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制药业已发展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从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贵州制药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制药业;中药;民族药一、贵州制药业的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2001-2006年的5年里,贵州省药业总产值增长到99.1亿元,2007年突破百亿大关。

2008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2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增加值增长8.8%,成为继煤炭、电力、饮料和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地方工业增长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

全省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种154个民族药成方制剂被收录进入国家药品标准,并有76个品种获得了发明专利保护。

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企业22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30多家,28家企业进入全国中药制药企业500强。

贵州益佰、百灵、神奇3家制药企业跻身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

同时,建成了扎佐医药工业园区、花溪医药工业园区、乌当医药工业园区、息烽医药工业园区、清镇医药工业园区、遵义医药工业园区、龙里医药工业园区等7个医药工业园区。

(二)行业技术规范情况通过近十年的政策引导、技改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

到2009年初,全省有144家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完成GMP改造并通过认证。

全省共计投入改造资金26亿元。

通过企业GMP技改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

目前,中药企业生产的剂型,已由丸、散、膏、丹传统剂型,发展到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滴丸、针剂、泡沫剂和喷雾剂等31种。

(三)特色中药业种植情况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其中天麻、杜仲等药材的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

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政府根据生物资源优势,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与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相结合,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很多地县都把中药材生产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加以发展。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1、药材资源: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省内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谷深切,地势起伏较大、土壤种类繁多;又正值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汇处,导致本省自然面貌十分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

据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中药材4294种,是全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号称“天然药库”。

贵州道地药材有杜仲、天麻、吴茱萸、五倍子、何首乌、黔党参、龙胆、天冬、金银花、桔梗、半夏、桃仁、雷丸、金果榄、木蝴蝶、南沙参、木爪、黄精、白芨、续断、重楼、茯苓、灵芝等。

2、生产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贵州省各地区、专州已建起多个中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如施秉太子参基地、赤水石斛基地、湄潭黄柏基地、凤冈天门冬基地等。

但是贵州省中药材发展中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是:中药材生产特点不突出,整体发展意识淡薄,集中度低,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生产经营粗放,规模小,布局分散,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档次不高,低水平重复严重,独家生产的优势品种少,形不成规模;科技投入不足,实验条件和设备落后;信息不灵,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机构不完善等。

3、发展前景:贵州省有丰富的药材资源;适宜的气候、土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中药材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贵州省的中药产业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后续经济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根据全省医药工业发展及中药资源品种优势,以省内制药企业为龙头,重点建设天麻、杜仲、喜树、银杏、淫羊藿、头花蓼、观音草、艾纳香、何首乌、桔梗十大药材生产基地与产业链,将形成具有贵州特色并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过科学规划、专家论证,各地千方百计抓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努力为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据了解,全省已有30多个县以政府协调服务、省内各企业购买或租赁荒山土地、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一些基地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与国内外的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加紧中药材的GAP试验示范研究。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边界,是中国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药资源综合开发是黔西南州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的现状出发,分析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等。

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黄连、苍耳子、草果、白虎泻心汤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黔西南州的中草药资源开发并不充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采集与加工为主。

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草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由于采集和加工环节的不规范,中草药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黔西南州在中草药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传统的加工技术存在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需要注重以下关键技术:应加强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建立中草药资源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中草药的信息,确保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合理的采集方案和采集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中草药的加工与开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中草药的提取、纯化、分离等关键技术,提高中草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探索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草药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需要加强中草药产业链的建设。

组织中草药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等相关企业和机构,构建中草药产业链的合作与协同机制。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草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中草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提高中草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品牌建设,推动中草药产品实现产业与品牌的双赢。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经制剂加工而成的药物。

几千年来,中药一直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中药行业也逐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日益重要地位,中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中药制剂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中药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2. 创新研发成果丰富近年来,中药行业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断有新型中药制剂、新中药材及其提取物推向市场,丰富了中药产品的种类和功能。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药微生物合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生产方式和质量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3.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药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促进了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中药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中药的生产水平。

加强与国外制药企业的合作,推动了中药的出口,提升了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

二、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随着中药需求不断增长,中药行业也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加强中药临床研究,推广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改善整个产业链的环节,提高中药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2. 引入现代科技中药行业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科技的深度应用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中药行业可以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中药生产、研发和销售的效率和精准度。

同时,加强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技术,将中药行业推向更高的科学水平。

3. 加强国内外合作中药行业需要加强国内外合作,借助国际化平台,推广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管部 门协 同推 进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 法进行 了总结, 分析 了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快速发展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中药材产业; 发展 对策; 贵 州省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2 6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贵州省 ( 以下简称我省 ) 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孕 育了丰富 的 中药材 资源 , 是全 国最重要 的 中药材产 区之一 _ 1 ] , 素有“ 黔地无
太子参 、 石斛 、 百合 、 鱼腥草 、 桔梗 、 玄参、 党参 、 白术 、 山药 、 砂仁 、 天麻 、 葛 根和淫羊藿 2 1 个中药材种植 面积超过 6 6 6 . 6 7 h m 2 。 全省 太子参 、 金钗石斛 、 刺梨 、 钩藤 等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 、 产量位居
计形成 2 0 多个 品种 的规范化 、 标准化栽 培技术框架 , 先后建立了
天麻 、 杜仲、 石斛 、 何首乌、 半夏 、 头花蓼 、 金银花 、 太子参 、 淫羊藿等
4 1 个品种 的规范化试验示范基地 7 7 个, 种植面积达 2万 h m 2 。何
种植面积上万亩的 品种 3 0 个 。其中 , 杜 仲、 金( 山) 银花、 厚朴 、 花 椒、 五倍子 、 银杏、 黄柏 、 刺梨和薏苡仁 9个 中药材种植 面积超过
0 . 6 7万 h m , 喜树 、 桃仁 、 钩藤 、 香桂 、 吴茱萸 、 生姜 、 养麦 、 艾 纳香 、
首乌 、 太子参 、 头花蓼 G A P基地 已通过 国家 G A P认证 , 淫羊藿种 植基地 已通过国家 G A P认证现场 检查并公告 ( 见表 2 ) , 吴茱 萸
种植基地 已通过省药监 局 G A P初审 。太子参 、 石斛 、 钩藤 、 何 首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行业在我国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预计,中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增加,达到2023年的1147.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6.7%。

同时,中药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一、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 种植基地向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我国是中药材产地,也是中药材消费大国。

在中药行业发展中,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和绿色化建设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大规模的种植可以降低中药成本,提高中药的品质和稳定性。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害的物质,从而提高中药的品质和安全性。

2. 中药科技化随着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中药的科技化已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中药的品质和疗效,将中药制作过程中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能更快速地生产和控制中药的质量。

另外,中药的科技化还可以为生物工程提供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3. 中药市场品牌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品牌化的中药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

中药企业应该在推广中药的过程中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中药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中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国际化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广中药。

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和稳步推进,中药在未来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中药行业增加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药市场分析中药市场未来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老龄化社会的崛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中药将成为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这有可能促进中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 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中药已经成为了医疗、预防和保健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中药保持健康。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的市场就会不断扩大。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中药资源丰富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地形多样,植被丰富,适宜中药材生长。

据统计,贵州省拥有常见中药材品种超过3000种,其中有5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

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遵义、铜仁、毕节等地,全省中药材面积近300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是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基地之一。

二、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攀升。

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中药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中药产业在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当地中药产业以板蓝根、黄精、丹参等为主要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产值超过50亿元。

三、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贵州省正在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中药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贵州省中医药大学、贵阳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引进和培养中药产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贵州省加强中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动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药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而有些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药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国内中药市场饱和,出口市场受到国际贸易壁垒和竞争的限制。

中药材资源开发存在浪费和过度开发现象,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五、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扶持,贵州省中药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积极拓展中药产品的出口市场,拓展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四是推动中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药+”产业发展新模式。

贵州中药材概况

贵州中药材概况

贵州中药材概况贵州中药材概况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现有中药品种4802种,其中植物药材4419种、动物药材301种、矿物药材82种,中药材种类数位居全国首列。

中药材蕴藏量达6500多万吨,民族药品种1500余种。

属贵州省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半夏、石斛、何首乌、天然冰片、重楼等数十个品种。

目前,全省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77个,种植面积达200万亩。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材发展现状目前,贵州省中药材家种栽培品种在原有40余种基础上,又增加了如下近40个品种:淫羊藿、半夏、太子参、天冬、黄精、重楼、百合、薏苡、瓜蒌、姜黄、射干、玉竹、冰球子、毛慈姑、银杏、喜树、丹参、头花蓼、芦荟、五倍子、薯蓣、玫瑰、百合、浙贝母、北板蓝根、白花前胡、柴胡、白及、灵芝、草乌、知母、猫爪草、花椒、姜、山苍子、大果木姜子、金铁锁、倒提壶、苦荞头、乌骨鸡、鹿、乌梢蛇等。

其中,经国家中医药局考察后在贵州建立定点药材生产基地13个品种,18个基地,这些品种是石斛、半夏、杜仲、龙胆、茯苓、吴茱萸、天冬、黄精、金银花、苦荞头、冰球子、白芍、桔梗,支持资金达250万元(不含地方匹配资金)。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药行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药行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中药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药物经济学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达到了1.2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9%。

这一数据体现了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度不断提升,中药行业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2.中药种类丰富广泛:中药的种类繁多,覆盖了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需求。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中药材,都具有其独特的药理效果和药物特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品牌建设进展顺利:一些中药企业逐渐重视品牌建设,注重研发创新、质量控制和品牌推广。

如同仁堂、同仁和广誉远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4.中药走出国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在东南亚、欧美等地,中药的知名度和销量也在逐步增长。

1.健康养生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中药作为一种草本药物,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预计未来,中药养生市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

2.中药现代化转型:中医药现代化是中药行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药现代化转型不仅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提升,更是中药产业链全面升级和创新的需要。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如提取纯化、标准化制剂的研发,将有效提升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3.国际市场机遇突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中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些中药企业通过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合作,将中药的产品和服务推广至全球。

综上所述,中药行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中医药资源富集的地区,拥有广泛的中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药资源丰富贵州省地处喜马拉雅大自然植物种子的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全省分布着红枫、金线、人参、何首乌、黄芪等40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其中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和药用价值。

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白果、黄连、当归、黄花菜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

二、中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中药产业年产值已达到100亿元以上。

中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农业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中药科研与创新能力增强贵州省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医药科研与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

目前,贵州省已建立起一批中药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致力于中药资源的开发、加工及新产品的研发。

也加强了对中药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工作,不断提高中药品质和安全性。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贵州省中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不可忽视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中药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滥伐,导致了一些珍稀药材的减少和濒危。

中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中药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损害了中药产业的声誉和市场秩序。

中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药研发和推广缓慢,导致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五、发展建议为了促进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中药资源保护制度。

2. 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严格把关中药品质和安全。

3.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力度,加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发布时间】:2009-08-25【部门】:信息咨询部【阅读人数】: 571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1.1 生态优势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呈西高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西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 左右,东、南、北部边缘河谷地带500m左右,立体高差悬殊形成复杂多变的地型地貌,山丘广布,森林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形成强列切割。

且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份平均气温24~26℃,1月份平均气温4~6℃,日均10℃以上气温长达8个月,无霜期在260~280天。

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500mm,季节分布较匀,光、热、水最佳匹配,适宜于多种药用植物、动物的生长繁衍。

1.2 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作者:任小巧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中药(民族药)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扶持发展。

贵州作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基地的,充分发挥着民族特色优势。

本文根据贵州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及实地调研情况,对贵州的中药(民族药)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制约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贵州中药产业链和打造大品牌、大品种、大市场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贵州;中药产业;制约因素;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2-0001-04中药(含民族药)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多地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地区重点支柱产业扶持发展。

作为我国重要药用资源基地,贵州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着力打造民族品牌,使贵州中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贵州省政府支持下,2013年5-6月,笔者对贵州中药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以系统了解贵州上、中、下游中药产业。

根据贵州省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及实地考察情况,笔者分析贵州中药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扶持和促进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1 发展现状1.1 中药种植(上游产业)贵州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药库”,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贵州省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地现在已知中药材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民族药物1500余种。

中药材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500万t,其中植物药约195万t,动物药约1520 t。

中药材种植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14.5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5%,全省各市(州)均开展了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太子参、何首乌、杜仲、头花蓼、淫羊藿、石斛、半夏、金银花、黄柏、黄姜、艾纳香、桔梗、板蓝根、鱼腥草、砂仁、天麻。

贵州道地药材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贵州道地药材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贵州道地药材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一、发展现状贵州作为中国的重要药材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杜仲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近年来,贵州省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杜仲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目前,贵州的杜仲种植主要分布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区。

其中,黔东南州在杜仲种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成为贵州杜仲产业的重要基地。

此外,贵阳市也在积极推动杜仲产业的发展,将杜仲列为“十大苗药”之一,并建立了杜仲种植示范基地。

二、存在问题尽管贵州的杜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种植技术落后:部分地区的杜仲种植技术仍停留在传统水平,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

2.产业链不完善:贵州的杜仲产业主要以原材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开发。

这使得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无法实现高效率的产业化经营。

3.品牌建设不足:尽管贵州的杜仲药材质量优良,但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使得贵州的杜仲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

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贵州省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给予了一定关注和支持,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这使得杜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三、建议为了推动贵州杜仲产业的持续发展,解决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对杜仲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广大药农手中,提升整体种植水平。

2.完善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升贵州杜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提升贵州杜仲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收稿日期:2023-04-11作者简介:凡 迪(1990 ),男(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410509115@q q .c o m )㊂通讯作者:冯文豪(1979 ),男(汉族),遵义仁怀人;硕士,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 -m a i l :326354390@q q.c o m )㊂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凡 迪, 唐成林, 刘佳慧, 冯文豪(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550001)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O r i g i nP r o c e s s i n g o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F A ND i ,T A N GC h e n gl i n ,L I UJ i a h u i ,F E N G W e n h a o 摘 要:为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建设提供参考,针对贵州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深入分析了产地初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㊁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㊁破解资金难题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㊁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㊁强化中药材加工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㊁推进产地初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F 326.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8-2239(2023)05-0146-04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药材采收后除了极少数种类需要新鲜和保持原样,大部分需进行产地初加工㊂标准化的产地初加工,根据品种和初加工环节不同,可显著提升药材综合产值㊂笔者以贵州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为重点,收集汇总了全省各市(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情况,走访了调研县区的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种植基地及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从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视角,简要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剖析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㊂1 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1.1 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对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中药材产业被列为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中药材总面积44.8万h m 2㊁总产量193.8万t ㊁总产值1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50.3%,40.8%,带动贫困农户13.1万户㊁贫困人口41.8万人增收㊂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既为产地初加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产地初加工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需要㊂1.2 全省产地初加工增值效益明显经对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情况调度分析显示,全省共有298家规模化初加工经营主体,年总初加工能力42.4万t (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8.9万h m 2(占总面积的19.88%)㊂全省年初加工总产值42.17亿元,通过标准化产地初加工,共新增总产值20.32亿元,增加13.71%(注:根据全省15个重点品种面积㊁鲜品产值㊁初加工产值等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鲜品产值3554.15元/667m 2,初加工后产值5076.56元/667m 2,新增产值1522.41元/667m 2,增加42.83%)㊂产地初加工带来的增值效益明显,例如:太子参鲜品价格14~16元/k g ,经过清洗㊁干燥(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干品药材统货产地价格至少80元/k g,价格提升2倍,挑选分级后,选装货价格最高可达140多元/k g ,价格可提高3倍以上;天麻鲜品价格一般为12~16元/k g ,经清洗㊁蒸透㊁烘干后(3k g 鲜品加工成1k g 干品),价格至少可达100元/k g ,价格提升3倍,挑选分级后最高可达300元/k g 以上,价格提高10倍以上;前胡鲜品价格10元/k g ,经去须㊁芦头,烘干㊁分级㊁扎把后(3k g 鲜品干燥成1k g 干品),统货达100元/k g 以上,价格提升3倍以上㊂1.3 重点产区产地初加工体系初具雏形贵阳㊁安顺㊁遵义等9个市(州),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黔南州最强,为13.41万t ,其次为黔西南州(7.16万t )和铜仁市(5.35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遵义市最高,为11.2亿元,其次为铜仁市(8.7亿元)和黔南州(8.64亿元);从初加工覆盖面积来看,黔东南州最大,为2.32万h m 2,其次为遵义市(1.64万h m 2)和铜仁市(1.32万h m 2);从初加工经营主体来看,铜仁市最多,为77㊃641㊃家,其次为遵义市(45家)和六盘水市(37家);从初加工技术人员来看,铜仁市最多,为300人,其次为黔东南州(278人)和遵义市(269人);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比重来看,黔南州最高,为74.89%,其次为铜仁市(44.99%)和六盘水市(31.08%);从初加工覆盖面积占总面积比重来看,六盘水市最高,为65.42%,其次为黔东南州(37.18%)和铜仁市(32.64%)㊂总体看来,铜仁㊁遵义㊁黔南㊁黔东南㊁六盘水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强,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亟待提升㊂1.4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效益稳步增长天麻㊁石斛㊁太子参等8个重点单品,从年初加工能力来看,薏苡仁最强,为3万t,其次是钩藤(1.48万t)㊁太子参(0.96万t);从初加工产值来看,石斛最高,为13.79亿元,其次是天麻(1.8亿元)㊁薏苡仁(0.96亿元);从经营主体数量来看,天麻最多,为23家,其次为白及(19家)㊁石斛(17家)和太子参(17家);从初加工能力占总产量的比重来看,白及占比最高,为54.43%,其次是石斛(50%)㊁黄精(34.75%),太子参和半夏占比最小,仅为8.98%和8.81%㊂8个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能力共7.72万t,占全省初加工能力的18.27%;初加工产值19.71亿元,占初加工总产值的46.74%;初加工经营主体数量107家,占全省总量的35.91%;初加工能力占单品总产量的比重为17.72%㊂2019年以来,省级大力支持8个重点单品产业发展,从生产基地建设㊁产地初加工等环节给予全力支持,总体看来,8个重点单品初加工产值已占据全省初加工总产值接近一半,产地初加工效益凸显㊂1.5调研中发现的产地初加工模式典型案例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好的初加工模式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基地+农户 组织方式开展太子参产地初加工,牵头成立了黄平县中药材协会,吸纳了太子参种植大户㊁合作社等510余名会员加入协会,在太子参大面积收获季节,按照3元/k g的优惠价格为协会会员㊁合作社社员提供初加工服务,平均每天加工太子参鲜品50t,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保障了协会会员,合作社社员产后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是通过标准化初加工提高药材品质,提升药材附加值,使药农增加了效益;二是采收后及时加工,解决了种植户因天气影响,丰产不丰收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统一加工仓储,吸引采购商直接来加工点收购,形成了一个小环境的产地交易市场,解决种植户东奔西走找市场而卖不出好价的难题;四是通过集中初加工,回收利用原本要丢弃的药材粉末制成饲料添加剂,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效益;五是初加工后集中仓储,通过仓担质押的方式,使药农更容易获得融资贷款,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㊂2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019年以来,在省委㊁省政府的高位推进下,中药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种植规模㊁产量㊁产值呈现三增长的态势,重点单品㊁重点产区初加工能力稳步增加,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全省各地仍多以 种药材㊁卖药材 的单一形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㊂全省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1.88%,覆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9.88%,仍存在151.43万t中药材无法通过标准化的初加工实现增值㊂局部看,8个重点单品中,仅有石斛㊁白及初加工能力可覆盖总产量50%以上,其余单品均存在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半夏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81%㊁太子参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8.98%㊁钩藤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12.89%,虽然这些单品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但初加工能力仍远远不能达到需求㊂另外,9个市(州)初加工能力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贵阳㊁安顺㊁黔西南㊁毕节等市(州)初加工能力总体相对较弱,其中贵阳市2019年中药材总产量11.17万t㊁总面积1786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1.28%;安顺市总产量38.12万t㊁总面积29280h m2,但初加工能力仅能覆盖5.53%㊂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但产地初加工能力没能与种植规模相匹配,无法形成协调的加工体系,100多万t中药材缺少产地加工所需的场所㊁设施㊁设备,大量产新的药材不能保质保量入库,若遇多雨天气,会造成中药材大量腐烂㊁卖不出㊁售价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品质,产业加工效益无法提升㊂2.2产地初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药材质量不稳定㊁商品性欠佳调研发现,现有加工技术标准化程度低㊁加工方法混乱,工艺不统一,技术不规范,各地各法㊁一药多法甚至一地数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的突出问题㊂例如,金(山)银花产地初加工方式中,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有的采用硫磺燃烧密闭烘烤加工,还有的采用硫磺浸泡烘干及杀青烘干的方式;天麻的初加工方法中,仅干燥的方式就有数10种之多,有的采用直接烘干法㊁有的采用白矾水煮透心后干燥,有的采用天麻与小米共煮透心后干燥㊁有的采用热风循环烘干法㊁有的采用鲜品速干法等,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药材的外观与药㊃741㊃效会造成较大影响㊂同时,这些初加工方法均无具体的加工工艺技术参数,多凭主观判断,再加上加工企业㊁专业合作社及药农普遍缺乏加工技术,加工随意,导致腐烂㊁变质较多,成品率低,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㊂2.3初加工经营主体总体较弱,大企业加工设备闲置率高和小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现象同时存在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全省虽然有298家初加工经营主体,但其中龙头企业数量仅占总数的13.42%,大部分初加工企业成熟度偏低,发展较弱,普遍存在起步晚㊁规模小㊁底子薄㊁实力弱㊁基础条件差㊁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多数企业年初加工能力不足100t㊂例如,都匀市中药材经营主体33个,其中种植企业7家,合作社12家,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14个,但具有中药材初加工能力的企业仅2家,产地初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㊂同时,部分地区大型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却存在原材料 不够吃 ㊁大型加工设备闲置率过高的现象,制约一些初加工企业有效运转和扩大规模㊂例如,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在太子参集中收获的7-9月份,加工设备连续运转24h都不能满足本地药农的初加工需求,但一年下来也仅有这3个月能呈现出 热火朝天 的景象,其余大部分时间设备均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其价值㊂2.4初加工环节投入高,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初加工设施㊁设备,厂房的建设等整体资金投入较高,但近年来,政府对初加工环节的整体补贴较少,且由于银行对中药材初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授信门槛普遍较高,初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㊁金融资本渠道不畅等一些痛点㊁难点,主要体现在抵押难㊁审批慢㊁融资贵等问题㊂例如,收获仓储的中药材产品市场价格具有不确定性,金融部门无法评估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融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多为厂房㊁专用设备等,位置偏㊁权利弱㊁变现难,多被银行视为无效抵押物;贷款审批流程繁琐,经常出现漫长的审批通过后,早已过了初加工时节,初加工企业发展资金大多靠原始投入㊁滚动发展,部分企业靠民间借贷,很难在短期内做大做强㊂2.5初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足目前,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专家多是农业或者植物学㊁园艺学专业的居多,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了解不深,产业科研基础薄弱,对于初加工环节和关键技术上缺乏系统研究,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㊂长期以来,产地初加工环节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主要由企业承担,而中药材品种种类差异大,种子类㊁花类㊁果实类㊁皮类㊁全草和叶类㊁根及地下茎类等不同品种的初加工方法均不同,企业技术服务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中药材初加工的质量难以保证㊂据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初加工经营主体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680名,其中安顺市仅有31名㊁贵阳市仅有15名,产地初加工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㊂3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问题的原因分析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认识不足㊂政府和大多数生产者十分重视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而往往忽视采后的初加工处理,重生产轻加工的观念导致对初加工环节支持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㊂二是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且中药材生产季节性很强,决定了初加工设施的使用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㊂三是现有初加工条件明显不足,初加工设施㊁设备落后,多数仅以烘干设备为主,清洗㊁分级㊁储藏等一体化初加工设施设备不配套㊂四是初加工技术成果转化率低㊂产地初加工技术相对匮乏,70%以上的科研资金在产前㊁产中阶段,对产后初加工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可以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明显不足,现有初加工技术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㊂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㊂目前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产地初加工社会化服务严重缺乏,导致农户多以传统或土办法进行初加工㊂4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抓具体抓深入,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助推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㊂4.1全面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聚焦石斛㊁天麻㊁太子参㊁艾纳香㊁淫羊藿等重点品种㊁特色品种㊁民族药药用品种的重点产区,重点推进一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促进中药材质优价高㊂重点在大方㊁七星关㊁德江㊁雷山等天麻核心产区建设天麻初加工基地,加强蒸煮㊁干燥㊁切片等关键环节建设;在锦屏㊁荔波㊁赤水等石斛核心产区建设石斛初加工基地;建设以印江为核心的梵净山多花黄精产业带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清洗㊁蒸煮㊁烘干㊁炮制等环节;建设以黄平㊁施秉为核心的太子参产区初加工基地,重点围绕清洗㊁烘㊃841㊃干㊁分级等环节;建设以赫章为中心的半夏初加工基地,重点加强干燥设施的建设和设备提升等㊂在推进重点品种初加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兼顾艾纳香㊁淫羊藿等地方特色道地品种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各重点单品初加工特性针对性改善储藏㊁烘干㊁分级等设施设备,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促进药材产地初加工的集聚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㊂同时,对于有中药材种植但面积尚小且无产地初加工基地的地区,整合食用菌㊁蔬菜等农产品清洗㊁烘干㊁冷藏设施设备综合利用,避免资源闲置㊂4.2着力培育壮大初加工经营主体扶持和引导生产基地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代化清洗㊁烘干㊁分拣㊁分级等初加工,每个主产县重点扶持㊁壮大一批初加工企业(合作社㊁大户),分级扶持㊁重点推进㊂针对规模小种植面积不大的合作社和散户,重点以补贴高效的小型清洗㊁烘干设备为主;针对规模一般的种植基地,重点以扶持清洗㊁干燥㊁分级㊁分拣等设施设备为主;针对产业规模集中度较高的种植基地,如黄平施秉太子参㊁大方德江天麻等,重点扶持建设㊁提升大型的初加工厂房,配套建设精深加工基地等,提高产业附加值㊂通过大中小有机结合㊁初加工与深加工紧密结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㊁合作社或散户逐步提高初加工水平,逐步实现区域性中药材产业有基地㊁有加工㊁有品牌㊁有市场的良好局面㊂4.3着力破解资金难题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设立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中药材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帮助七星关区等种植规模大但无初加工基地支撑的县㊁经营主体建立初加工基地;加强与省基金办沟通协调,积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绿色产业扶贫基金申报条件,帮助初加工企业申报使用;按照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的思路,积极探索 农银企 产业共同体(S P V)发展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㊁金融资金投入;加强金融创新,增加对中药材产业风险资金池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发挥好政银担合作新型融资担保模式,切实解决经营主体 融资难㊁融资贵㊁融资慢 的问题㊂4.4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引领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培养中药材初加工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对企业㊁生产大户㊁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制定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指导意见,全面提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入股㊁技术转让㊁知识产权共享㊁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㊁企业家,参与全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四是设立科技专项,针对中药材各单品特性,加强清洗㊁烘干㊁分级等专用型初加工瓶颈技术攻关与技术组装,结合各地初加工设施设备资源及特性,加强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设备与其他产业加工设施设备共用研究,促进加工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太阳能㊁空气能㊁生物能源,降低加工成本,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强化科技支撑㊂4.5着力拓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积极向农业农村部争取,将中药材清洗㊁分级㊁切片㊁冷藏特别是小型烘干设备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拓宽农机补贴范围,提升设备购机补贴幅度,减轻农民经济负担㊂通过农机具示范推广,激励和引导广大药农购买和使用,提高小型初加工设备普及率㊂4.6着力加强药材加工体系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逐步推动中药材加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不仅要重视终端质量检测,而且要注重 生产㊁加工㊁贮藏㊁销售 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㊁加工㊁贮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产品标准,初加工技术规程标准,指导按标准化组织初加工生产㊂构建和应用专业的产地初加工㊁质量检测㊁规范包装㊁专业仓库㊁集中存储㊁专业管理㊁气调养护㊁赋码追溯等质量管理规范与追溯管理规范㊂4.7着力推进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因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都包含了净处理㊁切制处理的过程,而炮制进一步运用临床理论为中药材药性的加强,降低毒副性等方面有深一步理论技术依据,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可以减少中间的加工环节,省去厂房㊁设备㊁加工环节的消耗,更符合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㊂下一步,从黄精等重点单品着手,重点推进一批产地初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㊂参考文献:[1]吴潍.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0-94.[2]邓良平.中药材产地干燥初加工困境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2(2):121-123.[3]邓良平.我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3(9):8-9.㊃941㊃。

贵州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贵州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贵州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概述:贵州医药行业作为贵州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医疗保健和药品供应的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贵州医药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贵州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推动贵州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贵州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说明本报告的目的及意义,并介绍本文的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着重分析贵州医药行业的概况,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产业规模、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贵州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整体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贵州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贵州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对贵州医药行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升整体医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同时也希望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行业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通过本报告,我们期待能够为贵州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正文2.1 贵州医药行业概况贵州医药行业概况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医药行业在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不断增加,贵州医药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截至目前,贵州省医药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制造、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和中医药疗效的认可,中药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备受瞩目,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本文将分析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药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药的销售额逐年增长,品种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是中药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同时也是中药原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2.国内外认可度提高随着中药疗效的不断验证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中药在国内外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开始发表和讨论中药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为中药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承认并使用中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3.相关政策和法规逐渐完善中药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和法规逐渐完善。

政府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同时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创新研发驱动行业发展中药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行业正在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探索更先进的提取和加工技术,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品质。

同时,将中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发展出更具竞争力的中成药和中药新药,并开展基于中药的创新性治疗方法。

2.国际市场的拓展潜力巨大中药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开拓国际市场是中药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的中药已经远销到世界各地,但仍然面临着语言、注册与认证、市场准入等挑战。

国外消费者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中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药和现代医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现代医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未来,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成为中药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开发出更多结合中药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 引言近年来,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备受关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

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促进贵州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贵州中药的现状2.1 贵州中药资源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这为贵州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贵州拥有大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黄芪、川贝、乳香等,这些中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2 中药产业的发展贵州中药产业的发展蓬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贵州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如建设中药材基地、推动中药现代化生产等。

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也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3. 贵州民族医药的现状3.1 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各族民众秉承着身世共同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

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都有着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和疗法,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经验成为了当地民众的宝贵财富。

3.2 民族医药的广泛应用贵州的民族医药在民众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传统的疗法是他们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的首选。

贵州的苗药、布依药、侗药等都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当地人民的依赖和信任。

4.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思路4.1 优化资源整合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产业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健全的资源整合机制,提高中药和民族医药的供给能力。

政府可鼓励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引导中药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4.2 加强科研与创新贵州的中药和民族医药研究应注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加强对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系统性研究和开发。

在保留传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药产业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分析中药产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药产业的现状表现为多元化发展。

中药不仅包括传统的草药、植物药,还包括了动物药和矿物药等。

同时,中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新的产品形式,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中药产业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拓宽了其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中药产业正逐渐实现现代化生产和管理。

过去,中药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采摘和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严重制约了其产能和质量。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引入,中药产业逐渐实现了机械化采摘和生产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同时,中药企业也普遍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第三,中药产业正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中药产业的规范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中药生产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的药品管理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导致了中药市场中假劣产品的存在。

此外,中药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亟待解决,一些珍稀药材在大规模采摘过程中易遭受过度破坏。

另一方面,中药产业在与西药产业的竞争中面临一定的压力。

虽然中药在传统医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西药的科学性和便利性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了希望。

首先,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代表,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中药的独特疗效和对慢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在养生保健领域。

因此,中药产业有望在健康养生市场中继续发展壮大。

其次,中药产业的现代科技化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产业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精准制药等手段,改善传统中药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加强中药的现代化研发和创新。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中药产业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满意度。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摘要】贵州省中药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中药资源情况、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也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药资源、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发展问题、总结、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传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深厚的中药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增加,贵州省中药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贵州省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适宜,适宜生长各种中药材,尤其以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等地中药资源丰富。

贵州省政府也加大了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药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贵州省中药产业要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药资源情况、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推动贵州省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通过对中药资源情况、市场需求情况、政策环境以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总结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药产地之一,中药产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药资源优势、中药市场需求、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和中药产业链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资源优势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中药资源。

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环境,为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省内分布着众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采集点,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中药材品牌。

贵州省拥有200多种中药材,主要有防风、冬虫夏草、川芎、黄芪、百合等著名中药材。

这些中药资源的丰富性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中药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

中药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绿色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市场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对于优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需求量大。

贵州省中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中药企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为了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中药产业政策。

这些政策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药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加强中药材的整合开发和保护,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建立中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生产流程,提高中药质量和安全性。

还鼓励企业进行中药产品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开拓国际市场。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采集、中药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以及中药产品销售等环节。

目前,贵州省的中药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中药企业。

这些企业不仅在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还在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药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要勤奋努力,将中药继承和发扬,日益完善,为祖国儿女的幸福做出新的贡献。

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心想着吃饱饭,现在都在关注养生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们从观念上的改变为中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因此,研究中药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中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鉴于目前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贵州省中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粗浅的个人关于贵州省中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

1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处,全省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地理差异,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达2900米,最低137米。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景色宜人。

先天的生态条件为药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贵州省成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

1.1 中药种植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政策开放,建设了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结合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贵州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突破,贵州省中药种植业已经规模化,成功推动了中药制造业的发展,并顺利成为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1年完成的统计结果中,贵州省的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6.53万亩,和2010年相比增长了57.7%。

其中种植的中药材共计110多种,以太子参为首的几十种药材的种植面积更是在全国位居榜首。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越来越清晰,农民已经普遍认可药材种植,并且一直保持着积极的热情,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让这种中药种植成为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中药加工分析1999年之前,贵州省的制药企业屈指可数,充当着完成三级医药公司供销的责任,根本谈不上中药产业经济。

直到1999年,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民营制药企业开始慢慢崛起,贵州中医产业经济初具规模,全省依托先天环境和有利资源,逐步加快发展力度。

二十一世纪以来,贵州省出台了《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以“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后续支柱产业”为战略,开始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呈现出惊人的结果。

2001年,贵州省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后,贵州的154个民族药被列入国家标准,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贵州省中药的原材料需求日益增长。

强大的市场需求为贵州省中药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2015年,贵州省医药企业就已经达到了187家。

随着药材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中药材的种植效益越来越显著。

1.3 中药的流通分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格外关注信息的价值,如何借助信息的传播力量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贵州省如何解决中药市场的劣势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宣传和指引药商们开展电子商务,由传统交易转化成为网络电子交易,建立中药网络交易系统。

很多电子交易的先行者,饱含积极的热情和有效的行动,已经早早开始了这项工作。

该系统作为中药网络交易平台,对全省中药产业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将药材产地和市场需求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全省的中药种植及科学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1 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优势分析贵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比较特殊,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

因此贵州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医药资源。

我们仅以苗药资源进行说明,苗药按药物分类范畴属于天然药物。

从使用的角度看,苗药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苗医常用但中医基本不用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朱 露(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摘 要]贵州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以物种丰富和植物多样而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广泛受到人们的赞美。

2011年之前,国家曾多次组织地方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其中1996年的普查规模比较大,结果证实贵州中药资源已经多达五千余种,位于全国第四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认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良好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贵州省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药的发展将会对国有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将带动地方经济不断提高。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药的研究,就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5-2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编号:【2017】jd083)。

[作者简介]朱露(1986—),女,贵州玉屏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法:管理学。

-125-的、苗医和其他民族医生都用的以及用药部位有所不同的药物。

纵观贵州土地分布情况,中药材分布比较广泛,尤其近些年苗药的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为贵州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贵州有非常多的中药品种驰名中外,很多在宋代就已经被列为贡品。

比如万山朱砂、大方天麻等。

贵州的中药材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有文献为证。

苗药制造工业是中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产量在全国占据了“六个第一”,分别是申报数量、通过率、药品剂型数量、销售量、民族药生产厂家和知识产权保护。

苗药品牌依靠着贵州省药材资源,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功能独特、治疗准确、副作用小而深受市场的欢迎。

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贵州省的中药制造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无论资源的配置还是生产经营,都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都比较强,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要牢牢把握市场的动态,依靠企业资源,不断对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整合,定能顺利发展。

2.2 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贵州处于我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为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各类市场的资源并不完善,再加上经济总量不大,技术、信息等机构发展落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够,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很多民营企业各自为政,根本没有能力打开市场的大门,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更不懂得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想发展就必须要懂得创新、改型。

有人提出“小、精、专、新”的企业发展思路,但是这必须要有完善的网络服务支持。

但是截至2013年,贵州省的社会网络服务仍然处于落后阶段,难以满足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贵州一直被人们当作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给当地的人们在思想上就带来了一种依托,使当地的老百姓潜意识都觉得自己就是落后地区的人,在思想上容易满足,安于现状,缺少竞争意识。

因此呈现出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

根据调查,贵州省很多医药企业的市场人员没有参加过比较正规的学习培训,思想观念陈旧。

另外,最近几年虽然贵州省的医药产业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没有成规模的研究平台来支持企业研发,再加上资金不够充足,使贵州省的中药产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3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战略3.1 加大资金投入为了尽快解决因为资金问题而给中药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应该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入,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为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药企业融资,同时要倡导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充分利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资金优势来发展贵州中药企业。

在海外注册新公司,借机拓宽海外市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海外市场的运作方法,完成资本扩张的目的。

3.2 企业模范带头作用贵州的中药企业中,所有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在还没能将所有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引导其中的小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先发展起来,为其他多数落后的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形成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3.3 优化产业链回顾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历史,但是仍然没有建设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比如中药种植的技术问题。

因此在这种极端不理想的环境下,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出面协调,在先进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从中药种植的始端入手,将中药的种植和加工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完整的中药制造产业链。

3.4 建立中药国际化标准国际上对于药品的选择要求非常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中药质量的鉴定标准,为中药可以合理合法地进入世界医学奠定基础。

建立中药国际标准异常重要,因为这是我国中药产业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如果中药进入国际化舞台,这将为贵州省的中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

3.5 尝试循环再生经济模式对于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来说,绿色环保是一直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中药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尽快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绿色技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通过不断地建立循环再生经济模式,可以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减少废物排放,还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使贵州的中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4 结语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对身体健康也开始格外关注,这就为医疗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贵州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在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方向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中药经济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极具逻辑性的发展战略,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资金、渠道、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支持,这样中药产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1] 朱露.研究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J].智富时代,2018(07).[2] 冷水河.中药产业推动贵州经济转型农民增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7).[3] 陈其兰.中药材产业选择、特性及展望——以贵州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7(07).[4] 冷文杰,黄梅银,吴婉玲, 等.依托中医药产业扶贫的调研与思考——以贵州省威宁县议山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