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1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而上述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
表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公众的偏好不合理。
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失”。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和非竞争性。
4、财政: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主体:国家;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6、财政职能(三大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7、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一国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平衡、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8、发展和增长的关系。
增长: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
简而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财政学的复习资料(doc 14页)
财政学第一章市场失灵及表现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2、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及失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首先是直接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经济职能来保证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有效实施。
1、政府干预政府的经济作用:(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2)社会主义公关调控,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扁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
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经济干预:与政府规模有关。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范文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由财政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公共性与阶级性。
公共性: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公与私事对应的,财政的公共性不是因为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而是因为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公共支出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决策并依法强制实施。
在民主政治下,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和它的请执行相一致的。
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也就是说,对每一个纳税人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这是财政运行的有一个重要特点,即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入与支出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的两方,收支是否对称或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纵观古今中外,收支的绝对平衡几乎是不存在的,有时收大于支,有时支大于收。
2.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步到整个社区里。
纯公共物品:1)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2)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刘方军一、名词解释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学期末考试归纳汇总
财政学期末考试归纳汇总导论:第一节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财政的一般概念:简单地说,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题的经济(或分配)活动。
一般表述为,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
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使其平衡相协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目标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与发展。
三.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且具有一下基本特征:1、总体性:就社会总体而言2、共同性,对社会的效用是不可分割的3、部队成型,社会成员享用产品与服务的代价不是对等的。
第二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财政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财政分配活动,分析财政政策与制度的建立、运行状况,找出财政分配的规律1、财政学重点要研究财政分配活动及其发展规律2、财政学研究在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中形成的规则,以及依据这些规则做出的制度上的安排。
3、财政学还研究财政政策及其逻辑。
二.财政学的研究方法1、规范分析+实证分析2、定量分析+定性分析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一章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市场失灵一.竞争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
1.帕累托最优,指存在一种状态,当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时,任何人的状况都不会变好。
可分解为满足具体的效率条件,即同时满足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总体效率。
2.帕累托改进:指资源配置的变化在不使任何人受损害的状态下,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提高。
因此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可表述为一个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二.市场机制有效竞争的有效条件(帕累托最优有效实现的市场环境)1.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所有行业是成本递增的3.排他原则(即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是排他的,不具有外部性)4.不存在公共物品5.信息是完全的6.经济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三.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市场机制缺乏效率的表现又被称为市场失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导论私产品:主要由市场领域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生产者和劳动者个别需求的产品。
公共产品:政府领域为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整个社会无差别共同需要的产品。
排他性:一个社会成员消费某种产品必然排斥另一成员消费该产品,该产品不可能被若干消费者同时共益性消费。
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产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非排他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并不能排斥其他消费者同时消费该种产品或服务。
非排他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名消费者其边际成本为零,新增消费者并不降低原有消费者对该项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
排他性:所有权竞争性:边际成本市场提供私产品的有效环境:1.完全的市场竞争2.完全的信息3.完全的成本效益内在化 4.完全的流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1.外部效应:指社会生活中某一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非其他经济主体所能决定或控制的影响。
2.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会有任何市场主体具有主动提供公共物品的内在动力。
3.垄断:垄断的存在会破坏市场竞争。
4.信息不完全:包括买卖双方掌握信息量的不对称,也包括买卖双方获取信息渠道的不对称。
5.社会分配不公:社会资源领域产生的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高效率配置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其收入分配有可能是不公平的。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1.非竞争性: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则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其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2.非排他性: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消费者会免费搭车。
3.政府具有社会职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的责任。
4.政府是公共权力机构: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利,税收是保证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 2.无差别性 3.公益性 4.历史性混合产品:介于私产品与公共物品之间,具有私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又称为准公共物品。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
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公共物品的特点,概念概念: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专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
特点: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和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2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3财政的职能(特别是资源配置的职能)职能:资源配置的职能,收入分配的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资源配置的职能:广义理解为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为生产要素的配置。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得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重点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A.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是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B.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见效益约束的原则2财政支出变化的三个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ΔG(%)表示: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表示: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4瓦格纳法则含义: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入国家预算
环节。
由各
项目安排使
对课税对象
计征。
团体、企业、
构,对中国
金融机构、
担的具有契
总结,它反
也是国家政
的活动在财
课税对象之
它反映征税
率一般可划
率。
地方政府的
控力度的重
行业及企业
产领域的非
能所需的各
买卖政府债
金。
定具有权威
理办法;运
杠杆作用以
约束和引导
动。
入的来源。
价值,从它
部分。
分,过去仅
部分。
改革
限,折旧基
(2)目
直接向个人
入;居民购
费品的税收
企事业单位
的再分配转
收入主要来
也就是影响。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财政理论(第一章)Ⅰ市场失灵: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主要表现(一)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二)主要表现:①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偏好不合理②收入分配不公平③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两者的区别:(1)提供主体不同: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2)特征不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3)用途不同:公共物品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私人物品为了满足私人需要三、政府失灵原因: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越位:是指应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政府没有办好或没有办Ⅱ、财政一、财政的含义及特征(一)含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二)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财政收支是财政运行的主线,全部财政都是围绕财政收支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有两条渠道: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收支过程就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
财政收支运行的规律是,由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2、社会保障3、税负转嫁4、复式预算5、财政政策6、转移支出7、税收制度8、事业服务收费9、税收负担、10、社会消费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A.纯公物品B.混合物品C.私人物品D.商品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3、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A.准公共需要B.纯社会公共需要C.私人需求D.以上都不对4、转移性支出中最重要的支出是()。
A.捐赠支出B.补助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投资性支出5、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B.经济发展水平C.收入分配制度D.收入分配体制6、依照税法规定,将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部分称之为()。
A.起征点B.免税额C. 减免税D.免征额7、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统称之为( )。
A.税收B.税收政策C.税收制度D.税法8、国债是国家以()的身份利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
A.债务人B.债权人C.债务人或债权人D.中间人9、我国预算要经过()的审批才有效。
A.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10、一个地方性水库与三峡工程是不同的,从区分公共需求层次性的角度讲,二者的差异在于()。
A.投资额B.投资主体C.收益范围D.投资风险11、在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中,受益对象范围最广泛的是()。
A、税收B、转移支付C、公共支出D、定向国债12、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看,我国在近期内应()。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牺牲公平以实现效率D、牺牲效率以实现公平13、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A、积累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14、与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结构关系密切的支出是()。
A、社会保障支出B、财政补贴支出C、补助支出D、捐赠支出15、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内收入不均 B.制度外收入急剧增长C.制度外收入基尼系数过低 D.制度内收入基尼系数过低16、国家征税所依据的是()。
A、政治权力B、财产权力C、社会权力D、分配权力17、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统称之为()。
A、税收B、税收政策C、税收制度D、税法18、国债本息的偿还由()承担。
A、中央财政B、政府C、中央银行D、中央和地方19、我国预算要经过()的审批才有效。
A、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20、划分预算管理体制类型的主要标志是()。
A、收入的划分程度B、预算主体的独立程度C、预算调节制度D、预算级次2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是()。
A、排他性与非排他性B、竞争性与非竞争性C、排他性与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23、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A、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B、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C、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D、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24、我国现行商品税制的核心税种是( )A、消费税B、关税C、营业税D、增值税25、从公平原则出发,所得税最适合采用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26、从价税与从量税是按照下列那个标准进行的分类()。
A、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B、按税收管理体制C、按课税标准D、按课税对象的性质27、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28、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哪一个项目不需要劳动者在劳动期间承担缴费的义务,而只由雇主独自承担缴费的义务()。
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C、失业保险D、医疗保险29、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B、规费C、上缴利润D、发行公债30、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税收B、公共支出C、国家预算D、利率31、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B、征税对象C、课税依据D、税率3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B、发行的利率不同C、发行的方式不同D、发行的机构不同3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3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A、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B、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C、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D、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3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 ) 。
A、从价税与从量税B、价内税与价外税C、直接税与间接税D、国内税与涉外税36、我国现行商品税制的核心税种是( )A、消费税B、关税C、营业税D、增值税37、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A、经济计划B、国家预算C、收支方案D、国家决算38、政府职能的(),是指该由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
A、越位B、错位C、缺位D、补位39、下列项目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补助支出B、捐赠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债务利息支出40、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A、政府债务B、国家税收C、企业利润D、政府收费三、多项选择题1.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
A.竞争性产业B.排他性的设施C.非竞争性产业D.非排他性设施E.短缺资源2.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有()。
A.行政法律手段B.经济公共生产C.财政手段D.道义劝说E.实行单一规则3.从定价政策看,公共定价包括的内容有()。
A.纯公共定价B.管制定价C.市场定价D.价格管制E.供求定价4.目前各国采用的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
A.最低费用选择法B.“成本——效益”分析法C.公共定价法D.成本价格法E.市场价格法5.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C.卫生支出D.司法检查支出E.外交支出6.文教科卫支出包括()。
A.教育支出B.科学研究C.卫生事业D.外交支出E.公安支出7.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集体所有制单位 B.国有单位C.抚恤支出 D.社会福利救济费E.自然灾害救济费8.补助支出主要包括()。
A.捐赠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财政补贴支出D.债务利息支出E.投资性支出9.关于基尼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有()。
A.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大B.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小C.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小D.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大E.是一个相对数10.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是()。
A.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B.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对企业减税让利E.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11.在征税过程中,可按征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将税收划分为()。
A.流转税类B.财产税类C.所得税类D.资源税类E.农业税类1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我国提出了新的税收原则,具体包括()。
A.财政原则B.适度原则C.经济原则D.社会原则E.行政原则13. 税收效应可分为( )。
A.征收效应B.生产效应C.分配效应D.收入效应E.替代效应14.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 )。
A.供求弹性B.税种C.课税范围D.与利润增减的关系E.价格自由浮动15.按照预算形式,可以将其分为()。
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零基预算D.增量预算E.项目预算16、目前各国采用的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
A、最低费用选择法B、“成本——效益”分析法C、公共定价法D、成本价格法E、市场价格法17、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
A.竞争性产业B.排他性的设施C.非竞争性产业D.非排他性设施E.短缺资源18、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有()。
A.行政法律手段B.经济公共生产C.财政手段D.道义劝说E.实行单一规则19、从定价政策看,公共定价包括的内容有()。
A.纯公共定价B.管制定价C.市场定价D.价格管制E.供求定价20、目前各国采用的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
A.最低费用选择法B.“成本——效益”分析法C.公共定价法D.成本价格法E.市场价格法21、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C.卫生支出D.司法检查支出E.外交支出22、文教科卫支出包括()。
A.教育支出B.科学研究C.卫生事业D.外交支出E.公安支出23、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集体所有制单位 B.国有单位C.抚恤支出 D.社会福利救济费E.自然灾害救济费24补助支出主要包括()。
A.捐赠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财政补贴支出D.债务利息支出E.投资性支出25、关于基尼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有()。
A.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大B.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小C.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小D.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大E.是一个相对数26、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是()。
A.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B.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对企业减税让利E.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27、在征税过程中,可按征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将税收划分为()。
A.流转税类B.财产税类C.所得税类D.资源税类E.农业税类28、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我国提出了新的税收原则,具体包括()。
A.财政原则B.适度原则C.经济原则D.社会原则E.行政原则29、税收效应可分为( )。
A.征收效应B.生产效应C.分配效应D.收入效应E.替代效应30、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 )。
A.供求弹性B.税种C.课税范围D.与利润增减的关系E.价格自由浮动四、判断题1、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在市场经济初期应侧重效率,同时兼顾公平。
F2、财政的收入再分配主要是指功能收入分配。
3、政府投资即指政府的无偿拨款。
F4、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
T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它在GDP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大有提高,它所提供的财政收入也同步增长。
T6、在我国共享税中,所有的税种都是按比例划分的,只不过是比例不同罢了。
F7、由于所得税的弹性较大,因而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提高所得税税负水平,来调节经济的运行。
F8、长期公债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