品赏析—系列广告年历 1984— 1993
(10)五十岚威畅作品赏析—五十岚威畅在澳大利亚 1987
(2、3)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书籍
(4、5)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书籍
(6)冈特·兰 堡作品探
析 ——书籍
(7)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书籍
(8、9)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10)冈特·兰堡作品探析——土豆
(11、12)冈特·兰堡作品探析——土豆
(1)美国观念形象设计大师 西摩•切瓦斯特作品探析
(3)五十岚威畅作品赏析—日本CS设计奖”奖杯设计 1982
(4)五十岚威畅作品赏析—德国占德士造纸公司广告年历设 计 1989

我自爱我地野草(俞孔坚)

我自爱我地野草(俞孔坚)

世博后滩公园设计专家俞孔坚:“我自爱我的野草”2010-04-28 作者:周毅来源:文汇报浏览:3 分享题记4月27日晚九点,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2010年度奖项,由俞孔坚担任首席设计师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土人设计团队设计的世博后滩公园,获得唯一一个大奖——杰出项目奖。

“上海后滩公园:作为生命系统的景观”(Shanghai Houtan Park:Landscape as a Living System)——这个简洁的评语,将后滩置顶。

什么样的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将展示每一个参加者的答卷,而后滩公园的获奖,可以说为尚未开幕的世博会赢得了第一块金牌。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的年度评奖,有景观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虽然今年已不是俞孔坚第一次获奖,但这次意义不同。

土人设计团队,自1998年在北京成立,一路坚韧地奋斗,历经12年,从广东中山、沈阳、秦皇岛、台州等二线城市,终于走到上海,而且是世界瞩目的世博园内。

衷心希望这次获奖不仅是对个人辛劳智慧的表彰,更能给景观设计界、给国人带来观念的变革,明白自然即是美,学会珍惜土地、欣赏野草。

■昨晚九时,俞孔坚主持设计的世博后滩公园,摘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唯一一个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俞孔坚1980年考入北京林业学院园林专业,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1995年获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博士学位。

1997年回国,作为北京大学引进人才成立景观设计研究学院。

■俞孔坚说,景观设计必须重归生存的艺术和监护土地的艺术,而非一门消遣、娱乐的造园术。

土地首先是需要爱护的珍贵生命之源,然后它是有记忆,有局限,有挑战,千姿百态的地方。

■在俞孔坚种种犀利言辞后面,在他做“土人”不做士人的选择后面,谁能看出有很大的文化取舍在其中?“后滩公园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47岁的俞孔坚干的这些活,在87岁的程绪珂看来,“不稀奇”。

——“是对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

《景观设计课件》PPT课件_OK

《景观设计课件》PPT课件_OK
48
• 便捷的路网体 系。遵从两点 一线的最近距 离法则,用直 线道路,连接 宿舍、食堂、 教室和实验室, 形成穿越于稻 田和绿地及庭 院中的便捷的 路网。
49
学生们在稻田里学习、交谈,冥想
50
• 校园里种植有 稻谷和荞麦, 山羊在收割后 校园里觅食。
51
漂浮的花园——浙江永宁公园
• 设计特色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 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 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 游憩地。
25
花坛造景
• 配景:与建筑物外围形成色彩配景。 建筑物墙:可柔化、美化基线; 建筑物前作为烘托或衬景。
• 主景:广场。 原则:平面构成力求统一; 色彩构成力求丰富,多用对比或相邻色; 立体。
26
27
花台造景
• 配景:体现自然、植物个体观赏特征。 • 主景:植物配置,营造 大型盆景(乔木、山石、
1、视觉景观形象:美学 → 物境 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环境生态绿化: 生态学 → 情境 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绿色理念:“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
主旨。 “绿色消费观”、“绿色文化观”建立亲地、亲绿、亲水、亲子、 亲和、亲动物的“绿色空间网络”,特别要因地制宜,并与当地自然、 社会人文背景相融合。
43
• 这是一个名字叫做“红 色记忆”的装置艺术作 品。一个红色的盒子, 含着一潭清水,用它的 一角正对着入口,任两 条笔直的道路直插而过, 如锋利的刀剪,无情地 将一个完整的盒子剪破。 其中一条路指向“琥珀 水塔”,另一条指向 “骨骼水塔”。盒子外 配植白茅——当地最野 的草,还有两株高大的 木棉树。盒子是一种形 式,试图装下这块场地 上,那段时间曾经发生 的故事,设计师说它的 产生源于一时的感觉, 但隐约含着对原场所的 直觉体验,以及由此而 唤醒的岁月回味。 44

九寨沟瀑布仙境里的飘带

九寨沟瀑布仙境里的飘带

九寨沟瀑布仙境里的飘带
佚名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九寨沟的水源是洁净的雪水和山泉,经过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水色愈加透明;而且这里的水富含碳酸钙,很容易在湖底、湖堤和水中枯枝上结成乳白色结晶体,让水的色彩更加妩媚。

【总页数】4页(P66-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
【相关文献】
1.点亮“人间仙境”的生命之光——档案助力国家电网公司驰援九寨沟地震救灾纪实 [J], 巩慧
2."红飘带"冲击波——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秦皇岛汤河公园二期工程"绿荫里的红飘带"首席设技师俞孔坚博士答记者问 [J], 贾德昌
3.人间仙境九寨沟 [J], 刘一骏
4.开启九寨沟绿色观光之旅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守护最美人间仙境 [J], 商车
5.守护最美人间仙境
——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开启九寨沟绿色观光之旅 [J], 罗国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ERAL DESIGN HONOR AWARDThe Red Ribbon - Tanghe River Park,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and 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Chinaclient: Yang Lina, The Landscape Bureau,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总体设计荣誉奖章,红丝带——Tanghe河公园、秦皇岛、河北、中国Turenscape(北京Turen设计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风景园林,北京,中国顾客:杨琳娜,景观局、秦皇岛、河北、中国"A celebration integrating artistic elements into a natural landscape in an ingenious way. Very dramatic, yet highly functional.It's transformative and curative."— 2007 Professional Awards Jury Comments“一个庆典整合艺术元素进入了一个自然的景观,在一个巧妙的方式。

极富戏剧性,但相当实用的。

这是转化及其治疗。

”陪审团- 2007专业殊荣的评论Project StatementThe Minimum Intervention Approach to Urban GreenwayAgainst a background of natural terrain and vegetation, is a “red ribbon” spanning five hundred meters, which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lighting, seating,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orientation. While preserving as much of the natural river corridor as possib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is project demonstrates how a minimal design solution can achieve a dramatic improvement to the landscape.项目声明最小干预手段对城市绿色通道对自然地形与植被的背景,是一个“红丝带”,跨越五百多米,集照明、座椅、功能环境的诠释,方向。

在保持尽可能多的尽可能的自然河流廊道在城镇化过程中,这个项目演示了一个最小的设计方案能达到一个戏剧性的改善景观。

Project Narrative1. Site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The project was located on the Tanghe River, at the east urban fringe of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site is a linear river corridor, with a total area of about 20 hectares.项目的叙事1.立地条件和面临的挑战该项目位于该项目坐落于汤河河道,在东部城市边缘,河北的秦皇岛,中国。

这个网站是一个线性河流廊道,总面积约20公顷。

The following site conditions offered both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the design of this site:原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同时提供了机会:(1)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 The site was covered with lush and diverse native vegetation that provides diverse habitats for various species.(1)良好的自然禀赋:地段内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

(2)Unkempt and Deserted: Located at the edge of a beach city, the site was a garbage dumping site with deserted slums and irrigation facilities such as ditches and water towers that were built for farming years ago.(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3)Potential safety and accessibility problems: distributed with lush shrubs and “messy” grasses, the site was virtually inaccessible and insecure for people to use.(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4) Use Demands: Along with the urban sprawl process, the site was sought after for recreational uses such as fishing, swimming, and jogging by the people who came to reside in the newly developed communities nearby.(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等。

(5) Development Pressure: The lower reaches of this river have already been channeled, and this process was likely to happen again at the site, meaning the natural river corridor was likely to be replaced with hard pavement and ornamental flower beds unless the new red ribbon design was implemented.(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

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

2. Design objectivesThe major design challenge was how to preserve the natural habitats along the river while creating the new urban uses of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olution is the “red ribbon.”2。

设计目标主要的设计挑战是如何保护自然生境沿着河流而创造新的城市用途的娱乐和教育。

解决的办法是“红丝带。

”3. Design solutionA “red ribbon” was designed against t he background of green vegetation and blue water. This ribbon stretches for 500 meters along the riverbank, integrating a boardwalk, lighting, seating,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It is made of fiber steel, and lit from inside so that it glows red at night. It stands 60 cm high, and its width varies from 30-150 cm. Various plant specimens are grown in strategically placed holes in the ribbon.3。

设计方案“红丝带”为背景,设计了绿色植被和碧蓝的海水。

这条带子延伸500米沿着河岸,把木板路、照明、阀座、环境的诠释,环境导向。

它是由纤维钢材制成这样它光彩夺目的红色在晚上。

它代表60厘米高,其宽度不同30-150厘米。

各种植物标本生长在位处战略要地的孔的丝带。

Four pavilions in the shape of cloud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ribbon, which provide protection from the weather, meeting opportunities, and visual focal points. Four perennial flower gardens of white, yellow, purple, and blue, act as patchwork on the former open fields, and turn the deserted garbage dumps and slum sites into attractions.The bright red color of the ribbon lights up this densely vegetated site, links the diverse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 four added flower gardens, and provides a structural instrument that reorganizes the former unkempt and inaccessible site. The natural site has been dramatically urbanized and modernized, two attributes that are highly sought after by the local residents while keep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natural services of the site intact.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