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学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学问
、
一
科 ,作 简单 的比较和推 导 ,而是 追问 了两个 问题 : ① 为什 么沿 着 平 行 四边形 的 高剪 呢 ?②所 有 的平 行 四边形 都 能剪拼 成 长方 形
吗 ? 问题一 提 出 ,学生 们有 的在 比划 ,有 的在 思 考 ,有 的在 交 流 。许 多教师认 为将平 行 四边形剪 拼成 长方形对 于学生来说虽 然 “ 无疑 ” ,但操 作后 的追问更有 意义 。传 统的教法是 目标直指 公 式 的推 导和应用 ,极少 有人去想 为什么这 样做 ,对 图形 之 间的内 在联 系及公式 理解得必 然肤浅 。而 这两 问促 使学生将外 在操作 与 抽象思 维结合起 来 ,更 为关注学 生获取 知识 的过程 和方法 ,使 其 知其然更 知其所 以然 ,培养了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同时 ,还渗透 了 个重要 的数学思想一 一归纳法。 二 、在梗 阻处引 问 当学 生的思维发 生梗阻或进入 狭长地段 时,教 师的一句引 问 往往能 使学生产 生 “ 柳 暗花明 又一 村” 的感 觉。笔 者曾听过一 节 “ 送教下 乡”的课 ,课始 ,教 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 据:1 8 O 本书 , 六 ( 1 )班和六 ( 2 )班的人数 比是 3 : 2 ,要求学生们 自己编一道 按 比例分 配的应用 题 。学 生们很快 编出 了几 道题 ,在反馈 时 ,教 师 发现学生 们都 是把 1 8 0 本书当作 总数来 编的 ,便幽默地问道 : “ 我 们可不可 以把 1 8 O 本书换换角色 呢? ”这一 巧妙的问题 ,立 即激 活 了学生们 的思 维 ,学生 的思路 一下 子开阔起来 ,有 的把 1 8 O 当成 部 分数 ,有 的把1 8 0 当成了相差数。 三 、 在 尝 试 后 导 问 在平 时的课 堂调研 中 ,常见 到不 少教师在组 织学生完成某 一 学 习任务 前 ,怕 学生 出错 或思维不 严密 ,总喜欢暗示几 句 ,并美 其名 日 “ 防患 于未然 ”。其 实 ,这样 做恰恰 降低 了思维 难度 ,不 利于思维 的发展 。受挫愈 深 ,得益 愈丰 。我 们可 以先让 学生独立 思考 ,尝试完成 ,发现 问题 后再 引导。如二 年级 《 认识 直角 》一 课 ,教 师组织学 生用三角板 画一个 直角 ,巡 视时发现学 生画的直 角是一条 水平 面而另一条边 竖直 时 ,教师风趣 地问道 : “ 直角都 定是这 个姿势 吗?”学 生在老师 的启发 下 ,又画 出了一些不 同 “ 姿势” 的直角 , 从 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四 、 在 初 步 时 探 问 学生初次接 触某一知识 或方法 时 ,适 宜放 慢速度 ,不妨在难 点 处 以探 问来 吸引他们 的注意力 。如 四年级教 学 《 解决 问题的策 略—一 画 图》:梅山小 学有一块花 圃 , 长8 米, 在 修建校 园时,花 圃的长增加 了3 米 ,这样花圃 的面积 就增加 了 l 8 平 方米 ,原来花 圃 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这是 学生第一 次正式 学习用 画图的策略来 帮助解题 ,初次体验 数形结 合 的思想 ,虽然 只要 画 出草 图 ,但应 该 让 他们 意识 到 所作 的 草图 能 比较 准确 地 反映 出数量 之 间的关 系 ,对解 题才有 帮助 。所 以 ,画 图时应依据 题 目中的数 据确定 所 作 线段 的大致长度 ,这是学 生画 图的难点 ,也是 纠正学 生平时 随 意 作图 的 良机 。怎样 才能让 学生注 意到这一 问题 呢?教 师在指导 作 图时 ,应 小步 前行 ,可 以试探地 问:们通过 观察和 比较 ,得出结 论 :t : L 8 米 的一半 短一点 。这样 ,不仅 吸引 了他们 的注意力 ,而且 培 养了他 们先想 后画的严谨 的学习态度。
“生问”为课堂增效
“生问”为课堂增效作者:程家颖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生问”,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生问”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创造力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及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一、增加课堂“生长性”——“生问”的重要意义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负提质”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为课堂增效,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
据调查,我国学生提问意识和行为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的问题。
目前,数学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提问意识淡薄,提问能力不足,大多是教师问他们答,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或者所提问题深度不够,浮于表面,致使思维不能深度发展,课堂缺少“生长性”。
究其根本,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没有意识到“生问”的价值。
大多数教师总是习惯性剥夺学生课堂提问的机会,淡化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因为在课堂上教师总觉得如果让学生提问是费时费力,大多时候是在做无用功。
然而笔者却认为,数学课堂增效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在提问中质疑,在质疑后主动甄别、比较、分析、释疑,进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最终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创造力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及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义务教育各学段均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要求,如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第二学段中则要求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学段中要求学生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留心处处皆学问——数学教学中的积淀
有位教育家 曾经说过 :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 。 因此 , 教师
的教学要 根据儿童 的心理特征 , 发挥 多媒体 的优 势 。 创设情境 。 教师可根据教学 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 的故事 . 借助多媒体通 过图像 的形 色、 声光 的动态感 知 , 激 发学生浓 厚的学 习兴 趣和 强烈的求知欲望 . 引导学 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 如在教 学“ 分 数的意义” 时. 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 .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 新课 : 孙悟空拿着一把米 尺问猪八 戒 : “ 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 棒多长吗? ” 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 : 一米 、 二米 、 三米 ……量
激活了 , 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 中。
2 . 利 用 多媒 体 . 创设 情境 。
二、 设计 生活 实际、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使学 生对新 的知 识产生 强烈的学 习欲望 . 充分发 挥学生 的能 动性 的作用 . 从 而 挖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探究 问题 的习惯 和探 索问题 的 能力 。小学数学 的教 学 内容绝大多数 可 以联 系学生的生 活实 际. 找准每一 节教材 内容与学生生活实 际的“ 切人点 ” 可让学生 产生一种熟悉感 、 亲切感 。从而 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 习的积极性 , 如: 教学 1 l 一2 O各 数 的认识 时 . 我创设 了这样 的 生 活情境 : “ 你帮爸爸 、 妈妈买过东西吗? 想买一本标价是 1 1 元 的书 , 你准备怎样付钱 ?想 怎样 简便 地把钱付 清又不用营业员 找钱 , 你有好 办法 吗? 然后请代表说说看。 ” 这样借助学生 的生
课堂教学活动 中。为 了达到既定 的 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 或创设的与教学 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小学数学中四个“问”论文
探讨小学数学中的四个“问”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
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
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
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
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
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一个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并分析其方法和意义。
有效的数学提问应该是具有导向性的。
老师在提问时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老师可以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的数学法则和规律。
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有效的数学提问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包括具体的计算问题、解释性的问题、实际问题和对比问题等,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这种多元化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提问应该是个性化的。
针对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
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
而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让他们能够逐步建立自信,慢慢地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有效的数学提问应该是及时性的。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及时性的提问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代教学论研究亦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的冲动。
”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时,总是围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逐渐淡薄了,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何在呢?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有研究者对100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结果是:教师平均每节课向学生提问37次,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平均每节课0.001次.当被听课教师根据我们的意图在课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
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基本上课堂里是教师问学生答。
我认为:“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是造成学生“不能”提问的根本原因;教师的权威性是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直接原因;一问一答,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是不是该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呢?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学问
J l I c cl u J
文 /李 翠 峰
善教者 , 必善 问。 教师何 时何处问什么 , 会商接影响教学 的 效果 。那么 , 如何使课 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
立 即激活 了学生们 的思维 , 生 的思 路一下 子丌 阔起来 , 的 学 有 把 10当成部分数 , 8 有的把 10当成 了相差数 。 8
吗?”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 同一 列或 同一行或 同一行 的几 概念 的理解 , 同时还培养 了学生 观察 、 比较 、 抽象概括 的能力 。
个点 的位置 的数对 , 问他 们从 巾发现 了什 么, 提 以加 深对数对
( 者 单 位 : 北 省 临 西县 水 波校 区 ) 作 河
( 接 弟 1 上 7页 )
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 “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者曾听过 一 笔
节 “ 教下 乡 ” 课 , 始 卜 时 教 师 出 示 了这 样 两 个 数 据 :8 送 的 丌 课 10
的 概 念 , 学 生初 步 掌 握 了 用 数 对 表 示 点 的 位 置 力 后 , 合 在 法 结
方 格 图 , 师 可 提 问 : 数 对 ( ,) ( , )表 示 的 是 一 点 教 “ 23 和 32 ,
四 、 关键 处 点 问 在
较 , 出结 论 : 8 的 一 短 一 点 。 这 样 , 仅 吸 引 了 他 们 的 得 比 米 不
当学 生 的思 维 发 生 梗 阻 或 进 入 狭 长 地 段 时 , 师 的一 句 引 教
教学时 , 教帅可在关键处进行提 问, 以突出重点。 “ 如 数对”
难点处 以探 问来 吸引学 生的注意 。如 四年级教学《 解决 问题
了两 个问题 : ①为什 么沿着平 行 四边形 的高剪呢?② 所有的平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的对象和问题的范围,避免提出模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题目提问学生,或者在讲解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问要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法。
当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类比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和推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多样化,让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抽象问题、逻辑问题、推理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课堂提问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的热闹而不分主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满堂问。
第一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提问次数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质疑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若是老师的问题比较多,那样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非常不利。
(二)提问的时候过于随意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并没有努力研究教材,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提问。
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情况,过度的频繁和琐碎,没有分清楚主次。
还有些老师提问的时候,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课堂很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担心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喜欢提问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很难真正提高。
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
二、想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想要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问题比较出色,这便需要老师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关键点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一)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比较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说在教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小动物们骑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以及正方形。
学问,又学又问——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鼓励学生提问
小学教育71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将实际生活和书本联系起来学习,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就已经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就说明了学生已经较深层次地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在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学习氛围中,无法达到社会要求培养创新型培人才的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探索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创设问题情景在新课程改革的指标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努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老师积极配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组织游戏活动、进行提问等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自觉加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问学生:“看到这幅图片,你们可以想到哪些关于数字的问题呢?”还可以使用铅笔、鸭子、耳朵等与数字形状相似图片来让学生进行想象,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将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提问环节当中。
老师要勤于向学生们提问,并给学生们创造提问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主动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常常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或“哪里是你感到有疑问的知识点?”,这时老师提供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契机,可让他们有更深入的去思考,这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方式创新老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就必须有疑问精神,还要不断发现新的疑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老师可以采取小组提问比赛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向对方小组提问,以问答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明白,提问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浅谈一年级数学中的排队问题
浅谈一年级数学中的排队问题邮编:441000在实际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以排队为背景的问题,这样的模型也经常在小学数学中出现。
这里对一年级数学中的排队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排队问题首先出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学生学前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一些了解,但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生活中离不开数及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烈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首先要学会数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基数”和“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分清的两种不同的含义,但不出现“基数”和“序数”的名词。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通过排队买票的先后顺序,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出现的1,2,3,4,5,表示第1,第2,第3,第4和第5。
教师还可以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让其他同学说出有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做题,谁第1个做完?谁第2个做完?谁第3个做完?这样以感知为主,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初步渗透序数和基数这一知识。
教材在编排过程中,首先初步渗透“先后”顺序。
感知识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它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做一做中,直观渗透“排名”顺序。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熟悉的事物现象感到亲切有趣,形象直观的事物,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乐意接受的。
教材中做一做第1题,根据领奖台上学生比赛成绩排名,直观形象的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教学工具,请学生说说“公共汽车、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快慢,让他们在情景感知中比“快慢”,直观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小学数学“问题布口袋”在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小口袋,数学大智慧——“问题布口袋”在教学中的应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学习知识,目的是做学问,不要做学答。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问题提出能力密切相关。
青岛版教材把“问题口袋”作为教材的重要部分,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设置了“问题口袋”,旨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青岛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立了“问题布口袋”,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问题布口袋”的使用,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一、认识“问题口袋”,激发提问的热情。
要使用好“问题口袋”,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口袋”。
我们将“问题口袋”形象化、立体化,制作了布的“问题口袋”,挂在教室内的黑板旁边。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问题口袋”作为陪伴学生每节课学习的小伙伴,让学生先熟悉它,再逐步知道“问题口袋”是干什么用的,什么可以放进“问题口袋”里面。
通过“问题布口袋”的设立,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希望他们多提问题,鼓励他们多提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二、使用“问题口袋”,培养会问的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结合情境提问题。
在学生观察情境图时,引导学生剔除那些无价值的信息,抛开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和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会搜集、选择有用的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较简单的思考后直接作答;对当节课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课上组织探究,指导;而对于有思维挑战的、较难的、需要长时间探究的问题放进“问题口袋”。
例如,一年级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学生提出:“最大的数是10吗?”,这个问题较简单,当堂就得到了解决,有知识储备的同学纷纷回答:“10后面还有11、12、13、14……所以,10不是最大的数”。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注意问题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注意问题要去做一名数学老师,应当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依据中学的实际状况,汲取他人教学方法的特长,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就让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在运用时须要留意的问题吧。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的留意问题聚集一、老师运用讲授法,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老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需是正确的,这就要求老师谨慎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清楚。
讲授逻辑清晰,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晰。
3.讲究语言艺术。
老师的语言水平干脆确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需不断注意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楚、精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晰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留意语音的凹凸、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留意与其他教学方法协作运用。
小学生的留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纳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老师应当擅长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穿插替换运用,幸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惫和留意松散现象。
二、老师运用谈话法,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打算。
围绕什么内容进展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答复?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老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支配。
2.谈话要面对全体学生。
尽管谈话只能在老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展,老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全部的学生。
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留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
其次,老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方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
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说明、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完毕时进展总结。
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驾驭往往表达得不够精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终阶段,老师应当用标准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学问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师:小哥哥玩得这么起劲还不忘记妹妹呢!听,他喊:“妹,小心,滑!”从他的喊声中,你们听出了什么?(学生体会、交流哥哥喊这句话的情感,并努力读出这种情感)师: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小哥哥不是摔了一跤吗?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呢?师:是呀,他为什么摔跤了还这么兴奋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读出小哥哥的兴奋之情)师:那他又骄傲个什么?(生沉默)我们平时什么时候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呢?生“我考试考了100分!生:我的歌唱得很好听,老师表扬了我。
我特别骄傲!……师:那哥哥骄傲个什么呀?生:这么多孩子,谁都没有摔跤,只有他摔了一跤。
生:对呀,他玩得比别人都快乐!生:是的,谁都没有他玩得开心!师:难怪哥哥的那么兴奋和骄傲!他快乐得好像———(生接)神仙一样。
教师的这一系列的设问正是学生有疑之处、欲问之时,而不是从头到尾的处处设问和暴风骤雨式的时时质疑。
问题自身的价值能诱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探寻,而没有丝毫被压迫的感觉,教师的指点牵线,点拨搭桥,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巧问题的提出总能点石成金。
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并运用好设问,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使阅读教学生动活泼,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责任编辑王爱民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
有效的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适时、到位,有价值、有意义,增强其有效性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提问。
一、提高设问技能,提升提问素养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目标、数量、难度、切入点四个方面。
问的学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适 当且有 效的课堂提 问 ,能促使学 生积极参 与教与学 的互 形” 的数学活动 , 学生搭建好平行 四边形后 , 教师组织评议交 流, 可
动 。教师应着重从 以 F几个 环节 , 激发学生质 疑 , 以疑促思 , 使学 以提 出下 列 问 题 :
生在质疑 中求发展 , 达到 良好的教学 效果 。
一
师: 你觉得搭成功 的关键是什么?
生 1 : 我先搭一个长方形 , 再拉成平行四边形 。 生2 : 我是选 4根两种长度的小棒 。 以上教学过程 中“ 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这一问题 , 给 学生提供 了更大空间的思考探索 ,这样提 问就可 以提升孩子 的数
2 . 鼓励 、 引导学生 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 参与知识获 在课堂教学 中, 鼓励是雨 , 鼓励是 温暖的 阳光 , 美
丽 的花 儿 总 是 向着 阳 光 开放 的 。学 生 心 灵 的花 朵 也 总
自主学习能力 的关键。 如何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得 过程
文
i -
一
呢?现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情 况采用相应 的提 问方式 , 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 一般来说 , 积极主动 , 教学效果 良好 ; 有的教 师不善于提 问 , 或问得不得法 , 课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 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 以“ 排 列组 前三种类 型提 问方式常用 于直接教学模式 , 后面的三种类型提问 堂气氛沉 闷 ,
常用 于 间接 的教 学 模 式 。 2 . 提 问要 给 学 生 留有 探 索 的 空 间— — 时 空 适 当
合” 这节 内容 , 交流一下提问时机 的重要性 。
课 堂 提 问 既是 一 门科 学 , 更 是 一 门艺 术 。 可谓 牵 一 “ 问” 丽动 全
因势利导创造适合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启发引导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备课参考I小学粧学纳宛■因势利导:创造适合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启发引导的实践与思考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张伟【摘要】小学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的特点,学生中难免会存在着趣味不足、认识不清、思路不明、体验不够等问题。
为了解决好以上围困学生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基于 学情,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引导环节,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究欲深入学习历程,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思考的快乐。
本文尝试从激疑、巧问、示错、设障、求变、留味六个方 面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启发引导,创造适合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场。
【关键词】因势利导启发引导数学思考《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楼不 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地 因势利导,在各教学环节上组织有效的启发引导,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 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好奇状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 入到学习中去。
一、激''疑”,于困惑中活跃学习的思维英国教育家托•富勒曾说:“没有疑问就等于 没有学问。
”一切知识的获得其实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和了解,当人们不能厘清某些现象 及背后原理的时候,疑问自然而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这种生来就有的秉性仍然存在。
所以在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恰当进行课堂设疑,并注重激疑,让学生不断带着疑问与思考进入课堂。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通过课件播放动画视频“乌鸦喝水”,适时提问:“小乌鸦口渴T ,到处找水喝,最后终于动脑筋喝上了水,但是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啊,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通过激“疑”,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被激活。
很快, 学生关注点放在了小石子上。
他们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学生说因为石子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厚度、有面积、有空间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作者:张莹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10期摘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表达。
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科学生活的能力。
“做中学”在本质上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关键词:做中学;生活原型;动手操作;参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63-01“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主张,20世纪上半叶不仅风靡于美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认为应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表达。
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科学生活的能力。
“做中学”在本质上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做中学”呢?下面就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这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蕴含着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育要想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师必须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学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一、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
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
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
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
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提问对象单一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信条,是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
课堂提问
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
例如:我在讲解《体积的换算》这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识,这时一位女生马某问:为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紧接着我没有马上告诉她准确答案,而是让同伴回答她的问题,我实时点播。
这样这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对难点的理解很轻松。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
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
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
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六年级“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时刻把握住一个“度”字。
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