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人教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d65960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e.png)
典例3
某炼钢厂日产含杂质5%的生铁3000t,试计算: (1)该3000t生铁中含纯铁多少吨? (2)该炼钢厂每天需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赤铁矿石 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典例3
解:(1)生铁中含纯铁:3000t×(1-5%)=2850t
(2)设需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3)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
。
(4)杂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纯度)。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将含有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2)将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净物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进行含杂质物质的计算时,要看清题中所给的质量分数是杂质的质 量分数还是纯物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一般都假定杂质不发生反应。
新知探究
典例1 写出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① 赤 铁 矿 __F_e_2_O_3_ , ② 磁 铁 矿 ___F_e_3_O_4___ , ③ 菱 铁 矿 ___F_e_C_O__3 ____,④铝土矿_A__l2_O_3______。其中主要成分 是氧化物的是①_②__④_________(填序号)。
(1)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2)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尾气 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
(1)硬质玻璃管中:Fe2O3+3CO 高温 2Fe+3CO2
化学方程 式
(2)试管中:Ca(OH)2+CO2
CaCO3↓+H2O
(3)酒精灯处: 2CO+O2 点燃 2CO2
实验结论
氧化铁在高温下被一氧化碳还原成单质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第8单元
![初三化学第8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c162b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a.png)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重点复习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中和反应的原 理。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应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 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03
02
酸的性质包括
04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05
06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的定义与性质
碱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OH-)和金属离子或非金属离子,通常具有涩味
和滑腻感。
碱的性质包括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水;
初三化学第8单元
目
CONTENCT
录
•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 酸碱盐的实验探究 • 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0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酸的定义与性质
酸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氢离子(H+)和 酸根离子,通常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01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不当
学生在使用酸碱指示剂时,容易出现使用不当或 误用的情况,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盐的性质与用途掌握不全面
学生对盐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不够全面,容易忽略 某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导致在解题时出现疏漏。
中考考点预测与备考建议
预测考点
中考中可能会涉及到酸碱盐的定义与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盐的性质与用途等方面 的知识点。
0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3d508b52d380eb62946df5.png)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7396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5.png)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整理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课题1金属材料1、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又称可塑性)。
2、金属之最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②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③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④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⑤铬:硬度最高的金属;⑥钨:熔点最高的金属;⑦汞:熔点最低的金属;⑧锇:密度最大的金属;⑨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3、合金的概念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合金的特点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金属低,硬度比组成合金的金属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5、常见的合金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1、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③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铁与氧气的反应①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②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铁锈呈红褐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③在纯氧中,细铁丝能够被点燃,生成黑色的Fe3O4。
(2)镁与氧气的反应①常温下镁条会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②在点燃的条件下,Mg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3)铝与氧气的反应①铝在空气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Al2O3;②铝箔在纯氧中也能燃烧,生成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②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③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给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学名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Cu2(OH)2CO3加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也能除去铜绿。
初三下册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课题1金属材料
![初三下册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课题1金属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db26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2.png)
初三下册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课题1金属材料(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初三下册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课题1金属材料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化学网为您提供的初三下册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课题1金属材料,希望给您带来启发!一、金属和合金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8746541ed9ad51f01df2e1.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详细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和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和结论→反思和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和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562a0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d.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答案: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g>H;②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Cu;③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Mg>Ag;④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Cu>Ag;根据①②④,即可得出Mg>H,H>Cu,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铜>银。
故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的实验不需进行。
故选C。
2、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答案:A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B.用盐水清洗菜刀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答案:B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于生锈;B.用盐水清洗菜刀,会加速锈蚀;C.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和氧气,会加速锈蚀,应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水,能有效防锈。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及考点顺口溜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及考点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8fc58908f524ccbff0218489.png)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超实用,学霸都在学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汇总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赶紧学起来。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ba6847e87101f69f319545.png)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 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 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 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xx 铅(氢),铜汞银铂xx 。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5、CaO、NaOH、Ca(OH2、KCl3、KCl、Na2C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78ee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0.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哪些?化学是初中接触的一门学科,也比较难,学校有句名言“化学是普遍的,考试是特殊的”有化学弱点的同学总结一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查阅!初中化学的15条化学重点知识一、酸的五条通性: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二、碱的四条通性: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
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6a091719e8b8f67d1cb9ec.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E C D EFG H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一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一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 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 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9a53e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d.png)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甲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乙图是炼铁高炉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喷灯,再通COB.乙图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C.高炉炼制出的生铁是铁合金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一氧化碳是还原剂,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答案:DA、甲图中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喷灯,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B、乙图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高炉炼制出的生铁是铁合金的一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是还原剂,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答案:AA、铜用于制作导线,利用其物理性质导电性,故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利用其化学性质还原性,故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其化学性质可燃性,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用于气焊,利用其化学性质助燃性,故不符合题意。
3、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以及“雪龙2号”的船身等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
下列金属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A.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保护层B.改变金属结构制成合金使用C.在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漆D.用稀盐酸定期清洗金属制品答案:DA、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保护层,使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防止金属生锈,不符合题意;B、合金往往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制成合金后使用,能防止生锈,不符合题意;C、在金属表面刷漆或是涂油使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能防止金属生锈,不符合题意;D、用稀盐酸定期清洗金属制品,稀盐酸是酸性物质,会加速铁的锈蚀,符合题意。
故选D。
4、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99ff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2.png)
初中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1.《物质与反应》: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变化。
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物质的纯净和混合,物质的相变,物质的化学变化等。
2.《常见物质的性质》: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气体的性质等。
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应用,如石油、煤炭、盐等。
3.《化学中的能量》: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包括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反应,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能和化学能量守恒定律等。
4.《空气与氧气》: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和氧气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包括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的应用等。
同时也介绍了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常见气体的性质。
5.《常见酸碱盐》: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碱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等。
还介绍了一些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如食盐、醋、苏打粉等。
6.《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
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
同时也介绍了反应的平衡和平衡常数等概念。
7.《溶液与溶解》: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和溶解的概念和性质。
包括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等。
还介绍了一些常见溶液的应用,如盐溶液、酸溶液等。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
包括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图和能量曲线等。
9.《金属与非金属》: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应用,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等。
10.《卤素和氢氧化物》: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卤素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卤素的性质和应用,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57b0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0.png)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10020;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10020;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bd627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a.png)
答案:(1)3Fe+2O2 物炸裂瓶底
Fe3O4 防止铁丝燃烧后生成的高温溅落
(2)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Fe+CuSO4 FeSO4+Cu
一二
二、置换反应的类型及注意问题 初中化学中涉及的比较典型的置换反应如下。 1.非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H2+CuO Cu+H2O、C+2CuO 2Cu+CO2↑。 2.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H2O CO+H2。 3.金属单质与稀硫酸的反应:Fe+H2SO4 FeSO4+H2↑。 4.金属单质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CuSO4 FeSO4+Cu。 学习置换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1)初中阶段,铁在置换反应中生 成的一般是+2价铁的化合物。(2)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 的变化。(3)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化合物的参与和生成。
3CO+Fe2O3 2Fe+3CO2 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
应 2NaCl 2Na+Cl2↑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123456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三氧化二铝是白色的 B.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C.硫酸亚铁溶液是无色的 D.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关闭
C
答案
123456
4.将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 ) A.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紫红色固体物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在试管底部沉积了一层黑色固体物质 D.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固体物质
关闭
A
答案
123456
5.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 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产生氢气分别为a g和b g,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0959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9.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答案:D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说法正确;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说法错误。
选D2、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B .CH 4+2O 2点燃CO 2+2H 2OC .2Na +2H 2O=2NaOH +H 2↑D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答案:C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只有C 项符合。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B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C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
A 、金是金黄色,铁粉是黑色,故A 不符合题意;B 、汞是液态金属,故B 不符合题意;C 、合金的硬度比金属要大,故C 不符合题意;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碍氧气与铝进一步接触发生反应,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小提示:合金的特点:硬度比金属大,抗腐蚀性好,熔点低。
4、下列物质可通过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A .CuCl 2B .AgClC .ZnCl 2D .FeCl 3答案:C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金属
(1)铁:(纯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在冶金工业中被称为黑色金属)
(2)铜:是一种紫红色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3)铝: 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比较良好。
铝的耐腐蚀性能比较好,通常铝在空气中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防止内部铝的继续氧化。
(4)钛: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
2、金属特性:(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二、合金:
1、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
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
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2、合金的优点:
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
(1)镁和氧气反应: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结论:2Mg+O22MgO
(2)铝和氧气反应:(常温) 4Al+3O2=2Al2O3(白色固体粉末)
(3)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结论:3Fe+2O2Fe3O4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才会生锈(电化学反应)
铁锈:红棕色(红色)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Fe2O3
试验:
试验分析现象
铁钉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
接触
生锈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用油封住液面
铁钉只与水接触基本无明显变化
铁钉放入干燥的试管
中,塞上胶塞:
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无明显变化
油、刷油漆等);
使铁制品表面氧化、电镀。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酸=盐+氢气
反应条件:金属比较活泼的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面的金属)酸:稀酸,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硝酸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一般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越容易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Ba)
例如: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 SO4)3+3H2↑
Zn+2HCl==ZnCl
2
+ H2↑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
2
+ H2↑Fe+H2SO4==FeSO4+H2↑
现象:Mg Al Zn与酸反应时:金属逐渐溶解,有气体生成;酸与铁的反应:金属逐渐溶解,有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三、金属与某些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盐溶液)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
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结论:Fe+CuSO
4==Cu+FeSO
4
例如: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
现象: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结论:Cu + Hg(NO
3)
2
== Hg + Cu(NO
3
)
2
溶液无色溶液蓝色
Cu + 2AgNO 3 == 2Ag + Cu(NO 3)2 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
色逐渐变成蓝色
溶液无色
四、置换反应:
1、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 A + BC == B + AC 的形式。
课题3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 2O 3高温2Fe + 3CO 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 3O 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 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 2、水、CO 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Cu 2(OH)2CO 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 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铁的合金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