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月光曲教学实录
《月光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和
预习任务。
教学成果
学生反馈
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表示满意,认为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晰。
考试成绩
在本单元的考试中,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优秀 率和及格率都有所提高。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正确率较高,反映出学 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
课堂互动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知识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 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对贝多芬音 乐的理解和欣赏等,以巩固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03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少数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需要鼓励 和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
对曲目情感把握不准
部分学生对于《月光曲》所表达的情 感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加强引导和训 练。
学生建议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
课堂趣味性。
丰富教学手段
学生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 堂效果。
《月光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4-01-03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反思 • 学生反馈 • 教师自我评价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月光曲》的创 作背景和基本内容。
能够欣赏和分辨《月 光曲》和其他音乐作 品。
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 格和特点。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主题:《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钢琴学习中的经典曲目《月光曲》展开,通过对曲目的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2. 曲目分析与解读在第二课时中,老师首先对《月光曲》的曲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从曲目的调性、节奏、音阶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内在含义和表达方式。
3. 演奏技巧讲解在分析完曲目的基本结构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对手指运动、力度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出《月光曲》中的细腻情感和音乐表达。
4.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深入的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演奏时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曲目所要传达的情感。
学生们也在课堂上获得了实际的演奏指导,提升了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首曲目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富有内涵,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丰富。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立意也为我在学习钢琴时指明了方向,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这篇文章以从浅入深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经典曲目的内涵和演奏要点。
希望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体会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文章总结本篇文章对《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文章还共享了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第二课时中,老师还对《月光曲》的历史背景和曲目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这首曲目被视为古典音乐中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它成为了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一、课前聊音乐T:同学们,今天一踏进电化教室来上课,有没有发现与以往不同的地方?S1: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听课。
T:其他同学想来说一说吗?S2:教室里播放着音乐。
T:(板书:音乐)其他同学发现了吗?S:发现了!T:听着音乐的旋律走进教室来上课,同学们的心情又如何呢?S3:我的心情很高兴。
S4:我觉得心里很舒畅。
S5:我觉得心里很平静。
T:音乐可以使人心灵愉悦。
同学们平时都听些什么音乐呀?S:略。
T:那么同学们听了音乐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S:略。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上课,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
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而充分投入。
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也欣赏音乐。
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二、引入新课T: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齐读课题。
T: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
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S1:略。
T:讲的真不错。
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
一首美妙的乐曲就诞生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同学们,你们觉得月光曲会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S2: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平静的曲子。
S3: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柔和的曲子。
S4: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S5: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很美的曲子。
T:我发现,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月光曲都是非常非常美的,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月光曲的美!三、读中感悟T: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8、9、10三个小节。
要求把字音读准了,语句读通顺了。
生读课文,师巡视。
T:哪些同学已经会读了,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指名学生读)T:其他同学也想来读一读吗?可以从这三个小节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3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贝多芬,你知道这个人吗?板书:贝多芬生:知道。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
生: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是从书中读到的。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整体感知师:一百多年前他就已经享誉世界,现在他的音乐仍然被人所熟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讲的就是贝多芬的传说,那么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第2个问题,有点难,那就说明读书的遍数还不够多,那怎么办呢?继续读师:谁来说说我们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讲了一件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听到一位盲姑娘弹他的曲子,于是他走进去弹了刚才的曲子,然后他又弹了另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还用上了课题,不错,可大家有没有发现他说得好象有点太(罗嗦)。
师:再请一位。
生2: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为一位盲姑娘弹钢琴曲,后来又创作了《月光曲》。
师:这位同学就说得十分简略,我发现大家说的时候,都用到了这2个词语。
(板书几个词语。
)师:你能用上课题,再用上这4个词语来说说主要内容吗?生:贝多芬的月光曲是这样谱成的:传说有一年,贝多芬小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散步,听见一位姑娘在弹他的曲子,他走进去为他们弹刚才的曲子,后又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和他的哥哥都被曲子陶醉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的很好,当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课题,借助中心词。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师:月光曲是著名的钢琴曲,当我们听一个曲子的时候,就该理解它的。
生:旋律。
师:课文中有一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月光曲,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生1:2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那时大海很宁静;第二个画面是海面刮起大风,很不平静。
师:既然是月光曲,那就可以从月光入手,谁再来说说看。
生2:月亮从水面上升起,月亮照在海面上微波粼粼,月亮越升越高,海面上刮起大浪,一个边一个涌上岸。
精选-《月光曲》教学实录1-文档资料
《月光曲》教学实录1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师:请讲。
音乐情感联想《月光曲》教学实录
音乐情感联想《月光曲》教学实录《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篇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贝多芬,你知道这个人吗?板书:贝多芬生:知道。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
生: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是从书中读到的。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整体感知师:一百多年前他就已经享誉世界,现在他的音乐仍然被人所熟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讲的就是贝多芬的传说,那么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第2个问题,有点难,那就说明读书的遍数还不够多,那怎么办呢?继续读师:谁来说说我们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讲了一件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听到一位盲姑娘弹他的曲子,于是他走进去弹了刚才的曲子,然后他又弹了另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还用上了课题,不错,可大家有没有发现他说得好象有点太(罗嗦)。
师:再请一位。
生2: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为一位盲姑娘弹钢琴曲,后来又创作了《月光曲》。
师:这位同学就说得十分简略,我发现大家说的时候,都用到了这2个词语。
(板书几个词语。
)师:你能用上课题,再用上这4个词语来说说主要内容吗?生:贝多芬的月光曲是这样谱成的:传说有一年,贝多芬小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散步,听见一位姑娘在弹他的曲子,他走进去为他们弹刚才的曲子,后又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和他的哥哥都被曲子陶醉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的很好,当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课题,借助中心词。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师:月光曲是著名的钢琴曲,当我们听一个曲子的时候,就该理解它的。
生:旋律。
师:课文中有一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月光曲,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生1:2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那时大海很宁静;第二个画面是海面刮起大风,很不平静。
师:既然是月光曲,那就可以从月光入手,谁再来说说看。
《月光曲》教学实录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反思,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06
教学改进与建议
教学改进
教学内容调整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教学方法创新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和意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提高审美情趣,激发
创造力和想象力。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积极的 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
神。
教学内容
0102Βιβλιοθήκη 0304基本知识讲解
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 作背景和贝多芬的生平事迹。
音乐欣赏
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初步 感受其旋律和情感。
音乐要素分析
讲解曲式结构、和声、旋律、 节奏等音乐要素,分析其在《
05
学生反馈与评价
学生反馈
学生A
我觉得这节课很有趣,贝多芬的《月光曲》让我感受到了 音乐的魅力。老师讲解得很生动,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首 曲子。
学生B
我觉得老师的教法很特别,通过引导我们自己探索,让我 们对这首曲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我希望老师能再 多给我们一些练习的机会。
学生C
我对这节课印象深刻,特别是老师让我们自己创作音乐的 那部分。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细节分析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 及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文章内容。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 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 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
《月光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月光曲》这首曲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月光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月光曲》全曲,了解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3.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
4. 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如哼唱、即兴创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月光曲》全曲,了解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难点: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2. 准备《月光曲》的乐谱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音乐器具,如钢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贝多芬和《月光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教师播放《月光曲》,学生欣赏并感受乐曲的美。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器具进行辅助教学。
5. 活动:教师组织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如让学生哼唱《月光曲》,或者即兴创作等。
7.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或者写一篇关于《月光曲》的感想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月光曲》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 在学生练习乐曲时,观察他们的动作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3. 在音乐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创造力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月光曲》精彩教学实录
《月光曲》精彩教学实录第一局部师:今日我们要讲哪一课?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意思?生:我觉得“曲”就是歌曲的意思。
师:那怎么不叫“月光歌”?〔众笑。
〕生:由于它没有歌词。
师:那么你再重新说明一下这个“曲”。
生:没有歌词的歌曲叫做曲。
师:没有歌词就不是歌曲了。
生:没有歌词的音乐叫做曲。
师:没有歌词的音乐,“音乐”这两个字还不合适。
生:我觉得是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演奏的曲。
师:乐曲,对。
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来演奏的那叫什么?生:曲。
师: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生:曲曲折折。
师:曲曲折折,对不对?生:对。
生:曲水流觞。
师:对,曲水流觞。
这是咱们绍兴的一个名胜。
讲王羲之《兰亭序》的事,是不是?生:是。
师:还有吗?生:曲折。
师:对,还有吗?我再组一个吧。
行不行?生:行。
师:曲服,决不曲服。
〔生有说对,有说不对。
〕师:那是哪个“曲”呀?生:应当是屈原的屈。
师:对,咱们绍兴的同学不愧是历史名城的人,组词都用历史名人在组词。
好,《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生:贝多芬。
师:贝多芬是什么人?生:他是一位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一位音乐家。
师: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生:是一个闻名的音乐家。
师:你怎么知道他闻名?生:我以前从书上看到过。
师:今日的书里有吗?生:有。
师:那你为什么不说今日的书啊?今日的书是怎么说的?生:今日的书上说的是“一百多年前……”师:我就要能说明“闻名”的那一点。
生:他谱写了很多闻名的曲子。
师:对了,是他谱写的乐曲很闻名,当然他也就闻名了。
这篇文章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生:《月光曲》。
师:我们刚才说的是课文的第一段,是吗?生:是。
师:那咱们挺痛快,把第一段已经学完了对不对?生:对……不对。
师:你说第一段没学完,你读读第一段,大家听一听还有哪儿没学?〔一同学读第一段。
〕师:大家听出来没有,刚才哪儿没讲?都讲了没有?生:都讲了。
师:整篇文章是写他谱写《月光曲》,那整个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生:是课文的最末一段。
月光曲课堂实录(精选3篇)
月光曲课堂实录(精选3篇)月光曲篇1一、复习入课。
师:大家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了解了一首曲子产生的经过,这首曲子就是传世名曲——《月光曲》。
(师板书课题)师:来读课题生:月—光—曲二、直入重点,感受《月光曲》。
师:盲姑娘兄妹是“月光曲”最初的听众,贝多芬的琴声将他们引到了怎样的意境里?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生思考)师:第几自然段?大声地告诉老师。
生:第九自然段。
师:请自由地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课文。
想一想哪些是写兄妹俩听琴的事实,哪些是写兄妹俩因琴声展开的联想,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自由读!(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师:文章中哪些是事实描写?生:文章的事实描写有: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师:还有吗?你说。
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师:哪些是兄妹俩因听琴而产生的联想?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师:还有没有联想的内容?生: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读清楚。
刚才同学在读的时候“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的“似的”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ì de”,我们同学们读得很准。
师:皮鞋匠听到了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想一想。
(生思考后回答)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师:皮鞋匠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月亮。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哪几个画面?生:描写了三个画面,一是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二个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个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二、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条件允许)三、教学过程:一、启动:谈话激趣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二、互动:(一)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一、引言在音乐教学中,“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目,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探讨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析。
二、技术评析1. 演奏技巧的培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指法灵活性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练习音阶和琶音等基本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曲目中的琶音和转位和弦,使得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2. 曲式结构的理解除了技术上的培养,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曲目的曲式结构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分析“月光曲”整首曲子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掌握曲子的整体结构,使得演奏更具有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情感表达的引导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和理解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使得演奏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老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对曲子进行自由演绎,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在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应当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技巧、分析曲式结构和引导情感表达,学生已经在逐渐驾驭这首曲子,并开始在音乐表达方面展现个人特色。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曲目,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这首曲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表达。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尾声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们不仅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为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兼具提供了有益的探讨与指导。
知识文章全球信息网:(文章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撰写的文章内容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五、情感表达的加强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月光曲》的教学实录
《月光曲》的教学实录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这是从同学原有的知识和阅历入手,建立了文本与语言积累的联系。
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日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美满!”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索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产生的?生5:是怎样描写的?[老师与同学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着重同学的自我建构。
同学是充斥新奇的,老师为了满意同学的需要,让同学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老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同学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同学的自我进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擅长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上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爱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良善的人,他对穷人有怜悯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沉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同学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同学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表达了对同学生命的尊敬。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
月光曲教学实录(精选11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精选11篇)月光曲篇1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
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师:请讲。
月光曲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1)
月光曲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研究单,通过小对子课前检查,教师课上听写易错字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文本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第九自然段。
3.通过交流读书感受的方式,在读、悟中了解《月光曲》创作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XXX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月光曲》创作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流程:课前背诵有关月亮的古诗。
一.月光引入,导入课题。
1.月亮在我国诗词中象征着故乡和团圆。
但是,月光在音乐世界里,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美好、希望”(板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样一篇课文——《月光曲》。
(齐读课题)二.预检查,整体感知。
1.听写学生出错词语。
2.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交流对XXX的了解。
三.研读文本,揣摩情感。
1.以疑引入,探究研究:批阅大家的课前研究单,发觉有这样一个疑问值得我们一起探讨:XXX为什么会给小茅屋里面的穷兄妹俩弹琴?到底是什么打动了XXX的心呢?请大家自在朗读课文的2-8段,圈出最打动你的词语或者句子,接洽高低文写出本人的感受。
2.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预设:A第3段中“随便说说”是对哥哥的体贴,掩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懂事B第4段中姑娘虽然眼睛失明了,可是依然热爱音乐,热爱糊口;C家道贫寒:第2段中描述兄妹俩的居住环境是茅屋,茅屋就是用茅草做的屋子,说明家里面很穷;第3段哥哥的话中直接描写了家里贫穷;第4段话一支蜡烛、柔弱的灯光、旧钢琴等词语写出了家道贫寒;第5段哥哥的话“走错门了吧?”这样穷的人家几乎无人问津,怎么会有客人来呢?——家穷。
D音乐才华:第2段“断断续续”说明XXX弹琴很不熟练,不熟练的原因是她只听他人弹过几遍。
作为一个眼睛失明的人,只听他人弹过几遍的钢琴曲,就能断断续续弹出来,说明什么?这个盲姑娘很有音乐天赋(才华)。
你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个盲姑娘有音乐天赋(才华)的?请大家看到第6段,“弹很多纯熟啊。
蒋军晶《月光曲》教学实录
蒋军晶老师《月光曲》教学实录蒋军晶老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曲子是怎样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
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吧?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
生准备。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
女生走向黑板前。
师边递粉笔边说:在黑板上写,可以把字稍微写得大一些。
月光曲这篇课文,少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就是月光曲这个曲子是怎样写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点评黑板上写的字)一笔一划工整有力。
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其中的几个生字。
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生写词语。
师:这一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
师:行。
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对了吗?生:写对了。
师:尤其是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字是同一个偏旁:火字旁。
其实它是……师、生:虫字旁。
师:它原来的意思呢,是动植物的油。
这个“键”是写对了,但是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
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
生写完后,师:请入座。
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生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
然后,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你非常善于联想。
生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应该是皎皎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3:我觉得清幽的月光应该是特别轻柔、柔和的,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的月光。
师:师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
你们觉得这个清幽的“幽”,应该选取哪一种意思呢?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同学们,这一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个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指黑板),说一说这个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军晶老师《月光曲》教学实录蒋军晶老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曲子是怎样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
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吧?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
生准备。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
女生走向黑板前。
师边递粉笔边说:在黑板上写,可以把字稍微写得大一些。
月光曲这篇课文,少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就是月光曲这个曲子是怎样写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点评黑板上写的字)一笔一划工整有力。
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其中的几个生字。
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生写词语。
师:这一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
师:行。
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对了吗?生:写对了。
师:尤其是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字是同一个偏旁:火字旁。
其实它是……师、生:虫字旁。
师:它原来的意思呢,是动植物的油。
这个“键”是写对了,但是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X。
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
生写完后,师:请入座。
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生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
然后,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你非常善于联想。
生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应该是皎皎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3:我觉得清幽的月光应该是特别轻柔、柔和的,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的月光。
师:师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
你们觉得这个清幽的“幽”,应该选取哪一种意思呢?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同学们,这一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个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指黑板),说一说这个传说。
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
(课堂游走)说一说……没事,放出声音也没关系!生准备。
师:嗯,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生1: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称为是一个传说。
因为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所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
所以,他按起了琴键,让思绪随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乐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行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
谁愿意再说说。
把这个过程简单的讲一讲。
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无意的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
而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那种感情所震撼了。
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就谱写了这首著名的《月光曲》。
师:是吗?生:是。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同学们,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莱茵河畔的一间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师生:《月光曲》。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作《月光曲》这名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句子划了下来。
我相信有他的理由。
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描写的情境,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交流:哪一段话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
谁先来读?生1读。
师:这个同学读的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站在毛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
咱们再往深处想一想,贝多芬读到哪一句时,被打动了呢?生2读句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你们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呐!读一读!生读。
师:嗯,谁再来读一读?……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3读。
师:好的。
她后面强调了“那该有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心里的那种“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生4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自己。
贝多芬突然从一个陌生姑娘的口中,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能不心动吗?我们一字一句都要读进贝多芬的心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
贝多芬从这一句话里面,听出了什么呢?生1: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弹得曲子。
师:是啊。
贝多芬听出了她内心满心的渴望。
生2: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很喜欢音乐。
师:很喜欢音乐,你听出来了。
生3: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那个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是仅仅是“喜欢”了。
你从哪里感受到?生3:我是从“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感受出来的。
师:通过朗读我也感受到了,这是他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4:我是从姑娘说的话中:“那该有多好啊!”这几个字感受到的。
因为这是一个盲姑娘心中的渴望,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
可是她却没有办法能真正听贝多芬弹一弹,因为在课下我知道了,贝多芬他的音乐只能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我是多么幸福。
从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的心,盲姑娘对音乐的这种执着和渴望就能打动贝多芬为她做一首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是以音乐家的身份在体会啊!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一段话里面,还听出了什么呢?生5:从这段话里,他还听出了这位姑娘非常痴迷音乐。
师:你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6:贝多芬还体会到,这位盲姑娘之所以不能亲自听贝多芬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盲姑娘是在特别的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的什么?生6:她的苦衷的她的家境特别的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去亲自听到贝多芬弹琴。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词,什么词?师生:贫寒。
师:我们读整个传说,你从哪些细节当中感受到了盲姑娘一家家境贫寒?生1:我从他们点的的微弱的蜡烛,住的是茅屋,姑娘用的是一架旧钢琴感受到他们家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受到了。
生2:我从: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3:我从正在做皮鞋看出她的家境很贫寒师:是的,贝多芬听到了。
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她依然热爱音乐;虽然她家境贫寒,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生齐读。
师合作读:“是啊!可是……”继续读。
生读。
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到了什么呢?生1:我感觉贝多芬听到了这个姑娘的善解人意。
因为她一直有一个想听贝多芬弹琴的愿望,却对哥哥说是随便说说。
师:你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
生2: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盲姑娘一直在压抑自己的内心。
她十分希望听到贝多芬亲自弹一弹这首曲子是怎样弹的,但还专门说她是随便说说,实际上这种随便说说并不是真的随便说说,而这是她压抑了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我倒还不至于。
但我跟你同样的感受是,盲姑娘在努力的掩饰自己的愿望。
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她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还听出了什么呢?生3:我觉得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难以抉择的情感。
一个是自己手足情深的哥哥,而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追求的音乐。
盲姑娘特别的善解人意,她还是选择了她的哥哥,因为她家特别贫困,她不想再给哥哥造成负担,所以她就一直在掩饰自己。
师:体会得真好,内心的感情非常复杂。
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你读盲姑娘,我读哥哥。
不读提示语了啊。
师与生3合作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一段对话中听出了,贝多芬不仅十分热爱音乐,而且她十分懂事。
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还有那些句子,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生1: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
而这个姑娘的家也是非常贫困的。
(读描述贫穷的语句。
)贝多芬不但听出姑娘热爱音乐,而且还有点痛心,没有实现他的音乐为穷苦人服务的愿望。
师:你是在以一个音乐家的心来体会这个曲子创作的心理。
还有那些话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生2:……师: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
读了这段话,你有问题吗?生1: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贝多芬还要再为盲姑娘弹一曲?师:这是你的问题,我们的第一个问题。
生2: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贝多芬没有承认自己的贝多芬?师:你的意思是,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生2:我会先承认我就是贝多芬,然后再说我再为你弹一曲。
师:这是第二个问题。
还有吗?生3:我想问的问题是: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姑娘的问题?师:跟那位女同学同样的问题。
生4:贝多芬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为什么他还要称一个非常贫困的姑娘为“您”?师:是呀!我的理解就是:既是处于礼貌,也是处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是:贝多芬为什么还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师:就是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生6:我的问题是,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为什么她一听就知道他是贝多芬?师:这是你的问题,三个问题。
我们边来交流边来思考这些问题。
盲姑娘双目失明,为什么他能知道弹琴的是贝多芬呢?生1:……而且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使她知道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师:他强调了盲姑娘用心听,而且对音乐热爱,所以她知道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还有其他的理解吗?生2:因为盲姑娘非常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她知道这首曲子确确实实就是贝多芬在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里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
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也是一个传说,传说里说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俞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到高山,听出流水。
那这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生3:因为她平时就非常喜欢听贝多芬的曲子,所以她一听就知道。
师:因为她熟悉贝多芬的音乐。
生4:因为前面写到盲姑娘弹的琴声是断断续续的,可以看出盲姑娘不但是喜欢贝多芬的音乐而且非常想弹贝多芬的音乐,从这里可以看出,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己的理解。
生5:我是从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听出来贝多芬谈得非常纯熟,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感情,这里也说明了盲姑娘就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6:我觉得盲姑娘是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弹出那种感情。
她非常理解贝多芬,所以她是他的知音。
师:盲姑娘非常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
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
……放出声音读。
生读。
师:自己读,谁来读一读?生1读。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
谁来读一读?生2读。
师:我能感受她内心万分激动。
为了读好这句话,咱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为什么只听了一首曲子,这么激动呢?生1: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她心中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才回这么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样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