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最初生产的电视机只能接收黑白信号,而且画面质量不佳。
在60年代,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开始逐渐增加,同时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1965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并开始推广使用。
在70年代,电视节目开始由国家电视台统一制作和播出。
同时,中国的电视产业也开始向世界开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电视制造技术和设备。
80年代,中国电视机的品种和规格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制造企业。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
到了21世纪,中国的电视机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市场之一。
除了国内市场,中国的电视机也开始向国外出口,成为中国制造品牌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我国电视机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从黑白到彩色、从统一制作到多元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电视机行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 1 -。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教案: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作为一种家庭电器,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并成为我们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也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电视到LED电视的演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电视机的出现只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种进化过程。
1927年,电视机的第一个原型机在美国纽约展出。
当时的电视机只能在黑白屏幕上展现图像,而且还不能传送音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机先后由单色改进为双色、三色,直至最终彩色电视机的诞生。
彩色电视机的面世不仅被视为电视业的一件重要里程碑,也同时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而在近些年的时间中,又出现了大尺寸的高清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视频体验。
相对于CRT电视,液晶电视的体积更小,且功耗也比传统的CRT电视低30%以上,而徐OLED电视在颜色鲜艳方面相较于传统的LCD电视和CRT电视能够完美呈现更细腻的色彩,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电视机与独立家庭的存在也在逐渐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比如结合家居装饰历程中人们会对电视墙进行定制,利用电视墙对电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修饰,使更好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电视机发展到今天,不再只是一种娱乐媒介,还可以成为一个可视化的控制和管理平台。
特别是在智能家居的推动下,电视机已经可以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中,通过技术的支持,智能电视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睡前定时关闭、环境状况的监测等贴心服务,而用户也可以远程控制、需要观看时自动接入或者相关设备的联通等自动化功能。
电视机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展显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电视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愈来愈先进、更加便捷和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史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史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电视业起步,比西方整整晚了30年。
1958年3月17日,一台简陋的黑白电视机上,完整而清晰地播出了动画电影《小猫钓鱼》,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了。
这台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作华夏第一屏。
完成这个突破的是天津无线电厂,也叫七一二厂。
第二阶段:到了改革开放的1978年10月,我国才批准引进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直到1982年,真正能被国人买得起的彩电才诞生,这便是"金星牌"电视。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是国产电视机厂商最风光的时候,所有厂商几乎都在做赔本买卖,为的就是自己占领市场。
这场价格战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那就是它使得彩电迅速地在全国普及。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机是人们普遍家用的一种重要电器,而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
到1880年。
1880年,意大利科学家贝尔第一次演示了一台能够收看画面
的机器,他发明的电视机可以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技术当时并没
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乔治·希尔首次演示了一台
能够收发静态画面的电视机,但画面模糊不清,影响了此后电视发展的推进。
1935年,美国牛津大学研究生查尔斯·斯蒂芬斯发明了棱镜扭曲管,它是一种能够在电磁辐射中产生优秀画面的元件。
在此基础上,英国物理
学家约翰·斯特劳斯发明了钆铜管,这种管子使电视图像更加清晰。
借助
斯特劳斯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亚伯斯·布莱克实现了电视接收器的商业
化生产,1935年英国第一台商业化电视接收器问世,标志着电视发展进
入另一个阶段。
1936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帕尔莫及其向导林肯·普罗比发明了
能够传输彩色画面的彩色电视电路,但当时各国尚未普及这种技术。
此外,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卡尔·迪斯克发明了晶体管,它的出现取代了热管,为未来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1941年。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1931年,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制造出比较成熟的光电摄像管,即电 视摄像机,并在一次试验中将一个由240条扫描线 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再利 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完 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随着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 进入公众生活之中,开始成为真正的信息传播媒 介。而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也开始 作为电视的核心部件,一直沿用至今,使用阴极 射线管为显像部件的电视,被简称为CRT电视。
1926年的Baird falkirk Transmit
1928年的GE Octagon
1929年的Semivisor
1946年的RCA 621TS
三维全息图像电视
立体电视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子技术产业革命时期。
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每一次的革新都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和娱乐享受。
早期的电视机采用机械方式工作,运用了旋转碟片和光电装置进行图像的传输。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低效的过程,画面质量也比较差。
然而,这个原始的设想为今后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电视的发展进入电子技术时代。
德国的马尔科姆逊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电子的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采用了电子图像传感器和阴极射线管,克服了机械电视机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画面质量。
然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射和接收电视信号之间的距离较短。
在20世纪30年代,电视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美国的电视工程师菲人特发明了电视广播信号的标准,这成为了电视的发展基础。
同年,德国和英国实现了有限的电视广播,让更多的人可以观看电视节目。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电视的发展进程在一些国家遭受了阻碍。
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视的发展重新开始。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商业电视广播的国家。
随着电视信号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到电视节目。
电视快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家庭娱乐设备之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彩电的问世提高了画面质量和观看体验,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感受。
同时,音频技术的改进也为电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
21世纪初,高清智能电视问世。
高清技术和数字编码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看起来更加逼真、生动,同时还可以连接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信息资源。
如今,智能电视已经成为人们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故事。
从最初的黑白机械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电视已经从一个奢侈品转变为普及化的家庭娱乐设备。
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用户体验,电视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在北京试车成功。
此后,电视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中国的电视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节目品质较低,内容单一,大部分节目都是政治宣传为主。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电视技术和节目制作经验,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开始得到提升。
此时,电视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和文化。
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电视行业迎来了繁荣期。
高清电视、液晶电视、智能电视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相继进入市场,大大提升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电视台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电视、网络直播和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选择。
中国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也纷纷开展网络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积极探索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随着电视技术和传媒环境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不仅有政治、新闻、娱乐等各类节目,
还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和兴趣爱好的专题节目。
同时,中国的电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走红,展现出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实力和潜力。
总体而言,中国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中国电视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电视节目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综述
创维云电视 集电视、通讯 、互联网于一 体,使看电视 变为用电视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海信
3D、智能高清、网络电视等多功能于一体
Tankertanker Design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电视测试卡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 1961年,全国共建有地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1989年8月 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
长虹彩电在全国 范围内全面降价, 发起彩电史上第 一次价格战。50 天后,国家出台 了彩电降价政策。 从此国产彩电摆 脱了计划经济的 阴影,企业取得 了对自己产品营 销的主动权。正 是由于国产品牌 不断通过价格优 势与外国品牌拉 开了距离,为彩 电最终进入进入 寻常百姓家创造 了条件。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教学课件)
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 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 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
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制造 的这个可爱小木柜被公认 为最早的声画交互设备。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 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 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 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 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 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 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 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 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 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 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 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 明改进而来。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 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 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 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 家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次节目。1936年;英国播 送当时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电视节目;
报电话公司的远距离信号传输装置 进行对话。
192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首台远距 离信号传输装置。
法国人Rene Bartholemy于1928 年设计的“Semivisor”。
1928年,英国Baird公司生产了首 台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电视机。
193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同轴电 缆传输测试设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 超 过 英 国 : 从 1949 年 到 1951 年 , 电 视 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 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 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 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 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 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 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 彩色电视机。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 • •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视测试卡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 1961年,全国共建有地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海尔3D网络4K智能电视
Tankertanker Design
• 中国的彩电企业在2008年开始投入互联网的研发,2009年实现了互联网电视 的量产。在彩电企业的推动下,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智能电视渗透率最高的 市场。 • 近八年、近十年来,尤其进入LCD时代以来,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电视企业掌 握核心技术的越来越强,无论是3D,无论是4K,包括曲面, 4K国内产品在 全球的占有率达到了85%。海信发布了威达,TCL发布了TCL爱奇艺, TCL在 2013年根据检测,前三季度市占率进入全球的第三位 ,这种市场 占有率表明了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认可程度。 • 中国的彩电产量从2001年四千万台水平,已经增长到 2013年接近1.3亿台的水平,中国的彩电产量已经占到 全球的54%,未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 • 液晶电视面板国产化率会进一步提升,46到55英寸面板 供应的增加,大尺寸畅销,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 2014年的亮点,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大尺寸化、 智能化、超高清化和新技术化,2014年最关注的还是在大尺寸。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气技术发展时期。
以下是电视机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884年,德国的保罗·尼波科发明了一个叫做“尼波科盘”(Nipkow disc)的早期电视原型。
这个设备通过旋转的光学盘和逐行扫描的方法来实现图像传输。
- 1920年,美国的弗兰克·康拉德和阿尔弗雷德·尼普克曼斯合作发明了一个称之为“图像范围系统”(Televisor)的无线电视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电子管和机械扫描技术传输图像,在当时被认为是电视技术的重要突破。
- 1928年,英国的约翰·洛金·贝尔德发明了“洛金盒子”(Baird's box),这是一种早期的电视接收机,可以将电视信号转换成图像。
- 1930年代,美国的电视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德国的弗朗茨·克鲁默首次展示了一种全电子电视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了图像电子放大管。
这个突破让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并提升了图像的质量。
- 1941年,美国的RCACorp公司首次在商业电视机市场上推出了一款电视机,这标志着电视机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
-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迅速增加,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技术突破。
例如,彩色电视的发明使得电视机的图像效果更加生动逼真。
-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机变得更加轻便、便携。
同时,广播卫星的应用使得电视信号的传输范围大大扩展。
- 1990年代和200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平面电视的兴起,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机。
高清晰度(HDTV)和数字电视的兴起也极大地改善了电视图像和声音质量。
- 2010年代以后,智能电视的出现将电视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在线视频播放、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
- 目前,随着4K和8K超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机的图像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也为电视观看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电视机是现代家庭必备的家电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过去的电视机与现在的电视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1897年,俄国发明家阿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首次提出利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的思想。
不久之后,美国发明家弗拉基米尔·柯朗提出了电视机的雏形——透镜扫描机,它通过旋转的盘片来传输图像。
然而,当时所能展示的图像非常简单,只能显示黑白背景上的箭头或者条纹。
在20世纪20年代,《电视传输规范》开始为电视机的发展铺平道路。
1923年,英国发明家肯尼思·麦克唐纳德研制出了最早的电子图像传输系统,通过像素点的点阵显示来展示图像。
同一时期,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詹金斯也提出了类似的电视传输系统。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
193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皮科沃夫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有着真正的电子显像管,可以显示黑白图像。
之后的几年,电视机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了欧美地区人们的家居电器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实现了彩色图像的传输,使图像质量大大提升。
此时的电视机已经有了红、绿、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显像管,通过这三种颜色的合成来形成真实的彩色图像。
不过,当时的电视机仍然非常笨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平面化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见的CRT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的特点是背部较厚,但屏幕呈圆形弧度,让人们看电视更舒适。
CRT电视机的屏幕较小,图像质量有限,但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广播的播放。
然而,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CRT电视机逐渐被液晶显示技术取代,出现了现代的平面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具有薄、轻、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得家庭的观看体验更佳。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机不仅能传输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网络播放电影、视频等多种资源,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
电视机发展史
/tvseries/discussion/95277/
英国于1950年前 年前 英国于 后出品的9英寸 后出品的 英寸 电木外壳电视机。 电木外壳电视机。
Zenith Tyler 1952年 年 英寸电视机。 产12英寸电视机。 英寸电视机
1948年产 年产Philco电 年产 电 视机, 视机,当年的超薄 显示屏。 显示屏。
/tvseries/discussion/95277/
/tvseries/discussion/95277/
1948年Zenith产彩色电 年 产彩色电 视机, 视机,次年被当作医疗 监控设备使用 1949年, 年 彩色电视机投入使用。 彩色电视机投入使用。
/tvseries/discussion/95277/
1959年巴西产 年巴西产 Philco电视机拥有 电视机拥有 光亮的弧形木制机 身。
1960年德国产 年德国产 Kuba Komet电视 电视 机,一套自成体系 的家庭娱乐系统, 的家庭娱乐系统, 具有家庭影院的潜 质。
1948年Baird 产12 年 英寸Lyric电视机莫 英寸 电视机莫 非是街机游戏的前 身?
1949年法国 年法国Sonora 年法国 产品, 产品,配有一个放 大镜。 大镜。
/20120215/n334781219_29.shtml
/20120215/n334781219_29.shtml
电视机发展史
1.电视机的由来 1.电视机的由来
2.电视机的发展 2.电视机的发展
3.电视机的现状 3.电视机的现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电 视视 机机 的的 由由 来来
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 年 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 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 行线,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 行线, 且图像相当模糊。 且图像相当模糊。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 年 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 年 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 分钟 1908年 英国肯培尔 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 斯文顿、 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 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 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 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 描式显像管, 描式显像管, 近代电视摄像术的 。 1924年,英国和德国 年 同 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 传出了 图像。 静 图像。 有线机械电视传 的 和 有 ,图像 相当 。 1925年 英国 . 奇 贝尔德, 奇.贝尔德 贝尔德, 夫圆盘” 年 “尼普 夫圆盘”进行了 的 工作, 机。 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 机。当 画面分 率 30 行线, 5次扫 扫描 ,画面本 2英 行线,扫描 每 次扫 英 ,一英 。在 一 作了 。 1926年 贝尔德 英国 年 作了一次 发和 电视的 。
电视发展历程
追忆我国电视开展之变迁
设厚 薄 计
电视机发展史
LCD
LED
背光液晶 背光液晶
OLED
液晶电视
黑白 彩电 背投
CRT 〔显像管电视〕
PDP 等离子
低高 分辨率
1958年3月18日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 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等离子管的中心元件就是等离子体,它是由自由流动 的离子〔带电的原子〕和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气体。
等 离 子 电 视 总 结
优点
画面清晰度高,没有拖尾情况出现,相同尺 寸产品价格远低于液晶电视。
缺 乏 存在烧屏问题。
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 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与LCD 相比,具有亮度高,比照度高,可视角度大, 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
OLED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即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是继CRT〔第一代显像管电视〕、LCD、PDP〔第 二代液晶电视〕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可以算是目 前最新的显示屏技术。 OLED的色彩图层具有自发光的 特性,使用非常薄的有机材质涂层和玻璃基板,当电 流通过时,有机材质就会显示颜色并发光。OLED的出 现彻底改变了液晶电视需要背光的问题,再次大幅度 减少了显示屏的厚度。
各大企业淡出等离子市场时间表 从自2007年开始,包括先锋、日立等等离
子厂商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
索尼:2006年8月退出。 东芝:2005年退出。 富士通:2005年2月证实退出。 飞利浦:2009完全退出。 先锋:2009年3月完全退出。
电视说明文
电视说明文一、引言电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娱乐设备,它通过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输到观众家中。
自从20世纪初发明以来,电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视的起源、原理、分类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起源与发展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电视设备是通过机械方式显示图像,但由于技术限制,画质较差且不稳定。
直到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成为可能。
1927年,美国发明家菲洛·福尔顿利用阴极射线管和扫描线技术成功实现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1941年,美国商人阿尔伯特·吉兹伯格首次推出了彩色电视机,并在1954年获得专利。
1960年代,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使得电视更加轻便和可靠。
198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引入使得电视机变得更加薄型化。
随后,高清、3D和智能电视等新技术相继出现,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
三、工作原理现代电视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图像采集、信号传输和图像显示三个过程。
1.图像采集:电视摄像头或摄像机通过光学透镜将场景中的光线转换成电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就成为了可供传输和显示的视频信号。
2.信号传输:视频信号通过电缆、卫星或无线网络等方式传输到电视机。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经过调制和解调等处理,以确保信号质量的稳定和清晰。
3.图像显示:收到视频信号后,电视机会将其转换成可见的图像。
这一过程涉及到屏幕上数百万个发光二极管(LED)或液晶单元(LCD),它们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颜色和亮度,最终呈现出完整的图像。
四、分类与特点根据使用场景、功能和技术特点,电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家用电视:最常见的电视类型,适用于家庭娱乐。
家用电视通常具有多个接口和功能,如高清播放、网络连接、智能应用等。
2.商用电视:广泛用于公共场所,如商场、酒店、会议室等。
商用电视通常具有更大的屏幕和更强的耐久性,以满足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课件
电视机的发展
黑白电视机的出现
50年代,黑白电视机被广泛普及。开始成为家 庭的常规娱乐器材。
平板电视机的兴起
21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升级,越来 越多的平板电视机问世。
彩色电视机的问世
彩色电视机的出现让电视机具有了更好的观赏 性。充分满足了人们对色彩的需求。
曲面电视机的应用
曲面电视机的问世,让电视机不再只是简单的 平面,而是更立体、更生动。显然更具观赏性。
结论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与技 术进步
电视机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 漫长的历程。技术的升级也 让电视机功能更加多元化, 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 分。
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
电视产业发展到了今天,已 经不再像早期那么简单。而 是面临着更多元化的发展趋 势和挑战。
电视文化的影响与重要 性
电视文化既是现代社会美好 价值观的传承者,也是国家 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越来 越多的人都需要具备高品质 的电视文化素养。
电视产业的发展
电视机品牌的竞争与合并
电视机市场的变化与趋势
电视机是电子产业中一个极为重 要的品类。各大品牌间的激烈竞 争与合并,让电视产业更加成熟。
互联网与电视的结合,让电视机 逐渐具备了更多元化的功能,市 场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
电视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电视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 加强与互联技术的融合。具备 更多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功能。
电视文化的影响
1
电视节目与电视文化的演变
随着电视技术不断升级,其节目形式也
电视鉴赏与电视素养的提高
2
在不断演变,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呈现出 不断加强的趋势。
电视文化也利用电视为人们提供文化体
验。同时,电视文化也需要观众具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
2010届高二(4)班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王世雪
小组成员:杨梦杏周清清关于睿吴宏杰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电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这个恐怕从它在客厅和卧室中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
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 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文字、图像和声音能够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电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机型,这些产品也和它们曾经播放过的图像一样,历经岁月磨砺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1925年电视机雏形
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英国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约翰·洛奇·贝尔德,这位电视机之父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
当然,贝尔德的努力在最终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贝尔德展示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
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
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
框架是用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
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而这也成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在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美国也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4月30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弗拉辛广场发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演讲。
他的听众包括现场数万名来宾和纽约市区内其他一小部分人。
后者数量不足200,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方式倾听总统的声音——看电视直播。
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对面50英尺外的电视摄影机。
在纽约世博会上,除了现场展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之外,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主角。
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20世纪50年代,是电视机开始普及的年代,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并于1954年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到1964年,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彩色电视机。
虽然彩色电视技术已问世十几年了,但那时的图像质量仍令人无法恭维;装置的成本也仍然很高;看电视的人还是喜欢看黑白电视;有线电视网很少播放彩色电视节目。
NBC播放的彩色电视节目最多,也只是因为其母公司RCA是当时彩色电视制造商的老大。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58年3月17日,这是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生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一直就没有电视广播。
而为了向国外看齐,1957年,新中国决定开发自己的电视广播事业,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广播器材厂,把研制电视
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
当时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共8人,都是厂里的顶级技术人员和工人。
到了1958年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
实验大厅里摆放着苏联和我国的电视样机。
晚上7点,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荧屏上清晰地出现了广播员的图像并伴随着洪亮的声音。
样机试用考核百分之百通过。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了。
1967年第一台特丽珑电视
20世纪5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的黑白电视虽然大卖,但其技术竞争力却毫无优势。
这一切到了1967年发生了转变,索尼工程师团队的一位年轻成员聪明地解决了彩色电视机一直存在的难题:图像扭曲和光发散。
索尼称此项新产品为“特丽珑”(意为栅条彩色显像管)。
1968年,索尼卖出了第一台“特丽珑”的电视机。
精明的消费者意识到,特丽珑是一种超级产品,消费者的热情促成了特丽珑的成功。
1968-1988年间,索尼卖出18亿台特丽珑,特丽珑也获得了“有史以来最热卖机型”的美誉。
1977年第一台携带式电视
1970年代,依然是电视机飞速发展的年代。
1973年,首先是数字技术率先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搜索新闻、书报或杂志。
而在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这让消费者意识到,电视机除了可以在客厅内使用之外,还能在出差时随身携带。
到了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也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英寸,由电池供电。
电视机正式进入袖珍时代。
1978年中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并将生产重任托给上海电视机厂(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82年10月份这条生产线竣工投产。
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
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
1996年第一代超重低音电视
在中国彩电发展史上,创维可说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品牌,1988年,创维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当时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彩电的遥控器。
而到了1992年,创维集团正式成立,其主要生产的产品也从电视配件延伸到彩电、VCD、DVD、家庭影院和卫星接收机等产品。
20世纪90年代,国内彩电虽然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大部分厂商都只关注电视机的屏幕,对音效并不太在意,而创维恰恰抓住了这一市场空白,并于1996年独家开发了“霹雳神”系列彩电,相比较传统的电视,这种内置了优质的音响设备的电视机一经推出就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其“超重低音”功能从此深入人心,而这也颠覆了消费者心中传统国产电视只注重外观而忽略电视内在配置的印象。
2000 年健康电视概念
1990年代后期,国内电视机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当时一些国内厂商往往更多地将产品的性价比作为宣传的重点,以促销降价来吸引用户,但创维公司却于2000年在国内首家推出健康1250电视,这款电视克服了模拟电视场闪、线闪、线粗的缺点,并兼容HDTV。
同时创维还紧跟国外潮流率先推出了逐行电视,其“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品牌口号令消费者耳熟能详,创维“健康电视”深入人心。
创维除了为中国纯平电视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之外,还是平板电视市场的先行者。
2001年,创维投产了中国第一条液晶背投生产线。
当时,创维液晶背投小组、液晶平面电视小组、数字电视小组等团队各自开发了一系列新品,如与台湾联华电子以及日本富士合作研制的新液晶背投已经实现销售。
而早在1999年,创维就成立了等离子电视技术攻关小组,由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本无论
在采购环节还是生产销售环节都降了下来,使创维等离子电视能以非常实惠的价格上市。
2008年多媒体娱乐电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机的多媒体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创维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RM/RMVB格式网络视频文件播放的酷开TV。
中国的消费者由此可以抛开DVD、VCD,直接下载网络视频内容在电视上共享。
而到了2008年,这种多媒体娱乐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创维在电视上加入了酷K功能,使消费者通过电视便可以实现“在家K歌”,在当时的年轻用户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酷K功能还在2009年得到进一步升级,创维当年力推的酷开TV创先内置了家庭KTV娱乐系统及智能评分,具有在家K歌、自制MTV、一键录音三大实用功能。
2011年,智能电视的概念逐渐被炒热,三星电视在1月份的CES(全球消费电子展上)上发布智能电视,一时间其风头盖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最受瞩目的“智能明星”。
到了4月,三星率先将13款Smart TV引入国内市场。
而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充分的娱乐,三星在2010年智能电视还处于概念期的时候,已经率先开发出了自己的App应用程序商店。
此后,索尼、夏普等品牌也纷纷投入到各自应用程序平台的开发中。
今年年初,三星Smart TV发布不久,其智能应用程序商店的程序下载量已达200万次。
云概念产品成为2011年智能家电市场的一大热点,在2011年8月,创维推出了全球首款云电视。
这款产品创先搭载了云平台和智能Android操作系统,在电视上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社区、云浏览、云搜索、云应用等多种云端个性化应用,并能随时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互联互动,云端服务器为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各种视频、照片、资料。
在电视显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未来的电视产品还会有啥新的变化呢或许控制会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2011年7月18日,世界首台脑力波电视在“上海卡萨帝新闻发布会”上震撼亮相。
海尔这款划时代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是通过一
个脑波耳机完成的。
这个特别的脑波耳机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并识别出用户所处的状态并将其转化成电视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在将来的某天,我们不再需要电视遥控器,而是可以随意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电视开关机、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