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着你。

....V抚摸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暑期辅导班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暑期辅导班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暑期辅导班导学案(一)※本期导学※ █专题一:基础知识训练——字词要背语段积累 █专题二:阅读理解——《春》《济南的冬天》《不识字的老师》◆主题词: 中学语文概述 字词积累 方法引导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田字格:等第1.汉字&拼音酝酿..( )窠巢..( )黄晕.( )髻.( ) 澄.清( )安适..( )烘托.( ) 抖sǒu ( ) liáo ( )亮 xiāng ( )嵌 zhù( )蓄2.默写(1)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

(4) 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4.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谁也不能否认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不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C.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D.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建造设计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了。

5.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小薇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睬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

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6.海河市护城河水污染严重。

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为此,向阳中学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上)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知识链接】(5分钟)《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关键: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创新实践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答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一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师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什么?生:文中的母是怎样的人?师:轻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生: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身患重病,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师:课文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生: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无至。

生:对儿子体贴关心。

生:坚强乐观。

生:母亲非常爱我。

三、理解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把这些让你感到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让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书,然后回答。

生:让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文中的“我”双腿瘫痪,经常发脾气,这时母亲却耐心的安慰我,鼓励我坚强的活下去。

生:“我”却一直不知道……母亲重病缠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这位母亲多么伟大而无私啊!生:母亲进来了……母亲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独生子喜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

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学习重点】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学习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而瘫痪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他甚至一度产生厌世的情绪,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个人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去感受博大无私的母爱吧!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 1951年出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

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六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

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
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1)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2)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最新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1.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2.背诵第 3 至 7 段,要求:准确流利,重音和停连恰当。
1《春》导学案
第 2 课时
一、检查作业 检查背诵:准确流利,重音或停连恰当。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 二、品味春景之美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会《春》之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追忆童年岁月感悟成长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任务三:精读·探寻“百草园”之“乐”任务四:研读·辨析“三味书屋”之“严”与“趣”任务五:品读·鉴赏叙事视角之妙【学习过程】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

近期学校将举办“致敬童年,感悟成长”名人童年故事摄影集,校园摄影社团选几组名人岁月回眸的镜头,我们班准备分享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积累素材做好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1.考虑到有些同学对鲁迅和本文的出处《朝花夕拾》还是不甚了解,校园摄影社团准备先制作一个“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的展板,请你根据课本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为摄影社团提供素材。

2.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窜.()觅.()跪.()拗.()攒.()敛.()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菜畦.()皂荚.()桑椹.()油蛉.()斑蝥.()秕.谷()蝉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1.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先关注标题,标题有时会给我们很多阅读提示。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把握层次,厘清结构。

3.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2)词语积累彩棱.()镜高邈.()莅.()临吝.()啬.()淅.()沥.()咄.()咄逼人池畦.()粗犷.()衣裳.()屋檐.()干涩.()静谧.()(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家、_____ Array家。

他译的《_______》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2. 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3. 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学会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难点: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诗句——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写雨的。

师:最后的雪呢?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

这堂课,咱们来欣赏《雨的四季》,一起领略现代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的风情。

(屏显并板书课题)二、赏文赏析文中优美句子,(一)雨景特点。

文章开篇就点出我很喜欢四季的雨,因为“它是美的。

”在作者的笔下四季的雨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像一个娇媚的少女)夏雨:热烈而又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像一个端庄的夫人)冬雨:自然、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过渡)那么,作者对雨如此钟爱,让我们选择一幅最美的画面——春天的雨,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雨景,领略春雨的风采。

(二)、欣赏雨景。

1、听老师范读,圈画句子,看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全段写“春雨”之美丽、娇媚。

大树、水珠、小草。

2、一场春雨,会给大地的景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看例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油油的波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杞人忧天”与“忧患意识”如何诠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杞人忧天》这篇文章。

二、故事分析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具体分析:故事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故事发展——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故事结尾——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何开导他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a 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b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c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是不必要的忧虑。

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忧虑的?n 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n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n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n 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杞人忧天的事情呢?今人的“忧天”你怎么看?(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三、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身亡所寄()②奈何忧崩坠乎()③天果积气()④其人舍然大喜()2.翻译“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分)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五、练笔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12.纪念白求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12.纪念白求恩

12 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行文思路,理清层次。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其作用。

(重点)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人物简介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着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

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病毒又发生了转移。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2)写作知识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殉()职狭隘()热忱()派遣()拈()轻怕重纯粹()鄙薄()倔()强晋察冀()2、形近字组词隘()殉()溢()询()谥()徇()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热忱:。

鄙薄:。

见异思迁:考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4.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一)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请找到每段中心句,归纳要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3. 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学习重点】1.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难点】1. 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文章主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行文脉络三、合作探究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2.文中的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对寿镜吾先生是什么态度?4.从全文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这一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7.“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áo)缠络.(luò)攒.成(cuán)脑髓.(suí)B.菜畦.(wā)轻捷.(jié)云霄.(xiāo)鉴.赏(jiàn)C.桑椹.(shèn)油蛉.(líng)倜傥.(dǎng)白颊.(jiá)D.斑蝥.(máo)脊.梁(jǐ)和蔼.(ǎi)秕.谷(b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默契海枯石烂诀别眼花瞭乱B.嘈杂人声鼎沸制裁轻而易举C.娴熟顾名思意幅射月明风清D.藉贯粗制滥造荣膺一泄千里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3、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预习设计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课文填空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

⑵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2.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三、运用比喻的手法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5.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6. 抓住景物特征,梳理景物描写的条理并应用于写作。

(重点)7. 品味语句,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学习赏析修辞的技巧。

(难点)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分类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作用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镶(xiāng ) 着(zhuó)落 贮(zhù)蓄 澄(chéng )清 发髻( jì) 薄雪( ) 看护( ) 着落( )单薄( ) 看见( ) 着火( )3.积累下列词语,理解意思。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闲舒适。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在这里是清净的意思。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ˇ这一圈小山ˇ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北平的冬天 ,伦敦的冬天 ,热带的日光是 ,济南的冬天是 ,济南真是块 。

作者用了 (手法)突显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二维码《济南的冬天》 课文朗读合作探究一、抓住景物特征1.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哪些景物?请给文章描写的每一个景物画面取个名字。

2. 作者是怎样把阳光朗照下的小城写得如此特别呢?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品味精彩语言1.结合语境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

①矮:②顶:③镶:④穿:2. 除了以上词语,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赏析:“卧”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村庄和雪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一种安详、舒适的感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本文的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三、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写一段家乡的冬天。

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1.A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冬城——小山摇篮图;薄雪覆盖下 的冬山——寒山积雪图;城外远山——卧雪远山图 B .济南冬天的水:温暖透亮的冬水——空灵水晶图2.(l )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 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 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 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 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3.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和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1. 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 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

③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

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3. 情景交融的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l )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 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 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

”在优美 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 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雨的四季》导学案老城:晒、睡、躺、暖和安适阳光普照下:小摇篮、安静不动薄雪覆盖中:顶、镶、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卧、水墨画水色:绿、蓝水晶山景学习目标8.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9.把握层次,厘清结构。

10.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2)词语积累彩棱.()镜高邈.()莅.()临吝.()啬.()淅.()沥.()咄.()咄逼人池畦.()粗犷.()衣裳.()屋檐.()干涩.()静谧.()(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家、_____ Array家。

他译的《_______》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

合作探究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2.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3.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试分析一下这段写景文字的特点。

3.“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乐。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三、掩卷思考,学以致用1.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两种对比色。

请谈谈这两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2.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