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主题
文学考研 【赏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赏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内容梗概小说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1928年4月7日班吉部分白痴班吉是南方世家康普生家的小儿子,他最爱溜达的地方是高尔夫球场,那块地本是在他名下的牧场,因为家里要让他的大哥上哈佛大学被变卖了。
他爱听打球的嚷叫“开弟”(意即球童),弱智的他误以为是叫他心爱的姐姐“凯蒂”。
童年时凯蒂经常照顾安抚他,她身上的树林般清香对他是安慰剂,但后来姐姐有了男友,他嗅不到那清香了,便大嚎起来。
他还曾下意识地去追逐路过的女学生,二哥杰生给他做了去势手术。
在他毫无逻辑的头脑里,许多发生过的家庭大事绞成一团,构成了一个贵族世家日益衰败的独特图景。
1910年6月2日昆丁部分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长子,在哈佛大学念书。
这天早上他没有去上课,出门去买了两只沉重熨斗,准备带着它投河自尽。
他的绝望直接来自于妹妹凯蒂的不规行为和婚事。
她先是与北方来的推销员幽会,怀孕后又嫁了一个银行家。
昆丁曾试图教训那个推销员,也曾拒绝替未来的妹夫掩盖以前在哈佛大学时的劣迹,劝说妹妹不要嫁这个小人。
他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罪恶的现状和暗淡的前景带来的精神压力,决心一死了之。
在信步漫游中,他帮助一个迷路的意大利女孩寻家,被误认为拐带幼女,抓进警局。
后又与傲慢粗暴的同学打了一架。
他洗净伤口,收拾好衣物,给家里留下一封信,准备自杀。
19284月6日杰生部分杰生是康普生家的次子,从小自私冷酷,缺乏爱心。
他觉得家里亏负了自己。
离婚的姐姐把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他家,他不但克扣了姐姐寄来的抚养费,还时时找借口在精神上折磨17岁的外甥女。
1928年4月8日迪尔西部分迪尔西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忠诚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服务了几十年。
这天大早起来拾掇柴火,准备早餐。
杰生发现他多年积攒和克扣来的七千美元被小昆丁盗走,气急败坏地请警察帮忙,厌恶他的警长不予理会,他只得自己追踪,无功而返。
迪尔西带着白痴班吉上教堂听牧师布道,深受感动。
研究综述福克纳在我国开始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探究现代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与叙述结构
探究现代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与叙述结构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更是对时间的处理和叙述结构的创新。
在现代小说中,时间线索和叙述结构的运用成为了作家们表达故事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究现代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与叙述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一、时间线索的处理在传统的小说中,时间线索通常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线性的时间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然而,在现代小说中,作家们开始尝试打破线性时间的束缚,通过跳跃式的叙述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来展现故事。
1. 跳跃式叙述跳跃式叙述是指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不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而是通过跳跃的方式将故事的不同时间段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需要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例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跳跃式叙述的方式,通过多个时间线索的交叉叙述,呈现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世界。
2. 非线性时间结构非线性时间结构是指故事中的时间发展不按照传统的前后顺序进行,而是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
这种叙述方式常常通过回忆、闪回和预示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以回忆的方式叙述自己与两位女性之间的故事,通过交错的时间线索,展现了一个充满回忆和思考的故事世界。
二、叙述结构的创新除了时间线索的处理外,现代小说还在叙述结构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多种叙述手法来呈现故事和思想。
1. 多重叙述者现代小说中常常出现多个叙述者的情况,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
这种多重叙述者的结构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同时也为作家创造了更多的叙述可能性。
例如,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中流砥柱》就采用了多重叙述者的结构,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展现一个关于战争和人性的复杂故事。
2. 反向叙述反向叙述是指故事的叙述顺序与时间的流逝方向相反。
这种叙述方式常常用于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时间主题在《喧哗与骚动》中的体现
校园英语 /时间主题在《喧哗与骚动》中的体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张丽媛【摘要】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突破物理时间的束缚,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意识流及多角度的叙述手法,揭露美国南方贵族衰败的景象。
结合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本文主要分析该小说中时间的处理方式及小说中人物的时间意识及时间价值观,并探讨时间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时间观,理解这部小说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时间 心理时间 意识流一、引言《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性小说,以典型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及多角度的时序颠倒而著称。
小说先以第一人称先让三个兄弟班吉、昆汀和杰生分别以自己的视角按照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的发展讲述故事,接着以黑人女仆迪尔希为主线,用第三人称这种“全能的角度”来叙述剩下的故事,最后一部分附录对整个康普生家族人物的命运讲行了综述,分五部分来讲述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没落贵族的家庭悲剧,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
作者对该小说赋予了独特的时间意识,它是解开和理解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一把钥匙,对小说中时间的分析能使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的深层含义。
二、叙事时间在小说创作中,叙事时间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而故事时间指的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它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在创作小说时,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有时保持一致的顺序,但也经常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作者不直接以直接明了的方式把故事时间告知读者,而是通过显性的叙事时间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
在《喧哗与骚动》中则采用了多角度的错乱的时间叙述手法,提炼了主题、塑造了人物的性格。
表面上来看,该小说包括四个独立的章节和一个附录,前面四章围绕康普生家族生活的4天展开,分别选用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和1928年4月8日作为标题和顺序,使读者一开始就有了一种时间意识。
推书《喧哗与骚动》:时间的针脚与忍冬花
推书《喧哗与骚动》:时间的针脚与忍冬花喧哗与骚动书封当窗框的影子出现在窗帘上的时候差不多到了七八点钟,那个时候我一直听着手表的声音。
手表是祖父的,当爸爸把它给我的时候,他告诉我说:“我给你的是一切希望与愿望的陵墓,你要用它来证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错误的reducto absurdum。
人类所有的经验对于你的祖父或曾祖父来说不见得是有用的,对于你来说也未必是有用的。
我把它送给你不是说让你记得时间,而是要你有时候忘记时间,不要想着用太多力气去征服时间。
因为从来没有人能战胜时间,他说。
甚至没有人和时间较量过。
战场表现的只是人类自己的愚蠢和绝望,胜利是哲学家和傻子的错觉。
萨特在评论《喧哗与骚动》一书时用过这样的比喻:“福克纳的人物就像面朝后坐在一辆敞篷的奔驰的列车上,未来无从得观,当下暧昧难明,而过去却极其清晰。
” 尽管意识流的写法模糊了时间的边界,但福克纳还是借由昆汀的独语对时间的存在与流逝做出了诠释。
“基督不是在十字架上被钉死的,他是被那些小齿轮轻轻的喀嚓喀嚓声折磨死的。
”在小说的五个部分里,主人公们的时间线被有意的交叠起来,如同杂沓相叠的碎玻璃,折射出一种纷杂的、扭曲的但却极富张力的色彩。
三十三岁的“孩童”班吉无法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在他的叙述里,时间是颠倒错乱,回环往复的,如同逆水行舟,总是不断地回到过去。
班吉在福克纳笔下是“一个空白的灵魂”,“在这灵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
”他似乎能敏锐的察觉到一些变化,会因姐姐凯蒂身上香水气息的变化而大哭不止,更多的时候他的记忆混乱,荒草丛生,小说的开初给读者呈现的正是这样颠倒而杂乱无章的时序。
白痴班吉的呓语,似乎正印证了书名的出处——《麦克白》的第五幕,“人生犹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但却没有任何意义。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小说的第二部分,时间回到了一九一零年的六月二日。
二元对立下《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意识
二元对立下《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意识作者:朱天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二元对立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三位康普生兄弟的时间意识,试图说明在内战后的南方社会转型中,南方人的时间不再是连贯的整体,而是出现了裂缝,过去左右了现在,他们无法摆脱这一二元对立。
关键词:二元对立;《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49-02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提出的历时与共时语言研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便是一对二元对立。
之后,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森在他的语言学诗学中进一步发展了二元对立原则,他认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学上的二元对立:“隐喻是选择的、联想的、共时的,而转喻是组合的、句段的、历时的”[1]。
二元对立原则对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国结构主义也产生了影响,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俄狄浦斯神话时,就采用了历时与共时的二元对立分析法。
二元对立虽然是语言学中的概念,但是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也常使用,例如《创世纪》中描写神创造万物的段落里就涉及很多组二元对立。
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讲述了新旧南方过渡中,昔日的名门望族康普生一家的衰落过程。
小说分为四部分,在前三部分里,着重讲述了凯蒂的童年、青春期和婚后被弃;第四部分采用全知视角,讲述康普生家的萧条现状。
通过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意识流等手法,福克纳不仅证明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叙事革新大师,也是一位深谙时间哲学的作家。
小说中的人物便是因他的时间哲学而富有质感,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
本文从二元对立原则这一理论视角分析了康普生三兄弟在时间长河中的痛苦挣扎,在此基础上探讨《喧哗与骚动》中蕴含的时间意识。
一、班吉——搜寻遗失的美好班吉的叙述从一开始就呈现给读者两种不同的搜寻。
论_喧哗与骚动_的多重主题与叙事结构_刘道全
第24卷第4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Vol .24No .4 JOURNAL OF XUCH ANG UNI VERSITY No .4,2005[收稿日期]2005-04-25[作者简介]刘道全(1965-),男,河南信阳人,许昌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论《喧哗与骚动》的多重主题与叙事结构刘道全(许昌学院文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它暗示了小说的多重主题:时间、死亡、人生如行走的影子、人生的虚无等。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叙述者的多角度叙述,二是故事时间空间的不断转换交错。
小说的叙述在不同的时空往来驰骋,展示了康普生家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把康普生兄弟灵魂的空虚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主题;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05)03-0065-03一《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当初福克纳构思写这部作品时书名叫《黄昏》,显然这个有象征色彩的书名,暗示康普生家的没落衰败。
可福克纳为什么要换成现在这个书名呢?显然是大有深意的。
在《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当麦克白得知夫人死去的消息之后,说了这一段颇有哲理意味的著名台词:“明天,明天,又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只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人生不过是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上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肖明翰说:“福克纳书名改为《喧哗与骚动》,无疑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感情因素,密切了同文学传统的联系。
它进一步揭示了处在没落和解体中的大家族的成员的痛苦和无奈。
麦克白在梦想破灭,一败涂地和家破人亡的境况中所显露的绝望和虚无主义,十分恰当表现出了美国旧南方的漂零弟子们在旧秩序解体后既不能退回到过去,又不能跟随生活前进的进退维谷心情和传统价值观念沦丧后,他们身上的虚无主义。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时间主题探讨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时间主题探讨闵信洲【摘要】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时间为主线,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人物时间化以及时间主体化。
文章立足于梅洛-庞蒂所主张的时间—主体间性哲学,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书中的人物时间意识以及时间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William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the criterion of time, in a certain "sense, this book realized the time and spatial character time, this also is on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generalizations. The author based on merleau-ponty on time-inter-subjective philosophy of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time of consciousness and time view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1【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时间;主题;主体间性【作者】闵信洲【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高邮学院,江苏高邮2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61.07关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点评,主要就是“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作品貌似杂乱繁复,实则是作者刻意用夸张、变形,甚至是扭曲的手法对生活进行描述,从而使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司空见惯的生活进行审视。
在这些描写手法之中隐含着作者见解独特的时间观主线。
其小说的核心元素首先是流动的情节线索,或者说这种情节线索与传统小说记叙流程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以潜意识的混乱的思维为主要线索,所以没有线性发展的情节。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时间意识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时间意识作者:朱晓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4期摘要:时间的处理在威廉·福克纳的杰作、意识流经典小说《喧哗与骚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小说中人物截然不同的时间意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关注时间的处理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小说,也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时间观。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时间意识;人物塑造;主题作者简介:朱晓琳(1989-),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扬州大学文学院201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01《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上公认的意识流经典小说之一。
这部长篇小说出版后不久,法国存在主义大家萨特就注意到了时间在作品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并认为《喧哗与骚动》就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
福克纳处理时间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构成小说内容的四个部分的标题,均用时间来表示;其次,这四个部分的叙事时间的先后顺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而更为独特的是,小说四个部分的叙事主人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时间意识。
1.班吉的时间意识是既混乱又客观的。
班吉出场时的实际年龄已经33岁了,但他的智力水平却只相当于一个3岁的孩子,显然是个白痴,因此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白痴讲的故事”。
1928年4月7日,是班吉33岁的生日。
班吉所叙述的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几乎都与他从中联想到的过去的事情相互交融,从而跨越了30多年的时间。
对于白痴班吉而言,时间是停滞不前、无法流动的,生命也只不过是由一连串的影像、声音和记忆构成的碎片。
班吉可谓是一个毫无时间概念,丧失主观思维能力的叙述者。
然而,也正因为班吉的白痴形象,才显现出其叙述的客观性。
在班吉看似混乱然而完全客观的叙述中,康普生家族的悲剧事件和衰败氛围支离破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之时间主题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之时间主题提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品中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在塑造人物、展示主题、表现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时间的处理,福克纳表达了对当前人类丧失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时的悲哀之情和一种对现代社会的忧患意识,同时表达了他对人类这些美好情感回归的呼唤。
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间《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约克拉帕托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也是福克纳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独具匠心,牢牢把握时间哲学这根主线,巧妙地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通过四个人的叙述展示了南方豪门大户康普生家族的衰亡史。
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刻画丁康普生家族的精神痛苦,揭示了南方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对现有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进行了猛烈抨击,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丑陋。
这部小说由四个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一章节涉及发生在一天内的事情。
尽管小说四个部分的叙述时间顺序是杂乱的,但四位叙述者的故事衔接紧密,按照康普生家族孩子成长的顺序讲述。
第一部分是整部小说的雏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在班吉的回忆中展现出来。
班吉的意识流主要展现了家族中孩子们童年时代的生活情景。
由于班吉是个白痴,他的思想没有时序与逻辑,只有消极、被动、低级、混乱的感官印象,他的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习惯的语言,混乱无序的精神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他对康普生家族所发生事件的最初的、原始的、不加情感干扰的印象。
在第二部分昆丁的叙述中,康普生家族的儿女们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代。
昆丁的的叙述夹杂了他复杂感情及对现实世界的意识反应。
他对妹妹失贞痛心疾首,因为他把妹妹的贞洁看成家族荣誉的象征,凯蒂的失贞意味着家族荣誉的丧失,家庭的衰败使他悲观失望、难以自拔,最终以自杀来逃避严酷的现实。
第三部分杰生的叙述主要讲述康普生家族的儿女们进入成年时期所发生的种种事情。
谈《喧哗与骚动》里的心理时间
谈《喧哗与骚动》里的心理时间谈到时间,必然会谈到人类对时间的主观划分,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就这一点来说,人类对时间的划分是单一的。
而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把时间分为两种,他把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用钟表仪器所记载度量的时间称为客观时间或物理时间,认为它是按照过去——现代——未来依次延伸的表示人生或事物存在长度的数量概念;另一种表现人的意识流的意象化的时间,称为主观时间,主要指人物心理活动的心路历程,即人物的所思、所想,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在心理深处没有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是表示生命深度与广度的质量概念。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成功的采用心理时间创作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班吉混沌迷狂的意识叙述,昆丁分裂痛苦的自杀心理,杰生功利冷漠的生活追求,迪尔西温情平和的客观描述,白痴脑中颠倒错位的时序一步步恢复到正常人的叙事时序,一开始让读者思维混乱,摸不着头脑的叙事时序在文本发展中一步步变得有迹可寻。
作者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 用心理时间来代替传统的时空观,通过前后穿插和多次反复的叙述,将许多零碎和分散的记忆碎片,疏浅的印象和各种混乱的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来表现人物的时空错位感,表现小说中人物混乱不堪的思想状态,从而更真实、直接地表现人物的幻灭感,在有限的按序排列的时空中显示流动的、无限的、杂乱无序的心理流程与直觉。
小说共有四个章节,福克纳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按照时间的线性发展故事的限制,打破了各个部分叙述者出场的顺序,他采用了先由班吉,而不是由老大昆丁,来讲述康家的故事。
在整个文本的叙述过程中,叙事时序慢慢地向故事时序靠拢,最终和故事时序完全同步。
四个篇章从叙述的错乱无序到齐整有序,逐渐形成了一个叙事时序的变化链。
人物在内心独白中不断陷入回忆,而且回忆中还有回忆,在此,时序的颠倒有着深刻的含义。
《喧哗与骚动》的时空观
《喧哗与骚动》的时空观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成为美国南方的缩影,而且成为全人类的象征,从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体现了现代派小说的最高成就。
本文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就作品中时空观的表达模式来探讨作为生命本体的人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中传达出的不同生命感受。
一、心理时间空间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是时间的艺术。
自小说问世以来,钟表时间和物理空间始终是主宰作品框架,支配故事情节的统治力量。
传统作家大都遵循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创作原则,并在具体的地域空间内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发展。
传统的时空观念体现了哲学上唯理主义的影响”。
[1](P195)然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时间的哲学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牛顿绝对时间理论的看法。
“受到现代哲学和心理学启迪的现代主义作家则大胆摆脱了钟表时间和物理空间对小说的束缚,并成功地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
他们不仅从相对论中了解到时间空间都要随运动状态变化的真理,而且也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中看到了在小说中重新安排时空的可能性”。
[1](P195)所谓“心理时间”是指心理活动时间,与哲学中所说的“客观时间”相对而言。
柏格森明确提出了“心理时间”,把世界说成是“意识的绵延”。
把所谓的“直觉”看成是“真正的时间”、“唯一的实在”,从而否定了时间的客观性,把时间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心理时间”的发现为许多作家在作品创作和思想表达方面,特别是在情节安排,结构布局和叙述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的常规,像福克纳、乔伊斯、伍尔芙等现代主义作家成功地跨越了时空界限,经常采用有限的时间来展示无限的空间或在有限的空间内无限扩展心理时间的表现力。
意识流小说表现的就是“心理时间”,来自于人物对于时间流逝的内在体验,不受客观时间干扰,往往通过外界的实物、官能感觉、梦境等的引发,勾起对过去经历过的、感觉到的东西的回忆,而这种回忆被触发之后,就直接描述出来,这种所谓的“心理真实”即意识之流,这样“一堆”混沌状态的情感、回忆、判断、思想及联想,要想把它用语言明确道出,则要将“心理时间空间化”,即“内空间”。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中人物的时间意识李增艳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典范。
该小说通过对一个美国南方贵族——康普生家族的分崩离析和逐渐衰亡,真实的为我们展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的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从四个不同人物的叙事角度,通过不同的叙事形式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四个不同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时间意识。
也使我们对南方固有的传统道德文化的长生了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时间意识;叙事;意识流;表现《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该小说以深邃的思想所和高超的表达技巧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探讨的对象。
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把更多的目光都倾注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理解,来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也有一些研究者力图揭示该小说的“神话模式”,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和表现手法等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康普生家族的兴衰荣辱为主线,以这部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将对不同人物时间意识及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深入挖掘。
一、时间和时间意识时间是哲学上一个悠久的概念,哲学家们也不断对它进行研究。
同时时间也是一种文化,它在文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可以说是人自身对生命的一种诠释。
所表达的是人类自身内内在的情感体验。
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是复杂的:一方面因时间给予自身的生命而感激;另一方面因时间的短暂而进行不断的抱怨。
然而这一复杂的情感是人类自身无法摆脱的结局。
它的这一复杂、矛盾情感也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话题。
与此同时时间在文学作品中也成为写作的一种技巧。
文学作品的时间观念是作家自身对人类时间的一种自身独特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是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成为一种对时间感悟的典型。
大凡读过《喧哗与骚动》的人,一开始阅读就可能对作者的写作技巧感到惊呀。
为什么作者要把故事的时间顺序打乱?为什么要把一个个故事片断来回穿插、跳跃?使读者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_喧哗与骚动_中的时间妙用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GU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第21卷第6期(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Vol.215喧哗与骚动6中的时间妙用钱中丽(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0)摘要:5喧哗与骚动6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
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
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
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
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5喧哗与骚动6;威廉#福克纳;时间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96(2000)06-0004-045喧哗与骚动6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美国南方贵族康普生一家。
康普生家族曾显赫一时,但如今已江河日下,走向衰落。
父亲康普生酗酒成性,对生活妄加评议,一事无成。
母亲康普生夫人自以为是、冷漠、牢骚满腹。
女儿凯蒂未婚先孕,康普生夫人企图让凯蒂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以遮耳目,后因事情败露离家出走,最后成为一位纳粹将军的情妇。
大儿子昆丁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珍惜家族的声誉,后因凯蒂毁坏了家族的声誉而在精神上受到打击,最后自杀身亡。
小儿子班吉是个白痴,最后被杰生送进州立精神病院。
另一个儿子杰生生性冷酷,爱财如命,他竟不惜吞没凯蒂寄给女儿小昆丁的生活费,最后小昆丁偷了杰生的积蓄与人私奔而去。
福克纳通过康普生家族的精神痛苦与遭遇来反映南方贵族世家的衰败。
5喧哗与骚动6的故事并不复杂,小说难读之处在于作家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的情节构思,颠倒了事件发生的年代。
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中的内心独白,过去的时间与现在的时间交织一起。
福克纳运用多角度来介绍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中套着另一个事件,一个时间又涉及到各个不同的时间。
再谈《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时间意识
214陈子诺:再谈《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时间意识再谈《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时间意识陈子诺(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喧哗与骚动》以时间为叙事线索,以过去—现在—未来为脉络揭示了时间的深意,昆丁的叙述中对时间意识的展示便是一个具体典型的例子。
昆丁扭曲的时间观念昭示出美国南部没落的旧贵族对过去传统的依恋和对时间的敌视与畏惧。
【关键词】昆丁;《喧哗与骚动》;时间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214-02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以四位主人公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对几件发生在不同时期的事件的见证为主要内容,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1],匠心独具地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南方名门望族康普生一家的兴衰历史。
小说中四位叙述主人公对于时间概念的解读均有所不同,这也与他们的家庭地位、成长经历、学识修养、思想观念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昆丁这一部分,康普生家族的几个后代基本都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在这个敏感脆弱的年龄,昆丁和凯蒂的人生都发生了逆转性变化。
威廉·福克纳说过:“我就是《喧哗与骚动》里面的昆丁。
”[2]作为没落的名门后代,昆丁的心理是十分有代表性的。
班吉是一个傻子,凯蒂是更为独特化的女性视角,于是昆丁就成为了一个极其富有张力的角色。
他骄傲、自恃过人,但是内心如脆弱的玻璃器皿一般易受打击。
他重视妹妹的贞操,将其视为家庭荣誉的象征,甚至与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全文中,昆丁对于时间意象的敏感是神经质的,在时间长河中,他是溺亡者而绝非掌舵者。
一、时间意象的多样化在《喧哗与骚动》中,与时间有关的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昆丁这一部分也展现出这样的特点。
当昆丁这一叙述者出现的时候,第一句就展现出他迷茫和纠结的心绪。
“于是我又回到时间里,漫不经心看着表。
”[3]接下来是对钟表滴答声的一段长叙述,中途插进昆丁浮想出的一些事件。
对《喧哗与骚动》的时间解读
对《喧哗与骚动》的时间解读
《喧哗与骚动》(原名: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莫兰·费恩的代表作,于1929年出版。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南方一个贫穷的费恩家族的悲惨命运。
小说用不同的时间顺序来展示不同的人物的观点,每一章的时间都是不同的,且交错在一起。
这部小说的时间解读非常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了多个人物的观点和记忆,并且时间是交错的。
第一章从费恩家族的一个儿子——詹姆斯·费恩的观点出发,讲述了1891年4月7日的情况。
第二章从费恩家族的另一个儿子——威廉·费恩的观点出发,讲述了1910年4月6日的情况。
第三章从费恩家族的一个孙子——杰克·费恩的观点出发,讲述了1928年4月8日的情况。
尽管这部小说的时间顺序非常复杂,但它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如果你对这部小说感兴趣,建议你仔细阅读并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体会其中的主题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时间哲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人物命运研究
时间哲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人物命运研究时间是人类思想中一个重要而神秘的概念,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哲学思考的重要话题。
在《喧哗与骚动》这部文学作品中,时间成为了一种基础的元素,人物命运亦成为了时间哲学视角下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时间的哲学视角下,时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而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铭刻性,使得人类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命运。
《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十九世纪欧洲的社会风貌,展现了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面对着时代的变革和自身命运的演变,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涌动,最终走向了各自的命运归宿。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十九世纪欧洲是一个自发、混乱的时代,社会风气洋溢着一种浓重的自由主义色彩,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潮和社会形态中,人性本质的矛盾和复杂性也得以不断展现。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总是悬置在生与死之间,特别对于那些不顾一切的挑战社会体制的人来说。
小说中的托尔斯泰、马克思等人物,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被迫不断地奔波、逃亡。
他们的命运似乎会随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飘忽不定的命运,他们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才能在危险中维护自己的生命和思想。
其次,小说中的时间和命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处在一种奋斗的状态下,在这个状态下,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演变,一起呈现出了每一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比如斯特彻林,他本来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农夫,但是在命运的推动下,他逐渐进入了一个自己毫无掌控的状态,挣扎在欲望与恐惧之间。
他走向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经过了失败与重重挫折,最终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状态,但是他本人已经不同于他一开始的状态了。
这样的变化,是时间和命运共同塑造出来的。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还受到了自身内心的驱动和决定。
这种内心的驱动,通常可以体现为一种自由和选择,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压迫和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逝于喧哗中的时间潜流——论《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主题[摘要]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在其作品《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时间的处理,福克纳显示了他对作品主题的非凡控制能力及卓越的艺术才华。
通过非理性叙事手法,福克纳描绘了一个没落的美国南方家族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共同困境。
这部作品深刻地表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新旧秩序在南北战争后的斗争与挣扎,传统秩序在新的工业文明中的毁灭以及那段南部社会崩溃瓦解的历史阵痛。
[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浸;时间主题《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关于约克纳帕塔法小说里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这部作品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表变化的一个历史侧面。
福克纳把故事的时间打乱,运用时间倒错的文学方法,使他的作品在开初时显得杂乱无章,但读完后能给人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
小说有结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是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作品体系中制作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斯喜欢称作‘‘创作艺术’’的毋庸质疑的杰作。
[4](p13)这本书由康普生家族的三兄弟及黑仆人迪尔西大婶从各自的角度叙述,班吉叙述的部分的时间是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昆丁的叙述则回到在一九一零年六月二日,杰生的叙述是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
迪尔西的叙述是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小说出版十五年后,福克纳又把康普生家的故事做了一些补充,因此,福克纳常对人说,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五遍。
从时间顺序上看,作者没有让应该最先出场的昆丁先讲,而是采用了CABD的时间顺序,但是主人公所讲的事情是顺着正常的时序,而且是连接颇为紧密的。
一﹑构与时间音符上的华丽乐章在小说中,福克纳采用沉浸的方法来创作,把他的读者催眠,一直沉浸在他用时间注成的河流里,《喧哗与骚动》的读者一开始就会对它的写作方法的奇特感到突兀。
为什么福克纳要把它故事的时间打乱,把一个个片段安排的七颠八倒?为什么让一个白痴的心灵来给福克纳的想象世界揭开第一扇窗户?他们吸引读者去寻找叙述的线索,自己重新建立起时间次序。
[3](p67)“杰生和卡罗林。
康普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女儿凯迪被达尔顿·密斯引诱成奸,被迫去找个丈夫……”但他写到这里停下了,因为他注意他是在讲另一个故事。
他这样写的目的在于:把形式和思想一直保持在仿佛还在活动着的流动不息的状态,却又叫人不知所云,直到文章最后一个音符落实为止。
福克纳对现在的观念是极为独特的。
他并不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划定界限或有明确位置的点。
他的现在怪异而不可思议,像贼一样来临……又消失了。
福克纳的现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中顿”,即一种被抓住的时间推移。
在喧哗与骚动中,一切都在旁侧进行;什么也没有发生;却一切都发生了。
“人的不幸被框在时间里。
”[1]( p111)在萨特看来,福克纳把人写的好像没有未来,只有过去:其实,他应该写的人好像也也许有未来的。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眼光总往后看,人生就像从疾驰的汽车后窗望出去的道路,可以看得见,但却在飞速的后退,难以追及。
萨特的这一比喻,极为出色,可以说明福克纳的几乎每一页作品。
二﹑隐与沙漏中的各样人生读过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各有其不同的时间观念,并和时间纠缠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班吉是白痴,缺乏思维能力,他不能讲话,只能通过吼叫,呻吟,哭泣和沉默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没有时间观念,在他的叙述中现在发生的事情和眼前景物人物可以瞬间使他的思绪回到过去,或者打断他的思路和回忆,使他的思维跳跃到另一件事上。
他对事件的情感倾向实际上是对他现在生活方式的一种描述,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模糊感知也使他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关心他,甚至鄙视欺负他,母亲康普生太太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母爱,认为自己生了个白痴是‘“老天对自己的惩罚”,她发现班吉是白痴后给他改了名字不许他用自己娘家的名。
姐姐关心他,照顾他,处处保护他,充当了母亲的角色,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亮点。
在时隔多年凯蒂因为有私生子而被赶出家门后,班吉为了留住回忆中的凯蒂,还把凯蒂发黄的拖鞋紧紧搂在怀中不放。
与班吉相比,骄傲,懦弱,敏感又聪明的昆丁很快就能把繁复的思想连在一起,并不断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
对于昆丁来说,“未来”是看不见的,“现在”是模糊不清一片浑浊,只有“过去”才是清晰的。
在他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时间的评论。
“这只表是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坟墓……”“人者,无非是其不幸的总和而已。
你以为有朝一日不行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你的不幸了。
”[5](p23)他对过去充满了怀念,对现在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他努力维护所喜爱和骄傲的过去世界,以至于他在描写现在的思想时也用过去时。
作为传统思想势力的代表,他把妹妹的贞洁和家族的荣誉连接结起来,妹妹失贞后,他试图通过和父亲说谎自己与妹妹犯了乱伦罪,和凯蒂的情人决斗来挽回家族的荣誉,但现实的一切在时间中却如此苍白无力。
为了脱离现实,他把表的“玻璃蒙子往台角上一磕……把表针拧下来也扔进了烟灰缸。
”他毁了表,选择自杀。
以彻底终结时间。
杰生是福克纳笔下最鲜明,突出的形象之一,作者通过他塑造了在新南方制度腐蚀下的令人鄙视的实利主义者形象。
他总是认为家人是如何对不起自己,对凯蒂母女充满着怨毒心理。
在饭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亲,应该把弟弟班吉送进疯人院、把侄女小昆丁送进妓院。
在他的眼里,时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与利益。
凯蒂被赶出家门后因思女心切去恳求他制造一个看看女儿的机会,而他的做法令人发指。
下面是一段节选的对话:“我可以给你一百块,”她说,“怎么样?”“只看一分钟,”我说,“而且的按我的吩咐办。
你即便给我一千块钱我也不愿让她知道。
”“行,”她说,“就按你的吩咐去办,去吧。
只要让我看一分钟就行。
我不会求你别的,也不会做出什么事来的。
我看了马上就走。
”[5](p136--138)杰生把小昆丁抱上马车,当马车快到凯蒂面前时,把小昆丁的雨衣脱下来,把她举到马车窗前,“凯蒂一看见她简直要往前扑过来。
”而此时杰生使马车“像一辆救火车似的”从凯蒂身边冲了过去。
这段话栩栩如生的描绘了一个尖酸刻薄无情无义的守财奴形象。
对于杰生来说,时间即意味着上下浮动的棉花行情点数即金钱,除此以外,毫无其他意义。
凯蒂在文中从未以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出场,但她是这篇小说的中心。
小说的五个部分从不同的时间点上记叙了凯蒂的一生。
班吉的回忆刻画出天真无邪、善良勇敢、富有爱心的童年凯蒂形象,在昆丁部分中,凯蒂情窦初开,不幸失贞,心存内疚。
杰生部分中凯蒂被迫离家出走,表现出凯蒂的无奈与坚强。
迪尔西在复活节那天的叙述把凯蒂的其他经历加以补充,多年后福克纳又对凯蒂作了补充,五十岁的凯蒂风韵犹存,看起来不到三十岁,那时她已沦为纳粹将军的情妇。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表现凯蒂的时间观念,她为了纪念哥哥昆丁的死,让昆丁的生命得以延续,给自己的私生女起名叫昆丁,而小昆丁“已经后悔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生到世上。
迪尔西是文章中唯一一个表达积极思想的人物,福克纳曾称她是自己最喜爱的人物之一。
她勇敢地保护弱者,照顾白痴班吉,抚养小昆丁成人。
在整幅阴郁的画卷中,只有她的光辉不朽;在整个摇摇欲坠的世界里,只有她是坚忍的柱石。
在漫长时光走廊里,她身上所焕发出的普通人的人性美在熠熠发光,唤醒我们生存和前进的勇气。
她是人性中美好部分的象征。
作品中描写她“到如今只有那副百折不挠的骨架剩了下来,像一座废墟,也像一座里程碑,耸立在半死不活。
麻木不仁的内脏之上。
”迪尔西也是文中唯一一个对时间发出积极告白的人;她说,“我原先看见了开初,现在我看见了终结。
”她相信时间不是慢慢流淌的死水,而是具有预见和希望的终结。
法国评论家认为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并评论道:“小说家的美学观念总是要我们追溯到他的哲学上去。
批评家的任务是要在评价他的写作方法之前找出作者的哲学。
而显然,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6](p78)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间体现了他们真实、自然的情感,这种时间是历史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最终把康普生家族的悲剧和社会历史悲剧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当代世界道德缺失的忧患意识及对美好人性回归的呼唤。
[7](P66)三﹑时间主题和作品的社会思想价值小说非理性叙事中错乱的时间观点及对时间的刻画实际是为凸显其伟大深邃的社会主题服务的。
福克纳是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他描写了南方的全部历史经历。
[2](p78)贵族和无名的开拓者们定居到南方,从印第安人的手中夺取了土地,并建立了奴隶制度。
光荣的过去建立在黑奴的廉价劳动上,南北战争挫败了他们要建立持久稳定秩序的宏图,摧毁了为当时存在的社会结构所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最终南方人面临着工业与商业的前景。
他们想按照老的计划和社会准则来重建家园,远离机械化、标准化的生活,但旧秩序的大部分后辈在不同方面软弱无能,他们只能逐步而心甘情愿地使自己与之相适应。
从整个西方世界来讲,西方世界大力推崇这部作品,因为它们感到自己业已死亡,但又同时和自己的过去作斗争,以便摆脱过去,超越过去,回到生命之岸。
在他们的眼里,时间意味着复活节小昆丁逃走的救赎与超越。
结语福克纳笔下的画面是广阔的,他对生活的刻画是多层次有深度的。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和领略到福克纳笔下人物的心理时间及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在福克纳的笔下时间已不再仅仅是计时的工具,他以时间喻生命,用生命的历程喻社会的更替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从生命的时间境遇中揭露人性的自私贪婪与道德标准的沦丧,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忧患意识,及对人类美好品德回归的呼唤。
参考文献:[1]Frederick J. Hoffman and Olga W. Vickery.William Faulkner :three decades of criticism [M]. Ann Arbo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0.[2]Brooks,Cleanth. William Faulkner:First Encounter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3]Gwyin, Frederick L. & Joseph Blontner. Faulkner in University [M].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59.[4]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M].李文俊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6]易晓明作为关联物的他者------对《哗与骚动》一种现象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2).[7]钱中丽,周榕.朦胧与明晰——解读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The time undercurrent lapse in hubbubs——On the Theme of Time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Qi Lin(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American novelist William Faulkner's philosophy on time has been fully manifested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the treatment of time,Faulkner demonstrated his extraordinary ability to control the time and profound philosophy of time,showing his remarkable artistic talent. This work is based on an irrational confusion of narrative time and point of view,through describing the common plight of the family both in economy and spirit. He shows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at time,the old and new order after the Civil War struggle,the traditional order in the new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hattered. And he also portrayed vividly the history that Southern society collapsed during that period of twinge.Key words: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mmersion Theme of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