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 滇军60军装备精良堪为国军之冠
滇军抗战纪实 杨宏光率部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滇军抗战纪实杨宏光率部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导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26年的办学历程中,共走出了4个国家的5位重要领导人,他们是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朝鲜)、李范奭(韩国)和武海秋(越南)。
共培养学员9000多人,300多位成为将军。
杨宏光便是讲武堂出身的将军之一。
一个从绥江走出,从考入讲武堂开始从军之路,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在江西九江接受日军投降的滇军将领。
他的经历,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众多抗日将领的一个缩影。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杨宏光将军的遗物和照片前,杨儒圣缓缓说起了父亲当年抗战的事迹。
首战台儿庄歼敌千余
我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母亲基本不谈父亲的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开始收集资料,拜访父亲的老战友,才逐渐还原出我父亲的人生经历。
父亲1892年出生于昭通绥江县太平乡古楼坝,从当时的省立昭通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最终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
军校毕业后,父亲回到云南,曾经担任过讲武堂的教官,并在唐继尧的部队中先后担任过排长和工兵营长。
1927年时,父亲担任北伐后援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并于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38军第七师副师长。
到了龙云主政云南时,父亲曾担任过省政府高参、军需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云南整编4万余人的60
生活常识分享。
滇军扩编3个军出省抗战,仅2个师返回家乡,身后还跟着30万中央军

滇军扩编3个军出省抗战,仅2个师返回,身后还跟着30万中央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开始再次携手,并肩作战,共同对抗中华民族最险恶的敌人——日寇。
身处华北前线的宋哲元西北军、阎锡山晋绥军等地方实力派迅速投入战斗,身处后方的川军、桂军、滇军也不甘落后,紧急动员,挥师北上。
其中,滇军虽然处于最偏远的西南大后方,依然连续组建、扩编了第58军、第60军、新3军等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前后补充兵员42万人,战斗足迹达及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中国第九战区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付出了重大牺牲,其中仅徐州会战期间就在台儿庄前线损失18000人。
出省滇军大部脱离控制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然并未放过分化、削弱滇军的任何机会,从1937年10月滇军出省征战开始,就被派遣辗转作战于全国各地,其大部分高级将领要么被拉拢、要么被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兵权。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58军、新3军被划归第9战区,由战区司令薛岳统一指挥,部队人事调动也被薛控制,逐渐被调入大批中央系军官。
到1940年,这两个军已经基本脱离滇系势力的控制。
第60军于1940年9月被调回云南加强边境线防守,但数月后其接到命令,麾下第183师划归新3军管辖,部队仅剩第182师、第184师两支部队。
至此,云南省集全省之力组建的3个军,仅剩两个师返回家乡;但相比之下,涌入云南的中央军势力却占据明显优势。
30余万中央军进入云南早在抗战之初,中央军部分机关和“军统”特务组织就开始迁入云南,逐步开始对云南的控制;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的军队、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等涌入云南。
1941年,日寇占领越南,西南边疆危机一触即发,蒋介石以保卫西南大后方和国际交通线为借口调动关麟征第9集团军进驻滇越边境。
1942年春日寇入侵缅甸,蒋介石下令在滇西组建中国远征军,集中霍揆章第2集团军、宋希濂第11集团军等部进驻;何应钦为司令的陆军总部和杜聿明第5集团军、宪兵第13团也趁机进驻省会昆明周边,加上早已进驻滇南的关麟征部,整个云南省的中央军部队总兵力超过30万人,4倍于滇军,装备和后勤补给能力也强于滇军。
统治云南18年的云南王龙云,究竟有多少兵力?

统治云南18年的云南王龙云,究竟有多少兵力?从1927年联合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举行“兵谏”,成功逼迫唐继尧下台后不久,龙云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八军军长,从此开始了对云南长达18年的统治。
作为统治一省之地的大军阀,龙云统治云南时间之长,几乎占据了民国一半的历史。
龙云也因此,龙云成为4任云南王之中统治云南时间最长、也最为牢固的一个。
作为军阀,军队才是一个军阀赖以维持权势和地盘的根本,那么,统治云南长达18年之久的龙云究竟有多少兵力,能够一直为他云南王的宝座保驾护航呢?云南王龙云在民国诸多军阀中是十分特殊的一个,他的特殊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他强大的实力和对于云南18年的统治,还因为他的出身,因为云南王龙云并非汉族人,而是彝族出身。
龙云1884年11月19号出生于云南昭通,由于家道中落,在年少之时,龙云并没有机会接受过多少教育,反而在四川、云南等多地流浪,并学得了一手好拳法。
云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第2任云南王唐继尧作为主要领袖领导昆明起义,并先后担任贵州都督和云南都督时,只比唐继尧小两岁的龙云依然一事无成。
不过,他还是受到革命的影响,并和卢汉等人一起加入了义军的行列,成为滇军谢汝翼梯团的一名士兵。
龙云曾随部队前往四川作战,并因为表现优异被保送至云南讲武堂第4期骑兵科学习。
正是在云南讲武堂,龙云不但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也曾在学习期间,因为击败在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而获得了不小的名声,同时,也第1次进入唐继尧的眼中。
云南讲武堂毕业之后,龙云先是到昭通独立营担任排长,不久之后,龙云又被分配到唐继尧的身边,凭借自身的精明和才华,再加上表现出的忠诚,龙云迅速得到了唐继尧的认可。
唐继尧也正是凭借唐继尧的赏识,短短几年之内,龙云的职务迅速上升,他历任唐继尧警卫军佽飞军的中队长、大队副、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务。
1922年,被顾品珍赶下台后又东山再起的唐继尧,将龙云任命为第三军军长。
龙云也第1次进入滇军的高层,成为滇军中的实力派将领之一。
50军死战汉江50多个昼夜不退,减员70%,彭总为何揪了军长的衣领

50军死战汉江50多个昼夜不退,减员70%,彭总为何揪了军长的⾐领“团长牺牲了,师长上,师长牺牲了,我上!”时为中国⼈民志愿军50军的军长曾泽⽣在指挥部悲壮地对部下喊着。
此刻,在我军指挥部外,联合国军为啃下50军这块⼉“硬⾻头”,⼗天之内,就不遗余⼒地⼀个劲向汉江阵地砸去了10万发炮弹,⽽我50军上下,⼠⽓⾼涨,浴⾎奋战,死战不退,最终打出了阻击敌⼈50多个昼夜,歼敌俘获1.1万⼈的辉煌战绩。
中国⼈民志愿军50军,原为滇军60军,是⼀⽀有着久远军史的部队,最早可追溯到⾟亥⾰命时期。
抗⽇战争爆发后,这⽀部队在龙云的不断壮⼤下,⼀度发展到了四万余⼈,⽽在当时,整个滇军⼈数也只有⼗万余众,由此可见,这⽀部队在滇军中的分量有多么⼤。
在抗⽇战争中,这⽀部队同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着可歌可泣的辉煌战史。
27天牺牲两万云南⼦弟兵,挡住⽇军两个师团在龙云的⼤⼒⽀持下,滇军60军购置了全套的法式装备,由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60军出云南的第⼀件事,并没有投⼊战⽃,只是作为模范部队,到武汉等城市接受检阅,⽽当时,台⼉庄战役正在激烈地进⾏当中,这可⽓坏了60军军长卢汉,他要求⽴即开赴前线,同⽇军作战。
随后,国民政府将60军,拉到了台⼉庄战场上。
1938年4⽉18⽇,60军刚刚抵达台⼉庄,还未站稳,汤恩伯,于学忠就带着部队跑了,在30多门⼤炮和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4000多⽇军迎⾯给了60军沉痛⼀击,致使60军伤亡惨重。
4⽉21⽇,60军在台⼉庄运河以东地区全⾯展开,阻击⽇军,60军182师,183师,184师,数次在禹王⼭与⽇军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随后,⽇军矶⾕师团,板垣师团不断增兵⾄5万余⼈,60军顽强拼搏,还是同⽇军在禹王⼭激战了27天,最终以牺牲两万云南⼦弟兵惨痛代价,歼灭⽇军1.2万⼈,对⽇军造成了沉痛的打击。
辽沈战役开始后,在我军不断真诚的感化下,60军军长曾泽⽣率所部第182师、暂编第21、第52师于10⽉17⽇起义,1949年1⽉2⽇,改编为中国⼈民解放军第50军。
滇军60军为什么会被叫为国军之冠?原因是什么

滇军60军为什么会被叫为国军之冠?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名族全面抗战拉开了帷幕,这个时候各个省份都出兵参战,云南地方部队28天时间迅速整编了一支4万余人的部队,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60军,六十军下辖3个师,即182师、183师和184师,3个师下辖6个旅12个团。
自九一八事变自后,云南主席龙云就开始加强滇军的建设,军事干部方面由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后盾,源源不断提供军事人才,班排长都是受训3年以上时间的老兵,连以上的官兵大多来自陆军讲武堂,而且都是一些资历较深,打过仗拥有很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人。
武器装备方面,六十军不仅有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山炮,还有哈奇开斯气冷式高射机枪,射速每分钟400发,配有普通、曳光、发烟、穿甲4种弹头,为当时中国军队最先进的武器。
每个连队有3挺7.9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800发,还有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个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每人一顶法式钢盔。
这支从云南出征的抗日队伍,在军容军纪、军事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方面都要比其他国军更胜一筹,其整体素质俨然已经是“国军之冠”,就连蒋介石在见到这支部队之后也是欣喜若狂,还特意命令六十军沿着汉口繁华区绕行一周,以
此来推动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7年11月中旬,六十军接到命令要去保卫南京城,但先头部队到达金华的时候就得知南京已经被攻陷,于是只好按照命令去到武汉。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滇军能够赶到南京,那么历史或许就会是另外的一种样子了,因为就那个时候的中国而言,六十军是装备最精良,人数最多的一个军,就连当时的中央军也自叹不如。
国民党第六十军(滇军60军)改编记

文章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5期作者:陈义风原题为《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记》1948年9月12日,羽翼渐丰的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锦州失陷退向关内的通道被堵死后,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宣布起义,不再为国民党政府卖命,接受东北野战军的改编,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前伪满洲的首府。
起义了,但旧影响不会自行消除1948年10月18日,起义的国民党六十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规定的行军路线开往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
解放区军民在沿途组织了欢迎队伍,并出动许多车辆帮助六十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
起义部队开进九台地区后,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的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
为了不使起义部队伙食质量有所下降,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
在六十军开赴解放区之前,哈尔滨市就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
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
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棉服正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忧心的问题。
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十分感慨。
但是,起义官兵的思想仍然比较混乱,各种说法都有。
由于六十军历史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抵御了日寇数万人的多次绞杀,许多人战死在沙场,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就是他们打的。
因而对于弃守长春,不少官兵心中是有想法的。
有个班长说:“台儿庄的功劳,这回全丢光了!”有的人愤愤不平:“过去说死也不投降,但为啥没怎么打就起义了?!”有的士兵说:“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这样举着白旗输给一群土八路,咱们的脸面往哪搁?”也有的士兵说:“当兵的只要有吃有穿,在哪里干都行。
”对正在向华北推进的战争,许多官兵的认识就更糊涂了。
有人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是为了争地盘争天下,都想当皇帝,到头来还是老百姓遭殃。
”有人说:“共产党有苏联支持,国民党有美国援助,打不出结果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
滇军战纪(4):长春起义,滇军落幕

滇军战纪(4):长春起义,滇军落幕1948年9月长春中秋刚过,空气里已有了初冬的凛冽。
黄昏时分,黯淡的夕阳低照在空荡的马路上,却不能带来一丝暖意。
曾经的满洲国首都长春,这座当时中国规划最科学、设施最完善的城市,如今如鬼域般残破冷清,只偶尔传来几声枪响、几声哭泣,更平添几分凄凉……中正大街,长春的中轴线,它曾经有一个非常日本化的名字:中央通。
在随后的岁月里,它还陆续被叫做中山大街、中正大街、斯大林大街,以及如今的人民大街。
经过日本人数十年的经营,是一条相当气派的街道(下图,满洲国新京时期的中央通)。
此时长春围城已进入第四个月,中正大街两侧的行道树、电线杆早被砍伐一空,路边建筑里的木质门窗,甚至铺路的柏油也都被撬下来做了燃料,只留下一片狼藉。
大街东侧的一处巷口,两个抽着劣质卷烟的国军低级军官靠在一堵砖墙上,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其中一人披着条四处开线看不出本色的破旧军毯,另一人却裹着一床花花绿绿的薄棉被。
他们身后的小巷里,隐约传来砸门、哀求和哭泣的声音。
“老杨,今天你们连搞着多少粮食?”“就整着十几斤麸皮,都不够吃一顿呢。
”“可以了嘛,我们今天才是一点儿东西都没整着,又只能靠发下来那点儿配给了。
一天三两包谷,屁事都不顶。
你望望,老子脚都饿肿的了。
”说罢,披着军毯的军官撸起裤腿按了一下,浮肿的小腿上,一个凹痕久久不散。
“再看看嘛,说不定这几家还能整着点儿东西。
”杨姓军官早已见怪不怪,只随口安慰。
“看个鬼了么,这些家都搜过多少遍了,最多就是拆着点儿木头来烧烧火”……..良久,杨连长恋恋不舍地扔掉了烟头,没头没脑地感叹道:“老张,你说说,二十七年(1938)我们打台儿庄的时候,老百姓还跑来阵地上给我们送馒头,运伤员。
现在我们倒是跑去人家家里头,又是抢粮食,又是扒房子。
这个是整哪样嘛?”披着军毯的张连长似乎只听到了“馒头”两个字,他突然答非所问的兴奋起来:“我记得后头省里面还来人搞慰问,我还分着坨宣威火腿。
滇军抗战纪实 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纪实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
歌
导语:六十军出征后,上千昆明女学生要求参加抗日,1937年12月在云南省抗敌后援会,由经过培训的60名女生组成了“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
1937
六十军出征后,上千昆明女学生要求参加抗日,1937年12月在云南省抗敌后援会,由经过培训的60名女生组成了“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
1937年12月13日,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发,沿京滇公路,驶过滇黔交界的胜境关,过了贵阳,到了长沙。
冼星海为六十军谱写军歌
1938年1月底,六十军军部来电,命令服务团调往军部所在地——湖北省纸坊县。
到达当天,卢汉军长和所属师、旅长接见了团员。
卢汉对这些来自家乡的女学生讲了话,并宣布军部决定:委托汉口女青年会总干事陈纪彝作为领导,把服务团暂改为“云南学生军训班”,借用汉口熊庭壁路的“公勉女子中学”进行集训。
聘请在武汉的文化界爱国人士讲课。
训练计划和课程,由陈总干事会同军部进行安排,希望团员们好好集训。
换上特制军服
女军官武汉受围观
1938年农历春节,团员们纷赴六十军各师、旅、团去慰问官兵,一同欢度新春佳节。
他乡遇故知,云南人在异地相见,亲如兄妹,在家乡子弟兵的热烈欢迎中,大家手拉着手,纵情高唱抗日歌曲,女兵们还表演了一些文艺节目,使得六十军的官兵们士气高昂,大家群情激
生活常识分享。
云南抗战大事记

云南抗战大事记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即成为中国正面战场的大后方和战略基地;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北部,进逼滇越边境,云南开始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两大战场(中国抗日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北和滇西怒江以西的中国领土,云南又成为中国抗战的最前线。
在八年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龙云主动请缨1937年8月上旬,云南省主席龙云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商讨全国抗战大计。
途经西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搭乘他的专机同往与会。
会议期间,龙与朱、叶就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问题反复交换了意见,深受鼓舞,抗战信心大增。
在南京会议上,龙云对抗战形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
上海即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
他认为,“国际交通应当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
公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充;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可以协助修筑。
”龙云的这一看法得到了蒋介石的完全赞同,他还答应蒋介石派出两个军开赴前方作战。
龙云成为云南抗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决心和勇气。
滇军抗战出征1937年8月22日,龙云回到昆明,立即着手筹组滇军出征。
他将当时云南省已有的6个步兵旅编成第60军:军长卢汉、参谋长赵锦雯、182师师长安恩溥、183师师长高荫槐、184师师长张冲,全军3个师,6个旅,12个团,共约4.7万人。
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操场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出征大会。
参加誓师大会的近10万之众,卢汉军长戎装整肃,郑重宣誓,省主席龙云发表训词。
全省各界热烈欢送,万人空巷,规模盛大。
60军将士步行40余日,到达湖南常德待命,沿途受到各地人民及抗日救国团体的盛大欢迎和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抗日斗志和决心。
滇军解说词

滇军解说词
滇军,是指民国期间以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为主要将领的云南部队的统称,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是近代中国的一支颇有特色的武装力量。
滇军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
滇军“兵皆土著,体格伟壮,性情勇猛”,“编练纯采新式”,“上级将校多由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中下级将校多由滇讲武堂出身”,“由德国购入极新式军火,共值八百余万两,山炮、野炮、机关枪无一不备,而弹药尤为丰富。
”
滇军虽然是一支地方军队,但战斗力和军队素养却远高于其他地方军,故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
抗战时期,40多万滇军奔赴前线,将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打的日寇鬼哭狼嚎,被誉为“国之劲旅”。
昭通,抗战记忆

昭通,抗战记忆作者:陈德霖来源:《昭通文学》2015年第03期昭通抗日,在我童年和少年阶段的见闻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些记忆与我后来的读书及翻阅资料相结合,常令我深深回眸那伟大的救亡抗战、烽火岁月,令我心灵震憾,思之良久。
记忆中的团务督练分处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奉命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返回昆明后,仅28天,便编组成陆军第六十军。
共三个师,全军官兵共约4万人,军长卢汉。
原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处长安恩溥,于1937年9月9日奉调带领所属驻昭旅部赴昆明,扩编为第六十军一八二师,安任师长。
安在昭督练分处处长职务,继任为景士奎。
仅约4个月,1938年初,景士奎奉调离昭,陈纯初由省参军处奉命继任。
此时正处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先后陷落,徐州会战正迫在眉睫。
陈纯初未顾及家小,由昆速赴昭任职,踏上了故乡昭通这片热土。
此时日寇南京大屠杀等消息早已传遍昭通城乡,群情激奋。
许多青年学生纷纷要求参军上前线,抗日“后援会”、“读书会”以多种形式宣传遍及城乡。
当时督练分处后院有长官住所,为不干扰公务,陈单独住在该住所进大门右侧碉楼下层。
母亲带我们一家由昆到昭后,办公楼后面宿舍修整完毕,他才搬离碉楼。
家里仍一直很少见他的身影。
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在今昭通怀远街原昭通市公安局所在地。
“分处”大门很高大,似如今所见同。
进大门右侧是士兵营房,排列入里;左侧是围墙,上书“团结抗战”等红色大字。
该墙的最里墙角处,是前述长官住所的正门,可在门边看到操场上士兵的操练。
住所后门通向陡街,家属多由后门出入。
士兵住房和围墙中间,是一个很宽大的操场(今已被建筑占据小了)。
操场正后方是阅兵台,台的后面,便是办公大楼。
陈纯初在昭任职近八年,基本上经历了全面抗战的整个历史时期。
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退役。
他在任时随机构演变,其职务是: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处长、昭通团管区司令、昭(通)宣(威及会泽)师管区副司令、昭宣师管区司令。
其机构均属省政府相应机构直接管辖。
台儿庄战役中的相关资料

台儿庄战役中的相关资料国民革命军第60军滇军在军长卢汉的率领下,参加了徐州会战第二阶段4月20日至5月20日作战,在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蒲汪、辛庄、火石埠、禹王山、台儿庄等地抗击日军,战果辉煌,打出了军威国威。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万余名三迤子弟血洒台儿庄,为国捐躯。
仅以上的官佐就死伤400多人,团长死伤了10人,旅长死伤2人。
英勇善战的滇军在徐州战场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创造了一些我国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轶事趣话。
60军的军用电话线,日军常用军犬咬断,造成指挥系统失灵。
危害更大的是日军最善于窃听军用电话,通过窃听电话获取情报后往往使我军陷入被动局面。
60军针锋相对,除加强护线查线确保电话畅通外,也强化了反窃听,以确保军事秘密。
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军部下达了命令,把全军所有的电话兵换成白族人,涉及军事机密的电话内容一律译成白语后再通话。
这一来,日军窃听人员可傻了眼。
分明已窃听了电话,但不知是哪国语言,何种密码,根本听不懂,也翻译不出来。
此后,60军的军用电话就实现了保密无虞。
令日军大为惊叹,始终弄不明白滇军用了什么复杂的反窃听技术。
何以用白族电话兵呢?因为以滇西大理为聚居中心的白族,虽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但文化发达、民族整体素质高,军事院校毕业在60军中担任军官的很多,当兵的更多,所以容易物色选择。
60军由云南20多个民族的子弟组成,其他民族语也可作为反窃听的“密码语”,但其他民族的官兵因人数少一些,因而要建立一个通达全军的民族语电话网,人员选择就比较困难。
台儿庄抗日战场上用白语电话反窃听,即是战史中的先例;同时又说明,少数民族语言也是一种资源、一种“专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1938年3月29日夜9时,日军以10多辆坦克为前导,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全面的攻击。
城里的战斗十分激烈。
中国军队沉着反击,一次次地把日军打了回去。
然而,正当中国军队注意力全集中在城里的战斗时,在城外,一股日军向我西北角阵地发动了猛烈突袭。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邳州境内虽无名山大川,但有一些山峰因其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在当地家喻户晓,如望母山、宿羊山、九龙山等。
然而有一座山,虽贫瘠、荒芜,却因一场战役而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这就是地处戴庄镇的禹王山,这场战役就是禹王山抗日阻击战。
台儿庄大战后,日军不甘失败,打通津浦线的野心不死,1938年4月中旬,板垣、矶谷两师团又向台儿庄发起进攻。
4月22日——5月18日,国民革命军第60军(即滇军)在军长卢汉的指挥下,奉命在以禹王山为中心的邳北地区阻击日军。
重创日军最精锐的矶谷、板垣两个王牌师团,掩护第五战区数十万部队实施战略转移,为部署抗战初期关键大会战“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60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阵亡13869人、失踪430人、负伤4545人,各级军官178人。
虽然日军有飞机、大炮、坦克作掩护,攻势猛烈,但滇军将士表现得极为勇敢机智,个个视死如归。
直到阻击战结束,滇军奉命撤离,日本鬼子也没能越过禹王山半步。
至据后来测算,禹王山主峰由战前的126米被炮火削减到124米!他们以血的代价,成功阻击了日寇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及伪军共5万多人的进攻,把南犯日军紧紧地拴在了禹王山下。
在禹王山阻击战中,一万多名云南籍士兵为民族抗日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最终长眠于异地他乡。
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除了当地村民和国民党革命军第六十军的后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役,它被尘封在历史的硝烟中。
史料记载寥寥,其惨烈只存在于满山的弹坑工事及当年跑反的村民心中,这处遗址被史学界了解,要归功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罗越先教授,二十多年前,罗越先的伯母刚去世,在丧礼结束的那晚,他和伯父喝酒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自己的伯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并且曾参加了台儿庄战役,而伯父所在的60军在台儿庄的大战中的功勋,在诸多介绍台儿庄战役的历史书籍中,要么着墨不多,要么完全没有记载,为了使这段历史重见天日,罗越先奔走十几年,多次来到到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来到了禹王山附近村庄,最后是六十军的战迹和牺牲感动了台儿庄地区的相关人员,在两省相关部门的合作之下,六十军的事迹终于走进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观众见面。
国民党抗战军歌

1 国民党抗战军歌《大刀进行曲》(29军军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29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后来为了让这首歌普及全国,歌词中的“29军的弟兄们”和“29军不是孤军”分别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和“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3 回复:国民党抗战军歌《中国远征军军歌》词:戴安澜兄弟们向前走,兄弟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落到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奴役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民族,我们不愿作忘国奴,不愿作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李兆麟绚烂神州地,白山黑水间。
八载余,强敌嚣张,铁蹄肆踏践。
中华民族遭蹂躏,惨痛何堪言!骨露原野,血染白山巅。
义忿填胸,誓驱倭寇,团结赴国难。
民族自救抗日军,铁血壮志坚,杀敌救国复河山。
驰骋吉、黑边,横扫哈东南。
军威远,松江动荡,兴安亦震撼。
冰天雪地朔风吼。
滇军抗战纪实 张冲血战台儿庄被誉为“抗战虎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纪实张冲血战台儿庄被誉为“抗战虎将”导语:张冲(1901-1980),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市)人。
张冲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张冲(1901-1980),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市)人。
张冲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
他15岁时智退土匪,被当地群众誉为“小孔明”。
1918年,张冲赴昆明读书。
上世纪20年代初曾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任滇军旅长、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军队组成第60军开赴前线抗日,张冲任60军184师师长。
途中,张冲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叶剑英、罗炳辉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的决心。
张冲率领的部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在威震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坚定勇猛,为全体将士所敬仰。
当战斗已进行了三天三夜,面对装备优良、攻势凶猛的日军,在我军士兵几乎抵不住的时刻,张冲猛地站到高处大声喊道:“我是师长张冲,我们滇军在靖国、护国中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的传统,如果我们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我们滇军的脸就丢尽了。
我是师长,如果我往后退,你们用枪打死我。
你们谁要退,我也用枪打死你们。
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敢!”下面齐声高呼。
一时间士气大振,士兵们在张冲率领下,一跃而起,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杀入敌阵,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1938年4月,60军开往徐州,投入了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
张冲所率184师坚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个日日夜夜,挫败日寇的多次进攻,使滇军打出了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据当时报纸记载:“滇军血战,大展神威。
”日本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生活常识分享。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实用版)目录1.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历史背景2.滇军 60 军的组建和出征情况3.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主要战役和贡献4.滇军 60 军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正文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观后感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八年抗战的漫漫征程中,滇军 60 军在枪林弹雨中诠释着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历史背景滇军 60 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而国民政府军则开始进行全面抗战。
在这个背景下,滇军 60 军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滇军 60 军的组建和出征情况滇军 60 军主要由云南地方部队组成,军长为龙云。
1938 年 4 月,滇军 60 军正式出征,开赴抗日前线。
在此后的抗战岁月里,滇军 60 军转战南北,血战沙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主要战役和贡献滇军 60 军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滇军 60 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以伤亡惨重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
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评价。
滇军 60 军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滇军 60 军抗战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的。
在新时期,我们要以滇军 60 军为榜样,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更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外侮时勇敢抵抗的生动写照。
滇军血战台儿庄

70多年前,滇60军在徐州战场第二阶段战役中,与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确保了台儿庄战役的全面胜利。
然而,有关滇60军在此役中的英勇壮举,至今鲜为人知。
奉命出征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陷,国民政府被迫迁往武汉,蒋介石在最高国防军事会议上,命令龙云速派滇60军赶赴山东台儿庄前线抗敌。
危急时刻,蒋介石为何偏偏看中了一个地方军呢?此话还得从60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官兵过硬的军事技术说起。
当时,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王”龙云为巩固自己的地盘,在“火车不通省外通国外”的有利条件下,从国外购进了大批枪炮等先进武器。
就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滇60军是武器装备最强、人数最多、军事技术最过硬的一个军,各方面都远远超过其它地方军,且团营以上军官大多是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的。
而那时,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普遍都很差,许多轻重武器都没有配备。
可云南却从法国、德国、比利时购进不少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不仅有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山地炮,还有法国制造的哈奇克斯气冷式高射机枪,这种机枪射速为每分钟400发,配有普通、穿甲、发烟、激光4种弹头,是当时中国战场上最先进的步兵武器。
该军每个连队配有3挺7.9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800发,还配备了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枚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每人一顶法式钢盔。
更引人注目的,要数60军的野战炮营和重炮营。
这些炮为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制造,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炮,重炮口径150毫米,最远射程达2.2万米,而日军重炮口径才115毫米,最远射程1.8万米。
面对这样一支武器装备精良和官兵素质过硬的部队,就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自叹不如,也难怪蒋介石要亲自过问60军的一切调动。
1937年9月5日,军长卢汉率4万余60军官兵整装出发。
时年40岁的卢汉与龙云同为云南讲武堂四期生,一副彝族汉子的高大身板,方正的国字脸透出一股勃勃英气。
他参加过护国讨袁、靖国战争以及军阀混战的多次战役,练就了一身英雄虎胆。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摘要:
1.滇军60 军的历史背景
2.滇军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
3.滇军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
4.滇军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滇军60 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该军建军于1937 年,其前身为滇军。
在抗日战争期间,滇军60 军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滇军铁军”。
滇军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在此背景下,滇军60 军奉命出滇,赴缅甸、印度等地区进行对日作战。
在抗战中,滇军60 军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在缅甸、印度等地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战,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特别是在1942 年的缅甸战役中,滇军60 军在劣势情况下,坚持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滇军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滇军60 军的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其次,滇军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最后,滇军60 军出滇抗战的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教训,那就是在国家
危难时刻,只有全民族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滇军抗战纪实滇军60军装备精良堪为国军之冠
导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发表了对日寇“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发表了对日寇“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方针,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和军队团结起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面抗战。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8月9日,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南京国防会议上,主动请缨抗战,蒋介石立即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军”番号。
龙云回滇后,仅用28天时间,将手中的地方正规军6个旅及有关的武装迅速组建了一支出征抗战部队——第六十军,交由军长卢汉(云南昭阳区炎山人)率领,出滇抗日。
六十军下辖3个师,即182师、183师和184师,3个师下辖6个旅12个团,官兵总数有4万余人。
早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龙云就着手加强滇军的武器装备,并派人与法国驻滇领事馆商洽购买军火一事。
1936年之前,龙云就已向法商龙东公司和马湘洋行购买了各种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轻重武器装备。
龙云还从云南各地农民子弟中征召士兵来充实军队;滇军中的排、班长大多是受训3年以上老兵来担任,他们都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而连以上军官则大多出身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均为资历较深、能力较强的军人,而且打过多年仗,具有一定的作战指挥能力。
因此,在抗战前,云南的地方军队已有6个旅,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在军容军纪上,也比国军部队胜出一筹,其整体素质为“国军之冠”。
六十军组建完毕后,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举行了隆重的抗战誓师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