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

但是,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他们可能还没有尝试过,对于多边形的定义和画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画多边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知道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边的数量大于等于3。

2.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画法,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3.讨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2.准备多边形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实践。

3.准备多边形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画多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边的数量大于等于3。

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多边形。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多边形》参考教案1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多边形》参考教案1

第21课画多边形[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述身边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展示一组春天花儿竞相开放的图片。

3、老师提问:哪些同学们的家里养过花?在家里养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花盆)想一想花盆是什么形状的?(多边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教学设想】春天花儿竞相开放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景象,学生对它有着亲切感和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优美环境,可以激发他们动脑思考,发掘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投入情境,尝试操作老师点出本课的主题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图形。

(一)主题一:画花盆。

1、展示一组花盆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花盆的外形,怎样画花盆最简便(用“多边形”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多边形”工具作多边形。

【教学设想】每个个体最关心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创建的这个情境,可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进入学习探究的角色。

2、请同学上教师机操作演示,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画多边形首先是在单击工具箱中“多边形”工具后,在画图区内按照画直线的方法先选取起始点;然后在多边形新线段开始的每个位置单击,“画图”程序会自动与前一点相连接;最后双击多边形的最后的一个顶点,“画图”程序会自动将最后一点与起始点相连接,形成一个多边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练习,还有拓展延伸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也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多边形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利用电脑绘制多边形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多边形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意绘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和投影仪,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多边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多边形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3.演示绘制多边形的方法: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多边形的绘制演示,让学生了解绘制多边形的步骤。

4.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多边形的绘制实践,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各种多边形,并能够调整多边形的边数、大小和颜色等属性。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绘图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多边形的概念和相关操作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调整多边形的边数、大小和颜色等属性。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练使用绘图软件进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展示教学内容。

2.准备绘图软件,如Photoshop、画图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多边形的图片素材,用于教学示例和巩固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讲解多边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多边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绘图软件尝试绘制各种多边形。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画出各种多边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2. 如何画多边形3. 多边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学会画多边形。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画出各种多边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多边形的性质。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出各种多边形。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多边形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多边形的定义、特征及性质。

3. 演示如何画多边形: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讲解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尝试画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5.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与多边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边形的重要性质和画图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多边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和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画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画图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说明他们对多边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多边形的相关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反响良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即时练习,评估学生对多边形定义和画法的掌握程度。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绘图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绘制多边形时,可能还不太会灵活运用绘图工具,对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概念,认识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

2.学会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绘图工具,创作出有创意的多边形作品。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多边形的绘制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作品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和改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2.准备绘图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3.准备教学素材,如多边形的图片、视频等。

4.准备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如班级微信群、学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形状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多边形的概念,讲解多边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动手绘制多边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绘制多边形,教师随机选取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画多边形新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画多边形新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画多边形新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画多边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画多边形,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还能增强他们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来画多边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画多边形。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多边形的不同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一台电脑或可以上网的设备。

2. 安装好可以画图的软件或打开一个在线多边形绘图网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多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并重点解释几个常见的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

3. 示范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演示如何画一个三角形。

首先,打开画图软件或在线绘图网站,选择绘图工具中的线条工具。

然后,在绘图区域上点击鼠标,依次点击三个点,连接这三个点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三角形。

最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画出的三角形进行填充或修改颜色。

4. 指导实践: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在自己的电脑上或学校提供的电脑上进行实践操作,画出一个三角形。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拓展应用:学生掌握了画三角形的方法后,可以尝试画其他的多边形,如四边形和五边形。

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点来实现。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填充样式来增加图形的美观度。

6. 创作任务:给每个学生或小组一个创作任务,要求他们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画一个自己设计的多边形。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画更多边的图形,如六边形、七边形等。

7. 分享和讨论:学生完成创作任务后,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画的多边形,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多边形的特征,包括边数、角度等。

8. 反思总结:结束课堂之前,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并让他们总结自己在画多边形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多边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几何图形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多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2. 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难点:1. 理解并掌握多边形的性质。

2. 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多边形的课件或板书。

2. 多边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学生准备:1. 课本相关内容的学习。

2. 预习多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多边形的例子。

2. 请学生分享多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环节二:探究多边形的绘制方法1. 教师演示多边形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3. 请各组代表分享绘制方法。

环节三:实践操作1. 学生动手绘制多边形,体会多边形的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环节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多边形的相关题目,学生独立解答。

2. 请学生分享解答过程,教师点评。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定义、特点及绘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多边形的性质。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第3课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3课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

2. 学会应用正多边形绘制图形。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画笔工具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边数和角度,正确绘制出正多边形。

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PPT,演示绘制正多边形的步骤。

2. 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准备彩色画笔、铅笔等绘画工具。

4. 设计练习题目,供学生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作品:展示用PPT或黑板上的已画好的正多边形,请学生观察。

2. 提出问题:如何用计算机软件画出正多边形呢?(二)新知讲解1. 讲解新知识点:绘制正多边形。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绘制正多边形”对话框。

介绍各个选项的含义。

a) 边数:输入正多边形的边数。

b) 中心点:输入图形所在的中心点。

c) 半径:输入绘制图形的大小。

d) 旋转角度:输入绘制正多边形时,各个边旋转的角度。

2.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画一个正五边形的全过程,强调在各个步骤中鼠标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安置的任务,学生可自己尝试在“绘制正多边形”对话框中输入不同的参数来画不同的正多边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画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稳固提高1.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画不同的正多边形,并与其他同砚交流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给予评判和指导。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画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软件(如PS等)来画正多边形,并分享给家长和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应用画笔工具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2. 能正确应用画笔工具画出正多边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学会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多边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学会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多边形。

难点:理解多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多边形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4.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画图工具,尝试绘制不同的多边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绘制过程中多边形的性质,并及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多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的性质,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多边形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资源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动画,以增强学生对多边形概念的理解。

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画多边形》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画多边形的工具或方法,准确地绘制出各种多边形。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画多边形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绘制出各种多边形,以及多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几何画板、彩笔、练习册等。

3.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练习册,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把圆规。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画出来的?4.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探讨画多边形的方法。

4.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4.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手工绘制,练习画各种多边形,教师巡回指导。

4.5 总结提升通过学生展示、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多边形。

第五章:课后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5.2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教师应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3 学生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对学生掌握多边形知识、绘制多边形技能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完成情况、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内容,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13《画多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多边形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课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图形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多边形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绘制出独特、美观的多边形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导入-讲解演示-实践操作-评价反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多边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多边形,激发学生对多边形的兴趣。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多边形的定义,演示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技巧。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绘制不同形状、大小的多边形,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创新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所学方法绘制独特、美观的多边形图形。

5.评价反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绘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选择多边形工具,调整边数、大小、颜色等属性,进行绘制。

小学信息技术 三年级《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 三年级《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画多边形》教案南京长城小学李翔■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0课的内容,主要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课是画图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圆、画线、填充颜色等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习创作组合图形等内容起辅垫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画图软件已经会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对相应工具的使用有着好奇心,虽然在操作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三年级学生的想像力比较丰富,有着较强烈的求知欲与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决心,因此如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使每个同学各尽其能就成了本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多边形工具的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情景法、任务驱动法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讲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课前准备网络教室、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们所传授的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二、读活教材、备足学生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本课教材中的提示牌为:如果在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在双击前右击取消本次操作。

实质上“提示牌”是一个不明确的“提示”。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引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绘画工具,引导小学生学习如何画多边形,并了解其特点、属性以及应用。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图像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基本特点;2. 认识常见的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3. 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绘画工具画多边形;4. 发展学生在创造和合作方面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像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或屏幕以显示教学内容;2. 计算机绘图软件,如Paint、Sketchpad等;3. 每个学生或小组准备纸张和铅笔;4. 直尺和量角器等测量工具;5. 资源材料,如图片或幻灯片,以展示不同的多边形样式。

【教学过程】【引入】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引入部分,老师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多边形?你们知道更多关于多边形的特点吗?”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知识。

【探究】1. 展示多边形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样式。

鼓励学生注意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2. 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绘画工具向学生展示如何画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

鼓励学生交流思考,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3. 分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让每个小组在纸上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尝试画出一个给定类型的多边形。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享想法和技巧。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所画的多边形。

其他学生和老师将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改进和学习。

5. 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多边形作品进行评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巩固】1. 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投影仪或屏幕上展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画多边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绘制多边形的工具和功能,如直线、矩形、圆形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绘制出各种形状的多边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于绘制多边形这样的操作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和功能,以及如何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绘制多边形的技巧。

3.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出独特的多边形作品。

六. 教学准备1.电脑设备:确保每台电脑都能正常运行教学软件。

2.教学软件:准备适合绘制多边形的教学软件,如画图工具、几何画板等。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多边形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绘制多边形。

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功能绘制多边形。

重点讲解直线、矩形、圆形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调整多边形的边数、颜色、粗细等属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绘制不同的多边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自己之前的操作经验,独立绘制一个多边形作品。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1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1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1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多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绘图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多边形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多边形,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创新绘制出独特、美观的多边形作品。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实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绘图软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计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素材。

3.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绘图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精美的多边形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多边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多边形的绘制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多边形的绘制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绘制出独特、美观的多边形作品。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3课《画多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多边形》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熟悉多边形的性质,掌握利用软件绘制多边形的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简单的绘画。

但是,他们对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多边形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绘制多边形的过程,学生跟随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相应的绘图软件,如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推荐的软件。

2.软件准备: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多边形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源:准备一些关于多边形的教学素材,如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足球、茶叶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多边形。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多边形是由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边数至少为3等。

同时,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画多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画多边形》教案
南京长城小学李翔■教材分析
《画多边形》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0课的内容,主要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课是画图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圆、画线、填充颜色等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习创作组合图形等内容起辅垫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画图软件已经会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对相应工具的使用有着好奇心,虽然在操作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三年级学生的想像力比较丰富,有着较强烈的求知欲与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决心,因此如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使每个同学各尽其能就成了本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领会操作方法,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
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多边形工具的灵活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情景法、任务驱动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讲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们所传授的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二、读活教材、备足学生才能灵活驾驭课堂
本课教材中的提示牌为:如果在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在双击前右击取消本次操作。

实质上“提示牌”是一个不明确的“提示”。

出现多边形消失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几种:当画布颜色和画笔背景颜色一致时,在双击前右击两次取消本次操作看上去多边形消失了实质是用背景色画了多边形;右击一次虽然看上去是取消了多边形,实际上是瞬间用背景色代替了线条,如果重新定位画多边形时前面未完成的多边形轨迹又将出现;而如果是左右键同时按下则真正是取消了本次画多边形的操作,以上不同点可以将背景色和画布颜色设置不一致后进行比较。

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非都能预设的,这是一节借班上课,课堂出现导致多边形消失的错误双击操作(左右键同时按下)并非是我预料中的,当时也着实紧张了一把。

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多积累经验,课上才能驾驭教材,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应对自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