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
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高边坡安全评价与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高边坡安全评价与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36e9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4.png)
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高边坡安全评价与防控关键技术与
应用
在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高边坡的安全评价与防控是一项关键技术,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主题的详细分析:
首先,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稳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稳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离散元等方法,对高边坡在各种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进行计算,从而评估其稳定性。
风险评估则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预测和评估。
其次,防控关键技术包括灾害预警、加固与防护、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灾害预警是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应力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发出预警。
加固与防护则是采取物理加固(如挡土墙、抗滑桩等)和化学加固(如水泥浆、土壤固化剂等)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生态修复则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手段,改善边坡生态环境,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应用方面,这一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交通、采矿等工程领域。
例如,在水电站建设中,高边坡的安全评价与防控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安全使用。
在矿山开采中,高边坡的崩塌、滑坡等灾害可能对开采作业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高边坡安全评价与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同应对自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一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复杂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及相应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及相应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6b3ebc561252d381eb6e5c.png)
复杂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桩型,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灰岩地区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1岩土工程地质状况1.1地层分布灰岩地区地层大致分布有:a.人工填土层(Qml);b.冲洪积层:分布有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等,呈软塑至可塑状态,孔隙潜水量大,渗透性能好;c.残积层:由灰岩风化残积而成,一般为湿—饱和,流塑至可塑状态,与基岩的接触带部分由于潜水影响呈流塑状态;d.岩层:为灰岩(大理岩)、断层、裂隙、岩溶发育,基岩面溶沟溶槽等溶蚀现象严重。
1.2岩溶发育特征灰岩地区的岩溶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普遍表现为:(1)自上而下,由强变弱,基岩面上分布着溶沟、溶槽,浅部基岩岩溶发育较强,有的甚至呈串珠状自上而下分布,深部为古老溶洞,分布较少,暗河为古老溶洞连通而成;(2)浅部溶洞充填物多,深部充填物少,充填物呈全充填一半充填一无充填,一般呈流塑—软塑状态;(3)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频繁地方溶洞较发育。
1.3地下水特征灰岩地区地下水按其赋存介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赋存于冲洪积及残积层的孔隙水,渗透性强;b.赋存于下伏溶洞、溶蚀裂隙及暗河中的岩溶裂隙水,连通性好,水量丰富;c.赋存于构造断裂带中的裂隙水,连通性强。
2对基础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2.1对持力层的影响及措施由于灰岩地区冲洪积、残积层渗透性能好,在孔隙水丰富的情况下,土层的强度和深基坑的支护将大受影响,降水措施也易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同时土洞发育也会严重影响土层的稳定性,因此,在地下潜水丰富、土洞较发育的灰岩地区,不宜采用天然基础。
由于岩溶的发育,若桩基础落在溶洞顶部、当顶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容易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dc6ab0e16fc700aba68fc0c.png)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复杂: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中等: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简单: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
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
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
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
隧道施工中如何应对复杂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中如何应对复杂地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c080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5.png)
隧道施工中如何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复杂地质条件是经常遇到的难题。
这些复杂地质条件可能包括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岩溶地貌、高地应力、瓦斯地层等等,它们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塌方、突水突泥、围岩大变形等,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复杂地质条件,是隧道施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要细致和全面。
这是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基础。
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手段,尽可能准确地掌握隧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等。
同时,还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复杂地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时,需要采取特殊的支护措施。
软弱围岩自身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形和坍塌。
通常会采用超前支护,如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等,来加固前方围岩。
开挖时应采用短进尺、弱爆破或机械开挖的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形成有效的支护体系,控制围岩变形。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在穿越断层破碎带前,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准确判断断层的位置、规模和性质。
施工时,可以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提高破碎带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断层破碎带内有大量地下水,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降低水压。
开挖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采用台阶法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并加强支护。
岩溶地貌在隧道施工中也较为常见。
岩溶可能导致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现象。
施工前要通过地质勘察和物探等手段查明岩溶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对于小型溶洞,可以采用回填、跨越等方式处理;对于大型溶洞和暗河,需要制定专门的处理方案,如架设桥梁、修建涵洞等。
同时,要做好防排水措施,防止岩溶水对隧道造成危害。
高地应力地区的隧道施工容易出现围岩大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地应力测试,了解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开挖时要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和开挖方法,尽量减少围岩的应力集中。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与对策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2771b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4.png)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与对策肖广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100844)摘要:结合既有铁路隧道工程经验,针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岩爆、活动断裂带、高地温、高压富水断层等典型复杂地质条件,分析其特点并提出修建技术对策。
高地应力软岩的特点是围岩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主要对策为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机械化施工、优化工艺工法、快速封闭成环等;岩爆的特点是预测难度大、对施工安全和工效影响大,主要对策为微震监测、释放地应力、加强支护、设备和人员防护等;高地温的特点是恶化作业环境、降低工效,主要对策为按照温度分级采取洒水、加强通风、冰块或机械制冷等降温措施;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是地质破碎、断裂带错动直接破坏结构,主要对策为大刚度环形衬砌、预留变形及补强空间、组合宽变形缝等;高压富水断层的特点是施工易产生突泥突水,主要对策为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泄水、加固地层、加强支护等。
相关修建技术对策可为川藏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川藏铁路;高地应力;软岩;岩爆;高地温;活动断裂带;高压富水断层;修建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12-0035-08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12.0350引言近年来,随着铁路隧道建设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隧道修建技术也在逐步提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和隧道强国[1]。
赵勇等[2-3]通过工程试验和现场实践研究提出软岩大变形铁路隧道的变形机制和处治措施,在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得到成功应用;韩侃等[4]依托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分析岩爆典型特点,确定防治岩爆的动态施工技术;雷俊峰[5]从拉日铁路吉沃希嘎典型地热隧道产生高地温的原因与特征着手,从多个方面制定工程对策;耿萍等[6-7]通过数值计算和工程试验,研究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响应特性和设防措施;张金夫等[8]在大瑞铁路大柱山隧作者简介:肖广智(1964—),男,正高级工程师。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f466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0.png)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应对挑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
1. 地质勘察: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的风险。
这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石稳定性等。
2. 岩土处理:如果地质条件包括大量的岩石或者松散的土壤,可能需要进行岩土处理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这可以包括灌浆、挤浆、喷射混凝土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壤或岩石的物理性质,提高其稳定性。
3. 断层处理:如果地质条件包括断层,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处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这可能包括断层的填充或者加固。
4. 地下水控制: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地下水。
这可以包括水井、排水系统或者暂时的围堰。
5. 预制构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制构件可以减少在现场施工时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预制构件可以在控制良好的环境中制造,并在需要时直接安装到工地上。
6. 监测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地质监测,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地质变形的监测等。
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施工人员,以便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措施。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要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和相关专家。
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处理方法
![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b937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b.png)
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复杂地质条件对岩土结构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更具挑战性,并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一、地质勘察和分析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时,地质勘察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通过深入了解地质情况,包括地层、岩土性质和地下水位等,可以对地区的地质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通过地质勘察和分析,工程师可以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二、地基加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的加固是确保岩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地基加固方法。
例如,当地存在较弱的土层时,可以采用灌浆、挤浆和土壤改良等方法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桩基、梁板等加固措施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问题。
三、防渗措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结构常常面临地下水位较高、渗水量大的情况。
为了保证岩土结构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常用的防渗方法包括地下连续墙、防渗帷幕等。
这些防渗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流入岩土结构,同时保持岩土结构的稳定性。
四、岩土结构的加固和支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结构常常需要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加固和支护方法。
例如,在岩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方法来加固和支护结构。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岩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五、生态保护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时,生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和生态滩涂建设等方法来保护周围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处理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察和分析、地基加固、防渗措施、加固和支护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施工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c7471f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5.png)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施工一、复杂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施工的影响在施工基坑工程时,复杂的地质条件是施工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坚硬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施工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
1.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层的性质和形态。
复杂的地质构造可能导致基坑工程中出现断层、岩溶地貌、山岳地区以及其他难以预测的地质现象。
这些现象对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进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特别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来解决。
1.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与地面之间的界面。
当地下水位高于或接近地面时,基坑的稳定性将受到挑战。
地下水流动可能导致土体流失和基坑坍塌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控制地下水位,确保基坑的稳定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1.3 土壤类型和坚硬程度土壤类型和坚硬程度是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坚硬的土壤可能需要采用爆破和钻探等方法进行处理,而软弱的土壤则可能需要采用加固和加筋的措施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施工的解决办法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有一些关键的解决办法需要采取。
2.1 前期调查与勘察在进行基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期调查和勘察工作。
通过细致的地质勘察和土壤试验,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坚硬程度等信息,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对施工的影响。
2.2 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设备。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可能需要采用先进的钻探技术、爆破技术和加固技术等措施。
例如,对于软弱土壤,可以采用灌注桩、钢板桩等加固手段;对于硬质土壤或岩层,可以使用爆破技术进行拆除。
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78bae3f111f18582d05a90.png)
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分析桥梁建设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运行,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桥梁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会影响桥梁建设的工程进度,加大建设的难度。
本文以某大桥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处理影响桥梁建设质量问题的措施。
标签:复杂地质条件桥梁建设影响分析在桥梁建设中,复杂的地质条件普遍存在,给桥梁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某大桥岩土层结构比较复杂,桥址区地层包括人工素填土、粘性土、碎石、砂、卵石、及砂岩、粉砂岩强风化层组成,局部有岩脉侵入,地表凹凸不平,因受到气候的影响,岩石风化比较严重,地表的植被覆盖率比较低。
复杂的地质结构使施工前期的勘察难度增高,增加了工作量。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土结构表现为地层的多样性及地层分布的不规律性等特点,在目前的勘探手段及资金有限情况下,给勘探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本文以某大桥作为案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措施。
1工程概况某大桥大桥起止桩号为K138+901.5~K138+688.5,長777m,最大高度为39m,设计为公路Ⅰ级,桥面净宽2×11m,上部结构为4×30+4×30+4×30+4×30+3×30+3×30+3×30PC连续T梁,下部结构为桥台分别采用肋式台、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根据设计布置和要求,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共布置26孔。
桥台左侧SQ001位于存煤场棚内,将其移至桥台右侧施工;SQ002因位于省道开挖边坡边缘,出于安全考虑,沿轴线移孔至安全地带施工;SQ019因位于电线杆下,出于安全考虑,移孔3m左右。
2地质条件对大桥建设的影响2.1地形地貌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该场区属冲洪积河谷及残坡积坡地地貌,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一般高程介于156.0~164.0m之间;两侧桥台位于山坡上,自然山坡坡度25°~140°,地势较陡,山坡植被发育。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3674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1.png)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1. 确定勘察范围: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勘察范围较大,需要合理确定勘察范围,以充分了解地质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遥感、卫星影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勘察范围的确定。
2. 选择勘察方法:根据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勘察方法。
对于高山地区,可以采用航空或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勘察;对于悬崖陡壁地区,可以采用悬崖陡壁勘察技术;对于水域地区,可以采用水下勘察技术等。
3. 地质地貌勘察:对地质地貌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表地貌特征、地层分布、断裂带、滑坡地貌、河流分布、岩溶地貌等。
通过对地貌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4. 岩土特性勘察: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特性的确定对于岩土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包括土壤的颗粒分布、颗粒间的离散程度、土壤的压缩性、剪切特性等。
对于岩石,需要确定岩石的结构、结构面的规模和分布、裂隙特性等。
5. 水文地质勘察: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文特征等。
需要了解地下水的来源、补给途径、流向等,以及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6. 地质灾害隐患点勘察: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如滑坡、塌方、地震等。
需要对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带、断层特征等。
7. 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地质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地质勘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8. 技术预测和预报:根据勘察数据,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技术预测和预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工程设计参数。
9. 勘察报告编写:根据勘察结果,编写详细的勘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岩土特性分析、水文地质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析、数据处理结果等内容。
10. 施工监测和治理措施: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施施工监测和治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可以利用现代岩土监测技术对岩土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2)
![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e45378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c.png)
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一、前言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地下土层复杂、地质环境恶劣的工程施工地,此类地质条件给施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PHC管桩作为一种常用的桩基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
本文将介绍针对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的施工工法,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性强:能够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包括高含水层、软弱土层、坚硬岩石等。
2. 灵活性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桩径和桩长,以满足工程需求。
3. 施工速度快:采用大型机械施工,施工效率高,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4. 桩身质量好:采用预制管桩,质量可控,且桩身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钢筋加固。
5. 环保性好:施工过程中无废弃物产生,对环境无污染。
三、适应范围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1. 建筑物地基处理:适用于大型高层建筑、地铁、桥梁等复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2. 基础处理:适用于软弱地层地基处理,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土木工程:适用于江河湖泊、海域等地下工程的桩基处理,能够抵抗水下挤压力和浮升力。
四、工艺原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径和桩长,并进行桩的布置计划。
2. 采取的技术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包括挖孔机、锥桶、可伸缩支架等,并采取适当的地下水位控制和土层处理措施。
五、施工工艺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PHC管桩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规划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材料和机具设备。
2. 挖孔:使用挖孔机对地下进行挖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挖孔深度和直径。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05ba6156bd97f192279e964.png)
判定因素
复杂程度
复杂中等简单
1、地形地貌中低山区,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度
>30°,地面相对高差大。
残积台地、低山丘陵,地形坡度10°~30°,
地面相对高差较大。
山前沟谷、冲
洪积阶地,单
一地貌单元,
地形坡度<
10°,地面相对
高差较小。
2、地质构造具区域性断裂带,有多组断裂,褶皱、裂
隙发育。
具一般性断裂,褶皱、裂隙较发育。
断裂、褶皱及
裂隙不发育
3、矿体赋存
条件
根据矿种、埋深、厚度、产状等,结合开采方式综合判定。
4、工程地质条件岩性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
岩性变化较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岩性单一,岩
土体工程地质
条件良好。
5、水文地质条件隐伏岩溶型充水矿山,矿层(体)顶底板
透水性强,矿坑涌水量大。
以孔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山,矿层(体)顶底
板透水性中等,矿坑涌水量较大。
以裂隙水为主
的充水矿山,
矿层(体)顶
底板透水性一
般,矿坑涌水
量小。
6、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
(g)
≥0.40.1~<0.4<0.1
7、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大。
较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较大。
不发育,对矿
山工程影响
小。
8、环境地质问题
类型多,影响严重。
类型较多,影响较严重。
类型单一,影
响轻。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
![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86161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d.png)
第1章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1.1 成都地质环境概况1.1.1 气象水文特征成都市属东部季风区及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亚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较暖少雨,无霜期较长;春季气温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回升早,天气变化不稳定,降雨量偏少,春旱时有发生;夏季多暴雨、洪涝,亦常有干旱;秋季阴雨连绵。
全年阴天多,为全国日照时数较少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800~1 000 mm,西部多于东部。
全年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
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160 d,7月、8月多暴雨。
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图1-1)。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200~1 300 h。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5%。
平均年蒸发量可达1 130 mm。
图1-1 成都降水与日照时数分布成都平原河流分属岷江、沱江、涪江水系。
各水系从西北部各大小山口进入平原后呈扇状分流(图1-2)。
岷江水系流经平原西南部后汇于新津县流出区外;沱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汇于金堂赵镇流出区外;涪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流出区外。
各水系在平原的分流密度平均每千米2.5条,与江河配套的各级渠系每千米为2~4条,是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都江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渠首处于岷江冲积扇顶点,可利用岷江丰沛的水量控灌整个成都平原。
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图1-2 成都水系分布1.1.2 地形、地貌特征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
市区以西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二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以东为成都市东部台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坡度平缓。
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受扇状平原的控制,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为484~540 m。
受区间内数条现代河流及古河道的影响,地形有一定起伏,但在市区内因长期的人类活动改造,原始地形已不甚清晰。
区内地貌类型单一,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其主体地貌单元为冰水堆积扇状平原二级阶地,受后期河流的切割改造,表现为东南展布的相互平行的条带状河间地块。
复杂地质条件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概述
![复杂地质条件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dada2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5.png)
复杂地质条件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概述1.1 前言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行的工程建筑物[1]。
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0年隧道会议综合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2]:“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均称之为隧道。
近代隧道兴起于17世纪的运河时代,从这一时期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运河隧道。
1820年前后,随着铁路运输的兴起,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之后的美国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先后开始修建铁路隧道。
到目前为止(2000年的统计数据),世界各国铁路网上的隧道近10000座,总长超过12000 km(约占世界铁路总长的10%)。
目前隧道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瑞士、德国、奥地利和加拿大等国,其中,有超过总长1/3的隧道是20世纪50年代后在中国和日本的铁路线上建成的[3]。
我国第一条铁路隧道是1890年建成的台湾狮球岭隧道,1903年建成第一座长度超过3 km的兴安岭隧道。
截止2003年年底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大陆上已建成的铁路隧道有7400余座,总长约4200km;公路隧道1970余座,总长度近1000km;已建成运营的城市地铁总长近200km。
据初步统计,“十五”计划期间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地铁轻轨等领域合计约有总长3000km隧道工程需要修建[4-5],每年新增铁路、公路隧道350km以上,其中长度大于10km/座的隧道约占10%。
因此,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最复杂、今后发展最快的国家[3-6]。
长期以来,我国根据隧道所在的位置的不同将隧道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
对山岭隧道的建设,根据隧道长度将隧道区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和短隧道,划分标准如下[2]:(1)全长10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2)全长大于3000m小于10000m为长隧道;(3)全长大于500m小于3000m为中长隧道;(3)小于500m为短隧道。
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技术
![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4d716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c.png)
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技术摘要:目前,国内顶管在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下施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不过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顶管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进步,使得国内的工程建设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关键词:复杂多变、顶管施工、工程质量在过去的建设施工中,人力物力是地下管道铺设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在实际施工中,规模会很庞大。
不仅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干扰,还会对附近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况且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性,难以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无形间施工成本就加大了很多。
而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推广运用,极大的改善了施工效率,今天就来探讨下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该如何展开。
一、顶管施工技术理论的介绍(一)什么是顶管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技术就是指可以在施工中不去开挖,直接对管道进行铺设和维修,通常也被叫做非开挖施工技术。
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地下管道、电缆铺设中被广泛使用,效果非常显著。
例如一些比较复杂多变的环境,施工场所的建筑大多数都是那种历史文物建筑,为了保护这些建筑,不可能采取大规模人力管道铺设的方法,这时候就可以选择顶管施工技术去完成。
(二)顶管施工的技术原理顶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靠着管道内和主顶油缸产生的推力,然后使用机械的力量,让工具管可以从弄好的工作坑里面直接穿过土层直到接收坑里面。
完成这样的工作后,就可以再其内部弄出来一个通道,保证在通过的时候可以不破坏周边的环境并且阻碍很小。
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工具管在工作了一部分距离后,会影响到泥土的摩擦,这是由于主油缸在工作中的顶力所造成的限制。
所以说,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出了分段施工的办法,很好的解决了泥土摩擦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通过在分段的施工中使用中继油缸,就可以形成移动式的顶推站。
如果在实际施工中遇到了长距离的管道,且无法分段施工时,可以添加一些润滑剂到工具管中。
通过顶管施工的技术原理也可以看出,与过去的人力铺设相比较,不仅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还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复杂富水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复杂富水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feb1f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5.png)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地铁两线交叉换乘站或多线换乘枢纽越来越多。
这些换乘站多为地下3层或4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大,对于围护结构挡土、止水要求比较高。
因此,目前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止水、竖向承重的围护结构,其尺寸也随之向超深、超厚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对于深度超过50 m的地下连续墙可定义为超深地下连续墙。
和普通地下连续墙相比,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涉及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
结合天津某交通枢纽工程,对多层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成槽方法、垂直度控制措施、防槽壁坍塌措施、接头处理措施及钢筋笼吊装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今后天津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天津某交通枢纽包括地面公交枢纽、地下轨道交通及其相邻的地下商业及停车库等,平面面积约110 000 m²。
其中地下轨道交通站为地下3层3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宽度25.7 m,深度26.3 m,车站全长286 m,采用盖挖法施工。
围护结构选用地下连续墙,厚度1 m,最大深度66.5 m,钢筋笼长度62.5 m。
2 施工难点(1)地质水文条件复杂,不利于槽壁稳定。
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须穿越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粉砂等多种土层;穿越两层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分别为0.000 m,0.500 m,潜水水位埋深0.5~1.0 m。
整个场地具有地下水位高、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厚度变化较大、工程性质差的特点,造成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存在如下困难。
1)导墙下部存在较厚软弱粉质粘土层,长时间成槽过程中容易坍塌。
2)深部粉砂层最大厚度达18 m,标贯击数大于60击,抓土困难,成槽效率较低,易塌槽埋斗。
3)潜水和承压水水位高,成槽施工穿越2个承压水层,槽壁不易稳定。
(2)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垂直度要求较高。
规范标准要求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内,不适用于30 m以上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8d74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a.png)
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涉及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需要认真对待,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形复杂:复杂地形的地貌起伏大,地形起伏、沟壑、高低起伏等对工程施工和勘察构成一定的挑战。
2. 地质条件复杂:复杂地质条件下包括地层分布、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复杂多变,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大。
3. 勘察难度大: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难度大,需要针对性的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
1. 勘察前期资料收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之一是勘察前期资料的充分收集。
在进行实地勘察之前,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地形情况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
这包括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地质资料等各种地质勘察报告、调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2. 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环节。
在实地勘察中,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地形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包括地层岩性、倾角、节理裂隙、岩土层厚度等,同时需要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实地勘察需要克服困难,运用现代化的勘察手段和技术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勘察方法选择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根据勘察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对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可以采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地形图,使用激光测量技术获取地形数据,利用地面测量技术获取地形地貌数据。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可以采用岩土钻探、岩土振动锤、岩土声波测定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岩土信息。
根据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能够提高勘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应对挑战的智慧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应对挑战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cf2f10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d.png)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应对挑战的智慧施工工程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智慧的方法和措施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介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方案应对挑战的智慧。
一、认真进行地质勘探在施工之前,进行详细、准确的地质勘探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地质勘探,我们可以了解到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岩性特征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施工方案。
同时,地质勘探还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准备。
二、灵活调整施工方法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方法。
比如,在遇到地下水较多的地方,可以采用围堰施工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在遇到软土地层时,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通过灵活调整施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质问题对施工的影响。
三、采用合适的工程机械和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工程机械和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岩层较硬的地方,应该选用具有较大破碎能力的爆破设备,能够快速破碎岩石;在软弱地层,可以选择具有较大承载力的挖掘机或压实设备来保证施工的进行。
只有选择合适的机械和设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并提高施工效率。
四、加强安全管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中,安全问题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比如,在高地应力地区,应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保护;在地面沉降区,应加强对基础沉降的监测和控制。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才能有效地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
五、加强沟通和协作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专业团队之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协作,及时交流地质信息和施工进展,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与业主和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汇报施工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调整和解决。
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e5250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5.png)
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野外勘探(1)勘探点的深度与间距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在勘探点的间距方面,如果地基的情况比较复杂,那么则应该对勘探点开展加密,不可因一些外在因素就盲目地采用原有的勘探方案,这无疑会埋下隐患。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有很多勘探人员是在执行原有的方案,还有现场的编录人员的随机应变性较差,办事不够细心,导致两点之间的地层相差过于悬殊,此外,对勘探区的具体岩土特性没有开展充分的了解,只是随意的以某一地基的等级为依据开展勘探,而在室内对所采集的岩土开展试样分析时,常常会发现特殊性岩土(如:盐渍土、湿陷性土等),因此导致地基的等级发生变化,而出现勘探点之间不合理的间距问题。
(2)地下水位的试样采取及测量在实际测量地下水位的过程中,在对钻孔水位开展量测时,对抽水井和滋出地下水的陡壁等情况有所忽略,导致对地下水位测量的准确度有所欠缺,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此外,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开展试样采集工作,导致原状样数量不够、密封不到位、高度缺陷等问题,造成散失了含水量。
(3)原位测试应该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开展原位的测试工作,反之则会出现所采集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尤其是在气温与地温之间的温差比较大的季节,会出现更加明显的触探指标差距。
此外在开展标准的贯入试验时,杆长于孔深的校正工作经常不符合规定,如果孔底有缩径和残留的情况,那么往往无法发现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的情况,造成贯击数严重失真等问题。
2.评价问题(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高层建筑在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方面应该依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或其他相关规定开展,而GB50021—20**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则是一般建筑的依据。
但是,目前由于国家还尚未给出一个相对应的具体评价方法,有一部分单位对一般建筑开展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都是以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为准,有很多专家认为这样的方法缺乏相应的合理性。
(2)地震的效应问题应该先对建筑场地开展地层的剪切波速测试,但是有部分勘探单位常常会开展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类别的判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抗震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拓复杂地质条件采掘装备
搭建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桥梁
——西安煤机公司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
9月1日,第五届中国榆林国际煤炭暨能源产业博览会。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大功率重型薄煤层采煤机(MG2×200/925-AWD)以其功率大(925KW)、机身矮(0.85M)和记忆截割等功能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这也是西安煤机公司继成功研制MG200/456-AWD、MG2X160/710-AWD型采煤机后为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提供的又一利器。
至此,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的采煤机产品覆盖了0.85米薄煤层到7.1米大采高,为我国煤矿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几年,面对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突飞猛进、煤炭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高端产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上,以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永不停歇的脚步奋勇前行,成为了中国复杂地质条件采掘装备的开拓者。
辟蹊径薄煤层开采结硕果
我国薄煤层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已探明的1.3米以下的薄煤层可采储量约为60多亿吨。
占全国煤炭可采总量的20%。
根据大
功率薄煤层电牵引采煤机市场需求。
2007年初,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开始了电牵引薄煤层采煤机的研制工作。
先后开发研制成功了MG200/456-AWD型、MG2×160/710(730)-AWD、MG2×200/925-AWD型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首次实现大功率、全机载交流变频、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的MG2×160/710(730)-AWD型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一经问世,就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矿24采区422406薄煤综采工作面生产条件十分困难。
煤层平均厚度1.3米,最薄处仅有0.6到0.7米。
煤层薄、顶板碎,底板岩石十分坚硬,顶板压力大,支架和溜子难以管理。
710机组09年6月落户422406工作面,在极薄煤层,极硬岩石、工作面倾角大等复杂、异常地质条件下,机组平稳运行,采割自如。
尤其是在过老巷、断层等地质条件下,其优势得到彰显,不用放炮即可轻松采割,在地质构造特殊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十分明显,月产可达60000吨以上,年产可达70万吨,为煤矿企业上产量、创效益发挥了巨大威力。
在MG2X160/710-AWD型基础上研发生产成功的MG2×200/925-AWD 薄煤层采煤机是针对我国高产高效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及解放层开采的需要而开发研制的大功率、矮机身、智能化、高可靠性的机载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成功突破了利用有限的空间实现较强割煤能力、过断层能力、机载变频调速、联接松动、高稳定性等薄煤层采煤机瓶颈技术。
其摇臂采用双电机并联传动的独特设计,有效解决了采用单个大功率电机机身过大的问题;内置冷却器技术,降低了摇臂内油池温度;行星头采用双排4行星减速器,保证了大功率小行星头设计方案的可
行性;液压系统采用相互独立的两套调高系统对左右摇臂进行分别操作,当其中一套出现故障时可快速转换为用另一套系统进行调高操作,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
机身上部采用的两端头下卧式液压拉杠新结构,解决了薄煤层牵引部设计难题。
而其针对薄煤层电牵引采煤机的独特监控程序设计、新型双PLC 控制系统的使用,可靠的保证了采煤机的稳定运行。
而其特定的工况条件十分符合我国的矿藏特点,必将有着较强的市场生命力。
高起点研发远程监控技术
2008年,全世界煤炭总产量为64亿吨,其中60%以上为露天开采。
而我国正好相反,28亿吨的年产量中,25亿吨都是井筒开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为避免或减少煤矿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提高我国采煤机远程控制水平,2009年1月20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国建国以来煤炭行业首个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煤矿井下采掘装备遥控关键技术“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落户西安煤机公司。
“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技术是以突破采煤过程中遥控设备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完成具备可视化遥控技术和远距离控制装置的采煤机,从而更加直观、便捷、高质量地满足我国煤矿井下采掘装备远距离遥控盒安全作业需求。
通过西安煤机公司科技人员和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专家的密切配合、艰苦工作,项目研究在采煤机的远程控制系统、基于记忆截割的采煤机自适应调高技术、多通道采煤机监测及分析装置和远程宽带无线图像数据传输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采煤工作面实现少人、无人值守提
供了保障。
6月30日,在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采煤机远程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不足1秒,远在200米开外的总装车间。
MG900/2210-WD 型采煤机的滚筒就开始转动,并伴随着摇臂的上下移动,同时,该采煤机的实时监控图像及运行状态等参数,一览无余地反映在采煤机控制计算机显示屏上。
当日,由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相关部门、专家的中期检查验收。
用户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因此新技术成果必须通过用户使用才能得以验证其实用性。
国内首台采用“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技术的2210采煤机在国投新集能源刘庄矿,通过采用国际互联网和井下无线覆盖技术,实现了采煤机实时数据、运行声音、运行图像的远程采集与传输。
对于较为简单的故障,系统可直接进行诊断并给出解决方案。
较复杂的则通过音频和视频传输给西安的技术人员进行“远程会诊”。
在试运行过程中采煤机发生故障,通过“远程诊断”,平均不到两小时就可排除故障,准确率达80%以上。
挑重担大功率机组显神威
作为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国家队,西安煤机肩负着振兴祖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重任,始终把推动煤机设备大型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国产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加大大功率采煤机研发的工作力度,从MG750/1910-WD(GWD)型、MG900/2210-WD(GWD)型、MG900/2290-WD(GWD)型到目前世界功率最大的MG1000/2550-WD研
制开发成功,一个个高品质、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产品投向市场,在关键技术领域占领了制高点,为大功率、特大功率采煤机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实现大型煤机装备制造国产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场是产品的试金石,好的产品只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
河北冀中能源东庞矿2612工作面地质条件十分恶劣,工作面最大倾角35°,煤层含夹矸,俯采角度最大达31°,采高6.5米。
面对这一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复杂的工作面,少人问津。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勇于担当重任,向综采设备应用的珠穆朗玛峰攀登。
电气技术总工程师出身的总经理吴海雁亲任攻关小组组长,带领研发设计人员深入到采煤工作面,在第一线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设计方案,为东庞矿量身订做了MG900/2290-GWD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成功解决了采煤机“爬坡”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国产设备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的又一重大突破。
更有多少次,西煤机公司收到这样的喜报:神木红柳林煤矿综采队使用贵公司生产的重型大功率采高6.3米MG900/2210-GWD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自8月份以来原煤日产量不断攀升,记录不断被刷新,9月16日创出了日产原煤31281吨的好成绩。
8月,综采队原煤总产量46.5吨,9月有望突破55吨……
贴近用户,贴近市场,用户的的需求就是公司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装备的制造水平,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在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品种多样化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为提升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煤炭装备技术水平,保障煤矿安全高质高效
生产做出更大贡献。