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名字解释(期末必考)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 蛋白质(Protein):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内许多重要功能的执行者。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具有结构、催化、传递、运输、防御等多种功能。
2. 氨基酸(Amino Acid):由氨基(NH2)和羧基(COOH)共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
共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它们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进而构成蛋白质的结构。
3. 酶(Enzyme):一类在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被消耗。
酶在体内起到调节新陈代谢、促进化学反应等重要作用,能够高效地催化特定的底物转化为产物。
4.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对物质和能量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代谢包括两种主要状态:合成(Anabolism)和分解(Catabolism),前者是有机物合成的过程,后者是有机物分解的过程。
通过代谢,生物体能够维持其正常功能和生存。
5. 核酸(Nucleic Acid):生物体内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携带着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RNA则参与基因的表达过程。
6. 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的DNA序列,携带着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
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7. 合成(Anabolism):生物体内由低分子物质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高分子物质的过程。
合成包括蛋白质的合成、有机物合成、核酸合成等。
8. 分解(Catabolism):生物体内由高分子物质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分解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活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9.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化的路径。
代谢途径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组成,每个反应都是为了转化产物或为下一个步骤提供底物。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生化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等电点:如果在某一pH值下,氨基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负电荷的数目正好相等,即净电荷为零,则称该pH值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pH<pI,样品带正电荷,样品点向阴极移动,pH>pI,;样品带负电荷,样品点向阳极移动;pH= pI,样品不带电荷,样品点不移动)褐变:氨基酸的氨基与糖类的羰基易发生反应,生成羰氨化合物,进而缩合成更复杂的棕色到黑色化合物“类黑色素”。
食品加工中将这种反应称为褐变。
肽: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化合物称为肽。
肽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α–羧基脱水缩合,生成的酰胺叫做肽,这种酰胺键叫做肽键。
肽链: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链称肽链。
aa残基:肽链中的aa因脱水、缩合而稍有不全。
肽链主链骨架:在肽链中除去α碳上的R基和H外,剩下的部分为肽链主链骨架。
双缩脲反应:双缩脲与碱性硫酸铜作用生成蓝色的铜----双缩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酰胺平面(肽平面):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连接在肽键两端的基团处于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肽平面------蛋白质构象的基本单元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构型: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的改变会引起共价键的形成和破坏,与H键无关。
是小分子化合物具有的结构。
构象:表示多肽结构中一切原子沿共价键转动而产生的不同空间排列,这种构象的改变会引起H键的形成和破坏,与共价键无关。
为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具有的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中的若干肽段各自沿着某一个轴盘旋或者折叠,并以H键维系,从而形成的有规则的局部的空间排列方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α-螺旋:肽链主链骨架绕螺轴卷曲上升而形成的一种构象。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由氨基酸的共价结合形成。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起着构建细胞结构、催化化学反应、传递信号以及调节生物过程等重要作用。
2. 糖类:糖类是一类主要由碳、氢和氧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作为能量的来源。
糖类在生物体内起着能量供给、结构支持和信号传导等功能,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不同类型。
3. 脂类:脂类是一类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储能、保护和调节细胞功能等重要作用。
常见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等。
4.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由核苷酸的链接组成。
核酸分为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类,DNA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储存,RNA则参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5. 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反应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被消耗。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代谢过程、合成和降解物质的重要作用。
6.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能量的转换等过程。
代谢反应由酶催化,可分为合成代谢(合成新分子)和分解代谢(降解分子)两类。
7.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为20种常见的氨基酸。
氨基酸具有氨基和羧基,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白质的结构。
8. 酶学:酶学是研究酶的性质、功能和活性等的学科。
酶学研究酶的催化机制、底物特异性、结构与功能关系等方面,对于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9.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化学反应,用于将物质转化为能量或合成新的化合物。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合成、氨基酸代谢等。
10.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得电子变化为还原剂和还原剂得电子变化为氧化剂的同时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起着能量获取和代谢调节的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生物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部分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的学科,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
本文将对一些生物化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1. 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有机大分子。
它在细胞组织、骨骼、肌肉和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和性质。
2. 核酸(Nucleic Acid)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包括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类型。
DNA是构成基因的主要材料,携带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
RNA则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作用。
3. 酶(Enzyme)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其作用方式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了各种代谢过程,如消化、呼吸和免疫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催化剂。
4. 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体称谓,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5. 糖(Carbohydrate)糖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壁等。
糖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
6. 脂质(Lipid)脂质是一类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在极性溶剂中难溶解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和脂类。
脂质在生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存、细胞膜结构和信号调节等功能。
7. 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膜起到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和细胞内外环境的分隔调节作用,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结构。
8.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正常酸碱度的稳定状态。
生物体内许多生命活动需要在特定的酸碱条件下进行,而酸碱平衡的失调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第二章核酸的构造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的反密码环中,可与mRNA上相应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互补,从而tRNA 能将氨基酸携带至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合成。
2.DNA的一级构造:在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的一级构造。
由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因此也称为碱基序列。
3.退火: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也称退火。
4.β-转角:是蛋白质的二级构造形式,常发生于肽链进展180°回折时的转角上。
β-转角通常由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第1个氨基酸残基的羰基氧与第4个残基的氨基氢可形成氢键。
β-转角的构造较特殊,第2个残基常为脯氨酸,其他常见残基有甘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和色氨酸。
5 DNA的变性从开场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线吸收值到达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
6. DNA变性:双链DNA(dsDNA)在变性因素(如过酸、过碱、加热、尿素等)影响下,解链成单链DNA(ssDNA)的过程称之为DNA变性。
DNA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但一级构造没有改变,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仍可恢复双螺旋构造。
第三章酶〔一〕名词解释1. allosteric regulation(变构调节):生物体内有些酶除了有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外,还有一个或几个能与调节物相结合的调节部位(变构部位),当特异的调节物分子可逆的结合在酶的调节部位时,可引起酶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引起酶的催化活性发生改变。
酶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2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能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最常见的是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修饰。
3.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以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

)期末考试复习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名词解释: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基因组1、个基因组。
: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基因簇2、域,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3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4基因探针核苷酸。
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5、基因敲除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传基因,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分子以预先设定的排列6基因芯片、通过检测杂交信并与样品杂交,方法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寡核苷酸序列,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在基因内部插入不编码序列使一个完整的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7、断裂基因因称为断裂基因。
和蛋白质的特异性DNA序列。
8、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通常处于开放状态,: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9、操纵基因RNA聚合酶能够通过它作用于启动子而启动转录。
使在所有有机体的细胞中:是一类典型的结构基因,维护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10、看家基因表达。
其中一部分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RNA的基因。
11、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所以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12、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ψ表示。
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
线状染色体末端的13、端粒:DNA重复序列DNA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14端粒酶可将端粒: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15DNA反义链:在基因的双链中,转录时作为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物质的过程。
生物化学全部名词解释(本人亲自整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按首字拼音字母排序)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U W X Y ZA暗反应(dark reactions):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氨基酸(amino acids):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氨基酸臂(amino arm):也称之接纳茎(acceptor stem)。
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
氨酰-tRNA(aminoacyl-tRNA):在氨基酸臂的3ˊ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催化特定氨基酸激活并共价结合在相应的tRNA分子3ˊ端的酶。
B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摆动(wobble):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和与之互补的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之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宽容性,即处于反密码的5ˊ端的碱基(也称之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ˊ端的U、C和A配对。
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NA密码子结合。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伴娘蛋白(chaperone):与一种新合成的多肽链形成复合物并协助它正确折叠成具有生物功能构象的蛋白质。
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确折叠中间体的形成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的聚集,协助多肽链跨膜转运以及大的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解体。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
生物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_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

生物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物质代谢)以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联系的一门学科。
肽平面: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和与它们相邻两个a碳原子(即-Ca1-CO-NH-Ca2 六个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此平面称为肽平面。
酶: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
单纯酶:有些酶只由氨基酸组成,不含其它成份。
结合酶:有些酶的组成中除了蛋白质部分外,还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
酶的辅助因子; 酶的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反应并促进整个催化过程。
辅酶:作为辅助因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辅酶或辅基。
辅基:与蛋白酶共价结合的辅酶。
活性中心:酶能结合、催化底物的部位只占酶的局部空间区域,它处在酶分子表面的裂隙。
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为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调控部位; 酶分子中存在着一些可以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的部位,从而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必须基团; 酶分子中与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为酶表现催化活性不可缺少的基团。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
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同功酶: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的一类酶。
米氏常数Km: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反应中心的活性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
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
竞争性抑制: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形成EI复合物后,酶则不能再与底物结合,从而抑制了抑制的活性。
非竞争性抑制:由于这类物质并不是与底物竞争与活性中心的结合激活剂:指凡能增高酶活性的物质。
酶的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2(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苷(nucleoside)由戊糖和碱基通过β-N-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
2.核苷酸(nucleotide)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碱基、戊糖和磷酸连接而成。
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两类。
3.稀有碱基(rare base)是指核酸分子中除常见的A、G、C、U、T碱基外,还含有的其它微量碱基。
大多数是甲基化修饰碱基。
tRNA中稀有碱基的含量较多,如DHU、ψ。
4.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多个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5.DNA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of DNA)是指在多聚核苷酸链中,5’→3’方向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的不同,所以DNA的一级结构也称为碱基序列。
6.DNA双螺旋结构(double spiral structure of DNA)是由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的DNA二级结构模型。
要点有:由2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共同围绕中心轴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碱基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共同维系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7.碱基互补配对(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核酸分子中,碱基之间有固定的配对方式,即A始终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始终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
8.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在旋进过程中发生相互重叠,由此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
这种碱基堆积力和互补碱基对的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并且碱基堆积力在双螺旋结构的稳定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9.Hoogsteen氢键/配对(Hoogsteen hydrogen bond/pairing)在酸性溶液中,胞嘧啶的N-3由于质子化,故可以和鸟嘌呤的N-7原子形成附加氢键;同时胞嘧啶的N-4的氢原子也可以和鸟嘌呤的O-6形成氢键。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名词解释1、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基因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3、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4、基因探针: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核苷酸。
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5、基因敲除: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6、基因芯片: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分子以预先设定的排列方法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寡核苷酸序列,并与样品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7、断裂基因:在基因内部插入不编码序列使一个完整的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8、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DNA序列。
9、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使RNA聚合酶能够通过它作用于启动子而启动转录。
10、看家基因:是一类典型的结构基因,维护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在所有有机体的细胞中表达。
其中一部分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11、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12、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
13、端粒: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14、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15、反义链:在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氨基酸的等电点( PI )(isoelectric point ): 在某一PH的溶液中, 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 成为碱性离子, 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谷胱甘肽(GSH): 由Glu、Cys、Gly组成, 分子中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
(1)是体内重要的还原剂, 保护蛋白质和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 使蛋白质处于活性状态。
(2)具有嗜核性, 与外源的嗜电子毒物(致癌剂、药物)结合, 从而阻断这些化合物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 以保护机体免遭毒物侵害。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在蛋白质分子中, 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稳定其主要化学键是肽键和二硫键。
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稳定它的主要化学键是氢键。
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5、肽单元(肽平面)(peptide unit):多肽分子中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 即肽单元。
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单位。
6.α螺旋(α-helix):以α碳原子为转折点, 以肽键平面为单位, 盘曲成右手螺旋的结构。
螺旋上升一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 螺距0.54nm。
氨基酸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
螺旋的稳定是靠氢键。
氢键方向与长轴平行。
7、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其形成与稳定主要依靠次级键, 如疏水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8、结构域(domain):是三级结构层次上的局部折叠区, 折叠得较为紧密, 各有独特的空间构象, 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9、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s): 一类帮助新生多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库

名词解释:1、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一些肽段可形成结构较为紧密、功能相对独立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domain),常包含多个超二级结构。
2、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溶液的pH 值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相同,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溶液的pH值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5、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意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活性中心。
辅酶或辅基参与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6、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在同种生物体内,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免疫学特性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7、酶的别构调节:一些代谢物与关键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个部位可逆地结合,使其构象改变,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又称别构调节。
8、共价修饰:酶蛋白多肽链上的某些化学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也称共价修饰。
9、酶的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两者能够共同竟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结果影响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有活性的酶分子数减少,导致酶促反应速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竟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10、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脱氢、脱水时,引起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化学键,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的能量直接转移给ADP 生成ATP的过程,称之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复习笔记

〖名词解释〗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氨基酸(amino acids)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连接在α-碳原子上,这种氨基酸称α-氨基酸,α-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共有20种。
除α-氨基酸外,细胞还含有其他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层析(chromatography) 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 chromatography) 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分离离子化合物的层析方法。
◇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复旦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名词解释集锦

复旦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名词解释集锦糖酵解: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将1分子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并净产生2分子NADH和2分子ATP的一系列反应。
氧化磷酸化:指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同时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能量就通过磷酸化途径储存到A TP分子中。
化学渗透学说:当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电子传递时,线粒体基质中的H+被转移到线粒体内外膜之间,造成跨膜的质子梯度,质子顺梯度通过ATP合成酶返回到线粒体的基质中时ATP合成酶利用释放的能量将ADP磷酸化成ATP的过程。
卡尔文循环:即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
是一种不断消耗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
由美国科学家Calvin首次发现,故称Calvin循环。
环式光和磷酸化:叶绿素中被激发的电子传递途径形成环状。
活化能:用于克服能障、启动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即活化能。
能障:化学反应启动的能量障碍-在新的化学键形成之前,存在着必须首先断开的键,此即能障。
反馈抑制:通过生化反应的终端产物来抑制催化酶的活性的机制。
中心法则: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形态大小相同,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转录:以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一条单链RNA。
细胞中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被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半保留复制: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复制与之互补的单链。
同义突变(沉默突变):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碱基替换。
错义突变:使氨基酸密码子发生置换的碱基突变。
无义突变(终止突变):产生终止密码的突变,使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残缺蛋白质。
连读突变:终止密码变为有义密码,产生延伸的多肽链。
移码突变:改变原有密码子读框,产生氨基酸顺序变异的多肽。
自由组合定律: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后,非等位基因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在染色质复制1次之后,要经过两次核分裂,结果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比亲代细胞减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生化名词解释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和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是指由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乳酸循环:乳酸循环又叫Cori循环。
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至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在脱氢脱水的过程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新排布,形成高能磷酸键,并将其能量直接交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综合形成柠檬酸开始,故称柠檬酸循环。
血浆脂蛋白与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存在和运输形式,由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
载脂蛋白是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脂肪动员:脂库中贮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和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酮症: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
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可引起酮症。
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脂肪肝:在肝细胞合成的脂肪不能顺利移出而造成堆积,称为脂肪肝。
脂类与类脂: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部称;类脂是一类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胆固醇逆向转运:HDL在LCAT、apoA I及CE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等的作用下,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这个过程叫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LPL:脂蛋白脂肪酶。
可催化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三酰甘油及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脂肪酸及溶血磷脂等。
LCAT: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 蛋白质: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由氨基酸序列构成。
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催化、结构支撑、运输等。
2.核酸:构成生命体系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大分子,由核苷酸组成。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带有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3.酶:一种催化剂,加速生化反应。
酶可以分解分子,促进分子结合,或改变其化学结构。
4.代谢:生物体的一系列内部化学反应,通过消耗能量以及其他物质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5.细胞膜:生命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周围形成一个类似“皮肤”的物理屏障。
细胞膜通过选择性渗透控制物质在细胞内外之间的转移,从而维持细胞功能。
6.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储存个体遗传信息,并控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是由一段DNA序列编码的。
7.信号转导:一种细胞内转导机制,通过细胞内或细胞外的信号分子,传递一些特定的信息以及信号,最终影响不同生命活动。
8.代谢通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以特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从而将小分子代谢产物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9.生物分子:构成生命体系中的主要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它们提供能量、储存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以及维持生物体的结构。
10.生物催化:生命体系中一种特定的催化过程,通过酶促进生化反应。
生物催化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节省能量和资源。
11.糖代谢: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分解为能够提供能量的产物,并在代谢通路中继续进行。
12.氧化还原反应:一个常见的生化反应类型,涉及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
在这种类型的反应中,被氧化物失去电子,而被还原物获得电子。
13.葡萄糖:一种重要的单糖,通过糖代谢的过程来提供能量。
葡萄糖是糖类的代表,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
14.ATP:三磷酸腺苷,细胞内最常见的高能化合物之一,承担能量传递的重要功能。
15.脂质: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许多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分子水所形成的化学键
2 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3 蛋白质变性:天然氨基酸受到化学或物理因素的影响后,使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但其一级结构不改变。
4 亚基:存在于四级结构中,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单独存在没有功能的多肽
5 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6 蛋白质等电点:使某一蛋白质处于等电状态的溶液的PH值
7 酶催化的专一性:酶只能催化某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进行一种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
8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的空间构想的基团
9 活性中心:由必需基团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具有催化功能
10 酶原激活:一定条件下,将无活性的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11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I)与酶作用的底物(S)有相似的结构,可与底物共同竞争同一种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的有效结合。
12 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乳糖并生成ATP的过程
13 底物水平磷酸化:由于脱氢,是底物分子内产生高能键将此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直接交给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14 三羧酸循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三个羧基的三酸酸—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仍生成草酰乙酸而构成循环
15 糖异生: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16 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空腹时正常值:3.9~6.1mmol./L
17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H2O和CO2并产生大量能量
18 ATP循环:体内ATP生成和利用形成的循环
19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与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相偶联。
20 呼吸链:一系列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酶与辅酶在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次序排列,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连续的递氢和递电子体反应最终与O2 结合形成H2O的氧化还原体系。
21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22 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正常的中间代谢物(乙酰乙酸 -羟丁酸丙酮)
23 酮血症:饥饿,高脂低糖饮食,糖尿病时,脂肪运动加强,酮体生成增加,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升高。
24 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的氨基酸移换作用
25 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耦联进行的反应。
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26 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27 DNA双螺旋:1)DNA分子由2条反向平行互补多核苷酸链组成2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形成2个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形成3个氢键;
2)2条多核苷酸链都以右手螺旋,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连构成的链状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
3)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平面与螺旋的纵轴垂直,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为0.34nm,每10个核苷酸旋转一周,螺距为3.4 nm;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两条多核苷酸链碱基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28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来自亲代(保留)另一条链新合成
29 不对称转录:DNA分子上一条链(编码链)可转录,另一条链不转录;各基因中的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
30 基因表达: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但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r RNA t RNA编码基因转录产生RNA的过程。
31 基因:具有功能(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DNA片断——遗传的功能单位
32 翻译:将带有DNA遗传信息的mRNA分子上的核苷酸残基顺序转变为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顺序的过程
33 遗传密码:mRNA从5'→3'方向,每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代表特定的氨基酸信息,并决定翻译过程中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34 生物转化:机体在排除非营养物质以前,常将其进行各种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于随胆汁和尿排出。
35 酸碱平衡: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即pH在恒定范围内(7.35~7.45)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