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古代碑刻资料
历代碑刻论著目录
历代碑刻论著目录自己做的,也许很不全,希望能抛砖引玉,呵呵。
碑刻目录1.《水经注碑录》,施蛰存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2.《集古录跋尾》10卷,宋欧阳修撰,四部丛刊全集本四部备要•集部本,1936年。
3.《金石录校证》,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
4.《金石学录》4卷(万有文库),清李遇孙辑,商务印书馆,1939年。
5.《石刻铺叙》2卷,附录1卷,宋曾宏父撰,知不足斋丛书本,1921年。
6.《宝刻丛编》20卷,宋陈思编辑,现存道光末吴士劳刻本和光绪十四年(1887)陆氏十万卷楼刻本。
丛书集成•艺术类本,1937年。
7.《宝刻类编》8卷,宋阙名撰,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1936年。
8.《石墨镌华》8卷,附录2卷,明赵崡撰,学古斋金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1936年。
9.《金石古文》14卷,明杨慎辑,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1936年。
10.《天下金石志》15卷,明于奕正撰,顾氏金石舆地丛书本,1929年。
11.《金石史》2卷,明郭宗昌撰,知不足斋丛书本,1921年。
12.《苍润轩碑跋纪》1卷,明盛时泰著,神州国光社影印魏稼孙手校本,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本,1929年。
13.《金石文字记》6卷,补遗1卷,清顾炎武撰,潘耒补遗,顾亭林先生遗书本,1906年。
14.《碑薮》1卷,明陈鉴撰,邈园丛书本,1936年。
15.《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6卷,清朱彝尊著,翠琅玕馆丛书本,1916年。
16.《观妙斋金石文考》16卷,清李光瑛撰,雍正七年(1729)自刻本。
17.《庚子消夏记》8卷,清孙承泽著,风雨楼丛书本,1911年。
18.《复初斋文集》35卷,清翁方纲撰,光绪三年(1877)刻本。
19.《诸城王氏金石丛书提要》1卷,王维朴述,盉庵铅印本,1930年。
20.《东洲草堂金石跋》5卷,清何绍基著,西泠印社聚珍本,1921年。
21.《东洲草堂金石诗》1卷,清何绍基著,西泠印社聚珍本,1921年。
东兴竹山古街简介
东兴竹山古街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竹山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商贸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古街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百年沧桑,仍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和文化遗迹。
街道两旁的古建筑风格各异,有青砖灰瓦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商铺和庙宇。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古街上的石板路,这是一条由大块青石铺成的道路,历经百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
古街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小吃,如竹编、木雕、陶瓷、豆腐干等。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里还会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竹山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东兴竹山古街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老街区,是了解中国南方传统商业文化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防城港界碑风景区介绍
防城港界碑风景区介绍
防城港界碑风景区主要指大清国一号界碑,它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东面10公里的北仑河出海口,即竹山港旧码头旁的小山坡上。
这里不仅是广西沿边公路的起点,也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起点。
大清国一号界碑高米,宽米,厚米,用沿海所产的海蚀岩凿成。
清光绪十六年四月(即1890年4月)立碑,碑文为当时的清政府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
这个地方视野空旷,能看到一大片红树林和大海。
如果到情人堤上走一走,虽然可能会被海风吹得头发乱飞,但风景很好。
走到堤坝尽头,遥远的他方就是越南。
此外,情人堤对面有一个红蓝色相间的建筑物,酷似一个“人”字,它被称为“山海相连地标广场”,夏天想必会有很多竹山村居民来这里吹海风。
总的来说,防城港界碑风景区是一个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以上介绍仅供参考,如果想要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前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介绍
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介绍
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位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竹山镇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界碑亭。
该界碑亭建于明朝时期,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竹山界碑亭是明代时期划定广西与广东边界的一座重要界碑亭。
它是由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建造而成,共分为两层。
底层为方形,上面刻有清晰的边界线和文字记录,向后世传递了明代时期的地理信息。
顶层为特殊的建筑风格,呈八角形。
界碑亭的顶部覆盖着青色琉璃瓦,整体造型优雅庄重。
在界碑亭的正中央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广东省防城港市竹山界碑亭”八个大字,凸显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
竹山界碑亭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
亭内种有一些花草植物,四季不同形态的花朵与碑亭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许多游客常常选择来此观赏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竹山界碑亭不仅具有硬件设施的观赏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广西与广东两省边界的历史变迁,记录了边界划定的标志性事件。
这里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和研究边防历史的重要资源。
无论是作为旅游景点还是历史文化遗址,防城港竹山界碑亭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将让人们感受到时光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防城港市名胜古迹游
防城港市名胜古迹游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拥有众多名
胜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带您领略防城港市的名胜古迹之旅。
古城风貌
防城港市内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如城墙、古门楼等,展现着古代建筑的魅力。
漫步在古城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沉淀,领略古城的风貌,让人心驰神往。
海滨风光
防城港市紧邻大海,拥有优美的海滨风光,沙滩洁白细软,海水清澈见底。
沿海
一侧的景色宜人,吹着海风,俯瞰海天一色,心旷神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古迹探访
防城港市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如古寺、古塔等,每个古迹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游客可以探访这些古迹,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名胜园林
防城港市内还有一些优美的园林景观,如古典园林、现代公园等,绿树成荫,花
草芬芳。
在园林中漫步,感受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让身心得到放松与治愈。
美食文化
防城港市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如海鲜、特色小吃等,口
味独特,引人入胜。
品尝当地美食,体验不同的味觉享受,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防城港市名胜古迹游,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美食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丰
富多彩的旅行体验。
无论是追寻古迹历史,还是享受自然风光,亦或是品味美食文化,防城港市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您留下难忘的回忆。
南宁市古代碑刻资料
文志》
11 修理陆楚桥记
雍正
12 重修灵水真武庙碑记 康熙十一
年
13 新建西江元帝祠碑记
万历
14 重修东街元帝宫碑记 康熙四十 二年
15 玉印山记
16 起凤山记
17 平妖懋绩碑记
崇祯十六 年
18 郡伯董公德政碑
明
19 重修武缘县学宫记
乾隆
20 重修武缘县学宫碑记 乾隆五十 七年
21 重修武缘县儒学碑记
卷四十六《艺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明
吴 高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卢 瑞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乐 章 乾隆《横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明
黄 琮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蒋山卿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文志》
3 重修宾州儒学记
明
谢利贞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4 重建太平桥记
明
梁运规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5 重修宾州记
明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介绍
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介绍1. 引言防城港竹山界碑亭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南部的竹山镇,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该亭建于明代,是中国古代边界标志之一,也是防城港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竹山界碑亭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建筑特点竹山界碑亭的总体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整座亭分为三进院落,主要由门楼、正殿和后殿组成。
门楼高大宏伟,上书“竹山界碑亭”四个大字,彰显了其独特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正殿是竹山界碑亭的核心建筑,呈方形,共有五间。
正殿内供奉着明代皇帝御制的一块巨大石碑,上刻有“国家疆界”的字样。
这块石碑是当时明朝政府为了标志国家边界而设立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后殿是竹山界碑亭的最后一部分,呈长方形,共有三间。
后殿是用来供奉历代修复竹山界碑亭的官员和工匠的神牌,以示对他们的敬意。
3. 历史背景竹山界碑亭建于明代,当时中国正面临着边疆防御的压力。
为了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明朝政府决定在各个重要边界地区设立界碑。
竹山界碑亭就是其中之一。
据史料记载,竹山界碑亭最初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当时是为了标志明朝与越南之间的边界而建。
随着历史变迁,该亭多次修复和扩建,成为一个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
4. 文化价值竹山界碑亭作为中国古代边界标志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对疆界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反映了中越两国在历史上的交流和边境争议。
这座亭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明代边界政策和地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保护与传承竹山界碑亭作为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亭子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了加强对竹山界碑亭的保护和传承,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进行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
“大清国钦州界”史话
“大清国钦州界”史话一般情况下,国界以国名命名刻碑立之,相信没有什么疑问,顺理成章。
然而有一个地方,却以地名为“国界”,比较罕见。
现在仍然屹立在中越边境防城港市东兴(时钦州为州府辖防城港市,不含上思县)的“大清国钦州界”便是一例。
2017年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立碑时的1890年,钦州属广东,广东与越南边界又在钦州境内,这是大清国钦州界的出处。
中越勘界钦州知州(相当于现在市长)李受彤为勘界亲力亲为。
“大清国钦州界”一号界碑的碑文为当时的清政府界务总办、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
碑位于北仑河出海口的小山坡上,碑高1.7米,宽0.7米,厚0.4米,用沿海所产的海蚀岩凿成。
这富有特色、内容丰富的历史景点,是游客常常打卡的地方。
中越边境一号界碑19世纪中叶,法国开始侵略蚕食越南,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
后来清朝作为宗主国受邀派兵抵抗,钦州的冯子材及刘永福所率黑旗军参战。
屡次大败法军。
同治十二年(1873年)刘永福应越南国王邀请率黑旗军抗法,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因功被越王封为兴化保胜防御使(越南官名)。
刘永福肖像光绪九年(1883年)刘永福再次援越抗法,在河内城西大败法军,击毙法军统帅李维业,被越南封为三宣提督(越南官名)、赐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管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
中法战争爆发后,受清政府收编,以记名提督在中越边境抗战,曾在临洮大败法军。
回国后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抗击日军。
后任广东南澳镇总兵,官至广东省民团总长。
刘永福塑像(钦州)与此同时,1884年中法战争时,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
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张之洞,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材,冯子材曾历任广西、贵州提督。
中法战争时,已年近七十,被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在广西边境击退法军。
1885年3月,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凭祥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
冯子材肖像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
南宁百色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古代地方著述简介
南宁百色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古代地方著述简介孙剑伟整理一、桂西南古代地方人士著述一览表说明:1 永淳县,明初属浔州府,治今横州峦城镇。
洪武十年,属南宁府。
十四年,隶横州。
1952年撤永淳县,将其所属地区划归横州、宾州县、宣化县管辖。
2 白山土司,清至民国时期政区,清顺治初由白山土巡检司改名,治所原在陇兔村,康熙十七年(1678)徙今马山县治白山镇。
3 唐元和初,归淳州更名归顺州(治今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
明初废,弘治九年(1496年)复置。
光绪十二年(1886)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
1912年,废归顺州,置归顺府。
1913年废归顺府,置靖西县。
4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置崇善县(治今崇左市新和镇)。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崇善县治由新和迁到太平府(今崇左市区),为府治。
1951年,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今为崇左市城区。
5 1929年改万承州置,属广西省。
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
1951年撤销,并入大新县。
6 明成化八年(1472年)改永康土县为流官同正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将思同土州并入,遂升为州,称永康州(治今扶绥县中东镇中东街)。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又将归流的陀陵土县并入永康州。
1912年改永康州为县。
1914年,改名同正县。
1951年,同正、扶南、绥渌三县合并为扶同绥县,旋改为扶绥县。
以上表格所列桂西南地方人士著述凡204部。
明代作品17部,清代187部。
南宁市139部,百色市21部,崇左市30部,北海市9部,钦州市4部,防城港市1部。
二、现存桂西南古代地方人士著述部分简介①《奖黎安莫集》:(明)萧云举编辑。
萧云举(1554-1627),字允升,宣化县(今南宁市)人,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授翰林院检讨、左赞善,国子监司业、右庶子、祭酒、詹事,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充经筵日讲官三品。
在京任官33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以继母羊太夫人里居乞归省。
防城港简介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防城港简介
防城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海滨边陲港口城市。
防城港是广西面向东盟的门户城市和中国与东盟陆路桥梁重要枢纽,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防城港。
地理位置:
防城港地处北纬21°34′至22°40′,东经108°52′至110°01′之间。
防城港东临北部湾,南临南海,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与越南隔海相望。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防城港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历史文化:
防城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防城港是中国古代\
1。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以下是2017年广西的一些文物保护单位:
1. 南宁市
- 青秀山古墓群:位于南宁市青秀山脚下,是广西保存完整的古墓群之一,包括了汉代至唐代的墓葬。
2. 桂林市
- 漓江石窟:位于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沿岸,是一处岩洞石刻艺术遗产,有数百年历史。
- 象山古石墓群:位于桂林市象山区,包括了汉代至唐代的墓葬。
3. 柳州市
- 柳州古城墙遗址:位于柳州市柳江区,是明代的城墙遗址,现存城墙约有4.6公里长。
4. 梧州市
- 岑峰古寺:位于梧州市万秀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建于北宋时期。
- 防城港市
- 马尾寺: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以上只是广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例子,广西还有许多其他有价值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钦州市古代碑刻资料
钦州市古代碑刻资料序号名称时代作者出处保存情况(亡逸、原碑保存、有拓片存世、仅存文字等)一、钦州市区1 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隋大业五年佚名道光《钦州志》卷十一《古迹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钦州市志•文化志》第五章“碑碣”,广西人民社,2000碑存,现藏广东省博物馆2 钦州学记宋张栻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3 重建钦州学宫记宋淳熙四年张栻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似与《钦州学记》相同,待考4 天涯亭记明陶九畴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5 修钦州堂记明伦以训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6 思文社学记明林希元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7 陆眼那架营记明林希元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8 征南碑记明田汝成乾隆《廉州府志》卷二十上《艺文奏疏》、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9 平南碑记明黄佐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0 重建元帝观记明□芳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11 修建城楼碑记明许之屏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12 修复鸿飞坝基记明李五美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3 修复东月城旧门记明李五美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4 重建钦州文庙碑记清李朝鼎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5 浚泮池碑记清吴邦瑗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6 重修天涯亭记清董绍美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7 建立义学田碑记清董绍美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8 重修鳌鱼洲文昌阁记清周硕勋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19 回澜书院田记清刘业勤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20 太守康公德政碑清冯敏昌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21 重修学宫记清秦灜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22 重建城东文昌阁记清朱依敬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23 重建东坡书院添设膏火碑记清仇鼎修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24 重建城隍庙碑记清仇鼎修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25 建倪贞女墓坊记清吴光勋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道光《廉州府志》作“贞墓坊记”26 创建风神庙记清徐芬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道光《廉州府志》卷二十四《艺文二》27 重修西楼武庙记清朱椿年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文志》唐据民国《钦县28唐刺史宁道务墓志铭碑《钦州市志•文化志》第五章“碑碣”,广西人民社,2000县志》载:“按此墓志发现于民国九年,因其质为陶,发见时,已碎为十片,……民二八年十一月日寇犯钦,仓猝不及移藏,捣碎六分之五,现存尾一角,纵横仅一尺,有全碑六分之一,惜哉。
[总结]防城陵园简介
防城烈士陵园防城烈士陵园位于防城镇夏岭(因著名革命烈士刘镇夏葬于此山而得名),1990年夏始建,1992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2亩,建设总资金43万元。
1995年12月,防城烈士陵园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初正式受匾,并举行挂匾仪式。
为加强对防城烈士陵园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作用,1995年设立防城烈士陵园管理办公室,负责烈士陵园的日常管理和陵园的建设、维修、绿化、卫生等工作。
大门至纪念亭筑有105级花岗岩台阶,纪念亭前有一花岗岩丰碑,高2米、长3.5米,碑正面雕刻着原自治区顾委会主任黄云书写的“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碑背面刻有记载防城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碑文。
烈士纪念亭就建在最高处,亭高8米(两层),为八角琉璃瓦建筑,纪念亭由32根坚硬的花岗岩石柱擎起,东门和西门是两层亭阁;北门和南门是低层亭廊。
亭南门上方刻有“壮志凌云”,北门上方刻有“光照人间”八个大字。
亭西门一架旋转式楼梯直通纪念亭二层,登上纪念亭二楼浏览,可以鸟瞰防城。
纪念亭中央空地上,靠西门处一字型地摆着五位革命烈士的雕像,中间站立的是钟竹筠烈士,高达3米的全身像,左边是黄木芬、刘镇夏烈士的半身雕像;右边是邱祥霞、陈凤鸣烈士的半身雕像。
雕像底座均用花岗岩建造,塑像是用汉白石雕刻而成。
纪念亭四周有《丁末惊雷》、《南天曙光》、《烽火岁月》、《边陲丰碑》四组浮雕。
《丁未惊雷》反映了丁未年防城人民参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起义。
《南天曙光》反映了钟竹筠于1927年1月成立防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烽火岁月》刻画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防城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武装斗争的情形。
《边陲丰碑》展示了防城人民欢庆全国以及防城全境解放,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喜庆场景。
纪念亭南面是刘镇夏烈士墓,墓里埋葬着刘镇夏烈士和他的两个警卫员的遗骨。
几年来,防城区委、区政府不断增加对陵园的投入,仅2005至2007年共投资30万(上级拨15万,自筹15万)在陵园内铺建2条3公里长,2米宽的环形水泥路面,以及东、西面台阶。
广西碑刻简介
广西回族碑刻简介据南宁回族最新的人口统计。
2008年,广西有回族人口约3.5万人,在自治区内各少数民族中列在第7位。
据广西柳州、桂林民间口碑资料,认为回回先民最早进入广西是在宋元时期。
据说,柳州市东门外鹧鸪台清真寺原有一块石碑,上面有关于回回先民随狄青南征的记载,并说这些人后来留居柳州。
直到太平天国与清军在柳州展开激战,鹧鸪台清真寺被毁,此碑无存。
据《广西通志·宗教卷》记载: 穿山清真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建于元代初期。
但回族传入广西的高峰是明清时期,广西回族穆斯林的白、马、宋、常等20多姓氏大都是明清进入广西定居。
据广西伊协1990年对区内各地调查得出,,全广西曾建清真寺37座,从其始建年代来看,元代1座(现存1座),明代5座(现存3座),清顺治至乾隆年间13座(现存11座),嘉庆至清末9座(现存5座),民国年间5座(均无存),年代不详的4座(现存1座)。
由此可说明大量进入广西的回族穆斯林为明清两代。
又《中国回族大词典》载:马昆岗,广西马姓回族两大支始祖之一,明河北宛城人,因无心仕宦,乃游历名山大川,曾先到广东,后入广西,定居临桂县旧村,随后迁桂林、南宁诸地。
《柳文》中写道:(在柳州)“北京宛平县教门明故马公汝林之墓,生于庚午年十月十八日,殁于昭武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碑中的昭武元年即康熙十七年。
从文字史料记载,从宛平进入广西的伊斯兰人,其始祖为马昆岗,氏族谱载:“昆岗公系直隶省顺天府宛平县籍人。
顺治九年,卜居广西桂林村临桂县之旧村。
”这说明柳州的“宛平马公汝林”是从桂林移居柳州。
总的来看,广西回族最初的聚居点是以桂林为中心的,这主要是元明时期。
在这之后的明末清初,随着桂林回族聚居点的不断扩大和增加,以及外省回族继续流入,桂林回族开始向柳州、南宁和百色等地迁移。
这样在柳州、南宁和百色地区的回族聚居点开始形成,或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有回族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防政发[2010]33号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的通知
正文:
----------------------------------------------------------------------------------------------------------------------------------------------------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防政发〔2010〕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经各县(市、区)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确定罗周文等7人为我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予以公布。
请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和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附件:
防城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编号姓名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罗周文京族哈节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2苏春发京族独弦琴艺术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3黄尚文京族鱼露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4武瑞珍京族服饰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5叶志颜采茶戏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6邓有芬大板瑶服饰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7岳建宵上思虽蕾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
——结束——。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物博物馆
【发文字号】防政发[2010]29号
【发布部门】防城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9.19
【实施日期】2010.09.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防政发〔2010〕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驻港各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我市文物的保护,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经市人民政府核定,现将我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公布(名单附后)。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我市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九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共十处)。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
边海拾贝山邑撷英——防城港市历史陈列(讨论稿)防城港市博物馆2011年4月目录设计说明 (3)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设计思路和框架结构 (3)序厅 (4)前言 (4)防城港市建置沿革表 (4)防城港政区图 (5)防城港市简介 (6)第一部分文明前奏 (7)第一单元海滨贝丘 (7)第二单元大山石器 (8)第二部分匠心巧技 (13)第一单元铸铜冶铁 (13)第二单元焙陶炼瓷 (19)第三单元镌石镂木 (27)第三部分伏波南征 (31)第四部分海上古渠 (33)第五部分边关风云 (34)第一单元边防故迹 (34)第二单元教案实录 (35)第三单元抗法名将——刘永福 (36)第四单元反清起义 (41)第六部分民国春秋 (43)第一单元南天之王——陈济棠 (43)第二单元抗日硝烟 (53)第三单元革命洪流 (54)第四单元各界精英 (57)第七部分中越友谊 (60)结束语 (61)陈列展品统计表 (62)设计说明1.本方案斜体字为提示用语,不上版面。
2.所列照片另见附件,如认为不可用,可自行重拍。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导向,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效果,涵括防城港考古发掘、文物征集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突出防城港历史的地方特色。
总体目标:提供解读防城港历史的实物和文献资料,展示防城港历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打造宣传防城港的文化名片,增强防城港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鼓舞防城港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设计思路和框架结构设计思路:以文物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结合照片、雕塑、绘画、图表、模型、沙盘和场景等辅助展品,注重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将防城港历史划分成若干专题进行陈列,重点突出边、海、山、的地方特色。
框架结构:采用“专题单元陈列”的结构,总体上以时间为序,设置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下设若干单元;内容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包括文明前奏、匠心巧技、伏波南征、海上古渠、边关风云、民国春秋和中越友谊七个专题;在防城港历史发展脉络这个主线的统领下,各专题相对独立,又互相照应,既能使观众了解防城港历史文化概况,又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广西石刻档案述略
广西石刻档案述略
庞铭辉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广西的石刻档案包括摩崖石刻档案和石碑石刻档案,这两类石刻档案数量众多,遍布广西各地,内容也极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军事、科技、民族关系、民族风情等方面.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庞铭辉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西石刻在我国文献史上的独特贡献——广西石刻研究之八
2.广西石刻的历史成就与整理之不足——广西石刻研究之三
3.石刻不宜入藏档案馆——从"清代石刻档案进档案馆"谈起
4.广西石刻医学文献述略
5.广西历代石刻档案述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城港市古代碑刻资料
序号名称时代作者出处保存情况(亡逸、原碑保存、有拓片存世、仅存文字等)
一、防城港市区
1 筑防城堡记万历三十五年梁调元道光《钦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道光《廉州府志》
卷二十四《艺文二》
2 大清国钦州界碑光绪十六年李受彤新华网、广西博物馆网站共25块,分布在防城
区。
2010年8月,除
了位于东兴市边界的
两块界碑被当成文物
原地保护不动之外,
其余的旧界碑全部挖
掘,择地保存,其中
13号、15号界碑分别
被中国博物馆、广西
博物馆保存。
二、上思县
1 上思迁建州治记明彭金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六《艺文志》
2 重修上思州城记嘉靖丙辰年吴元璧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六《艺文志》,民国四年
《上思县志》卷六《艺文》
3 上思州儒学记明郭应聘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六《艺文志》
4 上思州儒学记明刘珍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八《艺文志》
5 上思州题名记明侯世屏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八《艺文志》
6 上思州重修儒学
记万历丁巳年侯世屏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八《艺文志》,民国四年
《上思县志》卷六《艺文》
7 上思州重修钟楼
记明侯世屏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
八《艺文志》
8 重修城隍庙记万历乙卯年侯世屏民国四年《上思县志》卷
六《艺文》
9 上思州设义学记清戴梦熊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艺文志》,民国四年《上
思县志》卷六《艺文》10 重修上思州城记清戴梦熊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艺文志》
11 上思州重修城隍
庙记清戴梦熊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艺文志》
12 上思州坛壝(音
委)记清戴梦熊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艺文志》,民国四年《上
思县志》卷六《艺文》
13 上思州新建义学
记清蒋日棠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二《艺文志》,民国四年
《上思县志》卷六《艺文》
14 上思州新建养济
院碑记清蒋日棠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
二《艺文志》
三、东兴市
1 大清国钦州界碑光绪十六年李受彤新华网、广西博物馆网站共8块,第一块号称
大清国第一界碑,立
于东兴市竹山村、北
仑河口。
2010年8月,
除了位于东兴市边界
的两块界碑被当成文
物原地保护不动之
外,其余的旧界碑全
部挖掘,择地保存,
其中13号、15号界
碑分别被中国博物
馆、广西博物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