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合集下载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
写出黄 昏独上 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的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 情调激越悲凉,绝 不只是儿女情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 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 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 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 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 神韵飞腾,而更具动 人的力量。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 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 特点。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 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 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 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8、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 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理解、鉴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技法探究: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 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不惜战死疆场。 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 安定边疆的心愿。 安定边疆的心愿。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 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 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 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 鲜明对比, 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 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 的具体形象, 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 用典故抒情 。
鉴赏要点: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唐代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维、李益等)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 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 所谓的“边塞诗派” 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 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2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2

1、这首诗歌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看法,请 具体说说诗人借用典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伏波将军马援事,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 不希望活着回家。用班超立功西域、万里封侯、晚年却恋 家思归之事,表明自己不愿如此而要誓死报国的思想。用 秦晋殽之战事,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借薛仁 贵西征突厥事,主张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 继续镇守边关。这首诗借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了诗人慷 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 2、杨慎《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是“不坠盛唐风格。” 请你说明本诗体现了盛唐怎样的风格?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 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 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 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 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 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 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4、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 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 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 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 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 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 气为之薄。

边塞诗四首+导读

边塞诗四首+导读
赏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感受拼杀的惨烈,读出悲
壮的情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思乡
之情,读出悲伤的情感
边塞诗指反映边塞战争、生活、风光的诗。 边塞诗在盛唐时繁荣,表现在:
➢出现大批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 ➢边塞诗数量多,题材广,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 ➢边塞诗形式多样,题材完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两首诗:
首联:都是写出行。前者写诗人塞外出使的经历,后 者写诗人出蜀至荆门的游历。
边塞诗联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沙场
的豪壮,读出奔放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欣赏品味诗歌 的能力,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 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试题
知作者
读诗文
懂诗意
悟诗情
想意境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学习诗歌。 2.小组分组展示。
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取其谐音 “留”,寓意是送别 、依依惜别,期盼 行人早归。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四首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 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时序 士卒
景物
悲凉伤感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 之上,一座边城的 西边,一座百尺高 的烽火楼上,一个 戍卒孤独地走上嘹 望台,从青海湖上 吹来的秋风在黄昏 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此时此刻, 戍卒的思乡念亲之 情也正是最为浓烈 之时。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 蓟中作. 高适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作者: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 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
• 边塞诗人有: 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边塞诗常见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狼烟、长云、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 、 羌 、羯、夷 、匈奴 、碛西 、楼兰、龟兹 、夜 郎;天山、阴山、黑山、瀚 海、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轮台、龙城 、塞下、沙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胡琴、 芦管、角、鼓

《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 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 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 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边塞诗主题三:
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四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凶奴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陇西,指今甘肃 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 少数民族。 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 “不顾”、“五千”的表达 作用。(4分) 2、请分析这首诗表现的思想 感情。(4分)
一、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 安。
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 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 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 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 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 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 羌 、 羯、夷 、匈奴、碛西 、楼兰、龟兹 、 夜郎;天山、阴山、黑山、瀚海、受 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 轮台、龙城、塞下、沙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 琵琶、胡笳、胡琴、芦管、角、鼓
边塞战争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 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 貌。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夸张;双关;借代;拟人; 《边塞诗基本知识》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边塞诗基本知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பைடு நூலகம்
①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时名将 李广 。
②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基本知识》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
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
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意

雄奇壮阔

《边塞诗基本知识》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 王昌龄
《边塞诗基本知识》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边塞战争诗四首 优秀ppt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  优秀ppt课件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 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 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 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
15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点名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 茫,只有这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 感。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 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 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7
盛唐 边塞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 间形成的一个以边疆地区军民 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流派。
8
边塞诗中常常出现哪些意象?
黄沙、夕阳、月亮、城楼、黄河、 长城、白雪、白草、秋霜、大漠、 烽火、大雁、骆驼、战马、红旗、 美酒、笛子、芦管、号角、马嘶、 龙城、天山、玉门关、雁门关、
9
思想情感:
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
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5
背诵: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
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4
背诵: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
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
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边塞诗1源自2需要背诵的边塞诗歌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大全(187首)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大全(187首)

边塞诗大全(187首)目录(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诗词题目,即可直达对应诗词)1.凉州词 (5)2.代出自蓟北门行 (5)3.塞上曲.其一 (6)4.陇西行四首 (6)5.从军行二首.其一 (6)6.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7)7.塞下曲六首 (7)8.碛中作 (9)9.调笑令.边草 (9)10.塞上曲二首.其二 (9)11.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9)12.陇西行四首.其二 (10)13.塞下曲六首.其一 (10)14.少年行四首 (10)15.蝶恋花.出塞 (11)16.从军行 (11)17.逢入京使 (11)18.雁门太守行 (12)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20.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12)21.效古赠崔二 (13)22.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13)23.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14)24.度破讷沙二首/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14)25.银山碛西馆 (15)26.回中作 (15)27.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15)28.雁门胡人歌 (16)29.辽西作/ 关西行 (16)30.出关 (16)31.幽州胡马客歌 (17)32.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7)33.灭胡曲 (18)34.自蓟北归 (18)35.绥州作 (18)36.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19)37.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19)38.塞下曲二首.其二 (20)39.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20)41.出塞作 (21)42.从军行七首.其五 (22)43.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22)44.河湟旧卒 (22)45.胡歌 (22)46.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23)47.后出塞五首 (23)48.饮马长城窟行 (24)49.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塞上闻笛 (25)50.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25)51.塞下曲 (25)52.塞上曲 (26)53.送人游塞 (26)54.塞上忆汶水 (26)55.塞下曲.其六 (26)56.入昌松东界山行 (27)57.浪淘沙.秋 (27)58.裴将军宅芦管歌 (27)59.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28)60.塞下曲 (28)61.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29)62.夕次蒲类津/ 晚泊蒲类 (29)63.火山云歌送别 (30)64.宿铁关西馆 (30)65.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30)66.南楼令.古木向人秋 (31)67.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31)68.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31)69.雨雪曲 (32)70.奉寄韦太守陟 (32)71.首秋轮台 (32)72.战城南 (33)73.从军行 (33)74.赵将军歌 (33)75.塞下曲.其一 (33)76.秋望 (34)77.过碛 (34)78.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34)79.幽州夜饮 (35)80.书边事 (35)81.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35)82.塞下曲四首.其一 (35)83.前出塞九首 (36)85.河湟有感 (38)86.营州歌 (38)87.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8)88.塞下曲 (39)89.凉州词 (39)90.边词 (39)91.塞下曲 (40)92.潼关吏 (40)93.关山月 (40)94.塞上听吹笛 (41)95.出塞 (41)96.古从军行 (41)97.从军行七首 (42)98.出塞二首 (43)99.夜上受降城闻笛 (43)100.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43)101.关山月 (43)102.月夜忆舍弟 (44)103.出塞 (44)104.渔家傲.秋思 (44)105.塞上曲 (45)106.永王东巡歌.其三 (45)107.效古诗 (45)108.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46)109.永王东巡歌.其三 (46)110.效古诗 (46)111.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47)112.永王东巡歌.其六 (47)113.送人游塞 (47)114.雨雪曲 (48)115.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48)116.边思 (48)117.望海潮.上兰州守 (49)118.酒泉子.空碛无边 (49)119.甘州遍.秋风紧 (49)120.古塞下曲 (50)121.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50)122.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50)123.登单于台 (51)124.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51)125.满江红.为问封姨 (51)126.冬夕 (52)127.送韦评事 (52)129.行行游且猎篇 (52)130.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53)131.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53)132.喜迁莺.霜天秋晓 (53)133.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54)134.紫骝马 (54)135.过燕支寄杜位 (54)136.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55)137.塞下曲 (55)138.上京即事 (55)139.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55)140.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56)141.塞上曲二首 (56)142.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56)143.塞上曲 (57)144.出塞词 (57)145.梅花落 (57)146.塞下曲四首 (58)147.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58)148.从军行 (59)149.塞上 (59)150.陇头吟 (59)151.饮马长城窟行 (60)152.军城早秋 (60)153.望蓟门 (61)154.从军北征 (61)155.从军行 (61)156.采桑子.九日 (62)157.陇西行 (62)158.征人怨/ 征怨 (62)159.凉州词二首.其二 (63)160.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63)16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63)16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3)163.燕歌行并序 (64)164.塞下曲 (65)165.从军行.其二 (65)166.从军行七首.其四 (65)167.凉州词二首.其一 (65)168.使至塞上 (66)169.杂诗 (66)170.边城落日 (66)171.塞上曲 (67)173.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67)174.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68)175.敦煌乐 (68)176.塞下曲 (68)177.白沟行 (69)178.穷边词二首 (69)179.戍卒伤春 (69)180.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70)181.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70)182.从军行 (70)183.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71)184.听晓角 (72)185.蓟中作 (72)186.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72)187.登凉州尹台寺 (73)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边塞诗20首古诗

边塞诗20首古诗

边塞诗20首,古诗以下是20首描写边塞的古诗:1.《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4.《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唐·高适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唐·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8.《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9.《送浑将军出塞》唐·高适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10.《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唐·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古诗赏析边塞古诗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边塞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四首

名句 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 间…………
译文
•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 • 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思考和讨论 1)
• 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 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 的画面? • 奇丽壮阔,苍凉雄浑。
思考和讨论
诗人
体裁 内容
凉州词 王之涣 七言绝句
从军行
描写黄河远上白云,孤 城屹立万仞高山下的开 阔辽远雄奇荒凉景色; 表现边地苦寒,征人思 念故乡之情 感情 抒发诗人豪迈悲壮的 思乡之情 意境 雄浑阔大,慷慨悲壮
描写边塞奇丽壮阔苍凉 之景,表现边塞战争频 繁,表达了戍边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和杀敌报国 的复杂情感。 抒发诗人豪迈悲壮的保家 卫国的爱国之情 悲壮苍凉
长河落日圆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 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 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 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 国的爱国热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惆怅、孤 独、抑郁的落寞情怀。
1 读准字音. 2 读准节奏 3 读出感情
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说一说:
1 、这首诗哪几句写景,写了 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雄奇荒凉
2、哪几句是抒情,诗人抒 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思乡之情
我们面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 景和这样的感情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 的特殊感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 凉,雄奇的景色。意境雄浑阔大。虽然 抒写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但全诗流露出一股慷慨悲壮之气,哀怨 而不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大气豪迈开 阔的胸襟与气度。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
26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 征人们 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的场面。
②该诗表现了征战的 残酷,同时也表现了征 人 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 精神。
.
27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夕阳、月亮、城楼、黄河、 长城、白雪、白草、秋霜、大漠、 烽火、大雁、骆驼、战马、红旗、 美酒、笛子、芦管、号角、马嘶、 龙城、天山、玉门关、雁门关、
.
9
思想情感: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
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
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
29
高考题展示:(2004年高考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 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
写,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
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17
•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其 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
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点明了环境、时令、时间、人物, 描绘了一幅悲凉. 而又伤感的画面。16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边塞诗四首综述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边塞诗四首综述
2020/9/29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 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 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 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 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
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 意志。
2020/9/29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cén shēn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 江陵(今湖 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 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 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 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2020/9/29
• • • •
不 破 楼 兰 终
黄 沙 百 战 穿
孤 城 遥 望 玉
从 青


军 长 王
行 云

昌 龄
不金门雪
还甲关山
。,。,
2020/9/29
译文
•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
• 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2020/9/29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名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 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 茫。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共103首)• 1.《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凉州词》唐朝·王之涣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4.《关山月》唐朝·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5.《从军行》唐朝·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 6.《逢入京使》唐朝·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燕歌行》唐朝·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8.《渔家傲·秋思》宋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塞下曲》唐朝·卢纶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边塞诗歌四首

边塞诗歌四首

《边塞诗歌四首》《草原散章》《高原,我的中国色》《悟沙》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羌笛 qiānɡ侯骑jì燕然yān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风掣红旗 chè捉襟见肘jīn 恣情zì肆无忌惮j ìdàn 叨扰dāo 引吭高歌hánɡ长髯rán 褶皱zhě zhòu 喑哑yīn yǎ妖冶yě膂力lǚ甲胄zhòu 飒然sà烽燧suì所向披靡mǐ魅力mèi 影影绰绰chuòchuò荒冢zhǒnɡ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词语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

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穿:磨破。

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问边:视察边疆,慰问边士。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长河:指黄河。

角弓:以牛角装饰的弓。

不得控,拉不开。

阑干:纵横貌。

辕门:军营门。

掣:扯动。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恣情: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

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

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引吭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

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长髯:长胡须。

商旅:①往来各地买卖货物的商人:商旅云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边塞诗鉴赏二:主旨(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 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 塞 诗 鉴 赏 一: 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 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①貂锦: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黄河支流, 在陕西北部。
1.从内容看,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之情 。(2 分)
2.乙诗中“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子“悔”的具体内 容是什么?(3分)
是儿女情愁。
通过曲笔来表达思亲之情: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 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 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 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 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 的力量。
高适(702?—765),字达夫, 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二十 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 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 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 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 的贫困流浪生活。曾任封丘尉, 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 拾遗,转监察御史,官至淮南、 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 常侍,死于长安。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 大》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 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从军行(其一)
• 从军行(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
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 同的思
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 国运兴衰,应 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3.简析甲诗三四句的艺术效果。 (3分)
1.相思(2分)
2.后悔不该叫丈夫外出求取功名;看到陌头杨柳 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恼。(或:功名和 美好生活、大好年华相比,后者更值得珍惜
3.要点:手法上,虚实相生或对比;内容上,一 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反差强烈,虚实相生; 情感上,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 牲的战士及其家中的思妇的无限同情,读来令人 伤感叹息。(或: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思妇 的同情。)(3分)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 山
4、有反映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 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火 环境 昏


西上百 尺来自风物海 风楼秋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 时序 之上,一座边城的
西边,一座百尺高 士卒 的烽火楼上,一个
戍卒孤独地走上嘹 望台,从青海湖上 景物 吹来的秋风在黄昏 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这是一幅
悲凉伤感的画面
悲凉而又伤感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世称王江宁、 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 晓所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 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 七言古诗不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内 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
功名只向马上取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诗派
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 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
等。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抓住主要意象特征: 边塞风貌(景和人),
②整体感受,把握主旨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④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
慷慨悲壮的激情。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 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甲诗: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其一
其四
曲笔抒情,虚写征人 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 抒 情 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 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 情壮志
都有悲凉意味
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
环境 和 心理
独,通过写羌笛之音, 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 之情
侧重写边塞环 境条件的艰苦
描写 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
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
方式,以想象写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