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与采收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类比法 相关经验公式法 驱油效率法 数值模拟法 压降法 预测模型法 递减曲线法 递增曲线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 物质平衡法 使用阶段 开发前期和早期 开发前期和早期 开发早期 伴随开发全程 开发早期和中期 开发中期和后期 开发中期和后期 开发中期和后期 开发中期和后期 开发中期 相关公式参数 代表性的岩心、流体样品,并进行了模拟地 层条件下的水驱油试验结果 各项静态资料及试采资料 定容封闭油田,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拥 有地层压力、产量和 PVT 资料 油田开发进入递减期,产量数据 油田开发进入递减期, 递减阶段的产量数据 产量数据等参数 水驱开发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有明显 的直线段出现,并需确定经济极限含水率 天然水驱油田,地层压降明显,拥有产量、 地层压力和 PVT 分析资料 应用条件 各项静态动态资料
2.1我国石油储量分类及分级
油田从发现起,经历预探、评价钻探和开发 3 个阶 段。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可将油藏 储量划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3级。 已开发探明储量(简称Ⅰ类) 已开发探明储量(简称Ⅰ类) 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 探探 明明 储储 量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简称Ⅱ类) 未开发探明储量(简称Ⅱ类) 基本探明储量(简称Ⅲ类) 基本探明储量(简称Ⅲ类)
经 济 分 析
所有权利益 ,油、气 在整个开发期,应该每年进行 价格预测 , 贴现率 , 可采储量的评价 ,经济评价应考 经济界限 虑油井在达到经济极限产量时 废弃
考 虑
对各种 EOR 方法 需要进行油藏岩心和流体的实 的 筛 选 标 准 , 相 似 验室实验, 的 EOR 工程的研 究
EOR
2、我国石油储量分类及评价内容
油气田可采储量与采收率 计算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一部分
油气田可采储量计算 方法筛选
油气田可采储量的预测是油藏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是油田开发建设的物质基础,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和确定。 根据不同开发阶段计算油田可采储量的要求,系统介绍了 递减曲线法、递增曲线法、水驱规律曲线法 和 物质平衡法4 大类22种方法,并且给出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适用条件 。最后以王徐庄油田为例,通过可采储量的实际计算,给出 油田具体开发阶段可采储量评价的选用方法及其计算精度。
一、石油储量评价现状
1、国外石油储量评价现状
1.1国外石油储量分类
(1)1987年美国SPE对石油储量的分类 储量 储量 证实储量 证实储量 已动用储量 未动用储量 已动用储量 未动用储量 正生产储量 正生产储量 未生产储量 未生产储量 未证实储量 未证实储量 概算储量 概算储量 可能储量 可能储量
通过对(6-13)式进行推导,得到如下线性形式:
Q = a + b lg N p Np
(6-14)
应用(6-14)式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 了参数a、b后,油田可采储量为:
N R = 10 − a / b
(6-15)
④HC模型 HC模型为:N p =
Q ⋅t =α + β ⋅N p Np
阶段 方法 类比法 需要的参数 注释 沉 积 环 境 、岩 心 , 计 算 的 准 确 程 度 取 决 于 地 岩 石 和 流 体 性 质储量的准确程度 质,驱动机理 和 开发计划
开 发 前
岩 石 和 流 体 性 计算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地 经验法 质 ,驱 动 机 理 质 储 量 的 准 确 程 度 ,不 是 API 统 计 对所有的注水油田都适用 关系经验公式
物质平衡法 物质平衡法
5、其他评价方法
(1)类比法 (2)相关经验公式法 (3)驱油效率法 (4)预测模型法 (5)数值模拟法
6、可采储量计算原理
已开发老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主要选自《石油可 采储量标定方法》(SY/T5367-1998)行业标准和目 前通用的增长曲线法,共采用三类12种方法进行可采 储量计算。计算原理如下:
②Usher模型 Usher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6-11) 将油田开发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对(6-11)式进行分 析,即可确定出油田可采储量。
Np = N − N − N
m R m R
[
(
m p0
)e ]
− bt 1 / m
③HCZ模型 HCZ模型为:
Np = NRe
a − e − bt b
(6-13)
Qi Qi 1− n NR = − × Qa (1 − n) Di (1 − n) Di
n
(6-5)
式中: Qa ─油藏废弃产量,104t; NR ─可采储量,104t;
源自文库
②Arps指数递减公式 产量变化公式:
Qt = Qie − Dit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NR = Qi − Qa Di
(6-6)
(6-7)
递增曲线法 递增曲线法
3、水驱特征曲线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在油藏投入开发含水率达到50%以 后,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 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98%时可求油藏可采储量。 甲型水驱曲线法 甲型水驱曲线法 乙型水驱曲线法 乙型水驱曲线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 丙型水驱曲线法 丙型水驱曲线法 丁型水驱曲线法 丁型水驱曲线法
①公式1 该曲线适用于低粘(≤3.0mPa·s)层状油藏或灰岩底水 油藏。其表达式为:
Lp Np
(6-27) 应用(6-27)式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参 数a、b后,油田可采储量为:
⎡ 1⎢ NR = 1− b⎢ ⎢ ⎣ ⎛1− f (a − 1)⎜ wel ⎜ f ⎝ wel ⎞⎤ ⎟⎥ ⎟⎥ ⎠⎥ ⎦
控制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预测储量
2.2我国储量评价的内容及要求
1.在我国应采用并在油田实际中应用国外通用的油田 可采储量分类方法。 2.完善和修改我国油田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一 套系统的、规范的、先进的评价方法。 3.不仅要有可采储量的计算值,还应有产油量随时间 变化的预测结果,以便进行经济分析。 4.引进或研究商业化的可采储量计算软件,实现评价 工作的高度计算机化。
Q Np
[
]
(6-22)
由(6-22)式可推导出: (6-23) 应用(6-23)式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参 数a、b后,截距a即为油田可采储量。
Np = a + b
⑧t模型 t模型为:
N p = NR
k n +1 t n +1 e
(6-24)
由(20)式可推导出:
lg N p = α + β ⋅ Qt Np
(1)递减曲线法 目前递减曲线种类较多,根据油田可采储量标定的实 践,本次应用了3种。 ①Arps双曲递减公式 产量变化公式: −1 Qt = Qi (1 + nDit ) n (6-4) 式中: Qt ─递减期产油量,104t; Qi ─递减初始产油量,104t; Di ─初始递减率,1/at; t ─递减期生产时间,a; n ─递减指数;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递减曲线法 递减曲线法
2、递增曲线法
增长模型建立的是累积 产量及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适用于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 的各类油田。 广义模型 广义模型 Usher模型 Usher模型 HCZ模型 HCZ模型 HC模型 HC模型 Γ模型 Γ模型 Weibull模型 Weibull模型 逻辑斯谛模型 逻辑斯谛模型 t模型 t模型
4、物质平衡法
封闭性弹性驱 封闭性弹性驱 未饱和油藏 未饱和油藏 天然弹性水驱 天然弹性水驱 天然水驱和 天然水驱和 人工注水弹性水驱 人工注水弹性水驱 溶解气驱 溶解气驱 饱和油藏 饱和油藏 气顶气、溶解气驱 气顶气、溶解气驱 和弹性驱 和弹性驱 气顶、溶解气、 气顶、溶解气、 天然水驱和弹性驱 天然水驱和弹性驱
③柯佩托夫递减公式 其表达式为 b a− NP=
c+t
(6-8)
NR = a − bQa
式中:a、b、c ─ 系数。
(6-9)
(2)增长曲线法 本次可采储量标定采用了4种增长模型。 ① 广义模型
N p = N R − ab m[Γ (c ) − γ (c, bt )]
m −c
{
}
1/ m
(6-10)
NR=
[
]
(6-32)
④公式4 该曲线适用于高粘(大于30mPa·s)层状油藏。其 表达式为: lgLp=a+bNp NR =
1 ⎡ ⎛ 0.4343 1 ⎢lg⎜ ⋅ b⎢ ⎜ b 1− f wel ⎣ ⎝ ⎞ ⎤ ⎟ − a⎥ ⎟ ⎥ ⎠ ⎦
(6-33) (6-34)
7、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
R
βα
⑥Weibull模型 Weibull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N p = N R 1 − exp(− t α / β )
(6-21) 将油田开发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对(6-21)式进行分析,即 可确定出油田可采储量。 ⑦Logistic模型 Logistic模型为
Np = NR 1 + α e − bt
使用最少的 参数,容易快 速地提供准 确的结果 需要更多的 资料、时间、 花费和人力, 比经验法提 供更可靠的 结果,计算机 程序计算 可以提供可 采储量的最 好的预测结 果, 需要油 藏模拟软件
全 面 开 发
与 初 期 开 发 同初期开发阶段需 同初期开发阶段 ,需要进一步收 阶 段 相 同 的 要的参数 集数据和油藏参数的再评价 方法
NR 1 + C ⋅ t −B
(6-16)
由(6-16)式可得: (6-17) 应用(6-17)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模型参数后,由 下式计算可采储量: R = − α N β (6-18) ⑤Γ模型 模型方程为: Q = Ct α −1 e β ⋅t (6-19) 将油田开发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对(6-19)式进行分析, 即可确定出油田可采储量。 C Γ (α ) (6-20) N =
(2)第十四届石油大会关于油气可采储量的分类 储量 储量 已发现储量 已发现储量 证实储量 证实储量 已动用储量 未动用储量 已动用储量 未动用储量 未证实储量 未证实储量 概算储量 概算储量 待发现储量 待发现储量 有可采潜力概算储量 有可采潜力概算储量 可能储量 可能储量
1.2国外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
= a + bW p
(6-28)
式中: Lp ─累积产液,104t; Np ─累积产油,104t; Wp —累积产水,104m3; NR ─可采储量,104t; fwel ─极限含水,f; a、b─回归系数。
②公式2 该曲线适用于中粘(3—30mPa·s)层状油藏。其表达 式为: lgWp=a+bNp (6-29) 应用(6-29)式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 参数a、b后,油田可采储量为:
NR 1 ⎡ ⎛ 0.4343 f wel = ⎢lg⎜ ⎜ b ⋅ 1− f b⎢ ⎝ wel ⎣ ⎞ ⎤ ⎟ − a⎥ ⎟ ⎠ ⎥ ⎦
(6-30)
③公式3 该曲线适用于中粘(3—30mPa·s)层状油藏。其表达 式: Lp = a + bLp (6-31) Np
1 1 − a(1 − f wel ) b
二、石油可采储量评价模型研究及筛选
油田可采储量方法目前有4大类:递减曲线法,递增曲线法, 水驱规律曲线法,物质平衡法,每类方法依据油藏条件和使用条件 不同又有若干种。
1、递减曲线法
Arps指数递减 Arps指数递减 Arps双曲递减 Arps双曲递减 Arps调和递减 Arps调和递减 柯佩托夫递减 柯佩托夫递减
初 期 开 发
Bus h 和 岩 石 和 流 体 性 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这些 Hel ander 经 验 质 , 注 水 面 积 , 预 注 水 单 元 的 相 似 性 , 计 算 统计法 期 的 注 入 量 ,注 简单快速 水的 采收率,一 次采出结束时的 产量
初 期 开 发
产 量 数 据 图 产量动态法 Arps 递减水油比-累积产油 (lgQ-T,lgFwo -Np) 。 法 这些图要求显示出 可以外推的趋势,准 确的计算产量 岩石和流体性质,相 分析法 对渗透率资料,渗透 Stiles 法 率变异系数,井网几 Dykstre/Parsons 法 Craig-Geffen-Morse(CGM) 何形状、开发面积和 油层厚度,预测的注 法 水量和压力,相关参 二维流管法 数,累积产量 驱油效率-波及系数法 数值模拟法 相关参数,油藏描 述,压力和产量数据
(6-25)
应用(6-25)式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 了参数α、β后,油田可采储量为:
N R = 10 α
(6-26)
(3)水驱特征曲线法 当油田没有实施重大调整时,油田则表现为稳定水 驱,水驱特征曲线往往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针对不 同的油藏条件,选用相应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可采储 量计算,其方法分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