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十二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前言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战胜了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致力破
除发展瓶颈,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1-2015年,是我县巩固发展成果,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缩小发展差距,力争到2015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的关键5年。
认真审
视县情,我们既面临诸多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弥补差距,化解矛盾和困难,科学系统谋划未来五年
的发展,关系着全县人民的福祉,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科
学编制和实施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现经济社会科学
发展、
《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按照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立足我县实际而编制的,其主要目的是明确未来五年全县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明确政府工作方向和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履
行政府市场调节和公共管理等职责,是引领今后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
新跨越的蓝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省委“两个加快”、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
翻身仗”及“两个强力推进”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克难攻坚促发展,爬坡上坎求突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
好又快发展。
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3.76亿元,较2005年增长115%,五年间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提前一年
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00元,较2005年增长87.7%,年均增长13.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58万元,较2005年同口径增长
160 %,年均增长21.1 %。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49.6:13.6:36.8调
整为2010年的32.9:31.0:36.1。
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夯实。
“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144亿元,是“十五”累计投资的5.75倍,年均增长45.6 %。
完成
了通(江)水(宁寺)路、双江路、纪红路等干线公路改造,完成了49个乡镇通乡公路建设,建成了近1000公里通村公路,启动实施了通(江)达(州)路、通(江)前(进)路、通(江)竹(峪)公路改造和县乡联网路建设。
开工建设二郎庙水库,
完成病险水库整治,解决了3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对农村和城市电网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完成了
草池220KV、永安110KV变电站和高坑电站建设,启动了洪口电站建设。
建成
了壁州大道、环城南路、石牛嘴大桥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
完成了通江花园、
阳光小区、锦江花园等居民小区建设,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
拉大,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8.5%提高到2010年的23.5%。
启动实施了通二
中迁建、县医院??设施建设显著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科技推广和应用加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收入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能力和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以内,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840元、3614元,比2005年翻一番。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38‰以内,资源节约与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协同推进,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
5.2%提高到2010年的58.77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决战时期,也是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打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战和发展建设翻身仗的关键时期,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存在较多困难和挑战。
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秦巴山区发展,从支持西部地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加快培育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支持西部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将西部连片贫困区域开发列入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统筹考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均为我县跨越发展和推进富民强县进程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机遇。
同时,全市大交通建设有力推进,县内干线公路和县乡联网公路正加快改造,县域区位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水利、电网、市政等基础设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县突
破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条件。
我县远离大中城市,绿色食品资
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环境污染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提供了资源和生态条件,以生态绿色产品为主
导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前景看好,县域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我县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和
消费观念的转变,其消费需求引领发展的潜力持续看好。
在看到“十二五”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我
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
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优,社会发展不足,尤其是县域经济缺乏优势骨干支柱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总体偏低,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仍是
当前我县的基本县情。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臵,没有一条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
过境通江,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区位劣势未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被边缘化的趋势渐趋明显,是我县当前最大的困难。
经济社会
发展对人才、科技、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吸附能力严重不足,科技、教育等社
会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和产品抵
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体制机制障碍相对较多,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农”问题较为突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及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难,城乡就业矛盾和压力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还较落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
展能力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持续加大。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较多,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与人们的需求
尚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转型,收入分配
不公、城乡统筹、社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将增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依然存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难度明显加大。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应对各种挑战的攻坚破难期。
我们
必须按照力争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机遇,用
好机遇,乘势而上,破难攻坚,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
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县委“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连片扶贫样板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山水园林红军城的目标,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和民生改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特色产
业发展,抓好体制机制创新,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突破
发展、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
关键,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发挥优势,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优势和财富,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
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生态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强县。
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一体
化进程。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事业同
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按照合理开发、开展节约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抓好资源深度
开发,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实现资源、生态、环
境与人类协调、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坚持富民优先、成果共享,深入推进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
和问题,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改革和发展成果共享。
强化合作,开放发展。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快融入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区。
三、发展定位
依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十二五”通江的总体发展定位为:
绿色经济示范区。
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探索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绿色生态经济为
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把通江建成全省绿色经济示范区。
连片扶贫试验区。
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秦巴特殊贫困地区进行重点扶持的机遇,对县内贫困区域,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
进行归类划片,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农户环境等方面进行连片
扶贫,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将通江打造成秦巴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试验区。
红色生态旅游区。
充分利用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苏区首府等红色资源以及临江峡谷、陈河温泉
等特色旅游资源和县域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打造旅游亮点,
建设旅游环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努力把我县建成优秀
的红色生态旅游区。
魅力山水红军城。
按照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保护遗址遗迹,提升城市品位,增强
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着力把县城打造成具有鲜明红军文化特色的山水园
林红军城。
四、发展目标
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番,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工业经济、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城镇建设管理、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把通江建设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连片扶贫试验区、红
色生态旅游区、魅力山水红军城,使通江成为一个产业特色更加突出、经济文
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更加良好的充满生机和
活力的新通江。
具体目标为:
经济增长。
全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4.3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6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年均增长5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8 %。
结构调整。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32.9:
31.0:36.1调整为27:35:38。
工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5%。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 %。
民营经济增加值
达到5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5 %。
城镇化率每年提高4.3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5%。
资源环境保护。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3万亩左右。
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以上。
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0%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率
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5‰以内。
社会事业发展。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0 %
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以上;有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
盖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和新型医疗服务
体系;城镇和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人民生活。
帮助19.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培训城镇和农村劳动力1万人,引导5万农村新增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年均增长14%。
第三章加快发展重点产业
一、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畜牧、食用菌、茶叶等四大产业,同时抓好林果业、水产养殖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通江建设成为优
质粮油生产大县、生态畜牧大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县、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力
打造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优质粮油按照区域布局,突出发展旱作农业,以南部中低山区为主,建设15万亩优质商品稻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稻8万吨以上。
以空山为核心,建立马铃薯商品种薯繁育基地1万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1万亩,建成规范化商
品薯生产基地20万亩,年马铃薯总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
推广高淀粉含量的
饲用型、青贮型、加工型玉米新品种,建立4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
以民胜、瓦室片区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油菜籽商品基地,年油菜籽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
到2015年,全县粮油播面保持在1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超过40万吨,油料总产超过3.5万吨,商品率超过40%。
畜牧业立足突出生态特色,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建立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重点,实现“一厂二十乡一千户百万猪”的产业构想,到2015年,出栏肉猪140万头,猪肉产量12万吨。
大规模开展肉牛杂交
改良,巩固建立15个优质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乡,促进肉牛规模养殖,
到 2015年,肉牛出栏12万头,牛肉产量1.4万吨。
以巴山土鸡为商品品牌,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到2015年,出栏家禽700万只,禽肉产量1万吨。
到2015年,猪、牛、羊等畜禽品种改良面达到95%、40%和70%,肉类总产量
15万吨。
年产值突破35亿元。
食用菌以通江银耳为主打品牌,在小通江河流域建设银木耳产业带,
在大通江河流域建设香菇产业带,在诺江镇、民胜、杨柏、广纳等乡镇重点发
展蔬菜型食用菌,把通江建成全省食菌生产大县和优质菌种供应基地。
到2015年,接种椴木银耳120万瓶、木屑银耳500万袋、黑木耳100万瓶,产干耳
500吨以上;栽培香菇3000万袋,产干菇3000吨;栽培蔬菜型食用菌1200万袋,产鲜菇720吨;发展药用及采集野生菌10吨。
实现年产值20亿元。
茶叶。
实行新发展生态茶园与改造低产茶园相结合,将通江建设成为全
省主要的富硒茶和有机茶基地强县。
到2015年,全县茶叶专业乡达到8个、专业村30个,新发展茶园10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0
万亩,无性系良种达到90%以上,茶叶总产达到1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
产值达到10亿元。
林果业。
以核桃、银杏为重点,选择、培育、驯化1—2个优良品种,
改良老化树种。
到2015年,全县干果栽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核桃8万亩,板栗3万亩,银杏4万亩,干果产量7000吨以上。
引进或组建2-3个林产品深加工或林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速生林,年加工木材能力达到4万
立方米以上。
水产。
合理利用宜渔水面,大力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培殖以诺水河大
鲵救护驯养繁育场为中心诺水河休闲渔业养殖生态园区,以平昌双滩电站通江
库区的商品鱼养殖生态园区,以冬囤水田为基础的稻田标准化养鱼。
到2015年,建立双滩电站深溪子河段、九浴溪河段等鱼类网箱养殖基地,建成诺水河特种
水产和观光休闲园区1个,水产品总量突破1.5万吨。
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以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18%。
(一)培育骨干支柱工业
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加工业、水能矿产开发、建筑建材工业、天然气关联工业”四大产业。
1、绿色食品加工业。
以“4+2”产业为重点,整合绿色优势资源,集中
力量把优质粮油精深加工、畜牧产品综合加工、食用菌加工、茶叶深加工、水
产品加工、干果及山野菜加工等培育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到2015年,农副产品市场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加争食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
——粮油加工业。
积极发展玉米、薯类等食品加工业,形成优质大米、食用植物油、玉米食品、薯类全粉、专用淀粉、变性淀粉及各类方便食品等产品
共同发展的粮油加工体系。
——肉食品加工业。
以猪、牛、羊、兔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屠宰和精深加工,打造通江肉制品绿色品牌。
大力开发冷却肉、分割肉、直
接食用熟肉。
继续吸引县内外企业从事畜牧产业,发挥大型企业对产业资本的
整合作用,强力推进生态牛肉系列产品开发,重点开发高档、方便肉制品;引
进或培育1—2户肉兔屠宰加工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企业。
——食用菌加工业。
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两耳一菇”食用菌资源,重点研发一批银耳饮料、银耳保健食品、银耳化妆品和食用菌调味品等,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通江食用菌产业。
——茶叶产业。
加速整合全县茶叶资源,大力推广生态有机茶叶和绿色茶叶标准化栽植,大力开发有机茶、富硒绿茶、保健茶、茶饮料,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集中打造1—2个国家级品牌,提高通江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干果及森林蔬菜加工业。
搞好银杏、核桃、板栗、山野菜等优势资源开发,扩大腌制食品规模,搞好森林蔬菜特色食品开发。
2、能源工业。
加快水资源、煤矿资源和风力开发进程,力争全县煤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产值年均增长45%以上。
到2015年,全县原煤年产量达到80万吨,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达到16万千瓦。
能源工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煤炭工业。
加快对现有煤矿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着力搞好深度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力争到2015年全县煤炭总产值达到4亿元。
——电力工业。
加快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步伐,每年新开工1-2座电站,着力抓好电源和电网建设,有效提升电力输变供电质量。
年产值超过3亿元。
——新能源。
根据通江风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禀赋,引进相关能源开发企业,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通江将建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县。
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2×30MW,风力发电装机达到100MW,并积极发展太阳能。
3、天然气关联工业。
加大天然气勘探和开采力度,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业,重点抓好、天然气脱硫厂、2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项目、15万吨/年天然气制乙炔等项目,同时加大天然气应用领域的拓展力度,加快气化乡镇建设,
提高天然气在我县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争取在2015前有1-2户较大规模的天
然气化工企业落户通江。
年产值超过30亿元。
4、建筑建材工业。
充分挖掘丰富的石灰石、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切实抓
好水泥生产,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砖、墙体材料等环保建筑建材,加快铁矿石的
勘探与开发。
建材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抓好龙溪沟食品医药工业园、城南广纳工业园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着力搞好工业园区规划,全力抓好基础设
施及配套建设,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引导工业
企业向园区集中,集群发展。
到2015年,使两个工业园连成一片,整个工业园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40户以上,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区为重点,配套抓好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优势明显、独具特色、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方便县
域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业体系。
到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8亿元。
(一)推进旅游业突破发展
坚持旅游兴县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精品旅游景点,完善旅游环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把我县建成川东
北知名的红色生态旅游区。
到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以上。
打造四大旅游品牌。
将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部旧址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建成国家4A级景区,将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完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五一”村的陈列改进,完成“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维修。
红军烈士陵园
景区搞好步行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完善陈列
布展。
加强和完善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经营管理体制,打造
观光度假旅游精品,塑造“中国溶洞第一景”,开发临江峡谷、陈河温泉。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善连接诺水河景区、临江丽峡、空山森林公园、
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的旅游干线公路建设,建设诺
水河与光雾山景区连接的旅游公路,构建旅游交通大环线。
完成临(江)空(山)
公路硬化,改扩建水(口)空(山)公路,完成通(江)前(进)公路过境诺水河
核心景区改道工程,畅通旅游进出通道。
完善县内出境、干线公路旅游标识标
牌设臵,加强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景区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医疗
卫生、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设施。
建成2-3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一批较高档次的餐饮、娱乐场所,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加大景区能源和通
讯建设,确保景区用电和主要景区、旅游环线无通讯盲区。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深度挖掘我县丰富的红军文化、历史文化、银耳文
化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注重旅游产品创新。
加强中国银耳博物馆、巴山民
俗展览馆建设,宣介巴山民俗文化,推介红色毛浴古镇风情,整理通江人文轶事、历史古迹和民间传说,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营造通江旅游文化氛围,全力
打造川陕苏区首府红军文化、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品牌。
重点围绕旅游工艺品、
纪念品及地方土特产品等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和提升旅游开
发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