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c s c * = + w wi
f
c c t
g
sgi
琼斯公式的基本形式:
p p 2
−
2 = Cq + Dq 2
r
wf
变换为:
p2 − p2 r wf = C + Dq q
p2 − p2
以 r wf 和 q 作为两个变量,则是一个标准的二元一次方程,在普通的直角坐标系 q
中是一条直线,C 为截距,D 为斜率,当 D〉0.05 时地层存在机械伤害,越大伤害越重。
B = psc zT g Tsc p
同样地,上面温度单位为 oR
B 当 psc 为 14.7psi,Tsc 为 60℉时,
g
=0.02829
zT p
立方英尺/标准立方英尺
预测油井产能的新方法
对于井底流动压力高于或低于饱和压力的两种情况,预测油井产能的方法,推倒如下:
p p (1) 当 ≥ 的单相原油流动时,油井的产量公式为:
数字签名人 zuoyiyin
zuoyiyin 辨别名:CN = zuoyiyin, C = CN-中国, O = cfbgc, OU = gauge 原因:我证明本文档是准确和 真实的 日期:2005.07.15 14:57:18 +08'00'
SIGN HERE
利用单点测压数据确定地层流体界面位置
]
由上式可以得到在井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条件下,利用测试的产量
Q
* o
和相应的井底流
p J 动压力 数值,求饱和压力以上采油指数 的关系式
wf
o
Q*
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简介高宝国

静态法-1、岩心分析法
ER
As A
hs h
Soi Sor Soi
EVA EVV ED
EV · ED
V 1 2
Ev
k
M
EVA ——平面波及系数; EVV ——垂向波及系数; EV ——波及效率; ED ——驱油效率。
Vk—渗透率变异系数 M—流度比,在水突进时刻平均含 水饱和度下水流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下 油流度的比值
ER=ER·(K1ⅹK2ⅹK3ⅹK4)
Ki=
1(ai1+ai2+ai3+…+ain)
n
ER-相应层位及油藏类型的平均采收率 K1—油藏物性参数修正系数(渗透率、孔隙度等) K2—油藏温度、压力因素修正系数 K3—流体因素修正系数(粘度、密度、气油比、体积系数等) K4—井网密度修正系数 n—ki包含小因素的个数 ain—第i个因素包含的第n个小因素的修正系数
ER
Np Nooip
Nooip No r Nooip
ER——原油采收率,%;
Np——可采储量,t或m3; Nooip——原油原始地质储量, t或m3; Nor——油层剩余油量, t或m3。
2、影响采收率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
油藏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储层特点:孔隙结构类型、润湿性、连通性、非均
静态法—4、类比法
新增探明储量,根据地质条件和开发条件,同已开发油田进行类 比,选取适当的采收率值,计算可采储量。
地质条件:驱动类型、储层物性、流体性质、非均质性 开发条件:井网密度、驱替方式、工艺技术
静态法—5、水动力学概算法
水驱砂岩油藏通常用流管法,利用互不窜流的流管描述渗透率的非 均质分布,考虑各流管中水驱油的非活塞性,预测开发指标及采收率。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油藏评价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进一步落实储量,就是把石油控制储量上升 到探明储量,达到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动用的 程度。其目标动用程度要达到90%以上。落实储 量必须符合新的储量规范,其核心是井控程度, 比如岩性油藏井控程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口井。 落实储量必须具备满足SEC准则,也就是说被井 证实的可采储量,而可采储量与当时的油价挂钩, 达到经济可采储量的条件。落实储量必须经得住 DM公司的评估,按SEC准则,突出剩余经济可 采储量,进行储量评估和价值评估,预测今后资 源的价值、成本和利润。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
也可指静温梯度图。
油气藏的静温主要受地壳温度的控制,而不 受储层的岩性及其所含流体性质的影响。因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水驱油藏生产特征
特征 变化趋势
储层压力
地面气油比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保持较高程度
保持较低值 见水较早,数量逐渐增加 一直生产到高含水 35%~75%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五、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 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2、渗透性好;
3、开采后期
(1)油藏压力:油藏压力不断缓慢衰减,压力保持水平高 于一般衰竭式开采油藏,压力保持程度取决于气顶体积与油 区体积的比值。 (2)产水量:不产水或产水量可忽略不计。 (3)气油比:气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膨 胀的气顶到达构造高部位井时,该井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4)最终采收率:气顶驱机理实际上是前缘驱替,采收率会 比溶解气驱大得多,预测采收率为20%~40%。 (5)井的动态:气顶膨胀保持了油藏压力,同时使井筒中 液柱重量降低,因此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目录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1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2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2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25、表皮系数分解2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36。
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36。
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4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56。
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66。
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6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9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99、水驱曲线10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109。
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10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11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1211。
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1211。
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12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13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1411。
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1412、A RPS递减分析15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16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16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1715.1稳定流法1815.2非稳定流法18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22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24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流压为0)。
-采油指数,;-平均地层压力(关井静压),MPa;-流动效率,;。
油嘴产量公式一(类达西定理推导):油嘴产量公式二(管流推导):油嘴产量公式三(试验+经验):-油压,MPa;-回压,MPa;-油嘴,mm;GOR-气油比,m3/m3.参数c,a和b可以通过拟合得到.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数据回归:-气体高速湍流系数,m-1,K-渗透率,mD。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1. 采收率(Recovery Factor)采收率是指油藏或油田从勘探和开发阶段到停产时的期间,所产出的可采石油占原始可采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是油田可开发资源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油田的生产能力和储量利用程度。
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采出的石油量除以原始可采储量。
2. 产能(Production Capacity)产能是指油田所能提供的石油或天然气年产量的最高限度。
产能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产出的石油量除以生产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产能是评估油田生产效益的指标,它可以用来判断油田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多少资源。
3. 产量(Production Rate)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油田产生的石油或天然气量。
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产出的石油量除以生产周期中的时间。
产量是评估油田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用来确定油田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状况,以协助进行生产计划和调整。
4. 综合资费(Overall Production Cost)综合资费是指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
综合资费的计算方法是将从勘探、开发到停产的所有费用总和除以总产量。
综合资费是评估油田开发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油田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复杂度指数是衡量油田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的指标。
它考虑了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和工程要求,包括地质、岩石性质、工艺流程等因素。
复杂度指数可以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和评分来计算,从而帮助评估油田的开发难度和挑战。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指标是用于描述和评估油田开发情况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油田的开发效益、生产能力和经济可行性,为油田规划、生产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计算采收率、产能、产量、综合资费和复杂度指数等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油田开发的情况,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采收率测算

采收率测算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藏的渗透率、原油的粘度、油藏的孔隙度、井网密度、水驱控制程度等。
储层空气渗透率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 储层空气渗透率越大油藏采收率越高;原油粘度的对数与采收率有线性关系,原油粘度越大油藏采收率越低;渗透率一定时,油藏的孔隙度与采收率成反比;200-400井距,井网密度与采收率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水驱控制程度每增加1%,油藏采收率增加0.2--0.4%。
一、弹性采收率测定二、水驱采收率测定国内大庆、辽河等油田总结出了自己的测算低渗油藏水驱采收率采收率的经验公式。
1、辽河油田低渗透39个开发单元采收率回归的经验公式为:E R=15.92585-0.61086φ+0.17421ƒ-1.68755㏒u+6.361281㏒k相关系数为0.8743φ—油藏孔隙度(11—22.9),%;ƒ—井网密度(2.5—37.5),口/km2;u—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0.5—144.13),mpa.s;k—渗透率(0.1-100),10-3um2。
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大庆油田8个低渗透油田测算采收率经验公式为:(1)、多元统计(回归)法E R = 0.1893-0.01264φ+0.0005ƒ+0.075㏒(k/u)+0.3355 W f相关系数为0.8743W f -- 水驱控制程度依据该式计算结果→(2)、灰色理论法E R = -0.07059+0.0746㏒(k/u) -0.00729φ+0.0072ƒ +0.4837W f相关系数为0.9909依据该式计算结果→3、室内水驱油效率法选用油层不同部位不同岩性的两块岩心作水驱油试验,结果如下:(1)、28号岩心试验数据:岩性---油浸中砂岩; 取样深度,m:1069.39; 孔隙度,%:18.24;渗透率, 10-3um2:86.8; 注入水:标准盐水; 注入压力,Mpa:0.19; 束缚水饱和度,%:33.1 ; 残余油饱和度,%:22.6。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目录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5、表皮系数分解 (4)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9、水驱曲线 (16)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12、A RPS递减分析 (23)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15.1稳定流法 (27)15.2非稳定流法 (27)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S KE o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HIDD_H13)万吉业(1962年)RR KE μlg165.0135.0+=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2159.01903.00422.0)()1(3225.0--⎪⎪⎭⎫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h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Z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μ以上各式中参数: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S wi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K *:有效渗透率,μm 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第 32 卷
第4期
张晓亮, 等: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Ky— ——垂直于裂缝方向渗透率, 10-3 μm2; M— ——弹性采收率系数, f; N— ——地质储量, m3; ΔNp— ——弹性采油量, m3;
·411·
产实践亦表明, 小井距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 方式, 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姨
2Sα2
乙(K co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θ+K sin θ) dθ .
0 x 2 y 2 2n
2π
(13 )
姨Sα
2
≥ ≥ ≥ ≥ ≥ ≥ ≥ ≥ ≥ ≥ ≥
3 实际开发井网弹性采收率
上文指出, 考虑非达西渗流后低渗透储集层存在 着不能启动的区域, 这就导致弹性采收率必然与井网 有关。 实际开发井网的弹性采收率计算可按单井来进 行, 通过井网参数计算单井泄油半径, 如果泄油半径 大于极限泄油半径, 则可按 (11 ) 式计算。微裂缝性低 渗透油藏为了获得好的开发效果, 需要沿微裂缝方向 布井, 同时缩小井排距, 采用密井网开发[10]。因此, 计 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情况下的弹性采收率
准确地评价弹性采收率是此类油藏开发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初期以弹性开发为主的异常高压低渗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11各向渗透率计算方法设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岩心的渗透率为单一微裂缝的宽度为b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可得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平行于微裂缝方向的渗透率为45因此具有微裂缝介质相当于主渗透系数为k的各向异性介质其主轴方向为沿微裂缝方向和与微裂缝垂直方向储集层渗透率可表示为二阶张量的形式
w
乙 乙
2π
2π
rlim
(8 )
ΔNp= hct dθ (pi-pwf ) rd r. (9 ) r Bob 0 根据容积法计算泄油范围内的地质储量为
兴隆台潜山带变质岩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

石 和绿泥 石 。平 均 裂缝 孔 隙度 为 0 7 , 效 孔 隙 .% 有
度 为4. % 。 古 界 油 藏 在 兴 古 潜 山 油 藏 埋 深 为 9 太 24 0~ 8 含 油高 度达 22 0m; 马古潜 山油 0 46 0m, 8 在
第 1 8卷
第 5期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Vo.1 1 8, No. 5 S p. 2 e 01I
2 1 年 9月 0 1
P toe m o o y a d Re o ey Efiin y e r lu Ge lg n c v r fce c
兴隆台潜 山带变质岩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
1 地 质概 况
兴 隆 台潜 山带 由兴 古潜 山、 古潜 山和 陈古 潜 马
山构成 , 以兴 古潜 山为 最 高点 向南 北 方 向展 布 的 是
基岩 断块 山 。太 古界 潜 山储 层 岩性 由变质 岩和 岩浆 侵入 岩组 成 , 主要为 混合 花 岗岩 、 云母斜 长片麻 岩 黑 及混 合岩 , 夹少 量 侵 入 岩脉 。储 集 空 问 和渗 流通 道
收 稿 日期 :0 1 0 — 1. 2 1— 7 0 .
及裂 缝 的性质起 控 制 作用 , 即在 同一 构 造变 动 的情
况 下 , 岩性不 同 , 其 裂缝 的发育状 况差 别很 大 。辽 河
坳 陷太 古 界 变 质 岩储 层 可分 为3 : 类 I类 是 由粒 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 行简介 : 超 , . 陈 女 高级 工 程 师 , 事 油 气 田 开发 规 划 T 作 。联 系 电 活 :0 2 )8 09 E ma :h ( @pt ( iacm 从 (4 7 7 2 39, - i c - e o-n. t¨ l 6 rh 金项 F : 国石 油科 研 攻 关 项 目“ 河 油 田皋 岩 潜 i油 藏 高 效 开 发技 术 研 究 ” 2 0 B 00 。 1中 辽 i l ( 0 9 一 97)
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简介高宝国

20
复合油藏
15
类型参照 本表适当
10
选值
8
地质综合评价法修正系数取值表
修正系数
0.6
0.7
0.8
0.9
1
1.1
1.2
1.3
ER
Np Nooip
Nooip No r Nooip
ER——原油采收率,%;
Np——可采储量,t或m3; Nooip——原油原始地质储量, t或m3; Nor——油层剩余油量, t或m3。
2、影响采收率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
油藏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储层特点:孔隙结构类型、润湿性、连通性、非均
静态法-3、地质综合评价法
ER=E×au×ak×aΦ ×af×at×ar×av
以油藏类型和能否形成注采系统为基础(基本采收率E),考虑影 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乘以修正系数a),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使 其标定的采收率值接近于开发实际。
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油粘度u 、渗透率k 、孔隙度Φ 、井网密度f 、 油层温度t 、 油气比r 、非均质性v等。
规
岩心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地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流管法
水 驱
动态法-适用于开发中后期
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增长曲线法
完成注聚、转入后续水驱效果明显的单元
化 采用方案设计增加可采储量数值(数值模拟法) 学 驱 正在注聚效果明显的单元-吨干粉增油法
数值模拟法:静态与动态结合,适用范围广。
一、可采储量定义及影响因素 二、开发初期可采储量确定方法 三、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确定方法 四、几点认识
G、水驱砾岩油田采收率公式:
ER=0.9356-0.1089lguo-0.0059Pi+0.0637(ke/u0)0.3409+0.001696S+0.003288L-0.9087Vk-0.01833now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S KE o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3)万吉业(1962年)RR KE μlg165.0135.0+=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2159.01903.00422.0)()1(3225.0--⎪⎪⎭⎫⎝⎛⨯⨯⎪⎪⎭⎫ ⎝⎛⨯⎥⎦⎤⎢⎣⎡-=a i wi r oi wi R PP S KB S E μφ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h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Z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μ以上各式中参数: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φ: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S wi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K *:有效渗透率,μm 2。
油藏评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油藏的温度系统
由于油藏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藏的
温度随埋深的变化情况通常可用地温梯度和地温级度来表示。
地温梯度: 指地层深度每增加100m时,地层温度增高的 度数,单位为℃/100m。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保持较高程度
保持较低值 见水较早,数量逐渐增加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一直生产到高含水
35%~7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4.气压驱动(gas cap drive)
驱动能量主要是气顶的弹性膨胀或人工注气能量。
形成条件: 1、有气顶;
2、无水驱或弱水驱; 3、 Pi= Pb。
驱油机理: 气顶气膨胀—前缘驱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地层压力
由上覆岩层(岩石骨架和流体)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其大小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4.气压驱动(gas cap drive)
影响气顶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原始气顶的大小 2、垂向渗透率 3、原油粘度 4、气体的保持程度 5、采油速度 6、倾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 藏 压 力 废弃压力
m=3 m=2
m=4
采收率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
【【【采收率计算方法汇总】】】

试油试采特征及产出、注入能力研究开发方式研究油田开发方式(或驱动方式)的选择,是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的根本决策,它直接影响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开发井网部署、注采系统配置和生产规模建设。
对于一个具体油田,选择何种开发方式,由其技术经济条件(油田地质、渗流特征、流体性质、注入剂类型及来源、地面工程费用等)决定。
根据塔木察格19区块的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天然能量驱动开采和注水保持压力开采两种。
1、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采收率根据统计资料,我国陆上不同类型油藏平均采收率情况见表××。
表××中国陆上不同类型油藏平均采收率情况统计表(截止1997年底)由表××可以看出,对比我国陆上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开发效果,注水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最好,全国该类型油藏的平均采收率达35.5%,其次是底水驱碳酸盐岩油藏,为30%,其它依靠天然能量开发的油藏采收率状况较差。
上述结果对塔木察格19区块油藏的开发方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上述结论,塔木察格19区块若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其采出程度将比较低,而采用注水开发则会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
2、油藏驱动类型及天然能量评价塔木察格19区块各断块油藏总体上属于具有弱边、底水、饱和程度较低的未饱和油藏,因此其驱动类型主要为弹性、溶解气驱动,天然能量主要为弹性、溶解气。
(1)弹性驱动能量评价油藏弹性驱动能量大小可用弹性采收率来表示。
弹性采收率可用下述零维模型确定:[]()b i wi b i o pwc w oi o P P S P P C C S C S C ---+++=)1()(1Re (7-1)式中:Re —弹性采收率,(%);C o ,C w —原油、地层水压缩系数,(MPa -1); S oi ,S wc —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f ); P i ,P b —原始油藏压力,饱和压力(MPa ); C p —岩石孔隙压缩系数,(MPa -1),由下式确定:4358.04/10587.2φ-⨯=Cp (7-2)式中:φ—孔隙度,(f )。
采收率计算

(
)
C值可由下式求得:
1− vk C= M
2
0
swc
sw
1
sw
其中:
根据含水率曲线求平 均含水饱和度示意图
M=
μ o K rw μ w K ro
7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ER = 1 −
S or S oi
5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岩芯分析法和室内水驱油实验法求出的实际上只是洗 油效率,并未考虑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 最终采收率是注入剂的宏观波及系数与微观驱油效率的 乘积。
ER = ED ⋅ EV
分流量曲线法 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用下式计算采收率 :
•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衰竭式采收率
清西油田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的衰竭式采收率
断块 弹性驱 压力 (MPa) 25.0 采收率 (%) 10.8 溶解气驱 压力 采收率 (MPa) (%) 6.3 20.0
12
窿5块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衰竭式开采)
70 60 平均地层压力(MPa) 50 40 30 20 5 10 0 0 2 4 6 8 时间(年) 10 12 14 0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
)
6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分流量曲线法
f w ( sw ) 1 0.98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
0.65
0.46
ER(f) 0.239
77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注水开采)
· 水驱采收率(井网密度法 )
谢尔加乔夫公式
隆 5 块水驱采收率的计算结果表
●水驱油藏的相关经验公式 :
( ) ( ) ER
=
éf
0.3225ê ë
1 - S wi B oi
ù 0.0422 ú û
æ ´ ççè
Km wi m oi
ö 0.077 ÷÷ ø
´
S wi
-0.1903
æ ´ ççè
pi pa
ö -0.2159 ÷÷ ø
●溶解气驱的相关经验公式 :
0.1611
0.0979
量的比值; ●采出程度:截止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
质储量的比值。
61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一、影响采收率因素的分析 原油采收率不仅与油田天然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在不
同程度上反映着油田开发和开采的技术水平。
●地质因素 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 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3.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 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317
体 积 波 及 系 数 Ev (f) 井 网 密 度 S(well/km2)
0.59 5.8
经 济 最 佳 井 距 L(m)
415
窿5块
体 积 波 及 系 数 Ev (f)
0.41
井 网 密 度 S(well/km2)
6.8
优 化 实 用 井 距 L(m)
383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井网密度(井/km2)
62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驱动方式
弹性驱
一 溶解气驱 次 采 气顶驱 油
水驱
重力驱
注水 二
次
注气
采
油 混相驱
热力驱
不同驱动机理的采收率
采收率变化范围 (%)
注释
2~5
个别情况可达10%以上(指采出程度)
10~30
20~50 25~50 30~70
对于薄油层可低于10%,但偶尔可高 达70%
25~60
个别情况可以高达80%左右
30~50
40~60 20~50
一次开采的重油
63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根据采收率的定义,油气田的采收率可分别表示为:
ER
=1-
Sor Boi Soi Boa
ER
=1-
Sgr Bgi S gi Bga
如果水驱油藏或水驱气藏,保持地层压力不变时则有: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注水开采)
不同井网密度下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
断块
窿 5块
空 气 渗 透 率 K(10-3μ m2)
地 层 原 油 粘 度 μ o(mpa.s)
井 网 指 数 a(well/km2)
井 网 密 度 S(well/km2)
6.08 0.31 5.20 9.9
经 济 极 限 井 距 L(m)
0.005 0.041 0.42 19.6 1.42 0.9
20
0.0043 0.036 0.42 23.89 1.74 0.346
20
0.0061 0.04 0.42 25.16 1.76 0.27
20
Er(f)
4.8 5.1 5.5
71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衰竭式开采)
· 用谢尔加乔夫公式的变型求体积波及系数
Ev = e-a / S
根据井网密度计算的体积波及系数,隆5块在实用井网密度下(井距 383m)的体积波及系数为0.47
76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体 积 波 及 系 数 (f)
o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 体积波及系数的确定
· 根据储层地质特征、产液剖面确定体积波及系数: 根据储层连通性、裂缝发育、断层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后将隆5块的
水驱平面波及系数分别取为0.7; 根据产液剖面资料,纵向动用程度按厚度统计为78.0%(按Ⅰ、Ⅱ类
厚度统计为48.2%),按层数统计为72.0%,故垂向波及系数取为0.65;因 而隆5块的体积波及系数为0.455。
不同参数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参数
logμR
logK
a
Sk
Vk
h
影响方式(+,-)
-
+
-
+
-
+
相对影响程度(%)
18.5
21.3
8.1
36.8
10.4
4.9
69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n 矿场资料统计法
4.我国水驱砂岩油藏的相关经验公式
由我国东部地区150个水驱砂岩油藏,统计得到的相关
断块 窿5块
弹性驱
压力
采收率
(MPa)
(%)
25.0
10.8
溶解气驱
压力
采收率
(MPa)
(%)
20.0
6.3
72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衰竭式开采)
70
25
平均地层压力(MPa) 采出程度(%)
60
地层压力
20
50
采出程度
40
15
,
30
10
20
5 10
0
0
0
2
4
6
8
10
o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n 矿场资料统计法 1.Guthrie和Greenberger法(1995)
ER = 0.11403+ 0.2719logK - 0.1355logmo + 0.25569Swi -1.538f - 0.00115h
2.美国石油学会(API)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
0.1741
( ) ( ) ER
=
éf
0.2126ê ë
1- S B ob
wi
ù ú û
´
ççèæ
K
m ob
÷÷øö
´
S wi
0.3722
´
ççèæ
pb pa
÷÷øö
68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n 矿场资料统计法
当Pi>Pb时,还应加上弹性阶段的采收率,才是油田的
12
14
时间(年)
由于青西油田原始地层压力高、裂缝发育,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压力 下降引起裂缝闭合、变形严重,对采收率影响较大。考虑裂缝变形的影 响后,衰竭式开采的最终采收率最多只能达到12-13%
73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注水开采)
· 水驱采收率(驱油效率法) ER =E DE pa Eza
o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n 岩芯分析法
1.测定常规取芯的残余油饱和度(residual oil saturation)计
算水驱油效率:
ER
= 1- Swc - BoSor 1 - S wc
- rg
2.在油田水淹区内取芯,用来测定岩芯残余油饱和度,再按上式
计算采收率。
n 室内水驱油实验法
· 驱油效率的确定
根据青西油田实验所测4个样品的相渗资料(代表基质),可以确 定基质的驱油效率;
对于裂缝系统,根据《裂缝型油田开发特征》([苏]B.H.迈杰鲍尔) 中所作的大量单个裂缝和复杂裂缝系统的相渗和水驱油实验资料,结合 青西油田微裂缝具有部分孔隙性质的特点,参考其基质的相渗资料,综 合确定裂缝系统的驱油效率;
经验公式为:
ER
=
0.05842 + 0.08461log
Kh
mo
+
0.3464f
+ 0.003871S
各项参数的变化范围
参数 变化范围
地层原油粘度 m(o mPa∙s)
0.5~154
空气渗透率 K(10-3µm2)
4.8~8900
有效孔隙度
f(f )
0.15~0.33
井网密度 S(w/km2)
3.1~28.3
总采收率。由压缩系数的定义得:
E RE
=
NP N
=
1
Ce (pi + Co (p
i
p -
b)
pb
)
3.前苏联全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相关经验公式
ER = 0.507 - 0.167 log mR + 0.0275log K - 0.000855a + 0.171Sk - 0.05Vk + 0.0018h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和油田开发水平的最重要的
综合指标,也是油田动态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原油采收率:是指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 ●最终采收率 :是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
地质储量之比值。 ●无水采收率:是油田在无水期(综合含水小于2%)采
出的总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阶段采收率:油田某一开采阶段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